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清新电影盛行原因

台湾小清新电影盛行原因

杨德昌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台湾青春片如同香港武打片一样成为一种地域标志。从2000 开始,台湾的新锐导演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

成长经历叙述青春主题。近几年, 如《不能说的秘密》、《海角七号》、《星空》等台湾青春电影屡屡创下票房新高,尤其是青春电影的“小清新”风格台湾电影发展

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清新”电影主要是讲述校园的青春爱情,以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为代表,也

包括台湾、日本的青春片。这类影片风格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画面纯净美好。1

本文试图对台湾“小清新”电影近年来持续热播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来更好地审视

当下台湾“小清新”电影热潮。

1丁晓星:《当代传播学视野下的小清新现象探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

一、从电影本体出发——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为例

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其小成本制作,没有大牌演员, 却

赢得4 个亿新台币的票房和观众的追捧,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迹。影片讲述

的是一个男孩的青春回忆,散文式的叙述把年轻一代带回自的记忆中。

1、成长的青春是不变主题

中学阶段的柯景腾和其他男生一样, 爱捣乱不爱学习,成绩非常差,他们喜

欢打篮球,打架,上课睡觉,内心的热血永远汹涌澎湃, 喜欢追求班里学习最好、最漂亮的女生沈佳宜。与其说他们追逐的是女生,不如说他们追逐的是另一个自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影片集合了“学业”“爱情”“成长”等青少年时期的人生主题,通过那些标志着青春记忆的符号,激发起观众对青少年

时期的自我回忆。

这样的主题使许多观众在观看了此片之后都感慨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台湾电影市场如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电影市场一样,基本上是以青少年观众为体。而一部电影能否引起青年人的兴趣、能否把他们吸引到电影院里来,取决于

这部电影在探讨与年轻人生活、思想、情感和品味有关的主题和题材时是否能“与时俱进”。[2]

在小成本制作的大环境下,青春主题是新一代导演们比较热衷于尝试的题材。一方面,青春离他们并不遥远, 另一方面,这一主题比较受年轻观众的喜爱。如果说观众是去影院看柯景腾如何追沈佳宜,倒不如说观众去影院回忆自己

心中的“沈佳宜”。

[2] 周学麟《管窥好莱坞阴影下的台湾电影》, 《当代电影》1994-2010,第114 页

2、“小清新”和“重口味”混搭的叙事策略

学者李道新将台湾年轻导演电影的叙事策略和精神文化特质归纳为“消

解历史与温暖在地”。(3) 在新生代台湾青春片的叙事构成中,中国记忆和台湾往事的传统母题,被现实语境下的台湾人文生态所取代。

3)李道新《消解历史与温暖在地——2009 年台湾电影的情感诉求及其精神文化特质》,《北

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 年第 1 期,第43—45 页。

《那些年》的电影创作中,九把刀延续了他个性化的网络小说叙事风格,以幽默直白,甚至恶搞的方式,引导观众回味起青春懵懂时的少年轻狂。小男生们说不出口的青春性躁动,被九把刀毫无遮掩地呈现出来。“小清新”和“重口味”的混搭,创造出奇特的戏剧效果。导演的坦率和幽默,让原本不太容易处理的性元素,在这部电影里转化成了笑料。比如一段关于僵尸传闻的联想,具有鲜明的周星驰电影风整体而言,《那些年》的拍摄风格走的依然是小清新路线,但不再端着文艺架子,而是随着导演天马行空的

想象,回溯青春时代。

为观众所熟识的“小清晰”故事添上一点重口味,使原本感性的表达更加多元化,电影本身也在故事的叙述上更具吸引力,同时在审美层次上更具丰

富性。

3、电影语言的丰富运用

从镜头语言方面来讲,开头先使用一个摇镜头,从一个苹果到一个记事本

上看到是乱七八糟的涂鸦, 一个拉镜头缓缓地拉出一件已经旧到脊背上全

是钢笔渍的校服上,把观众带进了回忆,很有诗意。影片中运用了固定镜头、

摇镜头、特写、近景等,相互穿插,镜头感很清新, 很有少年的那种纯纯的感觉,像蓝天,也像海洋。影片的构图没有拘束感,很自然,就像是天真烂漫的孩子。

总体来讲,镜头的叙述节奏比较平缓,很这很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尤

其是符合这群每日懒散的男生。唯一一个节奏感比较强的桥段在内地上映

时被删除了,也就是柯景腾和许博淳上课“打手枪” 的一段,对老师产生的性

幻想,以及黑板上的字被想象成了“禁枪治病”,用比较滑稽夸张的表演来展现。虽然事件显得比较恶俗,但是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方法以及影片有一处运用了

景深镜头,许博淳在学校门口向督促学生进校的教官问好时,我们是从教官

叉开的两条腿中间看到许博淳的, 这体现出了台湾学校教育中一直奉行的教官制度,也为下文教官到他们班实施淫威埋下了伏笔。

而从总体上来说台湾“小清新”电影主要是借助镜头剪辑、画面、配乐、色彩、场景和道具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了诗化怀旧的电影语言。台湾青春电影所独具的唯美风格呈现出MTV 式的效果,青春流光的岁月在构图、光影以及色彩的搭配下,整体呈现出唯美浪漫却又不失质朴的气息,片中舒缓温馨的音乐与视觉效果搭配

