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五个囚犯先后从100颗绿豆中抓绿豆

数学建模——五个囚犯先后从100颗绿豆中抓绿豆
数学建模——五个囚犯先后从100颗绿豆中抓绿豆

五个囚犯先后从100颗绿豆中抓绿豆。抓得最多和最少的人将被处死,不能交流,可以摸出剩下绿豆的数量,谁的存活几率最大?

提示:1、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2、他们的原则是先求保命,再去多杀人;3、100颗不必都分完,但要保证每人至少抓一颗;4、若有重复的情况,则也算最大和最小,一并处死。

让我学到了一个思维方式,那就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

在大家开始看答案之前,我必须指出:因为题目中没有“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也很聪明”这个条件,所以,不会出现A 选96颗豆子这种情形。

下面是分析:假设有3个人ABC ,10个豆子,其他条件不变。 一开始B 是非常紧张的,他开始了思考。 对他来讲,有上中下三种策略

1. 上策:自己活着

2. 中策:全部死光光

3.

下策:自己死了,但有其他人活着。 然后他就开始预测A 的行为:

1. A 如果拿8颗豆子,B 拿1颗豆子,C 拿1颗豆子。全死。

2. A 如果拿7颗豆子,现在轮到B 做选择了

a. B 如果拿1颗豆子,C 不敢拿1颗,必然拿2颗。C 独活。

b.

B 如果拿2颗豆子,

C 只能拿1颗,B 独活。

c. 因为B 是个理性人,B 这个小婊砸一定会拿2颗。AC 死了。

3.

A 如果拿6颗,

B 就拿3颗;A 如果拿5颗,B 就拿4颗。都是B 独活,A

C 死。(我真的

不是在黑A 站)

4.

B 已经找到了规律,那就是,让自己拿的数量在A

C 之间,就可以保证活。想到此处,他不

由得笑出声来。A 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5. A 如果拿4颗,现在轮到B 做选择了。

a. 如果B 拿5颗,C 只能拿1颗,A 独活,BC 死。

b. 如果B 拿4颗,C 不论拿几颗,都是三人同死。

c. 如果B 拿3颗,C 在得知前两人共拿7颗的情况下,选择拿3颗,三人同归于尽。

d. 如果B 拿2颗或1颗,C 会选择拿3颗,C 独活。AB 死。

e. B 惊奇的发现,不管怎么选,自己都会死。他是不会选择让C 这个小婊砸活着的。

f. 于是B 选择了拿3颗。

6. A 如果拿3颗,B 略微思索了一下,也会选择三个人同归于尽。

7.

A 如果拿2颗,

B 会拿3颗,但是

C 哈哈一笑(C 已经习惯了在B 的脑洞中死亡),他不

拿5颗,也不拿4颗,也不会拿1颗,他拿了3颗。三人同归于尽。

8. A 如果拿一颗,那么(感谢@昌俊指正)

a. B 选1颗,3人同死

b.

B 选2颗,C

C 会选择三人同归于尽。

c.B选3颗或以上,C选AB的平均数。AC活,但B死,所以B不会做这个选择。

但是A也思考了上述的全部过程,A悲催的发现。如果B很聪明,不管自己怎么选,都是个死(对,你去上面仔细看看,我们已经列举了所有的情况)。既然这样,A把希望寄托在B不是很聪明上面,他微微一笑,选了4颗豆子。

ABC卒。

我们归纳出一个定理:如果3个人有n个豆子,n3

,且A不知道B和C是不是理性的,他可以选择n/3,如果ABC三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同归于尽。

时光荏苒,有个变态又抓到了4个人,ABCD,然后给了他们20颗豆子。

我们继续从如果A拿20颗豆子开始分析。啊,不,还是直接写结论吧。

1.当A选择17个时,同归于尽。

2.当A选择16到6个时,B活着。A死。

3.当A选择5时,B选4,C选4,D选择4和大家同归于尽。

4.当A选择4时,B选5,C选4,D选择4和大家同归于尽。

5.。。。

6.A发现自己必死。于是他拿了5颗豆子,他寄希望于其他人高尚一些。

7.ABCD卒。

转眼到了2015年,题主抓住了5个人,给了他们100颗豆子。第一个人深吸一口烟,吐出个烟圈,他拿了20个。假设所有人都假设其他人的选择是随机的(可能是因为每个人都假设其他人可能是聪明人,笨的人,高尚的人,自私的人,抑郁症患者等),那么在所有的样本空间里(75287520种可能性),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100 left for A

A will chose 10

90 left for B

B will chose 11

79 left for C

C will chose 11

68 left for D

D will chose 10

58 left for E

E will chose 10

忽略第二个要求:他们的原则是先求保命,再去多杀人

数学上的解答,各位大牛已经详尽了。此题还有逻辑上的简便方法。以及,数学之外的思考。

题干有个条件:“不能交流”。由于假定每个囚犯都无比聪明,所以交流与否,不影响最终决策。去掉“不能交流”,答案不会有任何变化。

当五个囚犯经过推理,都认定自己必死的时候,有人开始琢磨:我的推理,都是建立在个人决策的基础上,假如可以结盟呢?我找两个人结盟,把剩下两个人搞死,不就可以了吗?

