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的处理管理办法

危机事件的处理管理办法
危机事件的处理管理办法

3.1目的

为了迅速处理各种投诉、维护公司声誉、避免公司的损失与人身伤害并尽最大能力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危机和危机应对。

3.2范围

适用于处理的由政府机关,媒体、经销商等其它企业,顾客等外单位(个

人)对本企业做出不利的处罚与投诉,影响公司声誉与利益的危机事件,以

及公司内部出现的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的突发事故

3.3应急处理原则

(1)应对部门与公司领导重视;

(2)反对迅速,确定行动计划;

(3)充分沟通,充分了解情况。

(4)避免事件扩大化。

(5)诚信为本,对恶意投诉适当回击。

3.4危机分类

(1)产品质量投诉

顾客对产品质量事故投诉到公司、消协或报社、媒体的负面报道。

解决部门:综合部,运营团队

(2)国家职能部门的检查与处罚

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对公司的查处处罚如劳动部门,质监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公安消防检查,环保部门等以公司某项不符合国家规定对公司进行处

罚。

解决部门:财务部,综合部

(3)公司内部因设备故障或天灾人祸引发的影响运营的突发事故。

解决部门:综合部、生产部

(4)设备故障突然停电,停水,漏氨,漏汽等

解决部门:综合部

(5)人身安全与人员纠纷突发工伤(伤残,死亡或中毒),员工罢工,斗

解决部门:人力资源部、综合部

3.5产品质量投诉处理

(1)范围:

客户投诉分为善意投诉与恶意投诉。

善意投诉:指仅期望心理、物质损失获得补偿的投诉。

恶意投诉:指用欺骗、借机敲诈等方式获得高额利益或对公司信誉造

成影响的投诉。

(2)质量投诉处理原则

a.公司重视,对投诉迅速反应;

b.充分沟通,取得谅解,避免扩大化;

c.诚信为本,对恶意适当予以抵制。

(3)主要责任部门

视投诉的性质与危机的严重性,公司依次出面协调的部门或个人为:服务主管、销售主管、主管部长、公司运营团队、最高管理者

(4)处理质量投诉的程序:

1)善意投诉的处理程序:

a.迅速与商家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联合商家。

b.迅速联系终端投诉客户并约定会面,同时迅速向销售主管报告,

以确认采取措施。

c.登门拜访终端投诉客户,视投诉严重性确定拜访者级别。

d.确定危机性质与补偿额度

2)物品补偿额度权限:

a.300元以下的可由片区主管决定,同时通知销售主管;

b.1000元由以下销售主管决定,同时通知主管部长;

c.3000元以上由公司运营团队决定,并上报最高管理者。

3)投诉会谈程序:

a.服务主管与客户互相介绍并递送名片,感谢并赠送礼品作品牌忠诚顾客挑刺奖。

b.了解投诉(了解客户要求并判断性质)判定投诉事实并分析严重性。

c.如投诉事实,认真道歉并合理赔偿索取回投诉产品。

d.如对投诉有异议,仔细解释并提出疑问。适当补偿,伺机索回产品或损坏产品使之构不成投诉证据。

4)恶意投诉的处理:

如对方为恶习意投诉,或会谈失败转化为恶意投诉,则按以下方案处理:

a.对投诉顾客实行缓兵计,改日再沟通(如说明权限限制),但保持联系,同时迅速向销售主管报告,以确认采取措施。

b.公司销售主管以上人员再次拜访沟通,表现诚意,细分原因。

c.达不到谅解则准备法律应对或与消协,将报道的媒体沟通。

3.6客户严重投诉处理

当公司某服务网点因为某些原因无法提供服务时,会导致客户严重抱怨,公司应及时通知顾客到另一处服务网点,并因顾客增加了往返时间提供一定的补偿或折扣。

3.7网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处理及补救措施。

3.7.1技术事故处理规定

在日常业务运营过程中,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或未按操作流程操作而

造成的损失称为技术事故。

(1)服务主管是网点的直接责任者,对网点技术施工负指导和管理责任,网点出现技术责任事故应承担5%—30%的责任。

(2)服务人员因工作失误,按成本的20%—80%赔偿。

(3)在服务过程中,因为服务人员粗鲁野蛮服务导致的损失,由相关服务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如多人服务,则级别越高,责任越大。

