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服务_美国_日本_瑞典三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_李萍

老龄服务_美国_日本_瑞典三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_李萍
老龄服务_美国_日本_瑞典三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_李萍

2011年第3期2011年6月出版

攀登(双月刊)

N ew Heights(Bimonthly)

Vol.30

No.3.2011June.2011

第30卷

老龄服务:美国、日本、瑞典三国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李萍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社会对老龄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为此,大力发展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老龄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缓解我国老龄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本文通过梳理与总结美国、日本、瑞典三国在老龄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模式,认为我国老龄服务应当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加强社区老龄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老龄服务补贴制度和评估制度;着力推进老龄服务队伍的职业化;拓宽老龄服务经费的筹资渠道。

关键词:老龄服务;经验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47(2011)03—0047—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社会对老龄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老龄服务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及群众自治组织为服务主体的福利性的服务活动,也包括一部分商业性的老年服务活动。[1]大力发展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老龄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能否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的福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文明程度。世界人口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我国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也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与外移,因而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双重变化使传统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如何建立恰当、合理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国的老龄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较远。美国、日本、瑞典三国较早就开始重视和发展老龄事业,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学习和借鉴这些发达国家在老龄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模式,能够为我国推进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的老龄服务模式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现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7.4%,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2]美国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关注老年人的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老年人的生活,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老龄服务模式。

(一)老龄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趋势

美国政府对老龄服务一般遵循“管大放小、管少放多”的管理体制。[3]随着老年福利的负担日益加重,美国的老龄服务逐渐形成了以社会化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专门社会服务组织及其个体共同承担养老服务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既能保障政府在老龄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又能调动社会各界来关心和参与老龄服务事业。在美国,采取“社会化居家养老”方式的老年人远远大于居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数量。“社会化居家养老”蓬勃发展,源自这种方式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且比医院的养老成本低了很多,甚至比有些养老院的成本还低。这既符合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令其倍感亲切,又方便了家人。

私有慈善机构、志愿者队伍和社区可以成为由

〔收稿日期〕2011-04-18

〔作者简介〕李萍(1982-),女,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

政府出资运行的老龄服务项目的替代。在美国,非政府性老龄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老龄服务机构是美国养老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政府兴办的老龄机构相互交织,相互补充。非营利性老龄服务机构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和捐赠,几乎占政府财政预算的一半以上。作为政府出资的社会福利项目的重要补充,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老龄服务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老龄服务的私有化和私营化也是美国老年福利政策改革的一个趋势。许多美国人主张把老龄服务的管理权交给营利性的公司,让其负责具体的日常事务,而政府只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许多营利性老龄服务公司提供了老龄服务项目的管理模式样板,有些还可通过使用私有企业的管理技术而削减老年社会福利的支出。目前,美国社会福利服务的私有化和私营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设施

美国的养老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服务等级逐渐提高的体系。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身体状况,在需要帮助时选择合适的设施。按照养老服务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等级,可将养老设施分为养老院、支持性照料服务设施、老年人公寓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四种基本类型。养老院提供的是最基础的老龄服务,其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为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的24小时护理、过渡性护理(例如康复护理)、痴呆症老人的护理、短期护理、临终护理。支持性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提供一日三餐的详细食谱、基本生活助理、洗衣打扫房间、服药提醒以及各种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活动。而老年人公寓作为私立和盈利性机构,除了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之外,还可根据住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但需要按照服务类别和等级收取相应的费用。老年人活动中心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老年人健康保健、财产、法律等咨询服务以及各类室内活动,其目的是促使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为其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保持个人的独立自主,最终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同时,美国还建立了“社区健康护理服务网络”,主要包括慢性病护理服务、居家医护服务、居家照料、紧急医护求助系统、对老人亲属的支持、用药指导以及配合医生治疗等几大服务项目。这一系统的建立,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了如同养老院一样的照料服务,可以帮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过相对自立的生活,有利于减轻家人的精神和体力负担。

(三)严格的资格评估及监督机制

美国对老龄服务的实施具有严格的资格评估机制,这一资格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对服务对象的资格评估和对老龄服务机构的资格评估。由于原则上政府只对低收入老年人给予养老资助和提供养老服务,因而需要对申请老龄服务的每位老年人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再综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评估。政府对服务对象进行资格评估,首先依据老年人收入的高低对其进行区分,然后再对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实施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政策。对老龄服务机构进行资格评估,是指政府对申请专业老龄服务的相关机构进行硬件和软件上的严格审核,经评估合格再授予其营业资格,并由政府登记注册。只有经政府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机构才能组织安排老龄服务。对低收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都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而具体服务则由专业社会工作者与专业护理人员提供。

