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阅读材料(17则)

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阅读材料(17则)
2012年最美乡村教师阅读材料(17则)

最美乡村教师(精选17则)

1、韩春玲

学生评价:

韩老师像妈妈一样耐心地开导我,我不高兴时,她逗我开心,还时常把我带到她家里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是她让我重新走进了课堂,也有了今天全班前几名的好成绩。

——富饶乡中心学校学生赵艳雪在兴信小学的校园里,韩春玲老师在风中飘荡着的空空的右臂袖口,让人们远远地一眼就认出了她。

从1980年起,韩春玲就在兴信村执教。32年来,她用她的一只手、一颗心、一腔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园丁之歌。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是她的一个梦。

圆梦的机会是在1980年的一天,正赶上乡里招考小学教师。韩春玲向乡里主管教育的领导递上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当一名教师的强烈愿望。望着她右臂空空的袖口,又看着信笺上工整漂亮的字迹,乡里的干部谁都不敢相信那封信是她写的。此后,韩春玲又以全乡考试第一的分数被录取。

从此,她便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用她的一只手,书写起精彩人生。

“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起步”

富饶中学的王振荣副校长,在兴信小学读过书,韩老师曾给他所在的班级临时上过一节课。那堂课上,韩老师的板书,还有教案上工整的字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韩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现象引起了她的警觉。她发现学生们的模仿欲极强。她的左手板书,竟然使班里也出现了几名同学用左手写字的现象。虽然她几次都予以纠正,但这几名同学的作业仍是左手的笔画。

韩老师心想:“村里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起步,绝不能让错误的笔画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

打那以后,韩老师每天回家,都带着一盒粉笔和一块小黑板,在家里练习用左手按正笔的笔划写字,她一遍遍地用心记笔划,一遍遍地练习着板书。第二天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正确笔画的写法。

经韩老师细心地指导,班里的同学不仅改掉了左手写字的不良习惯,而且还都练得了一手漂亮的字。

近几年,村小学也配置了计算机。韩老师在熟悉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后,便琢磨着怎样把国内最好的教学资源,也搬到乡村小学的课堂上。她找来教学光盘,试验着利用光盘资源,选择教学片断,再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她的大胆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引起了省市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在专业刊物上进行推介。

由于她的出色教学,兴信小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校。家长们在适龄的孩子上学时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兴信小学,送到韩老师的班里。

“她残缺的身体,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撼人的美丽。”

在兴信小学采访时,教导处的王主任为我们捧来几十本韩老师的课改教案。他说:“这只是极

少极少的一部分,要是全拿来的话,怎么也要有上千万字……”

多年来,韩春玲积劳成疾。校长与教导处主任也都曾是韩春玲的学生,他们宣布了一项决定:韩老师可以不用做课时计划与课改教案;因为她32年的教学经历,那些课程的内容都装在她的心里。但韩老师谢绝了这一特殊的照顾。

兴信小学李校长说:“韩老师就怕别人照顾她,几十年了,学校的哪项工作她都不甘落后,甚至比别人做得还多。她残缺的身体,向我们展示的是撼人的美丽。”

学校的作息制度是早7点半到校。韩老师的上班时间是早6点半。

冬天里,不管有多大的风雪,学生一走进教室,都一定会感到温暖。因为韩老师为他们早早地就生好了炉子。早到的同学还能看见,她用右臂的半只残肢夹着扫把,左手挥动把杆,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韩老师在课堂上的幽深静气,一扬手,一投足,甚至一谈一笑,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就像风一样、雨一样、阳光一样,雕镂着学生。

每学期临考时的复习材料,对于农村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韩老师常常自己掏钱给学生买复习材料。为了给乡里节约教育经费的支出,又不耽搁学生的学习,韩老师还时常借来新出的教材,用她的左手,一笔一划地在蜡纸上,将一页页教材刻写下来,然后,又用这只手蘸着油墨将其一页页复印出来,装订成册。

学生眼里的最美妈妈

韩老师的爱人在村卫生所工作。王洪雨同学小时候受过惊吓,时常头痛,并神志不清,韩老师便经常把他带到她爱人那里,安排救治,王洪雨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王洪雨的家长动情地对我们讲:“一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正在担心小洪雨该怎么回来呢,就听到一阵敲门的声音。打开门一看,韩老师浑身湿漉漉地把小洪雨给背了回来。看到韩老师一只胳臂,背负着小洪雨的样子,我的眼泪一下子便流了下来……”

韩老师的女儿从小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回到家里,韩老师也很少顾得上她。一次,一位名叫张丽的女生突然发烧晕倒。正准备下班的韩老师急忙找来医生进行抢救。随后,她一直守在张丽旁边。3个小时后,张丽的父亲才赶到学校。等韩老师赶回家,却看到自己的女儿睡在了门外的院子里……

“您把人生的春天奉献给了芬芳的桃李”

当一名教师,是韩春玲小时候的梦,这个梦把她一带就是32年。

韩春玲确定自己现在每天就是生活在梦里了,因此,她感到十分地满足。

韩春玲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你给她一分爱,她会回报你百倍的力量。

即使在她做甲状腺手术和患腹膜炎的时候,肚子里赘着8斤重的积水,她也从未耽误过一节课。

几十年,梦与爱张起的隐形翅膀,就这样带着她在乡村小学的一方天上飞翔着。

韩春玲就这样默默地奉献,执著地追求,在孩子们贫弱的心田上耕耘,播种智慧。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的她,已是桃李满天下。黑龙江省省级优秀模范班主任、省级优秀教育人才,依安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也纷至沓来。

春节期间,学生耿立寄来的贺卡上写道:“您把人生的春天奉献给了芬芳的桃李,却给自己留

下了冬的干净、雪的洁白、冰的清纯。祝您新春快乐!”

2、徐金英

18岁,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但在命运面前,她却选择留下来,留在了生她养她的南窑村,做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29年,她把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孩子,让村里的孩子们像庄稼一茬茬成熟,沿着她目光筑成的路,肩负祖国的希望奔向四方。她,就是徐金英。

2007年,徐金英和丈夫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南窖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先后有100余名留守儿童成为这个特殊大家庭中的一员,徐金英便成为这些孩子的“临时妈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孩子们的希望被她高高托起

1968年,徐金英出生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南窑村。198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长年累月的苦读,过度劳累,让她患上了眩晕症,头疼时眼前一片漆黑,无法上课,不得不休学回村,这成了她命运的拐点。

在家里休养了半年,徐金英的病情有所好转,就在她准备重返县重点高中的时候,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调走了,班里的学生没人教,成为一盘散沙。村支书代志友找到徐金英家,恳求她去给学生做几天代课老师,先把没人管的孩子拢住,等上级派来新老师就放她走。当她第一次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课,她一“代”就是13年。

选择,就需要放弃。徐金英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前程,将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将村里孩子的希望高高托起,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乡下孩子上大学,代她去圆大学梦。当年,她代课的班在升初中考试中获全镇第一名,她个人荣获镇政府“教师新秀”称号。

徐金英在南窑村做了19年小学老师,前13年代课,1997年才转正。19年里,她由一名少女变成了妻子和母亲,由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变成共产党员,无论自己角色如何变换,她对村里的孩子们始终如一。

徐金英做了29年乡村教师,从未计较过自己付出了多少艰辛,她工作任劳任怨,与人为善,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所教的班级每次统考均在全镇榜首,2008年她所教的语文和数学在全县统考中名列第一,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到2009年,徐金英教过的学生中已有26人考上了大学。

29年前,她选择留在了南窑村,让自己的大学梦碎了。但是,如今她却用自己的双手将村里几代孩子们的希望高高托起,让他们梦想成真。

“爱心妈妈”为百名孩子构筑一个温暖的家

2006年,旺清门镇成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村里再没有小学,十里八村的孩子们每天上学坐“校车”(通往各村的长途客车),调到镇上任教的徐金英夫妻俩为了比学生们提前到校,每天骑一辆摩托车往返于南窑村与旺清门镇。看到班里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生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身边,大部分成了“双差生”,变得自卑,孤独,逆反,直至逃学。徐金英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为外出打工的老乡解除后顾之忧,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2007年秋天,徐金英和丈夫将南窑村的三间房子装饰一新,创建了“留守儿童南窑之家”。

每星期六接十五名孩子回“家”,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预习功课、心理咨询、精神关爱、养成教育、生活关心、特长教育等,帮孩子们打亲情电话,开展亲情视频聊天,对孩子进行成长全程呵护。

徐金英创办“留守儿童南窑之家”,不图名,不图利,不收孩子一分钱。孩子们在她这里吃饭是免费的,她一年为孩子们准备300斤大米。孩子们在她家里给远方的父母打亲情电话,电话费都由她出。她还为孩子买来图书、杂志几十种,买回象棋,跳棋,军棋,五子棋,教孩子唱歌,舞蹈,让孩子们在“家”里快乐成长。孩子们每次回家,她都带孩子们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站在国旗前讲话,增强自信心与使命感。

徐金英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既要做孩子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她采取“三多”、“二知”、“一沟通”的办法与孩子们交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如数家珍。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徐金英创办“留守儿童南窑之家”至今,为孩子买学习用品,买礼品花掉了上万元钱,每位留守儿童过生日都是在她家里集体过的。2009年徐金英荣获抚顺市年度“百姓雷锋”称号,被评为抚顺市十佳好母亲,抚顺市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新宾满族自治县政府优秀教师,新宾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被抚顺市委、市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抚顺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被评为新宾县好母亲、新宾好人,新宾县模范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2010辽宁教育年度人物”称号;辽宁省十大优秀母亲,抚顺市十大慈善人物,抚顺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

如今,徐金英组建了“徐金英爱心团队”,目前已有志愿者20人、辅导员9人、义工1人,他们在徐金英大爱的感召下奉献着对留守儿童的无限爱心。

3、阎乃富

阎乃富坚守深山35年,教出70多名大学生。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距卫辉市城区70多公里。这里只有7个自然村、六七十户人家、二百来口人,不通公共汽车。柳树岭小学就建在这7个自然村中间的一个山头上,一间教室、5张课桌、一根木头旗杆,一名老师、7名学生。在这里,没有运动场地、没有体育器材、更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所有的年级要在同一间教室上课。53岁的阎乃富,学校唯一的老师兼校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这里,35年过去,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守着一份孤独,也守护着一份希望。

4、项发全

49岁的项发全坚守大别山深处28年。在安徽省大别山深处,金岩小学现在只有10多个学生,开一、二两个年级的课,目前只有项发全老师一个人。既是主任、教师,又是炊事员、保姆兼报账员,每天从早晨7点多要忙到下午5点,一天也不能耽误,有时感冒发烧也带病上课。虽是一人,但项老师教学上有板有眼,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诗歌的配乐朗诵、童话故事的角色表演、词语大赛等教学活动在他的课堂尤为常见。虽然别的老师陆续离去,但项发全28年的坚守,在乡

