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要切除多长的食管

食道癌要切除多长的食管

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下,食道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临床上,病情确诊后的第一时间,为了能够实现“无瘤生存”,很多病人会首选手术治疗。然而,食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术治疗需要切除多长食管呢?

众所周知,对于食道癌早期病人而言,如果癌细胞没有扩散转移,机体耐受力好,且没有手术禁忌症的话,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早期病人通过手术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可以快速消灭癌灶,实现临床康复。然而,食道是人体重要的进食通道,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进行手术切除,很多病人担心术后如何进食?

因此,食道癌手术要切除多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肿瘤专家指出,目前,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手术切除治疗已经比较成熟,一般会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管。关于需要切除多长,需要根据病人实际病情决定,如果癌灶大、浸润范围广,手术创伤面大,切除的食管比较差,相反,则手术创伤小。

临床上,一些切除食管比较长的病人,医生通常会建议放置支架或再生食管,以便保证病人术后正常进食。然而,大量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保证病人术后正常进食,却无法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原来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灶,术后机体内仍有大量残留癌细胞,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术后仍有极大的复发风险。

术后是否可以消灭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直接关系病人预后。临床上,术后常见的预防措施有,放疗、化疗与中医治疗。由于治疗理念不同,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因此需要辩证看待。

实践表明,放化疗缺乏一定选择性,在消除癌细胞的同时,容易杀伤大量的正常细胞,导致病人免疫力下降,身体更为虚弱。临床上,我们常会看到,一两个疗程的放化疗没有做完,患者的身体却大不如从前,更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过度放化疗甚至更会失去生命。

中医治癌症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小,具有“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的特点。中医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从病人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患者机体内环境阴阳平衡调节,来消灭残留癌细胞,在减轻患者痛苦,修复手术创伤的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存活期。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早期食道癌手术后,仍需做好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专家指出,中医作为重要的治癌方法,应该贯穿于病人整个治疗周期,以便能够早日减轻痛苦,实现康复。

不同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不同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经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33例患者则给予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均出现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前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食管癌;开胸根治术;肺功能;切口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次研究为了探讨不同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肺功能的影响,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6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切口的不同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1~66岁,平均(51.4±3.6)岁,病程1~5年,平均(2.31±1.21)年;对照组患者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43~69岁,平均(53.1±3.8)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17±1.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经过吞稀钡X线双重对比造影、癌胚抗原检测、X线等检查均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食管癌[4];(2)排除患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同时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3)所有患者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的分级标准均为ASA Ⅰ级或者ASA Ⅱ级,均能耐受手术以及麻醉;(4)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一经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均在全身麻醉后给予其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左后外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