(4)服务人员接单时都必须做服务前后的检查,如服务中或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必须排除,否则出现事故由相关人员负全部责任,级别越高,责任越大。(5)服务人员因工作失误,或者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损失视情况承担50%—100%的责任。

3.7.2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非正常的设备工具损坏或遗失统称为设备事故。

(1)遗失的设备或工具由责任人按原价赔偿,或者购买同型号的设备或工具填补空缺。

(2)因人为因素对设备保养不善而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对责任人根据责任轻

重承担20%—100%的损失。

(3)因工作失误,在服务中造成设备或工具的损坏,承担损失的20%—60%的责任。

(4)人为损坏的设备或工具,操作人按原价进行赔偿。

(5)除100元以下且已自行解决的设备事故,一律由店长填写事故分析处理表。

3.7.3安全事故处理规定;

凡造成人身伤害和公司财产被偷盗事故统称为安全事故。

(1)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人身伤害事故。违章者负全部责任。

(2)员工在正常工作时出现的人身伤害事故,由公司承担责任。

(3)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当事人未采取预防措施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视情节责任人承担50%—100%的责任。

3.7.4特别规定;

(1)网点负责人对网点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情况应根据制度及时作出考核执行,其执行力度直接影响网点事故频率及服务质量的好坏,也是对网点负责人考评的重要依据。

(2)因制度执行不力而造成的事故将视情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管理责任。

(3)出现的现场事故公司处理后通过邮件或传真通知网点,各网点负责人应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吸取教训,如网点或责任人重复出现同类事故,则加重考核处罚。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危机处理效率,明确危机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销售及运营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可能危及企业品牌形象,影响公司声誉和信誉的事件,此制度将作为处理原则存在。 第三条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事件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参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高效处理,务必使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章危机事件概述 第四条公司可能面对的危机事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类别,此类别仅作为公司员工判别是否存在危机的参考依据: (一)网络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微博、论坛、网站、邮件等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无法控制的网络扩散,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二)媒体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等途径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大范围主流舆论误导或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三)口碑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某些影响力较大的个人或群体,向公司目标客户群体及合作伙伴群体传播企业不良信息,进而造成范围性人群的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四)司法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个别事件为诱因,造成个人或组织通过司法程序向公司提起诉讼,进而造成公司被动面对诉讼,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公司市场拓展的事件; (五)政策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为区域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造成公司的市场行为无法在当地区域合法开展下去,影响公司及合作伙伴正常经营的事件。 第五条任何危机事件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诱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全体员工均应熟知并不断提高敏感性和责任感,将诱发危机的原因抑制在可控范围:(一)产品质量 偶发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消费者个人影响力的大小,致使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频发或大面积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其频率和发生的范围等因素,致使其升级为企业危机事件; (二)服务质量 服务作为公司品牌支撑的重要要素,一旦发生服务质量的不达标,或者二次服务质量的不达标,将非常有可能使小范围事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 (三)承诺兑现

