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修建三峡大坝所涉及的地质问题

一、选址

1、美人沱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地质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两个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2、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

3、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4、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5、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

二、地质灾害

1、泥石流

其中在2010年7月15日晚12点,一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长江三峡左畔的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掀翻了天”:集镇的农贸市场被泥石流整体掩埋;一幢5层楼房的1-3层被淤泥填满;大街上到处“飘”着冰箱、洗衣机,据统计,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63万余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崩塌、滑坡与危岩体

整个三峡库区移民区共有崩塌、滑坡与危岩体2490处,其中有千将坪滑坡。千将坪滑坡是135米蓄水后发生的,造成了13人死亡,11人失踪,19人受伤以及5736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3、水土流失

在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大量土石方开挖,造成大面积地表岩土体裸露以及人工弃渣无序倒放,致使长江沿岸水土流失的局面更加严峻。

4、浸没

位于高程180到184米,长江边上的重庆市江北区洛碛镇以及拟围堤土开发、位于高程165到180米长江一级支流的开县河谷冲洪积平坝地区以及兴山县新址古夫镇部分地段是三峡库区重点浸没地区。

5、塌岸

在1999年8月28日下午4点30分巫峡镇聚鹤街、登龙街一带产生了长约330米,向城区宽160米,面积53000平方米,体积53万立方米滑坡变形,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蓄水135米后,出现了云阳新县城等局部岸坡的塌岸事件。

6、诱发地震

三峡工程开始修建的2000年起,当地地震频发,2000年5次、2001年2次、2002年2次、2003年蓄水开始后秭归地震增致18次,2004年5次、2005年3次、2007年5次、2008年12次、2009年9次。国外大坝修建起来之后也诱发过地震,大坝越高,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除了以上还有人工高边坡的变形与破坏,地基不均匀沉陷,膨胀土以及岩溶洞穴和矿坑的塌陷问题等。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

三峡大坝 (2)

三峡大坝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华网武汉10月11日电(记者高欣、施唐戴)“不惧一时丑,化解千年忧。”组织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常年坚持举办“质量警示展”,将历次主要缺陷和改进措施动态公布,极大地触动了两万多名建设者,使“创一流无止境”的质量意识深深扎根第一线。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过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初现雄姿。尤为可喜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三峡大坝工程的设计与治理

三峡大坝工程的设计与治理 摘要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泄洪流量达100000 m/s,是当今世界混凝土量最大,泄流量最大的重力坝。大坝泄洪孔及引水孔多,尺寸大,挖空率高,结构复杂。大坝泄洪消能、排沙、排漂、岸坡坝段深层抗滑稳定、大坝混凝土设计关键技术问题和大坝高强度施工及温控防裂技术,大流量深水河道截流技术、深水土石围堰及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三峡工程蓄水至水位135 m,大坝已挡水运行。 一、工程概述 三峡工程是开发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通航、供水等综合效益。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 km,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m3。设计正常蓄水位175 m,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电站装机总容量18200 MW,保证出力499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 846.8亿kW·h。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及船机 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2309.5 m,泄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 两侧为厂房坝段及非溢流坝段,大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 二、工程地质问题 1 基岩深层抗滑稳定问题: 三峡工程绝大多数坝段不存在浅层和深层抗滑稳定问题。但左岸厂房1~5号坝段及升船机上闸首部位,由于结构需要,基础后方形成高陡开挖坡面,岩体中又存在不利的缓倾角长大结构面,有可能与其它结构面组合,构成影响坝基抗滑稳定的不利条件。 2基岩不均匀变形问题:河床建基面下局部存在15~20 m厚的卸荷岩体,表现裂隙张开,风化严重,透水性较强;此外 F9、F7、F23等断层、中堡花岗岩脉及局部顺断裂风化带,规模较 大,构造岩强度较低。受坝体荷载作用,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 均匀变形。 3坝基渗流问题:虽大部分微新岩体单位吸水量小于1 Lu,但坝基中存在贯穿上下游的断裂构造带,特别是NE~

