造血干细胞移植展望_黄晓军

造血干细胞移植展望_黄晓军
造血干细胞移植展望_黄晓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81230013);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7122193)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100084

电子信箱:huangxiaojun@bjmu.edu.cn

专题笔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新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展望

黄晓军

1,2

文章编号:1005-2194(2014)02-0097-04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志码:A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恶性疾病等人类疾患的一种规范化手段。亲缘单倍体等移植模式的发展使造血干细胞来源日渐丰富,进入“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预处理方案等技术的成熟和规范,促进了规范化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的形成,使移植的适应证更广,疗效更好,生存质量更高,将促成“个性化移植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预处理Prospective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UANG Xiao-jun.1.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e-

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eijing 100044,China ;2.Life Science United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Xiao-jun ,E-mail :huangxiaojun@bjmu.edu.cn

Abstrac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is an effective and sometimes the only option to cur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The new era emerges as “Everyone has a donor for HS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SCT models with alternative donors ,particularly 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Furthermore ,as the matur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trat-egies to overcome relapse and GVHD ,and conditioning ,the new age “Individualized HSCT ”would also come with wider diseases indications ,improved survival and bette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conditioning

黄晓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An-nals of Hematology 高级编委,《中华医

学杂志》

(英文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副主编。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已成为血液恶性疾病

等人类疾患的一种规范化治疗手段,引领了整个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潮流,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与突

破,使HSCT 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质的跨越,其应用将会更广泛、疗效更好,乃至进化为细胞治疗等全新的模式。下面将从造血干细胞来源、移植技术等方面对HSCT 的应用进行展望。1

人人都能进行HSCT

长期以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相合同胞供者的匮乏制约造血干细胞的应用,替代供者(alter-native donors )的发展,不仅解决供者来源的瓶颈,还将使患者根据病情和多参数实验指标选择最优化的供者成为可能。替代供者是指除HLA 相合同胞以外的异体造血干细胞供者,主要包括亲缘单倍体供者、非血缘供者及脐带血。亲缘单倍体供者: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建立的HLA 单倍体移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HLA 不合移植受者对造血干细胞的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问题,取得与同胞HLA 相合及非血缘移植

相当的疗效,彻底解决了造血干细胞来源问题

[1-2]

。国际上采用去T 细胞、

不去T 细胞等多种方式进行

HLA单倍体移植的实践,进一步巩固了亲缘单倍体移植的地位。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CIBMTR)数据显示,2007—2010年单倍体移植占异基因移植3% 5%;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组(EBMT)2011年数据显示,单倍体移植比例上升至6.8%;中国骨髓移植登记组2012年数据显示单倍体移植比例超过30%,成为除HLA相合同胞外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来源[3]。单倍体移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得“人人都能进行HSCT”。

HLA高分辨技术的发展使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疗效得以逐渐提高。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不能查到合适的供者,一些高危、复发的急重症患者,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供者的查询,这些都制约了非血缘关系移植的发展[4]。

非血缘脐带血(UCB)目前已成为儿童血液病移植的良好选择,但因细胞数的限制对成人疗效仍待提高,多份脐血移植和脐血体外扩增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在后供者缺乏的时代,HSCT的供者来源不再是重要问题,而是如何进行供者优化选择,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要考虑。(1)原发病病情:高危、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非血缘供者查询;而对亲缘供者来说①方便及时进行HLA配型及体检,较非血缘移植易把握最佳的移植窗口期;

②不去T细胞的亲缘单倍体移植较非血缘移植可能具有更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白血病复发率更低;③亲缘供者方便再次采集造血干细胞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预防、干预、治疗恶性血液病复发,或制备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 细胞(CMV-CTL)治疗CMV血症等,因此单倍型供者应优于非血缘供者作为首选。(2)生存质量:国内外资料显示儿童脐带血移植慢性GVHD发生率较低,生存质量好,常作为儿童恶性血液病移植替代供者首选。有意思的是,HLA不合单倍型移植后生存质量并不比HLA相合移植后差[5-6]。(3)经济状况:HLA单倍体移植较HLA相合移植普遍采用更强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如较多采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单抗等药物;或采用体外CD34+分选等处理步骤,其总体治疗费用偏高[7]。通过对患者疾病状态、并发症风险、生存质量、预后、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分层,从而找到最适合的供者来源将是未来HSCT研究的热点方向。

2HSCT技术规范化

HSCT的核心即是使干细胞在体内形成良好的功能进而治愈疾病。复发、GVHD防治、预处理方案的进步将促进HSCT的规范化治疗体系形成,其特点是分层及个性化治疗。分层及个性化治疗均需依据精确诊断信息而进行,是HSCT发展的必然趋势。

2.1移植后复发防治体系的建立复发是恶性血液病异基因HSCT后常见合并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预测患者复发风险,并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最合适的复发防治策略是HSCT研究的主要趋势。

