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数学组研讨交流记录3、21

高年级数学组研讨交流记录3、21
高年级数学组研讨交流记录3、21

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高年级数学组研讨交流记录

一、时间:2012年3月21日上午,7:30——9:00

二、地点:三河市第四小学电教厅

三、人员:学科主持人:杜国静

授课教师:陈杰

参加教研的教师:五、六年级数学教师

四、活动过程:

1、7:30——8:10由陈杰老师上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研究课

2、8:20——9:00主题研讨

五、研究过程:

第一程序:任课教师说课及教学反思

杜国静: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这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之所以确立这一主题是因为: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无需讳言,当前合作学习的确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小组只是一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根本没有讨论的热情;有的小组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手里还在玩着别的东西;还有的小组几个人对问题还无从说起,为了赶时间,教师便速速“收兵”……这些现象表明,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透露出来的是浮躁、盲从与形式化,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这次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咱们高年级组的几位教师通过上周的听课,一定有所感悟,有所见的。刚才陈杰老师又代表高年级组为我们上一节观摩课,为我们的这次研讨活动提供一个平台。听完陈杰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大家的感受就更深刻了,下面首先由陈杰老师谈该课的设计意图及反思

陈杰:

《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6页到47页有关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长方体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

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四、说教法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

五、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时,我安排了课前热身、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应用、课堂检测五个环节。

(一)课前热身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自己摆一

摆、填一填,观察独立思考,最后小组合作交流。

(三)尝试应用

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四)课堂检测

学生利用这两道应用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最后又一次体现学生是课堂中的小主人。

《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课一开始,我并没有设置“漂亮”的教学情境,而是在学生用数方块的方法得出几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给你若干个小正方体你能拼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长方体吗?目的有二:一是抛弃繁索的动作,直奔中心;二是快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果然,课上学生的兴趣快速激起,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准备,并羸得了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的小组活动中有个别小组合作的不是很好,且汇报不积极,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第二程序:教师评课

杜国静:陈杰老师非常谦虚,下面就请高年级组的几位教师围绕“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一主题畅所欲言谈谈您对这节课的体会,也希望在座的其他学段的教师能够参加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王会敏:1、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2、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杜国静: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陈老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推导出公式很好。

王淑芬:1、教学层次清晰。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杜国静:陈老师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四小“一二五”数学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王淑玲:1、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强。2、教与学、练与学处理的好。

杜国静: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的反馈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柴桂英:1、培养分析概括、归纳推理能力。2、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杜国静:概括和推理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我们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节课。

徐翠娜:1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

杜国静:徐老师谈到小组合作,针对合作学习那些老师来重点谈谈。

刘杰:1、搭配合理,分工明确。2、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合作实践的习惯

杜国静:说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种习惯的培养很重要,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葛立金:1、教师作用充分2、善于引导、总结提升。

杜国静:下面由我小结一下大家对这节课的评价。首先学案的编写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重视公示的推导过程。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层次清晰,练习题的的设计层次性,注重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与学、练与学处理得恰到好处。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搭配合理、分工明确,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作用充分,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提升知识。那针对这节课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王会敏:用小正方形平白的长方体应该更规范些。

刘杰:尝试应用的两个小题可以一个改用厘米作单位,对前面体积单位加强复习。

第三程序:理论提升

杜国静:通过大家对陈老师这节课的点评,针对于合作学习我们可以明确这样六个问题: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小组的建设和小组长的培养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针对于小组的组建与小组长的培养,上个学期学校已经下发了一些细则、方案等,通过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细则方案是可行的,而且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是合作学习的的关键。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总之在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合作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1、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首先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为展示时的质疑追问收集信息。其次在小组展示时,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质疑追问,引发学生的再思考,从而突破重点、突出难点。最后在展示完后教师要引领学生总结提升出规律。

2、学生的合作习惯的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自觉遵守纪律等。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咱们四小制定的《课堂活动评价细则》及评价表,在课堂实践中的效果确实很好,所以希望咱们各位老师坚持实行课堂量化积分,坚持每课、每天、每周、每月的评比,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以上这些看法并不是很全面,现在请康主任为我们做总结发言。

康秀琪: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然而,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究竟怎样合作,在他们的头脑中是模糊的,他们认为一齐动手就是合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找准合作学习的时机,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从而实现合作学习应有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组建设注意两变

