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信任的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中信任的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中信任的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中信任的研究现状

学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学号:1505210042

学生姓名:王富坤

摘要

在项目管理中,信任在整合团队关系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在回顾团队信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信任管理,从整合的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团队信任发展的阶段特点,最后针对不同阶段的信任发展特点及信任机制给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改善建设项目团队信任管理的各种策略。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任

Abstract

In project management, trus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am relationships.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search of team trust, w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trust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am trust development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ly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rus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us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eam trust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trust

一、引言

建设项目团队信任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罗宾斯认为,信任就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的预期,认为他人不会通过语言、行动或决定而任意行事。梅耶等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和控制另一方,但他却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艾里克森将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的善良所保佑的信念或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强调了对意向因素的内部期待。彭泗清等认为,中国人习惯于将信任区分为对他人能力的信任或对他人人品的信任。

根据许多学者的定义,我们认为,信任是对他人的言词、行为、承诺的可靠的肯定的期望,相信合作的另一方会自觉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会利用合作伙伴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能力的信任或人品的信任的基础上,体现了合作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可靠性、诚实度有足够的信心。但这种信任关系的缺陷就是一方要依赖于另一方,使得信任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我们信任别人,也就预示着我们必需承担信任风险。对团队中的信任,我们比较赞同巴伯所说的第二种期望,即“对同我们一道处于社会关系和社会体制之中的那些人的有技术能力的角色行为的期望”。信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团队成员长期的共同工作经历使得他们相互学习和评价,从而形成关于彼此的能力诚信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信任关系。

二、项目管理中信任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一)项目管理中信任的内涵

信任的内涵是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的基础,也是与项目认识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研究范畴。信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情境依赖性显著。到目前为止,对于项目组织范畴内的信任本质,理论界并未形成一致观点。究其原因,信任的情境依赖性决定了项目组织中信任的特征随着项目本质认识的改变而不断深化。研究情境的转变导致对项目组织中信任本质的认识随之发生变化。传统观点将项目视为一定约束条件下(资源、时间、质量等)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着重考量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此时,信任可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共同决定项目的产出水平。

对于信任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分法。第一种是把信任分成契约信任、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其中契约信任指与坚持协议和承诺相关的信任;能力信任包括对能力和绩效的期望;善意信任指伙伴间关系的相互承诺它可以使关系持久,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第二种是把信任分成基于威慑因素的信任、基于知识的信任和基于识别的信任。基于威慑因素的信任,指如果无法保持行为的一致性时将会受到惩罚的威慑;基于知识的信任,指双方彼此都非常了解(即拥有足够的关于对方的信息)以至于能准确预测对方的行为;基于识别的信任指合作的双方都把对方的偏好充分内在化,以至于一方作为另一方的代理人,另一方则相信他的利益将受到很好的保护。

第三种是把信任分成基于声誉的信任、基于社会相似性的信任和基于法制的信任。由声誉产生的信任,即根据对他人过去的行为和声誉的了解而决定是否给予信任;社会相似性产生信任,一般来说,相似性越多,信任度越高;三是由法制产生信任,即基于非个人性的社会规章制度的保证而给予信任

随着组织理论、系统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分析工具的引入,项目的本质认识已经从过程集合的“生产函数”发展为一种临时性组织,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在此认知下,项目组织中的信任以关系治理的形式嵌入项目治理过程中。信任与契约治理要素相互作用,实现治理机制的均衡。此后,在格兰维特的“社会网络组织”理论的指引下,对项目本质的认识再次升华,项目被视为一种临时性网络组织的认知成为部分学者对项目本质认识的新观点。社会学角度认识网络中信任的理念也移植到了项目管理领域,即信任以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形式显现于项目情景内,成为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的新热点。

(二)项目管理中信任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以项目组织中信任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涉及建设项目、IT项目、研发项目等多种项目情景,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解构项目组织中的信任问题,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研究格局并不清晰。然而,至今尚未发现对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成果的详细梳理。

项目组织中信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探讨项目组织中信任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组织中信任概念的阐释以及对其情境依赖性的分析。二是挖掘项目组织中信任形成的前因要素,包括对市场视角下、合同视角下、项目视角下前因要素的评述。三是分析项目组织中信任的作用,即阐述项目组织中信任对风险应对、降低交易成本以及项目成功等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三、项目管理中信任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项目管理中信任的重要性

