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4、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软化种皮且透性增加,氧气进入胚(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3)、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把两片子叶带出地面(子叶出土)(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5、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软化种皮且透性增加,氧气进入胚和胚乳

(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经过子叶转动给胚,供胚利用(3)、胚根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并钻出土面(子叶留土)(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6、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豌豆、玉米)播得深些

小型的、子叶出土的种子(菜豆、棉花)播得浅些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做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罐头瓶4个、小勺1个、餐巾纸、标签4张、清水。(4)、完成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1)、胚必须是完整的;(2)、胚必须是活的;(3)、充足的营养物质。(4)、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什么下面情况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已死亡的种子。

4、(1)、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空气。(2)、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3)、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4)、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量÷供检测的种子数量) ×100% 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使用。

第三节芽的发育

1、芽的分类:

(1)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位置不同)

(2)芽可以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发育结果不同)

(3)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叫做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的芽叫侧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形状瘦长的芽,叫做叶芽。将来发育成花,形状饱满肥大的芽,叫做花芽。

(4)主干和侧枝顶端的芽都叫顶芽

(5)主干一侧和侧枝一侧的芽叫侧芽,不要认为侧枝上的芽就叫侧芽。

2、发的发育:

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芽轴→发育成茎

3、顶端优势:

(1)、一般来说,总是顶芽比侧芽发育好,顶芽发育旺盛,侧芽的发育往往会受到抑制。只有顶芽受到破坏,侧芽才能迅速地发育。这种顶芽优先生长,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促进植物多生分枝的办法是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

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根冠具有保护功能,分生区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伸长区具有伸长能力,成熟区具有吸收能力。

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使根不地向地下生长延伸。

2、根的生长原因

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伸长区细胞由小变大使体积

增大. 根尖中长得最快的结构是:伸长区。

3、细胞生长的方向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烧苗)

2、根毛吸水原理

(1)、根毛吸水的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

(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水分)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内层细胞(及各层细胞间隙)→导管→茎和其他器官

4、合理灌溉: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5、所有的节水灌溉方式都主要是向根浇水,因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6、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比较大,不利于植物吸水,一般植物生长会受到影响,生长不好。

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

1、农家肥与化肥肥料的优缺点比较:肥料一般分农家肥和化肥两种.农家肥来源广,成本低,肥效长能

改良土壤,但肥效较慢,适宜做基肥;化学肥料的肥效高,见效快,但养分单一,长期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土壤也易板结,因此适宜做追肥.

合理施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使用

2、无机盐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主要有氮、磷、钾;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镁、硫、铁、硼、锰、锌、钼等。

3、氮、磷、钾的作用及缺乏症状

一句话总结:以叶为主的植物多施氮肥,以果实和种子为主的植物多施磷肥、以根茎为主的植物多施钾肥。

4、苹果树缺锌引起小叶病:油菜缺硼造成只开花不结果

5、无土栽培

(1).概念: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2).优点 :人口增多使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蔬菜还会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保护环境。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

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

1、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参照书P32-33)

实验步骤:1、暗处理处理一昼夜:(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2、叶片遮光并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设计对照实验)

3、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溶解叶绿素。(大烧杯内是清水,小烧杯内是酒精)

4、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5、清水漂洗,观察变化(见光部分淀粉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2)、动植

物和人的呼吸及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3)、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动植物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1、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原理------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步骤:1、甲水槽内加入氢氧化钠乙水槽内加入清水

其余步骤参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现象:甲:不变蓝乙:变蓝

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同位素标记法可以验证光合作用的氧气来自于水。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适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1)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

(2)控制好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通风良好,可以

有效提高农田中地二氧化碳的含量。

(3)在大棚或温室中种植作物,可直接喷施贮存

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

1、临时装片的制作(参照P40-41)

2、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

(1)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无色透明,外有角

质层。

(2)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

孔。

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水分散失的通道。

下表皮气孔多,上表皮气孔少。

2、叶肉(营养组织)

(1)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

栅栏组织(上)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下)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3、叶脉内有输导组织:导管——送来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走有机物

4、光合作用定义、公式及转化:

(1)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公式如下:

(2):两个转化:一、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合理密植

2、立体农业初级形式:复种、间作、套种

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一节: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实验参照课本P47-48(P47实验:新鲜树叶消耗氧气,蜡烛熄灭;P48实验:种子萌

发瓶中的温度计度数升高,种子萌发散发热能。

2、呼吸作用定义、场所、公式及意义。

定义: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上方填写线粒体)

