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音乐》

一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本共包括“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六个单元,包含的内容有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教学的顺序和内容的组合。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虽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但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读谱知识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和加强学生的音乐常规训练。

【教学内容】:

一、课本中共设计了九首歌曲,这些歌曲充分体现了儿童天性,富有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欣赏

包括感受和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演唱技能,提高唱游、律动的表演水平。

二.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民间乐曲,使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音乐感受力、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综合训练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引用的要求。

【教学措施】:

本学期在教师教授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一些歌词生动、形象的歌曲唱游,让学生自己想象编排动作。一些简单的歌曲,主要采取听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

歌曲《春天来到了》

歌曲《云》

歌曲《小雨沙沙沙》

活动《春天音乐会》

【教学要求】:

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有表情演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两首歌曲都与声音有关,通过歌曲唱出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模仿的兴趣,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课堂打击乐器。

自生活中采集的有关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音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春天来到了》

2、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春天来到了》

2、学习用汉语拼音标注法作音阶练习

3、借助音乐游戏中的图画作“山谷回音”练习,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及其表现情景。

4、在活动“布谷鸟伴唱”中练习节奏配合。

【教学过程】:

1、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将学生引入“春天情境”中,朗读《春天来到了》歌词。

2、播放歌曲《春天来到了》录音。

3、教师范唱。

4、学生学唱。

5、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各乐句的语气,并让学生模仿自己演唱。

6、随伴奏分组学唱。

7、全班齐唱,注意休止处唱整齐。

8、音乐活动。

(1)唱准音阶。

(2)“山谷回音”模拟情景表演。

(3)节奏填空游戏“布谷鸟伴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春光好》。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2、介绍有关“春耕”、“春游”的常识。

3、自由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春耕”。

4、用各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春耕”的音像。

5、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画面,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6、用声音、语言、动作等来表现“春游”、“春耕”游戏中的情节。

【教学反思】:

1、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学生能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春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云》。

2、附点二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2、教师范唱一遍。

3、学生跟着老师摸唱曲谱。

4、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意思。

5、用教唱法教唱歌词。

6、教师用电子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7、学生完整齐唱歌词。

8、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9、要求学生背唱歌曲。

10、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1、教师用动物的叫声范读节奏型。

12、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节奏型。

13、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俯点二分音符。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听赏童生齐唱《春天音乐会》。

3、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一遍。

2、学生跟着老师摸唱曲谱。

3、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5、教师用电子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6、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7、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8、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同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9、教师朗读歌词

10、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11、完整听赏〈〈春天音乐会〉〉

12、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13、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教学反思:

1、学生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沙〉〉。

2、学生能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春天音乐会〉〉。

第二单元大家齐动手

【教学内容】:

1、欣赏《大家齐动手》

2、歌曲《种瓜》

3、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

4、欣赏《钉扣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感。

3、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并认识休止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欣赏《大家齐动手》、《钉扣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树立学生“劳动最光荣”的观点。

2、学会用叙事的语气和清晰的吐字来演唱《种瓜》《知了蜜蜂不一样》,并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注重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大家齐动手》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大家齐动手》,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鼓励学生参加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高感和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大家齐动手》

1、教师演唱几首劳动号子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感性上了解劳动号子的风格。

2、播放录音,感受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

3、跟着录音哼唱旋律,体会歌曲中多处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时所起的作用。

4、跟着录音唱歌词,注意衬词的唱法和作用。

5、再次播放录音,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律动。

(二)音乐活动

1、跟着老师唱

(1)老师范唱,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2)老师教唱,引导学生唱准mi到fa的音高。

(3)学生用唱名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曲调。

2、节奏游戏——《黄鼠狼给鸡拜年》

(1)让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谣和节奏谱。

(2)请学生用打击乐器打出歌谣中的节奏,然后与歌谣配合,注意衔接紧凑。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朗读歌谣,一组用打击乐器打节奏,并可换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演唱歌曲《种瓜》。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曲《种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叙事的语气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

2、通过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四二拍的韵律及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唱歌《种瓜》

