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城镇道路的路面设计。

1.0.3 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设计节能降耗型路面,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1.0.4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略)

3 基本规定

规定了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设计的一般原则;提出了路面设计基准期、设计轴载与交通分级;规定路面结构可靠度水平、参数确定方法;确定了路面设计环境参数与使用性能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道路路面的面层、基层与垫层等各结构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表面特性。

2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

3 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3.1.2 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

2 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3 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4 交叉口进口道和公交车停靠站路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5 应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和与环境、生态及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

3.1.3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

三大类,其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

治。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

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

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 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3.2 设计要素

3.2.1设计基准期应符合表3.2.1规定。

3.2.2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应符合表3.2.2-1的规定。

较高的道路或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

车辆轴型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 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a

(3.2.3-1)

式中:N a——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

轴次(次/d);

n 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 ——标准轴载(kN);

P 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或等于3m时, 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轴或多轴

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C1=1+1.2(m-1)(3.2.3-2)

式中:m——轴数。

3.2.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2 沥青路面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s

(3.2.3-3)

式中: Ns——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1+2(m-1)(3.2.3-4)

式中:m——轴数。

6 沥青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3.2.3-5)

式中: N e ——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次/车道);

t ——设计基准期(年);

N1 ——路面营运第一年单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y ——设计基准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年增长率(%);

——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表323-1设计车道分布系数,

3.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

1 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2.4-l)

(3.2.4-2)

或(3.2.4-3)

或(3.2.4-4)

式中:N c一lOO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重(kN);

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N i——各类轴型i级轴栽的作用次数,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吋,=1;单轴-单轮吋,按式(3.2.4-2)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3.2.4-3)计算;三轴-双轮组吋,按式(3.2.4-4)计算。

2 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内临界荷位所承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次):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使用初期的当量轴载日作用次数(次/d> ;

——水泥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3.2.4选用*

表3.2.4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3.2.5交通等级

可根据累计轴次(万次/车道),按表3.2.5的规定划分为4个等级。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

累计当量轴次标准轴截累计作用次数(万次)

3.2.6 路面设计环境要素

1 沥青路面面层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2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根据道路所在地的道路

自然区划,可按表3.2.6-1 选用。

3 在冰冻地区,沥青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2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6-3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3.2.7 路面可靠度设计标准

3.2.8 路面抗滑性能

1 快速路、主干路沥青路面在质量验收时抗滑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8-1的规定,

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步行街可按表3.2.8-1执行。

4 路基、垫层与基层

4. 1 路基

4.1.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1.2 路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不利季节,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对快速路和主干路应不小于30MPa;对次干路和支路不小于20MPa。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

2 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4.1.3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应根据路床顶面的不平整情况确定,宜为100mm-200mm。

4.2 垫层

4.2.1 在下述情况下,应在基层下设置垫层:

1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2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3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4.2.2 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

4.2.3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4.3 基层

4.3.1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

4.3.2 基层类型

宜根据交通等级按表4.3.2-1选用,各类基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2-2的规定。

4.3.3 半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半刚性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温缩和干缩变形和较强的抗冲刷能力,在冰冻地区应具有一定的抗冻性。

2 在冰冻、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特重交通、重交通的下基层。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以及中轻交通的基层。

3 用作上基层的半刚性材料宜选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应具有一定的强度抗疲劳开裂性能与抗冲刷能力。

4 各类半刚性材料的压实度和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规定。

4.3.4 刚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刚性基层适用于重交通、特重交通及港区等的道路工程。

2 贫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应符合表4.3.4-1 的规定。

4.3.5 柔性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拌沥青碎石宜用于重交通及其以下道路的基层;级配碎石可用于中交通及以下道路的下基层及轻交通道路的基层;级配砾石可用于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2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和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5-1的规定。

4.3.6 旧路面再生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对旧路面材料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充分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

2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规定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指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沥青路面废料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利用的技术,包括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翻挖、破碎、筛分,再和新集料、胶结料、再生剂重新混合,形成具有预期路用性能的混合料。

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

厂拌热再生

厂拌热再生技术先将旧沥青路面破除后运回工厂,通过破碎、筛分分类,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沥青和再生剂进行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

现场热再生

现场热再生(HIR)也可称为就地热再生,主要用于矫正或处理路表病害而不移除原路面材料。目前,国内外应用较普遍的现场热再生技术有三类,即热翻松、重拌和处理和重铺处理。

