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乐昌市沙坪镇中学

稿

题目:14.2.1平方差公式

科目:数学

年级:八年级

姓名:邓秋翔

2 0 14 年12月2日

§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的结果写成公式形式,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在内容上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整体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变式运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学习方法

以多项式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为基础,从一般形式的整式乘法运算到对特殊形式的乘法运算概括出乘法公式,体现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从具体的具有特殊形式的几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结果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并通过符号推理获得公式的符号表示及语言表述,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坪,现在重新规划,南北方向要加长2m,而东西

-2

方向要缩短2m,你能算出改造后的草坪的面积

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为本节课的内容的引入

作铺垫。

(二)、新知探究

问题1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x+1)(x-1); (2)(m+2)(m-2); (3)(2x+1)(2x-1);

学生计算,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师生共同分析板书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每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多项式乘法法则,体会多项式乘法与本节内容的关系(从一般到特殊)。

追问1:上述问题中相乘的两个多项式有什么共同点?(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

追问2:相乘两个多项式的各项与它们的积中的各项有什么关系?(积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追问3:你能将发现的规律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追问4:你能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推导吗?

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尝试着进行概括。发现相乘的两个多项式都是相同的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多项式的积刚好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用式子可表示为:(a+b)(a-b)=a2-b2,运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和合并同类项可以推导此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经历观察(每个具体的算式及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及结果间的异同)、抽象(不同算式及结果的共同特征)、概括(可能具有和规律)、推理(论证概括的结果)的过程,从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具体到抽象)。

问题2前面探究所得的式子(a+b)(a-b)=a2-b2,称为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你能将平方差公式用文字语言进行表述吗?

学生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公式结构特征的理解。

(三)、知识运用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2)(-x+2y)(-x-2y)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教师板书(1),学生板书(2)(3)。在解答过程中要学生明确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b,然后按照公式写出平方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公式的结构特征,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一个数a,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第二个数b,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练习一:

1.下面各式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2x+3a)(2x-3b) (2)(2a-3b)(2a-3b)

(3)(x+2)(x-2)=x2-2 (4)(-3a-2)(3a-2)=9a2-4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明答案。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3b)(a-3b) (2)(3+2a)(-3+2a)

两名同学板书,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正误辨析及纠错、改错,还有基础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问题4 从上面的例题和练习中,你认为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总结出:(1)在运用前一定要先看是否具备与公式一样的结构:(2)要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b;(3)一般地,“第一个数”a的符号相同,“第二个数”b的符号相反;(4)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5)不能忘记写公式右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明确a,b的意义,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找准哪个数或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

b。通过此过程,突破本节课难点。

例2计算:

(1)102×98 (2)(y+2)(y-2)-(y-1)(y+5)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1)中两个因数可以分解成两个数(100和2)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运用平方差公式可以更简便算出结果;(2)中前面两个多项式的积可以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后两个不具备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不能用此公式。

设计意图:第(1)题是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此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明白只有符合公式特征的乘法,才能运用公式简化运算;第(2)题是平方差公式在数的乘法中的应用,属于两个数乘积的简捷计算问题,可以使学生将平方差公式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既巩固新知,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二:

1.计算:

(1)51×49 (2)(3x+4)(3x-4)-(2x+3)(2x-2)

两名同学板书,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同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四)、综合拓展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b)(a-b) (2)(a5-b2) (a5+b2)

(3)(a+2b+2c)(a+2b-2c) (4)(a-b)(a+b)(a2+b2)

2.计算:20042-2003×2005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进一步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综合运用公式。(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平方差公式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3、应用平方差公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平方差公式,进一步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为运用公式积累经验。

(六)、作业布置

教材习题14.2第1题;教材107页“思考”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扫阿联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七节的内容。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乘法公式,它既是前面知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应用,也是后继知识如因式分解,分式等的基础,对整个教科书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平方差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基础上的拓展和再创造,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可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2、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准确运用公式。 3、关键:准确找到a,b。 二、目标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容易得出 (a+b)(a-b)=a2-b2,但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准确运用公式是难点,所以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公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证明”的知识发生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数感和符号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思维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几何图形的面积,来验证公式,进而感受数形结合 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 感悟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有条理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李大爷有一块菜地,如图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为了创建和谐村庄,欲在 此地建一个公园,以供村民休闲,李大爷非常高兴,欣然应允。村里决定另批 给李大爷一块长方形菜地,它的一边比原正方形边长多y米,另一边比原正方 形边长少y米。你能帮李大爷判断一下,李大爷现在的这块长方形菜地与原来 菜地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了 (设计说明:以问题形式引入,激发学生探索本节课知识的热情,同时渗 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的图形验证公式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看一看】:观察下列各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你能用字母把这个特征表示 出来吗? (1) (x+2)(x-2) (2) (1+3a)(1-3a) (3) (x+5y)( x-5y) (4) (2y+3z)(2y-3z) 各式的特征: (a+b)(a-b)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请你观察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你的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能用字母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1) (x+2)(x-2) (2)(1+3a)(1-3a) (3) (x+5y)( x-5y) (4) (2y+3z)(2y-3z) 运算结果的特征: a2-b2 【猜一猜】: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不能大胆猜测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你能将猜测的这个结论写成公式吗?