亲们心中镌刻下了温暖和感动的记忆。上山之后就没想过下山,段同山27年的独自坚守结情缘。

5、段同山

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报木村地处崇山峻岭中,“对岸一栋屋,喊得应走得哭”,是对沟深路陡的生动写照。报木小学就建在这里,从建校至今,一直是一个老师一个复式班,隔年招生,办到三年级。1984年秋,段同山来到这里,在狂风一吹就吱呀吱呀作响的破烂板屋里,一守就是27年。27年中,段同山与村子里的每一户人,都结下了情缘。

6、邵军

独臂代课老师邵军坚守深山“麻雀小学”13载。坐落在安徽省巢湖市散兵镇银屏山蜿蜒的山路边的董山小学,是一所由13名学生和两名代课老师组成的“麻雀小学”。今年43岁的邵军便是其中的一名代课老师。董山小学现有10名一年级学生和3名二年级学生,邵军一个人担负3名二年级学生的所有课程。13年来,邵军把这所山村小学当做自己的家来经营,并把孩子们喊出的每句“邵军老师”,当作对自己工作最大的褒奖。

7、薛跃娥

被人们誉为“山村教书25年的‘傻姑娘’薛跃娥”。这也是一个坚守在贫困山区第一线上无怨无悔的乡村教师,而且是一位美丽的女教师。她有着一副优雅文静的外表,如果从外表上看,你会对人们称呼她为“傻姑娘”深感诧异。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她的事迹,你知道了一名美丽的女孩扎根山村25年,在勤奋敬业15年之后才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经历,你大概也会认为她傻。因为,一个有文化有志向的女孩儿若是到了大城市去寻找工作机会,怎么也会比在山村当代课老师强。薛跃娥就是这样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很傻的美丽姑娘,在她刚刚走进山村小学代课的头3年里,她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还倒贴了100多元。她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教室里一个人教了6个年级……我想,被薛老师教过的孩子也一定会像她那样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一腔爱人、爱美、爱知识的人文情怀,她的心灵美会影响一代学生,为我们的乡村培养出有知识、崇尚文明的后生娃。

8、赵世术

生活在大巴山深处的乡村教师赵世术却把教师这个光明的职业干得有声有色。他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可以传播文明的种子,因为教师可以帮助懵懂混沌的心灵走出蒙昧,因为他知道他可以用知识改变那些山里孩子的命运,不光是好好的做教师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他还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山里的孩子。山里的条件艰苦,孩子们上学要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为了帮助那些年纪小的孩子平安的渡河,赵老师硬是一个一个背孩子们过河。孩子们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学年又一个学年,可是,因为经常浸泡在冰凉的河水里,赵老师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为了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他让妻子背着他去上课,他对妻子说:“把我背到讲台上去,我不能躺在床上等死。”这绝不是赵世术的豪言壮语,这是一个乡村教师把忠诚献给祖国、献给乡村教育的誓言。

9、徐其军

“做吹笛人,把牧童引向山外”,“我就是死,也要死在三尺讲坛上!”这是徐其军老师的话语,平和、朴实,却十分真挚。怀着这种对学生的感情,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眷恋,他依然坚守在讲台上,支撑着患尿毒症的他、原本只有三四年时间的他走过了9个春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其军为了不耽误学生们上课,果断地选择了腹膜透析,为此他自己还学会了透析,每次透析时将两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休息一会,就拔掉针管去上课,上完课,再把代谢出的血水放出来。这种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徐其军每天要做两次,这一做就是九年。当孩子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当教室成为他生命的舞台,当他在患病初期得知自己时日不多时,是什么,令他一直坚持了这么久?是热爱。正因为他全身心的热爱着他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英语上多学一点,不落下功课才毅然再次走上了讲台。正因为他热爱着他的职业,所以在生命的打击面前,他选择了坚强面对。2011年3月,医院通知徐其军有合适的肾源,并为其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他说,“我想快点好起来,尽早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开心的看到徐老师已经成功接受了手术,将开始新的生活。衷心的祝福徐其军能早一天好起来,回到他所热爱的三尺讲台,回到学生们身边。最真的祈祷送给最美的乡村教师----徐其军。

10、王烈莲-坚守沙海廿七年

大格勒乡中学距离格尔木市区90多公里,坐落于沙漠之中。无论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和市区的学校有一定的差距。1986年,王烈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被分配到大格勒乡中学。

残破的土坯教室、破落的桌椅、寥寥无几的教学实验设备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家当。雨过积水,风吹留沙,满眼尽是土黄色。看到这些情景,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藏族女教师并没有被吓倒,相反地,瘦弱腼腆的她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开始了漫长的农村教育工作。27年来,她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迟到过一次,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年年都得到学校的全勤奖。

任教以来,王烈莲始终从事复式班教学工作,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副科,最多时要承担三组复式的教学,正常的休息时间可谓少之又少。王烈莲见证了乡村学校的历史变迁,也用无私大爱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如今,并不年轻的她依然奋斗在教书育人的一线,用五彩的梦想编织着孩子们美丽的人生。

关爱学生胜过关爱家人

大格勒乡中学是一所西部地区的特殊学校,除了有中学,还有小学和学前班。

“高年级的教师早上是7点半上班,学前班的教师都是9点上班。王老师是学前班的班主任,我来学校上班6年多了,她一直都是7点半准时上班,虽然她带的是学前班,可是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和我们一样的时间上班,早早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前冬天,我们学校没有暖气,她在孩子们没来之前,就把炉子烧得旺旺的,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暖暖的,她对孩子们的关怀真的是无微不至,许多点滴小事让我们大家深受感动,我们也把王老师当成学习的榜样。”大格勒乡中学的物理老师张锴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烈莲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办学条件很差,校舍简陋,室内阴暗潮湿,冬天许多孩子手脚都冻坏了,王烈莲的双手也冻得裂开了口子,看着孩子们的小手冻得红肿,她打心眼里心疼。为了让孩子们减少疼痛,她每天早早到教室里点燃炉子,在孩子们到教室之前,

就烧好一大壶开水,给孩子们洗手。上课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手冻得连笔都拿不好,她就会让孩子们到炉子边烤烤火……类似的小事不计其数,虽然王烈莲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平凡的她,却用自己善良朴实的心默默地感动、感染着许多人。

这几年,大格勒乡村民依靠种植枸杞富裕了起来,但是王烈莲家中仅有9亩薄田,种植枸杞收入并不多。大多数时候,王烈莲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和孩子没有什么怨言,主动承担起地里的农活。看着丈夫和孩子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王烈莲心里很是愧疚,虽然自己平时休息的时间很短,可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给家里人做点好吃的,闲了尽量到地里帮帮忙。生活不富裕,可一家人还是过得十分温馨。

还记得第一次去大格勒乡中学采访的情景——当记者到学校门口打听王老师时,恰巧一个学生正在那儿玩耍,记者只询问“王老师”是否来了,那个学生立刻就问:“你是不是找王烈莲老师啊?”记者问学生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因为在学校里,王烈莲老师和大家都很亲近,所以一提起王老师,第一个就会想到她。”

见到王烈莲的第一印象便是瘦弱。但身着运动服的她,眼神流露出的坚毅让人难以忘怀。

记者跟随王烈莲来到教师公寓,很多老师正聚集在一起聊天。谈起王烈莲的工作时,大家都流露出敬佩的表情——有爱心、有创新精神是她最独特的品质。工作中,她教学能力很强,认真负责,精通业务,教学成绩也很突出。作为一名女教师,她在这么艰苦的地区,长期从教,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个人和家庭,真的很不容易。

王烈莲所带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这个只有500多户的乡村里,她已经带过了千余名学生。许多学生的家长还和王烈莲成了好朋友,大家都深深地被这个藏族女教师的认真负责而感动。

多年的兢兢业业,王烈莲为了学生付出了很多心血。因为休息的时间少,每天课时长,经常和粉笔“打交道”,王烈莲患上了高血压和慢性咽炎,现在上课时间长了,她还会头晕,可她还是坚持着。

努力让学生飞得更高

多年的教师生涯,王烈莲老师在教学方面所获得的表彰和奖励不胜枚举。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色,得到了上级和同行的公认。

如今的大格勒乡中学飞速发展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了,不再是以前荒凉的模样了,可王烈莲还是像以前一样,怀着炙热的心,忙碌在黑板之前。

岁月的痕迹像刀子一样刻在了她纯朴的脸上,但岁月的流逝却没有带走她火一般的热情。

王烈莲告诉记者: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作为乡村教师的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胡永锋

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山村小学——陕西省绥德县义合镇党家沟小学。

“汽车上,新气象,座位不够互相让,大人让小孩,叔叔让大娘……”近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里笑声欢畅,童心荡漾,一位“大阿姨”正在与一群懵懂的孩子们念着儿歌,做着游戏,其乐融融。

这位“大阿姨”就是党家沟小学的“掌门人”——胡永锋。

在像这样的只有一位老师的学校里,胡永锋默默坚守了30多年,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无怨无悔地扎根大山,教书育人。

说起胡永锋,党家沟村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无不动情。

为了留守儿童,她选择了留守

1980年,年仅17岁的胡永锋,带着对乡村教育特殊的理解和情感,成了绥德县义合镇胡家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1985年,22岁的胡永锋与该镇党家沟村的青年张保林结为连理。她的婆婆,正是在该村开办家庭幼儿园、获得“省级模范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常明芳。

婆婆的幼儿园每天义务接管70多个孩子,这不但减轻了村民们的监管和劳动负担,更为孩子们开辟了幸福乐园。

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常明芳的举动立即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全县幼儿保育工作做出了表率。

刚过门的儿媳妇胡永锋,成了婆婆的有力“帮手”。久而久之,常明芳发现这个儿媳妇不仅做事干净利索肯吃苦,而且非常有爱心和耐心,这足以让她感觉欣慰。婆婆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儿媳妇,让她成为常家教育事业的第二代接班人。”

1991年,党家沟幼儿园成功迁入村小学,实现了一体化管理。经过多年的磨砺和打拼,此时的胡永锋羽翼渐丰,她不但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能手,而且还通过努力,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2006年,因农村适龄儿童减少,需要撤点并校,党家沟小学成了教学点。为了再次减轻村民的负担,防止留守儿童失学,胡永锋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留下。