想到这里,a不禁沾沾自喜,看到了绝处逢生的希望,他对b、c、d、e说:我虽然不能让你们生,但保证能让你们死。(如果我给你们每人留1个,你们都会死。)现在,上头要求至少提供两个死的名额,你们商量出个方案,只要保证我100%不死,我就配合。如果不能保证,谁也活不了。

b听了,扭头对c、d、e说:上头要求至少提供两个死的名额,a不能死,我也不能死,你们仨商量具体操作方案,如果谁能让我、a、他都100%不死,同时,又让其他二人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左右我们三人的结盟,我和a就照办。如果不存在,你们仨都会死(给你们都留1个)。

c对d、e说:上头要求至少提供两个死的名额,a、b、我,都不能死……

d、e说:开什么玩笑,你的意思不是让我俩死吗?你们爱谁死谁死!

a、b、c恍然发现,结盟的可能并不存在。不存在一种结盟可以保证某人必活。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100个囚犯先后从10000颗绿豆中抓绿豆,抓得最多和最少的人将被处死——结果一样:所有人都会死。10000个囚犯先后从100000000颗绿豆中抓绿豆——仍然一样:所有人都会死。

围观者曰:开玩笑吧?只是从10000人里挑最少和最多的,竟然每个人都会死,太可怕了吧?答曰:是的。为什么如此残酷?在于假定前提——

“每个人都利己,即便不利己,也要损人,损人意味着局部利己。”这样的假定下,唯一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死。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先求利己,利己不成的情况下求损人的话,世界马上就完蛋,谁也活不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现在活得好好的呢?

因为真实的世界放松了假定。放松的第一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绝顶聪明。第二处是:每个人也许都想利己,但不是必然要求损人。

现在考虑,其他条件不变,一点点放松第二处假定,看结果如何变化:

a想:唉,我这么聪明的人,竟然必有一死,既然横竖都是死,别人死不死关我鸟事,随便抓一把,去他娘的!

抓了一把,一看:5个。轮到b,b一摸,发现a抓了5个,心想:哟,这家伙居然不是心黑到顶。我最利己的抓法是几个呢?4个。(分析略,可见楼上诸答。)如果我抓4个,c、d、e会抓几个?都是4个。(5、4、4、4、4)结果是,大家都死掉。想到这里,b倒吸了一口冷气:想不到我这么聪明的人,即便a不陷害,也逃不了一死,真是天命、天命啊!随便抓吧。抓了17个。剩下c、d、e,没得选了,出于利己优先的原则,都选平均数,抓11个。(5、17、11、11、11)a、b 都死了,后三人活了。这意味着,只要前面两人不存心害人,后面人就能活得很好。但先行者的牺牲是难免的。原始人问现代人:凭啥我们茹毛饮血你们吃香喝辣?现代人说:凭你投胎早啊。原始人说:老子得不到的,孙子们也别想得到。——不繁殖了。就没有现代人了。但要注意:b的死亡跟a还不一样。a的死亡,在放松假定后很容易避免。b的死亡,则难以避免,并有最大的悲剧意义。

在a随机抓了5个的情况下(假定a抓5个是为保证剩下的绿豆够前人的平均数,正因为有不够平均数的可能,b有能力拯救a,详论见后):假如b抓的比a多,他一定是因为抓得最多而死掉。假如b抓得比a少,他一定是因为抓得最少而死掉。后来者仅仅出于利己,就会都选平均数。哪怕cde只为利己,不为害人,b都非死不可。a的死看起来和b类似,其实有重要不同。a可以用他的死彰显自己的高尚或卑劣:

轮到b时,b发现a抓了96个,破口大骂:王八蛋,自己死就死了,还要拉上俺们垫背!真是烂人!轮到b时,b发现a只抓了1个,感慨万千:好人呐,好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是,a 抓1个,虽然给其他人留了活命机会,但无论如何救不了b。b最利己的抓法,是抓2个,那么接下来,c、d、e、会毫不犹豫地都抓2个,同时破口大骂:b这个王八蛋!因为(1,2,2,2,2),所有人都要死。如果前两人只抓3个,无论如何,后三人死的责任都在b头上,哪怕a抓2、b抓1,c、d、e也是必死,他们的死,都是b导致的。(如果b抓50个就不会令他们都死。)b不管怎么抓,自己都得死。而且,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是个好人。b出于利己抓2反而损害了自己:非但不能活,还招来一堆唾骂。

b叹了一口气:既然横竖是死,与其死了挨骂,不如死了有人记得我的好。抓了50个。

轮到c,发现筐里剩下45个,掐指一算,ab的平均数是27.5,他毫不犹豫地抓27。轮到d,发现还剩18个,他想抓平均数27,不够了,只好抓了17个。心里对e说,兄弟,对不住了,不是有意要害你,哥哥自身保命要紧。(5、50、27、17、1)b救了a、c、d,牺牲了自己。c并不知道,自己的命是b救的,他抓的时候还怀疑ab分别抓了(28、27)。d也不知道b救了他。e就更不知道了。

b的善意没人知道。——除了a。当a发现自己最终没死的时候,被b感动得痛哭流涕:好兄弟!换言之,如果a足够聪明,他会想到,他的生死,可能决定在b手里。比如:a抓5个,b有办法让a必活(抓90个)。但是,这种决定,需要一个前提,即:b有报恩心态。我们定义一下报恩心态:

弱报恩心态:如果别人表现出对我好,在不影响自利的前提下,我选择对他好。

强报恩心态:如果别人在可以对我坏的情况下,选择不对我坏,在不影响自利的前提下,如果我可以对他坏或不对他坏,则选择不对他坏。

由于报恩心态在世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a存活的几率很大。

a只要不杀b,放b一马,b虽知必死,只要有强报恩心态,a就必活。但世间存在的弱报恩心态比较普遍,强报恩心态相对较少。——如果我活着,让我对你好当然可以,我都死了,对你好不好我才不在乎呢。换言之,a的存活取决于b是否具备强报恩心态。而bcde是否必死,取决于a是否追求损人。如果,a是个平庸但不卑鄙的人(只追求利己,不追求损人),则在后继者b有强报恩心态的情况下,会享受到先行者的红利。否则,a会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所以,在真实的社会模型中(利己但未必损人的假定下),a一定不会选择抓96,让所有人都死掉。而b,无论如何,既无法享受先行者的红利,也无法避开后继者的迫击,后人仅仅出于自利就会把他弄死,除了先行者感谢他的不杀之恩外,没有人念他的好。我们可以把这叫做:“老二的悲剧”。

现在假定,a是高尚的人。先给高尚一个定义:

弱高尚:如果可以自利,就自利。如果不能自利,利人也好。(这个定义并不严密,因为有时候自利牵涉到损人,严密的定义太复杂,故从略。另外,报恩心态,也算是弱高尚的一个具体例子。)强高尚:利人和自利无区别。

强高尚在世人身上鲜少存在,一般只存在于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或有宗教信仰的人身上。弱高尚则相对普遍。假定a是弱高尚的人,他意识到,在世界上不存在其他高尚的人的情形下,自己难逃一死。既然横竖都是死,不如,做个高尚的人。a选择只抓1个。这就意味着,a以一己之力,让全世界牺牲的概率最小。但,这仅仅是概率。a的力量有限,他还需要另一个人的成全。假如b是庸俗的人,会选抓2个。c、d、e都是庸俗的人,都只抓2个。(1,2,2,2,2)全都死掉。a虽然愿意拯救世界,但落空了。但只要,b、c、d、e里,有一个人,愿意抓50个,就能救所有的人,除了自己和a。a的死,是求仁得仁。自己的死,是舍生取义。因为有两人选择主动牺牲,其他人都可以得救。假如70亿人,先后从1000亿绿豆中抓绿豆,最多的和最少的会死掉的话,只要存在2个以上高尚的人,世界就会得救。地藏菩萨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不险恶,不逐利。但之所以没有塌陷,还能支撑许多庸凡的人平静地生活,正因为有聪明绝顶的人,在觉悟了世界的冰冷和绝望之后,自甘做出牺牲来消融世界的冰。

高中数学建模论文精选

关于北京市按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合理性 北京四中初一年级:胡思行 摘要 本论文就奥运会后,市政府颁布的机动车限行措施,通过数据整理,用函数来表示出限行对环境的好处,对节约能源的好处,另外还有因限行导致的汽油收入的减少。通过函数比较、数据举例,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阐述限行的合理性。 关键词:减少车辆、减少排放、汽油减收。 正文 1、背景:从奥运会前夕开始,北京市实行了单双号限行政策。从效果来看,奥运会期间,北京蓝天比例达到了100%,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限行背后,部分开车族的出行受到了限制,北京市加油站的收入也有所下降。奥运会后,北京继续实施尾号限行措施。这究竟是有利还是无利呢?利显然是有的,而不利也不能忽视。在到达利最大时,也应该尽量减小不利,这才是最佳的决策。 2、提出问题:如何限行,才能既考虑到节能环保,又考虑到经济?政府为什么这样限行? 3、论文概述:用一次函数y=ax+b ,表示出污染物排放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汽油减少量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汽油收入的减少与限制车辆数量的关系。再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各个函数,讨论如何限行最好。 4、研究 设减少行驶的车辆数是C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G ,减少汽油使用量是P ,减少汽油收入是M ;限行比例是x ;油价是P 0元/升。 (1)奥运期间 背景: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共有机动车335万辆,其中公车60万辆、公交车2万多辆,出租车4万多辆。 限行措施:公车减少50%,社会车辆按尾号单号在单日行驶、双号在双日行驶。公交车、出租车、紧急车辆不受限制。 C 日≈50%×60+50%×(335-60-2-4)=164.5(万辆) 相关资料:“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空气质量测试结果昨天公布。专家组经过测算,8月17日至20日采取的交通限行措施,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削减量,平均每天减排量分别为87吨、1362吨、4.8吨,这意味着4天限行减排污染物约5815吨。 平均每辆每天汽车排放污染物G 0=5815吨÷50%(298-60-2-4)÷4≈1.25(千克) G 日≈G 0C=1.25×164.5=205.625(万千克) 1.29620100 9 5.1641000=??==S P C P 日(万升) 相关调查: 车型:奥拓都市贝贝 在市区内行驶是5.5L /100 km 城市里6 L /100 km 夏季使用空调在市区内行驶大概9-10 L /100 km ” 普遍百公里油耗量:大概5.5升到7升左右 车型:吉利豪情 在高速路上行驶6.8L /100km