2.1.1移植后复发分层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技术的进展使我们能使用特异性、非特异性基因或其他分子标记监测移植后的动态改变,实现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风险预测。如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监测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或对泛白血病基因WT1动态监测,能对白血病复发的概率做出评估[8-9];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这些分子标记预警的复发干预技术能明显降低移植后复发率,如标危白血病MRD阳性患者干预后复发率可降低一半,累积复发率与MRD阴性患者类似[10]。由于此技术是移植后动态监测,因此也能确定干预时机,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形成个性化治疗方案。

对于难治复发白血病,常规挽救性移植后复发率仍高达60%,大大超过完全缓解(CR)状态移植的患者。因此,难治复发患者应采用与CR状态不同的移植方式。如移植后预防性淋巴细胞回输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存活率。

2.1.2复发治疗技术DLI、靶向药物及免疫调节治疗是复发防治的主要进展。治疗手段的多元化为建立与诊断分层相适应的复发防治体系奠定基础。

DLI是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DLI具有诱发GVHD风险、骨髓抑制、对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等特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干祖细胞代替静态供者淋巴细胞采集物,结合短程免疫抑制剂预防DLI后GVHD,形成改良的DLI(mDLI),减轻了DLI后GVHD,且GVL效应未减弱,使之可以安全有效用于急慢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治疗,并因DLI安全性高,也可用于复发干预及预防[11]。

血液病的关键致病基因靶向药物也丰富了移植后复发治疗、干预的手段,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目前广泛用于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移植后复发预防和个性化干预,与HSCT形成合力进一步降低移植后复发率[12]。

干扰素(IFN)、白介素(IL)等免疫调节剂主要

通过促进相应免疫细胞的增殖及增强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如IL-2可促进活性T淋巴细胞增生,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发现小剂量IL-2注射有助于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13]。IFN-α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目前也开始用于复发防治[14]。

2.1.3复发防治体系的建立对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移植后进行预防性mDLI,然后持续MRD监测,从而整体降低复发率。

对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接受移植的标危患者进行MRD动态监测,一旦发现MRD异常时予以不同措施干预,如根据Ph+ALL患者病情可以给予TKIs靶向药物,而对于其他白血病,mDLI、IL-2(或IFN-α)等生物干预措施。对于血液学复发的患者,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发现化疗联合mDLI疗效优于单独化疗,可采用化疗联合mDLI或靶向药物治疗[15]。如此,白血病移植后复发防治管理可实现分层:高危患者预防、标危患者预警干预,多种手段治疗移植后复发的综合防治体系,使HSCT术后复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治、可控、可防,进而降低移植后的白血病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病存活率。

2.2GVHD防治技术的进步GVHD是HSCT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原因之一,有效地建立“预警-预测-干预”的体系是未来一段时间GVHD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2.2.1GVHD风险预警预测GVHD发病机制中一系列具有潜在病理生理学作用的免疫细胞或分子可作为GVHD预警预测的分子标记,如供受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移植物组分中的Th17/Tc17,CD4+CD25-CD69+Treg[16-17],移植后患者血清2,3-双加氧酶(IDO)等有助于GVHD鉴别诊断或预测发病[18-19]。根据这些分子标记,进行动态评估,从而筛选出GVHD高危患者,而这将是GVHD分层干预的基础。

2.2.2GVHD干预手段的完善GVHD发病中的关键免疫细胞或分子也是新GVHD治疗的靶点。如活化T细胞标记CD25,系统免疫激活标记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均已成为GVHD的重要治疗手段。小剂量甲氨蝶呤作为急性GVHD一线、二线、挽救性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20]。而间充质干细胞(MSCs)、调剂性T细胞(Treg)为代表的过继免疫细胞输注,也是目前GVHD防治的研究热点。

2.2.3基于危险分层的GVHD防控体系如前所述,依据不同的分子标记可对患者急性GVHD风险作出预测,对高危患者可提前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措施进行预防,有望降低GVHD发病风险。此后在固定时间点对移植患者进行急性GVHD分子标记的系统监测追踪及动态评估,对其中的高危患者采用再分层并进行干预,则有可能实现GVHD防治的个性化。对于已发病的急性GVHD患者,可在一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及时评估分子标记,筛选出对一线方案不敏感的患者换用单克隆抗体、过继细胞输注等二线治疗方案。

综上,GVHD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防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分子靶点,对敏感度和特异度渐佳的分子指标进行有效组合有望建立系统的GVHD风险评估体系,进而实现分层乃至个性化治疗,必将进一步改善GVHD疗效,并尽量保留GVL效应,整体上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2.3预处理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清髓方案逐步演化出增强、减低剂量预处理(RIC)方案,乃至“微移植”方案,预处理方案的多元化为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层选择奠定基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采用“马利兰(Bu)+环磷酰胺(Cy)+ATG”增强预处理方案行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移植,植入率超过99%,且发挥了更强的GVL效应,对高危、复发白血病患者相对具有优势[21]。RIC日益成为标准清髓方案外的重要移植预处理选择,与清髓相比,RIC最主要的优势来自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减少,可使更多的因为年龄、器官功能欠佳等不能耐受标准预处理强度的患者可以接受移植。