随着师资力量的缩减,胡永锋只能“一人一校”,开始了她的“独角戏”生涯。她一个人承担了幼儿保育和一、二年级的全部课程。这一教,又是7年。

为活着的人活着,无论如何要尽这份责任

说起学生,胡永锋有着无限的兴奋与激动。但谈到家庭时,胡老师却充满了伤感与无奈。

与丈夫结婚后,胡永锋夫妻俩恩恩爱爱,生活幸福而美满。然而,2002年,她的丈夫突然因车祸撒手人寰。

噩耗传来,她顿觉天旋地转。她无法相信,她的幸福生活竟是如此的短暂。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才8岁,而且还有双方的四位老人需要照顾。

胡永锋强忍着泪水,硬是靠着一种信念、韧劲和毅力,逐渐挺了过来:“我要为活着的人活着,孩子需要关爱和呵护,老人需要关心和照顾,无论如何都要尽这份责任!”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办完丈夫丧事的第二天,在婆婆和家人的鼓劲和安慰下,胡永锋抹干了眼泪,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学校。

“我无法割舍下孩子们,他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种希望和寄托。”胡永锋说。

丈夫去世的一个月后,公公也因深受刺激,悲伤过度,患上了脑血栓瘫痪在床。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多舛的命运面前,胡永锋没有言败。一方面,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托起了家庭的责任,

另一方面,她还为学校里的事情操劳着。

在公公瘫痪在床的5年时间里,胡永锋从未间断过对公公的照顾。常明芳说起儿媳妇胡永锋,眼里顿时充满泪水:“在老伴生病到去世期间,她像女儿一样,又是给公公喂饭,又是给公公洗衣、洗脸、洗脚、理发,样样都做。一次,老头子大便失禁,她不嫌脏,不嫌累,把公公从里到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胡永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孝顺,她尽守孝道的美德也让当地不少人动容。2010年,绥德县老龄委授予她孝亲敬老的“好女儿”“好媳妇”称号。

为责任而担当,奉献就是幸福

在孩子眼里,胡永锋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妈妈。

一人一校,从早上到下午,胡永锋一直在学校。午饭吃的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馒头、稀饭、咸菜,从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她希望腾出更多时间为孩子批改作业和备课。

学校只有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学采取复式教学法,胡永锋每节课都要给同教室的各年级孩子轮流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这里上完二年级,再转到镇中心小学。

复式班的上课方式难度较大,胡永锋潜心研究探索,克服教学困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语文、数学课上,她从实践入手,常常把孩子们带到田野、山间、小河边等,用最真实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每天必上的两门主课外,胡永锋还会给孩子们上美术、音乐、礼仪和思想品德课,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知识。

胡永锋是个闲不住的人。2005年她通过函授上了电大,积极进取,广泛吸纳知识。如今,已近50岁的她,仍不断参加各种教育培训。

胡永锋在幼儿保育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精力。学校有11个幼儿,胡永锋说:“幼儿园的孩子离开父母,很孤寂,要让孩子们在心灵的深处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的氛围。”于是,胡永锋成为了“八大员”:生活照料保育员、爱心细致教养员、精神文明宣传员、讲究卫生清洁员、体育锻炼教练员、智力开发科学员、热饭煮蛋炊事员和唱歌跳舞表演员。

“守望校园、守望孩子、守望未来。”——在空旷的校园里,胡永锋默默地坚守了30多年。

她从未想要离开。“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半在外打工,走时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这些孩子需要我,乡亲们也希望我留下来,我不能走!”胡永锋说。

12、陈银玉

她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所破败的小学里,教书育人30年。

从1999年至今,她的收入一直只有少得可怜的400元。

从教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含泪辍学。

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她就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多年来唯一的教师陈银玉。

收入微薄,乡村教师捡“破烂儿”度日

1962年2月20日,陈银玉出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向家坪村风响泉组。1982年9月中专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已有30年。1985年3月调入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在这所小学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坚持了整整27年。

1998年4月30日,时年36岁的陈银玉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2002年7月,陈银玉凭借过硬的教学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2005年6月,陈银玉获得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颁发的大专文凭。

严格来说,参考物价上涨因素,陈银玉从教30年来,工资是越来越少了。1996年以前,陈银玉的月工资是300多元;1996年至1999年,她的月工资被降至180元;1999年至今,她已经没有工资,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费,除了农垦场每月发给她的计划生育专干补贴30元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工资补贴和福利待遇。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说:“国家正式老师,小高职称,放在教育系统,加上福利待遇的话,现在的月工资最低都在2200元以上。”

丈夫下岗多年、身体多病,两个儿子刚刚辛苦拉扯大、没有积蓄,每月只有陈银玉的400元生活费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实在是难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2011年6月,陈银玉放下为人师表的身份,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收购“破烂儿”,借此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

2011年8月20日,在前往山高路远的姚峰界村收购废品、捡拾垃圾的路途中,陈银玉不幸被狗咬伤。

陈银玉心疼了,被狗咬一口,需要注射狂犬疫苗4次,每次需要支付100元,共计需要支付400元,狗咬的那一口刚好把她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咬没了”!

废弃的蚕茧站房内,读书声从未间断

“二十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神圣的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的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在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却永远放飞着一只年轻的风筝。”这是陈银玉《工作日记》中的话语,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梦幻的温馨。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一人一校(一个老师坚守着一所学校),全校有13名学生,教室位于已经废弃的汨湖蚕茧站房内,破败,残旧。

蚕茧站房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已经千疮百孔。为了不让大山深处的朗朗读书声就此中断,陈银玉老师在这里坚守了整整27年,从未言弃。

1982年10月,刚刚参加教学工作,投身教育事业的陈银玉老师,专程来到桑植县汨湖乡小汉峪村,找到闻名湘西的铁匠师傅钟善基,恳求其用上等好铁打了一把经久耐用的砍柴刀,专门用于为自己所教的学生削铅笔。

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磨了又磨,削了又削,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的日日夜夜,让200多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见识了山外精彩的世界。

一块黑板,也被陈银玉老师使用了整整30年。现在已经凹凸不平,深浅不一。

养蚕的站房成了育人的教室,坚守的付出换来了喜人的成绩。陈银玉老师所教的班级,其统

考成绩多次荣获全乡第一名,其本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工作者,其撰写的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荣获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评选二等奖。

因为多年来这样拼命教学,陈银玉疾病缠身。高血压,骨质增生,眩晕等疾病,往往让陈银玉痛不欲生。2003年2月18日,陈银玉在教学工作中突然晕倒,几乎丧生。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垃圾是脏的,但是得来的钱是干净的

1993年夏季,桑植县遭受“7·23”洪灾。农垦场子弟小学被淹,7天后洪水才慢慢消退,陈老师自己动手清除淤泥,清洗桌椅,还自掏腰包410多元用于维修黑板、桌椅板凳,为教室添瓦补漏。新学期,学生高高兴兴来上学时,她却累得晕倒在台阶上,不省人事,好心人将她送到乡卫生院打点滴才恢复过来。

现在正读一年级的学生闫一丹,是个可怜的孩子。母亲在她两岁半的时候因病去世,撒手人寰,不仅让闫一丹失去了母爱,也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姐姐闫娅琳就读于张家界市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112班,正是用钱的关键时候。闫一丹的爷爷去世多年,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多病的奶奶与闫一丹相依为命。

从2009年开始,陈银玉老师在自身生活费每月只有400元的艰难情况下,先后为闫一丹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50元,还经常给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用。闫一丹说:“陈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土家族残疾女孩伍燕和残疾男孩伍松是一对姐弟,行走十分不便,六七岁了还不能上学。在陈银玉的多次登门拜访和苦苦劝说下,伍燕和伍松这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姐弟,才在父母的允许下走进了学堂,开始读书识字。在学校,伍燕和伍松上厕所都需要陈银玉和同学们背着去。这一背,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就是整整五年。

姐弟俩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在国营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读完三年级以后,需要到5公里外的汨湖乡中心小学去读四年级。但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姐弟俩最后还是辍学了。望着姐弟俩离开学校时无奈的眼神,爱莫能助的陈银玉无声地哭了。

桑植县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面对我们的采访,无不钦佩地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的老师,工资低,条件差,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属不易。”

陈银玉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可以养家糊口的,是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的,是可以接济贫困学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为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13、王利达-山沟沟里的“拔尖教师”

在库不齐沙漠东段与黄土高坡的交界地带,有一个出名的产煤区——窑沟。这里沟壑纵横,山路崎岖。来来往往的拉煤卡车,不时掀起滚滚浑尘,遮天蔽日。

今年“六一”节的清晨5点,王利达领上自己13岁的儿子,沿着山路走了10多里路,才到达玻璃圪旦小学。

玻璃圪旦小学坐落在山梁上,目前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条件最差的学校,也是唯一的平房学校。准格尔旗教育局在学校布局调整中,为了照顾矿区打工者和方圆30多公里山沟里的孩子就近上学,保留了玻璃圪旦小学。今年50岁的王利达是学校党支部书记,除代课外,主要负责学生

的吃喝拉撒,活脱脱就是个“男保姆”。

“夜里两点前别想睡觉”

王利达领着记者来到了一排平房,这里是学生宿舍区,每个宿舍有8位同学。由于大部分学生离家将近20公里,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

学校现有100多个住校孩子,其中以六七岁的孩子居多。这些孩子本来还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一住校,哭哭闹闹,穿衣、吃饭都得有老师照料。很多孩子常常尿在床上,甚至拉在床上。王利达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非常有耐心地帮孩子擦洗干净,换洗衣服和被单,像父亲一样照料学生。王利达说:“这种事我早就习以为常。不能训责孩子,不然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学校的厕所是旱厕,在学校的西南角,离宿舍区200多米,晚上有许多学生不敢上厕所,特别是女学生。值班的王利达总是拿着手电在校园里巡查,给孩子们壮胆,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他才回到办公室躺下。办公室里有一张不大的双人床,他和已进入梦乡的儿子挤在一起。

“管后勤事无巨细,夜里两点前别想睡觉。”王利达对记者说。

负债30万元也不忘扶贫助学

王利达是孝子,他父亲20年前突发脑溢血,半身瘫痪,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关节炎,为给父母亲求医问药,他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靠仅有的几亩地务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王利达本身也有遗传性高血压,但他从不喊累,不说苦。

为了还债,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每年假期都要外出打工、做小买卖、跑运输赚钱。在暑假,他贩过西瓜、羊毛羊绒,卖过仔猪、猪肉,利用当地的交流会卖一些食品、玩具,开过流动的临时饭店。冬天,他购置一辆旧三轮车在煤窑上打过工,跑过运输……至今,他仍然要利用假期耕种土地来补贴家用。

但长年的艰苦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教师职业的崇高。在窑沟小学教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叫侯国荣的孩子,父亲有病,不能下床干活,连书费都交不起。王利达决定尽最大努力来资助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给孩子们买课本、买衣服,家里做了好吃的,把几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叫到家里改善一顿。学生们在王利达精心照料下一个个茁壮成长。

