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

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
制约兴文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

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及对策

——兴文县文广体局庞建康

摘要:2012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兴文县委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兴文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加快建设与兴文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相适应的文化强县作出了重大决定。这个决定为推动我县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但是,建设文化强县将面临很多瓶颈的制约:如机制不活,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行政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文化活动乏力等。为此,只有把《决定》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激活社会自觉文化,才能突破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推动兴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强县瓶颈对策

一、制约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我县各行事业在跨越发展的领域中,同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相比,文化的腿显得更短,发展的难度更大,这已成为今天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与呼声。其实历届县委、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事业,试图通过努力,让兴文文化事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事与愿违,

到今天都不是县委、政府和广大民众想看到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很难突破,这些瓶颈,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行机制不活,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

1、运行机制不活,主要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没有完全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机制,因而难免限制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内部活力的充分发挥。不少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事业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导致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二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部门分割、各自为阵,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无利的事情互相推诿没人管,在管理体制的层面上尚未形成文化事业发展的合力。三是管理部门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往往把对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对产业经营活动的干涉混淆起来,在对企业的生成、行业准入、融投资、具体经营活动等方面设臵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对本当履行的如宏观

调控、维护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责却有所削弱。

2、在激励机制方面不健全。一是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文化创新(含体育)奖励办法,但一直没有具体落实,这在一定层面上挫伤了热爱兴文文化的民众积极性。二是县有关部门没有对文化企业实施正确的市场引导,企业本身存在家数多,规模小,有悖于文化市场经济的先天缺陷。三是个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仍然存职责不够明确,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足,缺乏做强做大的竞争意识。四是用人机制不活,影响了人才智慧的充分发挥。五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统一设立政府奖,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奖励都分散在各个部门,缺乏权威性,缺乏影响力。

3、公益性文化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滞后。一是受地理条件制约,县城困扰在钢筋丛林中。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在县城改造新建过程中,人们休闲、娱乐、健身场地考虑较少,居民小区住宅几乎是大楼紧挨大楼。二是公益性文化设备设施落后。县文化馆设备实施严重失缺,没有灯光音响,重大节庆演出靠租借;没有诗、书、画、摄展厅,每次展出都要寻找场地;剧场仅是电影院,根本不符合演出需求,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培训室、辅导室、排练厅等基础设施缺乏。这些诸多原因,导致县文化馆的基本功能(组织、创作、辅

导、培训)得不到有效发挥。县文物管理所由于受场地、人员限制,兴文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不能正常地展示于世人和发挥应有的功用。县图书馆地处闹市区楼层较高的位臵上,群众无法适应在这里读书、看报、学习这样的环境;电子阅览室不能正常开放,人们查找资料困难,资源信息共享相对乏力。四是健身场地欠缺,没有公益的田径场和游泳馆,学校体育场地因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民众是无法进入其中体育锻炼。乡镇各种活动、工作场地因管理部门不同,上级相关硬件设施配套经费渠道不同,很难将各部门资源整合,发挥更大的后续作用。

(二)政策执行力度尚未到位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府出台了不少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虽得到了贯彻,却有相当部分并未落到实处。比如:文化事业建设经费的投入不足。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7号文件即明确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但事隔10年后的2011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平均增长16.7%,而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投入仅增长0.7%,只占全县财政一般支出的0.11%。目前全县农村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仅0.04平方米,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

体育馆全年无固定设备购臵费。民营文化企业属于新生事物,诸多经营领域在税收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税务部门一直参照娱乐场所征税,致使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更为艰巨。县委、政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有益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决定,但未落实。比如2006年制定的关于体育强县意见和2010年文艺作品创作奖励办法,公之于众,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意见和要求予以实施,群众参与热情受到挫伤,造成社会力量参与缺位。

(三)文化市场布局问题突出。

目前,兴文未能完全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由于县城在不断改造和建设中,县城规划,没有文化部门的人员参与,文化市场布点往往与准入条件相冲突。比如歌舞娱乐、网吧等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必须是商用楼,然而兴文县城普遍是商住楼,为繁荣我县文化市场,壮大我县文化产业,文化部门也通过一些听证的法律程序,准予这些业主在商住楼经营,但投诉不断,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又比如县图书馆、县文管所场地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远离文化经营场所、闹市区,但我县图书馆、文管所所处位臵却在“泰完美歌城”楼上。文化经营店布局零乱,这个本身处于劣势的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在文化市场管理上带来很大被动,文