厂拌冷再生

先将破除旧沥青路面材料运回搅拌厂,经过破碎作为稳定骨料,加入水泥或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和新料进行搅拌,然后铺筑于基层。

现场冷再生技术

利用专用再生机械在现场铣刨、破碎、加入新料(包括乳化沥青或其它再生剂、稳定剂和集料)、拌和、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

3 用作道路基层时,使用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的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6-1的规定;使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旧路面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6-2的规定。

5 沥青路面

5.1 一般规定

5.1.1 沥青路面设计应包括交通量预测与分析,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设计参数的测试和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路面排水系统设计。

5.1.2 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期内应具有足够的抗车辙、抗裂、抗疲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性能等使用功能要求。

5.2 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5.2.1 应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交通荷载与结构层功能要求等因素,结合沥青层厚度和当地经验,合理地选择各结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1 表面层宜选用SMA、AC-C和OGFC沥青混合料。

2 在各个沥青层中至少有一层应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5.2.2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根据级配范围或实践经验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应选用实体工程的原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美国密西西比州公路局Bruce Marshall发明。

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较简单,是目前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混合料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

1)高温稳定性应采用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来评价。按交通等级、结构层位和温度分区的不同,应分别符合表5.2.2-3的要求。对交叉口路段和长大陡纵坡路段的沥青混合料,应提高一个交通等级进行设计。

3)应根据气温条件检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低温性能技术要求宜符合表5.2.2-5的规定。

表5.2.2-5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技术要求

1 沥青材料品种与标号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量及其组成、面层结构与层次、施工工艺等因素,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并应符合表5.2.5-1的规定:

1)粗集料规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2)各级道路沥青表面层所用粗集料的磨光值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2的规定

3)对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地区的快速路和主干路,表面层所用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

5级;其他情况粘附性不宜低于4级。

1)细集料应洁净、无杂质、干燥、无风化,并应具有一定棱角性,

应符合附录B表B.5的规定。

2)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宜超过细集料总质量的20%。

3)在SMA混合料和OGFC混合料中不宜使用天然砂。

4 矿粉应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

5 纤维稳定剂应根据混合料类型与使用要求合理选用。

5.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3.1 沥青面层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下面层。

2 三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分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3 单层式面层应加铺封层,或者铺筑微表处作为抗滑磨耗层。

5.3.2 面层各层的混合料类型应与交通荷载等级以及使用要求相适应。

1 表面层应选用优质混合料铺设,并根据道路交通等级选择。

1)轻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AC-F型混合料。

2)中等交通道路,宜选用密级配粗型AC-C型混合料。

3)重交通和特重交通道路,应选用SMA混合料、密级配粗型AC-C混合料结合料应使用改性沥青。

4)支路可选用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封层。

5)交通量小的支路可选用冷拌沥青混合料。

2 中面层和下面层应采用密级配AC型混合料。在特重交通和重交通道路上宜使用SMA混合料或改性沥青密级配AC型混合料。

3 在年平均降雨量大于800mm的地区,快速路宜选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作为沥青表面磨耗层或者排水路面的表面层。

5.3.3 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混合料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AC混合料路面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

2 SMA混合料和OGFC混合料路面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倍。

3 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压实厚度与适宜厚度宜符合表5.3.3-1的规定,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的压实厚度与适宜厚度宜符合表5.3.3-2的规定。

5.3.4 特重交通道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措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

5.3.5 应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可选择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增加沥青层的厚度。