1、组员的搭配要定期改变。

组员的搭配要定期改变。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就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视野仅仅集中在本组中的少数几个同学身上,失去了和其他同学进行充分交流的机会。

2、角色分配可自由调整。

合作与角色分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分工是相辅相成的。有效合作离不开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是为了有效合作。有着明确分工的学习团体。小组成员之间相得益彰,合作学习才会更加有效。当然,这样的角色分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活动自由调整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扬合作精神。

二、有效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我们大班额的教学重在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便是一个很注重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让小组长当好“小帮手”,帮助“学困生”成长

小组长的角色是丰富的。他们既是老师的小帮手,又是学生的小老师。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协调好组员帮助“学困生”学习,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合作能力与习惯。

2、让小组长当好“小监督员”,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适当的把我们的权利“下放”给小组长。小组长除了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组员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监督组员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三、教师要恰当地使用好评价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有利于强化小组的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实施评价时,教师不仅要把肯定的目光、赞许的言语以及发言的机会给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更要鼓励数学基础薄弱、参与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多发言、多表现。并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而不应对他们的错误过度的批评。否则这些学生会丧失自尊和自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探讨,并非是靠一时半会的研讨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实践,需在反思,需要碰撞,但这次研讨产生的火花却是闪亮的。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杜国静:特别感谢康主任给我们介绍的这些宝贵经验,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经验带到课堂中去,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同时也希望借助主题教研这个平台,真正的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下册全学期)-最新学习文档

2019年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记 录(下册全学期) 教研组一数研训时间5月16日研训地点一年级办公室发言人或主讲人研训人数5研训模式交流、讨论参加对象及有关组外人员两个校区一年级数学组的全体成员联络员研 训课题及内容 今天的教研活动我们分校区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每一次的研读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针对低段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一些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们就把教材中的一些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在创设情境时,我们总是让自己设置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入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进入状态,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也更容易产生兴趣。 二、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把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获得知

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起来,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多种形式组织口算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计算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十加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也接受了新知识,学生加深了理解。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可以变换形式练习,我问你答,你问我答,也可以同桌互相玩等。在玩中学,学中玩,并采取视算、听算相结合,动手又动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之,《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教学会更有方向!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教研组将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导处工作内容,结合学校即将实施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 2、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3、加强学生的口算、估算能力和思维性训练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多元化的解题方法。 5、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拓展的推理能力。 6、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工作重点: 1、精心备课 8月25~28日,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并提前背好全册教案。采取旧案新备、书头备课等多种备课形式,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 集体备课时要要做到将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重点课时的教学程序等进行认真研讨,做到熟悉教材,吃透教材,以便上起课来得心用手。 2、用心上课 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用好多媒体,组内互相听课评课。3、规范作业 对学生作业情况加强管理,要求做到:作业薄本干净整齐、做题格式规范,书写认真。对学生课下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基础训练做到全批全改 4、口算训练