此外,单倍型外周血干细胞联合RIC形成的“微移植”在中老年患者中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基本无GVHD[22]。微移植与传统RIC的主要区别是并未形成完全的供者嵌合,其疗效的细胞学基础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未来可以根据患者原发病复发风险、患者一般状况、供者来源、生存质量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分层,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预处理方案,同时搭配与之对应的复发、GVHD防控措施:如对白血病复发、移植物排斥高危患者采用增强型预处理方案,对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器官条件有限的患者采用RIC方案,对移植风险较高的中老年患者采用“微移植”方案。同时,随着对HSCT有效的发挥GVL效应和造血修复作用的细胞、分子学基础日渐明确,GVHD与GVL 分离将变成可能。

HSCT非常有希望转变为靶向性的细胞治疗。

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目前困扰移植的诸多并发症,这将不是HSCT形式的终结,而是涅槃后的升华。

总之,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日渐丰富,HSCT技术的日渐成熟和规范,新的移植模式不断涌现,将使得移植的适应证更广,疗效更好,生存质量更高,所有的这些都将促使“人人都能进行HSCT”,乃至“个性化移植时代”的到来,HSCT必将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Huang XJ,Zhu HH,Chang YJ,et al.The superiority of haploidenti-cal relat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ver chemotherapy alone as pos-tremiss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or high-risk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J].Blood,2012,119:

5584-5590.

[2]Chang YJ,Huang XJ.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ith unmanipulated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obilized marrow and blood grafts[J].Curr Opin Hematol,2012,19:454-461.

[3]Lv M,Huang XJ.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where we are and where to go[J].J Hematol Oncol,2012,5:10.

[4]王健民,高磊,胡晓霞,等.血液病学新进展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3):206-210.

[5]Mo XD,Xu LP,Liu DH,et al.Patients receiving HLA-haploidenti-cal/partially matched related allo-HSCT can achieve desirable health-related QoL that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patients receiving HLA-identical sibling allo-HSCT[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12,47:1201-1205.

[6]王三斌,郭坤元,胡灯明,等.HLA不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5):484-485.

[7]王平,彭贤贵,陈幸华,等.单倍相合异基因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采集及移植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5):584-587.

[8]喻凤宽,符粤文,周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嵌合体的STR-PCR定量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3):

370-373.

[9]Zhao XS,Yan CH,Liu DH,et al.Combined use of WT1and flow cytometry monitoring can promote sensitivity of predicting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SCT without affecting specificity[J].Ann Hematol,2013,92:1111-1119.

[10]Yan CH,Liu DH,Liu KY,et al.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uld reduce relapse of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

plantation[J].Blood,2012,119:3256-3262.

[11]Chang YJ,Huang XJ.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s for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When,if and for whom?[J].Blood

Rev,2013,27:55-62.

[12]Chen H,Liu KY,Xu LP,et al.Administration of imatinib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improve dis-

ease-free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

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J Hematol Oncol,2012,5:

29.

[13]Liu KY,Chen YH,Liu DH,et al.A pilot study of low-dose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for acute lymphoblastic malignancy after un-

manipulated allogeneic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8,42:535-539.

[14]Anguille S,Lion E,Willemen Y,et al.Interferon-alpha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n old drug revisited[J].Leukemia,2011,25:

739-748.

[15]Yan CH,Wang JZ,Liu DH,et al.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modi-fi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as a treatment for relapsed acute

leukemia after haploidentical HSCT without in vitro T-cell deple-

tion:superior outcomes compar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and an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J].Eur J Haematol,2013,91:304-

314.

[16]Zhao XY,Lv M,Xu LL,et al.Donor Th17cells and IL-21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J].Eur J Immunol,2013,43:

838-850.

[17]Lu SY,Liu KY,Liu DH,et al.High frequencies of CD62L(+)na-ive regulatory T cells in allograft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 risk of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following unmanipulated 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Clin Exp Immunol,2011,165:264-277.

[18]Zhao XS,Liu KY,Liu DH,et al.Potential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of plasma 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n patients with

aGVHD after allo-HSCT[J].Clin Transplant,2011,25:E304-

311.

[19]Lv M,Ye HG,Zhao XS,et al.Ceruloplasmin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aGVHD follow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

plantation[J].PLoS One,2013,8:e58735.

[20]Wang Y,Xu LP,Liu KY,et al.Low-dose MTX combined with low-dose methylprednisolone as a first-li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VHD:safety and feasibility[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11,46:892-898.