2 在半刚性材料层上设置沥青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

3 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土工合成材料等。

隧道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

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 15.1 一般规定 15.1.1 隧道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材料、施工和质量要求,应满足现行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8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2-86)》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的有关规定,并符合本章要求。 15.1.2 隧道进、出口外50m范围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施工方法,应与洞内施工相同。 15.1.3 隧道内应采用满足施工要求的配套机械设备施工。 15.1.4 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所用材料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15.1.5 路面基层和路面在施工以前,应根据设计类型,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施工配合比、控制参数、松铺系数等。 15.1.6 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各工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5.1.6.1 必须在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 15.1.6.2 交验时必须具备施工单位的自检、互检、专检手续、完整的施工交接记录、标高和坡度复核及其他各种测试记录。 15.1.6.3 如发现受检资料不符合要求,必须补全改正,否则不予验收。 15.1.6.4 在最后一道工序(路面)未完成时,或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得开放交通。 15.2 路基 15.2.1 路基排水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10章规定,并符合下列规范定: 15.2.1.1 盲沟、有管渗沟以及掺水滤层的回填与夯实,应满足路基施工压实度要求。 15.2.1.2 路基通过暗河、溶洞时,应采用桥涵跨越,并进行加回处理,亦可按本规范 14.4节有关条款处理。 15.2.1.3 渗水滤层应采用质地坚硬且纯净的砂砾石、碎石或隧道石质弃渣等材料铺设,渣体粒径不宜大于15cm,滤层厚度宜为10~20cm 。 15.2.1.4 开挖中央水沟时,严格控制装药量,不得损坏隧道已有衬砌或其它设施。 15.2.1.5 路基施工应与疏通横向盲沟、侧沟和中央水沟同时进行。做到排水沟顺直,坡度均匀;排水管接头平顺、稳固;排水系统内不积水,排水流畅。 15.2.2 硬质路段的超挖部分应先清除软石和杂物,再用坚硬碎(砾)石材料或混凝土填补平整,并碾压密实。硬质岩欠挖路段,宜进行浅孔爆破松动,并应挖至设计标高处。 15.2.3 在软弱围岩及断面破碎地带应先清除软石和淤泥,再用硬质碎石、砂砾、片石等换填,并按设计要求的密度和平整度分层碾压,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为止。 15.2.4 仰拱地段应清除虚渣,并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回填至路基设计标高。 15.3 路面基层 15.3.1 路面基层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5.3.1.1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路基路面复习重点资料整理完整版

1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或者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2 疲劳:对于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的极限应力值时出现破坏,导致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 疲劳破坏:疲劳的出现,是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之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最终导致结构破坏 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4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作面层或抗滑层的路面。具有抗滑耐磨、孔隙率小、抗疲劳、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等优点 5 设计弯沉值:路面结构在经受设计使用期累积通行标准轴载次数后,路面状况优于各级公路极限状态标准时,所必须具有的路表回弹弯沉值。是表征路面整体刚度大小的指标 6 路面可靠度广义地定义为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将遇到的环境条件和荷载作用下,路面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的概率。影响参数:设计年限内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路面板厚度、基层和土基抗回弹模量以及基层顶面综合回弹模量等。 7 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车辙) 8 路面弯沉是路面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垂直方向的总位移。可以反映路面各结构层和土基的整体刚度,且与路面使用状态相关 9 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在设计年限内,在车辆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下,路面板纵缝边缘中部不出现疲劳开裂的概率。即R=p(σp+σt<=σrf) 10 轮迹横向分布: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的轨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由于轮迹的宽度远小于车道的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既不会集中在横断面上某一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一点上,而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 11沥青的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是在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值。沥青的劲度是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当温度较低时,在短荷载作用时间下,其劲度模星趋近弹性模量;当长期荷载作用时,劲度随时间急剧下降。当随温度上升,沥青的稠度降低,其劲度模量随之减小。 12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和上面的不同个概念。 13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14最大公称半径:保留在最大尺寸的标准筛上的颗粒含量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料径小一个粒级。 15路拌法:在路上或沿线就地用机械拌和铺摊和碾压密实而成型的施工方法。 16厂拌法: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混合料然后送到工地铺摊碾压而成型的施工方法。 17层铺法:一般采用所谓的“先油后料”法,即先撒布一层沥青,后铺撒一层矿料。重复多次以上工序的施工而后成型的施工方法。 18沥青贯入式:在压实的集料上分层喷洒乳化沥青,分层撒铺嵌缝料,分层碾压成型的路面。可用于面层上层、面层下层、联接层和基层。厚度为4~8CM。 19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20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荷载100kN为标准轴载。 21车辙:车辆长时间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22: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现象均属于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的表现。推移、拥包、搓板等损坏主要是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加强版)