意义:植物体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小部分能量转变成热散放出来。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5、光合作用的应用

①、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②、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③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低温贮藏、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新疆的哈蜜瓜比别处的甜,吐鲁番的葡萄比湖南的甜,都是因为那里昼夜温差大,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晚上因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的原因。

⑤贮存粮食时,要想法抑制呼吸作用。如及时晒干、充分加氮气或二氧化碳等。

⑥作物生长时要促进呼吸作用,如及时松土、淹水后要及时排涝、用底有小孔的瓦盆,而不用瓷盆栽花等。第二节蒸腾作用:

1. 定义: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2、场所:主要在叶片下表皮进行,少量在叶柄及幼嫩的茎进行.

3、蒸腾作用可由气孔的开闭来调节: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组成的,保卫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

4、树木为什么到了冬天

会落叶?

在北方,天寒地冻,根吸收

水分很难,而树叶的蒸腾

作用却照常进行.树木为

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脱落叶子,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5、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来的水分,造成体内处于失水状态.

如何防止?

1.剪去一些多余的枝叶.

2.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

3.注意移栽时设法遮阴.

4.移栽时,保护根部结构.

6、蒸腾作用的意义

1.可以降低植物体的表面温度.

2.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可以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7、每年的3月12日式我国的“植树节”。

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绿色植物能为所有(人类、动物)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提供了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

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产生有机物和氧气;维持了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

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作用参与并促进了水循环。

总结:绿色植物的作用: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包括人的衣食住行、动物的食物及生存环境);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碳氧平衡;促进和参与水循环、制造有机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还有: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运动的基础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骨连接: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2、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2).长骨的生长、再生

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内层_成骨__细胞的分裂。(2)长长:靠__骺端软骨层细胞的分裂。

(3). 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

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

3、骨连接的种类:

(1)无活动性的骨连结,如_颅骨____的连结。

(2)有一定活动性的骨连结,如__椎骨____之间的连结。

(3)关节:_能够活动___的骨连结,如__肩关节___、膝关节等。

4、关节的结构:

(1)、基本的结构:

(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

韧带_,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和

牢固性。

(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

提示:(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

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两端)和肌腹(中间)。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6、骨折的救护方法:见课本P68.(亲自做)。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

1、骨和骨骼的区别:

(1).上肢骨就是骨骼,因为它是有尺骨,桡骨等许多块的骨组成的整体;成年人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

(2).单独的一块则是骨,如肱骨、肋骨等。

2、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3、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某人右上肢瘫痪(肌肉不能收缩),是由于(控制右上肢的神经受损)

5、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6、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7、人体运动大都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一个运动通常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骨骼肌的收缩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激素调节产生的,所以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第二节物活动的类型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有时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动物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

防御行为:就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

越是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主要包括雌雄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

孵卵、哺育等。

节律行为: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节律行为的类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

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有简单的社会分工。

3、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第一章细菌和病毒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形态:①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②都是单细胞生物;③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

基本形态。

2、细菌的结构:

⑴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

核、荚膜、鞭毛等结构。

⑵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

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此外,细菌有细胞

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和

营养),有些细菌生有鞭毛(“运动器官”),

却没有叶绿体。

⑶、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对

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3、细菌的营养方式:

⑴、绝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于异养生物。少数自养如:蓝细菌。

细菌异养方式:①:腐生:指细菌依靠分解动物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落叶等获得有机物。如乳酸菌、甲烷细菌、醋酸杆菌等。

②:寄生:指细菌依靠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取有机养料。如: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幽门螺旋菌等。

4、细菌的呼吸方式:

①:好氧细菌(需氧型)。如:枯草杆菌等

②:厌氧细菌。如:乳酸菌、甲烷菌等

5、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细菌在适宜条件下20~30分钟分裂一次;繁殖速度十分惊人。计算公式:2n-1 n为几代。

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⑴:有利:根瘤菌-固氮;甲烷细菌-制沼气;苏云杆菌、杀螟杆菌-杀多种农林害;醋酸杆菌-制醋;

棒状杆菌-制味精;乳酸菌-制酸奶、泡菜、青贮饲料;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⑵:有害:病原菌-使人体患病;结核杆菌-结核病;软腐病菌-使白菜、番茄等腐烂;

7、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

第二节病毒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从而繁殖新个体。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

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

(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⑴.病毒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使人、家禽家畜得病,农产品减产等。