食管癌根治术切口的选择

1.左胸后外侧切口:是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胃移植重建食管的理想切口,也是多数术者常用的切口。 对于下段食管的位置偏向左前方,左胸切口对下段食管和胃底显露最好,便于手术操作; 对于上段食管癌切除,也可以经左胸切口,将胃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在将脾胃韧带内的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分束切断结扎、脯肌角钳夹切断后,胃左动脉可以得到较好的显露。所以,这种切口对胃左动脉的处理及其周围淋巴结的清除远较其他切口方便。对于食管癌或贲门癌,经过探查癌不能切除,依据病变部位,行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一胃转流吻合术,也以左胸切口最方便。 对于中段食管癌,在与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有粘连的分离过程中,如遇到主动脉或主动脉弓损伤处理时,左胸进行操作远比右胸切口方便。左胸切口的唯一不足之处,是对主动脉弓平面上下的中段食管癌显露操作不便,特别是癌肿与奇静脉有左胸后外侧切口粘连,需要结扎切断奇静脉时,左胸切口操作没有右胸切口方便。 左侧开胸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①切除肋骨由肋床进胸法:对食管癌切除需做主动脉弓上或颈部食管胃吻合者,沿第6肋切口,前自肋弓绕过肩肝下角向上止于第4后肋部。切开胸壁肌层,分离肋骨骨膜,将第6胁骨全部切除,然后切开肋骨骨膜及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贲门癌切除需做食管一胃主动脉弓下吻合者,如上法切除第7肋骨进胸。有的术者对胸腔顶食管一胃吻合或主动脉弓位置较高的病例,还主张切除第5肋后部一小段,或切断第7肋软骨,以求扩大切口,得到胸腔顶和腹腔的良好显露。这一开胸方法,不仅费时间较长,且失血较多,术后由于肋骨骨膜骨化及切口的癫痕形成,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切口疼痛及不适感觉。 ②由肋间进胸法:沿第6肋间用龙胆紫溶液画出切口线,前自肋弓绕过肩肝下角,在肩肝与脊柱间向上止于第4后肋部。切开皮肤皮下,胸壁肌层用粗丝线在切口上下缝扎切断,或用大弯止血钳分束钳夹切断后缝扎。在做棘肌外缘剪断第6肋骨,切开第6肋间肌及壁层胸膜进胸,肋间血管及肋间神经钳夹切断结扎。贲门癌切除行食管一胃主动脉弓下吻合者,如上法由第7肋间进胸。对个别病例需做胸腔顶吻合或胸腔上部显露不满意时,待食管下段和胃完全游离后,在游离主动脉弓后食管时可将第5肋后部剪断。这种开胸方法,不仅失血很少,且缩短了开胸时间,一般5-10min即可顺利进入胸腔。 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时,病人取右侧卧位,于右胸腋下加垫,前方用一较粗、后方用一较细的沙袋卷固定。右上肢伸直固定,左上肢自然屈曲放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每年约达15万人,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我国以太行山南段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发病率最高,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新疆等地尚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3~2.7:1。 【解剖生理】 1.食管是一输送饮食的肌性管道,成人食管长约25—28cm,门齿距食管起点约15cm,食管上连咽部,前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后相当于第6颈椎,在气管后面向下进入后纵膈,约在第11胸椎水平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连贲门, 2.食管分段 颈段食管: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的胸廓入口处,内镜检查距门齿15~<20cm。 胸上段食管:胸廓入口至气管分叉平面,内镜检查距门齿20~<25cm。 胸中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交界处大致在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30cm。 胸下段食管: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通常将食管腹段包括在胸下段内,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 3.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 第一处:食管入口,环状软骨下缘 第二处:主动脉弓水平 第三处:穿过膈肌处 是肿瘤、憩室、瘢痕狭窄等好发处。 4.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层。 食管无浆膜覆盖,而浆膜层是最有利的愈合组织,对胃肠手术尤其重要;食管的肌纤维呈纵形走向,比较脆弱,容易撕裂。食管的血液供应来自不同的动脉,来自不同动脉,上端有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气管分叉处有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较下有降主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分支,下端有胃左动脉的分支。虽然这些动脉有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比较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9-07-31T09:17:46.32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作者:李德冲 [导读]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声音嘶哑、体质量下降等表现时, 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研究组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VAS评分、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 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比较,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损伤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关键词】:食管肿瘤;微创手术;常规开胸手术;临床效果 Comparison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conventional thorac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patients' wish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included 42 patients.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oracic drainage, postoperative thoracic tube indwelling time, postoperative feeding time, VAS scor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4.29% VS 3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thoracic drainage, postoperative thoracic tube indwelling time, postoperative feed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routine thoracotomy, minimally invasive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has low injury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key words 】 : esophageal tumor;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outine thoracotomy;Clinical effect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声音嘶哑、体质量下降等表现时,病程多已进入中后期,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本文观察分析了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8.69±7.14)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58.65±7.0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选择静吸复合麻醉,首先为水平仰卧位,选取患者脐部为观察孔,置入气腹针,腹腔压力为11mmHg时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选取右锁骨中线脐上2cm处为主操作孔,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及左腋前线脐水平均为副操作孔,剑突下2cm处为挡肝操作孔,用超声刀打开小网膜囊,在胰腺上缘寻找胃左动静脉,清扫胃左血管旁淋巴结并游离胃左血管,钳夹、切断胃左血管,继续沿小弯侧游离胃至食管裂孔,寻找并切断胃短动脉。