1、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2、半刚性基层: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3、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4、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5、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6、车辙: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7、车辙试验: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8、当量轴次: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9、当量土柱高: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 10、当量高度: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表示。 11、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12、陡坡路堤: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13、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4、堤岸防护: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 15、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16、冻胀: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同较深土层之间的湿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温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些过量的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 17、翻浆:春融时,路基上层的土首先化冻,应水分过多而变得极为湿软,在行车作用下泥浆就沿路面裂缝冒出,形成翻浆。 18、高路堤:填土高度高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 19、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而形成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20、刚性路面: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21、工程地质法:对照当地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而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天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情况,据以推断路基的设计断面是否稳定。 22、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3、工程地质法: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调查,拟定不同的土质类别及其所处状态下的边坡稳定值参考数据,在实际工程边坡设计时,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作比拟,采用类似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值作为设计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25、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26、化学加固法: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颗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目的。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完整版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道路二班 姓名:黄叶松 指导教师:但汉成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一、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3) (二)设计内容 (3) (三)设计资料 (3)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1. 车辆换算荷载 (4) 2. 主动土压力计算 (5) 3. 设计挡土墙截面 (9) 4. 绘制挡土墙纵横截面(附图1) (30)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2) 2. 轴载分析 (12) 3. 拟定路面结构方案 (16) 4. 各材料层参数 (16) 5. 设计指标确定 (17) 6. 确定设计层厚度 (18) 7. 底层弯拉应力验算 (21) 8. 防冻层厚度验算 (29) 9. 方案可行性判定 (29) 10. 绘制路面结构图 (31)

一、重力式挡土墙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的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将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及全部设计计算图表编好目录,装订成册。 (二)设计内容 ①车辆荷载换算; ②土压力计算; ③挡土墙截面尺寸设计; ④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三)设计资料 1.墙身构造 拟采用细粒水泥混凝土砌片石重力式路堤墙(如草图1),墙高H =?m ,墙顶宽1b =?m ,填土高度2.4m ,填土边坡1:1.5,墙背仰斜,1:0.25(α=—14°02′),基底倾斜1:5(0α=—11°18′),墙身等厚,0b =7.0 m 。 2.车辆荷载 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挡土墙荷载效应组合采用荷载组合Ⅰ、Ⅱ,路基宽度33.5m ,路肩宽度0.75m 。 3.土壤工程地质情况

全长1.40km路基宽度26米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第一章绪论 毕业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实践的环节,也是一个检验的环节。它充分锻炼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收集、查阅资料,接触和深入了解专业文献、规范,培养自学能力、收集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我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进行某一级公路(K15+300~K16+700)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设计的主要依据有:给定的地形图,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手册,沿线的地形状况、地质状况。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巩固大学四年里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手册、施工规范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掌握一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全过程,从而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而又全面地考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按时、按量顺利地完成课题任务需要相关方面的的设计规范和专业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如路基横断面图绘制软件Cross、涵洞结构图绘制软件GClud 以及海地道路、海地桥梁设计软件Hard2004。面对专业设计规范紧缺、不全面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以及图书资料库下载或笔录与设计有关的的资料,使设计内容更完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按照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逐步完成,以达到使自己通过本次设计,巩固已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理论、新工艺方面的知识,提高搜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题介绍:本设计路段,是某国道的一部分,是一条公路运输的主干线,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设计路段起于K15+300止于K16+700。根据我国的《公路自然区 ),大陆季风型湿润气候,春秋温和,夏热冬寒,划标准》,属于江南丘陵过湿区(IV 5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500mm,春夏多暴雨,4~8月份年降雨量子60%以上,8月份以后降雨量减少,年平均气温16.5oC一月份最低气温4.3oC,七月份最高气温29oC。全线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修建,设计车速为100km/ h。路基宽度为26.00米。路幅划分方式为:中央分隔带2.00米。土路肩为2×0.75米,硬路肩为2×3.0米,行车道为2×7.5米,左路缘带为2×0.75米。设计

