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海外并购的战略分析

京东方海外并购的战略分析
京东方海外并购的战略分析

京东方海外并购的战略分析

作者简介:崔号,男,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会计学专业。

成功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

晶显示器件)业务前后,京东方还进行了两次大的海外并购,即2001年收购韩

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所持的STN-LCD及OLED业务的资产,以及2003年协议收购FIELDS PACIFIC LIMITED持有冠捷科技的股份,在不到三年

的时间内连续三宗收购行动,反映了京东方打造显示器件产业链的战略意图。

目标:产业升级

如果说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CRT(彩色显像管)显示器时代的话,那么21

世纪将是以液晶显示为代表的平板显示器时代。液晶显示技术经历了扭曲向列(TN-LCD)、超扭曲向列(STN-LCD)和薄膜晶体管阵列(TFT-LCD)三个重要发

展阶段。目前,TN-LCD已逐步迈入衰退期,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而且生产能力

过剩,价格竞争激烈。STN-LCD已逐渐过渡到成熟期,生产技术完全成熟,市场

需求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而TFT-LCD则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市场需求正

急剧增长。

京东方早期从事相关于CRT显示器的相关零组件生产与制造,拥有中国北方

最大的CRT显示器生产基地,但TFT技术仍基本空白,掌握TFT技术成为京东

方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手段:技术并购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比较整个国际显示技术

领域,京东方的整体技术落后有十五年之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京东方

急需取得技术突破来扭转被动局面。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获取技术呢?就TFT-LCD产业而言,这是一

个技术和市场周期都很短的行业,之所以直接采用并购方式获取技术,是因为其

在各种发展模式中是有一定优势的(见表一)。

表一:发展TFT-LCD产业的模式分析

合资模式引进技术自我发展收购

审批难度小,时间短难度小,时间短难度大,时间长

筹备期长长短

投资投资总额较大,投资集中投资总额较大,投资集中投资分段,资金压力小核心技术较慢,先进性强自我消化,难度大快速拥有

时效性取决于合作伙伴不确定因素多明显

市场导入较慢慢快

风险一定市场周期内较小较大一定市场周期内较小

韩国企业在TFT-LCD产业有明显的技术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三星、现代便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995年先后投入大尺寸TFT-LCD面板的研发生产,而目前全球TFT-LCD产业中,也只有我国台湾地区与韩国拥有以大约四年的时间就分别建设出三代工厂的经验。此次被京东方收购的韩国HYDIS在全球TFT-LCD 生产企业中在排名第九,其TFT-LCD技术非常突出,通过并购,京东方迅速掌握了技术资源,吸收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得以最快速度的跻身TFT-LCD市场。这次并购,使得京东方能够生产大尺寸和高质量的TFT显示屏并成为目前中国内地唯一一家拥有TFT-LCD技术的企业。

行动:产业整合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往往比并购本身更重要。京东方已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京东方显示科技园,着手建立第五代TFT生产线,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韩国子公司BOEHYDIS已储备的大量先进技术,同时利用中国更低的人力资源成本,更靠近广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实现TFT-LCD技术和制造业务向国内的合理转移。

京东方同时在显示科技园中保留了一定的配套用地,以助于上下游零部件厂商的入驻,而冠捷的加入正好弥补了京东方LCD产业链中下游通路的不足,稳固了未来TFT-LCD五代线面板批量生产后的销货通路,并进一步将产品打入全球市场。

另外,京东方顺应产业模式调整的需要,公布了对下属其他资产进行整合的议案,包括拟将京东方移动科技、深圳京东方、深圳众大的股权出让,择机对京东方大和进行清理等。通过将与主业无关的贸易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资产清理出去,京东方达到了整合、巩固既有TFT平台的目的。