在许多研究中,信任被认为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虚拟组织和团队,信任的重要性也是无可质疑的。同样的,对于项目团队来说,它的重要性也是丝毫不受怀疑的。信任对于项目团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横越团队4的整个生命循环过程。新团队需要信任才能起步;信任是团队克服艰难工作的全效润滑剂;当团队解散时,来自组织环境的信任(或缺乏信任)将会继续流传;(2)促使团队成员之间愿意进行合作,有助于避免和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降低因加强监督而带来的附加成本;(3)团队成员间信任度的提高,有助于相互间信息共享程度的进一步提高;(4)团队信任有助于组织对团队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自主权;(5)团队信任有助于提高个体成员工作满意度,从而有助于提高个体对团队、组织的忠诚度;(6)团队信任有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和团队项目的顺利进展及成功。

总之,项目团队信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组织、团队、个人三方的“共赢”。

(二)信任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关系依赖逻辑的观点认为,项目组织中的信任能够减少企业受到不确定性、风险和机会主义的影响。信任作为诱导伙伴管理模式与企业联盟建立的关键因子,可以使各方的利益有效聚焦,将离散利益点统一到整体利益框架下,使独立自治的组织团结起来实现各方目标协同最大化。

与此同时,信任的存在激发了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为,可以减少各方间的交易摩擦,降低因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信任的存在可以克服合同执行的刚性,弥补合同的不完备性,保证合同条款的顺利执行。项目利益相关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而合同的先天性缺陷导致其无法列出所有问题的解决机制。信任的引入可以增强合作的柔性,促进合同方之间的沟通,提高分歧解决的效率。

此外,信任还可以有效激活项目管理与项目治理软要素功能,实现项目的成功。例如,信任通过提高业主与承包商对工作关系的满意度。促进项目范畴内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与发酵,提升多组织项目信息交流系统效率进而影响项目成功的路径都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总之,不同视角下的科研成果为拓展信任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逻辑与方法。

四、目前在项目管理中信任方面研究的不足

(一)是尚未构建项目组织中信任维持的制衡机制。

项目组织中信任形成备受关注的同时,项目组织中信任动态变化的时间轨迹与模型的研究数量也在一直增长。然而,有关项目组织中信任维持的制衡机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明显的。信任的形成与信任的维持是相互支持的两条研究路径,分别解析了信任的“事前”与“事后”问题。由于项目具有临时性特征,导致了各参与方陷入了囚徒博弈的困境。信任在项目进程中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囚徒困境下的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易被打破。因此,当信任在项目组织中有效建立后,构建在此囚徒困境前提下维持信任的制衡机制,是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仍待探索的问题。

(二)项目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虽然在项目组织中信任作用的研究中,信任对于项目成功、项目绩效的影响已得到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大多都停留在经验判断或理论思辨层面。项目组织中的信任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关联性尚未得到很好地模型化描述。这就导致了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在经验研究中易产生估计误差;二是如果对项目组织中信任的作用没有恰当的评价,任何旨在提高信任促进项目绩效改善的政策很可能存在误导。因此,在选定的管理情境中,应用演绎法或归纳法模型化描述信任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实证分析项目组织中信任与项目绩效之间的作用

机理便成为后续研究的前沿性内容。

(三)目前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的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分析结果表明,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最为普遍。然而,问卷调查法搜集的信任数据是某一阶段的静态值,无法精准描述信任变化的动态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成果的解释力。一些文献采用了多案例比对的分析方法,但由于未在案例发生前设置约束变量,获得的结果数据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现阶段,访谈法逐渐受

(四)随着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的深入,发现信任应该有度

过低或过高的信任会导致信任双方拒绝承担风险或者盲目地承担风险,对项目绩效造成损害。盲目地设置信任既会造成资源浪费,又会导致信任的实施效果不佳。基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实现治理效果最优化的目标,信任与控制之间应形成均衡的态势。因此,需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手段,将信任与控制

五、结语

项目组织中信任的研究已经具有现实需求,构成了当代项目管理研究的前沿面。随着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越发复杂,项目的基本矛盾将更为凸显。在非正式制度供给不足的前提下,探究信任促进项目绩效的改善路径,并在动态视角下合理配置信任与控制水平,将是未来项目组织中信任研究的整体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志超. 信任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3.

[2]杨少敏.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尹贻林,徐志超,孙春玲. 信任与控制对项目绩效改善作用的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3-8.

[4]邱艳. 工程项目中信任对合作影响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

[5]尹贻林,徐志超. 工程项目中信任、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基于关系治理视角[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41-51.