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填石路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填方段分别有:K159+674.5—745填方6212.778 m3,K159+970—K160+036填方4615.165 m3,K160+126—375填方53673.09 m3,K160+508—705填方7713.658 m3,K160+773.5—K161+089填方16297.628 m3,K161+099.5—2003792.482 m3,合计92304.801 m3。 几段填方段均位于软基段,水源丰富,软基采用挖淤及沙砾换填处理,考虑到工后沉降及排水、增加路基稳定性等,对换填后路基进行填石,填石范围及数量根据现场情况报批监理同意后施工。 2、施工准备和临时便道 2.1 到目前为止,我项目经理部已完成开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导线点和闭合水准点的复测及路基施工中边桩放样工作。 2.2 原地面复测已完成并经总监办确认。我项目经理部试验室临时资质的审批已完成并通过,并已完成该施工段路基填方材料的土工实验工作。 2.3 临时便道:利用原有山间小路和路基拓宽便道作为路基施工便道,现已完成,机械和人员已到场。 2.4 清表:在填挖方地段的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清理深度应根据表土厚度决定一般10~30cm厚,清出的表土应集中堆放,再经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2.5 排水设施:做好原地面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与设计排水设施(排水沟和截水沟)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 2.6用电:施工用电使用工业用电,并配柴油发电机备用。 2.7填石路基试验段已施工完成,施工总结也已形成并上报审批,用于指导本段填石路基的施工。 3、施工中所采用的标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第二卷第五篇技术规范。 3.2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TT12合同段施工图设计第1册、第2册。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二、详细方法和工作程序 1施工准备 机械安排:PC200挖掘机1台,用于取土场装车 红岩后八轮自卸车4部,用于运输填料 山推160推土机1台,用于清表及填筑摊铺三明YZ18JD压路机1台,用于压实填方 检测设备:三明YZ18JD压路机1台,工作性能为:三档静压8.9km/h,二档弱振5.1km/h,一档强振1.7km/h 水准仪:1台 全站仪:1台 人员安排:陈建平:施工负责人 朱一坚:安全负责人 杨炳全:质检工程师 翁建豪:技术员,负责测量

1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一览

前言 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 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 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 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 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 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1)对路基的要求: 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 (2)对路面的要求: 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 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水位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下 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粉性土 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理措施 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少量粘土) 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现象、易冻胀翻浆,不可用,需处理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弯沉: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 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 2.压实度: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到的 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3.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 水量。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挤压填土, 使土体向后位移,当挡土墙向后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叫被动土压力。 5.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向背离填土方向移动的适当距离,使墙后土 中的应力状态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到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6.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 的带状构造物。 7.路面:是指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 8.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应力作用较大范围内的路 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9.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性,根据气候水文地质条 件规定的路基边缘距离原地面之间的最小高度。 10.静止土压力:挡土墙位于原来位置不动,处于两者之间,称为静 止土压力。

11.一般路基:是指在正常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下,填土高度或挖 方深度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路基。 12.石灰稳定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消解后的 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规范,经拌合后,在最佳含水量时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 13.水泥稳定基层:在经过筛选的土中,掺入适当水泥、水或碎石,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 14.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的比值。 15.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建筑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 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采用回弹模量作为路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16.湿软地基:天然含水量较高,胀缩性大,失陷性大,承载力低,荷 载作用下易产生变形的地基。 17.标准轴载:bzz-100kn 18.地基加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些土质。 19.基层的作用 20.为什么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接缝: 混凝土板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这些变形会受到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

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 、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2、沥青混合料密度确定方法有: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体积法。 3、现场检测试验的内容有:压实度、回弹弯沉、回弹模量、砼劈裂强度、平整度、抗滑性能、结构层厚度、路面渗水 4、评定标准沥青砼面层抗滑性能的测试的方法有哪些?答:制动矩离法、摆式仪法、手工铺砂法、电动铺砂法、激光检查深度测试法、摩擦系数测定车测定路面横向系数。 5、.在承载板WO时,加载至什么时候结束?为什么?答:加载回弹变形在1mm内,变形看成弹性变形,超过1mm变形增大,为塑性变形. 6、分项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缺陷、质量保证资料。 7、工程质量评分方法:加权平均值计算法。 8、分项工程评定方法: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 9、土方路基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石方路基压实只检查厚度和碾压遍数。 10、沥青混合料密度确定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钻蕊法。 11、沥青混合料标准密度的确定有哪三种?试验室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试验段密度。 12、压实度的评定要点:控制平均压实度的置信下限,以保证总体水平;