危机公关一般处理方案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合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汽车集团 冲压车间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版本号:C 修改码:O *******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使冲压件质量满足下工序需求,避免不合格品下流和不合理转序,将不合格的产品控制到生产工序之前,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冲压车间的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鄂尔多斯基地冲压车间的冲压件返修工作。 3 相关文件 3.1《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 3.2《冲压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3.3《不合格品控制方法》 4 术语和定义 4.1 质量---满足规定的需要 4.2 过程质量---一般指物料入仓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各质量控制 4.3 “四门、两盖”---指左/右前/后车门外板,前机罩外板、后行李舱外板 4.4 返工、返修---是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 职责 5.1 冲压车间作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冲压车间各班组、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5.3.冲压车间检验员: 5.3.1 冲压车间检验员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鉴定、评价工作。 5.3.2负责出具冲压件不良品鉴定单。 5.3.3 负责出具返修冲压件修复后的合格标识或报废单。 5.4冲压车间钣金修理班:负责对质检员判定的不良品进行返工,返修。 5.5 冲压车间负责冲压自制件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6 追查不合格品冲压件流出的原因。 6 管理内容 6.1 生产班组按《冲压车间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调试出首件后要严格自检,自检确认合格后交车间检查员鉴定,经检查员鉴定合格后,班组才可以组织生产。 6.2 各班组按照生产指令领取材料时,要认真核对材料厂家、牌号、炉号、批次号以及材料规格尺寸、厚度和数量,并按《冲压车间生产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材料表面不允许有划伤、麻坑、卷边等缺陷。 6.3 当人工剪切和落料生产板料时,不允许板料划伤、磕边、毛刺影响下工序生产以致造成废品。 6.4 钢板材料在开卷线开卷落料时,注意调整矫平机压棍压力,以矫平后的板料不翘曲为好,清洗后的板料表面要存有油膜。 6.5 冲压生产过程中,表面件拉延工序特别要注意板料的外观质量,发现严重划伤的板料要及时剔除,同时要注意轻放板料和轻拿零件避免划伤、磕伤零件。

酒店突发事件与危机处理制度

酒店突发事件与危机处理制度 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联络人: 执行总经理、安保部经理(或当值负责人)、值班经理、工程部经理(值班工程师) 一、物品遗失或被盗 1、酒店客人 当接到客人报称物品遗失时,值班经理和安保部经理(值班领班),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向当事人了解事件的祥细经过并作记录。在听取当事人的讲述后,就相关事件提出问题;首先,展开内部调查,同时,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是否需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酒店安保部应负责保护好现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留住可疑人员并积极提供有益的线索,为公安人员提供条件。如果当事人不赞成报警,酒店方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和职权范围内展开调查工作,之后应完成调查报告并抄送行政办。 2、酒店员工 员工尽量不要携带多的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上班。放于更衣柜内如有丢失,酒店不负任何责任。但如发生有物品遗失的事件,由安保部门负责内部调查并决定是否需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如有报警应保护好现场,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留住所有与该事件有关连者,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并为破案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之后应完成调查报告并抄送行政办。 3、酒店财物 当接到酒店相关部门的人员报称,酒店公用物品被盗时,值班经理和安保部经理(领班)将立即赶往事发现场,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并通知各出入口值勤安保人员密切注视进出人员,注意排查可疑对象,一经发现立即予以扣留。同时,立即向行政办汇报,经批准后,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保护好现场,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破坏现场。挽留所有与该事件有关者,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并为破案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二、客人醉酒 发现客人醉酒时,根据醉酒的程度,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状态较轻,且当事人有亲友在场,由其亲友负责照顾并在适当的时候或情况下给予协助和支持;在没有亲友在场的情况下,酒店方将给与适当的协助和照顾;状态严重者,且单身一人,酒店方将给予适当协助和照顾,同时联系其亲友。严重且处于昏迷状态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并送医院救治;若非住店客人,应从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寻找与其亲友联系的方式,通知到其亲友;如果无法找到,应通知当