化市场管理的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导致了市场机制的失灵,也使资源的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其次城乡文化市场分割失衡,农村文化的供需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乡镇、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单调贫乏。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势力不强,投入不足,许多文化经营点尚未形成规模经营。

(四)文化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一是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人员配臵严重不足。根据2011年县编委兴编发【2011】31号文件,兴文文广体局应配备管理干部21人,这些人根据各自岗位职责的不同,将涉入乡镇、社区、学校、机关,组织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等。但目前文广体局实际人数只有11人,除去7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只有4人,且平均年龄在56岁以上,其业务股室名存实亡,管理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加之少数管理干部的知识结构的缺陷,往往习惯于粗放管理,难以应对新形势下各种新课题的挑战。文化执法队伍除去领导,工作人员只有1人,很难想象文化执法工作开展的难度。三是专业人才欠缺。全县文化系统从业人员(含局机关13人、电视台46人)86人,专业技术人员仅21人,尤其县文化馆和县文管所专业欠缺,县文管所尤为严重。目前老一代文化艺术人才

逐渐退出,后继人才有些青黄不接,特别是一些在宜宾市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退出后,缺乏理想的接班人。四是新兴的文化产业人才严重匮乏。既懂文化,又具备经济、法律知识,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上述制约文化建设的瓶颈,既归因于我县是“吃饭财政”的传统惯性思维模式的束缚,更说明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在一些领导和部门尚未真正取得认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点:一是历史形成的原因,文化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积累的问题较多。二是思想观念的束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三是条块利益的格局,客观上增添了阻力和难度。

二、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决定》,是突破制约文化建设瓶颈的对策

(一)创新体制、激发内在活力。

《决定》第三项第一款,明确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加强文化建设的职责。把文化事业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建立了高规格的权威性的领导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在这里建议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在总结过去一年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决定》和文化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制定本县来年工作计划,表彰文化建设工作中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做到政事分开,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以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使公益性文化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充分尊重民营文化企业的积极性,放手为他们依法自主经营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增强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六大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大举措。

《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宣传舆论拓展工程”,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其相关载体。

实施“六大工程”,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为我县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观众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

特别是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既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我县文化产业;又建立了开放统一、繁荣有序的市场。兴文应该在加强研究、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兴文悠久的苗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组织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使民族、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苗族花山节、大坝高桩节是我县标志性文化品牌,把苗族花山节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打造石海民族艺术团,整合现有资源,采取适应市场的灵活的演出机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川南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立民俗、民族艺术品生产企业。抓紧培养新一代工艺品(根雕、竹雕、石刻等)大师和特殊人才,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生产。充分挖掘民间手工艺资源,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大力扶持发展苗族蜡染、刺绣、服饰手工艺品制作业。突出特色、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开发以游客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民族手工艺品、纪念品,逐步壮大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工业。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业结合。旅游业是跨文化的交流,旅游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的组合开发。以打造集生态观光、苗族文化艺术欣赏、人文历史鉴赏

为一体的石海文化生态游。以展示苗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的兴文民族风情游;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为主的僰王山生态度假游;以僰人悬棺和大坝、建武古镇为主的,感知历史进步、领悟文明发展的历史文化游。以历史和现代卓越人物业绩为主的人文文化游和反映我县革命史的红色旅游;以民族标志性建筑、园区、设施为主的光明坝新城现代文明游;发展文化旅游开发项目,重点开发光明坝新区的民族、民俗旅游商品文化产业一条街、好吃街等。努力挖掘我县文化资源,运用文艺表演形式使之成为展示给游客的文艺精品,提升旅游档次,丰富旅游内涵。集中人力财力,依托苗族花山节、大坝高桩节等平台,打造1-2个标志性演艺活动,提高演出团体演艺水平,使其成为兴文文艺演出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结合我县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选择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培训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各类服务。不断引进、创新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群众喜爱、有群众基础的健身秧歌、健身气功、武术、自行车等群众性体育项目。拓展青少年体育、苗族体育、社区体育,增加体育消费。积极培育健身、竞赛、技术培训等专业市场。设立健身、羽毛球、乒乓