规定单点极值不得超出规定值,防止局部隐患;规定扣分界限以区分质量优劣。 13、半刚性基层和粒料基层的实测项目有哪些差别?为什么?答:半刚性基层有整体性结构,则需要做强度检测,而粒料较松散无强度,应做弯沉检测。 14、确定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和特点:击实法(通过试验画出击实曲线,确定最佳的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压实仪检测方法相同,能控制无粘土自由排水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 15、沥青路面弯沉评定方法:图表法、经验计算法。 16、摆式仪测试过程:1、仪器调平;2、调零;3、校核滑动长度;4、用喷壶的水浇洒路面,并用橡胶刮板表面泥浆,5、再次洒水,并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滑过,指针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摆值;6、测定路表温度;7、整理结果。 17、路面设计弯沉和回弹弯沉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弯沉值修正?答:1、当厚度计算以层底拉应力控制指标时,应根据拉应力计算所得的结构厚度,重新计算路面弯沉值;2、当沥青面层厚度大于5cm且路面温度超过不在2020C范围内时,回弹弯沉值应进行温度修正。 18、简述弯沉支点变形修正条件及其方法:沥青路面的弯沉以标准温度20度为准,在温度(超过2020C)范围)测试时,对厚度﹥5cm沥青路面,弯沉值应予温度修正。方法:查表法、经验法。 19、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因素:路面表面的特征、路面潮湿程度、行车速度。

道路路基路面设计word文档

目录 第一章主要设计内容 (1) 第二章路基路面概况 (2) 第三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3) 第四章挡土墙设计 (5) 第五章路面结构设计 (7)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7)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9) 第六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10)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2) 附录专题问题分析 (14)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主要设计内容 一、原始设计数据如下 自然区划、干湿类型:V4 ,中湿 我设计的路基位置(桩号):K82+545到K82+651 挡土墙位置(桩号): 二、通过对交通量的计算确定车道信息 设计年限 20 车道系数 0.6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5.4 %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 3050 ,属特重交通等级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934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2.401438E+07 属重交通等级 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379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947178E+07 属重交通等级 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三、横断面设计 通过对交通量的计算,设计高速公路四车道,计车速为100km /h 。路基宽度为27.0m 。路幅划分方式为:中央分隔带3.00m 。土路肩为2×0.75m ,硬路肩为2×3.0m ,行车道为2×7.5m ,左路缘带为2×0.75m 。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设计横断面如下图: 图1 横断面设计图 第二章路基路面概况 一、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相关物理力学指标 1、沿线地质、地层情况 全线分松散岩组、泥岩夹砂岩软岩组、砂岩夹页岩及煤层半坚硬岩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线路区内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层,出露侏罗系遂宁组、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珍珠冲组、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页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 2、不良地质地段 项目区为丘陵、低山地貌,在线路选线中以横穿背斜、向斜或沿向斜或背斜翼部宽缓处布置线路,穿越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三叠系泥岩、砂岩、页岩、灰岩,断裂构造相对不发育,除缙云山、云雾山、 巴岳山隧道外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第三篇路基路面 一、设计依据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3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天府新区2015年第二批项目新兴28、新兴33、新兴34路初步设计》; 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 12、《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技术导则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导则》 (2014年试行版); 13、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 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4、《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 5、《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三、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建议膨胀土边坡为永临结合性质,在坡脚或土石交界处应考虑隐形挡土墙、埋置式抗滑小桩等加固措施。 回复:本项目周边为工业区,后期将进行场平挖除处理,为避免工程浪费,现设计的所有边坡不采用永久性圬工加固措施。 2、软弱地基路段建议采取盲沟或强夯进行方案比较。 回复:本项目软土分布于地表局部段落,一般厚度为1~1.5m左右,个别段落最大厚度不超过2.5m,故仍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3、核查地勘报告,路槽至地下水位高差不应小于1.5m,否则应加深盲沟排水。 回复:经核查地勘报告,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与地下常水位高差小于1.5m的地段路床换填砂卵石。 4、补充道路交通等级,核实车行道路面结构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回复: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支路交通等级为轻、中交通,结合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考虑今后重车的作用,三条道路的路面按中交通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满足以上的导则要求。 四、设计范围 1、本文件为新兴28路、33路、34路施工图设计,设计里程范围新兴28路: XX28K0+042.683~ XX28K0+928.910;新兴33路:XX33K0+023.109~ XX33K0+650.414;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 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 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二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潮湿系数K 第二章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一节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良好的路基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性土: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不良公路用土 黏性土:筑成的路基能获得稳定 三、路基填料的选择 漂石、卵石(巨粒土)与粗砾石: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中 土石混合料: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良 砾类土、砂类土: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优 粉质土:性能评定为差,施工评定为良 黏质土:性能评定为良,施工性评定为良 第二节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路基路面设计