[6]王垚. 工程项目中信任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4.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 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

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 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7)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8)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①组织关系复杂,协调工作大、②投入资金的管理问题、③各自资任不明,分工不确切、④重进度,轻质量、⑤计划工作不落实、⑥材料供应、设备落实问、⑦合同问题。 3.发展趋势 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 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 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做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空前。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然。本文即主要研究了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 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其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理不合理、组织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管理方法落后、人员素质低等。 (一)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现状之一是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行政和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点在国内大型企业体现的尤为明显。

强化项目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强化项目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3月份以来,根据市委安排要我在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工作的同时配合抓项目。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也因掌握项目投资工作情况的需要,近期,我看了一些相关资料,接触了部分有关项目单位,调研了解了一些项目的实施情况,就此谈一些浅显的思考。总的感到,近两年来,特别是2008年10月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方针以来,市县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反映迅速、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已分三批申报各类项目749项,总投资433.96亿元,已争取到2008年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1.25亿元。2009年1.2亿元,共计2.53亿元,均是城乡急需建设的项目。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争取、建设管理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从项目的管理工作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就是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难题。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擅自超规模、超概算。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某些项目不按批复文件实施、擅自变更建设内容、盲目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造成投资超规模超概算。对这类问题,有的项目单位容易忽视、感觉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好象无所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许多项目不能按期建成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擅自扩大建设规模,造成资金缺口,影响了建设进度。有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是可以的,但首先要合法合规,要报原审批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有的项目单位事先不衔接不沟通,不履行报批手续,擅自变更建设,然后以“既成事实”来补办手续,也是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二、违反财经纪律,滞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某些项目的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滞留挪用项目专项资金,或用于发工资,或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开支的不足部分,或用于非项目建设内容的工程建设,或用于购置交通工具等。客观地讲,我们的市县区财政都比较困难,财力保障能力较弱,有些部门单位因经费开支紧张想动用项目专项资金的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中对项目专项资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工程项目管理》考研复习整理

第2 章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组织构成因素 一般来说,组织由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能四大因素构成,呈上小下大的形式,四大因素密切相关、相互制约。 1)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的实际工作人员的等级层次的数量。 2) 管理跨度 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主管直接管理下属人员的数量。在组织中,某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大小直接取决于这一级管理人员所要协调的工作量,跨度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数量随之增大。 3) 管理部门 按照类别对通过专业化细分的工作进行分组,以便可使共同的工作进行协调,即为部门化。 4) 管理职能 组织机构设计确定的各部门的职能,要在纵向使指令传递、信息反馈及时;在横向使各部门相互联系、协调一致。

组织结构设计通常要考虑下列六项基本原则: 1. 工作专业化与协作统一 强调工作专业化的实质就是要求每个人专门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通过重复性的工作使员工的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在组织机构中还要强调协作统一,就是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和配合方法。 2. 才职相称 通过考察个人的学历与经历或其他途径,了解其知识、才能、气质和经验,进行比较,使每个人具有的和可能具有的才能与其职务上的要求相适应,做到才职相称,才得其用。 3. 命令链 是指存在于从组织的最高层到最基层的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每个管理职位对应着一定的人,在命令链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每个管理者为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权力。由于命令要求统计表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只对一个主管负责。 4. 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相统一 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在组织机构中当人数一定时,如果跨度大,层次则可适当减少;反之,如果跨度缩小,则层次就会增多。所以,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通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确定管理跨度和

中国项目策划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及趋向 摘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项目治理的组织形式差不多为企业组织的进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纳以项目为主的进展模式。本文对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忆,并对当前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和进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治理的产生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 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进展的差不多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差不多上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关于这些项目的治理,假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特不困难的。 (2)项目治理的产生 有项目,就有项目治理问题。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治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要紧方法是完成任务,这确实是潜意识的项目治理。然而,直到本世纪初,项目治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打算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治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因而,对项目的治理还只是凭个不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不人的才能和天赋,全然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刻又特不紧迫,经费上也有专门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治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治理”那个词确实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建设与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从出不穷,以前的岸墙及护坡,主要是浆砌石挡土墙、护坡,而现在又发展出了生态带护坡、栅栏板护坡、格宾石笼护坡等形式,闸门也由升降式闸门变成了现在的升卧式、护目镜等多种形式。随着工程范围的增大,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政务的透明化及地区性思想意识良莠不齐,工程协调工作难度加大,甚至有的工程主要是协调工作,所以要求工程项目组成人员必须具有技术、管理及协调能力,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要求又高了一个层次。 俗话说,大店靠用人,小店靠管理。一个工程项目如何才能做到保证质量、安全、进度并使其成本最优化,靠的就是管理,对于工程来讲,我认为管理的意思就是管人事、理财物。工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若干方面组成。但无非有两个层面五个方面,第一层面包括人和物,第二层面包括规则、方法和实施。而这些方面中都有关键点及控制点。这五个方面抓住了,确切的说,这五个方面的关键点及控制点抓住了,所有问题都不难解决,工程建设才可以保质、保量、保时、保安全、保效益的完成。 一、第一层面 1、人:这个很好理解,指的是项目部人员、班组长、操作工。管理的首位就是管人,这点最重要。一个工地有很多人,管理人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民工等,如何管理这些人,是一个工地成败的关键。可以这样说,一个项目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上。人的关键点是团队精神、责任心、专业能力。 (1)团队精神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车沙和水泥从大厦顶上倒下来,对地面的冲击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从大厦上倒下来,