[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

1.7平方差公式 张家口市新区中学闫婷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有三点: (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方差公式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平方差公式。(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探索能力。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勇气和战胜困 难的自信心。 3 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重点:平方差公式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 关键:正确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生在刚接触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计算之后,从一般的计算中抽象出特殊形式的式子及结果写成平方差公式,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丰富了学习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同时建立数学模型。 三、教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 生积极地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 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深刻思考,细心观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一切从习题特点出发,根据习题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具体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认清结构,找准a、b。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5.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公式. 二.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基于以下目的: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 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通过上述思考,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灵活应用平 方差公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预计学生学习上的困难:(1)对于平方差公式(a+b)(a-b)= a2-b2,引入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乘法,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 葛家学校:张广梅 本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新教材的目标要求,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与其结果写成公式形式。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记平方差公式; ②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数学思想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并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平方差公式,培养学生理解公式并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通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以及课堂上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3、教材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 本课的教学关键:认清结构,找准a,b对应项; 二、教法分析 运用教学方法: 以导学案引领学生的学习,其中导学案中主要包括: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探究、合作、点拔、评价、总结、提高 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我们学校正在试行的六环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即当堂训练”即先指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再根据学生课前所学的效果来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导学案的设计,开课时先由教师进行课前学习也就是预习的检测,根据对预习效果的检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的进行合作交流,解决在这一环节中不能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而完成的问题。然后教师出示验收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即课前自学检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疑问,尽量让学生互相解决,教师起到帮助、组织、合作、协调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当堂训练),经过严格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以“学—导—练”三步为主线,以“六环节”为结构,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突出对预习的检测,充分发挥以导学案引领学生自学、交流的作用。以课前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引”交流,以自测“显”问题,以优生“带”差生,以点拨“疏”疑点,以训练“巩”新知。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懂得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应用。而且通过探求若干公式的活动,可以提高探索能力,也有利于掌握数与代数的运算和规律。因此,我改变以往的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一种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指导课前自学教材P20—P21内容,来尝试自主探究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有什么关系,并在自学的过程中做好出现问题的积累工作。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对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交流来引导学生探究“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与这两数的平方差的关系”这一规律,

2014年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数学说课稿:《平方差公式》

2014年河北教师招聘考试数学说课稿:《平方差公式》 ——中公教育独家解析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上有困难。因此,我们把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根本,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产生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猜想、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和符号感,感受利用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形成学习数学公式的一般套路,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团结协助的意识,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我采取的的教学模式定为:三先两主动,即让学生先说话、先动手、先总结,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 五、说教学过程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汇编

学习-----好资料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就这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救材的述位、作川及前疝联系: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的好教材。 《新课标》明确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 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一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一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难点应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仁讪识打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悉平方差公式; (2)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3)会推导验证平方差公式,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学习-----好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三、教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深刻思考,细心观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一切从习题特点出发,根据习题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具体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认清结构,找准a b o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四、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

平方差公式 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十四章第二节的平方差公式。本节课,我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思路。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得到的,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他代数式的变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难点:准确找到公式中的a与b,能够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与乘除运算。在情感态度方面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已初步具有对熟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能力。在思维方面逐渐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能较好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征。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学理念。我以探究体验的教学法为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个环节采用分层教学。 【学法分析】 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探索发现——归纳验证——应用拓展”这一学习与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1.情趣导入;2.自己动手,探索发现;3.独立思考,归纳经验;4.开放训练,应用拓展;5.合作交流,体现应用。前三个环节是运用前一节课学生所学的多项公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平方差公式,再通过学生自己