三峡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 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1983 年安康汉水骤涨21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而两岸直壁百米,石渣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还须船运出峡,向下游开旷之地倾倒。航运将中断一两年。 5.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按1986年物价,每年20亿元中浪费达13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400万吨粮食。此举远比美国胡佛总统1931年只一次沉粮于海以示众,还要壮烈。完工后十年内陆续回收发电效益781亿元,未必能抵偿炸坝运渣,断航,及淹没损失。 6、长江三峡位于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住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田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决不可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修高坝。当年孙中山提出这一设想后,可惜没有一个学者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至今也只我一人,说明这是不可行的。随后也就不会有美国萨凡奇的建议,也不会有一群工程师涌向美国学习筑坝的经验,其实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幼稚可笑的阶段。更不会向加拿大乞取可行性研究经费,更不会有党代会人代会和半个世纪的讨论。这些都是科技低落的后果,虽不单是我国,但今准备施工了,领头的“专家” 应负刑事之责。 7、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实际造价之高,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且不论摊派到发电的静态经济成本按1986年物价300亿元是否属实,并缩短工期为15年,投资逐年平均分配,到完工时实际投入为666.45亿元(见《简释》文)。但是审核的报告竟按开工时的成本计算,若也按15年工期,则仅159.54亿元。这样,缩小了造价成为1/4,即隐瞒了实价的3/4。这样,经济可行性自然就成立了。这一错误,凡建设领导都该懂得而负责。 8、所以长江三峡高坝不仅因其破坏航运和农业环境而不可修建,而且其本身价值也不成立。三峡电站20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有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理应从速修江西湖南山区所有大中型电站,以供应东南各省电能燃眉之需。

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工艺 1 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 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 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

水环境保护课设-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目录 目录------------------------------------------------------------------------------------------------- I 1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 ------------------------------------------------------------------------ 1 1.1 三峡工程概况 ------------------------------------------------------------------------ 1 1.1.1 库区气候情况 --------------------------------------------------------------- 1 1.1.2 库区地理特征 --------------------------------------------------------------- 2 1.1.3 库区社会经济文化 --------------------------------------------------------- 3 1.2 工程分析------------------------------------------------------------------------------- 4 1.2.1 水库特征 --------------------------------------------------------------------- 4 1.2.2 水库运行方式 --------------------------------------------------------------- 4 1.2.3 工程主要效益 --------------------------------------------------------------- 5 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 6 3 确定评价范围和等级 ------------------------------------------------------------------------ 7 3.1评价范围 ------------------------------------------------------------------------------- 7 3.2 评价方法------------------------------------------------------------------------------- 7 3.3 评价等级------------------------------------------------------------------------------- 8 4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8 4.1 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 8 4.1.1 对气温的影响 --------------------------------------------------------------- 8 4.1.2 对相对湿度的影响 ------------------------------------------------------- 10 4.1.3 对降水量的影响 ---------------------------------------------------------- 11 4.1.4 对蒸发量的影响 ---------------------------------------------------------- 13 4.1.5 对风速的影响 ------------------------------------------------------------- 14 4.1.6 对雾的影响 ---------------------------------------------------------------- 15 4.2 对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6 4.2.1 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17 4.2.2 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 17 4.2.3 对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影响 ---------------------------------------- 19 4.3 库区水土流失 ---------------------------------------------------------------------- 19 4.4 三峡大坝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 ------------------------------------------------- 20 4.4.1 库区年径流量 ------------------------------------------------------------- 20 4.4.2 库区水文泥沙 ------------------------------------------------------------- 21 4.4.2 库区水质 ------------------------------------------------------------------- 23 4.5 库区淹没与移民 ------------------------------------------------------------------- 27 4.6 文物古迹----------------------------------------------------------------------------- 28 4.7 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 ---------------------------------------------- 29 4.8 环境地质----------------------------------------------------------------------------- 29 4.9 长江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涝渍和潜育化影响 ------------------------- 30 4.10河口生态环境---------------------------------------------------------------------- 30 5 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影响预测 ---------------------------------------------------------- 31 5.1 气温变化趋势 ---------------------------------------------------------------------- 31 5.2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 32 5.3 风速变化趋势 ---------------------------------------------------------------------- 32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科学家们已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所以它的修建是十分谨慎的。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另外,三峡大坝这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亮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大坝依然拉动了长江三峡的旅游业。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而且,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库也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如果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有弊端。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这些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震强度均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这些地震强度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对建筑物,以至对大坝本身的破坏。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 总之,三峡大坝的修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峡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当三峡大坝建成时,专家学者都在叫好,给大坝无限的美好,让人们信以为真。但是自然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谁对谁错而稍有停滞。三峡大坝事实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包含各个方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地震,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 2003年6月份三峡蓄水成库,三个月后,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的长江南岸鄂西利川市建南镇黄金村,一口废弃多年的古盐井突然发生强烈天然气井喷。这个井口直径6.25厘米,底部有4个气体喷口同时穿越地层向上喷发,日泄漏量约4万立方米,喷发的气体高达20米,震耳欲聋的气流声在几百米外都能听见。(在长江南岸方斗山背后。与长江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2003年12月19日,三峡水库诱发了蓄水成库以来最大的地震——大坝以西直线距离80公里巴东小溪河西岸马鬃山村,发生了强度为2.5级左右的地震。三天后,距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长江北岸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导致244人死。(与长江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十公里。)