⑵病毒能造福人类。能以毒攻毒制药,通过疫苗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通过基因工程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第二章真菌

1、真菌的种类:

(1)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2)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3)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

2、真菌的结构: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殖后代

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⑴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

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黑褐色

⑶生殖:孢子生殖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6、蘑菇(多细胞真菌)

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制作孢子印时,放射状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环境: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8、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③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

9、毒蘑菇的辨别方法: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不生虫蛆,菌伞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菌柄上有菌环,受伤后变色,有腥、辣、苦、臭等特殊的气味。但也有例外,如百毒伞、裂菌毛锈伞的颜色不鲜艳,花褶伞、红笔鬼并无菌环,却都属于毒蘑菇。识别毒蘑菇没有统一、简易、确切的鉴别方法。采到的不能识别的蘑菇,不要随便食用。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酒精等过程。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酸奶、泡菜——乳酸菌

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

2、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一般过程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第二节食品的保存技术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保存食品时,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可以采用低温、风干、高温灭菌后密封等方法。

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菌、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3)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根瘤菌等。

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3)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3、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归纳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归纳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1. 2.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适量的水分(墒情不好时浇水) 充足的氧气(播种前松土) 适宜的温度(春播、地膜覆盖) 3. 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胀大②种子里的营养物质转化成为溶于水的简单 物质③溶于水的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轴、胚芽④胚根发育成根⑤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结构⑥胚芽出土⑦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大于90%合格。 56蹲苗、烤田、深层施肥、“干透浇足”都是利用根的向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层生长发育 7.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 大量的根毛细胞:增大了吸收面积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根毛细胞壁薄、质少,液泡大 上部分化,形成导管 8.植物(根)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根毛细胞吸水过程:水分通过细胞壁、膜、质进入根毛细胞的液泡中。根毛细胞液浓度降低,水分又进入相邻细胞中,逐步进入表皮内的层层细胞中,进入导管。 9.合理灌溉 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烧苗”现象:一次性施肥过多、盐碱地都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10.氮、磷、钾是植物生活中需求量最多的三种元素 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

11 .合理施肥 施磷肥;生产茎或根的多施钾肥。(缺锌:苹果小叶病;缺硼:油菜花而不实) 不同生长时期需求不同:苗期施氮肥;中、后期施磷、钾肥; 不同土壤:碱性土壤施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碱性肥料;沙地多施农家肥。 不同肥料:施肥应以农家肥做基肥,适当追加化肥 12.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培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原理: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溶于水的无机盐) 13.芽的分类 按着生位置:顶芽和侧芽 生长点:使芽轴伸长,发育成顶芽 按发育情况:叶 芽 结构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花 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枝条 混合芽 幼叶:发育成叶 芽 轴:茎 14.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用材林等保护顶芽;苹果树、棉花、番茄、行道树等是去掉顶芽,促进侧芽生长。) 15.叶片的结构 16、探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过程: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有机物)、选叶遮光(双面遮,一半面积)、酒精中氺浴加热(脱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 结论: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淀粉是主要产物,可进一步形成其他有机物。) 17、光合作用放氧实验:上升的气泡内是氧气。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使将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 18、意义:①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植物本身需要,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动植物的呼吸及燃料的燃烧。维持碳氧平衡。 ③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植物动物人生命活动需要。 19、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注意: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0、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水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21、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地膜覆盖、大棚种植。 ②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③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大棚或温室中可直接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合理密植,良好通风。 ④立体农业:复种,间作,混、套种。 22、叶的横切装片制作过程:取一新鲜叶片放于载玻片上,一片薄纸夹在两个刀片中间迅速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1、是植物主要的生殖器官。花的结构包括:。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和,与结出果实与种子有直接关系。 2、开花后,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雌蕊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有和两种。 3、什么叫做受精 什么叫做双受精 其中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4、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要经过、、、。 5、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包括和其优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优点: 6. 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嫁接时,必须使对齐,这是嫁接成活的关键。嫁接的植株保持的优良特点。 7. 图中植物依靠传粉,其传粉方式属于,受精作用完成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发育成,珠被发育成,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 8、昆虫的发育过程(选择、图)——各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发育名称 家蚕、蚊、蝇、蜜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若虫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1 2 3 4 豆天蛾的发育顺序是,它的发育属发育,与豆天蛾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针对豆天蛾的生活史,消灭它的最佳时期是。 9.两栖类的发育过程(判断、选择) 两栖类动物将精子和卵排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可以到陆地上生活,用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发育属于。 10.家蚕能产丝是因为家蚕体内有,里面充满了透明的,该液体从吐丝孔吐出,遇到空气就凝结成蚕丝。 11.一个蜂群由、和三种蜂组成。和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而是孤雌生殖产生的。 14.取一只鸡蛋来观察鸡蛋的结构。将鸡蛋的卵壳膜剪破,把其中的内容物倒到培养皿内,你可以看到: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生物知识整理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 ?? ???根据生活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从种到界?????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分类的意义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三者之间关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①__________把生物划分为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⑥__________关系和⑦__________关系。 2.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⑧__________,在被子植物中, 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和○ 11__________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 12__________和○13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 二 从种到界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①__________,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②__________界、③__________界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④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 2.⑩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名师点拨】1.物种是一个生物群体,一个物种并不是一个生物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