此外,发展TFT产业京东方还需要克服资金方面的制约。由于京东方前期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目前,京东方旗下公司正加速境外上市筹资之旅。京东方力争实现将BOEHYDIS在香港或美国挂牌上市,实现筹资3至4亿美元的目标,而浙江京东方也决心明年实现境外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融资案例分析 吉利控股集团在系列跨国并购过程中成功地探索出融资创新“I-A-I”模式:内部资本市场—战略联盟—金融创新,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存在财富转移、后续高投资等难题。 吉利控股系列跨国并购及其融资路径 从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吉利控股共成功完成了3次跨国并购及融资。 (一)吉利汽车并购英国锰铜与澳洲DSI的融资路径 在并购英国锰铜和澳洲DSI过程中,吉利控股都是聘请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为并购顾问,通过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这一融资窗口,在香港资本市场增发新股融资。2007年2月16日,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从而为并购锰铜融资6.36亿港元,然后出资约4.2亿港元现金控股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并购DSI交易资金为5400万美元,后续流动资金为1800万美元。吉利控股最初试图通过在澳洲进行两个债权银行融资,但澳洲当地银行提出超过10%并购贷款利率的苛刻条件。吉利控股随即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迅速成功融资。如果吉利控股在中国内地融资,融资后再换成外币,那么所有审批的程序至少耗费2—5个月。2009年5月20日,吉利汽车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普通股,共筹集资金1.39亿美元(约合9.5亿港元),不仅及时有效地完成了DSI并购项目,而且还利用3.66亿港元提早赎回了2006年发行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余额。 (二)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的融资路径 从2007年开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融资准备,首先,他将吉利控股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控股的滚动发展,而吉利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的投资来实现。2009年9月,高盛通过认购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向吉利汽车注入25.86亿港元,这笔钱被吉利汽车用于济南、

京东方业务战略及商业模式(第二版)

BOE业务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 王刚、王传亮 2015年4月24日

目录 1、BOE产业基本情况概述 (3) 1.1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BOE业务战略 (3) 2.1产品线广度与特色 (4) 2.2目标市场的细分方式与选择 (7) 2.3垂直整合程度的取决 (10) 2.4规模与规模经济 (10) 2.5地理涵盖范围 (12) 2.6竞争优势 (14) 3、BOE商业模式 (17) 3.1价值定位 (17) 3.2目标市场 (18) 3.3销售和营销 (20) 3.4生产 (21) 3.4分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收入模式 (22) 3.6成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竞争 (24) 3.8市场大小、增长情况和份额 (26)

最新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分析 摘要:跨国并购的活动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整合并购的方式上做了对比,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发展策略,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其竞争实力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跨境;并购;金融 一、前言 大量的经济案例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公司市场份额及业务发展。根据融资方面的分析,因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国内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然而,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西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一样难以处理。因此建立起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够使并购达到其初衷。 二、中西方整合并购的区别 2007年咨询公司-A.T.Kearney的报告中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的并购往往先建立战略计划,其中包括整合计划的细节,这是其较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合并前的战略,其中大部分并购完成是