28年的乡村教师生涯,王利达已经记不清到底帮助了多少孩子。

现在,旗里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但他仍然关心贫困学生的上学和生活。去年,他四处奔波,积极联络,神华公司准煤矸石电厂党支部与学校结帮扶对子,资助了15位贫困学生。王利达还联络了7位爱心之士结对帮扶学校的9位单亲学生和孤困儿童,为他们今后上学提供了保障。

旗里的“拔尖教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利达对数学这门课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的教师素养及准确分析教材的能力,这些都源于他的不断进取和潜心钻研。

王利达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这三尺讲台上站稳脚根。2008年,他通过考试取得宁夏大学的大专文凭。他撰写的《促进“差生”的转化》一文,在国家级出版刊物上出版,并获得一等奖为了教好孩子,他不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一有空就听课、讨教,提升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他摸索出一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能够把新课标中的要求熟练地

运用到课堂当中。为了撰写材料,他经常是废寝忘食。有时候,儿子来叫他吃饭,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再等一等。”长期的坚持,不懈地钻研,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旗普检中获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教学水平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2011年,王利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旗里的“拔尖教师”。

王利达书教得好,在矿区里很有知名度,这与他的一个誓言有关。

1984年,王利达高中毕业,进入窑沟乡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学校——牛连沟小学任教。这里山高沟深,崎岖的山路只能靠步行。早晨鸡鸣起床,步行20余里后才能赶到学校。有一年冬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踏着没膝深的大雪按时来到学校。当学生们看到老师出现时,都高兴地呼喊起来。听到孩子们激动的声音后,全身冻僵了的他一下子感到有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从此他许下誓言:“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我,教书就是我的生命,永远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14、168个残障孩子的“爷爷”——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葛华钦

曾经,他是18个聋哑孩子的“父亲”;如今,他成了168个残障孩子的“爷爷”。

为了这群孩子,他放弃乡镇公办小学副校长一职,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师,与孩子们同吃同住,一待就是26年,从激情青年熬成白鬓老人。

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葛华钦,可以称得上是特殊教育界的一头“老黄牛”。

“教育不能残疾”

“每个聋哑孩子的家庭都是一部悲情史。”葛华钦说。曾经,他走进一个聋哑孩子的家,那是一间废旧的小厂房,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天,靠门的地方是泥砖砌成的土灶,灶上面吊着几个化肥袋拼成的“隔尘罩”,厚厚的尘土将“隔尘罩”压成了漏斗状。家里还有一只鸡,一只鹅,一条狗。

“如果家里的聋哑孩子不能接受好教育,这个家就真的没希望了。”葛华钦说,聋哑孩子虽然生理残疾,但他们的教育不能残疾,折翼蝴蝶也应该飞得轻灵,他愿意做护翼人,让聋哑孩子舞得更美。

1986年,听闻南京要在溧水、六合、浦口、高淳、江宁5县创办一批聋哑学校,溧水县富塘小学的葛华钦坐不住了。当时,学校有意提拔他担任副校长,他婉拒了;对于家人的反对,他百般解说,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

没有校舍,他向生产大队借了一间会议室当教室、借两间房屋做学生宿舍;没有教材,他和同事跑到上海买聋哑教材,手提肩扛地运回来。没有学生,他们蹬着自行车跑遍溧水县16个乡镇,共招到18名聋哑学生。

10月中旬,南京溧水聋哑学校开学了,18个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当时葛华钦32岁,加上他,学校共3名教师。

葛华钦和同事们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爹妈,两间屋子男女老师带着学生各睡一间。睡前给孩子洗澡、洗衣服,半夜还要爬起来给孩子掖被角……

把心都给了学生,葛华钦很少顾得上家。父母年迈,每到农忙季节,家里7亩田全靠妻子一人忙活,来不及收割时,能有近5亩多稻子烂在地里。

妻子哭得伤心:“你怎么忍心看着全家饿肚子没粮吃?看着60多岁的老父亲走几里路挑水回

家?你就真不顾我们的死活?”

葛华钦埋头不说话,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家人,可学校的孩子们更离不开他,葛华钦只好每周抽时间回家,把重活累活干完后连夜赶回学校。

在葛华钦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渐渐地,师生队伍庞大起来。

“孩子们不能总是在租用的教室里上课,他们要有自己真正的学校。”葛华钦费尽周折,向县里争取到了7亩地,之后他带着教师一砖一瓦地盖了7间平房。他说,这7间房子,才是真正属于聋哑孩子的学校!

“捧在掌心的宝”

“都是生命,可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缺少母爱又有身体缺陷的孩子,不及一根草。”葛华钦动情地说。

16年前,他曾亲眼看见一个被抛弃的智障孩子,大冷天里饿得抓着沙子一口一口往嘴里塞,他上前想带孩子回家,孩子却死命咬了他胳膊一口。

回到家,葛华钦思来想去,决定要让智障孩子上学!他说,只要有教育、有培训,智障孩子不比正常人差。

1997年春天,南京溧水特殊教育学校增设了培智部,并正式更名为“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候幸儿,一个来自外地的孩子,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在捡垃圾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他。养父给他取名幸儿,希望这个先天智障的孩子能幸运些。幸儿长大后,养父把幸儿送到南京溧水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就在幸儿入学的第一天,养父去世了。

幸儿难过至极,常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天空唱:“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爸爸……”听着歌声,葛华钦感到钻心的疼痛,一空下来就陪着幸儿,一老一少有时谁也不说话,都望着天,一起哼歌,有时候老人搂着幸儿,一遍遍告诉他:“孩子,我也是你的亲人。”

刚开始,幸儿对老人的到来非常抵触,又打又闹,渐渐地,他似乎懂了老人的心思,当葛华钦搂着他时,他就把头轻轻靠在老葛身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葛华钦轻轻哼着这首总让人鼻子发酸的歌说,虽然这些孩子并不健全,大部分又没有父母,但他们都是我捧在掌心的宝。

患有脑瘫的经明是第一届培智部学生,现在,25岁的经明不仅能生活自理,还熟练掌握了果鸡养殖技术。记者见到经明时,勤快的他正在打扫鸡舍。由于患有脑瘫,经明不能与记者交流自如,但当提及葛华钦时,他马上竖起大拇指,用力点头,吃力地说:“好、好!”

而聋哑学生蒋尹尹,提到葛校长,他随即摆出捋胡子的手势,陈娅老师解释说,这是“爷爷”的意思。陈娅说:“在学校,学生从来都认定葛校长是自己的‘爷爷’!”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今年58岁的葛华钦一心只为残障学生。在他所领导的团队的努力下,溧水的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办学校延伸到办实验基地,在全国首次开创了“教育—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办学模式。

“我不想干坏事,但是我得养活自己”,曾经,一封来自聋哑毕业生的信,触动了葛华钦的心,这群孩子虽然合格毕业,但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还是存在偏见和歧视,直接导致他们找不到工作。

经历多个辗转难眠的夜晚,葛华钦做出决定:创办实验基地,为孩子们的终身服务。

2001年,他向当地政府申请划拨溧水县石港村附近300亩荒山作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并把

特殊教育学制由9年延长到12年,增加了3年的基地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基地无偿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然而开垦荒山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说基地是葛校长和老师们一锄一锄挖出来的,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王成琴告诉记者,当时一顶草帽、一副手套、一双胶鞋是葛校长每天的穿戴,为了省下用工费,他带着全校19名教师从荒山中开垦出了180亩土地。

每次干完活,葛华钦和老师们都是一身汗、一腿泥、满手水疱,却没有一句怨言,他们在用双手创造残障孩子的未来。

11年了,基地扩张到800多亩,牡丹园、葡萄园、盆景园,水产养殖区等初具规模,其中,牡丹园有近500个品种。对于未来,葛华钦规划清晰:基地扩建后总面积将有1500亩,可同时容纳500名残疾人培训就业。

望着满山葱翠,葛华钦并不满足,他有一个目标:让基地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达到甚至高于溧水县平均工资水平。

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葛校长却信心满满,他算了一笔账:牡丹节期间,每人15元的门票,估算每天5000人的客流量,仅两个月,就有近450万元的门票收入;等到2014年,溧水通上轻轨,基地所在的新城规划区开发后,会有更多人来参观游览,基地效益将会更好。

“和以前相比,现在好多了,虽然道路艰辛,可我乐在其中。要问我图什么,我就图能实实在在地为残障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葛华钦的话字字铿锵。

今年58岁的葛华钦还有两年就要退休,却丝毫没有松懈,每天最早到基地,最晚离开。他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15、草原深处,有股浇灌心灵的清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长安学校教师王国清

38年,几乎是半辈子的时光。细数38年来的育人生涯,王国清自己都感到惊讶:那生命中的每一天,如今仍历历在目。

1974年3月,高中毕业的王国清子承父业,当起了乡村教师。其实是他主动放弃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看到村里的孩子们过了上学的年龄还在家里务农,看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忽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扛起他们的梦想,让孩子们上学,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

父亲是民办教师,在乡亲们心中是个“文化人”,特别受人尊重,王国清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面对人生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穷乡僻壤,当了“孩子王”。他对父亲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不后悔。”

当年的永胜村校下设两个点校,红胜和双胜。点校距离村校5华里,山路崎岖,没人愿意去。王国清主动跟校长请求,让他去红胜点校。有人背地里笑王国清傻,挣钱不多,还要求去艰苦的地方,咋想的呢。年轻的王国清意气风发,只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不服气,不能因为没人愿意去偏远的学校,就让那20多个孩子没书念。

到了那里,王国清才明白为什么谁也不愿意去——被称作“教室”的三间草房四面漏风,冬天不御寒,夏日不挡雨,孩子们个个像“野孩子”,破衣烂衫,蓬头垢面。

他的出现,像沙漠里的一眼清泉,汩汩浇灌着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

王国清拿出全部积蓄修缮了教室。那时候,他一个人负责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山里娃还第一次听说了音乐课和体育课。

王国清的眼里只有学生,婚后,妻子也那么体谅他,从不抱怨他对家里的付出太少。时光就这样一寸寸地从他的身边流过,在王国清的眼中,学生个个都是他的心尖儿,谁的数学成绩差,谁的作文写不好,他都了如指掌。哪个孩子午睡时热得冒汗,他赶紧把衣服扣子给解开;哪个孩子在大冷天跑出去了,他赶紧追着给他们送棉帽子。

学校在屯子边上,要经过一条河。每天王国清都要起早来到学校,站在教室门口向村路张望,看到小小的身影出现,他就赶过去背孩子过河。放学时,他再把孩子们一一背过河。一次,暴雨过后,他眼见着河水涨起来了,他万般小心,一个一个地把学生背过去。谁知,这样往返几次后,就在他送完一个学生折身返回时,脚下突然一滑,顺流而下。那一刻,他以为生命就此结束了呢,奇怪他一点也没惊慌,因为他没有遗憾,他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大山深处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就在那一刻,岸上的孩子们惊恐地高呼:“王老师,你一定要活着!我们离不开你!”