[21]Wang Y,Liu DH,Xu LP,et al.Superior 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 associated with transplantation of haploidentical compared

with HLA-identical sibling donor grafts for high-risk acute leukemi-

a:an historic comparison[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1,17:821-830.

[22]Guo M,Hu KX,Liu GX,et al.HLA-mismatched stem-cell micro-transplantation as postremis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

a:long-term follow-up[J].J Clin Oncol,2012,30:4084-4090.

2013-10-18收稿本文编辑:张建军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在移植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其在移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以及rMSCs在临床移植中的应用。 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rMSCs表面rat LA-ABC、rat LA-DR、CD80、CD86分子,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含量;免疫组化法rMSC表面MHCI、Ⅱ类分子的鉴定。结果:rat LA-ABC分子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的表达率为13.08%,同时rat LA-DR以及CD80、CD86分子在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均未有不表达,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的表面对rat LA-ABC、rat LA-DR、CD80、CD86这些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92.71%、22.39%、14.08%、9.0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情况,细胞核中有棕黄染色者为阳性细胞。结论: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稳定;MS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不表达或极低表达MHCI类分子,能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排斥,异基因MSC可以进入宿主细胞,并能长期存在。MSC具有低免疫原性,临床上大大降低移植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提高临床移植的存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the immunogenicity and rMSCs in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identified rMSCs surface rat LA-ABC, rat LA-DR, CD80, CD86 molecules, and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their contents; immunohistochemistry rMSC surface MHCI, Ⅱmolecul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rat LA-ABC molecules in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was 13.08%, while rat LA-DR and CD80, CD86 molecules in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not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were not suits the week the surface of blood lymphocytes PBLs of rat LA-ABC, rat LA-DR, CD80, CD86 expression of these molecules were 92.71%, 22.39%, 14.08%, 9.03%.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staining, nuclei were stained in brown positive cells. Conclusion: MSC have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MSC did not express MHC Ⅱmolecules, did not express or very low expression of MHCI molecules, can escape the host immune system rejection, allogeneic MSC can enter the host cell, and long-term existence. MSC with low immunogenicity, greatly reduce the clinical transplant rejection an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Key word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genicity; Transplant; Clinical appication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指源自未成熟的胚胎结缔组织的细胞。是可形成多种细胞类型的多能干细胞[1]。大鼠间充质干细胞(Rats MSCs)作为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其具备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的能力,经体外培养后可以进一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等[2]。rMSCs除了在骨髓中主要存在之外,在大鼠机体的脂肪、血液、肺以及脐血中都有存在,因此随着近年来组织细胞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移植方面的应用也正不断扩大[3]。为探讨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原性以及rMSCs在临床移植中的应用,本文将所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是指对患者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ematopoieticcell,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使之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HC包括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和祖细胞(progenitor)。HSC 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维持终身持续造血。HC表达CD34抗原。 经过40余年的不断发展,HSCT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有效治疗方法,每年全世界移植病例数都在增加,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1990年,美国E.D.Thomas医生因在骨髓移植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医学奖。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按HC取自健康供体还是患者本身,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异体HSCT又分为异基因移植和同基因移植。后者指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孪生间的移植,供受者间不存在移植物被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等免疫学问题,此种移植几率仅约占1%。按HSC取自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又分别分为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PBSCT)和脐血移植(cordbloodtransplantation,CBT)。按供受者有无血缘关系而分为血缘移植(relatedtransplantation)和无血缘移植(unrelateddonortransplantation,UDT)。按人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配型相合的程度,分为HLA相合、部分相合和单倍型相合(haploidentical)移植。 【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 HI。A基因位于人6号染色体短臂(6p21)上,HLA-Ⅰ类和HLA-Ⅱ类抗原与BMT密切相关。HLA-A、B和C属Ⅰ类抗原,DR、DQ、DO、DN和DP属Ⅱ类抗原。临床上常指的三个抗原为A、B和DR。过去HLA分型用血清学方法,现多采用DNA 基因分型。同胞间HLA相合几率为25%。无血缘关系间的配型,必须用高分辨分子生物学方法。HLA基因以4位数字来表达,如A*0101与A*0102。前两位表示血清学方法检出的A1抗原(HLA的免疫特异性),称低分辨。后两位表示等位基因,DNA序列不一样,称高分辨。无血缘供者先做低分辨存档;需要时再做高分辨;受者应同时做低分辨和高分辨。 HLA相合的重要性已获公认。如HLA不合,GVHD和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均增加。 【供体选择】 Auto-供体是患者自己,应能承受大剂量化放疗,能动员采集到未被肿瘤细胞污染的足量的造血干细胞。脐血移植除了配型,还应确定新生儿无遗传性疾病。 AllcrHSCT的供体首选HLA相合同胞(identicalsiblings),次选HLA相合无血缘供体(matchedunrelateddonor,MUD)。若有多个HLA相合者,则选择年轻、健康、男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阴性和红细胞血型相合者。高危白血病如无HLA相配的供者,必要时家庭成员可作为HLA部分相合或单倍型相合移植的同胞供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 《血液系统》 论文题目: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学员姓名: 学号: 研究专业: 2016年月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何艳 ZS1507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血干细胞移植是从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由于最初是通过抽取供体骨髓而获得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已可通过一些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取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近年来,全球每年的骨髓移植病例已超过1万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有序健康深入发展的状态,21世纪中国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大。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细胞患者得到救治,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1976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严重血液功能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数一直占我国的半数以上,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以达到75%以上。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