危机公关处理方案

危机公关处理方案Post By:2011-9-21 10:33:00 [只看该作者]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3、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介绍危机事件的资料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或难懂的词汇。 4、主动向新闻界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界的猜测,帮助新闻界做出正确的报道。 5、必须谨慎传播。在事情未完全明了之前,不要对事故的原因、损失以度其他方面的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实施制造过程的顾客链管理,确保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的产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乘用车制造公司各分厂过程控制(包含过程检验)的管理。 2管理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过程自检:指生产工位上的员工依据工艺标准或检验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2.过程专检:是指由专人对生产工段内各工位质量状况的检查; 3.过程总检:是指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对分厂制造的成品质量进行的检查。 二.职责和权限 1.各分厂: 1.1负责对上道工序(分厂)的产品实施过程总检; 1.2负责实施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 1.3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须保证一车一卡,由使用单位印刷; 1.4负责分厂内各类质量问题的纠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5负责过程检验文件的批准; 2.品管部: 2.1负责接收各分厂反馈的质量信息; 2.2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 2.3负责对质量问题改进过程实施监督和检查; 2.4负责对过程检验的过程进行指导; 2.5负责过程终检出现异议的仲裁; 3.其他单位: 3.1负责协助各分厂实施纠正和补救措施; 3.2负责配合对质量问题实施改进。 三.管理细则 1.过程检验的设置 1.1.过程检验分为过程自检、过程专检和过程总检三种类型; 2.过程检验的管理 2.1.过程自检由各专业厂工位上的员工实施; 2.2.过程专检由各专业厂指定人员实施,该人员可以为班组内的质量员、班组长、工段长等,从事 过程专检的人员应取得过程检验的检验员资格; 2.3.过程自检和过程专检所依据的标准为《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指导书》或《检验标准》; 2.4.过程总检由各专业厂的下道工序派专业的检验员实施,既冲焊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涂装分厂的检 验员实施,涂装分厂的过程总检由总装分厂的检验员实施,过程总检所实施所依据的标准为《检验标准》; 2.5.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应将相关不合格情况记录在记录卡上,反馈至分厂调试 返修人员;不合格经调试返修,经过程总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2.6.过程总检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批量重大不合格时,应将不合格情况及时反馈至本厂技术质量科, 由技术质量科组织进行处置; 2.7.当对分厂过程总检的判定存在异议时,应向品管部提出申诉意见,由品管部进行现场仲裁;当

危机处理制度及流程1

危机处理制度及流程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危机处理制度 1、目的 1-1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 1-2将危机事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3挽回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2、范围 2-1危机事件是指公司在整车销售或车辆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与一般的客户抱怨。 2-2危机事件同时包括公司在安全健康或环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测事件发生。 3、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总经理 新闻发言人: 副组长:销售经理:服务经理:行政经理: 组员:展厅经理:增值服务经理:财务经理: 配件经理: 4、危机事件处理流程 4-1发生危机事件时工作小组应在24小时之内介入并具体分析产生危机事件原因和背景,若属销售过程由副组长销售经理率先负责介入,属售后服务由副组长售后站长率先负责介入。本着友好协商处理原则,将危机事件化解在公司内部,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报组长事件处理结果。 4-2对于事态较严重的直接上报危机事件处理组组长并在24小时之内向上汇报,在统一布署下,统一口径、统一处理意见,并分别由相关副组长或现场代表出面协商处理,若危机事件曝光应借助媒体的力量,由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新闻发言人以正面形式予以回应,并阐明上海大众和公司立场以及解决方法,澄清不实传闻,进一步维护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 4-3危机事件属涉及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由危机事件处理副组长行政部经理负责处理,同时负责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并负责将最终处理结果报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备案。 4-4危机事件处理结果由相关副组长写出详尽的危机公关书面总结报告,并经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组组长签字报送上海大众,同时总结类似情况处理办法,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2007-6-16 0:00:00 中国兽药114网信风浏览:2001 公司GMP管理文件 题目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 编码: SMP-SC-0160-00 共7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办公室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 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 一、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 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 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 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 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 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 口服液

危机公关处理、操作流程、预警机制

危机公关的处理、操作流程、预警机制 一危机公关的处理 一、定义 危机:危机(crisis)韦氏大字典诠释为:「一件事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又可阐释为「生死存亡的关头」和「关键的刹那」,可能好转,可能恶化。由此可知,「危机」是在一段不稳定的时间,与不安定的状况下,急迫需要做出决定性而有效的措施,所以危机处理往往存在於一念之间。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用危机处理的角度思考〝适者〞是指能够面对危机,解决危机,最後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主体,「不适者」正是那些无法适应危机挑战而被淘汰的主体。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二、危机公关的处理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 2、真诚沟通原则 3、速度第一原则 4、系统运行原则 5、权威证实原则 三、怎样应对危机 1、冷静应对 企业要从媒体和记者的角度考虑,就能够以较为理性的方式对待这些负面报道 2、分析形势 a)与该记者和所属媒体关系怎样 b)从哪些角度指出报道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从“公众利益”的角度,从“平衡”原则 的角度 c)除了正面回应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3、采取行动 a)要求撤消或更正 b)要求刊登后续报道 c)要求道歉