岸边一棵树俯身探到河中央,救了王国清,也救了班上20多个离不开他的孩子。

农村人在农忙季节都特别能起早。一些家长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大早上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晚上天黑了才从地里回来接。王国清常常要起大早、贪大黑上班。他说:“乡亲们既然信得过我,我就得对他们的孩子负责。”

呼伦贝尔的冬天特别冷,零下三四十度啊,王国清天不亮就得往学校赶,一、二年级的孩子太小,他担心孩子们生炉子被烟呛着,每天都要赶在上课前到校,把炉子点着,屋子烧暖和了等着孩子们来上学。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教室里师生互动笑语飞扬,谁也没有注意到,窗外正无声地纷扬着一场大雪。等到下课时,教室的门推不开了,王老师一挥手说:“大家都安静点,不要怕,老师有办法。”于是,他撬开了封闭好的窗户,跳出去用铁锹清走了积雪,打开了教室的门。

那些年,王国清步行上下班已成习惯。乡下路不好走,有时候天气不好,他就住在教室旁边那间所谓的办公室里。冷一口热一口的,日积月累,落下了病根。1994年的一天,胃痛得让他无法忍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乡亲们找车直接送他到阿荣旗医院检查:胃穿孔,需要手术。

王国清接受了胃切除手术之后,只在家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开学那天,当同学们都在猜测谁会来接替王老师上课时,他却迎着早晨灿烂的阳光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一刻,欢呼声、尖叫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王国清说,我倒下了,我的学生们怎么办,他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从1999年开始,王国清的妻子因脑血栓、脑出血而三次入院抢救治疗,他都没能前往陪护。不是他冷漠无情,不是他对结发妻子没有牵挂,而是他放不下他的学生。他说他这一走就得一个多月,二三十个学生,实在放不下。他感激妻子对他的理解和包容。

2003年,阿荣旗在教育改革中彻底撤并了点校,王国清回到了村校工作。他也由之前只教一、二年级而开始跟班走,送走一届毕业生再接一年级新生。

2009年,鉴于王国清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他的好评,他被调到了六合镇长安学校。这是一所小学和初中联合办学的中心校,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开学那天,校长李振宇的办公室被学生和家长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请求别把王老师调走,王老师走了,他们的孩子怎么办。李校长做了好半天工作,他说你们的孩子需要王老师,可是整个学区

的孩子也需要王老师啊!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家长们回去商量好了之后,把他们的孩子都送到了中心校,可以说,王老师是带着他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加入到长安中学的!

王老师的同事说,他是少见的爱岗敬业之人,有一次,大风把他家的房盖儿掀翻了,可他还在学校不知道,是路过他家的同事通知了他他才赶回来的。王老师的邻居说,多少年了,他每天早出晚归,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媳妇是单身呢,家里啥家务活儿都是他媳妇干。

今年考入内蒙古科技大学的何靖伟说,当年他辍学回家放羊,是王老师找到家里,苦口婆心地劝阻,他才重新回到学校上学。王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帮他补课,鼓励他奋起直追别放弃理想,是王老师改写了他的人生。其实,王国清改写的岂止是何靖伟一个人的人生,他改写了山区无数个孩子的人生,他改变了草原深处无数个孩子的命运!

王国清说,他明年就该退休了,可是他舍不得离开这三尺讲台。如今,他教过的学生都当了爷爷,他甚至教过祖孙三代。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有的,只是那些看似平凡的一件件小事,串联成生命中一页页隽永的记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王国清这样的乡村教师,才有了共和国一代代栋梁之才的涌现。

16、让黎苗女孩踢出精彩人生--记海南琼中县琼中中学体育教师肖山

在这个地区,黎苗女子的能干是出了名的,割胶、种稻谷、养猪、放牛,强度大的劳动都是女人干的。该怎样改变少数民族女孩子的命运,怎样破除“女子天生守家干活”的传统观念呢?

2005年,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董宪曾将“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到了大山深处,帮助并鼓励黎苗族女孩子走出大山,上高中、读大学,这成为当地“教育扶贫”一项重要内容。

说来也巧,2006年琼中县来了一位足球教练,名叫谷中声。血气方刚的谷中声与知人善用的琼中中学校长一拍即合,讲效率,办实事的县委县政府拍板定案,琼中女足就此诞生了。依仗黎族女孩能吃苦、身体好的优势,第一批24名运动员很快被筛选出来。谷中声教练把满腔热情洒在了球场上,但他毕竟年事较高,于是说服自己的一位山西老乡来当助教。

这个人就是肖山。当时他正在湖南担任男足教练。

来到琼中中学,肖山怎么也没想到这里的条件如此艰苦,简陋的宿舍,单调的环境,无色无味的伙食,加上和队员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肖山的心呼地凉了。可尽管心灰意冷,肖山还是走马上任了。

“同学们,你们看我手里拿的这个足球,你使劲看,能看出什么吗?”

在第一次的训练课上,肖山手拿着足球,神情庄重地说。女孩子们站在那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迷茫。有的女孩子还索性低下了头。肖山急了,他正想再重复一遍,忽然有个女孩勇敢地昂起头,一双明亮的眼睛与他对视着,用普通话大声地说了一句:“要踢它!”

“好!”肖山顿时来了精神,他让孩子们围着他坐下,他要给他们讲足球,讲足球的使命,讲外面的世界,还要讲足球连着祖国和自己的命运……

从此,琼中中学的400平方米的操场上出现了一位猛狮般的教练,每天早上5点半到下午4点半,无论刮风下雨,酷暑高温,肖山都会准时在那里等着他的学生。

训练是开展起来了,可不和谐的杂音也袭来了。

“这人想干什么,拿女孩子开心吗?”

“哪有男教练带女娃的?”

“这人有神经病,放着大城市不干,往咱这小地方跑,难说图什么呢?”

流言蜚语满天飞,肖山实在招架不住了。到琼中两个多月了,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工资却只有在湖南时的十分之一。到底能有什么样的结果,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做出了太多的牺牲。

“索性不受这份罪,走人算了!”想到这儿,他三下五除二,把行李收拾好,背上背包就走。

到了校门口,他忽然停住了脚步。只见24名学生齐刷刷地站在校门口,见他走来,呼啦一下围拢过来。学生们什么也没说,上前接过他的背包,推着搡着让他往回走。

一位队员把一个瓶子塞到肖山手上,肖山一看,是辣酱,他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他二话没说,跑回宿舍扔下行李,冲着队员们大手一挥说:“走,咱们跑步去!”

自从这件事发生后,队员们变得更懂事了。一早一晚训练,白天还要照常上课,身体的负荷很大,但她们没有一个人懈怠,大家不知从哪里来的那一股子劲头。肖山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孩子,她们坚强、勤劳、能吃苦,他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让她们每个人都有美好前途。

他给24个队员每人设计了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接着他又招了第二批、第三批队员。

为了让琼中女足尽快成长,肖山使出了浑身解数,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队员经风雨见世面,凡是外地比赛邀请他参加的,他都带着队员去;凡是能争取的比赛机会,他都不放过,都会领着琼中女足前往参赛。

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丰硕的果实。

2009年,琼中女足夺得全国青少年女足比赛铜牌。

2010年琼中女足获得全国青少年女足比赛第四名。

更让琼中县轰动的是,琼中女足中有6名队员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有13人考上了大学。2011年,琼中女足队员陈欣、王丽莉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中青集训队。

还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吗?

到了这个时候,肖山该喘口气了吧?没有,他的心情反而更沉重了。他想起了中途离队的9位队员。这9名女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回大山结婚成家去了。要是她们能坚持下来,都会有同样好的命运。他为孩子感到可惜,同时也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到位,不能光教队员踢球,更要教她们做人。

于是肖山给队员们每周加上一课,主题是感恩与回报。

课间休息时,肖山问所有的队员:“你们知道前几天咱们去哈尔滨来回的机票钱是哪来的吗?”队员们摇头。“那是许多叔叔、阿姨赞助的。”

接着肖山讲了这样的故事:

琼中县财政局局长罗宁波每周去县里看父母,都要路过琼中中学,每次他都看到女足在操场上训练。一次下大暴雨,他以为不会有人训练了,可在雨中他又看到队员们的身影。整整半年他都在观察。半年后,在一次机关干部会上,他讲了琼中女足这个例子,他说:“这样干事的队伍,咱们该支持!”不由分说,他发动大家向琼中中学捐款,机关的职员积极响应。

“大伙去哈尔滨的路费,就是这样凑出来的呀!咱们琼中女足可以说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的,咱们要讲良心,讲善心,要知恩图报!”肖山说。队员们情不自禁地点着头。

天长日久,在队员们心里有了报效祖国,报效亲人的萌芽,他们的心胸广了,眼界宽了,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都有了动力。队员陈欣去日本参加集训,回来和姐妹们说:“我是代表中国,代表琼中女足去的,我没有丢脸!”