生物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的整体叫做胚 1.单子叶植物: 1)果皮和种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容易分开,保护种子的内部 2)胚芽:生有幼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根与胚芽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5)胚乳:储存着营养物质 6)子叶:一片,不肥厚。种子萌发的时候,他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 2.双子叶植物: 1)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在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有种脐 2)胚芽: 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 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 连接胚根与胚芽的部分(2片子叶在此相连),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5)子叶:两片,肥厚,储存着营养物质 3.双子叶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的异同点: 同:①都有种皮和胚 ②都贮存有供植物发芽的营养物质 ③胚都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异:①结构不同,单子叶种子多一个胚乳 ②子叶数目不同,双子叶种子有两片子叶,单子叶种子有一片子叶 ③单子叶种子有胚乳,双子叶种子没有胚乳 二、种子萌发过程: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三、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四、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五、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结合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 有性生殖的过程:-------------------------- 2.无性生殖:不的结合,由新个体。 应用:,,压条,、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和两种。 嫁接的关键:与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节。 b.茎段上方的(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与的和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仅有,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 破,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 出。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的表现)。(4)挑选种子要选择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适量的,充足的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水、。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和无机盐有关系。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有利于水分的运输。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4)实际应用 1.根尖的各个部分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使其少受损伤,这样可以使根得以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成活。 2.植物体“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注重根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1)蹲苗:农作物定苗后,要先使土地干旱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灌溉,这种锻炼幼苗的方法叫做蹲苗。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发展,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防止。 2)烤田:当水稻秧苗成活后,要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这一措施称为烤田。通过这一措施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020 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 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 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 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 ——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 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 对染色体.(男:44+XY女: 44+XX) 2.其中22 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秋最全面)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4)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 (2)实际应用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地、向水、向肥性。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系。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导管,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 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4)实际应用

1.根尖的各个部分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根尖,使其少受损伤,这样可以使根得以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成活。 2.植物体“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注重根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1)蹲苗 农作物定苗后,要先使土地干旱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灌溉,这种锻炼幼苗的方法叫做蹲苗。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纵深发展,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防止作物倒伏。 2)烤田 当水稻秧苗成活后,要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这一措施称为烤田。通过这一措施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3.在山坡或河堤上植树种草,可利用植物根系的分布来蓄水、固堤。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1)细胞吸水与失水 1)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2)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2)根从土壤中吸水的过程 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根毛在土壤中与土粒紧密的贴在一起。土粒之间的水分含有无机盐,这样的液体叫做土壤溶液。 在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土壤溶液里的水份就通过根毛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到液泡里。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根表皮以内各层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导管,也可以逐步渗入到根表皮以内的每层细胞,最后进入导管,再由导管疏松到茎和其他器官 (2)实际应用 如果一次施肥过多,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后,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甚至会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样根不但不能吸水还会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造成“烧苗”。发生这些情况时要及时灌溉(浇水必须浇透),稀释无机盐,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3)实际应用 合理施肥就是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和不同的发育时期来施用肥料。 1) 对叶菜类作物多施氮肥,对果菜类作物多施磷肥,对根菜类作物多施钾肥 2) 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各类无机盐需求量不同,苗期应多施氮肥,中、后期应多施磷肥和钾肥 3)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施肥,如碱性土壤应多施酸性肥料,沙土地保肥能力差的,多施农家肥。 第三章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 (2)实际应用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1、 化学进化观点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2、 要点图示 3、 化学进化解读 (1)、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3)、有机大分子物质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4)、独立体系形成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证据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是古老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2、解剖学证据 (1)、同源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来源相同。例如: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等。 (2)、同源器官反映: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分时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3、分子生物学证据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氨基酸组成与生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石分子的差异越大。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四、生物的进化原因 1、自然选择学说 (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人工选择 (1)概念: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举例:我国的花卉、加餐、金鱼等品种很多 五、人类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古猿 (1)、类人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都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统称类人猿。(2)、灵长类:人和类人猿都属于灵长类动物 (3)、证据: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化石 2、古猿到人的演化 (1)、过程示意图: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 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 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1)种子的基本结构。胚根、胚芽、胚轴构成的整体,叫做胚 双子叶种子单子叶种子 同①都有种皮和胚②都贮存有供植物发芽的营养物质 ③胚都是由胚根、胚芽和胚轴构成的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 叶的部分 异无胚乳有胚乳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 两片子叶肥厚,储存着营养物质一片子叶,不肥厚,种子萌发,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 运给胚芽、胚轴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4)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 (2)实际应用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地、向水、向肥性。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系。 (2)根尖各部分的功能: 各部分名称位置结构特点功能根冠根尖顶端较大,排列不整齐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上面,被 根冠包围 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 细胞进行分裂(细胞增多) 具有很轻的分裂能力,不断 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细胞内有一个大液 泡,细胞迅速伸长(细胞增大) 细胞纵向伸长,根伸长最快 的地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 成熟区在伸长区上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停止分裂,内部 细胞开始分化成导管 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 位,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 积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导管,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 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4)实际应用