继续充分利用午练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坚持每节课前2分钟左右的口算,每次作业要设计典型的口算题作为学生练习的题目,也可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或每节课后进行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做到训练方法灵活,措施得当有效。坚持堂堂练,天天练,使学生口算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教研组活动安排: 9月份:研读教参,制订本学期教研计划和教学进度。 重点研讨一、二单元。 10月份: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备课。组内准备一节优质课。 组员共同评课、交流。 11月份: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说课。 2、组内教师互相学习理论知识 3、口算比赛,学生作业检查展览。 12月份:1、教研组研讨课,组内说课。 2、检查备课。 1月份:1、研究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集体研讨如何上好期末复习研究课。 3、认真反思,写好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3月20日 地点:办公室 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 刘春丽:如何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以关心,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一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动力,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班级,整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他们做一百个题目还不如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马俊芝: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困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了困难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我们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要针对性在布置复习、预习的内容或提纲,课堂上有意地趣味性地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的旧知识,这样扫除了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孙立新:学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太爱举手的,教师应主动叫他们回答问题,并通过表扬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积极为学困生创造思维的条件。 杨毅: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一段时间让学生议论重点、难点,同一小组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这样既有利于学困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的思维,又有利于他们听取优生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开拓思维视野。 张国芹:课堂练习题安排成阶梯式,既不妨碍优生的拔尖,又兼顾了学困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通过一些基础题,使他们有成功感,进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刘春丽: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应用上述方法,不仅使学困生逐步爱学数学,会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 动记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名称]:小学数学组 [活动时间]:2014年3月9日[地点]:一年级教室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主持人]:苏波兰 [记录]:明虹花 [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模式 [活动流程]:背景介绍——教学构思——观课点分配——观课——教学反思——议课——生成成果 [集体备课时的建议]: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备教材,备学生,力求实用。 [课前准备]:1、卡片 2、小黑板 [观课点及人员分工]: 1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对学困生的关注。 3、学生按照“预习——展交——反馈”的学习效果如何。 [讨论交流问题]: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表达 [建议和意见]: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来尝试。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讲课教师]:苏波兰[授课学校]:大玉口学校[年级]:一年 级 [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课型]:新授课[观课时间]:3月9日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说课稿 说课内容:一年级教材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几 十几加几十几或减几十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两位数 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 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的记算方法。 2、培养学生读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感知提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创设情景法。为了使学生分别熟练退位减法,(1)、先是开火车口算在得数分别是说出得数后学生判断改正,(2)、然后版演竖式计算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完成后讲解计算过程,(3)同桌检查帮助改正.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教材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教材,选取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如跳绳、踢球、跑步、练武等,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如踢球的有几人、办板报的有几人、办板报的比跑步的少几人等,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此外,教材在这里还安排了直观统计图,让学生用涂色的方法整理各种活动的人数,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简单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时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的爱好,引入“活动”。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让学生感受统计图的用处和优越性。 3.对一学期的教学情况作一回顾,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采取必要的措施。尽管新课程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提前,但是,作为新课程实验老师,应该尽量别让一个掉队。多用平时的点滴时间补一补,多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教给家长一定的方法。 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研究11月23日的一年级新生开放日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

经过认真的讨论充分比较以后,我们把教材第107页的“用数学”定为展示课的教学内容。 该课时与9加几“用数学”的内容相比较,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教学中要围绕“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1)点数出兔子的总数; (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 (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和“还剩几个松果”两个问题。这一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一些。学生不仅要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数据,还要根据图意和问题思考,确定计算方法,再算出结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更深一些。 根据对上面教材的简要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特别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学生用7+8计算出结果后,启发学生把左边的8只小兔子和右边的7只小兔子合在一起,用8+7算出小兔的总只数。看着画面想一想,这些小兔子还可以怎样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想到可以按照颜色来分,看白兔与几只,灰兔有几只。然后,根据白兔的只数和灰兔的只数,算出“一共有多少只?。 总之,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2009年9月8日 活动地点:初中数学办公室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做好中小学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学习 任务布置:每位教师思考反思自己在中小学衔接中的做法与经验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 活动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所有初中数学教师 一、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做法与经验发言(简单记录整理如下) 张贻恒: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多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预习,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提前进入初中的学习氛围,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严格要求专心听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习惯。 3、初一的老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直观、更亲近的感觉,从而成为他们快乐学习数学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王春林: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及时复习,温故知新1、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初一后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2、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其纠正。 马萍:教学方式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衔接学习内容方面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变化的衔接学生适应能力的衔接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1、我们班主任要主动联系本班毕业生源所在的小学教师,向毕业班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教学经验,了解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中学任课教师最好将小学毕业班的任课教师请进中学课堂,听取教学意见,学习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 2、平常研究一下小学的教材特别是与初中知识有很大关联的知识与方法。 3、自己平常在有小学的听评课活动或教案、作业展示时尽量得参与进去。 4、上课采用引入时多展现一下小学的知识背景,借助小学知识的平台引申、拓展到初中的教学任务,并要揭示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就几个知识进行讨论: 1、在“有理数”这一章,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新的概念,并要准确理解,就会使那些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的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应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有关内容,尽可能用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例如负数概念的引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耐心地让学生表示物体的长度、重量、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内容)

刘集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 记 录 表 (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每到一次课堂作业发下来,或者每当一次练习、测试结束后,我时常会听见一些小朋友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那么简单的题目居然被自己做错了!还有很多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细细一想,“是啊!为什么孩子们做的时候不细心点呢做后怎么不去认真检查呢”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一定能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保障。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呢,笔者结合几年来中低年级的教学实践来看,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端正学习态度、正视检查意义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答题或者做事情之后检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一些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另外要使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这样可以

