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学案晋教版

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学案晋教版
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学案晋教版

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学案晋

教版

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学案晋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以及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2.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的特征。

3.利用地图说出主要矿产的分布。

4.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移民的关系。

.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

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环境——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1.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2.通过对人口——资——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对比法,制作多媒体。

时:2时

教学步骤

第一时

导入

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

生答:(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问: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答:(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问: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

生答:(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新的区域。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人的故乡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本32页图924 图92)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参照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不同的气候条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1)教师提问:教师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2)学生活动学生读图33页。

<二> 丰富的资

1学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归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资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学案 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宏观把握】:军事对秦国 变法的前夕(背景)内容政治影响 经济对历史发展 ★创设情境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春秋战国时代特征 总体特征: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提高了生产力,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加深,阶级壮大 3、军事(主观动力):需要“富国强兵” 4、思想:出现了的局面,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商鞅变法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秦国国情: 3、商鞅个人: 角色体验:变法前的诉求: A新兴地主阶级: B农民: C军士: D旧贵族: E国君: 二、主要措施与内容: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宗旨是。 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

填表: 三、历史作用: 1、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A:对秦国: B: 对历史发展: 四、成功原因: 改革成败依据 五、特点: 措施 作用 政治方 面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废分封,行县制 经济方 面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废井田,开阡陌 统一度量衡 风俗方面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项目 组名 任 务 要 求 历史 小说组 以变法前夕的秦国为背景,编写一个小故事。 必须包含变法前夕秦国简况和入秦前商鞅的情况。字数在300—500字。 变法 筹备组 为秦国撰写一份变法公告 阐明变法时机的成熟。字数在100—200字。 法律 颁布组 为商鞅变法的内容拟一份草案 让秦国百姓(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清楚变法的内容。字数和形式不限。 社会 评论组 代表秦国社会不同阶层,发表对变法的看法或感受。 结合变法具体措施来发表看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学案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学案 晋教版 6.2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 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林、鱼、矿产) 聚落与环境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市的? 城市问题 种类:影响:——古代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经有33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这33处文化遗产分别是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大足石刻、武当山古建筑群、敦煌莫高窟、x藏布达拉宫、龙门石窟、孔府、孔庙、孔林、明清皇家陵寝、都江堰———青城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

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甘肃敦煌莫高窟;3.山东泰山;4.长城;5.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6.北京故宫;7.安徽黄山;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4.x藏布达拉宫;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7.苏州古典园林;18.山西平遥古城;19.云南丽江古城;20.北京天坛;21.北京颐和园;22.福建省武夷山;23.重庆大足石刻;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5.明清皇家陵寝;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8.云冈石窟;29.“三江并流”自然景观;30.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31.澳门历史城区;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33.安阳殷墟;34.中国南方喀斯特;35.开平碉楼与村落;36.福建土楼;37.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38.山西五台山;39.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40.中国丹霞。 本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6月24日至7月6日在圣彼得堡举行。今年共有36项文化自然遗产申报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澄江化石地和元上都遗址分别申请自然遗产和文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亚洲 8.1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亚洲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 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最北纬77.43°;最南 11.7°;最东西经169.40°;最西东经103.30°)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的分区: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的面积: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5%。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5、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是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流经干旱地区,注入咸海。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亚洲最著名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有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地区。 ①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和日本南部; ③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11、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①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印度孟买)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中国上海) ③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中国北京)12、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但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不同点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从年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最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次之,温带季风气候最少。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蒙古乌兰巴托) 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海陆位置) 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6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非洲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面积较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3,因此干燥区面积广大) ■非洲一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较低在10℃—20℃。非洲七月平均气温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撒哈拉沙漠气温高达30℃以上。(说明非洲气温高) 8.2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1年亚洲人口达3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1亿。(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 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气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2.2使用地图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使用地 图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________ 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________ 。 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2)图中A、D两地哪处坡陡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 3.通常把山地、________,连同比较崎岖的________统称为山区。 4.收集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地理图书、访问________、日常生活等。 5.请将下列地形类型与其特征进行配对组合。 A.山地①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和缓 B.高原②周围高,中间低 C.平原③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D.盆地④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E.丘陵⑤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 A配________ B配________ C配________ D配________ E配________。 二、单选题 6.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图是他们考察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题。