d)要求存档 e)要求亲自阐述己方的立场和观点 4、与合适的人进行沟通 a)先与记者本人进行交谈 b)如有必要再逐级联系 c)联系其他媒体 d)直接影响公众 5、提供有说服力的新闻稿 a)与本部门的负责人、顾问和专家协商,确定并保持同样的口径 b)多提供正面的事实和根据,尽可能不要批驳已有的负面报道 c)不要在新闻中流露对记者和媒体的不满 d)如果合适的话,呼吁公众采取行动支持(签名、打电话到媒体) e)始终记住你的目的是传递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与记者争是非 6、后续的措施 a)要建立舆情监测机制,一旦发现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要及时做出反应 b)对于那些发表过负面报道的记者,不要采取不理的态度 c)主动向记者和媒体提供新闻源 d)确定一些“第三方” 四、危机处理的步骤与程序 步骤: 1、危机,正确认识危机 认识到危机的到来 辨别危机的种类 确定处理方向 2、掌握危机的趋势与结构 从危机的: 程度性、破坏性、复杂性、动态性、扩散性、结构性、六方面分析与研判 3、了解危机所处阶段,争取在最好的时期处理危机 程序: 1、危机的确认、危机的衡量、危机的决策、危机处理的实施、处理结果的考核 2、成立危机处理专案组、收集危机资讯、诊断危机、确认决策方案、重点处理、寻求援助、 切实掌握全局处理危机 3、检讨与评估、记录与传承、复原与提升、预防、避免

公司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编号:*** ****年第二次修订 ***公司 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 ****年11月7日发布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目录 1 总则......................................... - 6 - 1.1 编制目的 ................................ - 6 - 1.2 编制依据 ................................ - 6 - 1.3 适用范围 ................................ - 6 - 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 6 - 2.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 6 - 2.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 6 - 2.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7 - 2.4考虑全局,突出重点....................... - 7 - 2.5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 7 - 2.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 7 - 3 事件分级....................................... - 7 - 3.1新闻突发事件类型......................... - 7 - 3.2新闻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分析................. - 8 - 4 事件分级....................................... - 8 -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 8 - 5.1 应急指挥机构 ............................ - 8 - 5.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 9 - 6 预防与预警.................................... - 11 - 6.1风险监测................................ - 11 -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 11 -

危机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 危机事件处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危机事件定义: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已经或者可能对公司的日常运作、业务发展、公司市值、公司形象和声誉带来严重威胁和损害,需要公司快速回应并制定切实措施化解或降低不利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二条危机事件处理原则: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特事特办。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分公司。 第二章危机事件分类情况 第四条危机事件分类: (一)公司治理类 1、公司重要股东(“重要股东”是指持有公司5%股份的股东,下同)出现重大风险,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重要股东之间发生重大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3、公司与股东之间发生重大纷争诉讼;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股东或其他相关人员转移、藏匿,无法追回; 7、其他危机事件。 (二)经营管理类 【MeiWei_81 重点借鉴文档】 1、公司商业机密、重要文件泄露;

2、公司员工发生重大违法违规、投诉、纠纷,或私自串联、聚众闹事; 3、公司发生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事故; 4、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或赔偿风险; 5、其他危机事件。 (三)外部影响类 1、国家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发生变化,可能给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2、发生可能对公司经营业务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 3、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出现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报道; 4、竞争对手或其他机构、部门对公司实施可能对公司不利的举措; 5、其他危机事件。 第三章组织及职责 第五条总经理办公会为公司危机事件处理的决策机构,对是否启动危机事件处理方案拥有最终决定权,负责对危机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第六条总经理办公会设立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组,由总经理任组长,总经理无法亲自出任组长可授权相应人员代行组长职责,危机事件源头部门的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危机事件发生部门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管理办法

冲压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 通过对冲压件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产品、成品质量的控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进而保证冲压件质量。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冲压生产过程中及库存产品质量控制。 3工作程序 3.1生产过程产品的检验控制 3.1.1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YES