沿胃网膜血管弓无血管区起切断胃横结肠韧带,将胃大小弯侧全部游离,清扫淋巴结。分离贲门周围与食管裂孔组织,扩大食管裂孔。在胃小弯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部分胃、贲门,留胃底,将余胃制作管状胃(部分),外加浆肌层包埋缝合。常规给予行空肠造瘘。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淋巴结清扫个数。②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瘘、脓胸、肺部感染、乳糜胸、声音嘶哑、吻合口狭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 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综述与讲座· DOI :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4.09.023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邹文斌、李兆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王贵齐) 通信作者:李兆申,Email :zhsli@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851620.html,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邹文斌 王贵齐 李兆申 食管癌是全球第6位癌致死疾病,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 8位。亚洲以鳞癌多见,而欧美以腺癌更常见。食管癌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癌病死率在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中占22.34%,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挑战,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10%。食管癌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多阶段、多步骤的演变过程,因此早期治疗食管癌意义重大。相比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和生活质量高的优势。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在我国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缺乏公认的操作流程、共识意见及指南,在诸多方面存在潜在风险,甚至造成过度医疗及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就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发展和现状做一综述,以进一步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疗效。 一、定义 1.早期食管癌:目前国内较为公认的定义指癌浸润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同时无淋巴结转移。既往存在有三种不同意见:(1)类似早期胃癌,即病灶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2)指上皮或黏膜内癌,有或无淋巴结转移;(3)指Dukes'A 期癌,病灶局限于固有肌层,不伴淋巴结转移。在日本,基于第一种定义的黏膜下癌患者预后不佳,因此现在对早期癌的定义仅指可治愈性癌症,1999年以后改为黏膜癌不伴转移。 2.表浅性食管癌:表浅性食管癌是指癌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3.食管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认为Barrett's 食管是腺癌的癌前病变。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则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其组织学定义为:细胞核不典型增生(细胞核扩大,多形性和染色过深),细胞正常极性消失,异 常组织成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南,建议不再使用“异型增生”这一术语,现在使用“上皮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替代。上皮内瘤变根据细胞核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上皮累及的深度,分为两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主张将食管鳞状上皮内不典型增生分为三型:上皮内不典型增生不超 过上皮全层的下1/3,为轻度不典型增生;不超过上皮全层的下2/3, 为中度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为重度不典型增生。LGIN 包括轻度及中度不典型增生,HGIN 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由轻度不典型增生逐步发展为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及中晚期癌的过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5年的癌变率分别为5%、26%及65%。同一组队列观察13.5年的结果表明,重度与原位癌的癌变率为75%左右,轻、中度不典型增 生的13.5年癌变率分别为25%和50%左右[1] 。 二、内镜下常用切除技术 1.EMR :EMR 是一种用来切除消化道浅层(黏膜层和黏 膜下)无蒂或平坦型肿瘤的内镜技术,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 功能,主要用于切除<2cm 的病灶或者对更大病灶进行分片切除。常见的辅助技术包括:注射、透明帽和套扎。操作前,对病灶边界进行表面标记。注射辅助EMR ,又称为“盐水辅助”息肉切除术,常用于治疗结肠大块平坦型息肉。EMR 进一步分为“注射-切除”法(经单通道内镜使用电凝圈 套)和“注射-抬举-切除”法(双通道:抓钳抬高病灶,另一通道进入圈套)。此外,尚有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 ,EMBM ),其应用改良的静脉曲张圈套器完成,可连续切除多次,无需预先黏膜下注射;以及分片黏膜切除术等。各技术原则基本相同,多是先进行注射将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分离,然后切除局部隆起的黏膜病灶。目前最常用的是透明帽法和EMBM 法。 透明帽EMR 操作步骤:按常规内镜检查进行准备,先全面观察食管情况,然后进行碘染色,明确病变距离和位置。在已确定病变部位周围1~2mm 外进行电凝标记,分别距病变远/近端1~2cm 处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确定病变处黏膜下组织与固有肌层充分分离。安装透明帽后再次进镜,圈套器放置于透明帽内,通过负压吸引将病变组织吸入透明帽内,收紧圈套器通电切除黏膜,将切除的黏膜组织吸入透明帽内随内镜退出。检查病变是否切除完整。再进镜观察食管黏膜切除后创面有无出血、穿孔等,染色后观察是否有残留。若残留较多,按上述步骤再次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若仅有少量残留,可应用APC 治疗。切除后,除术前有反酸病史,术后均无需服用制酸剂。术后应用抗生素3d ,禁食3d ,1周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及工作。黏膜切除术后创面的愈合:黏膜切除直径小于3cm 者,2周后溃疡表面全部由鳞状上皮覆盖,4周完全愈合,形成疤痕;直径大于