(1)同学们测得A地12时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A. 19℃ B. 16℃ C. 13℃ D. 1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地海拔小于C地 B. E地位于山脊 C. 若A,C两地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为400千米 D. 站在D地不可能看到C地 7.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 山脊 B. 山顶 C. 山谷 D. 陡崖(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 从西向东流 B. 从东南向西北流 C. 从北向南流 D. 从东北向西南流(3)山峰甲与河流乙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600米(4)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8.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同步检测含答案详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同步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B.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C.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2.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 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3.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 B.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C.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亚洲各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4.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亚洲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5.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全部在北半球D.全部在南半球6.可以作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证据的是() A.面积最大 B.跨经度最广 C.地形最复杂

D.南北距离最长 7.关于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起伏不大 B.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C.大多数河流由于受地形影响流程较短 D.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8.下列关于亚洲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高周低B.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C.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D.缺失热带雨林气候 9.下列关于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山地、高原为主 B.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大洲 C.地势西高东低 D.亚洲是世界地势起伏最大的一个大洲 10.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气候复杂多样,拥有众多的“世界之最”。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B.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C.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D.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11.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A.温和干燥B.温和湿润C.寒冷干燥D.寒冷湿润12.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的影响,河流自西向东流 B.以热带气候为主,被称为“热带大陆” C.地形单一,以平原为主 D.东部、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13.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寒带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4.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不均匀,一般没有早涝灾害 C.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章知识点归纳 1认识地球面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地球的形状: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纬线长度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越向两极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一点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特殊的纬线: ●赤道: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 2感受地球运动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项目 自转运动 公转运动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案川教版

古蔺县白沙七年级下册学案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一、自学目标: 知识点:1、记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了解日本遣唐使及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3、理解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重点1、鉴真东渡2、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通过自学,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遣唐使来华 1、目的: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 4、代表:空海、___和_____。 二)、鉴真东渡 1、事迹: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___理论,传播中国文化。 2、意义: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艺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三)、玄奘西行 1、慨况:___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__(今印度半岛)求取佛经。 2、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___翻译家。 三、合作交流 1、我自己的问题是 2、小组的问题 4、老师的问题 1)、唐朝是个开放的社会。唐朝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唐朝自身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四、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晁卿”是指() A、空海 B、阿倍仲麻吕 C、吉备真备 D、鉴真 2、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唐朝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典章制度②人名姓氏③儒家思想④社会习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它用神话的形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故事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空海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奈良城是哪国的都城? 3、材料中的“道艺”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请你简要评价鉴真。