数学建模小实例

数学建模小实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司乘人员配备问题 某昼夜服务的公交路线每天各时间区段内需司机和乘务人员如下: 设司机和乘务人员分别在各时间区段一开始上班,并连续工作八小时,问该公交线路至少配备多少名司机和乘务人员 解: 设i x为第i班应报到的人员 i,建立线性模型如下: )6, ( ,2,1 LINGO程序如下: MODEL:

min=x1+x2+x3+x4+x5+x6; x1+x6>=60; x1+x2>=70; x2+x3>=60; x3+x4>=50; x4+x5>=20; x5+x6>=30; END 得到的解为: x1=60,x2=10,x3=50,x4=0,x5=30,x6=0; 配备的司机和乘务人员最少为150人。 2、铺瓷砖问题 要用40块方形瓷砖铺下图所示形状的地面,但当时市场上只有长方形瓷砖,每块大小等于方形的两块。一人买了20块长方形瓷砖,试着铺地面,结果无法铺好。试问是这人的功夫不到家还是这个问题根本无解呢 解答:

3、 棋子颜色问题 在任意拿出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n 个,随机排成一个圆圈。然后在两颗颜色相同的棋子中间放一颗黑色棋子,在两颗颜色不同的棋子中间放一颗白色棋子,放完后撤掉原来所放的棋子,再重复以上的过程,这样放下一圈后就拿走前次的一圈棋子,问这样重复进行下去各棋子的颜色会怎样变化呢 分析与求解: 由于在两颗同色棋子中放一颗黑色棋子,两颗不同色的棋子中间放一颗白色棋子,故可将黑色棋子用1表示,白色棋子用-1表示。这是因为-1×(-1)=1,1×1=1,这代表两颗同色棋子中放一颗黑色棋子;1×(-1)= -1,这代表两颗不同色的棋子中间放一颗白色棋子。 设棋子数为n ,12,,,n a a a 为初始状态。 当n=3时 步数 状态(舍掉偶次项) 0 1a 2a 3a 1 21a a 32a a 13a a 2 31a a 21a a 32a a 3 32a a 31a a 21a a

第二讲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第二讲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数学建模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多种多样的,建模的目的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采用的数学工具不同,所得模型的类型也不同,我们不能指望归纳出若干条准则,适用于一切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下面所谓基本方法不就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就是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讲的。(注:用最初等的方法解决,越受人尊重) 一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一般说来数学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机理分析与测试分析两种。 ????????????? 机理分析: 是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数 量规律,建立的数学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或现实意义。 建模方法测试分析: 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黑箱”(意思是内部机理看不清 楚),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 好的模型。 面对于一个实际问题用哪一种方法建模,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与建模目的。如果掌握了一些内部机理的知识,模型也要求具有反映内部特征的物理意义,建模就应以机理分析为主。而如果对象的内部机理规律基本上不清楚,模型也不需要反映内部特征,那么可以用测试分析。对于许多实际问题也常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机理分析建立模型结构,用测试分析确定模型的参数。 二 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建模要经过哪些步骤并没有一定的模式,通常与问题性质与建模的目的等有关。下面给出建模的一般步骤,如图1、2所示。 ⑴ 模型准备:了解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索必要信息,弄清对象的主要特征,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问题”(即问题的提出)。情况明才能方法对,在这个阶段要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实际工作者请教,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