使学生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就会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错误”就会通过学生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认真读审题目、细心落笔答题 解题时的读题、审题以及第一次的落笔是解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检查就会变得轻松和容易。 三、掌握检查方法、熟练进行检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在答题后,不是没有去检查,而是“不会”检查。每次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很多孩子看去来是在“拼命”地检查,如果教师仔细观察或者向他们进行询问时,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用眼睛看来看去,内心的思维却总是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也教师老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当中,因此这种检查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名称]:小学数学组[活动时间]:2014年3月9日 [地点]:一年级教室[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主持人]:苏波兰[记录]:明虹花 [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模式 [活动流程]:背景介绍——教学构思——观课点分配——观课——教学反思——议课——生成成果 [集体备课时的建议]: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备教材,备学生,力求实用。[课前准备]:1、卡片2、小黑板 [观课点及人员分工]: 1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对学困生的关注。 3、学生按照“预习——展交——反馈”的学习效果如何。 [讨论交流问题]: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表达 [建议和意见]: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来尝试。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讲课教师]:苏波兰[授课学校]:大玉口学校[年级]:一年级 [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课型]:新授课[观课时间]:3月9日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说课稿 说课内容:一年级教材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几十几加几十几或减几十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两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的记算方法。 2、培养学生读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感知提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创设情景法。为了使学生分别熟练退位减法,(1)、先是开火车口算在得数分别是说出得数后学生判断改正,(2)、然后版演竖式计算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完成后讲解计算过程,(3)同桌检查帮助改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从他们喜欢的跳绳活动开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自学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感知信息的方法,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检查预习 1、开火车做口算题 2、竖式计算 71-28= 62-37= 91-82= 46+24= 上台演示说出计算过程 如果用竖式该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 结合板书问,个位上1-8不够减,怎么办?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能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牢固确立“教学,做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数学教学水平及数学教学质量,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市教研室及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使数学教学工作有序地铺展开来。 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了小学学科教学常规,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精细管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位老师都明确数学学科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辅导、教学评价与分析等基本常规。期中,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对本教研组教师的备课、上课、听

课、辅导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教学常规进行自查和互查。 二、同研一节课,共同求发展 本学期,围绕工作重点,我组全面铺开了“同研一节课” 的活动。我们教研组团结协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教研组活动经常性,本学期我们基本保证上做到每周一次小活动,每月一次大活动,进行理论、业务学习或专题讨论,加强行为的反思层面,突出教研课题化。 教研组的教师,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勇挑重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能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三、认真做好其他教学工作 1 、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这个学期,我们会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崖湾小学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名称]:小学数学组 [活动时间]:2016年9月9日 [地点]:一年级教室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主持人]:顾明 [记录]:田辉 [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模式 [活动流程]:背景介绍——教学构思——观课点分配——观课——教学反思——议课——生成成果 [集体备课时的建议]: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备教材,备学生,力求实用。[课前准备]:1、卡片2、小黑板 [观课点及人员分工]: 1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对学困生的关注。 3、学生按照“预习——展交——反馈”的学习效果如何。 [讨论交流问题]: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表达 [建议和意见]: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来尝试。 [失误或问题反馈]: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讲课教师]:潘石恩 [授课学校]:崖湾 [年级]:一年级 [学科]:数学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课型]:新授课 [观课时间]:9月18日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说课稿 一年级教材93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几十几加几十几或减几十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两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的记算方法。 2、培养学生读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感知提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创设情景法。为了使学生分别熟练退位减法,(1)、先是开火车口算在得数分别是说出得数后学生判断改正,(2)、然后版演竖式计算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完成后讲解计算过程,(3)同桌检查帮助改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从他们喜欢的跳绳活动开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自学观察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感知信息的方法,组织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等。

下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5日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评课《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执教:赵维国 主持人:徐建成 发言记录: 一、做课教师文香介绍教学设计: 本课为百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我主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学生喜笑颜开,而且还不停地念着“XX是XX的百分之几”?我也沉浸在愉快之中。冷静反思,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中国好声音”现场直播,和相关资料引入课题,在比一比“谁会是最佳歌手”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了百分数。这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既体现