《荆轲》学案答案

《荆轲》答案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淬(cuì)徵(zhǐ)陛(bì)卒(cù)创(chuāng)揕(zhèn)拊(fǔ)樊於(wū)期夏无且(jū)2. 通假字 吾曩者目摄之通“慑”,震慑 荆轲嘿而逃去通“默”,沉默 祸必不振矣通“赈”,救 北购于单于通“媾”,和好 心惛然通“昏”,迷惑 恐不能须臾通“耐”,经受得住 太子送至门,戒曰通“诫”,告诫 其意不厌通“餍”,满足 莫敢合从通“纵”,合纵 使悉反诸侯侵地通“返”,返还 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右手揕其匈通“胸”,胸膛 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通“拊”,拍 请辞决矣通“诀”,告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摄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捧着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露 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3. 古今异义 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古义:性情谨厚之人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且至于燕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古义:获罪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足为寒心古义:内心恐惧今义:因失望而痛心 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古义:处境困难今义:经济困难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消除借口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 死知道内情的人 太子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 合别人的心意 不知臣精已消亡矣古义:消耗尽今义:消失 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古义:有很高修养的人今义:年长辈分高的人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古义:表示原因今义:表结果(连词) 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古义:表示依据,用来今义:表结果(连词) 课后练习一 1.D 2. C 3. B 4. B 5. D 6.略 第二课时 一词多义 卫人谓之庆卿他(代词) 而之燕到(动词)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的(助词) 居顷之起调节音节作用(助词) 擅巴、汉之饶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而之燕承接关系连词 盖聂怒而目之修饰关系连词 民众而士厉并列关系连词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假设关系连词 使使往之主人派(动词) 使使往之主人使者(名词) 使者还报出使(动词) 使得至前致使(动词)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Ⅰ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2、地球的形状:球体。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球仪上的点主要是南北两极点;地球仪上的线主要是经线和纬线。 5、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6、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 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7、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 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 8、特殊的纬线:(在地球仪上一般用虚线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9、特殊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计算经度的起始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经线:东经180°线与西经180°线重合。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之间或160°E向西到20°W之间;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之间或160°E向东到20°W之间。) 10、纬度是以赤道为0°,分别向南北两极方向递增;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分别向两侧的东西方向递增。 11、人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2、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划分原因),国际上统一使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方法和界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13、经纬网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学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学案 川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2.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主要过程; 3.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4.(学生填写):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 2.(学生填写): 学习难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之间的利益冲突。 2.(学生填写): 三、学习方法 阅读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图表法。 四.学习准备 教科书.世界历史地图册 五.知识链接: 三国同盟条约主要内容: ①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 ③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 条约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三国协约(英语:Triple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国在1907年签订的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议。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谅解。1904年的挚诚协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签订后,英法、英俄的各种纠纷已经平息。这两个协约,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国家走在一起。此外,他们皆因为德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而警醒。因此,他们便结盟,名为“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归 纳 第二章 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认识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情况: ●一是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三是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方向。 3、问题:如果没有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在晴朗的夜晚,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面向北极星,前方为北,后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利用指南针判别方向。将指南针水平放置,当磁针静止,磁针上有“北”字的一端指的就是当地的北方。这种方法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要避开钢铁、高压线等带电、带磁的物体。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太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的“指南针”,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正午时的太阳永远位于正南方。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利用手表和太阳判别方向。将手表放平,使时针对着太阳光(阳光射来的方向和人影的方向相反),时针和表上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示的方向即是南北方向。 ●利用树木判别方向。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独立的大树,一般来说南面的树枝较为茂盛,树皮比较光滑,北面的树枝较稀少,树皮粗糙,有时还有青苔。树木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间隔大的一面为南面,间隔小的一面为北面。 ●利用建筑物判别方向。考虑到采光、挡风等因素,建筑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北半球居民的住房大多坐北朝南,阳台设置在正南方。 4、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 ■一幅地图选用多大的比例尺,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所绘地区的大小和内容的详略等情况来决定的。 ■利用比例尺,我们可以量算出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

三年级下英语学案LessonEWhat'sThis川教版

Lesson E 【Learning Aims】 1.单词: fox, panda, pig, rabbit ,snake 2.句型: What's this? It's a … 【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 1.能听懂、会说本课单词fox, panda, pig, rabbit ,snake 2.能运用句型: What's this? It's a … 【Learning Procedures】 一、新知学习 1.课文预习。阅读课文,将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单词和句型。 (1)朗读词汇:fox, panda, pig, rabbit ,snake (2)朗读句型: What's this? It's a … (3)小组活动,练习上述句型。 What's this? It's a … 二、达标检测。 1.英汉互译。

(1)熊猫_______ (2)狐狸_______ (3)大象_______ (4)长颈鹿_______ (5)这是什么? 2.看图补充句子。 (1) What's this? It's ______________. (2) What's this? It's ______________. (3) What's this? It's _____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下册成渝地区—位置与资源学案晋教版

成渝地区—位置与资源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掌握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会评价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读图说出成渝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掌握本区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读识地图,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回顾旧知】 1.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其中以黄河中游的、最突出。 2.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的储量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2/3;而且、和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 3.“黑三角”位于接壤地区,包括,和等地。 4.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田是位于地区的气田。 【情境导入】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这里,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这里,每平方千米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比西部高出316万元。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的区域。 你知道成渝地区是指哪里吗?关于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你知道多少呢?【学习新知】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33页) 1.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成渝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周围有哪些省级行政区? 3.联系34页“信息传递”思考为什么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回顾,力求准确识记。 仔细阅读教材33页—37页的文字,根据提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34—36页) 3..成渝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回答)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供的问题,在文中找寻,勾画。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学案 川教版 (2)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4、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万年,因发现于 而得名。 2、距今约万年,生活在原始人类被称为“北 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已经能够,上肢 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这些变化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使用的是石器,还学会使用火,为了生存, 过着的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课堂研讨 1、看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通过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及其演进过程讨论: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 3、以北京人为例思考:原始人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原因? 三、拓展延伸 1、用北京人制造、使用工具的情况与动物使用工具的情况相比,你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