食管癌IvorLewis术和Sweet术式比较

食管癌Ivor-Lewis术和Sweet术式比较 Ivor-Lewis术式是经右胸和腹部两切口的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切除范围,淋巴结清除程度和术后食管和心肺功能保护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淋巴结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恢复快等优点。胸部右后外侧小切口,有利于胸腔食管,彻底清扫上纵隔、食管旁、肺门、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Ivor-Lewis法是应用右侧开胸的,可以很好的暴露所需要的视野,尤其是对整个食管床的暴露为清扫提供极大的方便,将此区域清扫干净,可以极好的控制转移率。通过打开腹腔还能更好的游离胃组织,减少胃网膜右血管和胃右血管被伤害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清扫腹腔淋巴结变得非常方便,可以彻底地清扫贲门、胃小弯侧、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周围淋巴结。经右胸手术避免了膈肌切开,术后的呼吸功能得到了保护,又没有经左胸手术时胸腔胃对主动脉弓和心脏功能的压迫影响,所以Ivor lewis 较Sweet手术,术后BP ,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避免了心肺负荷过重引起的功能衰竭,同时又明显减少了吻合口瘘以及其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当是食管中段癌的理想 术式。因此,我们认为随着食管癌患者高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需要接受食管癌外科治疗,在术式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用Ivor lewis术,以最大可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维护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病人的生活质量。特点: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对肿瘤切除率高等。Ivor lewis手术的优点是切除肿瘤比较彻底,同时对病人的心肺功能有较好的保护。 Sweet术式是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食管癌以胃代替食管的手术方式,为食管癌标准术式,尤其对于食管下段癌的手术更具有简单方便和成功率高的优点。左胸外侧切口对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会比较困难,特别是上纵隔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清扫的,这可以从术后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的证明。Sweet术式,尽管经过努力尽量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据文献报道总的并发症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心肺并发症。

食管癌根治术(二切口)手术配合

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一、适应症 1、原位癌或病灶较表浅的早期患者以及身体机能评分较低的患者、姑息性治疗的晚期患者等。 二、用物准备 1、物品:大布包 2、手术衣 3、大洞巾2、中单包2,开胸器械包,短超声刀头,荷包钳,开胸特殊包,肝脏拉钩(备用)、腹腔撑开器、支气管钳、中、大胸撑。 2、一次性物品:纱布、纱条、大棉垫(备)、吸引器连接管* 3、28胸管、电刀、清洁片、洁净袋、23号刀片、1、 4、7号丝线各2束、导尿包、荷包针、0可吸收线,VCP774Z、石蜡油、止血材料、吻合器、腔镜直线型切割闭合器、无菌手套。 三、麻醉方式: 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四、手术体位: 平卧位转左侧卧位(患侧下肢弯曲、健侧下肢伸直) 五、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超声刀 六、解剖要点: 1、成人男性食管长约为25cm,女性食管长约23cm。上端起自环咽肌,相当于第6-7颈椎交界处,于咽连续。下端在第11胸椎平面,止于胃的贲门与胃连续 2、有三处狭窄分别为食管的起始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食管穿隔处。上述三处为食管损伤、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3、食管按其部位可分为颈、胸、腹(上、中、下)三段,食管开口至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上段,肺静脉平面以下为下段,其间为中段,食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及肌层构成,无浆膜层。 4、食管的毗邻关系:食管的前方由上而下有气管、气管隆嵴、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左心房和横膈。后方有颈椎、胸椎及食管后隙,隙内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和右肋间后动脉。食管的两侧为胸腔。食管右侧有奇静脉弓及右迷走神经。食管左侧由上到下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末段、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及左迷走神经。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胸腔镜(V ATS)食管癌切除术 【概述】 食管癌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手术途径、吻合方式、切口部位选择及体位等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缺点。内镜技术与传统食管手术相结合的代表性手术是V ATS食管癌切除术。这种手术经胸腔镜完成胸段食管游离和淋巴结清除,经腹部切口游离胃和切断食管,经颈部切口进行食管、胃吻合。VATS食管癌切除具有胸腔镜手术共同的优点,V ATS食管癌切除术作为一种手术方法是可行的。但目前尚不能用V ATS替代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手术,适应证主要局限于某些较早期的食管癌和心肺功能严重障碍不能耐受开胸手术者。 【适应证】 1.早期食管癌最适合胸腔镜手术。 2.某些中期食管癌(ⅡA期)。 3.某些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常规剖胸的ⅡB期或Ⅲ期食管癌患者。 术前准备1 术前探视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因VATS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对其缺乏了解和认识,产生恐惧心理,疑问多,顾虑多。护士应对患者讲解VATS的优点,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增强信心,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配合手术。 2了解胸腔镜的相关知识,了解胸腔镜仪器使用方法及应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使用步骤、连接方式和注意事项,严格仪器操作规程 3术前将摄像主机、光源主机、电刀、超声刀进行通电检查,确保性能良好。常规备开胸器械1套,以备遇到VATS困难或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立即可改开胸手术用,以确保患者安全。 4仪器及物品准备胸腔镜器械1套(胸腔镜镜头、各种型号戳克、抓钳、组织剪、Hom-o-lok钳、分离钳、打结器、乳突牵开器等)胸腔镜九件套小包一个(卵圆钳2、叶裂钳2、大直角钳1、大卵圆钳2、淋巴结钳1吸引器1) 5器械敷料的准备与常规经右胸、腹、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相同。(开胸器械、中包器械、中包敷料、开胸敷料2、盆2、手术衣、22#刀片、11*24圆针皮针、1#、4#、7#、纱布、电刀、长电刀头、吸引器、45*45护皮纸、镜头套、胸腔引流管) 术中配合