2006年3月26日,开县再次发生井喷,火焰高达百米,几天之后井喷才得以控制。(与长江直线距离同为几十公里) 上述的这些事例,一直被当作单个偶发的事例,没有将它联系三峡蓄水、对自然生态的多重改变来看。据学者多年调查研判:这些偶发事件,都与三峡蓄水后地表水压陡然增强有关。三峡蓄水之初的蓄水高程是海拔135米,库容123亿方,而到今年工程全部竣工时,蓄水高程将达到海拔175米,库容为393亿立方,是此前库容的三倍多,相应来说,对地表地层的压力也增大了几倍,岩溶地形的断裂、岩隙、溶洞为库水高强的下压力渗流,三峡可能面临更为诱发地震、压迫川东天然气田导致井喷的严峻形势。二次蓄水发生的几千次中小地震是一种信号,这是地层在积蓄能量,一但蓄水75米的高压强到来,可能的变数风险就会增高。 科学研究已清楚表明,修建大型水库一定会诱发一定程度的地震。二次蓄水几个月后,据湖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0月27日,在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发生4.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地区震感强烈,个别土坯房倒塌,小部分房屋开裂。震中周边地区襄樊、荆门、荆州、宜昌、天门、武汉、黄陂等地有感。其后当地又续发至少50次微震。10月28日13时,随州市三里岗附近再次发生4.2级余震,震中区震感强烈。这次地震是二十多年来发生在湖北境内最大的一次地震。地距三峡大坝不过几百公里,有地质学家认为和三峡水库的建成有关。 一个地质学者说:“蓄水三个月半年到三两年,就发生这么多事故,和我们论证三峡工程时,对地下情况调查不明有关,三峡工程上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李娜生科11级1班222011317011087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 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经106°50'~110°51',北纬29°16'~31°25 ',海拔33.6~3105m)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库区雾层多,光照少。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 (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水浸析溶出,引起了水库水质的下降。建坝后,水流速度下降,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 摘要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三峡大坝建成10年后,中国三峡集团坚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营,注重工程保护与自然养护的协调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保护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关键词:三峡大坝,水生生态,鱼类 1.水生生态 1.1水质 建库后,随流速的降低,水流扩散能力减弱,某些近岸局部区域污染物浓度会有所增加。水库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小,滞留时间增加,有利于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净化;但同时库水的复氧能力减弱,降低对生物化学需氧量的接纳能力;由于入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负荷远小于水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容量,近期水库总体水质不致恶化。就总体而言,水库不致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干支流局部流速很缓的库湾水域,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1.2鱼类的影响 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阻隔了洄游通道。这对生活史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能影响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丧失。 据统计,三峡库区原有鱼类108 种, 分属9 目20 科71属, 其中珍惜鱼类47种,经济鱼类30种, 铜鱼、圆口铜鱼、鲤鱼、草鱼、黄颖鱼(黄腊丁、嘎鱼、嘎牙子)、鲢鱼、南方大口鳃鱼、青鱼、鳙鱼等9种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2种铜鱼的捕捞量最大, 占渔获物总量的36.4%。(长江水系鱼类资源,1990) 建库后,由于上游生态环境的改变,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其中2/5为上游特有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抵挡百年不遇洪水。 2.可以发电为当时的半个中国! 3.突显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卓越建筑水平!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臵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弊: 1防洪效益纸上谈兵 2、发电效益难以落实 3、航运效益功不抵过 4、生态效益“弊大于利” 5、泥沙淤积危害巨大 6、移民问题难以解决 7、难逃经济破产结局所以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程,也将是中国最大的祸国工程。 破坏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更是淹没了几万年以来长江的本质以及伴随长江而滋长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被迫改变了长江边世代生活的人们的习惯。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即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三峡工程作为一个超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十分复杂。教材对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教材简要介绍了三峡工程对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知识纲要 三防洪 峡三防治血吸虫病 工峡有利于中下游减轻洞庭湖淤积 程工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 对程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 生的淹没土地、耕地 态生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环态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境环对库区不利加重泥沙淤积 和境加重泥沙淤积 名效影响物种生存 胜应增加蚊虫孳生 古不可逆转的——补救或挽回 迹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影响较大的——有效控制 的影响较小的——有效防治 影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形成新景观响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文物古迹:迁建、保护、抢救 【学习策略】 1、知识准备:在课前通过查找报刊、书籍和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 2、读图分析:通过读图了解钉螺、中华鲟、白鳍豚的生活习性,理解三峡工程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 (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