没有考虑整合问题的。西方公司具有丰富的并购整合经验,所以他们的一体化进程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其中包括预定计划、定义一个新的组织、制定员工安置计划,并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科学的关键点,能够确保公司的快速整合,并留住关键的人才,取得最终的成功。著名的思科公司就形成了一套流程和12人的专业团队,新购买公司的员工将会收到一个信息包,其中包括思科的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和福利,整个整合过程通常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成(李鸿阶,2013)。然而在中国整合并购后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因为文化涉及人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等。 (1)如何整合无形资产是严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企业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跨境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市场。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 业务,也得到了“ThinkPad”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的技术,留住关键人才是首要。为了获得销售渠道,我们应该与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良好的沟通,一个良好的人才计划、沟通计划是首要战略。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是我们留住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又能保持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的难度。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公司与外国伙伴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国外企业对中国的企业文化了解得太少。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及整合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及整合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资本等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也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剧,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政府确定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舞台,摆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缺乏的瓶颈制约。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近年来也呈现逾来逾活跃的趋势。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并购与海外并购活动不仅起步较晚,而且也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 西方的跨国并购理论大多以西方先进国家的企业并购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海外并购实践适应性不强。中国出海并购的先行者们在缺乏经验情况下,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的及时跟进,通过理论的指导,来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基于无形资源的视角,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整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实现理论的创新,并对海外并购整合的实践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所遵循的研究思路为:首先以无形资源的价值创造功能、成本收益特征作为研究的契入点,提出了无形资源系统的概念;其次,从无形资源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跨国并购中优势无形资源转移与扩散途径的比较以及协同效应发挥作用的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基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提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促进无形资源系统优化升级的并购动因理论;然后,分析了优势无形资源在跨国转移与扩散中存在的障碍,结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无形资源利用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融合系统化的理念与工程化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构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形资源整合系统工程的思路,阐述了中国企业海外购中无形资源整合的具体路径。 最后,本文还对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与企际关系资源三大关键无形资源子系统的整合路径进行了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导论。这部分主要叙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并对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逻辑思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了本文预期可能的创新点。本章所呈现的研究逻辑框架与思维模式,不仅突出了论文的理论价值,而且还阐述了本文所提出的关于无形资源的整合思路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实践的指导作用。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民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我国企业积极响应,发现扩展企业版图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海外扩张,因此企业海外并购被日渐提上日程。但是海外并购是一个相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较新的扩张策略,其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与企业并购热情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反而具有滞后性。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为基点,探究相关的成果和限制,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比对数据,总结出我国企业近几年的海外并购重大案例财务风险的来源与构成,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最后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标签: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跨国贸易往来频繁,从而促使我国企业的闲置资金不断增多。许多企业为减少贸易壁垒限制、有效进行规模扩张、获取优良资源等,开始大量进行海外并购业务,但是直到现在有将近70%的海外并购都是以失败告终,而财务风险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但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起步较晚,没有完善的体系支持、系统的研究方案,相关的风险研究较少。所以说对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整个并购风险控制、开展海外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方式及现状 海外并购是在并购的基础上,进行跨国活动。主要是一国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获取另一国的目标企业的一定份额的乃至全部的股权。并购方式一般有五种划分方法:(1)按照并购法律和税收政策划分为,股票收购、资产收购和兼并;(2)按照并购双方所在的行业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3)按照是否利用目标企业资产划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4)按照目标企业的资产转移方式划分为,承债式并购、承包式并购和无偿划转式并购;(5)按照是否有中介机构划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在中国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全面,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按照法律与行业划分的方式来进行。 法律和税收政策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式分析:(1)股权收购;(2)资产收购;(3)兼并并购。双方所处行业划分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式分析:(1)横向并购;(2)混合并购;(3)纵向并购。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影响下,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急切的需要走向国际化,来扩大在世界上的商业版图。本文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有了以下见解:2006~2014年我国海外并购案件成功数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并购金额数也不断的增加。2006年我国企业实行海外并购的只有20家,并购的金额仅为58.95亿美元,但是到了2011年我国海外并购涉及企业大到了110家,并购金额增长到280.99亿美元。

京东方AMOLED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

京东方AMOLED业务的发展战略研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液晶显示器开始逐步被应用到电子产品中,进入新世纪以来成为显示器的主流。中国的液晶显示器产业历经十几年的成长,已在世界显示器行业的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显示技术及市场的不断变化更迭,中国显示面板行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创新压力,加快技术升级。2016年国务院发布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中指出,必须加大力度促进显示产业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所以行业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实施战略转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持久力。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光电显示原件生产企业龙头,其产品线覆盖整个面板产业链。京东方2003年率先引进液晶面板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块液晶面板。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京东方成为国内显示面板行业的领军企业,本文以京东方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在新一代AMOLED业务方面的发展战略。 本文开篇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第二章节是战略制定需要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文献,以及研究中涉及的核心研究理论和方法,如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以及SWOT分析模型等。然后再第三章通过PEST分析模型分析了京东方战略决策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其所处的外部产业竞争环境。第四部分对京东方公司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京东方的内部条件。 第五部分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京东方公司的优势与不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分析相关的策略,最终确定京东方SO战略的发展方向。京东方要积极抓住政策红利和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抓住全球技术更新的契机,积极发挥京东方AMOLED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激发公司竞争活力,捍卫行业领先地位。基于SO总体战略,最后一章节提出了京东方AMOLED业务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海外并购现象及风险和防范措施