3.1.2下料检验程序 3.1.2.1操作者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开卷下料,并自检材料种类、牌号、外观质量和工艺要求尺寸,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3.1.2.2专职质检员按产品图纸和工序流程卡进行首件检验,并填写“首件检验记录单”。首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1.2.3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防止定尺、定位移动造成批量不合格品。 3.1.2.4下料批量生产过程中专职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3.1.2.5每道工序下料完成后,专职质检员应进行完工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 YES

3.1.2.6生产部只可对经检验合格的下料产品转入冲压生产。 4.1.3冲压生产过程检验控制 4.1.3.1技术质量部负责向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提供冲压图纸。 4.1.3.2模具调整工和冲压操作工对所加工的产品需掌握工艺要求和冲压件关键尺寸。 4.1.3.3模具调整工对设备和模具进行安装调整。必须在对设备的滑块工作行程、缓冲垫的压力、模具的闭合高度调整到位后方可试生产,冲压件自检合格后交专职质检员进行首件检验。 4.1.3.4质检员要严格按图纸、工序流程卡、检具、样件进行首件检验,检验合格后,做首件合格标识,并填写“检验记录单”。 4.1.3.5首件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批量生产。 4.1.3.6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自检,以首件合格的工序产品作为自检依据,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4.1.3.7冲压件批量生产过程中,质检员定时进行巡回抽检,并填写“巡检检验记录单”。巡回检验合格后,操作者方可继续生产。 4.1.3.8每批冲压件一个工序完成后,操作者应通知质检员,对末件进行检验,填写“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在该批转出产品的工序流程卡上签字,并填写不合格品数量、日期,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工序件不合格,质检员办理“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二联,一联质量技术部存档,根据情况进行模具修理,二联交生产部,不合格品标识待处理。 4.1.3.9每种产品所有工序完成后,质检员应对该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单”,检验合格后,零部件入成品库,注明检验状态、零件号、数量、日期。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中海地产(珠海)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一月五日

目 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原则 (3) 5 架构及职责 (4) 5.1 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架构(详见WJSJ-01) (4) 5.2 工作职责 (5) 6 工作流程 (6) 6.1 危机事件发生前 (6) 6.2 危机事件发生中 (6) 6.3 危机事件发生后 (8)

1 目的 建立对危机事件快速反应与处理机制,尽量避免或减弱危机事件对公司品牌、生产经营的危害。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的所有项目对危机事件的管理。 3 定义 3.1 危机事件 3.1.1 事先无法预料何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却对公司生产经 营与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种事件,如业主群诉、 集会、游行等。 3.1.2 可能被媒体(电视、报刊、外部网站等)曝光的投诉事 件。 3.1.3 其他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 4 原则 4.1 危机事件发生时,建立公司总经理挂帅的危机事件处理小 组,确保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 4.2 危机事件发生后,应积极应对,正面处理。认清危机产生 的原因,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妥善解决,实现公司和客户 利益的均衡。 4.3 建立预警和处置危机时间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危机, 确保发现、报告、决策、协调、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 及时应对。

4.4 发生危机事件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司全部现有资源作 用,对拥有法律、媒体、公共关系的部门、人员、信息、工作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保证实现统一指挥和调度。 4.5 尤其注重媒体、网络的控制,注意尽量避免媒体曝光和网 络扩散。 4.6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以法律依据为处理底线, 根据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实行预警,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控制、实施全过程依法管理和执行,必要时邀请法律顾问援助。 4.7 建立好公安部门、片区派出所、民警关系,在危机事件处 理中,根据事态发展,必要时寻求协助。 4.8 确立发生危机事件时,公司对外唯一发言人,专门负责处 理对外(媒体、政府等)解释、发言工作,确保对外口径一致,保障公司形象利益。 4.9 尽量避免危机事件处理中被摄像、录音。 4.10将事情预防与事后快速有机结合,把危机管理的各项工作 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5 架构及职责 5.1 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架构(详见WJSJ-01) 小组成员: 组长:陈启旺 副组长:章伟