最新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与教法分析三.教学环节流程四.教学过程 (一)简析教材内容及地位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基础上的拓展和创造性应用,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范例。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同时,其探究方法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情以及课标要求,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与正确运用,难点定为对公式特征的准确认识即对公式中a,b的广泛意义的理解 (三)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从数学的本身的特点出发,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而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要是让学生学会探究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公式和法则,所以本节课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与他人的交流,推导出平方差公式,体会公式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有机会获得知识探究的乐趣。因此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会推导平方差公式,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经历“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探索平方差公式,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 证关系,了解“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和数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转化、探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思维,充分感受数学演绎的过程和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定为:培养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大胆创新、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有 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体验和领悟数学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与教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二)学法分析(三)教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且对数学的兴趣浓厚;而我班从初一之初就采用了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和磨合,各学习小组内部形成了自己自学、自评、互评的方法和评价规则;而班级小组之间也形成了一系列小组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补充的机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习惯,能够按照学案的指导和要求完成自学,能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比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想法,对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进行反思,肯定自己与他人的优点,改进不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整式的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和学习公式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但由于两个多项式相乘的形式复杂多变,而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初学时学生可能较易被假象所迷惑,不易把握算式的特征即式子是否具有(a+b)(a-b)的形式。 (二)学法分析 学生本节课采用的是DJP教学下的导学讲评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思考、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己有条理的思维、表达能力,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三)教法分析 根据初一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在学案上设计问题串,步步为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教师的点评达到目标,学生亲自经历公式获得的过程,再通过例题,变式练习,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和例题配套的巩固练习,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注重知识与方法的落实,最后再通过归纳小结得到完整的知识体系,完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

14.2.1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14.2.1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的结果写成公式形式,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在内容上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整体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合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重点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四、学情分析: 八(12)班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但大部分学习热情很高,上课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强。同时也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愿意动手,依赖老师的讲解与同学的帮助。整体水平不均,学习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 五、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与引导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以小组合作为载体,指导学生观察、探究、归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重点讲解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不要面面俱到,给学生独立思考、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与引入新课 小故事《喜羊羊与灰太狼》 以前,狡猾的灰太狼,把一块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懒羊羊种植。今年,他对懒羊羊说:“我把你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懒羊羊听了,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了。懒羊羊回去羊村,把这件事跟大伙一说,喜羊羊马上就说懒羊羊吃亏了。过了一会儿沸羊羊也说懒羊羊确实吃亏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计算:(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用语言描述就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2. 跟踪训练:填表 (a+b)(a-b)a(相同)b(相反)a2-b2(平方差)最后结果 (2x+2)(2x-2) (m+3n)(3n-m) (-a+4b)(-a-4b) 三、巩固提升: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2)(b+2a)(2a-b);(3)(-x+2y)(-x-2y). 2、计算: (1)102×98 (2)(y+2)(y-2)-(y-1)(y+5)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1、公式的结构特征:1) 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2) 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要注意:运用平方差公式时,要紧扣公式的特征,找出相等的“项”和符号相反的“项”,然后应用公式 必做:习题14.2 第1题 选做:习题14.2 第3题(1)、(2)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说课稿 君山区采桑湖镇中心学校何秋元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因式分解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是后面学习分式通分和约分,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以及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是因式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渗透整体思想。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初步体会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4.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善于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二、说教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堂课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思路,灵活地运用“整体(换元)”和“化归”思想把问题中的多项式转化适当的公

式形式。 三、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我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改变了学生原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疑而不问”的旧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一)探究新知 活动1:忆一忆 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 A 、(2a+b )(a-b) B 、(-2a+b)(-2a-b) C 、(2a+b)(-2a-b) D 、(2a+b) (a-2b) 2、填空:25x2=( )2, 162 m =( )2 0.09a2b4=( )2, 0.49(x+y)2=[ ]2 活动2:想一想(学生讨论) 同学们,你能很快得出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到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并能熟悉一些代数式能代表某个整式的平方。同样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梳理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a2-b2=(a+b )(a-b)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发现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代数式所具备的特征,特别强调这里的a 和b 并不只是单独指数字、字母或单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2004-12-30 16:34, 佚名, 4646 字, 1/1269, 原创| 引用 根据课改理念,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被动地“教教材”.我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课改理念,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被动地“教教材”.我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目标 教材分析:代数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整式的运算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通过类比他们会产生“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为此本节课关注学生对公式的探索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经历根据特例进行归纳、建立猜想、用符号表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本质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能力 ②引发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