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团队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 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凝土呢?没有水,没有搅拌,就还不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好的团队氛围,团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意味着项目成功了一半。 项目经理在团队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组织会议、讨论、学习、攻关和休闲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最终能形成明智的决策。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可以个个都不是出类拔萃的,只要步调一致,就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个个都有能力但不相互配合,许多方面会相互掣肘,使执行效果大大降低。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项目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好的项目经理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得团队的努力形成合力。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才能使一个团队具有良好的决策与执行能力。 (2)责任心:对每一个成员而言,首先要有责任心,他不一定要有很好的技术,但必须对所从事的工作尽心尽职。这样制定的规则、方法才能执行到位。 (3)专业能力 技术管理人员只有专业才能控制好工程质量,把握好施工节奏,提高利润率;每一个工种的操作工人只有专业化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每一个工序衔接顺畅、高效率并保证质量。 项目部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不是凭空而来的,管理人员自身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熟悉图纸、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学习国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司项目管理是以项目责任部门为主体进行管理,在项目启动、计划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工作流程,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 目的控制和最后的收尾工作、质量保证等方面无相应的制度流程支撑,经归纳,主要有以 下几类问题: (一)项目管理形式方面 公司虽由 *** 牵头做了部分项目基础性管理工作,如督促各部门在项目伊始完成立项审批,但整个项目管理方面不清楚责任的边界在哪里,往往是项目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都经手了,不清楚谁是总体负责,事情大家都在做,有责任大家都想躲,项目最终 大家才意识到项目管理组织上欠缺,双方没有共同的认识基础,难以协同工作。 (二)项目计划性方面 公司各项目启动时虽按流程提交了立项审批资料,但项目启动工作不扎实,仅为了立项而立项,立项审批前甚至并未主动和用户沟通,明确具体要做哪些事情(项目组、用户、客户、供应 商??),可能会漏了某些任务或白做了无用功;或因受用户牵制不详细知道项目都有哪 些具体任务而无法准确估算项目工期, 无法安排进度并进行预算估算,即使能估算出来了也不可能准确。(三)项目控制方面