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

干细胞移植的饮食护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饮食准备 七月19,2013// 造血重建期:0天~16天 免疫重建期:20天~8个月 病毒活化期:20天~75天 子饺子、馄炖、豆包等带馅食品、豆制品、鲜奶、含乳糖奶粉、奶酪、生菜、生水果、生冷饮料。 四阶段饮食设计适用于HSCT后临床表现中-重度肠道GVHD病人。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进入下述哪一阶段的饮食设计。 血便消失后开始进食。 腹泻病人早期进食有利于营养补充和促进肠道修复。进食准备是基于最低消化能力以及通过进食行为逐渐增加病人消化吸收能力的考虑。 乳糖、脂肪、以及纤维素属于限制摄入之列,直到腹泻改善以后方可考虑给予。 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在第一,第二阶段,熟制蔬菜也是禁食的,直到第三、第四阶段方可开始食用。

注意:由于第一、二阶段的饮食所含营养素是不充分的,所以第一、二阶段饮食设计仅适用于暂时的、胃肠耐受性差的病人。然后尽快过渡至第三第四阶段(含高蛋白的饮食)饮食。有的病人需要液体的或者必需营养素支持。有的病人可能需要完全的肠外营养。直到能够耐受适宜的肠内营养。 原则:GVHD膳食应当明确按照以下阶段进行安排。严重腹泻病人初始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随着病情改善食物逐渐由简到繁,过渡到多样化。 第一阶段(GVHD-1):适用于因肠道排异(GI-GVHD)所致的严重腹泻。所对应的饮食是“完全液体饮食”。营养液或营养素使结肠内物质最少化。液体食物在室温下,进食后基本吸收消化殆尽,无残留。所需消化能力最小。无奶制品或咖啡因饮料。 GVHD-1膳食主要含水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只适用于短时间使用。一旦情况改善,应尽早加用必需营养素。 汤:米汤、无脂肉汤、清炖肉汤、牛肉清汤。 经滤过的果汁(李子汁和桃汁除外)。 饮料:不含咖啡因和奶 如果能够耐受,加用口服营养素 第二阶段(GVHD-2): 除了用于GVHD腹泻以外,GVHD-2饮食也可用于了解病人对于固体食物的耐受性。此时,脂肪的消化吸收仍然是紊乱的。 第二阶段添加少量的固体食物—混合的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纤维、低乳糖,在上述食物列表的基础上,添加面包、麦片(谷类)、面食、牛奶、奶制品等。 营养适宜: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常规 1、移植前的护理 1.1、供者准备选用HLA相合的同细胞作为最适合供者,移植前两周对供者进行循环采血。 1.2、无菌层流室的准备:室内一切物品需经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室内不同空间采样,行空气细菌检测合格后病人方可进入。 1.3、病人准备: 1.3.1、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骨髓移植的方法,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济准备,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1.3.3、无菌护理:进行口、眼、耳、肠道的无菌准备,行药浴,更换无菌衣裤后进入无菌室。 1.3.4移植前一天行中心静脉插管。 1.3.5预处理:是指全身射线照射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其目的是杀灭受者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失去排斥外来细胞的能力,从而允许供者的骨髓植入而使造血功能重建,同时还可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执行预处理方案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入水量4000ml以上,防止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2、术中护理 2.1、正确采集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并保证足够的细胞数。 2.2、骨髓液回输:在无菌层流室6小时输完,每袋骨髓液至最后5ml时应留在袋中弃去,以防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外周血干细胞不需要过滤。 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移植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调节病人情绪,传递家属信息,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充分调节病人的积极性。 3.2、并发症护理: 3.2.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骨髓移植病人必须实行全环境保护:a严格执行无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隔离制度b严格落实病人的各项无菌护理c 加强扩胸运动,防止肺部感染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02.012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通信作者,郭述良,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彭印印 郭述良 ?摘要? 自19世纪60年代末期第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但移植后感染性并发症很常见,尤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三本文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的诊治特点作一综述三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a f t e r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e n g Y i n y i n ,G u oS h u l i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6,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G u o S h u l i a n g , E m a i l :G U O S L 999@s i n a .c o m ?A b s t r a c t ? S i n c et h ef i r s t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s u c c e e d e di n1960s ,H S C Th a s o f f e r e da t h e r a p e u t i c o p t i o n f o r h i g h - r i s km a l i g n a n t h a e m a t o p o i e t i cd i s o r d e r s ,s o l i d t u m o r ,a n d g e n e t i cm e t a b o l i cd i s e a s e .H o w e v e r ,i n f e c t i o u s c o m p l i c a t i o na f t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s c o mm o n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m o r b i d i t y 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a r eh i g h e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u r r e n t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d v a n c e m e n t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a f t e rH S C T.?K e y w o r d s ?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G r a f t -v e r s u s - h o s t d i s e a s e 造血干细胞移植(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s t e m c e l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S C T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二实体肿瘤二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三H S C T 前需接受大剂量放化疗导致重度骨髓抑制,造血干细胞植入后其免疫功能重建需12个月左右[1] ,H S C T 后, 为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 r a f t -v e r s u s -h o s t d i s e a s e ,G V H D )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G V H D 本身均可导致免疫缺陷,故而细菌二真菌二病毒等感染率增高三而肺部感染依然是H S C T 后感染相关最主要的死 亡原因[2] 三本文即对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三 1 H S C T 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已报道的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为预防和治疗G V H D 使用免疫抑制剂二G V H D 二 其他部位的感染二H L A 不相合二男性二清髓性预处理二移植后的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 2-3 ]三但也有报道称非亲缘全相合的H S C T 相比于亲缘全相合的 H S C T 并没有更高的感染风险[4] 三 2 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 早在1996年,S o u b a n i 等就总结了H S C T 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谱及大致时限三H S C T 后的第1个月,即粒细胞减少阶段,以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胃肠和口腔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为主,也可见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移植后100d 内, 巨细胞病毒(C y t o m e g a l o v i r u s ,C MV )多聚集于此阶段三H S C T 后100d 之后,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 a r i c e l l a -z o s t e r v i r u s ,V Z V )二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病原体为主)等感染三 3 H S C T 后各种病原体的肺部感染 3.1 细菌性肺部感染 细菌性肺部感染可发生于 H S C T 后任何时间,常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三移植100d 内肺部感染以医院获得性肺炎为主, 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二大肠杆菌二肺炎克雷伯菌二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二军团菌二鲁氏不动杆菌二阴沟肠杆菌等三100d 后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主要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三 细菌性肺炎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但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缺乏,其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可不明显三胸片上炎性渗出性病变可缺如或不易发现三对于胸 四 13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1月第34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 014,V o l .34,N o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16:35:5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罗慧娟1 韩静2 于敬茹[导读]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锁骨下静脉输注。