食管癌开胸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对比观察

食管癌开胸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对比观察 【关键词】食管癌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9月收治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586例,分为A、B两组。A组262例,术前使用0.2%肥皂水灌肠;B组324例,使用果导片进行肠道准备。两组在年龄、性别、选择上差异无意义。 方法:均按胸外科护理常规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均在术前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术前晚10:00后禁食。A组术前晚用0.2%肥皂水灌肠,B组在术前日中午给予果导片0.05~0.2g口服。给药时护士只需给相应药物指导即可达到用药目的。A组操作方法较复杂。我们用自制的调查表格了解病人用药后的肠道清洁效果,术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两种不同的术前肠道清洁用药方法对患者心理影响(应用焦虑量表评分)和接受程度,收集调查结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不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比较,见表1。 讨论 肠道清洁是外科全麻手术手术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传统方法虽能有效清洁肠道,但因其护理操作繁琐,病人不易接受。为了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又能够达到开胸手术前肠道准备要求的清洁肠道方法,我们选用了0.2%肥皂水、果导片两种肠道清洁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比较。 肥皂水灌肠是以往全麻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方法,使用时需要配制溶液,按规定要求是浓度为0.1%~0.2%,温度为39~41℃。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不易准确,且可引起机体不良反应[1]。肥皂是一种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其成分为脂肪酸钠,有一定的刺激性[2],其pH>7,有可能影响肠道环境,引起菌群失调。虽然清洁肠道的效果较为出色,但操作时间长,护士工作量大。病人在接受时,必须暴露隐私,且肛管插入时易损伤肛门及直肠,造成痛苦,患者易焦虑,较难接受。 果导为化学合成品,属于酚酞类泻药,口服后在肠内与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主要作用于结肠,其药理是把水分吸收到肠腔内,刺激肠壁加速蠕动,从而达到清除粪便的作用。药物在肠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黏膜,促进蠕动并阻止肠液被肠壁吸收。该药导泻作用较温和,效果缓慢,其疗效取决于肠液的pH值[2],一般患者在服药后6~8小时排出软便。病人服用果导片后到排便的时间较使用肥皂水要长,但是果导片能够有效地促进结肠蠕动,因而清洁肠道的效果要优于肥皂水。患者口服果导片后,果导片中的药物成分约有15%被肠道吸收,吸收部分主要随患者的尿液排出体外,少部分由胆汁排泄,并且可在肠内被吸收,形成有效药物成分的肝肠循环。此种肝肠循环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仅1次给药,其作用一般可以持续3~4天,使病人的肠道长久的得到良性刺激,有利于 1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开胸手术;早期食管癌;临床效果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疾病的一种[1],由于人体食管具有较特殊的解剖位置,位于脊柱、主动脉及肺门之间,手术区域较狭小[2]。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之中。作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5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13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7±4.6)岁;食管上端20例,食管中段98例,食管下段12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a期88例,Ⅱb期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观察组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取左侧卧位,全身麻醉,观察孔选择右侧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长度约1.5 cm,分别于右侧腋前线第6肋、肩胛线做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后行胸腔探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有无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将纵隔、纵隔胸膜依次打开后游离静脉及食管,将食管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分支进行结扎,隆突下及上段食管旁淋巴结清扫,进行胸腔冲洗,膨肺无漏气后由观测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将切口逐层关闭;改为平卧位,于患者的脐上缘和剑突部位,沿双侧肋弓内侧2 cm 处各作1个长切口,约0.5~1.0 cm,置镜后进行腹腔探查,将胃网膜左血管及胃短血管等游离并切断,进行贲门旁淋巴结清扫,将食管裂孔扩张,沿患者右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打开,颈部浅肌群打开,颈段食管及右喉返神经暴露后清扫周围淋巴结,在保护好喉返神经的基础上将游离胃自食管床上提行,进行胃和食管的吻合,留置一根引流管,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常规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左侧卧位,全身麻醉,切口选择在第6肋间,长度约15 cm,游离食管,清扫淋巴结,进行胸部手术,完成后患者取平卧位,于剑突至脐部做切口,长度为15 cm左右,行腹部手术,术后于患者的