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数的含义,及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2.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3.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除了书上的练一练,我还设计了四个练习: 练习一是按要求填表,表格的内容是按课本上的例题改编的,充分考虑到聋生对语句理解困难的原因,而降低梯度让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百分数的含义的理解。 练习二是选择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三是判断题,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练习四是出示一段关于世界环保的资料,让学生在感受百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同时,体验到地球正在受到破坏,我们应该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对学生也是进行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二、评课

最新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资料

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完型填空 (一) A young woman in her 20s was sitting on the train, next to her mother. They both looked tired __1__ excited.

The young woman was looking out from the train's window. Suddenly, she shouted, “Mom, look, the trees are behind us!”Her voice was so __2__ that everyone on the train heard. Mom smiled. But a young couple sitting nearby __3__ the young woman's childish behavior (行为) with pity. “Poor young woman.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__4__,” they thought. A while later, the young woman __5__ again, “Mom, look! The clouds are running with us!” Mom smiled again. And she seemed very happy with the young woman's words. __6__,the couple couldn't help asking the old woman, “Sorry if we offend (冒犯) you. But why don't you take your daughter to a good doctor?” The old woman smiled and said, “Actually (其实), we have just come from the __7__.” “Then you should go to a better one. Because it seems that your daughter's situation hasn't __8__,” said one of them. They felt so bad for the old woman. “No, in fact I'm very happy with the treatment,”said the mother. “My daughter was __9__ from birth. Today, she is seeing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Every single person has a story. Don't judge people before you truly know them. The truth might __10__ you. ()1. A. but B. and C. as D. or ()2. A. sweet B. low C. loud D. soft ()3. A. arrived at B. looked at

2017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活动时间:2017.3.6 地点:数学办公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参加人:李长生钱永花卢启孝祁永杰马保菊祁忠伟 主持人:钱永花 授课人:卢启孝祁永杰马保菊祁忠伟 活动内容: 利用期中质量分析的契机,探讨如何帮助学困生的方法主要内容:“常态听课,促进课堂信息化和优质化”

一年级上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级上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一年级上册教研活动 文昌龙楼全美小学黄瑜 通过这次研讨,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本次研讨的总结: 一、同研一节课,共同求发展 本学期,围绕工作重点,我们全面铺开了“同研一节课”的活动。我们教研组团结协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个体备课与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与集体研讨结合,努力提高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教研组活动经常性,进行理论、业务或专题讨论,加强行为的反思层面,突出教研课题化。 教研组的教师,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勇挑重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能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认真做好其他 1、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加

强了学生的书写习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注重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学思维。 2、新,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下学期的工作安排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同时确立共同的研究主题,积累课堂中的真实案例,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数学教学的整体提升。 活动,数学,文昌