海外并购现象:,仅在海年全年中国地区相关的并购交易总量减少了26%,金额降 低了9%2012外并购交易金额方面有所增长;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在虽然在数量上微亿美元,在并购交易总披露金65254%,达到了创纪录的降,但披露 金额增加了,达到历史新高;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比重逐步增加,1/3 额中占比约我们预期民营企业将会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发展 的重要推。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工业科技和消费品相关业务,这已成为一个重要动力知识产权和品牌大量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将国外先进的流程、趋势;技术、一些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开始引入中国市场;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全球化。专家认为,资源瓶颈和成本压力正迫使中国食品企业加快“出海”步伐,配置全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仍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球资源以寻找出路。但融资难、对并购也更加谨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慎。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13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降至自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年以来的最低点。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市场短期专家认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IPO 中国企业如果从内将不再活跃,取而代之的是二级市场交投和债务市场的活跃。事兼并收购业务,其资金来源将主要以债券融资为主,股票融资为辅。另外,商鼓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政府方面应该多给予政策扶持,励企业出海,指定国家政策银行给予资金方面扶持等。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1.资源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两方面中国企业 寻找“海外” 中国国内的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日益膨胀的压力:一是资源瓶颈的约束,另一的需求,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进一步促使企业到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整合;谋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升值压力促使国内企业转变已有的分工角色定位,求向高附加值转型。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事实上,在食品领域,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壮大企业也是通行做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说,中国食品企业目前用资本换资源的心态迫切,光明食品此次的收购,不仅是资源布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早餐谷物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同时显示自己品牌的国际形象,“这说明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2.海外并购要善用金融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对于这笔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专家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突出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问题, 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对并购也更加谨慎。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张晖明称,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401806.htm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作者:王中超 来源:《商情》2016年第28期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第六次并购浪潮袭来,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并购的活动中。本文以吉利公司为主线,运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分析,对并购前后吉利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并从企业自身方面和政府方面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吉利控股沃尔沃汽车公司并购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即使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仍然庞大,同时国内的自主品牌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核心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是连年财政赤字,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并购价格大幅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这一时机,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原沃尔沃的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同时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之一,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和自主品牌创新,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5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的企业。 沃尔沃是北欧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品牌轿车以安全性著称,尤其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制方面。1999年,沃尔沃集团出售其汽车业务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具体交易概况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并购前,沃尔沃母公司福特公司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尤其在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跌入谷底的1463亿美。仅并购发生前三年福特总亏损额就高达300亿美元。其连年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福特早在几年前就欲将旗下沃尔沃出售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的豪华车市场需求以超过40%的增长快速发展,全球轿车生产企业逐渐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中国,沃尔沃汽车的销量增长更是于2009年在中国突破了80%的增长速度,中国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汽车市场。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福特和沃尔沃来说,想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选择一个中国买家无疑是个明智且理性的决定。 2010年8月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正式完成,吉利花费25.5亿美元取得了沃尔沃汽车100%的控股权,其中交易的并购资金为18亿美元,另外7.5亿美元为接管沃尔沃后的营运资金。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联想跨国并购中的融资策略分析1论文

联想跨国并购中的融资策略分析(1)论文 [摘要]并购资金来源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瓶颈之一。联想并购IBM PC的过程中采取的融资策略是这次跨国并购的一大看点。本文通过分析联想并购过程中的融资策略与技巧,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融资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跨国并购融资联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也纷纷开始用这种方式加快其国际化步伐。联想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12.5亿美元的高价购下了IBM旗下的PC业务,成为第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企。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这次并购的评论褒贬不一,但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角度来说,合理的融资策略是这次并购中的一大看点。一、我国企业跨国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购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与并购,对资金的需求更加紧迫。如果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本结构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环境与偏好,能够找到一种合理的融资方式,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并影响并购后正常的经营活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并购融资方式有限金融信贷的支持对需要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的跨国并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面临的处境来看,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包括受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这限制了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 2.没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作用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操作还处于不规范的状况,并购融资方面的专门服务较少。也由于国家法律方面的一些限制,中介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造成融资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海外并购的技术整合风险分析