食道癌术后并发症

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手术是治疗食道癌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食道癌来说,手术治疗也是食道癌早期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毕竟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在手术治疗之后,患者常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这些症状当中部分是属于食道癌术后常见的症状,随着身体机能的进一步恢复可以获得好转,或是症状彻底消失,但有些症状是属于食道癌术后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或处理措施的。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症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正确应对。 一般来讲,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食道癌手术常见的正常反应有这几种:1、伤口疼痛,由于伤口尚未愈合,所以食道癌术后常有伤口疼痛;2、胸闷;3、发热;4、胃肠引流管中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引出;5、胸腔引流管内有血性液体流出。除了这几项,还可能有腰酸、腰痛、呕吐等反应。胸腔引流管局部刺激引起疼痛以及胃肠引流管对鼻咽部的刺激引起烧灼感等情况在手术后也经常出现,多为正常情况。随着病人手术后恢复,拨出胸腔引流管和胃肠引流管后,这些现象消失。 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处理在食道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处理食道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食道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对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每一餐后身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一定的处理措施进行缓解,如食道癌术后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可选用流食、半流食,宜少量多餐,吞咽动作要慢,更要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要注意避免餐后平卧,卧床时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太紧,还应注意避免引起腹压过高。 2、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部分食道癌患者在切除时还需要切除胃壁,甚或胃的一部分且食道与胃相连,功能上可产生相互的影响。食道癌切除手术后,常易出现胃运动失常,引起胸胃功能排空障碍而导致大量胃内容物潴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予以倒置胃管引流、胃管胃肠减压、空肠造

食管癌切除术

食道癌切除术 [适应证] 经确诊为较早期的食管或贲门癌,及部分三期食管下段癌,病变长长在5cm之内,一般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并无心、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或其他的手术禁忌症者,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对70岁以上高龄者则更应严格选择。 [术前准备] 1-1 塑料管一端插入胃管,以线结扎后,经鼻孔送 进食管1-2 手术中将塑料管送入十二指肠,以备术后滴液, 胃管留在胃内减压 图1 安放胃管及十二指肠滴液管 原则上和其他胸部手术的术前准备一样,但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对早期食管癌,如X线钡剂食管检查不能肯定或阴性者,应做食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2.作心电图检查和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如已有心、肺、肝或肾功能不全,应根据病情及预后,考虑延期手术或其他晨手术治疗。 3.高血压患者,应给降压药短期准备,使血压尽可能正常。 4.如有液体与电解质失调,应于术前纠正。