球、台球、篮球协会或俱乐部。推进协会实体化。申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立足兴文实际,积极发展苗族体育表演业,把苗族竞技体育如《挤芦笙》表演项目《上刀山》等展示给游人。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部门技术指导、推介到演出市场。让这些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优胜劣汰。

这“六大工程”的实施,能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县委、政府的人文关怀、实现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三)“培育人才,壮大队伍”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基础。

《决定》第三项第二款明确了“培育人才,壮大队伍”的指导思想。其内容中的“四个着力”充分说明县委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心。2012年是建设文化强县的关键年,笔者认为要落实“培育人才,壮大队伍”的任务,应该从以下九个方面着手。

一是人力资源部门应首先从人力上解决目前文化系统人力匮缺的尴尬局面。按兴编发【2011】31号文件,解决文广体局局机关文化股、体育股、办公室等业务部门的人员配臵。这些人员,必须既熟悉意识形态工作、而又善于领导文化事业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会管理,有号召力和创新

能力的人员。二是解决县文化馆、县少儿体校、县文物管理所、乡镇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的配臵。三是整合目前县级行政执法队伍资源,成立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主要避免因部门利益互相推诿等现象发生,同时,也节约一定的人力资源和行政成本。四是文化主管部门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五是政府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建议提高对建设文化强县的奖励规格,像对自然科学成果一样,设立县政府颁发的建设文化强县优秀成果奖、杰出人才奖和基层文化传承奖。通过激励先进,发挥导向作用。六是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对一些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论证评审,应注意征询他们的意见。在各级政协委员和常委的构成中,应增加文化精英特别是文化建设突出贡献者和民营文化企业家的比重,为他们提供参政议政的渠道。七是建立人才信息库。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切实保护文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文化创意者的劳动成果及其权益得到应有的尊重。九是县文联要在加强规范现有文体社团建设的基础上,鼓励乡镇、社区成立各种传统民俗文化专业协会。

建设文化强县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工作,所以必须树立人才是建设文化强县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起开放的文化

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当前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议县级相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入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参加到建设文化强县的事业中来。领导们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善于利用好现有人才,对人才不能求全,要多看特长专长,多看优点长处。要采取选送深造、在职轮训、联合办学(班)、以工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在各专业领域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四)“加大投入,确保增幅”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保障。

《决定》在第三项第三款中要求,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新增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不低于1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重大文艺创作、地方历史文化专著的出版、文化人才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低于100万元,重点用于县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每年安排新闻媒体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重点用于宣传媒体和网络文化建设。这三个“100万元”,是我县打开建设文化强县新局面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将彻底改变设备设施窘迫的现象,也可解决部分文艺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开发经费等;但这些经费必须做好充分的预算,保证

每一分钱都要用在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在目前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不能彻底改变一些现状,但新的起点必定会带来建设文化强县新的起色。

(五)“落实政策,推动转化”是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保证。

《决定》第三项第四款要求,如果完全执行,这等于突破了“政策执行力度尚未到位”的瓶颈。依据决定,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下,县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对上级相关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在全面系统清理现有各类政策的基础上,由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建设文化强县的两份综合配套文件:1、《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件(内容包括建设文化强县奖励办法等内容);2《加快发展兴文文化产业》的文件。建议此项工作由县政府部署,县发改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银行、工商、国土、住建、旅游、统计以及文化等主管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询文化企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各自提出方案,由县政府统筹协调形成文件初稿,并征询县委宣传部的修改意见,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后由“两办”联合下达。文件制定应突出体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优先安排落实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文化服务项目。每年人代会代的财政工作报告,应将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数量及增长幅度单列公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

对基本文化权益享有知情权。

《决定》第二项第三款提出,“增加文化部门为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促进城乡建设中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布局、科学配套、加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体育馆和广播影视中心大楼的新建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兴,则文化事业兴。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方面是可以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能够让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帮助人们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在旧城改造、光明坝新城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文化设施。如文博馆、地标性的多功能的民族文化广场(田径场)、剧场、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真正发挥好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总之,只要把《中共兴文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落到实处,才能突破制约我县建设文化强县的瓶颈,相信随着兴文文化强县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塑造灵魂的社会教化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求知、审美、健身、交际等方面需求的服务功能,就会不断发挥作用,老百姓将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选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分享。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

强省的决定》

《中共宜宾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

《中共兴文县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

《兴文县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

报告》

《兴文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

1.2 施工条件 (1)