同时,美国对老龄服务机构还有较完备的监督机制,包括严格的政府监督和来自社会的监督。对机构的资质及其服务行为的监督首先来自于政府,政府对老龄服务机构资质及其所提供的老龄服务监管极为严格。其一,政府对老龄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基本组织方式及运营方式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其二,严格监督服务机构的日常运营,对老龄服务机构的日常运营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其三,对运营不规范、达不到服务要求的老龄服务机构有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资格牌照等严厉措施。除了接受政府的监督外,老龄服务机构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一方面,老龄服务机构的收支费用等各项基本信息要向社会公开,申请老龄服务的老年人有权利对其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所有老龄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都要接受专业性社会中介机构的评估,其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二、日本的老龄服务模式

日本的老龄化进程尽管在时间上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却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的男女平均寿命位居世界第一,并已于1970年进入高龄社会。[4]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在维护和增进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老年保健设施的设立和社区服务类型等方面都有了较成熟的做法,并且逐步形成了一套较

为完善的老龄服务体系。

(一)以社区为依托辅助居家养老服务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具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家庭是老年人援助系统的核心。日本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家庭规模与结构发生嬗变,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养老功能由家庭开始向社会转移。但由于受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家庭内代际间的养老服务模式依然是日本老年人的首选。日本最初的老龄服务,主要是以经济、医疗、保健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法保障老年人正常融入社会、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的社区老年服务得到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1980年日本政府开始推行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政策,颁发《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年战略计划》(黄金计划),提出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各种老龄服务设施,使老年人借助社区的力量在家养老,其目的是逐渐建立和完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

社区老年服务制度作为一种由家庭、近邻、社区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支持高龄者社会生活的制度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养老模式设计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

—医疗——

—护理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老龄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模式。在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下,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资源、人才,汇集各方力量,向老年人提供福利、保健、医疗等综合性服务,以适合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需要,帮助老年人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5]日本的市町村政府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派出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人员,如医生、护士、康复师和志愿者等,主动前往那些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适当护理人员的老人家中,进行走访并为其提供多项服务。

(二)注重老龄服务的立法保障

日本老龄服务是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就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备、充实的过程。在日本,除了养老制度本身受到立法保障外,连制度的保障措施也被法律化。例如,1959年的《国民年金法》,就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中的经济来源问题;1963年,日本就出台了《老年福利法》,以推行社会化养老;由1982年颁布、1986年修订的《老人保健法》,为老年人得到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了立法保障。该法规定: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看护服务,或设立老人保健设施,如中间照护机构;收容病情稳定但仍须继续住院照护的老年人,给予其必要的护理及日常生活训练,从而缓解医疗部门的压力。1989年在日本开始推行《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年战略计划》(黄金计划),该计划指出:要以市叮村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多种服务设施,普及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等服务;通过开发一批低价位的“三代同堂”式住宅,在为老年人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看护服务。自200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介户保险法》,建立了社会保障式家庭看户保险制度。《介户保险法》规定,老年人生活护理所需的费用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支付。这不但减轻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由于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老年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日本的老龄服务在一整套法律制度保障下,得以顺利开展并不断优化。可以说,内容多样的法律法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老龄事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保障了老年人群体在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应有的各项权利,从而也确保了日本老龄服务法制化的发展方向。

(三)完善的介护保险制度

“介护保险制度”是作为日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新制度被提出的,1997年该制度通过立法,2000年4月正式生效。介护保险是为老年人或身体残障造成日常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所提供的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联系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满足其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提高生活质量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服务。[6]该制度将服务对象覆盖到全国的所有老年人,以居家照护为主,机构照护为辅;介护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避免了制度间的矛盾和漏洞,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这一新制度,不仅丰富了老龄服务项目,拓宽了老人医疗保障的经费来源,还对促进老年社会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介护保险的运营方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对民间企业实施开放式的经营。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民间企业与私人投资的服务性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并引用市场竞争机制,由介护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老年人)进行选

择。介护保险服务主要包括居家护理和设施护理两方面。居家护理包括来访护理、来访沐浴服务、来访看护、来访康复训练、日间托老与照护、居家康复训练、护理设备的租借、短期入院介护、短期入院疗养、痴呆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指导、入住特定收费的老人之家、居家疗养指导和住宅改装等基本护理。设施护理则包括进行特别护理的老人院、老年人保健设施和疗养型病床设施等。

三、瑞典的老龄服务模式

瑞典作为全民福利型的典型国家,着重强调国家责任和公平的制度设计,因而其主要依靠政府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保障本国老年人的生活。目前,瑞典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0%。[7]由于老龄人口庞大,老龄服务是瑞典社会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服务模式。