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淤积:三峡工程的建设,使长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间有所降低,减轻了长江洪水对洞庭湖湖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长江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部气候: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三峡库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泊,从而调节了三峡地区的局部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三峡水电的使用,改善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2、不利影响及措施 (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

三峡大坝截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详细)

第一章施工规划总说明 1.1 概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及升船机组成,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的施工导流方案。 第一期围右岸,一期导流时段为1993年10月至1997年11月,历时4年。右岸一期土石围堰围护中堡岛,形成一期基坑,开挖导流明渠,修建砼纵向围堰,预建三期RCC围堰基础部分,江水从左侧主河槽下泄,船舶照常通航。第二期围左岸,二期导流时段为1997年11月至2002年11月,历时5年,在二期土石围堰和砼纵向围堰保护下修建河床泄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和电站厂房,江水由导流明渠宣泄,船舶从导流明渠和左岸已建成的临时船闸通航。第三期再围右岸,三期导流时段为2002年至2009年,共计6.5年,在导流明渠内进行三期截流,先施工三期上、下游土石围堰,在其保护下浇筑三期碾压砼围堰。在三期碾压砼围堰、三期下游土石围堰和砼纵向围堰围护下修建右岸厂房坝段,右岸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江水从二期修建的泄洪坝段设置的临时导流底孔和永久深孔宣泄。 三期上游土石围堰为IV级临时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4月份实测流量最大值17600m3/s(1877年~1990年资料),相应上游水位81.05m,围堰呈直线布置,位于坝轴线上游340~270m,围堰轴线全长约427m,左接砼纵向围堰上纵段第7堰块,右接导流明渠右边坡。围堰主要由风化砂、反滤料、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块石填筑而成。围堰顶高程83.0m,顶宽15m,水上边坡(高程72.0m以上)为:迎水侧1:2.5,背水侧1:2.0;水下边坡为:迎水侧1:1.5,背水侧1:1.3。围堰防渗采用单排高压旋喷灌浆上接土工合成材料心墙型式,高喷墙施工平台高程为72.0m,墙厚0.8m,其上土工合成材料心墙呈“之”字形铺设至高程82.0m。高喷墙下部设帷幕灌浆钻灌至岩体透水率q≤50Lu为止。 三期下游土石围堰按III级临时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标准为2%,相应设计流量79000m3/s(1877年~1990年资料),相应下游水位78.3m。围堰轴线呈直线布置,位于坝轴线下游890~595m。围堰轴线全长447.5m,左接砼纵向围堰下纵段第20块堰块,右接导流明渠右边坡。围堰由风化砂、反滤料、石渣、石渣混合料和块石填筑而成。围堰顶高程81.5m,顶宽15m,?69.0m以上为水上填筑,上游边坡为1:2,下游边坡为1:2.5;?69.0m以下为水下抛填,上游边坡为1:1.5,下游边坡为1:1.3。围堰防渗采用双排高压旋喷墙上接土工合成材料心墙型式,高喷墙高程为?69.0m,墙厚1.0m,其上接土工合成材料“之”字形心墙至?79.0m。对基础透水岩体及右岸坡透水带采取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三期导流明渠截流,采用双戗双向(下戗单向)立堵截流方式,截流合拢时段选在2002年11月下半月,截流设计流量为10300m3/s,相应截流设计总落差为4.11m。三期截流从2002年11月1日开始非龙口段进占,导流明渠断航,11月下半月截流合拢。上、下游截流龙口宽分别为150m和140m,上、下游龙口部位均设置垫底加糙拦石坎。 右岸导流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工程控制性工期为: 2002年8月开始准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