TCL海外并购的技术整合风险分析 文献综述 随着跨国企业并购态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并购中的技术风险研究趋之若鹜,总结出企业并购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共享、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归根到底,企业并购后遇到的技术风险,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下面就来总结分析一下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一、企业并购的技术整合理论 企业并购的技术整合风险理论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下面介绍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的研究。 (一)新古典学派的研究 新古典学派以索洛等人为代表,提出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和发展,新思想的来源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变化,而以后阶段的实现和发展则更突出缘由要素的协调,权利的纷争,利益的冲突,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他们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原理,强调资本和劳动的产出会随着内部有效管理和机制的改革而有所转变,另一方面他们坚持政府是一个强大的调控体系,政府可以利用金融、税收、法律等调控手段对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所有风险进行协调,以促进和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新古典学派仍然采用正统经济理论模型来测度整合风险,不能反应处于实时动态的经济现实,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继而产生了新熊彼特学派。(二)新熊彼特学派的研究 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曼斯菲尔德、卡曼、施瓦茨等,曼斯菲尔德认为影响创新创新技术的因素主要有模仿比例,模仿比例低,企业要承担整合技术的额外费用,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不利;采用新技术所需要的投资额越高,在盈利相同的情况下,产品推广的速度就越慢,卡曼、施瓦茨等人从市场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去分析技术创新的风险,一家本身在市场上就趋向于垄断的公司,由于并购整合技术,从管理层上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企业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去管理并购以后的技术,但是所有的并购都是独特的,仍然会遇到各

光明海外并购汇总分析

并购背景 ?光明集团的新三年战略规划:到2015年,光明集团将力争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食品产业集团,业务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光明集团主营业务收入618亿元,要在5年翻番,海外并购是其基本战略之一。 ?国内经过多次产业整合,能被大企业看上的优质中小乳企已为数不多,另外,国内的优 质奶源也被瓜分殆尽,亟需拓展海外资源 案例 ?CSR 2010年1月12日光明有意以最高15亿澳元(约合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西斯尔公司(CSR)旗下的糖和可再生能源公司的消息传出,标志光明正式迈出了海外并购步伐。 1月27日,CSR拒绝了光明食品提出对其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收购要约,并称将继续推进糖业事业的分拆计划。 2月初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拒绝了CSR关于分拆其糖业部门的提议。 6月底,光明已经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宣布这起并购。 7月5日形势突变,CSR宣布已与丰益国际达成了协议,新加坡丰益国际发布公告称,其全资持有的丰益国际澳大利亚公司已经与CSR就收购其糖业和可再生能源业务部门Sucrogen 达成协议,交易额为17.5亿澳元(约合14.7亿美元),包括13.47亿澳元的收购现金,另有4.03亿澳元的债务。 原因分析: 收购之前,丰益是亚洲最大的糖业企业。而一旦光明收购成功,则会超越丰益国际成为“亚洲糖王”。 在交易未达成前即公开价格,使得对手以高出一点的价格得手。 未能预料到丰益国际会加入竞争,藏在暗处的丰益最终获得了胜利。 忽略了CSR糖业资产的战略价值。 ?-新西兰信联乳业 新西兰信联乳业(Synlait Milk)公司的收购可谓出乎意料的低调,在光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光明乳业发布收购公告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也是迄今为止光明唯一的海外并购成功经历。 ?-英国联合饼干 在对联合饼干做过尽职调查后,光明发现英国养老金制度设计是其“无法承受之重”,即使收购成功,风险也相当大,于是选择了主动放弃 原因分析: 事先研究不够,对收购对象了解得不充分。 ?-美国GNC 当光明还在对是否要并购GNC进行内部讨论的时候,急着退出GNC的基金,选择了以推动GNC上市的方式实现退出。 原因分析: GNC的基金股东希望早点实现退出,因为担心光明的审批程序过长,最终选择了推动GNC 上市。 ?-法国优诺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Cross一boarderM&A)又称为跨境并购或国际并购,是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是并购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为: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市场和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 TCL集团 TCL:全球化浪潮中新兴的中国力量,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创意感动生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SZ.000100)、TCL多媒体科技(HK.1070)、TCL通讯科技(HK.2618)。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泰科立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物流与服务业务群。 2009年TCL全球营业收入442.95亿元人民币,5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2009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1428万台彩电,1612万部手机。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未来十年TCL将继续构建融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及消费者洞察系统为一体的“三力一系统”,将TCL打造成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品牌。 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汤姆逊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等领域,是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世界级集团,其产品及增值服务系列构成了完整的视听产品价值。汤姆逊至少在三个领域,当之无愧地扮演着世界第一的角色:为媒体和内容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货商、数码译码器供货商、家用电话供货商。其中,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与传输领域,汤姆逊占有整个欧洲解码设备60%~7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分析