(一)老龄服务组织体系较完善

瑞典的老龄服务组织覆盖面广、结构多样化,形成了较完善的瑞典老龄服务组织体系。北欧的社会管理法规定,老年人服务机构由市政府负责,而社会福利委员会是主要机构。在瑞典,各个社区都设有社区养老金与关怀办事处(The local Pensions and Care Office),由他们来负责老年人事务的管理工作。在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市,有专门处理老年人投诉案件的任命官员。如果老年人对社区服务不满意,可以向其进行投诉或提出建议,专职官员会为老年人维护其权益。瑞典的社区老龄服务组织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管理系统。所谓的多元化,是指既有官办的行政性社区老年人服务组织,如社会福利委员会,又有官民合办(即政府资助、民间主办)的半行政性社区老年人服务组织,如退休准备联合委员会。这一组织是瑞典目前五个全国性非政府老年人组织中最大的独立组织。此外,还有完全民办的非行政性社区老年人服务组织,如居民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这些服务组织都是相对独立的。这种服务组织形式表明,瑞典的社会组织分化程度和功能专业化程度较高。

瑞典卫生部门为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如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简称HCB),主要负责家庭护理、老人护理院及其他老年护理机构的事务,其中包括精神和智力残障老人的护理。在该国的韦克舍地区,其日常事务是由委员会经理负责管理,下设有一个中心理事会和四个区域办公室。区域办公室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有法律为本区域的所有老年人提供医疗与护理服务,区域中的主任还必须定期向委员会经理和理事会汇报工作情况。每个区域又成立了十个护理中心,分别负责若干个老人护理院、老人公寓和家庭护理的工作。

(二)老龄服务队伍职业化

瑞典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就是促进其服务队伍的职业化。从瑞典老龄服务队伍的建设来看,其职业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职业的稳定性。从事老年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成员与从事经济工作、行政工作、教育工作等其它方面工作的社会成员一样,都必须符合其职业岗位的要求才能上岗,而一旦正式上岗,就能获得与其相应的职业收入;另一方面,是具有职业的专业性。老龄社会服务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该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工作场所、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一般要求有专业教育经历或专业证书,否则将很难找到社会工作职位。针对不同层次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的需要,瑞典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高中教育阶段选修护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教授一些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职业要求等。一般护理和服务人员要进入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从事护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在高中教育阶段修学过护理方面的专业课程。二是高等教育。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中高级职员,包括管理者、专业社会工作者一般都需要接受过大学教育。目前全瑞典共有7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三是职业再培训。所有社会工作者,必须每年接受由市政府提供的为期4周的再培训。[8]

(三)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

瑞典老年服务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一是以政府提供专项老年服务资金为主。瑞典鼓励、支持慈善团体和非营利机构大力兴办公益性老年服务机构。依照瑞典法律,老龄服务由政府提供,为保证服务院的非营利性,服务人员与其他政府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一样,也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老龄服务经费由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对象所需服务时间及单位时间服务价格申报预算,由相应的政府或议会每年向私人机构根据服务时间拨付,住进老人服务院的老人所应缴付的房租、服务费等,都直接由政府买单。二是私人服务机构通过运营盈利。在私人服务机构中,虽然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但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缴纳

部分服务费用,因而主要由私人服务机构负责老年服务院的经营和管理、服务经费的合理使用以及服务院对外开放经营的部分,如餐厅、医务室、咖啡厅等的经营,而其盈利则用于老龄服务机构的运营。三是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在瑞典,商业保险公司已普遍介入到老龄服务当中。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商业保险公司为老年人设计各种类型的险种,通过风险分摊的方式,为政府和老年人所在家庭分担了一部分养老压力。

四、国外老龄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启示一:加强社区老龄服务网络建设

由于受我国传统养老思维模式的影响,我国现行的老龄服务主要以居家照料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如日间照料中心、老人院)照料为辅的社区养老模式。[12]当前,政府和相关部门已开始兴建老年公寓、小型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这虽然给部分处在特殊困境下的老年人提供了养护、康复等方面的服务,但老年人收养或生活照料服务还不能实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原有的社区养老机构及其配套设施都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因此,加强我国社区老龄服务网络建设势在必行。借鉴日本的社区养老经验和介护保险制度,我国社区老龄服务网络的建设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社区老龄服务的宣传网络。社区应当充分发挥其立足基层、服务家庭的作用,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宣传、制度规范等手段加大老龄服务的宣传工作,增进社会对老年人的理解,引导人们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的老龄服务功能和作用。二是健全社区老龄卫生服务网络。例如,社区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动机制。以具有一定规模与条件的医院为中心,对其辐射范围内的多家社区护理组织组成网络,对管辖区居民进行卫生知识、家庭护理和技能的教育,对老年人建立专门的社区护理档案,实行系统而科学的管理。同时,应加强各社区护理中心间的横向交流,以推进社区护理工作。三是健全社区老龄照顾服务网络。老龄照顾服务网络是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在充分发挥家庭老龄照顾服务作用的基础上,社区应通过整合医疗和人力资源,为社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诸如基本生活、医疗护理、健康咨询等上门照料服务。同时,还要着力扶持和发展社区内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四是建立各种社区老龄服务设施。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老年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托老所、老年食堂、老年浴室等基础服务设施,使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就近的各项周到的服务。通过以上各种举措,逐步建立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启示二:建立完善的老龄服务补贴制度和评估制度