⑵模型假设:根据对象的特征与建模目的,抓住问题的本质,忽略次要因素,作出必要的、合理的简化假设。对于建模的成败这就是非常重要与困难的一步。假设不合理或太简单,会导致错误的或无用的模型;假设作得过分详细,试图把复杂对象的众多因素都考虑进去,会使您很难或无法继续下一步的工作。常常需要在合理与简化之间作出恰当的折衷,要不段积累经验,并注意培养与充分发挥对事物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⑶模型的建立:根据假设,用数学的语言、符号描述对象的内在规律,得到一个数学结构。这里除了需要一些相关的专门知识外,还常常需要较为广阔的应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善于发挥想象力,注意使用类比法,分析对象与熟悉的其她对象的共性,借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建模时还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采用简单数学工具,因为您的模型总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与使用,而不就是只供少数专家欣赏。 ⑷模型求解: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数学软件与计算机技术对模型求解。 ⑸模型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如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或灵敏性等。 ⑹模型检验:把求解与分析结果翻译回到实际问题,与实际现象、数据进行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如果结果与实际不符,问题常常出现在模型假设上,应该修改或补充假设,重新建模。这一步对于模型就是否真的有用就是非常关键的,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 ⑺模型应用:这与问题的性质、建模的目的以及最终结果有关,一般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围。 应该指出,并不就是所有问题的建模都要经过这些步骤,有时各步骤之间的界限也不那么分明,建模时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按部就班。 三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可分为表述、求解、解释、验证几个阶段,并且通过这些阶段完成从现实对象到数学模型,再从数学模型回到现实对象的循环,如图1、3所示。 表述就是根据建模目的与信息将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即将现实问题“翻译”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属于归纳法。数学模型的求解选择适当的数学方

重点高中生数学建模

重点高中生数学建模

————————————————————————————————作者:————————————————————————————————日期:

关于水车上任意一点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水流速 的关系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水车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现代,水车作为一种古老而独具智慧的艺术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在惊异古老智慧的同时,是否想过它身上所蕴含的数学问题? 图1 比如:水车上一点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水流速有何关系? 由图1 可知,水车的高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此模型应为研究周期现象的模型。在研究过程中,不考虑其他影响水车转速或水流速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它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对此问题想做进一步的研究。 2.问题的分析 问题的条件有两点: 1.题目中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水车上一点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水流速的关系,属于周期现象。 2.研究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水流速与转速的影响。 3.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 假设水流速为恒定值。 符号说明 h 水车上一点距离水面的高度 v 水流速 w 水车的角速度 r 水车的半径 t 时间 b 水车圆心与水面的距离

α水车上一点转过的角度 4.模型建立 图2 如图2,水车半径为r,其中心O距离水面距离为b,规定水流速为v,向左为正方向,任意一点P点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 求h与v的函数解析式。 5.模型求解

数学建模--杨桂元--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习题 1.设用原料A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131211,,x x x ,用原料B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232221,,x x x ,原料C 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333231,,x x x ,则可以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 ??? ??? ?? ?????=≥≤+--≤+--≥--≤+--≥--≤++≤++≤++++++++-+=) 3,2,1,(,00 5.05.05.004.0 6.06.00 15.015.085.008.02.02.006.06.04.012002500 2000..8.38.56.78.18.36.52.08.16.3max 33231332221232 22123121113121113332312322 21131211333231232221131211j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x x S ij LINDO 求解程序见程序XT1-1-1。 求解结果: 1200 ,22.1482,33.473,0,78.1017,66.1526322212312111======x x x x x x 0,0,0332313===x x x ,24640max =S (元) 。 2.设用设备,,,,,32121B B B A A 加工产品Ⅰ的数量分别为54321,,,,x x x x x ,设备121,,B A A 加工产品Ⅱ的数量分别为876,,x x x ,设备22,B A 加工产品Ⅲ的数量分别为109,x x ,则目标函数为: 976321)5.08.2())(35.02())(25.025.1(max x x x x x x S -++-+++-= 4000 7200700011478340008625010000129731260001053005 1048397261x x x x x x x x x x ?-+?-+?-++?-+? -整理后得到: ??? ??? ?=≥=-=-+=--++≤≤+≤+≤++≤+-+-++---+=)10,9,8,7,6,5,4,3,2,1(,00;0;0;40007;7000114;400086; 100001297;6000105..2304.19256.15.03692.115.135.04474.0375.07816.075.0max 10987654321510483972611098765 4321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x x x S j 整数 LINDO 求解的程序见程序XT1-1-2。 求解结果: 324,500,0,571,859,0,230,120010987654321==========x x x x x x x x x x 446.1155max =S 3.设自己生产甲、乙、丙的数量分别为312111,,x x x ,外协加工甲、乙、丙第数量分别为322212,,x x x (外协加工的铸造、机加工和装配的工时均不超过5000小时),则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第一、模型准备 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第二、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 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 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 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第三、模型构成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 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 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 大国,别有洞天。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

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第四、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 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第五、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quot;,能否对模型结果作 出细致精当的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还要记住,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进行误差 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数学建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一)、机理分析法: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 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

第1节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第1节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内容要求】 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活动是基于数学思维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基本过程】 数学建模活动的基本过程如下: 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数学探究活动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也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过程解读】 掌握建模基本过程,会对实际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善于合理假设. ·问题分析也常称为模型准备或问题重述.由于数学模型是建立数学与实际现象之