应用无滤网输液器,避免尼龙滤网吸附造血干细胞而影响移植效果。罗慧娟1 韩静2 于敬茹3 (1内蒙古一机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30) (2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3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经大剂量放化疗、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继而回输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治疗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过程中,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有效输血疗效,提高患者移植成功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213-01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在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之前,需要合理制定输注造血干细胞治疗方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出现,辅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输血疗效,亦为移植成功的关键所在。 1.心理护理 大剂量的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患者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完全被催垮,患者在渴望通过输注造血干细胞达到治愈病症目的的同时,难免会顾虑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为此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供者干细胞采集过程,处理方式,输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预防、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等,继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消除顾虑,保持平稳、安定的情绪积极配合输注治疗。 2.常规护理 对隔离室墙壁、地板及所用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并做细菌培养,确定生物及微粒洁净度是否达到标准等级。患者入住前需无菌膳食,对肠道、皮肤、粘膜处清洁消毒,并对躯体皮肤用1:2000洗必泰进行粘膜保护。 3.输注前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锁骨下静脉输注。应用无滤网输液器,避免尼龙滤网吸附造血干细胞而影响移植效果。检查输血器与静脉导管连接是否完好,确保通畅、安全。为预防输注过敏反应发生,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此外,应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应对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输注护理 冷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应放置40~42℃温水中摇摆融化,时间控制在1min以内,并在融化后10min内输入患者体内。输入前还应轻轻摇匀造血干细胞悬液,使其缓慢滴入,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排除输血故障,保障输注通畅。20min后如无不适感及不良反应等,可根据患者年龄、状况、机体耐受情况调整滴速,以每分钟60~70滴速为宜。每隔30min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确保尿液pH值在7~8范围内。骨髓液输入时,可在另外一管同时静脉输注适量鱼精蛋白以中和骨髓液中的大量肝素,骨髓液输至余下约10mL 时应停止输注,避免脂肪颗粒进入血管内。如为外周血和脐带血干细胞的输注,亦可采用60mL注射器抽吸后缓慢静脉注射[2]。 短时、大量输注造血干细胞,以及预处理使用的大剂量放化疗药物,极易引发受者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因此在输注护理时应合理控制滴注速度,患者如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双肺呼吸音改变时,应即刻减慢输注速度,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报告说明患者时时情况,给予强心、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 全程陪护,密切观察,监护造血干细胞输注全程,密切关注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3]。 5.输注后护理 输注后6h内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问询有无不适感,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便于对症治疗护理,同时记录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输注后7d左右,患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逐渐降至0,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此时应采取全方位抗感染措施,加强全环境保护,密切观察感染先兆,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输注后两周内仍有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应及时配合医师进行强化免疫治疗,监测血液中抗体效价、尿液常规情况及机体胆红素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李娟,罗绍凯.血液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677. [2] 达万明,裴雪涛.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M].中国使用内科杂志,2004,24(9):521. [3] 马秀峰,王贵菊,张红.脐血造血细胞移植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625.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血·肿瘤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展历史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1958年法国肿瘤学家Mathe首先对放射性意外伤者进行了骨髓移植。1968年Gatti应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措施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的广泛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77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急性放射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血病患者得到救治,长期生存率提高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在中国,骨髓移植奠基人陆道培教授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又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实施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上世纪70年代年发现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血液学专家Gluckman首先采用HLA相合的脐血移植治疗了一例范可尼贫血患者,开创了人类脐血移植的先河。1989年发现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作用,动员的外周血成为干细胞新供源,1994年国际上报告第一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20年来,不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理论包括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及移植免疫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临床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移植适应症的扩大、各种并发症的预防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移植的疗效不断得以提高,并且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性协作研究机构,如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IBMTR、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等,还建立了地区或国际性骨髓库,如美国国家骨髓供者库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等,对推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全世界进行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超过10万例,其中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达数万例,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目前已登记志愿捐献者140万人,已为2000余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又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广州和四川等地成立了脐带血库,库存脐血数量超过50000份,估计全国进行脐血移植近1000例 造血干细胞适应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仍然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非恶性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重症难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等。 (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 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 其它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4)免疫系统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移植存在致命性合并症,因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还未被广泛接受。 疾病分类 (1)按照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分为: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按照供体与受体的关系分为:自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又称异基因移植,当供者是同卵双生供者时,又称同基因移植。 (3)根据供者与受者HLA配型相合程度,异体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HLA