美国实施养老资助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政府针对每位申请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然后对符合条件的低收人者给予资助。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深入推进老龄服务社会化、老龄福利事业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进程中,应着手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老龄服务补贴制度和评估制度。一要建立资质评估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对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老年人的资格评估体系,即对申请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老年人进行资格评估,并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对享受政府扶持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格评估机制,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评估和监管。二要建立对低收入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即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老年人应根据其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以及个人心理需求进行评估。三要建立老龄服务补贴制度。即根据对老年人需求评估结果,对其进行分类、分级、分流,由政府通过差额补贴,满足老年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需求。对特别困难和特殊的老年人群体要全面落实老龄服务援助工作,严格管理老龄服务项目的经费补贴,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

启示三:着力推进老龄服务队伍职业化

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既尊敬老人、又尊重老年人服务工作者劳动的氛围,使更多高素质的人能够投身于老龄服务工作,从而整体提高老龄服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水平。二要逐步推行老龄服务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保证老龄服务人员具备所需的职业资格与专业技能,使其持证上岗;在鼓励各高职、高等院校开办老年人服务类专业课程的同时,依托专业化、社会化的培训机构,将证书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和推进,在养老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积极引进专业社工,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管理水平。三要培养老龄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老龄服务职业的特殊

Elderly Servic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Edification from the Three Countries

of America 、Japan and Sweden

Li

ping

(Q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in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rotrusion of aging problem ,social requirements on elderly service unceasingly expanse .Therefore ,forcefully develop the aged service that regard the requests of aging population as guidance is not just conducive to exalting their life quality ,but also helpful to mitigating and solve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issues in the course of aging in China ,it relates to 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eems by combing and concluding th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al mode of the elderly service from America 、Japan and Sweden ,that it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lderly service :firstly reinforce its internet construction in the community ;secondly set and improve its subsidy and evaluation systems ;thirdly pro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its contingent ;fourthly extend the fund-raising channel of its outlay .

Keywords:Elderly service ;experience and edification

责任编辑:罗菊芳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智斌,江中三.美国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与启示[EB/O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364472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d3644728.html,.[3]桑永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可鉴[J ].社会福利.2006,(11).

[4]平山朝子,宫地文子.高龄者保健指导[M ].东京:日本看护协会出版社,1999.4-5.[5]张莉清,潘锁生.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J ],当代世界,2007,(10).

[6]江草安彦.日本:社会福利法人旭川庄[M ].老年介护工作人员教材(中国语版),2005.

[7]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瑞典的社会工作[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d3644728.html,/86/2009/08/28/3@99.htm.[8]王秀玲.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社会工作[J ].国外社会科学,2008,(6).

性,使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诚信要求更高。为此,可以对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对道德败坏、缺乏诚信的从业人员坚决予以辞退。

启示四:拓宽老龄服务经费的筹资渠道一是在通过中央政府、地方财政和个人三方面进行筹资,形成长期、稳定的老龄服务经费来源。中央财政应当通过扩大对老龄服务(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龄服务)的支出规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也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为老龄服务的发展提供长期支持。政府对老龄服务的经费投入既包括中央和各级政府的专项财政拨款,也包括为老龄服务无偿提供活动场地和服务设施等形式来实现间接性投入。同时,对享受老龄服务

的老年人群体进行分类,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收取适当的费用。二是鼓励商业和社会福利机构参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阶段建立统一的社会老年照顾保险制度可行性不大,所以可考虑开拓商业性老年照顾保险市场,通过风险分摊,来分担家庭和国家的养老压力,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同时,可推动私人老年服务机构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三是通过各种社会捐助形成资金投入。社会各界对社区的资金援助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机关、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助,也可以是有奖募捐基金的投入。例如,从有奖募捐基金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事业;通过基层社区设置部分有偿服务项目,采取以“服务养服务”的方式增加收入。