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练习:看图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操作步骤是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方式,属于生殖。 (2)①称为,②称为。①与②结合时应当使①与②的

紧密结合,以确保①的成活。 (3) (列举一例)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作用: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 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作用: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 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 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昆虫的生殖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1.根据不同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方面的相似程度对生物进行分类。(植物分类依据: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生物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种最高级:界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等级越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3.林奈:“双名法”: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代表生物所在属,第二部 分为种加词。(拉丁文斜体,第一个字母大写) 4.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特殊:病毒界) 第二节: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地球上出现最早,最原始,包括细菌和蓝细菌等。 特点:细胞中没有成型细胞核。(DNA集中在核区) 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乳酸菌,即乳酸杆菌,为细菌) 2.细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用来运动) 3.营养方式:细菌等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 异养包括①腐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 ②寄生生活在活的动植物体及人体上,从中获取营养。 特殊!!!蓝细菌:营养方式为光合自养。(利用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与植物细胞不同,无叶绿体,不能光

合作用) 4.基本特征:单细胞。无成型细胞核。营养方式主要为异养,但蓝细菌为光合自养。 5.细菌大多数有益:分解有机物,供植物利用,酸奶,抗生素,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里, 固定空气中的氮供植物利用。),污水处理,土壤净化。 有害:使人患病。 第三节:原生生物 1.原生生物:结构简单的真核生物。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包括藻类和原生动物。 2.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观察时用碘液染色),包括水绵,衣藻等。有小 有大。 3.水绵:很多圆柱状的细胞连接而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为带状,螺旋盘旋在细胞质中。 4.衣藻: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杯状叶绿体,眼点,鞭毛。 5.藻类与绿色植物区别:无根茎叶等器官。 联系:都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自养) 6.藻类颜色不同:藻体中所含色素不同。(绿藻:水绵,衣藻。褐藻:海带,鹿角菜。红 藻:紫菜,石花。) 7.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吞噬食物的原生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活在水中,和动物一样可自由移动并捕食(捕食方式:吞噬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然后在细胞质内消化。)大多数营养方式为异养 8.原生生物基本特征: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为单细胞(动物或藻类)或多细胞(藻类)生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由母体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的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为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的优点为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的优点为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无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4、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扦插,一棵树上多种花为嫁接。 5、嫁接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6、嫁接产生的新植株保持接穗的性状。 7、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如右图) 8、题中凡是提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字样的都为有性生殖。 9、受精卵发育成胚;果皮和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10、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1、椒草用叶繁殖;月季、葡萄用茎繁殖;果树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土豆用芽繁殖。 12、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 发育叫变态发育。 13、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蚕丝产生于幼虫期,抽丝在蛹期):家蚕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14、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家蚕、 蝶、蛾 15、蝗虫的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 17、金蝉脱壳中的壳指“外骨骼”因为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18、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 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是两栖动物,但是乌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19、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20、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1、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物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主要突破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担任八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学生通过上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