1.3 建筑材料来源 (1)

1.4 项目工作范围 (1)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岗位职责

2.1 施工承诺 (2)

2.2 施工组织机构 (3)

2.3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

3.1 施工总体布置说明 (6)

3.2 施工道路 (6)

3.3 临时办公及生产生活设施 (6)

3.4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排水 (7)

第四章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4.1 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8)

4.2 填筑 (8)

4.3 铺料 (9)

4.4 碾压 (9)

4.5 草皮护坡施工 (9)

第五章砼及钢筋砼施工方案

5.1 工程内容 (11)

5.2 施工机械配备 (11)

5.3 主要部位施工方法 (11)

5.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4)

第六章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6.1 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进度安排 (17)

6.2 砌体主要施工方法和程序 (17)

6.3 浆砌块石施工方法 (18)

第七章水泥土防渗墙施工方案

7.1 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安排 (20)

7.2 施工要求及设备选择 (21)

7.3 水泥土防渗墙施工工艺 (22)

7.4 质量管理措施 (24)

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8.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25)

8.2施工进度计划 (25)

8.3 工期安排 (25)

8.4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26)

8.5 工期保证措施 (26)

第九章工程质量管理

9.1 质量目标 (29)

9.2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实施作业体系 (29)

9.3 质量保证措施 (33)

9.4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 (34)

9.5 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 (35)

9.6 材料合格率保证 (36)

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10.1安全生产目标 (37)

10.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7)

10.3 安全生产措施 (38)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11.1 文明施工措施 (40)