琼中女足能有今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琼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全省人民的精心呵护。从时任县委书记董宪曾,到继任县委书记傅信平,都对琼中女足倾注了心血,县政府还每年拨款支持琼中女足的发展。

各级各界的支持,让肖山兴奋,也让他有使不完的劲。为了琼中女足,这个40多岁的汉子,把自己的家也迁到了海南。

足球运动员出身的肖山,要让足球实现琼中孩子们和他自己的梦想。

17、清贫中的那份爱—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孙家滩闽宁小学回族女教师金玉霞

她奉献了全部热情

走进孙家滩闽宁小学,记者看到的是整洁的校园和崭新的教学楼。

在校园外几十米处,有3间极为普通的平房,以前,它们是学校的全部家当。2007年以前,学校还在那里上课。搬到新建的教学楼里上课,是最近四五年的事儿。

金玉霞是高中毕业后担任代课教师的。1991年,她在扁担沟小学任教时,班里有个名叫马琴的女生,经常迟到、旷课。原来,马琴的家住在离得较远的孙家滩。金玉霞决定去做一次家访。

马琴家的贫困使金玉霞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她萌生了到孙家滩任教的念头。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金玉霞来到孙家滩种畜场,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此时种畜场的人大都撤离了,原来的中学也撤销三四年了,只剩下七个学生和一个留守的教师。金玉霞的到来,让场领导喜出望外。金玉霞临危受命,与留守的潘月霞老师重整旗鼓。很快,一个只有两名教师的学校又复课了。原来投亲靠友到外面上学的孩子,又回来了2007年以后,随着生态移民的迁入,这个学校的学生增加到400多人,老师也超过了10人。

“爱校如家!”这是与金玉霞共事时间最长的潘月霞老师的评价。而孙家滩中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宋刚则说金玉霞“以校为家”。

第一个到校的总是金玉霞,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还是金玉霞。20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为了便于照顾学生,金玉霞把家安在了学校的旁边。冬天太冷,学校的玻璃坏了,她就将自家的3间房腾出一间,让学生到家里来上课。有时,在学校上多媒体课不方便,她就把课堂搬到自己家里。学校没煤了,她就让学生到家里来搬。

金玉霞不但自己以校为家,而且也这样要求自己的丈夫。学校有什么脏活、重活、难事,她总是让丈夫代劳。何继文老师向记者讲了一件事:前年冬天,学校的水管冻裂了,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金玉霞的丈夫来了,毫无怨言地在冰天雪地里抢修。

2007年年底,学校的教学楼建好了,但学校却没有装修和绿化,金玉霞就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干。植树种花、铺砌操场、粉刷墙壁,她都亲历亲为。没钱买砖和树苗,金玉霞就自己掏钱垫付,很快就垫进去2万多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校园面貌终于焕然一新。

2008年至2009年,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学校不得不临时聘用了六七位教师,但一时却拿不

出代课费。为了稳住这几位教师,金玉霞自掏腰包垫付。直到2011年5月,金玉霞患病多年的婆婆病危急需治疗费,有关部门才得知这件事,把这笔钱还给了她。

2012年年初,由于修公路,金玉霞的住房被拆掉了,她贷款14万元在吴忠市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但她却很少在那里住,她仍然住在学校旁废弃的老教室里。而她在吴忠市区的家,几乎变成了学校老师们的“集体宿舍”和中转站。本校老师到吴忠市学习、开会、进修或由吴忠去往外地,金玉霞就把住房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免费吃住。

她奉献了极大精力

在金玉霞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15年是复式教学。20多名学生分成五个年级,两间教室中一间教室安排了两个年级,另一间教室安排了三个年级。有的年级最多时有14人,有的年级最少时只有1人。虽然学生不多,但备课、授课的工作量、教学内容却一点也没有减少。一般小学应该开设的课程,他们一门不少都开齐了。最初,金玉霞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但她却承担了中高年级的语文、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数学、思想品德课、英语、体育、音乐的教学,每天要上8节课,备课和批作业只好放在下班回家后。

几乎没有人知道,金玉霞为了上好英语课付出了多少努力!尽管她的英语基础不错,但为了不误人子弟,她又开始重新学习。听录音、看光盘、读教程、跟着收音机学习,就这样,她还觉得不够。女儿放学回来了,她不忘请教女儿。她常常是让女儿先读一遍,自己紧跟着读一遍,然后再让女儿纠正自己的发音。

她奉献了最大爱心

爱学生,让金玉霞赢得了“妈妈老师”的美誉。

金玉霞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对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他们的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家庭环境,都装在了我的心里。”

潘月霞与金玉霞朝夕相处了20年,对金玉霞的情况最了解。听说记者要采访金玉霞,已经退休两年的潘月霞老师特意“打的”赶来见记者。她告诉记者,金老师把学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潘老师亲眼看到,金玉霞不止一次给学生擦鼻涕、缝纽扣、剪指甲、洗头发、梳辫子,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学生穿。为贫困学生买学习用品、垫交学杂费的事,也不知做过多少次。下大雨、下大雪、来了沙尘暴,她都要亲自把每一个学生送回家。

有一个孤儿,就长期吃住在金玉霞的家里,金玉霞也把这个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家庭成员。

近年来,因为生态移民,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学生增多了,金玉霞对这些初次走出大山的学生更是格外关爱,注意开阔他们的视野,要求师生不能有一点歧视和偏见。

现在的孙家滩闽宁小学,虽然有十几名教师了,但除了金玉霞,都是“特岗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普遍没有上讲台的经验,更缺乏管理学生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水平。为此,这所学校常常要上两种课:白天,是这些老师给学生上课;晚上,又是金玉霞给这些老师上课,一个一个地过关。有一个“特岗教师”的教案,竟在金玉霞的指导下修改了3次。

金玉霞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同事的爱,让她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中心校 东二道河学校 杨燕玲 我是杨燕玲,女,汉族,1985年出生,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中心校东二道河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九年来扎根农村,用我的实际行动服务全体师生。 自2007年9月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已有9年。在这九年的工作中,我主要担任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实验室管理员以及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担任过器材室管理员,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这些年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指导和重视,我所有的收获都和他们密不可分。 “玉泉区文明礼仪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教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只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自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做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同时,坚持亲手制作教具,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在工作之余她认真参加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学习培训,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育过程中,关爱学生,真诚奉献。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关心学困生,以真挚的爱去体贴、关心、感化学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用真心真情赢得学生的爱戴。如学生齐文昊,家长管的特别严格,与其说是严格,不如说独断专权,孩子表面上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很叛逆。四年级的孩子,日记中竟然诅咒自己的母亲,引起了我的重视,几次找她谈话,并且和家长交流,发现这个孩子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顽劣。现在,这个孩子只写英语作业,见到我从来都是喜笑颜开,让我有了莫大的安慰。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自己的师德、师范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方面,坚信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对于因 家庭特殊情况导致自卑、厌学的学生,能够用爱去温暖他们,生活上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与他们谈心,拼命挖掘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学生樊文喜,单亲家庭,个子高高的,由于父母离异只能跟奶奶生活,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英语作业从来不写。但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于是,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很爱劳动,于是刻意找机会多和他聊天。这才发现,他并不像课堂上表现出的沉默,很健谈,也不避讳父母家庭,这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从那以后,孩子也愿意听我和他说的话,现在也能按时交英语作业,只是质量还有待提高。他有了让人可喜的改变,这让我倍感欣慰。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这些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不仰头看蓝天,不低头视白水,只把一行行扎实的脚印深深印在教育的沃土中。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民教师。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得更加绚丽多彩。篇二: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张作平,男,汉族、1961年出生,专科学历,1983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张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0多个春秋。他30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几十年来,张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1983年9月,张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其他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子女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张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亚军。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张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

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高中

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高中 学生们似一片贫瘠的土地,乡村教师不停地耕耘,让他富饶;三尺讲台如一台先进的机器,那平凡的四方的黑板则像一部优质的影幕,乡村教师在播放着一部部最美好的影片。一起来看看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高中,欢迎查阅! 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1 乡村最美的教师啊!这是多么感人的情景!我坐在电视机前,被直播“乡村最美丽的教师”感动得热泪流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在一个群山环绕,山路纵横的偏僻小山村里,有座小学,在慢慢升起的国旗下,一群孩子大小不一,摆着整齐的队伍,正向国旗敬礼。他们是谁?原来他们是乡村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乡村老师。简陋的教学条件和简朴的生活条件。老师没有退却,用人民教师责任感为打工仔的孩子们献上高尚的爱心。老师们天天面对着在家盼望父母归来的孩子们,想着,看着照片里的父母,慈爱的笑容,有一群孩子,生病时,多么想拥抱父母的怀抱,有的孩子,经常躲在被窝里哭,有的孩子拿着红红的奖状,却没有人与他分享,这些儿童,独守家中,感受到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孤独。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来分担孩子们的孤单和忧愁?老师叫来孩子们,用父母般的慈心对孩子们说:“我们在小树林里种上一棵‘许愿树’你们有什么愿望,心里话,来对小树诉说,

让小树籍着春风,把你们的愿望和心理话都带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同学们认真极了,有的挖坑,有的提水,有的栽上树,有个小朋友天真地说:“我怕小树种不好,活不下来,那我们的愿望就破碎了。”老师安慰同学们,孩子们听了很温和,笑了,笑的多甜呀!老师在广阔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养育伟大的童心成长,像母亲一样给予稚嫩的生命,爱的营养。在乡村教室里,为渴望飞翔的童心,插上梦想的翅膀。 “啊!那就是妈妈的爱!”从山林里传来一阵优美的山歌声。原来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展开喉咙,放声歌唱。啊!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多么像一位妈妈。把生命最美丽的部份,撒在山村教育事业中,这份就是你最大的快乐。爱心,让孩子们散发纯朴的芬芳,快乐的你与农民的孩子在蓝天白云下一同编织金色的梦想! 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2 让我一生中触动最深的老师是一位乡村老师,她是让我一生中最受益的人。 还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写作业。那是因为,有好多次,我忙忙碌碌地写完作业后,老师竟然连看也不看一眼。(那时我们还没有组长),有一次,下课后,老师毫无预兆地走到我的座位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写作业可不好呀。”当时我惊讶得半天回不神儿来,冥冥之中我当时幼稚地觉得,老师一定是比孙悟

最新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3篇)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3篇) 最美乡村教师个人事迹材料第一篇: 我叫董立芹,是旧周学区中心小学一名教师,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让它做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教学得失。我对教育事业更有着一份执着热爱,中师毕业我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我刻苦努力,于xx年和xx年分别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并在xx年拿到了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证书。 由于我基本功比较扎实,在xx年10月县教文体局举办任县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不仅基础扎实,而且对教育事业更是充满了爱心,在我所教班级内,经常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爱与关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生是老师心目中骄傲。 xx年,我教了一个二年级,当时班里有一名叫裴晓华女孩,她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她这种行为引起了我注意,于是我及时地对她进行了一次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了解到晓华这种性格行成原因原来与她家庭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她从小就没有妈妈,与爸爸相依为命,爸爸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原因,外出打工时间较多,只留下这么小孩子,独自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看到这种情况,我明白了,因为晓华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唯有母爱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成长,唯有母爱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缺憾。在以后日子里,我总是刻意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她如何聪明能干、如何懂事孝顺,树立她在同学们心中形象。在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她补习功课,

教给她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家里做好吃就让同龄女儿请她回家一起吃饭。暑假期间,她爸爸外出打工,我就把晓华叫到家里照顾她生活起居,并经常送她一些合适衣服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晓华犯错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她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知心人。她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讲老师好处。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和家长对我好评如潮,更加信任和拥护。还是这件事,在xx年县教文体举办任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活动中,我以这件事为典型,在全县各个学区做报告;曾让很多学生、家长、老师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同年11月,在任县首届中青年教师走向法治演讲大赛中我荣获三等奖。因为在xx年度工作突出,在年终考核中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嘉奖荣誉。 渊博知识,赤诚爱心是每位老师必备素质,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更拥有着良好耐心和宽容心。在我教班里有一位学生与我叔叔家积怨较深,因此和我家关系也非常紧张。偏偏这个孩子非常调皮,经常小错不断,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只要老师稍加管教,家长定会跑到学校大吵大闹,并时时鼓动其他学生家长和老师过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从没有与其发生过正面冲突,每次都是以忍耐来化解,以好言来相劝。在快要临近期末考试时候,这个孩子因为学骑自行车把脚骨摔裂了,只能在家卧床休息。我不顾家里人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利用每天中午时间和星期日为孩子补课,以此做为和他家长沟通契机。我坚持为这个孩子补了20天课,孩子家长也有开始觉得老师装好心,到后来被彻底感动。这样小小一件事又为我树立了良好口碑。因为工作出色,经学区推荐,xx年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三等功。