间的桥梁,因此,首要的工作是要设法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实际现象.所谓问题重述是指把实际现象尽量地使用贴近数学的语言进行重新描述.为此,要充分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尽可能弄清对象的特征,并为此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或数据.要善于捕捉对象特征中隐含的数学因素,并将其一一列出.至此,我们便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而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不仅可以决定建模方向,初步确定用哪一类模型,而且对下面的各个步骤都将产生影响. ·模型假设(即合理假设)是与问题分析紧密衔接的又一个重要步骤.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在问题分析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取舍简化,并使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这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一个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如不经过合理的简化假设,将很难于转化成数学模型,即便转化成功,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难于求解的模型从而使建模归于失败.当然,假设作得不合理或过分简单也同样会因为与实际相去甚远而使建模归于失败.一般地,作出假设时要充分利用与问题相关的有关学科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判断力,分清问题的主次,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 【实际意义】 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 1.在一般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诸如机械、电机、土木、水利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这里的基本模型是已有的,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高速、大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过去即便有了数学模型也无法求解的课题(如大型水坝的应力计算,中长期天气预报等)迎刃而解;建立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基础上的CAD技术,以其快速、经济、方便等优势,大量地替代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现场实验、物理模拟等手段. 2.在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无论是发展通讯、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本身,还是将高新技术用于传统工业去创造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建模和模拟都是经常使用的有效手段.数学建模、数值计算和计算机图形等相结合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已经被固化于产品中,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起着核心作用,被认为是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

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专题1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到数学建模 专题2 韩信点兵的数学模型 专题3 函数建模——容器中小的深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 专题4 几何建模(一)——飞机飞行的最短路径 专题5 几何建模(二)追截走私船问题 专题6 有关复利的数学模型 专题7 最值模型 专题8 “命运的数学公式” 专题9 中奖概率 专题10 对策模型——嫌疑犯的选择 专题11 水污染治理方案的比较 专题12 “连环送”中的折扣问题 专题13 水库中鼻坝高度与挑角的确定 专题14 双瓶输液中的深度问题 附录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 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进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要求学生学完后尝试解决这一类问题。 (1)、一个木材贮运公司,有很大的仓库,用于贮运出售木材。由于木材季度价格的变化,该公司于每季度初购进木材,一部分于本季度内出售,一部分贮存起来以后出售。已知:该公司仓库的最大贮藏量为20万立方米,贮藏费用为:(a+bu)元/万立方米,其中: a=70,b=100,u为贮存时间(季度数)。已知每季度的买进、卖出价及预计的销售量为: 季度买进价(万元/立方米)卖出价(万元/立方米)预计销售量(万立方米) 冬410 425 100 春430 440 140 夏460 465 200 秋450 455 160 由于木材不易久贮,所有库贮木材于每年秋季售完。确定最优采购计划.(由于不能粘贴数学符号图片,所以没有解题)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二.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三峡大学数学建模第一题电力生产问题

电力生产问题 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及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这些数据均列于表2中。 ( 只有在每个时段开始时才允许启动或关闭发电机。与启动发电机不同,关闭发电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问题(1)在每个时段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最小总成本为多少? 问题(2)如果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那么每个时段又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此时最小总成本又为多少? 电力生产问题的数学模型 摘要 本文解决的是电力生产问题,在发电机的发电量能满足每日的电力需求的条件下,为了使每日的总成本达到最低,我们建立了一个最优化模型。 对于问题一:由已知条件可知有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启用成本,据此,我们确定了三个指标:即固定总成本、边际总成本、启动总成本。总成本即为这三项总成本之和。每天分为七个时段,发电机共有四种型号,方案结果应该包括每个时段每种型号平均功率及该时段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一共有56个未知数,为减少未知数,并将非线性约束条件转化为线性约束条件,将整数规划转化为非整数规划,我们以每个时段每种型号的几个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为变量,并列出相应的约束条件,然后通过LINGO求出个时段各种型号发电机的总功率,再采用分支定界法求出最小总成本为

146.9210万元。再根据总功率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出总功率所对应的该型号发电机的数量(见表一)。 对于问题二:题目要求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其他条件与问题一相同,因此,只需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即发电机机组所能发出的最大总功率乘以80%后大于用电需求。为锻炼编程技术,故在第二问改用Matlab软件编程来求解,将所要求的7个时段4种型号的发电机的平均功率一共28个未知数用X1,X2,,,,X28表示,将其对应的发电机数量用X29,X30,,,X56表示,并利用矩阵列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然后编程并运行求解,得到的发电机数量有的不为整数,然后采用分支定界法,得到调整后的结果,最小总成本为157.5426万元。 ! 关键词:线性规划、总功率、使用数量、总成本 1.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为满足每日电力需求(单位为兆瓦(MW)),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发电机。每日电力需求如下表1。 所有发电机都存在一个启动成本,以及工作于最小功率状态时的固定的每小时成本,并且如果功率高于最小功率,则超出部分的功率每兆瓦每小时还存在一个成本,即边际成本。这些数据均列于表2中。 任何代价。 1.2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在每个时段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最小总成本为多少? 问题(2)如果在任何时刻,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必须留出20%的发电能力余量,以防用电量突然上升。那么每个时段又应分别使用哪些发电机才能使每天的总成本最小,此时最小总成本又为多少? 2.模型假设 假设1:调整发电机功率没有成本 :