2020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0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加强预习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研组名称]:小学数学组 [活动时间]:年月日 [地点]:一年级教室 [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主持人]:高欢[记录]:郑运华 [活动方式]:校本教研模式 [集体备课时的建议]: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备教材,备学生,力求实用。 [课前准备]:1、卡片2、小黑板 [观课点及人员分工]: 1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 3、学生按照“预习——展交——反馈”的学习效果如何。 [讨论交流问题]: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表达 [失误或问题反馈]: 1、重难点突破方面有待改进。 2、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讲课教师]:高欢[授课学校]:福和希望学校[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 [课型]:新授课[观课时间]:11月9日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说课稿 说课内容:一年级教材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两位数加法、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几十几加几十几或减几十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两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 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 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或减两位数的记算方法。 2、培养学生读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看图感知提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创设情景法。为了使学生分别熟练退位减法,(1)、先是 开火车口算在得数分别是说出得数后学生判断改正,(2)、然后版演 竖式计算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完成后讲解计算过程,(3)同桌检 查帮助改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 从他们喜欢的跳绳活动开始,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 引导学生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检查预习 1、开火车做口算题 2、竖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一) 今天的教研活动,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重温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科教学建议》,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教研组计划的制定中。然后教研组制定教学计划,讨论学科周主题活动方案。 首先,我们在前期集中学习与最近的自学中,又一次领悟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建议》的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我们将按照《指南》与《建议》中的要求,用它们来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本学期各自任教的教材内容,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利用上班或休息时间都已熟悉过,甚至有几位老师假期在家就开始研究教材,学习教参了。因而,大家对教材的安排,教材上的重难点,都已非常熟悉,有的已经想好了解决策略。比如我们四年级,第一单元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块内容开学初就学有些困难,所以我们决定先进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在这块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复习方向的一些旧知,渗透新知,然后等时机成熟了,再来学习一单的知识,可能就水到渠成了,同样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认识,时间的计算等都要早作准备。 活动最后,我们学习了数学大组的工作计划,围绕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主题:“全面提升数学文本解读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与学质量。”提出了学科周的活动方案:“解决问题能力大比拼”。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培养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关键词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二)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最近我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对学生的各种作业本子进行了自查工作,我们发现,多数孩子能端正书写,认真作业。但在检查交流时也谈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作业态度不够认真,书写马虎。除了文字字迹潦草外,连几个数字也写的不规范,有的还歪歪扭扭,如“1”和“7”不分,“3”和“5”不清。第二,书写格式不规范。三年级主要体现在使用递等式计算时等号的位臵不对,比较随意;另外,有些“比一比”的解决问题有的同学没有做到“一算二比三答”。第三,不会合理安排书写位臵,各题之间行间过小时,往往比较杂乱,缺乏审美观。 这次学校开展“优秀作业展评”,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影响整个书写习惯的养成,使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作业当中认真书写,养成细心的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交流时,我们一致认为:首先,老师要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把每次作业都进行总结,给学生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及时给予鼓励。虽然,这件事情很简单但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坚持这么做了,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其次,我们老师做到以身示范。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要做到工整有序,不潦草,特别是在批阅作业时要和学生一样,老师怎么要求学生的,老师就先做到。 我们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对于各种习惯容易形成也容易改变,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不良习惯贻害终身,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很严谨的学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让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是我们神圣的责任,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把学生的书写习惯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断地矫正书写中的不良习惯。

一年级数学月日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解决学生无法区分加减应用题的问题 对于应用题教学,我们都熟悉它的结构、类型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等。新课程改革以来,把“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应用题”也不再单独的安排一些单元,而是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过去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们非常重视“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学生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应用题不再成为独立单元,反而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这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应用题列式时,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加法还是减法真对这个问题,我做了如下探讨:要能够把握“问题解决”的问题,要准确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搞清问题的求解目标和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问题解决的第二步是设计求解计划,这要求大量的分析综合,尝试与猜测、类比与联想,这对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大有益处。 问题解决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所得结果作检验和回顾。小结: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求解作答检验反思。 1.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对于解决问题,学生的困难,一是读懂题,二是分析数量关系。我们在这里强调读懂题。读懂题,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 怎样是读懂题,我们可以: 一遍读,搞清楚是什么事; 二遍读,进行筛选,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谁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三遍读,告诉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只有我们读懂了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解决问题。

2.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例如,教师要鼓励学生首先看懂问题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熟悉的符号表达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所求的问题和情境中的条件,运用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分析数量关系;回忆所学运算及其他内容的数学意义,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向别人解释自己所列模型的实际意义。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一些数学模型的典型实例。 我们要重视对运算意义的教学。加、减运算的意义是核心概念,要让学生积累原型,在什么时候用加、减运算。 特别是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本身是有用的,促使他们碰到问题能想一想是否可以用数学来解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的应用问题的教与学, 学生学会了真正意义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了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因而也就学会了“举一反三”,获得了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知道了如何区分加减法应用题的问题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主题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乐趣,化难为易,使学生尽可能地在愉快的气氛中突破难点,确定用加法还是减法。 ②从问题入手解题 在读懂题意后,首先确定是求什么,如果题中是求总数,那就要根据问题去顺藤摸瓜,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根据条件和问题来确定用加法。已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完整版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活动时间:地点:数学办公室 主题: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 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 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 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参加人:李长生钱永花卢启孝祁永杰马保菊祁忠伟 主持人:钱永花 授课人:卢启孝祁永杰马保菊祁忠伟 活动内容: 利用期中质量分析的契机,探讨如何帮助学困生的方法 主要内容:“常态听课,促进课堂信息化和优质化” 活动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