R 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 48

· 询公司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设在该国的分支机构了解投资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状况以及限制海外并购的政策和投资项目的资信等状况,尽量避免参与政治阻力巨大、法律障碍多的并购项目。 (二)增强管理层风险意识,健全财务风险预测与监控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可以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了确保并购的成功,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分析,特别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查,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方应关注自身与目标企业是否拥有互补优势。要在审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包括并购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和风险、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并购预期财务效应等在内的并购财务标准,从而准确选择并购方式。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也是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完成收购后,财务风险集中地体现在并购支付方式与融资方式的选择两个重要环节。企业实施并购支付对价时,应遵循资金成本最小化和风险最低化的原则,选择合理的对价方式。并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获得流动性的能力,股价的不确定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动等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并购成本和风险。 (三)了解目标企业情况,加强经营管理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情况,在并购时选择可融性强、善于合作的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要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使其目标一致,有利于实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在并购的同时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经营不善。最后,要努力争取将本土企业的低成本经营模式与被并购的海外企 业的创新意识和技术领先优势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不同企业之间股权与资产的重新配置,适当调整管理模式和销售策略,加强公司的运营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企业要早着手实施有效的人才聘用制度,留住原企业的关键人才,在新企业的不同层级和同一层级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的沟通使员工可以迅速完整地了解到新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指引员工形成新的愿景体系,快速形成组织凝聚力。 (四)正确选择整合战略规划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文化习俗、社会制度之中,具有不同的并购动机,整合战略规划实施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规避海外并购的整合风险,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搞好整合的战略规划。要对被并购的海外企业进行制度上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于并购后的企业。培育企业一体化的经营理念,努力化解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潜在冲突,建立新的反映并购后企业内部各方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并购后组建的新企业应在公司总体战略指导下,使两种文化水乳交融,吸收一切有利于新企业发展的文化,达到文化协同的效应。最后,企业整合过程中的任何安排,包括产品和服务的重新设计、人事调整等都应该考虑到是否可能对客户产生冲击。要在并购前充分估计整合的难度,对整合成本及目标公司风险进行评估,提前制定好各种方案和措施,加快运营整合的速度和效果。只有正确处理它们的相互关系,并购整合才能达到最佳协同效应。参考文献: [1]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编辑向玉章)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集日常监测、诊断与警报等功能于一身,它首先能通过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的异常变动预测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危机风险,然后向内 外部信息需求者发出警示,并提出建议让他们采取相应对策。由于不同公司经营理念和战略的差异,不同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和控制的关键点是不同的,所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是 有针对性的,但是,从机理来看,财务预警系统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为此,本文从风险管理、免疫系统论、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质,以进一步认清财务危机预警的原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风险管理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本质 广义的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建构与响应风险所采用的各类监控 方法与过程的统称。狭义的风险管理指各类经济体如何整合有限资源,通过风险的辨别与评估,使损失对各类组织的不利冲击降至最 低的管理过程。可见,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将风险负面效应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化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动态、连续不断的识别、量化和追踪、计量、整合管理的过程。 危机来自于风险,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当是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结果,财务危机与风险相生相伴,所以评价企业的风险大小就可以评估其潜在的危机,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减轻或抑制财务危机的出现。由于危机都具有渐进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前兆性和可预测性。为了防范和规避这种危机,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对事前的风险进行跟踪、识别、衡量和评价,及时捕捉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风险点,并详细剖析根源,寻找治理对策,从此种意义上来说财务预警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一个发展成熟和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完备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不同的财务预警信号,同时在提供财务预警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说明产生这种风险和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指明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维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本质分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郝玉贵 肖扬 杜峰 149