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

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 一、数学建模题目 1)以社会,经济,管理,环境,自然现象等现代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背景,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现实问题。 2)给出若干假设条件: 1. 只有过程、规则等定性假设; 2. 给出若干实测或统计数据; 3. 给出若干参数或图形等。 根据问题要求给出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或预测结果等。根据问题要求题目一般可分为优化问题、统计问题或者二者结合的统计优化问题,优化问题一般需要对问题进行优化求解找出最优或近似最优方案,统计问题一般具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寻找一个好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二、建模思路方法 1、机理分析根据问题的要求、限制条件、规则假设建立规划模型,寻找合适的寻优算法进行求解或利用比例分析、代数方法、微分方程等分析方法从基本物理规律以及给出的资料数据来推导出变量之间函数关系。 2、数据分析法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求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有: 1). 回归分析法(数理统计方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2).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生存数据分析)。 3、计算机仿真(又称统计估计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变量对动态行为进行比较逼真的模仿,观察在某种规则限制下的仿真结果(如蒙特卡罗模拟)。 三、模型求解: 模型建好了,模型的求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求解算法与一个合

适的求解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常用求解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lingo,lindo,spss,sas等数学软件以及c/c++等编程工具。 Lingo、lindo一般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spss,sas一般用于统计问题的求解,matlab,mathematica功能较为综合,分别擅长数值运算与符号运算。 常用算法有: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通常使用spss、sas、Matlab作为工具.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动态规划等通常使用Lindo、Lingo,Matlab软件。 图论算法,、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 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四、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文献的能力: 建模过程中资料的查找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现行方案不令人满意或难以进展时,一个合适的资料往往会令人豁然开朗。常用文献资料查找中文网站:CNKI、VIP、万方。 五、论文结构: 0、摘要 1、问题的重述,背景分析 2、问题的分析 3、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 4、模型的建立(局部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模型等) 5、模型的求解 6、模型检验:模型的结果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 7、模型评价:优缺点,模型的推广与改进 8、参考文献 9、附录 六、需要重视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所有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论文来体现,因此论文的写法至关重要: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 建模常用算法,仅供参考: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 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 a t l a b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 常使用L i n d o、L i n g o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 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 算机只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 中也应该要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 a t l a b进行处理) 一、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1.类比法 2.二分法 3.量纲分析法 4.差分法 5.变分法 6.图论法 7.层次分析法 8.数据拟合法 9.回归分析法 10.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 11.机理分析 12.排队方法

高中数学建模之一

高中数学建模之一 以 函 数 为 模 型 的 应 用 题 南平市高级中学 林奕生 函数主要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变化规律,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而从应用题中抽象出问题的数学特征,找出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问题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的最优化问题,常常可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确定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函数知识和方法去解决. 例1: 某人在一山坡P 处观看对面山项上的一座铁塔,如图所示,塔高BC=80(米),塔所在的山高OB=220(米),OA=200(米),图中所示的山坡可视为直线l 且点P 在直线l 上,l 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 ,tan α=1/2试问此人距水平地面多高时,观看塔的视角∠BPC 最大(不计此人的身高) (2005年天津卷,第20题) 解: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0,200(A ,)220,0(B ,)300,0(C . 直线l 的方程为αtan )200(-=x y ,即2 200-=x y . 设点P 的坐标为),(y x ,则)2 200,(-x x P (200>x ) 由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x x x x k PC 2800300 2200 -= --= ,x x x x k PB 2640220 2 200 -=--= . 由直线PC 到直线PB 的角的公式得 640160288642640280012160 1tan 2 ?+-=-? -+= +-= x x x x x x x x k k k k BPC PC PB PC PB