11.2 环境保护措施 (41)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广播逐渐成为大众的媒体,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所接受。但是,近几年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任。 标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将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指导,深入实施全县广播电视战略覆盖,坚持新闻立台、转型创新,以切实提升管理和服务为抓手,持续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政监督管理、事业产业发展和保障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工作大局和城乡群众的能力,奋力开创昭苏县广播电视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积极配合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昭苏县广电局加强宣传策划,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为昭苏县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1.突出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宣传任务。2014年以来,昭苏县广电局新闻中心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力度,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突出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可看性和报道的深度,截止2014年9月30日,广播电视共播发汉哈新闻5740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8条,新疆电视台75条,伊犁电视台401条,伊犁人民广播电视台400条。 2.加大新闻策划,以栏目为平台的各项宣传有深度成系列。紧紧围绕昭苏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加大新闻策划力度,开展做好迎接各项重点工作的报道,通过多种方式,集思广益,定题目、定思路,制作了一大批的新闻作品,宣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精心组织实施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州党委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先后推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观念,服务基层》、《办节庆,展风采》、《创建生态示范县,促进和谐发展》、《聚焦民生建设》等专栏、专题,在深化主题、反映民生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3.外宣工作亮点纷呈。昭苏县广电局高度重视外宣工作,通过采取落实责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湘江论坛 岳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品牌良好。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强力推进以“文明岳阳”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岳阳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好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观鸟之都和“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称号,并入选60个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文化作为竞争实力,提升产业文化含量。文化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文化繁荣”列为富民强市六大目标之一,把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领域,把文化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是注重把岳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 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企业管理中,开 发了洞庭湖牌、岳阳楼牌、君山牌、屈 原牌等一批品牌产品,提升了产业和 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了产业升级, 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近6年 全市GDP年均增长13.2%,城市综合竞 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二是以文化优势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引进资金130 多亿元,建设岳阳楼新景区、屈子文化 园、汨罗江龙舟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文 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汨罗江国际龙 舟节、岳阳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国(湖 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2009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比2003 年增长4倍。张谷英村被评为“中国生 态文化村”,得胜南路湖鲜美食街被授 予“中国湖鲜美食文化街”称号。三是 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 育,突出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出版、文 化娱乐等业态,抓好以岳阳楼景区为 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汇泽影城为 平台的电影放映产业、以图书城为平 台的书刊营销产业,以文化艺术会展 中心为平台的演艺博览产业。汇泽文 化广场被文化部定为首批“国家文化 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 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 税收6.2亿元。 把文化作为城市灵魂,提升城市 发展品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 们按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张扬城市 文化个性、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 市文化品位”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 规划和建设城市,先后建成岳阳楼新 景区、洞庭风光带、文化艺术会展中 心、环南湖走廊等城市文化重点工程。 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岳阳楼新景区按 照“建新如旧、尊重历史”原则,新增了 33个景点,景区面积扩大了7倍,被誉 为“洞庭湖畔的文化长廊”。投资3亿多 元建设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占地 13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汇人 文景观精品、高雅艺术殿堂、艺术培训 园地、文化产业品牌、国际会展和文化 交流中心于一体,成为岳阳文化的靓 丽名片。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对岳阳的 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创新,物化到城市 建筑和山水园林中,在洞庭风光带建 设了高品位的楹联园,在南湖大道、青 年中路等主要街道建设楹联街,在岳 阳楼新景区建起千米诗廊。同时对庙 前街、渔巷子、慈氏塔等历史文化街区 和老字号店铺、街坊进行整修,做到一 片景区一个特色、一座建筑一个风格、 一条街道一个景观。历史文化与城市 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 品位。 把文化作为民生保障,提升群众 生活质量。文化是群众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 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 几年共投入10多亿元,构建覆盖城乡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大批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 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易炼红 19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GDP已经接近2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这样的水平,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会越来越超过物质方面的支出。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城市来说,市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告别了昔日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乏味的局面,他们急切盼望“文化下乡”,希望有更多的好书、好戏、好电影和科技知识进村到户。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并创造出许多引人注目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因此,光是依靠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这种不断高涨的文化需求。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经济生活的推动作用,认识到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本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高品位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是应对现实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发达国家都积极主动地把高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以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我国虽然在文化产业方面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尚有大量潜在需求没有得到开发。我们一定要从整个世界大背景的层面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地将我国的文化产业搞上去。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不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加以弘扬和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了解、感知,进而热爱中华文化。只有使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借助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第四,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起到重要作用。在21世纪知识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浪潮,并成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面对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尤其需要冷静,需要清醒。形势越好,越要科学发展;形势越好,越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形势越好,越需要理性发展。 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建设的“泛”与“滥”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宏观的科学决策,也需要微观和中观层次的科学谋划。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缺乏对产业发展细致调研和理性分析,忽视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产业基础,对文化产业把握不精准,笼统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理解、界定也不够深入准确。这种对文化产业的“泛化”理解和“泛文化”发展,导致了文化产业蜂拥而起的“滥文化”产业现象,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低层次发展、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屡屡出现。比如,各地“跟风”建主题公园,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又如,各地跟风式的拍山水实景剧,但能挣钱的寥寥。再如,近些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泛滥,文化产业园区、动漫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必要的园区是需要的,但这样一些基地的泛滥,到底带给产业什么?这些浮躁怪相背后是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只顾眼前过瘾、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短浅目光。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投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文化产业,给予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的助力,但也显露出偏离理性的冲动投资与投资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以电视剧行业为例,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电视剧总投资约60多亿元,电视剧年产量为1.4万集,位居世界之首。与高额投资和巨大产量不相匹配的是,据国家广电总局同期数据,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3年,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419350.html,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作者:中共泰来县委员会 来源:《奋斗》2014年第10期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新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根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等历史文化,有“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大兴抗洪遗址——洪生新村地窨子和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泰来县努力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累计投资3.4亿元,全力打造文化强县品牌。如今的泰来,歌声缭绕,书香弥漫,处处洋溢着恬静、欢快的气息,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一、打特色文化牌,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2011年以来,泰来县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 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强”的工作思路,出台了《打造“四种文化”提升泰来人气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辽金、抗战、抗洪、湿地“四种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叫响塔子城辽金文化品牌。塔子城辽金古城遗址是黑龙江省现存完好的三大重要古城遗址之一,具有千年历史,也是迄今少有人居住的古城之一。这里自古以来酿酒历史悠久,目前泰来县正着力打造“千年古城、千年酒坊”品牌。2011年泰来县投入1220万元修缮了民国时期的四座古城门,2012年投资1840万元建设了辽金遗址博物馆、文化广场及仿古辽塔等,博物馆内现存辽金、元明清、民国期间各类文物333件。2013年塔子城辽金遗址被批准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塔子城镇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二是叫响江桥抗战文化品牌。1931年在江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 队有组织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弘扬抗战精神,2001年以来,泰来 县累计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抗战纪念馆、抗战遗址公园、十里观江大道、主题雕塑区纪念长廊、民俗风情体验客栈等景观节点建设。目前,江桥抗战遗址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名录。近年来,江桥抗战遗址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万人次。 三是叫响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文化品牌。1998年,泰来县遭受百年一遇洪水侵袭,党和 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亲临泰来抗洪前线,并深入到灾民安置地“洪生新村”视察慰问。为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2012年,泰来县在洪生新村抗洪纪念地基础 上,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抗洪广场和“中国九八抗洪”纪念馆,将其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目前,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着眼发展,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当前,教育强县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育系统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建设教育强县的有关决定,立足长远,加快发展,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 (一)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不懈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我们将继续把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努力打造一支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民主团结、敢于负责、勇于创新、政令畅通的校长队伍。要坚持围绕“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和“享受职业、奉献事业”职业境界,以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激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状态和工作情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搭建克服困难迈向成功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工会等基层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教师安居乐业,创造业绩。 (二)质量中心意识要始终坚定不移 质量兴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从教育局到学校直至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提升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全县中小学校长要进一步明确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荣辱观和责任心,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的系统观念,做到从低年级抓起,从基础抓起;要牢固树立质量的全体观念,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教育平等的权利;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精英教育,关注和培养优秀学生群体,为高校多输送一些高素质高质量的生源。 (三)安全维稳工作要始终严阵以待 学校遍城乡,学生系万家。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始终保持严阵以待的态度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维稳工作。要继续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要持续稳步地推行校舍安全工程,搞好各项安全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及时研究解决一些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给全县的社会稳定工作增加压力。要继续重视和抓好教师利益关系和思想情绪的理顺,妥善化解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建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四)政策规定执行要始终不折不扣 要继续把落实教育政策规定作为打造教育形象工程来抓。进一步规范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打半点折扣。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自始至终保护好家长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严肃查处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行为。对少数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五年规划内容中构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校班级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环境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确定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名单:组长:班长、中队长,副组长:各班委,组员:全体同学,指导:班主任,任课老师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积极进取的班风。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