2、在当时,原始人每获得一点食物大家都是平均分配,不存在谁多谁少的现象,不像我们现在有着贫富悬殊,那么当时是不是我们理想的生活状态?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A.18000年前 B.20万年前 C .70万年 前 D.170万年前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3.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①弓箭②陶器③打制石器④磨制石器 A.①③ B.②④ C .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直立行走 B.使用打制石器 C .钻木取火 D.过着群居生活 5.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的是() A.古猿 B.元谋人 C .北京人 D.山顶洞人 二、非选择题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突出点最丰富,举世闻名√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使用工具√ 头部特点√ 用火水平√ 组织形式√氏族 第1课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B 3、C 4、C 5、D 二、非选择题: 6、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1聚落与环境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

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件差。 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 房屋特点 环境特点 西双版纳的 傣族竹楼 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 潮湿。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 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 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 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学案 川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学案川教 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和进程,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4.(学生填写):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学生填写): 学习难点: 1.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学生填写): 三、学习方法 阅读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图表法。 四、学习准备 教科书、世界历史地图册

五、知识链接: 大战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起因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大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早在1882年,德国即拉拢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即同盟国。1892~1907年,逐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即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对塞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同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大战从此全面展开,先后卷入战争的达33国,总人口达15亿。 东线战场 毒气弹爆炸时的情景在东线,俄军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以西南方面军进攻加利西亚,后者为主攻方向。1914年8~9月间,俄军在东普鲁士遭惨败,但在加利西亚打败了奥匈军(F.X.J.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为总参谋长)。德国为援助奥匈,对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教学内容

晋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

七年级地理练习第八章亚洲 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1.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 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亚洲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南部从东到 西分布着三大、、。 3.亚洲的地形特点:。 4.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状向 四周分流。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 6.世界最高峰是。 7.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8.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是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10.世界最深的湖泊是。 11.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12.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13.世界最大的群岛是。 14.亚洲的气候特点是。 15.冬季风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带来寒冷 干燥的天气;夏季风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16.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17.季风气候的缺点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易造成洪涝、干旱 等灾害。 8.2 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18.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19.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的 人口均超过1亿。 20.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 第九章认识地区9.1东南亚 21.东南亚位于和两大部分。 22.东南亚地处洲与、洋的“十字路口”。海峡 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3.马六甲海峡地处和之间,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 洋、非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24.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和,其中新 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25.东南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26.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27.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 雅加达。 28.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29.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山,多火山、地震。被称为 “火山国”。 30.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最著名的国际 河流是湄公河,它的上游是我国。 31.中南半岛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流为城市提供了水 源,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32.说出以下国家的首都及其首都分布于哪条河沿岸: 越南——河内——红河;老挝——万象——湄公河; 柬埔寨——金边——湄公河;泰国——曼谷——湄南河。 33.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气候,一 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 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 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34.说出以下风景名胜所在的国家: 吴哥窟——大金塔——下龙湾—— 双子座——婆罗浮屠—— 说出以下物产的主要生产国: 稻米——泰国、缅甸、越南;棕油——;天然橡胶 ——;椰子——;锡矿带——;石油—— 35.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新加坡 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分别占到总人口的76.7%和25.3%。华 人,华侨的故乡大多都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两 省。 9.2西亚 36.西亚地处、、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 于、、、和里海之间,是联系亚、非、欧三 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7.五海中不是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38.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波斯湾的唯一 出口,航运十分繁忙。和红海是亚非两洲的分界 线,沟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 39.西亚的地形以为主,中部有平原,土壤肥沃,灌 溉便利,农业发达。 40.西亚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们发展了业和 农业。 41.世界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是。 42.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 多的地区,有“”的称号。 43.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及其沿岸地区,、、 、、是重要的产油国。 44.西亚的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和。 45.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 洋——西欧和北美(大型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 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和北美(小型 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南海——太平洋——日本。 46.西亚主要民族是民族,信仰教。 47.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将奉为圣城。 48.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是: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 的石油资源,紧缺的水资源,复杂的民族和宗教,以及领 土纠纷等因素叠加在一起。 9.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4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介于洋与 洋之间。 5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为主,有高原、高 原、高原;地势从向倾斜。 5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 之间,年平均气温20C以上,气候炎热。 52.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广泛,全年高温,分干、湿 两季。 5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5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55.世界上流成最长的河流是。 56.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 57.被称为“赤道雪山”的是非洲最高峰。 5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 59.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60.是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多的国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