乡 村 最 美 教 师 演 讲 稿

乡村最美教师演讲稿 龙泉中心校西川底小学睢中林 我叫睢中林,是西川底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三十年来,我“千里走单骑”,扮演过西川底教育战线众多的角色。一路走来,印下了一行足迹,洒下了一串汗水,留下了许多的缺失和遗憾,也积淀了深沉的人生感悟。我的老家在龙泉镇西川底。在故乡的土地上,走过了酸楚而湿润的童年。家乡的小河边,曾经洒落过我多少美丽的梦!在西川底,我则经历了生命的春天和秋天。如今,我仍在旅途,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消逝,不再有青春的浪漫,但胸怀开始宽广起来,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我始终铭记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在校园里漫步。此时的我,习惯于低垂着脑袋,就像一株成熟了的高粱,深情地注视着孕育自己的土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西川底人民是我的父母,西川底永远是我心中的家。 当年,和许多同志一样,我怀着教育的理想走进校园,致力于创办理想的教育。我们播洒心血,擦拭功利,却也收获了欣慰。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学生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三尺讲台,记载着您日夜的艰辛;一块黑板,映照着您疲惫的身影;一根教鞭,指引着莘莘学子阔步前进!且看神州大地,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在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读着这些滚烫的话语,我能不为之感动吗?有人说,教师是率领千军万马向野蛮和无知进军的

统帅,是在人们的心田里建造知识大厦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一席精神大餐。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是我,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校园不是风浪喧腾的大海,我的生命之舟只是行驶在平静的港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额头上横排着诗行,眼角堆砌着故事,没有奢求,没有侈望,没有大江东去的气势,也没有金戈铁马的辉煌,我只是平庸而深情地活着。然而,我也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这有些许信任危机的年代,人们时常会问:“我可以相信什么呢?”我则常常思考:“我应该让别人相信什么呢?”西川底学校,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校园上空涌动着美丽的云彩,吹拂着奉献之风,地面上并没有流淌太多的欲望。在今天,与十多年前的民办教师━我相比,与校园外的许多人相比,我们的工作是固定的,收入是稳定的,待遇提升是肯定的,因而,我们也是幸运的。我庆幸当年的选择没错!生活中的试练委实太多,许多人发出感叹:“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殊不知,得不到的固然美好,已经得到的岂不更加美好? 教育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更是一项事业。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我们正是这种礼物的传递者。我们一生从教,一生“送礼”,乐此不疲!让我们用无限的真情守护有限岁月里的神圣的职业。让我们的生命因享受教育而更加美丽!

乡村最美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我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2个春秋。我20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我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几十年来,我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其他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子女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蔡芳芳。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我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每天课前的15分钟才艺展示,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蔡芳芳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我精挑细选的科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我身上很多很多,我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我叫XXX,出生于1980年2月,XX县XX乡养士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已有十几年。“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自信自强,成就自我。”这是我多年来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一、对自己狠心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总是这样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肩上有一副重担,一头是义务,一头是责任。所以十几年来,从没因自己的任何一点私事而耽误了学校工作。去年五月份,我声带小结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手术后还得禁声在家休息。但当时正是学生复习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仍坚持继续上班。由于我嗓子哑了,每上一节课都要比别人多费好几倍的力气。课后又怕学生没听懂,多次都还得亲力亲为给他们逐个检查、辅导。期末考试前的一个多月每天回家天都是快黑了。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忙一个月下来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二、对学生关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虽然不是神,但我却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的必修课。去年我们班有个学生叫龙尘杰,父母离婚后被寄养在了别人家里,吃不好,穿不暖,上学还经常迟到。他这种情况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开始从生活上关心他,每天早上坚持从家里给他带早餐。“六一”文艺表演比赛,他没服装,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刚给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了他。他没文具了,缺生活用品了,每次我都会一样不少的给他一一买来,把无限的爱与关心

送给了他。 三、干工作有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刚到养士小学工作的那年,所教的学生就像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不仅入班时的教学成绩是全乡倒数第一,而且缺教养、无纪律、上学目的模糊。别人都说这班学生已经完了,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我却并没有放弃,课堂上多观察,课后多了解,对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期末考试时,我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所教的两门课均在乡里获奖。除此之外,我在最近连续8年还一直被评为仓头乡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县级模范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市级(省级)辅导教师等,这些荣誉的取得都是因为我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信条。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事迹材料]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事迹材料]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稿 恪守教师职责坚守山村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xxx市xxx镇洪山庙小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洪山庙小学在xxx镇西南的山脚下,处在群山环绕之中,是一所七村合并的近六百人的寄宿制完全小学;辐射距离最远达12公里,学校共有教师25名,50岁以上的老教师有18人,由于严重缺编,返聘回来的老师最大年龄已有66岁了;而在本年底将有6人退休。弯弯曲曲的公路向山里延伸,七个村的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从狭窄的土路上一步一步走向充满阳光的校园。 一、深山情怀 我生长在大山深处,我的血脉里流动着大山的内涵,我喜爱大山的孩子们!在我任教的这十七年里,劝我去城里工作的朋友不少,劝我改行去干轻松的工作、收入又颇丰的人也不在少数,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为了心中那份爱,我不忘初心,坚守大山深处的讲台不离不弃。 深山的形象我早已读懂,深山的情怀,直到我参加了工作,才真正读透了它,那就是坚毅和执着!路向山里延伸,我的事业也就在深山里落脚! 二、破冰行舟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家的企业年收入上百万,厂里亟需一个财会管理人员,全家人都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教育是一份事业,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理想,而我们学校的现状是年轻教师因为偏远而不愿来,因为婚姻问题都难以解决而不敢来,已经来的又因为看不到希望而离去,可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和瘦小的身材,让我不忍心舍弃这份工作,也不愿意这样轻易放弃我的理想而让我悔恨。 学生很喜欢我和我所教的数学课,我也沉浸在教育的喜悦之中,工作的成就感又激励着我,把更多的精力扑在了教学中,久而久之,家庭矛盾越来越严重,一家人都和我杠起来了,公公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厂早晚都得你们俩管理,我的年纪也大了,你这也不是什么好工作,别干了”。婆婆埋怨说:“一年工资万儿八千,会弄点啥”;丈夫整天抱怨说:“一个月工资不够给车加油,不够请客吃顿饭。把工作辞了,回家吧”! 面对家庭的压力,我的思想也在波动。当我走进校园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还在三尺讲台上用心讲课,此时,我的心里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学校教师如此老龄化,我若辞职不干,山里的孩子怎么办?留下来,家庭将面临很多战争,是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得到理解,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XX,女,XXXX年出生,中师学历,XXXX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从教以来一直在本村史务,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X个春秋,X年如一月,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班主任,X多年己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对班主任来说又是一个应该时刻铭记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纽带,“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转化的前提,“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爱”不应该只是提供给优等生的温床,而应该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为了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境,巨大的动力,充足的机会,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班主任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做到把“爱”奉献给所有的学生,记得,我班有个学生叫XX,父母离异,父亲对她照顾不周,他经常逃学,同学们都嫌弃他,他渐渐对失去了信心,常常逃学和邻居孩子玩游戏,我经过多次观察、访问和他交朋友,关心他生活,帮他补课,给他讲道理,让他做父母的工作,后来父母复婚,家庭和睦,该生学习直线上升,使他深信老师对他的爱,从此有了转变,后来还当上三好学生,也考上了XX中学。 XX是我们六年级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但本班也有不少差生,在教学中我注重集体教学和个别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两头,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好学生能吃的够、吃得饱,又使差生能拿得起,XX等同学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差,我就多鼓励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差距,想办法,XX、XX聪明好学,理解力和记忆力好,我就要求他们多看多读,多做课外题,这几个同学都曾获各科竞赛奖,XX刚进六年级是全班倒数第一,我就和她谈心,鼓励她向先进看齐,本学期她已进入全班X名,所带班级在XXXX年获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阳光般的温暖,这是我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做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2020范文5篇

做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2020范文5篇“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做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供你参考。做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1今年是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七个年头了,虽然觉得自己对事业的付出很多,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付出自己的心血,虽然总在说并且听着别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可是我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尚且还达不到不到那么光芒四射。但是,头几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晚会,我才真正的感觉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而对于乡村教师而言,这种光辉更加闪亮,更弥足珍贵!观看颁奖晚会的过程中,虽然感动的情绪早已预知,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还是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泪满衣衫。“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这十位教师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心灵的震撼,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他们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走进大山,走近乡村,帮助那些孩子完成学业。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孩子们的天真纯朴,学校环境的艰苦,办学条件的简陋,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用生命对学生的呵护等等都让我感动到流泪。颁奖环节,主办方精心为每一位最美乡村教师请来不同的颁奖人,他们有的是自己的学

生,有的是自己的兄弟。一句“老师您好”,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眼泪无法控制。教师这个职业的光明与崇高,在这一刻被历史记住,在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也情不自禁的伸出了双手为他们鼓掌。。。。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他从18岁便与大山呆在一起,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双手砍出一条五公里长的山路。正如白岩松所说,在这大山里,路不是人多了走出来的,而是徐老师用双手砍出来的。由于山林茂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又要把路两边修整一次。他砍出的何止是路,何止是一条大山便道,而是一条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奔向知识乐园的阳光大道。路虽不宽,路虽不平整,雨天充满泥泞,但却让孩子们在上面走着舒心,让家长们放心,让他的心灵得到慰藉。他的白龙马与他为伴,帮助他托起孩子们的书本、学校的一砖一瓦,帮助他接送风雨泥泞中艰难行走的孩子。为了孩子,他断了两根肋骨,白龙马失去了左眼。泥泞的山路,风雨飘摇,马儿托着孩子,他紧紧拽住缰绳,马儿使尽全身力气,四足使劲,爬行山间丛林,拽住缰绳的双手,一刻也没有松动,揪紧的心,在雨水泥泞的搅拌中更加坚韧。看着白龙马布满血丝的眼睛,模糊的视线,看着徐德光校长抚摸着白龙马时慈祥的目光,白龙马也仿佛通了人性,受到了徐德光校长的感染,成为了乡村孩子们的天使。“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这也是我工作七年来一直思考的问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3篇)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3篇)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第一篇: 投身教育献爱心默默无闻做贡献 我叫**,现年52岁,是妹冢镇实验小学的教师。自1977年从事教育事业至今,已36个年头了,在36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勤劳、朴实、智慧、爱心,把乡村女教师这一普通的职业书写的绚丽多彩。 一、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高尚的思想品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搞好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我严于律己,凡事都注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36年来,我始终将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自从走上教坛,站在那崇高的三尺讲台上,望着那张张可爱幼稚的脸,看到那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崇高而沉重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为此,我除了保证上好每一节课外,还担负着细致、具体、艰苦的班主任工作,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益于社会的人才。我深知,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祖国的美好未来靠我们来描绘,为干好教育工作,我放弃了多次好工作和高收入的