三国演义读后感(共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共5篇)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具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的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凭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他可以为了兄弟之谊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2)| 返回目录 文/马乐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我最近看的书是《三国演义》。其中我最爱看的一篇是"三英战吕布",因为在京城有个大贪叫董卓,曹操就联合四十万兵马来打董卓,可是董卓手下有个非常出色的大将叫吕布,一下把曹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时张飞挺起蛇矛枪,关羽舞起青龙偃月刀,刘备挥动双剑,围攻吕布,将吕布打得落荒而逃。 这证明张飞、关羽、刘备都很勇敢。所以我很喜欢看《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已也变成了书中的其中一位人物。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丞相,因为他满腹经纶,神机妙算,可厉害了。还有姜維,他虽然没有诸葛亮的计谋多,但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军。 我最喜欢的是赵子龙,他勇于冲前,武艺高强,是我的偶像。 读过这本书的小朋友都知道刘备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被他们这种浓浓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小朋友会爱上这本书的。 寒假里,我一直在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层次清楚、

人物形象生动细致,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智勇双全的姜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令人肝胆俱裂的五虎上将、阴险狡诈的曹操…… 刘备利用贤臣武将的扶佐,建立了蜀国,成立了自己的大汉政权. 最终,却是司马懿父子从魏王曹芳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晋朝。 无数文臣武将,用自己的生命,编造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神话,真令人感叹哪。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臭化了曹操、美化了刘备、神化了诸葛亮、提高了赵云,贬低了周瑜、总的来讲,这部书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虽年老,但还是继续看。 最使我感得好的,是这部书的大小战事四百多次,每次不一样,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园三结义,永世不相忘,这种情谊值得推广。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_罗小龙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 发展及其思考 罗小龙 张京祥 江晓峰 提要 苏南模式曾经为苏南地区的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作出了贡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社会、经济背景转换和自身缺陷的作用下面临种种困境,开始了跨世纪的嬗变。本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苏南模式 变迁 小城镇 思考 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农民为谋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创举,是苏南农民集体智慧结晶,并曾一度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它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小城镇的不断涌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之中,苏南模式开始陷入困境,甚至穷途末路。与之相伴而生的小城镇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的剖析透视了苏南小城镇发展,希望在这次历史性的变迁中为小城镇探寻新的出路,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铸苏南辉煌。 1 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面临的问题 1.1 苏南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苏南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的优势有所减弱,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企业也有增无减。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1.1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苏南模式的巨大冲击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买方市场,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乡镇企业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优势因此而丧失殆尽,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萎缩。其次,乡镇企业中技术平平,产品水平一般的乡镇企业不能面对消费者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第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对乡镇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废止,对苏南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1.1.2 经济多元化使苏南模式步履艰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逐步搞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地域劳动分工的作用下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他们与乡镇企业一起在苏南地区开始群雄逐鹿,瓜分市场份额。乡镇企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但乡镇企业“论实力不如国有企业,论效率不如外资企业,论活力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三者的夹缝中步履艰难。 1.1.3 苏南模式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是其陷入困境的内因 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形成的过渡型经济模式,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中国开始在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上昂首阔步,苏南模式的弊端弱点就逐步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极大,成为乡镇政府创办的“小国企”。同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模糊,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够多样化,机制运行举步艰难,不能够真正作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陷入困境。 苏南模式正是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前景黯淡。1995年以后,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到1999年苏州市90%以上的乡镇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产权人格化、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乡镇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切实增强了企业活力,使苏南模式得到改善和发展。 1.2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苏南地区的小城镇经过80年代、90年代初的普遍繁荣之后,在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下,苏南模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小城镇在苏南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1.2.1 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达不到规模效应 苏南模式带来了城镇的普遍发展,但存在着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普遍问题。苏州市建制镇密度大,全市平均每37.4km2就有一个建制镇,但城镇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全市154个建制镇中还有28个建制镇的镇域人口不足两万,镇区人口不足2000人,建成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匮乏。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充分作用,而且也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据1996年苏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办在农村集镇的乡镇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41.3%,集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数的12.7%,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形成,大多数乡镇人气不足、街道冷落。随着苏南模式的终结和社会经济变动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线希望。 1.2.2 苏南模式变迁中城镇人口回流和地区人口负增长使小城镇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逐渐消失,农民的户籍观念也在淡化,许多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回流农村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就业空间狭

日本老龄化问题研究

日本老龄化问题研究 【摘要】在日本,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并总结日本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旨在为我国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日本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对策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的定义,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比重的7%以上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跨入老龄化社会,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特别是在日本的农村,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一方面日本国民寿命的增长,出现了大量的高龄农村人口;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地涌入东京、大阪等繁华城市,给日本农村社会生活及农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5%。而到了1970年,这一比例的增长超过了7%,1994年则进一步增长到14%。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资料显示,截止至2011年10月,日本人口总数为1亿2780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为297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3.3%。与2010年(23%)相比,增加了0.3%。其中,男性老龄化人数为1268万人(平均寿命84.19岁),女性为1707万人(平均寿命90.93岁)。 三、日本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平均寿命的增长而导致65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加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日本的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均寿命大幅增长。以平均寿命为例,2011年,日本男性国民的平均寿命为84.19岁,女性国民的平均寿命为90.93岁。 二是由于出生率降低而导致的青年人口数量的减少 与日本社会高龄化的增长趋势相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却是在逐年下降。1956年人口出生率为2.22%,1975年降至1.91-2.00%,1993年为1.46-1.50%,2005年则降至历史最低点1.26%。今年虽然略有回升,但仍然只能达到1.39%的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 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 1.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32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如上所述,由于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作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