危机处理制度及流程

危机处理制度 1、目的 1-1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 1-2将危机事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3挽回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2、范围 2-1危机事件是指公司在整车销售或车辆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与一般的客户抱怨。 2-2危机事件同时包括公司在安全健康或环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测事件发生。 3、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总经理 新闻发言人: 副组长:销售经理:服务经理:行政经理: 组员:展厅经理:增值服务经理:财务经理: 配件经理: 4、危机事件处理流程 4-1发生危机事件时工作小组应在24小时之内介入并具体分析产生危机事件原因和背景,若属销售过程由副组长销售经理率先负责介入,属售后服务由副组长售后站长率先负责介入。本着友好协商处理原则,将危机事件化解在公司内部,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报组长事件处理结果。 4-2对于事态较严重的直接上报危机事件处理组组长并在24小时之内向上汇报,在统一布署下,统一口径、统一处理意见,并分别由相关副组长或现场代表出面协商处理,若危机事件曝光应借助媒体的力量,由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新闻发言人以正面形式予以回应,并阐明上海大众和公司立场以及解决方法,澄清不实传闻,进一步维护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 4-3危机事件属涉及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由危机事件处理副组长行政部经理负责处理,同时负责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并负责将最终处理结果报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备案。 4-4危机事件处理结果由相关副组长写出详尽的危机公关书面总结报告,并经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组组长签字报送上海大众,同时总结类似情况处理办法,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5、文件归档

危机应急公关管理办法

危机应急公关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集团及所属单位有效预防、积极转化和妥善处置危机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幸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阻碍,爱护集团的品牌形象和良好信誉,努力营造有利于集团改革进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结合集团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实际,制定本应急公关治理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指导集团系统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本方法中所指危机事件是指各类新闻媒体中显现或可能显现的突发的、涉及集团系统的敏锐话题报道,相关报道可能或差不多对集团的经营进展、信誉、形象造成负面阻碍的事件。集团及各所属单位中显现危机事件但未经新闻媒体曝光的,应依照部门及单位权责自行处理,不在本方法所涉范畴内。本方法所指危机事件要紧包括三种情形:(一)恶意负面报道:媒体显现或者可能显现的恶意歪曲集团及所属单位或控股公司形象的负面报道; (二)商业隐秘报道:集团及所属单位或控股公司的商业隐秘被媒体知悉,可能或差不多进行了报道; (三)突发事件报道:集团及所属单位或控股公司在经营进展中显现了突发事件,引起了媒体关注或差不多被媒体报道。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所属所有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所属单位)。 第二章危机事件分级及分级负责制 第四条集团及所属单位危机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事件的不同级别分别由各级危机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 第五条按照性质、严峻程度、可控性、阻碍范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将各类危机事件划分为三类,并实行危机事件处理分级负责制。 (一)Ⅰ级:重大危机事件。由集团要紧领导负责,主管宣传的领导、办公室、文宣部、党群工作及相关部门互相和谐处理,具体包括:

1、造成或可能造成国际阻碍、全国性阻碍或省级阻碍的事件; 2、给集团或重要业务板块涉及单位声誉带来或可能带来重大损害的事件; 3、阻碍或可能阻碍集团有关上市公司股价波动及投资者关系的事件; 4、阻碍或可能阻碍集团品牌或经营项目在国内国际范畴开展的事件; 5、危及或可能危及集团或所属单位或控股公司在省级范畴内经营业务的事件; (二)Ⅱ级:较大危机事件,由主管宣传的领导负责,文宣部、党群部互相和谐处理,具体包括: 1、造成或可能造成市级阻碍的事件; 2、危及或可能危及所属单位或控股公司所在地范畴内经营、品牌、声誉带来或可能带来一定损害的事件; 3、阻碍或可能阻碍集团品牌或经营业务在市级范畴开展的事件。 (三)Ⅲ级:一样危机事件,由集团各所属单位自行安排处理,文宣部协助,具体包括: 1、在当地造成或可能造成阻碍的事件; 2、危及或可能危及企业驻地范畴内经营、品牌、声誉带来或可能带来一定损害的事件。 发生一样危机事件,所属单位应当报集团危机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章危机事件监测与预警体系 第六条危机事件监测 要建立专门的危机监测机制,监测媒体的报道动态,在各类媒体中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集团及有关单位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研究其中可能显现的危机苗头,专门需要注意分析监测行业的政策变化对集团的进展可能带来的阻碍,有针对性地做好媒体沟通工作。 要前移危机事件处理的关口,重点做好危机防范。要增强新闻信息的敏锐性,及时发觉危机苗头,牢牢把握住危机事件显现到事件在媒体上露脸的时刻差,果断有效地进行处置,迅速与相关新闻媒体的领导及记者进行联系和沟通,对事件涉及另一方当事人的要做好说明工作,督促和谐有关部门和单位纠正涉及危机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Q/GDHX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发布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 目的和范围 1.1为明确生产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及要求,确保产品的制造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2 职责和权限 2.1质量部门 2.1.1负责生产部产品质量管理,负责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质量问题整改跟踪。 2.1.2负责协助对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方面的培训。 2.2生产部门 2.2.1负责组织、协调、控制产品的生产管理。 2.2.2负责生产班组日常质量管理,员工培训,并对各工序的质量状态进行控制。 2.2.3负责产品直通率的汇总分析,配合公司质量部门完成质量管理工作。 2.3工艺部门 2.3.1负责制造过程的技术支持、操作规范性指导、工艺文件编制、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问题整改验证等。 2.3.2负责协助对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方面的培训。 2.4设备部门 2.4.1负责生产、动力、测量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负责员工设备操作前的岗前培训,颁发设备操作上岗证。 2.4.2负责生产过程设备异常的及时处理。 2.5物资部门负责物料齐套、配送等工作,确保物料配送准确性、及时性。 3 管理内容和要求 3.1流程图

3.2生产过程控制 3.2.1准备工作 3.2.1.1生产班组根据生产工艺相关要求,领取SOP悬挂在对应工位;做好ESD、电铬铁、电动螺刀、安规仪表等点检工作;领取并确认各工装治具正常,确认工装、工具、设备仪表在有效期内,如有异常及时反馈当班班长进行处理。 3.2.1.2使用防静电腕带、防静电脚腕带的班组,操作工每天必须按防静电典型工艺要求,佩戴防静电腕带或防静电脚腕带,并对所佩带腕带或防静电脚腕带按要求进行点检,确保防静电腕带正确使用。检测时间:白班早上生产前和午饭后生产前,夜班生产前和夜餐后生产前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参照静电典型工艺执行。检测不合格立即更换防静电腕带或防静电脚腕带,班组有专人负责检查防静电腕带和防静电脚腕带测试记录情况,记录到《防静电腕带检测记录表》并签字确认。 3.2.1.3需要使用恒温电烙铁的工序,按照恒温烙铁测温要求做好温度测试,保证电烙铁符合工艺要求。 3.2.1.4需要使用电动螺刀的工序,生产班组按工艺要求,每班次生产和转产时确认螺刀扭紧力矩,并将点检结果记录到《螺刀扭紧力矩检测表》中, 保证在规定指标范围内使用;如超出工艺要求范围,调整螺刀力矩,如仍不达标,立即反馈班长或工艺人员解决。 3.2.1.5安规检查,生产班组按工艺要求及仪表的测量范围对检测仪表进行校验,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填写《安规测试检查、仪表校准记录表》,并保证在规定指标范围内使用。校表时如发现仪表不准或损坏,必须立即通知工程部门、质量部门、工程设备部门进行确认;重新校准、更换仪表,并对两次校表期间生产的全部整机进行隔离、翻包。 3.2.1.6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将齐套物料送到线体操作工位,做好标识,整包装投料采用原包装标识。 3.2.1.7生产操作人员根据SOP核对物资部门配送物料是否正确,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线长、班长。 3.2.1.8生产现场应做好5S管理,保持良好的生产作业环境,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做好物料及状态标识,物料摆放有序整齐,保证车间整洁和道路畅通,具体参照Q/GDHX GGC0322《定置标识管理办法》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