机会,从1977年任民办教师到**年转为正式教师的25年中,工资从每月几块钱涨到几十块钱,收入非常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同时,上年迈的父母,下孩子需要抚养上学,负担很重负担很重,好心人劝我辞掉民办教师工作,到城市里去淘金,还的同学给我打电话,让我到他那里工作,收入相当高,诚然,我这个家庭确实非常需要钱,与我同龄的人,的腰缠万贯,的住上了楼房,过着富裕的生活,对于富裕的生活我也动过心,但是当我走到学校,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学生,遥想着他们长大成才,造福社会的情景,自己目前的苦和难就烟消云散了,不自觉中我爱上了教师这一行,别说是不干教育了,就是误学生一节课就好像欠了学生多少债似的难受。 由于多年的勤恳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民办教师队伍中,我取得了连续多年的显著成绩,在我强烈的请求下,党组织吸纳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共产党员,值得自豪的是,我是民办教师中最早入党的党员,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奉献于平凡而壮丽的教育岗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年被莘县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者”、“优秀班主任”,**年、**年连续两年被妹冢镇委员会、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被妹冢镇联校评为“教学成绩优胜教师”,**年被妹冢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0年被妹冢镇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年被莘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年被妹冢镇政府评为“优

2016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篇一: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姜梦云,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姜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姜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1996年9月,姜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姜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姜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亚军。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姜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后来李亚军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姜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姜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姜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任教十六年来,姜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1年,在全县小学毕业统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获得第一名。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姜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

关于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三篇

关于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三篇 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道德观,培养学生识别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下面是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参考。 XX,女,XXXX年出生,中师学历,XXXX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从教以来一直在本村史务,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X个春秋,X年如一月,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班主任,X多年己感受最深的就是“爱”“爱”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对班主任来说又是一个应该时刻铭记的话题。“爱”是教育的纽带,“爱”是沟通的桥梁,“爱”是转化的前提,“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爱”不应该只是提供给优等生的温床,而应该是培养所有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为了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一类学生都能得到愉快的心境,巨大的动力,充足的机会,成功的喜悦,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爱”是转化的前提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班主任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做到把“爱”奉献给所有的学生,记得,我班有个学生叫XX,父母离异,父亲对她照顾不周,他经常逃学,同学们都嫌弃他,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常常逃学和邻居孩子玩游戏,我经过多次观察、访问和他交朋友,关心他生活,帮他补课,给他讲道理,让他做父母的工作,后来父母复婚,家庭和睦,该生学习直线上升,使他深信老师对他的爱,从此有了转变,后来还当上三好学生,也考上了XX中学。 二、因材施教,让阳光和关爱洒遍班级每个角落。 XX是我们六年级最聪明的学生之一,但本班也有不少差生,在教学中我注重集体教学和个别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两头,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好学生能吃的够、吃得饱,又使差生能拿得起,XX等同学缺乏学习兴趣,自控能力差,我就多鼓励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找差距,想办法,XX、XX聪明好学,理解力和记忆力好,我就要求他们多看多读,多做课外题,这几个同学都曾获各科竞赛奖,XX刚进六年级是全班倒数第一,我就和她谈心,鼓励她向先进看齐,本学期她已进入全班X名,所带班级在XXXX年获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阳光般的温暖,这是我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最美乡村教师演讲稿.doc

家一起分享我教学生活中的几个真实故事。 记得那是暑假开学不久,我被调到西圪塔中心校任三年级语文及班主任老师。新的学校、新的学生、加上刚开学工作繁杂,我上火了,牙疼得厉害,肿了出来。新环境我不熟,学生寄宿,我只能用冲鸡蛋加白糖的方法下火。星期天我回家打了针,开学去带了药。谁知我的一个学生从他家给我带来了他爸治牙疼的药,还说:“老师,这药很管用,我爸用过的,你用了也会很快好起来的。”办公桌上摆满了罐头,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回去后我说你牙疼得脸都肿了,妈妈说那是上火了,自家腌制的水果罐头能下火,让我带来给你下火治牙疼。”我哽咽了,眼里满是泪水…… 又是一个新学年的开始,我被调到台头中心校,可我实在舍不得离开西圪塔中心校,上边给三天的到校时间,我打算就这样稳住,然后悄悄地离开。可我的一个学生的哥哥来了,他问:“听说你调走了,是吗?我妹妹说你调走了,非要买个笔记本送你。

我说没钱,她还不行。她说年终去镇上考试是你给她的围巾和手套,过六一时新校服上的扣子是你钉的,还有……”是啊,她不知从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在她上学之前母亲就因病离她而去,多么可怜的孩子呀,少年丧母,这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作为老师的我要尽最大努力弥补她这一缺失,谁知这懂事的孩子非要感恩回报呢!我的心里翻江倒海,老师只做了应该做的一点点,在孩子的眼里却沉甸甸,这就是我的学生,她懂得如何做人。做老师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2007年的暑假,我在乡宁进修校培训电脑,就在我走出院子准备回家时,听见身后有跑步的声音,回头一看,一个男生正迎面跑来,边跑边说:“你是冯老师吧?我是刘志宇。老师你有事吗?”“哦,我在这里培训电脑。你是……”“老师,我在复读,今年高考没发挥好,只达了二本线,我想复读一年,明年走个一本”“这是好事,只要你有决心,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刘志宇,我忘不了这个学生,他是一个家庭特困学习和品行特好的学生。他爸爸是个放羊的,每年开学的费用都要赊账,等到八月十五卖了羊肉后才能付钱。有一次,学校一个老师的钱没装好,掉在楼梯上了,95块钱,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是放学回家的他捡起交给我的。当那个老师知道是他捡的,决定除了在全校通报表扬外,一定要买个文具盒作为奖励。捡钱时就他一个人,加上家庭特困,可他还是把钱交回来了,这不折射出他的高尚品德

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我奉献,我无悔 大白乡土山完全小学于培荣我叫于培荣,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现任教于大白乡土山完全小学,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秋。在15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党的教育事业,谱写着无悔的青春诗篇。 一、爱岗敬业。 1999年,我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从工作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工作上,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各种工作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我都能够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组织的教师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撰写论文、上报材料、技能比赛等活动我都能积极完成,也小有所成。2007年2月,我的论文《让练习、复习课也“动”起来》获得了市级二等奖;2007年5月,我的论文《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组合《阿里山的云雾》荣获衡水市二等奖;2008年11月,我的说课《一夜的工作》荣获全县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二等奖;在2010—2011学年度全县中小学教师说课大赛中我的说课《跑进家来的松鼠》荣获二等奖;2012年12月,在全县班主任素质大赛中,我荣获二等奖。 在业务上,我更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我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中师毕业的我抽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至今已拿到了《教育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我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于2008年12月去石家庄参加了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2009年7月去石家庄参加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省级培训,2010年月12月又

2018年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2018年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大家一起来看看乡村教师有哪些先进事迹材料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女,今年26岁,大学本科,中共党员。2014年6月**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通过**省乡村教师招聘考试,走上了教师岗位。成为**县**中心小学一名教师。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兢兢业业,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工作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就对我说,教语文很辛苦,没有乐趣。当时我迷惑了,我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对知识充满渴求眼神的学生,怎么会无趣?为了搞好自己的语文教学,我用尽了全部招数,可是卖力不讨好,学生的成绩就是上不来,当时的安慰语就是:自己太年轻,没有教学经验。后来听了一位前辈的指点,我才真正领悟到教学和干体力活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用心,后者是靠力。 我们中国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形成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

教学,照本宣科,只教教材,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或者抵触情绪,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愿看到的事情。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学科呢?就成了我当好老师的第一个难题,首先上好课的基础是备课。备好课才能使孩子爱上语文课,那么才能成为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其次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课堂教学是最快、最直接的。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在课本上一一记下来。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尽可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用最简洁、最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只有喜欢语文才会愿意学习语文。 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每星期一三五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组古诗文背诵大赛”小组循环背诵不重复的古诗,依次淘汰,最后古诗储存量最多的小组被评为“古诗文背诵冠军组”并颁发冠军牌,冠军组的成员可以在冠军牌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每当荣获冠军荣誉时,孩子们脸上就会露出高兴和自信的笑容。而失败的小组就会在今后的业余时间争分夺秒地背诵古诗,希望下次比赛能夺回冠军。如果想一直蝉联冠军就必须更加努力。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得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观瞧了最美乡村教师感人事迹,无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落泪。同时,越来越多得感觉到,教师身上任务得重大与重重得使命感,也感觉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是十分光荣得。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得工程师,她承担着教书育人得重要任务与职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就是这伟大职责得经典总结。教育得过程就是漫长得,在这漫长得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有坚韧得精神。 乡村教师身上得质朴与纯真,对教育事业得执着奉献,与无私得舍己精神,对孩子们得那一份发自内心得爱与关怀让我感动,她们为孩子做得每一件事,都就是她们人生价值得完美体现.“自己得事情小,但孩子们得事情大”,“我得心就在这里”,“把心扎在土里,把工作放在心头”一句句简单真实得话语道出了老师们对这片热土,对这些孩子,对这份工作得喜爱,她们用她们得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选择这份事业得伟大与光荣。瞧到孩子们天真得笑脸,一天天得成长与进步就就是她们内心深处得幸福与欣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得我,应该向她们学习.学习她们身上得这种执着奉献,舍己为人,爱岗敬业得精神.新时代得我们充满朝气,拥有着现代人身上大多得特点与个性,她们身上得淳朴与纯真,也正就是我们当代人所缺少得,也值得学习。在城市化得社会大群体中,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体会到乡村学校那些得艰难与困苦。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没有她们那样得条件,没有那么多得苦难可以为我们所战胜,成为最美得教师。但就是,我想说得就是,在平凡得岗位上,我们依旧可以成功。坚信着“从身边得一点小事情做起,小事情重复做,在其中查漏补缺,积累经验”,我们定会努力,定会成功得! “最美乡村教师" 学习心得体会 了解了桂平市最美乡村教师周胜群得先进事迹后,我得心久久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