5.显著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应少量多次输血,使血红蛋白提高至109%以上。 6.对食管梗阻较重者,术前3日,应每晚将胃管插入食管,用温开水冲洗;梗阻不重者,每晚饮温开水2杯即可。 7.术前1~2日给抗生素。 [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食管癌切除的范围较广,时间亦较长,麻醉要完善。 [手术步骤] (一)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1.体位、切口右侧卧,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第6肋,可同时切断第5肋后段,经肋床进胸。 2-1 切开纵隔胸膜2-2 探查食管周围

2-3 绕细软胶管牵引2-4 探查肿瘤与周围器官间的关系 图2 探查肿瘤 2.探查肿瘤将肺向前内方牵引,显露后纵隔,仔细探查肿瘤的大小、活动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如肿瘤已侵入肺门器官或主动脉,或有较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已不宜切除。如肿瘤有一定活动度,并无上述征象,则纵行剪开纵隔胸膜,分开下肺韧带[图2-1],伸手指入纵隔切口内至肿瘤旁试将它挑起;如肿块随指头活动,并可在肺门与主动脉及脊柱之间滑动,表示肿瘤尚未外侵,即可切除[图2-2];如活动度不很明显,可用手指在纵隔内、外探查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如仍可扪出一些间隙,表示切除尚有可能。初步认为有切除之可能后,用手指在肿瘤部位之下围绕食管行探查性分离,并将食管钩出,绕以细软胶管(最好不用布带)作牵引[图2-3)]。通常需从膈肌上,将来自主动脉的食管分支分别分离、结扎后切断1~2支,使肿瘤部分分离,便于探查,进一步明确情况[图2-4]。这种分离应适可而止。如一开始就全部分离肿瘤,则可能在切开膈肌后发现腹腔已有广泛转移,表明切除肿瘤已无济于事,但肿瘤已全部分离,食管的血运已断,只得被迫进行无效的切除手术。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观察及护理对比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观察及护理对比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的护理异同及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在我科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15例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15例,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胸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胸组,P<0.01。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并发症、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胸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减少护理工作量,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食管癌;胸腹腔镜;开胸手术;护理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危险系数高,护理难度、强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采用胸腹腔镜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已经成为近年来开展的胸部微创新技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肺部感染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微小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微创优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53岁。选取同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 2.33岁。两组患者手术前均按常规接受胃镜检查、消化道钡透摄片、胸部CT增强扫描、心肺功能检查及病理确诊。 1.2观察项目观察患者术后疼痛、下床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等临床指标。 1.3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记量数据形成组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胸腹腔镜组均治愈出院,开胸组治愈出院14例,死亡1例。胸腹腔镜组15例中,使用镇痛药物6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1.87 d,平均留置胸管时间7.73d,均无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开胸组15例中,使用镇痛药物13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9.53 d,平均留置胸管时间13.67 d,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见表1。 3 护理