数学应用意识,感悟整体思想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悟数学美同时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 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平方差公式,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 难点:是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二、学情与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七年级上册所学习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通过类比他们会产生“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为此本节课关注学生对公式的探索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符号表示”的知识发生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本质和应用。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容易得出(a+b)(a[s pan=vertical-align:super]2[/span]-b[span=vertical-align:super]2[/s pan]),但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是难点,所以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对于数与代数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懂得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应用。而且通过探求若干公式的活动,可以提高探索能力,也有利于掌握数与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第三节——“因式分解”第二课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与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逆向运用得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作用,所以确立了以下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3)会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重点】掌握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将某些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培养分步骤分解因式的能力。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本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本思路,灵活地运用“换元”和“化归”思想把问题中的多项式转化成适当的公式形式。 【学法分析】 (1)、由于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类比的学习方法记忆、理解知识。 (2)指导学生采用练习法以达到巩固、熟练知识的目的。 (3)对于换元法要求较灵活,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运用观察、分析、类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本次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总结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复习导入到新课之后,通过让学生独学完成回顾旧知,,紧接着使用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平方差公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5.2乘法公式”的第一课时。《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力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发现进而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结论进行解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 行计算。 这个目标的确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2 能力训练目标: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 学类比和建模的思想。 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他们的合情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 个性品质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 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会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益。 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公式的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14.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科目】初中数学【教学对象】八年级(上)学生.【教师】龚志慧. 【课时】1课时【班级】初二(3)【时间】2016.11.29第4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 (2)平方差公式的本质,即结构的不变性,字母的可变性。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还好,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还行;学生已经学习了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已经多项式的乘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后的学习,是后续学习用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的基础,是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 五、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教材。 教具:多媒体一台 学具:练习本、学案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速算王的绝招1、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 1.2119? ?= 2. 10397? ?=主持人话音刚 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 等于399,第二题等于9991。”其速度之快,简直就 是脱口而出。 2、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长为x米的正 方形的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有一天,他对张 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 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 ?”张老汉一听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回到 家中,他把这件事对邻居讲了,邻居一听,说:“张 老汉你吃亏了!”,其反应速度让张老汉非常吃惊。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想 掌握他的简便、快速的运算招数呢? 教师 讲故 事, 激发 学生 学习 欲望 学生 听故 事, 思考 通过“速算王 的绝招”这一 故事的 情境创设,引 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同时激发了 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顺利引入新 课。 学习探究 证明1.请用整式乘法进行计算: (1)(x+1)(x-1) = (2)(m+2) (m-2) = ()2-( ) 2 (3) (2x+1) (2x-1) = ()2-( ) 2 【观察】 1、等号左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有什么规律? 2、等号右边又有什么规律? 等号左边是:两数的与这两数的乘 积; 等号右边是:这两数的 . 【猜想】如果用字母a,b表示这两数,那么可以把 你的发现表示为: (1)代数角度 (a+b)(a-b) = 教师 发出 指令 引导 学生 操作 1、计算 2、检查 3、是否 任意两 个数的 和乘以 这这两 个数的 差等于 这两个 数的平 方差. 从学生熟知 的多项式乘 法着手,鼓励 学生积极探 索,大胆猜 想,为学生搭 建数学再创 造活动的平 台.为学生舒 展灵性创设 空间.。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中《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与其结果写成公式形式。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整体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它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记平方差公式;②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 ①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通过自主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4、教材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 本课的教学关键:认清结构,找准a,b对应项; 二、教法分析 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 引导、探究、合作、点拔、评价的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基于我们学校正在试行“自主探究,愉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即:开课时教师布置自学提纲,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纲要求自学,然后教师出示验收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即自学检测),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疑问,尽量让学生互相解决,教师起到帮助、组织、合作、协调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当堂训练),经过严格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在学习方法培养方面我也十分注重: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公式,然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例题和练习题,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学—导—练”三步为主线,以“六环节”为结构,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以问题“引”自学,以自测“显”问题,以优生“带”差生,以点拨“疏”疑点,以训练“固”新知。三、学法指导 对于数与代数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懂得公式的意义,掌握公式的应用。而且通过探求公式的活动,可以提高探索能力,也有利于掌握数与代数的运算和规律。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与这两数的平方差的关系”这一规律,从而来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四、教学过程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李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七年级下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七节内容。它是特殊的乘法公式,它既是“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应用,也是因式分解,分式等的基础,对整个教科书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2、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准确运用公式;准确找到a,b。 二、目标分析: 1、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为探索公式做辅垫。 (二)引入新知 (1) (x+2)(x-2) (2) (1+3a)(1-3a) (3) (x+5y)( x-5y) (4) (2y+3z)(2y-3z) 计算上式,并请你观察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把你的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能用字母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在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中 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在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为相同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项的平方. 规律: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a+b)(a-b) =a2-b2 (三)验证猜想 运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进行验证。 (a+b) (a-b)=a(a+b)-b(a+b)=a2+ a b - a b - b2= a2- b2 【归纳公式】得出平方差公式:(a+b) (a-b)=a2 - b2 (设计说明: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 (四)知识应用 寻找a,b 快速完成表格,准确找出相同项a和相反项b,为后面例题的规范书写做准备。 (五)例题讲解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就这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的好教材。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新课标》明确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难点应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悉平方差公式; (2)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3)会推导验证平方差公式,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学习是有价值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三、教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深刻思考,细心观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一切从习题特点出发,根据习题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具体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认清结构,找准a、b。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四、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