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基本标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疗机构应当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采集条件 1、采集室:有20m2以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区;有相应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设备,采集床/椅等。 2、有动员剂注射室。 3、能为捐献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 4、应急处理区: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能够进行急症处理。 5、有资料保存与传输设备。 6、临床实验室有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能够进行有核细胞计数。有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措施,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四)有2名以上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并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 2、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有3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师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胜任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工作,能熟练掌握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电脑操作。 三、技术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二)采集部位:浅静脉,必要时深静脉。 (三)外周血动员剂用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日,4—6天。 (四)采集方式:细胞分离机采集。 (五)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次,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当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疗、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护理常规】 1.休息运动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适当的卧位。活动适度,以不觉疲劳为宜。对重度贫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L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吸氧。 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菌饮食。食物给予微波炉高火3~5min消毒。化疗期间及移植早期饮食清淡、少渣、易消化和少刺激性,少食多餐。口服化疗药时,进餐时间应与服药时间最少间隔lh。预处理期及白细胞零期的患者暂不进食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3.用药护理严密观察预处理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尤其是有无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发热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白细胞计数值变化情况,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日密切观察易感染部位,按操作流程认真实施口、眼、鼻、肛周、会阴、皮肤护理。

5.干细胞回输护理按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回输流程为患者准备输注通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遵医嘱用药,输注过程有专人守候,严密观察输液反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有无心悸、憋气等,如有应及时报告医师。 6.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压疮、坠床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在自体移植后3~6个月避免工作和上学,同种异基因移植则需要更长时间充分休息和恢复。移植后几个月内避免接触植物,不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及菌尘多的环境。 2.饮食指导加强营养,饮食制作过程清洁,原料新鲜,没有久置。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停药或减药。不要滥用药物,用药前后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遵医嘱使用。 4.心理指导讲解相关知识,尽量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康复指导避免饮酒、不要吸烟。家中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6.复诊须知定期复诊。一般移植后1个月,每周至少看1次门诊,以后可以2周至1个月1次。移植后的前3年内需要与医师保持密切联系。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27T15:02:30.397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张小花[导读]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营养不良,使移植顺利完成,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江苏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造血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增加情况,以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使患者造血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营养不良,使移植顺利完成,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血液系统肿瘤发生率逐年增加,随着人们意识水平、经济水平及医学水平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我国广泛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越来越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的造血重建,免疫功能恢复及移植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多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只注重临床药物治疗而轻视饮食护理。据有关报道[1]患者在良好的饮食方式和营养状况下,较能承受肿瘤及其治疗对身体所产生的种种压力,同时接受化疗效果也会更好,相对来说移植成功率会提高,移植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做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移植的成功及移植后患者控制体重,术后恢复造血功能至关重要。我科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并通过移植后患者体重及术后恢复造血功能期间血红蛋白计数评价其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1例,年龄6-59岁,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6例,随机分给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 1.2方法。观察组每天与患者主动沟通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食欲情况,医嘱饮食要求,对患者整体评价后制定饮食计划,与家属沟通食物品种,烹饪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及术后恢复造血功能期间血红蛋白计数评价其营养状况。