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3.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

关于读了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读了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读了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 读参考! 读了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暑假里,我看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三国演义》,那里面描写的一些气势磅礴的场景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这些场景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温酒斩华雄”了。 以袁绍作为盟主的十八路诸候云集说是讨伐董卓,其实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强将广,身世显赫,谁不是心怀鬼胎,想乱世称雄?只有刘、关、张三人三骑,竟也赶来会盟,他们凭的是一腔忠肝义胆。在一帮庸碌之徒眼里,当然是看不上这势单力薄的区区无 名之辈的,只有曹操对他们另眼相看。 英雄不问出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蹓蹓。果然,在众诸候被董卓的先锋华雄的气 势所吓倒,一个个惊恐慌乱、手足无措之际,关羽这个籍籍无名的马弓手提刀请战, 众人不禁瞠目结舌,不以为然;袁绍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 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 的脑袋。”曹操叹服,倒了一杯热酒给关羽,意在为其壮胆,关羽轻轻一笑说:“等我 杀了华雄再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果然,艺高胆大的关羽,稍后即 提着华雄的脑袋走进中军帐来将那头掷在各路诸候的脚下,而那杯酒依然还是热的。 “只见曹操拿起一杯酒递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来。说完便 离开军营,才过一刻,便闻鼓声大震,只见关公提了华雄的头来到营中。其酒尚温。” 我们的古典文言文文字简洁,但是一样描绘的形象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中,我们文 字真是魅力无穷。 读了三国演义的心得体会(二) 三国演义有很多人看过,而我又看了一遍三国演义,发现了很多启示呢! 这个故事里有三个国家分别是:吴国、魏国、蜀国。 这个故事主要是围绕三个国家,魏国的曹操是十分奸诈、无情无义的人。就因为 这样,经常会有人想刺杀曹操。他最经典的话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启示 时间:2017-10-12 21:43:08 | 作者:龚宇宸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可我却是一个不爱看书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总是让我看书,而我不喜欢看书。 一天晚上,我写完作业,时间还早,就早早地躺在床上了,慢慢地,无聊起来了,只好极不情愿地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书中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不仅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还有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而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关云长刮骨疗毒”。讲的是关羽右臂中毒箭,毒已深入骨髓,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围观者皆掩面失色,但关云长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打针都觉得疼,更谈不上刮骨了。我想只要我们像关云长那样勇敢面对一切困苦,没有我们不能战胜的。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本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抱着它看。可这本书是文言文,当有疑问或困惑时,便会向妈妈求助,她总是会十分耐心地跟我解释,与我讨论,我也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在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要胸怀大志,刘备告诉我们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诸葛亮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就大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 《三国演义》就像一杯茶,淡雅而幽香,只有我们去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之精髓;《三国演义》就像一盏灯,明亮而温暖,伴随我长大的步伐;《三国演义》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朋友,在我摔到的时候,把我扶起来,使我重拾信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文/黄玺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 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二、新苏南模式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苏南经济从纺织、电子、化工等行业起步,新苏南经济则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而新苏南模式是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新苏南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的“三位一体”,仅以2012 年为例,苏南5 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1.8%。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发展。江苏在“十二五”时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即将发展到5万家,形成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这些规模企业铸就了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配套齐全、关联性强、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仅以2012年为例,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3383万家,总量居全国第一位,仅苏南5市就有24600家,占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56.7%。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苏南5 市在产业集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人才集聚、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人物——诸葛亮。他为刘备出谋划策,之后,刘备与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显示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下面是WTT分享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一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处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我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我不犯错误,不就应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就应因为自我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就应为