NCCN食管癌指南

NCCN食管癌临床诊疗指引中文版 一、概述 上消化道肿瘤(指那些起源于食管、胃食管连接部和胃的)是全世界的一大健康问题。据估算,2006年美国大约新增36,830例上消化道肿瘤病例,约有25,200例死亡。在美国,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位置有明显变化;在欧洲的某些国家,上消化道肿瘤的组织学和发病位置的也在变化。在西方国家,最常见的食管癌发病位置是食管下1/3段,常常累及胃食管连接部。 二、食管癌的流行病学 食管癌(鳞癌为主)是全球第九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全球许多地区流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食管癌发病率的地区性差异最大,高发地区和低发地区的发病率相差60倍。高发地区包括亚洲、东南非洲和法国北部。在美国食管癌发病率较低,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和所有上消化道肿瘤的6%,2006年大约有14,550例新病例和13,770例死亡病例。 尽管食管癌的病理类型在高发区以鳞癌最常见,但是在非高发区,却以腺癌是最常见,如北美洲和许多西欧国家。食管鳞癌男性多于女性,并且与吸烟和饮酒相关。食管鳞癌的病人常常有头、颈部癌肿病史。食管癌发病率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增加,在西方大约30%的人群存在GERD。诊断为腺癌的病人多数是白人,大约62%的患者有Barrett食管。三、食管癌的分期(此部分有删减) 食管癌新的分期是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原有TNM分期基础进一步修改而来的。病人预后与初诊时的临床分期相关。虽然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包括食管内镜超声(EUS)使术前分期准确性有一定提高,但是术后病理分期仍为金标准。FDG-PET对于诊断远处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是有帮助的。在北美和许多西欧国家,由于没有开展早期食管癌筛选工作,食管癌一般都在晚期的才得到诊断。诊断时,近50%的病人已经超出肿瘤原发灶局部,近60%的病人局部病灶不能完全切除,近70%~80%切除标本在相关的淋巴引流区域出现转移。因此,临床医生要处理的新诊断病人往往都是相对较晚期的。 四、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食管癌的发生率,尤其是远端腺癌的发生明显增高。由于对食管下段肠化生进行随访,早期食管癌诊出率有所增加,可手术切除的病人也相应增多。 1.结果 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进展之一就是手术相关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术前分期水平、病人选择、手术相关的支持疗的发展。手术策略的选择包括术前分期,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达到R0切除(显微镜下达到完全切除)。在那些术前明确不能完全根治的病人或晚期患者,尽可能避免姑息切除,而采取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模式。R0切除后5年存活率15%~20%之间,中位生存期约18个月。术前辅助治疗结合手术与单纯手术相比,对生存期没有太大影响。 长期生存取决于病人初诊时的分期。I,II和III期病人有潜在切除的可能。进一步术前分期(包括EUS,PET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改善手术病人的选择条件和提高总生存率。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体重变化和临床TNM(cTNM)分期可以换算成一个综合指数,用于判断食管癌病人的预后。但血浆C-反应蛋白是否作为术前常规检查仍需进一步研究。治疗前体重减低是已知预后不良因素。选择手术病人包括评估一般情况以及是否伴发其它器质性疾病。如病人同时伴有其它器质疾病,包括严重心脏病和肺部疾病,一般认为没有手术指征,而应行姑息介入治疗,往往能给患者带去更多受益。然而,大多数早期病人能够耐受手术。2.术式 食管癌的治疗外科有多种术式,主要依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外科医生的习惯。对吻合口的最佳位置一直存在争议。颈部吻合的优点包括食管切除范围广,避免开胸的可能,食管反

食管癌(最新最全的总结)

一、食管解剖分段: 颈段食管: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18 cm。 胸段食管:分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食管: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杈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24 cm。 胸中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上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32 cm。 胸下段食管: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下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40 cm。胸下段 也包括食管腹段。 跨段病变应以其中点归段,如上下长度相等,则归上面一段。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2010年) (一)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T分期标准 对于食管病变长度、病变最大层面直径及邻近器官受侵三项标准不一致的病例,按分期较高者划分。有腔内超声T分期时请注明,建议与本草案对比。 注:a 病变长度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为准;b 应以CT所示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食管直径为准;对于全周型肿瘤管腔消失,应测阴影最大直径;c 临近组织或器官包括气管、支气管、主动脉及心包。 1.气管、支气管受侵的标准:(1) 食管气管间脂肪组织消失;(2) 气管、支气管变形、移位;(3) 肿瘤突向气管腔内。 2.主动脉受侵的标准: (1)主动脉夹角法: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45度为主动脉无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90度,为主动脉受侵;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为45度~90度,为可疑受侵(如能看见完整的环状稍高密度的主动脉壁则主动脉受侵概率较低)。--(自降主动脉的圆心向食管肿瘤病灶外围做切线,两切线加角) (2)三角法:在食管、胸主动脉和椎体之间有一三角形脂肪间隙,若此脂肪间隙消失则为主动脉受侵。 3.心包受侵的标准:CT上下层面可见心包有脂肪线而病灶层面无脂肪线,则认为有心包受侵;此外有局限性心包增厚及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心包积液。 (二)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N分期标准 淋巴结肿大认为是癌转移的标准,一般标准为淋巴结短径≥10 mm,食管旁、气管食管沟、心包角淋巴结长径≥ 5 mm,腹腔淋巴结长径≥ 5 mm。 N0:无淋巴结肿大; N1:胸内(食管旁、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下段癌胃左淋巴结肿大,食管颈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N2:食管胸中段、胸下段癌锁骨上淋巴肿大,任何段食管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三)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M分期标准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四)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I期:T1~2N0M0 II期:T2N1M0,T3N0~1M0 III期:T4N0-2M0 IV期:T1-4N0-2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