数学建模方法归类(很全很有用)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类比法、二分法、量纲分析法、差分法、变分法、图论法、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法、回归分析法、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机理分析、排队方法、对策方法、决策方法、模糊评判方法、时间序列方法、灰色理论方法、现代优化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用这些方法可以解下列一些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图论模型、决策模型。拟合与插值方法(给出一批数据点,确定满足特定要求的曲线或者曲面,从而反映对象整体的变化趋势):matlab可以实现一元函数,包括多项式和非线性函数的拟合以及多元函数的拟合,即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函数;同时也可以用matlab实现分段线性、多项式、样条以及多维插值。 在优化方法中,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尽量简单、光滑)、约束条件、求解方法是四个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无约束规则(用fminserch、fminbnd实现)线性规则(用linprog实现)非线性规则、(用fmincon实现)多目标规划(有目标加权、效用函数)动态规划(倒向和正向)整数规划。 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在一组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经验公式);对回归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判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判断回归模型是否适合这组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对进行预报或控制。相对应的有线性回归、多元二项式回归、非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分析:从一个自变量开始,视自变量作用的显著程度,从大到地依次逐个引入回归方程:当引入的自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著时,要将其剔除掉;引入一个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自变量,为逐步回归的一步;对于每一步都要进行值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显著性变量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对作用显著的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至既无不显著的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又无显著变量可引入回归方程时为止。(主要用SAS来实现,也可以用matlab软件来实现)。 聚类分析:所研究的样本或者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要求设法找出一些能够度量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分类的依据,再利用这些量将样本或者变量进行分类。 系统聚类分析—将n个样本或者n个指标看成n类,一类包括一个样本或者指标,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为一个新类,依此类推。最终可以按照需要来决定分多少类,每类有多少样本(指标)。 系统聚类方法步骤: 1.计算n个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 2.构成n个类,每类只包含一个样品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个新类 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新类与当前类的距离等于当前类与组合类中包含的类的距离最小值), 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5,否则转3 5.画聚类图 6.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判别分析: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 距离判别法—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计算新个体到每类的距离,确定最短的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 Fisher判别法—利用已知类别个体的指标构造判别式(同类差别较小、不同类差别较大),按照判别式的值判断新个体的类别 Bayes判别法—计算新给样品属于各总体的条件概率,比较概率的大小,然后将新样品判归为来自概率最大的总体 模糊数学: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概念与其对立面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与模糊数学相关的问题:模糊分类问题—已知若干个相互之间不分明的模糊概念,需要判断某个确定事物用哪一个模糊概念来反映更合理准确;模糊相似选择—按某种性质对一组事物或对象排序是一类常见的问题,但是用来比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建模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建模 摘要:数学建模作为沟通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近年来逐渐成为数学教育界所讨论的热点。各国与各地区的数学课程改革都将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01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数学建模”列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并将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设置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主线之一,要求其贯穿于必修与选修课程中。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建模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建模 引言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数学建模是重要的板块内容,要求重视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数学建模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扩展,对抽象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有效解答数学问题,促使问题有效转化,深层次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模型构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以数学新教材作为基础,优化建模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题的差异 数学建模的特点: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原汁原味;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为了简化模型,往往需要提出一些合理的假设;模型多样化,可以不断地优化完善;得到的结果需要返回现实情境中进行检验。应用题是编者根据现实情境进行合理简化后编制而成的,有浓厚的“人为编制”的味道。另外,应用题的解答流程与建模问题的解答流程并不完全一致,往往应用题都有明确的答案,模型也较为单一。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建模教学得意义 (一)建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依照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使用意识。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知识点有关的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思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面对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然而有些数学实际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解答方式,导致所要解答的问题没有唯一结论。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逻辑推理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测,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高中数学新教材建模教学要点 (一)几何课堂活动的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练习试题

2011年数学建模集训小题目 1.求下列积分的数值解 ? +∞ +-?23 2 2 3x x x dx 2.已知)s i n ()()c o s (),(2h t h t h t e h t f h t ++++=+,dt h t f h g ?=10 ),()(,画出 ]10,10[-∈h 时,)(h g 的图形。 3.画出16)5(2 2=-+y x 绕x 轴一周所围成的图形,并求所产生的旋转体的体积。 4.画出下列曲面的图形 (1)旋转单叶双曲面 14 92 22=-+z y x ; (2)马鞍面xy z =; 5.画出隐函数1cos sin =+y x 的图形。 6.(1)求函数x x y -+=12 ln 的三阶导数; 法一:syms x y dy; >> y=log((x+2)/(1-x)); >> dy=diff(y,3) dy = (6/(1-x)^3+6*(x+2)/(1-x)^4)/(x+2)*(1-x)-2*(2/(1-x)^2+2*(x+2)/(1-x)^3)/(x+2)^2*(1-x)-2*(2/(1-x)^2+2*(x+2)/(1-x)^3)/(x+2)+2*(1/(1-x)+(x+2)/(1-x)^2)/(x+2)^3*(1-x)+2*(1/(1-x)+(x+2)/(1-x)^2)/(x+2)^2 (2)求向量]425.00[=a 的一阶向前差分。 7.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1)?????=-+=-+060622x y y x (2)???=+=++5 ln 10tan 10cos sin y x y e y x 8.求函数186)(2 3-++=x x x x f 的极值点,并画出函数的图形。 9.某单位需要加工制作100套钢架,每套用长为2.9m ,2.1m 和1m 的圆钢各一根。已知原料长6.9m ,问应如何下料,使用的原材料最省。 10. 某部门在今后五年内考虑给下列项目投资,已知: 项目A ,从第一年到第四年每年年初需要投资,并于次年末回收本利115%; 项目B ,从第三年初需要投资,到第五年末能回收本利125%,但规定最大投资额不超过4万元;

数学建模各种分析报告方法

现代统计学 1.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消费以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为市场细分做前期分析。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 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

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text-align:center;"> [摘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 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论文关键字: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 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 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已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动从大学生向中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 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普通 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 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许多 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数学 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 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 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 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 "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 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