自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必须存在着需要充实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我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就应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一样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苏南模式演进历程回顾 冯鹰 “苏南模式”这一名称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级市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持续时间长,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而有了“苏南模式”的提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苏南模式”经历了由诞生、异军突起,到自我改制、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始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成为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苏南模式的诞生 苏南模式诞生于苏南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条件。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交通方便,运输畅通;商品生产起步早,历史上是商贾云集之地;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少,有寻找新的就业门路而致富的客观要求;矿产资源少,除农副产品加工外,工业性加工必然依靠横向经济联系,“供销两头在外”;集镇星罗密布并紧靠上海,易于城乡沟通和发展工业;多年来的高积累、低分配,使乡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办工业。上述苏南农村的区域性特征,集中地表现为这一地区具有较强的商品经济的开拓性,所以早在60年代苏南就有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萌芽。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思想指导下,农村搞家庭副业也要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苏南社队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苏南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人文条件所蕴藏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迟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标准的权威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左”的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头脑的现实,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 ①《“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黄福宁,《江苏统计》,2005年第1期。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经验与反思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经验与反思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了2019年10月1日的人口估算数据,结果显示:包括外国人口在内的总人口为1.26167亿人,比上年减少27.6万人,连续9年减少,创下了1950年以来的最大减幅。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3588.5万人,占总人口的28.4%,75岁以上为1849万人,占比为14.7%,两项占比均创历史新高;14岁以下为1521万人,占12.1%,占比跌至新低。这一数据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担忧。 根据此次人口估算结果,日本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7507.2万人,占总人口的59.5%,跌至历史新低。不少企业不得不将生产制造基地转移到国外,很多产业难以为继。同时,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日本政府需要负担更多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开支,面临更加严峻的财政压力。 日本人口持续向东京地区流动的趋势明显。在47个都道府县中,40个地区人口减少,人口增加的仅有包括东京圈(埼玉县、千叶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在内的7个都县。东京都人口增加9.9万人,增长率为0.71%,居全日本之首。然而,东京都自然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其他地区以及国外。 日生基础研究所研究员天野馨南子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日本大学入学率的上升,很多年轻人从各地来到东京等大城市寻找工作。原本人口稀疏地区的人口进一步减少,相关产业后继无人,使得当地财政愈发困难。一些地方面临着人口危机,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人口从地方流向东京的趋势。 东京地区民众未婚率较高,出生率很低。天野馨南子建议日本各地应加大投入,吸引更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到地方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边育儿边工作的环境。近年来,日本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年轻人从城市搬到地方定居,但效果甚微。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 Abstract 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

三国演义读后感(共8篇)_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共8篇) 高一暑假读后感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代是烽火连天,战事不断,但也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关羽……这个时期就是三国。《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写的。它详细记载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这本书虽说不是正史,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为其如此,《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我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却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 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刘备被曹操追赶到长坂这个地方,他为了尽快逃离,将自己的妻小托付给大将赵云,独自带着关羽和张飞杀到长板桥对岸。这时,又一拨曹军冲了上来,刘备的妻小和赵云分散了,赵云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最终,赵云将甘夫人和阿斗成功送到刘备身边,糜夫人不幸牺牲。赵云打得曹军人人胆战个个心惊。张飞为了掩护赵云独自站在桥头大喝一声,吓得曹军倒退几十里,可惜他考虑问题不周,拆了长板桥,这使曹操知道了刘备的虚实,他连忙派人修好长坂桥继续追击,这一次1 / 16

差一点儿就抓住了刘备,幸亏关羽前来迎接,才是刘备他们成功逃离曹军的追赶,赶到夏口。这个故事鲜明的对比出刘备得弱小和曹操得强大,我感受到了刘备以人为本得仁慈品性和赵云、张飞得勇猛。作者能将如此的场面描写的这样的栩栩如生,这让我非常惊叹。 我很佩服曹操,谁能想得到,他小时候竟是一个好飞鹰走狗、游手好闲的小顽皮。长大后的他,志向越来越远大。而且他有实际的行动,所以走上了成功的舞台。仔细品味他的事迹,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只可惜他未能统一天下,便病死在洛阳。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仔细思品每个人的心路历程,让我懂得了许多处事和做人的方法:做事应该多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最好别做出重大的决定。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三国演义》读后感:兴盛与衰败三国演义读后感(2) | 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又下了一盘三国演弈棋,在棋盘上回到了三国时代。下完棋后我意犹未尽,忍不住又拿起读了三遍的《三国演义》翻看了起来。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英雄人物间棋逢对手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各自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能手,在人才方面达到了平衡。 2 / 16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1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我又见识了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等一大批足智多谋人物。 《三国演义》透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中,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数不胜数、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而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尽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这天,更是如此。我深知自我身上肩负的职责,从此刻开始,我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二):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故事十分精彩。妈妈说著名作家冰心七岁就读完这本著作了,我今年已经八岁多了,我可不能落后,我决定在这个里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名作。 万事开头难,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难倒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好些词我梦也没梦到过,更别说理解了。幸亏有妈妈做我的后盾,在她的下,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经典巨作。 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荊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一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良计,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等。同时我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谦逊爱才的刘备、英勇无比的张飞、攻无不克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胆有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明白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真好看!有空,我必须再看一遍!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三):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情绪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