1.风险控制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时没搞清楚目标和要求 就动手,或做到一半才发现有偏差,理解不一致;项目经理没有 具体的考核指标;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和考核标准;进行控制时 也没有参照标准。 2.实施把控方面 (1)部分项目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糊涂帐方式在推进,由于没有事前的安排所以配合和协作不良,“意外”特别多,没有控制的依据,对于项目状况无从判断; (2)重业务、重技术,轻管理;只片面地关注某些火烧眉毛的方面(如进度) 而忽略了项目的整体性。 (三)数据分析方面 公司暂未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数据分析仅停留在各类报表的汇总上,采购及销 售并未完全形成一条线管理。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公司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可由 **部组织各业务部门对该部门的业 务范围进行梳理,建立符合公司业务 范围的项目管理体系及流程(见附件:公司项目管理框架图),制定与本项目相符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各自的质量行为和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项目目标管理。要求业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明 确定义项目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的管理要求(目标),如时间、成本、质量等。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本文主要讲了项目管理的发展以及各种工程项目管理的优缺点和比较,选择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关键字: 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工程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行的看法认为,项目管理是二战后的产物,主要是战后重建和冷战阶段为国防建设项目而创建的一种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之前被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之后被称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1.传统项目管理发展阶段:从四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项目管理主要是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国防工程建设和工业/民用工程建设方面。此时采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致力于项目的预算、规划和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借用的一些一般运营管理的方法,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所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当时的项目经理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具体执行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项给定的任务或工作,然后不断接受上级的指令,并根据指令去完成自己负责的项目。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建立的两大国际性项目管理协会,即: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和以美洲国家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以及各国相继成立的项目管理协会,为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中,发达国家的国防部门对于项目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创造的许多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由美国空军最早开发的项目计划评审方法(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由美国国防部提出并推广的项目工期与造价管理规范(Cost / Schedule Control Systems Criteria--C/SCSC)等一大批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现在仍然在广泛地使用。 2. 现代项目管理阶段: 80年代之后项目管理进入现代项目管理阶段,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的急剧增加,项目团队规模的不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项目管理产生迄今,经历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代的项目管理两大阶段。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PMP资格考试进入中国,已建立了国 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本文对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是一种弹性的管理方式,运作时将专家召集到团队, 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来运作,而是通过所谓“平面化”的结构来实施[1]。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职能管理方法;80年代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 用过程管理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能够带来结果的系列活动,更明确地说,就是利用资源和方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列活动。一个大过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过程,即过程网络。一个过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特别是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2]。 项目管理不断升温,现已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目前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投资、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90 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和医院管理领域,用财富杂志的话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1]。 二、我国项目管理现状 在中国,近年来项目管理也逐渐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项目管理院、系,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举办项目管理研修班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资格考试,授予PMP资格,已进人中国,PMP与MBA、MPA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热门专业。 我国的项目管理已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有一些认识误区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对项目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一)重形式轻实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项目管理之建筑工程项目的创新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创新的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管理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的主战场,不仅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造就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为了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向顾客提供产品,同时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施工队的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1 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

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企业普遍关注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项目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支项目管理人才阶梯队伍,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项目管理业内人士的共同选择和使命。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普遍面临着以下制约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无面向业务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二、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和企业现状不匹配、和其他体系不兼容? 三、项目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浪费。 第一个问题,反映出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关键核心流程的缺失: 1、企业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和达到竞标门槛,认证了多项资质,比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体系、计算机集成资质等,但往往忽视了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建设,多数人对项目管理工作不了解,导致项目无流程可循、每个项目方法不一致,松散式管理,完全靠项目经理个人能力,企业缺失项目真实数据,丧失对项目的控制,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不能够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有效决策,项目出现到处救火的现象,领导成了解决问题的消防队员,越陷越深,痛苦无比。 2、招投标中也因为只重视技术规格说明,缺乏对项目管理保障的阐述错失机会;或者拿别人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即使中标了,实际工作不一致,降低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甚至怀疑企业项目交付能力,导致客户关系紧张,项目岌岌可危。 3、重视技术,提拔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依赖其个人技术能力,项目命悬个人,企业实际不可控,长期导致企业缺乏项目的核心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3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3.1 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承包种类、施工技术水平等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关注与进一步努力的重点。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建以及国家针对建筑行业相关的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带动着国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是一重大的机遇。而伴随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做到重视、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促使建筑行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 许多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自身的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受到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多数现存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诸如一味追求施工进度以压缩工程成本,不够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与施工环节,从而给工程项目造成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与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场风气存在严重的问题,受个人利益驱使的原因,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程承发包等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采购与竞争的现象,使得资质不够的材料、设备及单位承担了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项目;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资源配置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并且,从有关的数据调研分析来看,国外竞争市场的激烈化,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承包份额逐渐降低,且大多数集中在非洲、非洲等落后的国家,而在英国、美国等先进发到国家的建筑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极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大多能够承担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其资金能力与技术能力也往往雄厚,而我国建筑企业往往只能承担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或管理,并且多受到资金与技术、管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由此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31228602.html, 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作者:张良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宏观性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牵涉工程成本投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工作。必须切实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精细型项目管理转变。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促进建筑市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2.1 质量控制与管理 质量控制需要首先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笔者习惯于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把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结合起来,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先把项目工程图纸输入专用软件中,输出三维立体模拟图,审查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位置,如果发现有构件冲突和图纸规划偏差,可以及时纠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操作,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与业主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承包商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失,而要考虑一种长期的共存关系。 2.2 进度控制与管理 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制定进度计划,并及时掌握建筑工程项目进度和计划的吻合度。出现问题时,要善于针对问题进行的分析和解决。笔者曾经在管理某个工程项目时,发现工程进度明显比以前减慢,便深入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谈心,才发现是员工食堂的伙食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信息化项目调研报告

信息化项目调研报告 信息化项目都有哪些呢,调研报告要怎么去写呢?以下是xx整理的,欢迎参考阅读!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

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精)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 1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BM、ABB、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