京东方A价值投资分析

京东方A价值投资分析 好久没有看京东方了------ 好东西珍藏起来,京东方就宛如女儿红,N年后再品尝,现在重点 在$中集集团(SZ000039)$ $中海油服(SH601808)$ $金钼股份(SH601958)$今天看见@小小辛巴关于京东方的帖子,只能够说声抱歉。我无语了!从产业和财务投资人的角度看对中国制造升级、健康产业、以及互联网金融在产业应用中的模式等等理解和判断,结合目前节 能化、智能化浪潮,以及保险集团推动健康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态势,也就不难理解本次中 国平安资本系入资京东方背后的战略考量和选择,一是摘果子(如复星集团未来10年重要 投资机会中无风险套利),二是京东方整体发展和布局与中国平安金融集团战略高度契合。 小米科技公司市场估值已达到300亿美金,折合1800亿人民币。目前估值正在奔向500亿美元,折合3000亿人民币。 6月27日收盘后,京东商城市值达到382.92亿美元,折合2300亿人民币。 实在是不好意思,勿喜莫入. 首先谈几个概念的认知和分享: 一、目前京东方市值不足800亿人民,不到133亿美元,太低估。 1、小米科技公司,目前市场估值300亿美元,现在向估值500亿美元上升。小米科技本质还是一间标准硬件集成公司,依靠大规模出货赚取整合硬件的利润,价格既是小米的利器也是小米的牢笼,但愿其最终不会成为第二个凡客诚品。 小米科技成立之初用跑分性价比等”清洗山寨机,待传统标准终端硬件集成公司跟随上来,又开始转向智能生态”就是所谓后续服务”千元以下的老人机,老人用老人机会用其什么服务?如果说某米科技不是一间硬件公司,那么三星电子更是互联网企业的翘楚了,三星手机也是对安卓高度定制的系统,也连接很多很多所谓的服务。但是目前趋势是三星电 子市场份额一定会被大陆手机厂商蚕食,比如华为荣耀和OPP0手机,都开始发力高端了, 外观设计与运行跑分与三星电子也难分伯仲了。某米手机就是手机行业一种液态的存在,互 联网思维仅仅是打法和手段,高性价比和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才是本质。 我对目前对目前噱头正盛的一些公司进行分类:(1、是互联网软件公司。2、是传统标准 硬件集成公司。3、是用互联网思维做标准硬件集成公司。4、是软硬结合公司,代表是苹果 公司。5、是核心器件制造公司,如芯片和半导体显示等。) 为何如此分类?在京东方,A股市场最具可能成为千亿美金市值的智慧造物公司!”一帖也中关于明确一个趋势和一个思维,即使未来硬件发展趋势”和互联网思维””的阐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进行一些认知的分享。 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做标准硬件公司本质还是标准硬件集成公司,只是互联网软件领域拼杀过于惨烈,希望通过集成标准硬件领域来实现更多的盈利点。互联网软件公司达到一 定规模之后,在没有新技术出现之前,单位成本投入基本上市固定不变。而标准硬件集成领 域则不同,需要供应链的管理,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没有核心器件的供应,最终标准硬件终端也不会横空出世的,所以需要前期不断的投入,实现技术和出货规模叠加效应才能实现巨额利润。 2、之所以如此区分,因为在媒体报道中的硬件都是在标准终端集成领域,这个领域才是传统标准硬件集成公司与所谓互联网思维做标准硬件公司的竞争领域,而非核心器件领域, 如芯片和半导体显示等。核心器件领域公司引领标准集成终端的性能和体验,标准集成终端 的应用升级又反过来促进核心器件领域公司的创新升级。 即是:核心器件制造公司,如果芯片和半导体显示等,无论什么思维的标准硬件集成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