台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4、利用教室宣传栏、特色墙、红领巾角等阵地,抓好班级硬文化建设,创设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具体实施方案 1、班级硬环境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班级硬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同时,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1)设卫生角,争章角,图书角等红领巾角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措施。 卫生角: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保持教室整洁尤为重要。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卫生角,每天由值日生将卫生工具正确摆放,做到整洁,有序;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

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文化产业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占GDP比重为1.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8000余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左右。我市文化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陆续新建了音乐喷泉广场、体育场、博物馆、二卡红色旅游展馆、拓拔鲜卑历史生态陈列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作为全市30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为展现我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所建的满洲里市套娃广场,规划面积达54万平方米,主体广场6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个由三个侧面组成的巨型套娃雕塑,高达30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还有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现代歌舞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外观为哥特式建筑造型的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将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进一步体现我市新时期的文化特色。 2、我市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我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KTV量贩22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8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67家,电子游戏37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2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2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是体现了班风校级,体现了学校领导老师对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视度,再者就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故此,学校特制定了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本学期我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二、主题 建温馨家园炫团队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五、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六、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布置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1.班级展示牌: 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全家福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班主任征集后学校统一制作)。 2.班级环境布置: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实施感恩教育 建设文化强县

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杨建华书记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推进仪陇教育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富民强县,惟靠人才,人才之基,首在教育;仪陇作为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只有大抓教育,抓大教育。在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下,复兴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目前我国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据调查某高校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11%的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2、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给老师起外号,甚至辱骂老师,公共场合毫不谦让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 3、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认为索取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奉献与索取,孩子们坚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而面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时,更有人以“施恩不望报”巧言狡辩。当“索取”成为理所应当,“感恩”被讥笑为装模作样时,就不可不谓教育的失败、社会的悲哀。 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苗。众星捧月式的娇生惯养使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以及学而优则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又令整个社会在高考的独木桥竞争中,过分重视成绩和升学——只要成绩好,家长再苦再累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各种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对个体智力发展的过度关注,品德教育的普遍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山市委文件 中委…2008?1号 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 (2008年2月3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现就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意义 1.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城市之魂。随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是我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

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建设文化名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创新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点,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3.目标任务。全面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增强我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2009年底前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形成更为高度自觉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中山建设成为孙中山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更加深厚,城市人文精神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文化与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全面显著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