在一起,宛如一部充满温情与浪漫意味的MTV,让人赏心悦目。2

二、从影视文化传播角度出发

1、本土青春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

首先,台湾本土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偶像化。

台湾本土拥有非常丰富的节目资源,虽然台湾总人口只有2300多万,但其拥有的电视频道却超过100多台,以年轻人为表现主角,同样以年轻人为重要目标受众群及消费主力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我爱黑涩会》、《大学生了没》、《超级星光大道》等,在台均具有超高人气。

例如《康熙来了》节目邀请台湾当红明星来到节目中,通过访谈让人了解艺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多才多艺的小S、知识渊博的蔡康永,再穿插助理主持陈汉典的搞笑模仿,在知性与理性的对话中了解明星的幕后故事。这样的综艺节目为台湾影视业输送了众多如大小S、黑人陈建州、唐志中等大批青春偶像明星。一方面很多台湾本土的歌手或影视剧艺人也通过不断参与综艺节目获取知名度,另一方面观众也通过这种消费偶像明星的方式促进节目收视上升。

台湾偶像剧向来这些故事简单、又易被观众接受的偶像剧,特别是女观众,使得以青春为主题电影,往往成为刚出道导演进行创作。并且电视剧的拍摄也为台湾青春电影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从它们场景的选择(校园、郊外),服装的搭配(白色校服),剧情的设置(青春期发生的爱情、友情故事。有所不同的是,偶像剧的过于天真和不切实际,而且电影可能更贴近现实,也更为残酷。

很多青春电影的主演,都曾是偶像剧演员出身,如彭于晏在拍摄《听说》、《翻滚吧,阿信》、《爱的发声电影》等青春电影之前,就己拍过《爱情白皮书》、《蜂蜜幸运草》等校园偶像剧。青春电影出身的演员,加盟偶像剧的生产,比如从《蓝色大门》脱颖而出的陈柏霖,也会去参演《急速青春》、《我可能不会爱你》等偶像剧。台湾音乐人创作的独立音乐为代表的台湾小清新文化,也在某些层面上促进了“小清新”电影的发展。

其次,韩日影视作品对台湾“小清新”的启发

日本一批新锐导演如北野武、岩井俊二掀开了日本青春电影的新篇章。如《情书》、《四月物语》、《恋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日本青春电影一早便在台湾政府的开放、台湾媒体的助力之下,在台湾流行开来。日本电影中对散文化叙事的偏爱,对戏剧性的忽略,对小感叹、小忧伤,小反叛等碎片化细节的眷恋等,都能在台湾青春电影中找到相似的鉴证和依据。

而在韩国,改编自网络流行小说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2001年一上映,便引发观影热潮,同时也形成了韩国影坛的青春电影之风。紧随其后的《假如爱有天意》(2003)因其青春的气息、纯情的风格、情感的细腻而成为韩国青春电影的经典代表之作对台湾“小清新”电影发展也有很大启发。

2、“小清新”电影的包装宣传

同样以《那些年》为例,选角是《那些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这部电影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来挑大梁,但在演员选择上,对于偶像剧创作的借鉴清晰可辨。女主角陈妍希外形甜美、气质清纯,不仅与导演九把刀心目中的“沈佳宜” 相吻合,也符合大众对“梦中情人”的想象。在男主角选择上,《那些年》并没有坚持“写实”路线,而是遵循了偶像路线,挑选高大帅气的柯震东饰演少年时代的“九把刀”。影片中赏心悦目的情侣组合与偶像剧的固定搭配如出一辙,符合制造梦幻般爱情的基本条件。这样的选角技巧在其他小清新电影中并不少见,例如《蓝色大门》中,由桂纶镁饰的女主角阿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隐忍、迷茫、矛盾的十七岁高中女生和陈柏霖饰演的张世豪同样也符合这样的标准。

除此之外,小清新电影促使台湾偶像剧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跨界合作。导演九把刀是台湾极具人气的网络作家,其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追捧。电影《那些年》的制作充分利用了改编自网络同名小说的优势, 小说版《那些年》积累的庞大的读者群,成为电影版的票房保证。现今台湾电影行业中,跨界来实现导演梦想的人不在少数,除了九把刀,音乐才子周杰伦和词作家方文山等都曾跨界执导电影。多元化的背景使新生代导演群体在表现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不拘一格,灵活变通。很多小清新电影的观众正是冲着心仪的小说去看电影,也是冲着喜欢的明星去电影中找偶像。

2、投资宣传瓶颈

台湾电影在制作上的困难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资金来源。一旦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意味着在电影产业链的发端就已出现瓶颈。在台湾,和任何地区的电影制作生产规则一样,大规模的投资基本只会落在己具有国际知名度或者票房号召力的导演身上。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导演来说,想要顺利幵拍电影,除了赢得制片公司的投入和自筹资金,政府提供的“辅导金”就是他们必须竭力争取的重要来源。因而,青春电影的基本制片模式可以简单概之为“辅导金+独立制片”。

拨给新导演的辅导金的数额一般维持在五百万新台币左右,这样的投资额度也很难完成大制作的影片,因此,成本较低的小清新电影便很自然地成为新导演们的首选。

加之在电影放映台湾市场一直被港片、外片占据。2007年在《不能说的秘密》等带动下市场占有率开始回暖,直至2008年《海角七号》、《九降风》等电影之后,才开始引发本土观影热潮。但此前,台湾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只在1%上下徘徊,90%以上都被外片占据。

鉴于以上原因,台湾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备的电影产业体系,而力求以低成本创制影片的独立制作公司则大量冒头。青春电影的拍摄不需要特技、大场面、大制作、大明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场景都可以成为影片一部分,因此深受独立制片等小型公司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