旅游文化的整合_创新及其启示_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文化的整合、创新及其启示———以无锡市为例 郭 胜 内容提要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合,两者是交融的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整合创新 启示 郭 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214153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每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要与周边区域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形成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既保留了原来优秀的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文化的整合和创新。无锡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散布在城乡各地,较为完整地记录了无锡城市起源、发展与变迁的全过程。无锡旅游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时间久远,经过不断的整合和创新,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文化发展成果,不仅是见证城市演变历史的“年轮”,而且是蕴含了城市个性与特色的丰富“基因”。 一、旅游文化的整合 整合是文化的重要机制,旅游文化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吸收外部优秀的文化成果,淘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子,完成文化的整合,促进文化的创新。[1] 旅游文化的整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继承本地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2]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所得到的不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而且能感受到整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脉络,造成一种心灵的激荡,留下深刻的印象。旅游文化的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依据,整合是为了创新,重新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创新又可以促进文化整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一个重大改变,必然带来经济资源配置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因此,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如对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劳动力就业、消费、产业结构、未来经济增长以及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发生是有其必然因素和客观原因的。现如今老龄化已经是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的问题,只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对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1970年,日本继西欧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20%,这样的傻s现状将制约着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进程。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学术界对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日本老人福利制度、年金制度等方面,将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家庭以及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加以综合研究的论述 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各国的老龄化情况大相径庭,就对日本现状老龄化来说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历程和发展趋势首先看下面数据: (1)根据日本内阁府2006年的老龄化年度报告,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亿2770.8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为2560万人,占总人口的20.04%,75岁以上的中高龄人口数为1157万人,占65岁以上人口 的45.2%,总人口的9.1%。 分析日本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1950年,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411.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只为4.94%。伴随着经济起飞,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随之激增,只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197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为733万人,1980年为1071.9万人,1990年为1522.1万人,2000年达2204.1万人,2005年进一步增至2539.2万人。35年内老龄人口数量翻了近两翻。另一方面,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950年以前一直在5%左右浮动,但1950年以后迅速提升,1970年为7.1%,1990年上升到12.08%,2005年更是高达19.9%,平均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 (2)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看,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于2006年3月发表的报告,日本总人口数量在2006年达到峰值的1亿2774万人以后,将进入一个长期减少的过程,预计2013年将大致回落到2000年的人口水平,2050年将减少至1亿零50万人左右。然而,总人口中的老龄人口今后还会继续增加,预计2013年将突破3000万人,2018年将达到3417万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1947-1949年生育高峰期诞生的人口将全部进入老龄期所致。而后,老龄人口数量还将缓慢上升,预计2050年将达到3586万人。届时,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将高达35.7%,即平均2.8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 纵观日本老龄化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其发生老龄化的原因主

《三国演义》的启示

《三国演义》的启示一一谈谈历史题材创作的 “边界”问题 关键字:历史题材创作文学叙事历史叙事 [内容摘要]文学的想象与虚构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历史叙事的制约是目前学界关于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历史小说,考察一下这部小说的文学叙事和它所主要依据的史书《三国志》的历史叙事做一些比较,看看前者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后者的限制,对丁?我们今天的历史题材创作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 近年来随着历史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大量涌现,关于历史题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的一般原则问题也渐渐受到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关注。应该说,对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的阐释是一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事情。本文拟以《三国演义》为例来探讨一下历史题材创作的“边界”——文学想象与虚构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来自历史事实的限制——的问题,以期借助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来为我们当下的创作实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当下历史题材创作的成绩与问题 首先我们有必要做一下概念的区分。所谓“历史题材的创作”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与历史剧(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即基本上按照史籍记载的线索来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事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人物是历史上确曾有过的人物。此类作品也可以被称为“历史正剧”。至于那些“戏说”类作品,即借用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完全凭借虚构来创作出的小说或影视剧不能算作是“历史题材作品”。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以及后来受到普遍欢迎的《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铁嘴铜齿纪晓岚》、《宰相刘罗锅》之类,均不应看作是“历史正剧”,故而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顺便说一句,本人对时下许多学者从历史事实角度对这类“戏说”作品进行的批评深不以为然:人家并不是在写历史剧,你何苦非要用历史剧的标准来考量人家呢!既然“关公战秦琼”、“宋版《康熙字典》”之类可以在曲艺节目中引人一笑,我们又何必用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年龄差距来批评电视剧的失实呢!如果我们非要用历史的标准来批评这类“戏说”的编导们,也就难怪人家明言要“气死历史学家”了。 20多年来我国的历史题材创作毫无疑问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对此我们绝对不应该视而不见,更不应该因为此类作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而否定其价值。“不以一眚而掩大德”应该是我们对待此类作品的基本态度。那么历史题材作品究竟有哪些值得称道的成绩呢?我以为至少有下列几项:其一、满足了广大接受者的审美需求与乌托邦想象。我们知道,商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