2结果 对3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移植的成功率。3讨论 3.1影响进食的因素:(1)特殊的病室环境,移植期间患者独居无菌层流净化仓,没有亲人的陪伴,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担心。(2)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患者经过超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对患者胃肠功能造成伤害,患者产生呕吐症状,食欲下降,进食明显减少。(3)因患者预处理期间体质虚弱,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饥饿感下降。(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消化道反应影响消化功能,降低食欲。 3.2宣教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移植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充足的营养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前提,破除饮食与食物致病的封建迷信的传统思想习惯,对这样的患者及家属要赖心的宣教,以保证患者能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3.3饮食的消毒方法 为保证患者食物的无菌,患者的食物必须经过微波炉高火加热7分钟,告知患者家属选用微波炉专用的筷子、勺子、饭盒或器皿,所有食物必须装在饭盒中递给护理人员,如为馒头、包子、饺子等水分少的食物,放在蒸霸中隔水加热,水果应该洗干净去皮,剁成小块,煮成水果汤,进仓后护理人员再次高火加热,煮鸡蛋应该剥壳捣碎后递给护理人员,防止微波炉加热时发生爆炸,食物不要装的过满,防止经过微波炉长时间的高温加热而溢出,耽误病人的进食时间,也避免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误解。患者预处理期间进食会减少,剩下的的食物禁止再次递给护理人员,必须重新再做食物。患者喝的水必须是二次烧开的水,避免进食或进水带给患者细菌。保证患者的食物及水的无菌。 3.4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饮食护理 正确指导家人配合做好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卫生,水果、蔬菜要洗干净,变质的食物勿食用,勿食生、冷、油炸、刺激性食物。食物必须新鲜,家人自己烹饪,勿食加工食物及零食,不可重复食用,避免消化道感染。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注意品种多样化及色彩的搭配,增加患者的食欲,经常食用瘦肉、蛋类、牛奶、鱼类(没有鱼刺),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不易消化的食物、产气食物勿吃如:糯米面加工的食物,红薯,洋葱、大蒜、大蒜黄、韭菜、韭菜黄、,没有发酵的面食。预处理期间由于超剂量放化疗,患者会有呕吐症状,告知患者呕吐后仍需坚持进食,呕吐后进食可中和胃酸,促进肠蠕动,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进食与化疗时间间隔大于2小时[2]可以减轻恶心呕吐。这时候应少量多餐,两餐之间可以吃些不易引起恶心的辅助食物,饮食宜清淡,勿油腻,调料品种不宜过多,少量多餐,做好患者及家属心里沟通,鼓励患者进食,指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听轻音乐,集中治疗和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如果患者进食量仍然很少及时与患者的床位医生沟通,通过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及氨基酸,防止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化疗后4-8天易发生口腔溃疡,其发生率为83.7%[3],口腔溃疡影响进食,因此要做好口腔护理,做口腔护理时要用手电筒及压舌板仔细检查口腔情况,动作轻缓,避免人为损伤引起出血,指导患者每日晨起、饭前、饭后、睡前,用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漱口液交替漱口,每次漱口用舌头上下、左右、里外、前后,反复搅拌,每种漱口液每次含漱时间大于3分钟。发生口腔溃疡时宜进温流食、半流食。口腔溃疡疼痛影响进食时,可用2%利多卡因漱口。预处理期间患者的血小板会降低,指导家人烹饪食物勿过干、过硬、带骨、带刺、宜流质或半流质。预处理期间患者的血红蛋白也会下降,指导家人给予患者多食补血的食物及水果如:菠菜、芹菜、红豆、红枣、花生、黑米、紫米、枸杞、龙眼、黑芝麻、南瓜、石榴、橘子、猕猴桃等,患者食欲下降的时候可以将这些食物烹饪成粥或者汤类。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及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做好“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委组织制(修)订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并制定了相应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9年11月13日印发的《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5号)、《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6号)、《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7号)、《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8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0号)、《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1号)、《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2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3号)、《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4号)、《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5号)、《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6号)、《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7号)、《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8号)、《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9号)同时废止。 附件 1.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3.同种胰岛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4.同种胰岛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5.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6.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7.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8.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9.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0.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1.性别重置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2.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3.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4.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6.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7.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