1.1道路工程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设计车速:40km/h 3)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轴载 4)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 5)交通流量设计年限:15年 1.2路基处理 1)一般路基处理 (1)设计标准 道路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如压实度不能合理过渡路段,应相应进行反开挖回填处理,增加压实度过渡层。原槽应满足90%压实度要求。设计采用城市次干路重型压实标准控制。 表1-1 路基压实度要求(重型) 填挖类型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 (CBR)(%) 压实度(%) 填方0~30 6 95 30~80 4 95 80~150 3 94 >150 2 92 零填及挖方0~30 6 95 30~80 4 95 路床顶部回弹模量需满足不小于30MPa。 (2)原槽处理 拟建场地位于长兴岛镇西区,根据邻近工程初勘报告,场地土层分布较稳定,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四大层及5个亚层、1个夹层,其中①层为填土,②~⑤为全新世Q4沉积层,沿线主要软弱土层分布在埋深15m以下的④层灰色淤泥质软土,对一般路段影响较小。因此本工程主要针对表层填土松散以及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特点,进行一般路基设计。

表层填土主要为灰黄、灰色粉土性、粘性土混合组成,局部表层为杂填土,主要为低液限粉性土和低液限粘性土,结构较松散,在未作处理的情况下施工一般很难达到压实度要求,造成路基填料强度较低。因此,路基施工填土前,须清除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土、垃圾等30cm耕植土。对路基底部原槽底采用30cm碎石换填,碾压密实后作为施工操作面。 (3)一般路基填料 结合长兴岛当地工程经验,目前已建江南大道,潘圆公路,合作路等多条道路均采取二灰砂(石灰:粉煤灰:长江砂1:3:6)作为路基填料,是利用改良后长江砂代替一般路基填料使用,目前使用效果良好。综合考虑长兴岛缺少土源,大批工程同步建设造成路基土方稀缺,应尽量采用当地筑路材料来解决难题。因此,本工程设计一般路基填筑采用二灰砂(石灰:粉煤灰:长江砂1:3:6)作为路基填料,外侧采用1m素土包边。 二灰砂填料需至少保证30cm上路床及20cm过渡层,不足处需反开挖,分层回填压实。 2)浜塘路段路基处理 本工程范围内浜塘均为暗浜,必须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浜和渠底的淤泥必须清除,清淤至原状土后再用30cm碎石回填河底,并加铺土工布,然后用二灰分层回填,回填至原地面,在路基坡脚范围内浜塘顶面铺设两层土工隔栅。填浜处理范围为红线外5米。 原地面以上采用与一般路基相同的处理方式。 3)路基防护 本工程一般路段采用1:1.5放坡,植草防护处理,待地块实施开发时再结合处理。 1.3路面结构 根据交通流量及轴载组成情况分析,本工程为城市次干路,路面主要考虑因素为造价及施工控制难易程度、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考虑到目前发展的趋势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显现出的优势,本工程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针对路面结构及材料选择详见下述:

路基与路面工程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路床: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面层: 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3.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4.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 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6.标准轴载: 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100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 7.第二破裂面: 往往会遇到墙背俯斜很缓,即墙背倾角α很大的情况,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这一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而远离墙的破裂面称为第一破裂面。 8.基层: 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平整度。 9.分离式加铺层: 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设置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材料的隔离层,这样的加铺层称为分离式加铺层。 10.设计弯沉:

(完整版)路基路面工程常考简答题(含详细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常考简答题 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及其种类? 答: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板体性;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4)半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柔性材料、小于刚性材料;5)半刚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的能力大于柔性材料;6)半刚性材料到达一定厚度后,增加厚度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不明显;7)半刚性材料的垂直变形明显小于柔性材料;8)半刚性材料易产生收缩裂缝。种类: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的集料或粒料。 2、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减小车辙? 答: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路面的车辙同荷载应力大小、重复作用次数以及结构层和土基的性质有关。 3、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答:防护主要是保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层表面碎裂剥蚀,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作用,不承受外力作用,而加固主要承受外力作用,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边坡防护:1)植物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2)工程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 4、简述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类?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1)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利机械化,爆破方法。(2)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质准备。 5、试列出工业废渣的基本特性,通常使用的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材料有哪些? 答:1)水硬性;2)缓凝性;3)抗裂性好,抗磨性差;4)温度影响大;5)板体性。通常用石灰稳定的废渣,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其他废渣类等。 6、试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 答: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板理论,根据位移法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害确定板厚,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指标。 7、重力式挡土墙通常可能出现哪些破坏?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哪些项目? 答:1)沿基底滑动;2)绕墙趾倾覆;3)墙身被剪断;4)基底应力过大,引起不均匀沉降而使墙身倾斜。稳定性验算项目:1)抗滑;2)抗倾覆。 8、浸水路基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与一般路基相比,由于浸水路基存在水的压力,因而需进行渗透动水压的计算, 9、刚性路面设计中采用了哪两种地基假设?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有“K”地基和“E”地基,“K”地基是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弹性地基,它假设地基任一点的反力仅同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它点无关;半无限地基以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征的弹性地基,它把地基当成一各向同性的无限体, 10. 刚性路面设计主要采用哪两种地基假设,其物理概念有何不同?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什么理论与方法?答:有“K”地基和“E”地基,“K”地基是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弹性地基,它假设地基任一点的反力仅同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它点无关;半无限地基以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征的弹性地基,它把地基当成一各向同性的无限体。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板理论,根据位移法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害确定板厚。

路基、路面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交底 ⒈施工准备 ⑴施工测量 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测量与绘制横断面。施工测量的精度符合《公路勘测规程》(JTJ061-99)的要求。并将测量方法及成果资料签字后交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在开工之前在现场放出路基坡脚、路堑堑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⑵调查与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及各种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对图纸所示的利用挖方、借土场的路堤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试验项目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⑶防水、排水 施工前做好路基的各种防、排水设施,挖设排水沟,并保持其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⑷清理场地 路基工程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且堆放在弃土场内

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地点。 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⑸雨季施工 雨季施工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可进行雨季施工地段,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O33-95)中雨季施工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编制实施性的雨季施工组织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雨季填筑路堤时,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筑2-3%的横坡,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 ⒉路基挖方施工 对于较长的路堑采用纵挖法施工,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施工。路堑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靠近基床底层表面及边坡部分辅以人工开挖。石方开挖采用小型或松动爆破,岩石边坡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土石方调运近距离采用推土机推运,远距离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1)土方开挖 ⑴路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附表5的深挖路堑段施工工艺框图。 ⑵施工控制 ①路堑边坡 根据测设的边桩位置,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3m时,改为人工修坡。不设圬工防护的边坡,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刷坡,有防护地段及时做好防护。

路基路面作业

第一章 1.我国公路用土如何进行类型划分?土的粒组又如何区分? 2.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是什么?各自然区划的道路设计应注重的特点有何差别? 3.名词解释:路基干湿类型;路基临界高度;路基冻涨与翻浆。 4.何谓路基工作区?当工作区深度大于路基填土高时应采取何措施?原因是什么? 5.什么是CBR?其反映结构材料的什么特性? 6.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1.路基横断面有哪种典型类型?从结构上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那些形式? 2.一般路基设计有哪些主要的规定? 3.一般路基设计包括哪些内容?路基的高度、宽度和边坡坡度的定义是什么? 4.路堤设计和路堑设计考虑的问题有什么不同?路堑边坡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 5.路基附属设施包括哪些? 第三章 1.路基稳定性设计中所用各种近似方法的基本假定? 2.简述圆弧法验算边坡稳定性时,确定滑弧圆心轨迹的辅助线的基本方法? 3.浸水路堤的稳定性验算与一般路堤有何不同?

第四章 1.路基的防护设施主要有哪些? 2.边坡坡面植物防护有哪些主要方法?各适宜怎样的水流冲刷速度? 3.边坡坡面工程防护设施有哪些主要措施? 4.冲刷的间接防护设施有哪些? 第五章 1.挡土墙的形式有哪几种? 2.挡土墙设置排水措施的主要目的及其作用?挡土墙排水措施所包括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3.挡土墙沉降缝及伸缩缝的设置目的及设置位置? 4.挡土墙纵向布置有哪些主要内容? 5.对土质地基,挡土墙埋置深度一般应满足哪些要求? 第六章1.路基地面排水设备有哪些?如何区分边沟、排水沟及截水沟? 2简述各种地下排水设备的特点及构造。 3.如何解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 4..路面表面排水主要有哪些措施? 5.渗沟按作用不同分为哪几种? 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