1、由歌词引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教育。

2、播放录音,熟悉歌曲。

3教唱曲谱,注意换气(第四小节后、第八小节后、第十十二小节后、第十四小节后)。

4、跟着录音唱歌词,引导学生用叙事的语气演唱,吐字要清晰。

5、可请学生自编第二、三段歌词。

6、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歌表演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二)音乐活动

1、请学生自选一首四二拍的歌曲演唱,引导学生注意四二拍的强弱关系。

2、请学生设计动作来表现四二拍的韵律,如踏步点地、拍手、拍腿等。

3、请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图画表示声音的强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

2、音乐活动。

3、欣赏《钉扣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教育学生从小做事不要唱高调,要踏踏实实。

2、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通过欣赏《钉扣子》,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唱歌《知了蜜蜂不一样》

1、播放录音,熟悉曲调。

2、教师教唱曲谱,唱熟后填词演唱,引导学生中速演唱。

3、引导学生讨论歌词,谈谈两段歌词描绘了什么形象?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分成两组,分别扮演蜜蜂和知了,在钢琴伴奏下,边唱边演。

(二)音乐活动

认识休止符——建议通过下面的活动感知四分休止符。

(1)跳格子

在教室地面上画上若干方格,学生按一拍跳一个格子,遇到四分休止(也就是休止一拍)时停止跳动,但需要在前面一格中放入一个四分休止符,然后继续向前跳,直到音乐结束。

(2)打花巴掌

两名学生相向而坐,先听熟音乐然后随音乐每拍排一次手,第一拍双手自拍,第二拍单手自拍。遇到四分休止符时双手对拍。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在歌唱》

3、歌曲《咏鹅》

4、欣赏《口哨与小狗》

5、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3、体会每首歌曲中各自不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歌声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钢琴、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在歌唱》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第一册中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让学生看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的叫声,模仿得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粘在空的头饰上,并戴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f”和“p”。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教师分句教唱。在演唱中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4)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5)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头像,下次课带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生音的强弱,能正确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着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

2、在声音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3、播放录像:

(1)小女孩敲击碰铃。(2)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候新年钟声。

老师提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a”和“p”,解释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的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6、拿出你绘制的头饰,戴在头上参加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歌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教学过程】:

1、活动:“古诗大赛”。

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以前,组织学生进行此向活动。看谁啊背诵的古诗多、准确。

2、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3、学习歌曲《咏鹅》。

(1)有谁会背诵这首诗?请背诵给大家听。

(2)教师为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

(3)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

(6)体会歌曲的情绪——悠闲自在。

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乐曲: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5、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2、通过学习《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中描绘小毛驴的情绪——俏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2、提问:有谁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歌曲录音。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述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的爬山坡的情景。

(4)请你为歌曲伴奏:教师提供打击乐——双响筒和响板。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样敲击?

(5)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咏鹅》。

5、请同学们背唱歌曲。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片断。

2、初听全曲:感受音乐的情绪。

3、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时一副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

走,他友好的向森林里的朋友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他一溜烟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4、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6、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1、歌曲《乃吆乃》

2、欣赏《杵歌》

3、欣赏《快乐的罗梭》

4、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5、歌曲《保护小羊》

6、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乃吆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教学用具:

电子琴、图片、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吆乃》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乃吆乃》

2、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

要求学生安静的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请同学门回家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乃吆乃》

2、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吆乃》

2、欣赏《杵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吆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学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吆乃》。

(三)请学生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吆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门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随歌曲〈杵歌〉做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听辨乐曲的情绪。

2、随着音乐律动。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跟着老师分乐句模唱。

2、学生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嗦》

1、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门查找有关鄂伦春的相关资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门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门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吆乃》和《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门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门谈一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要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不同民族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门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民歌?给我们大家唱一唱。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地朗读。

(三)数数练习

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第五单元我们多快乐

【教学内容】:

1、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欣赏《节日舞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3、歌曲《幸福拍手歌》

4、音乐活动《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

3、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字多腔少,几乎都是一字对一音,吐字不易清晰。

2、续编《幸福拍手歌》歌词时,由于学生情绪高涨,可能出现“喊歌”或秩序混乱的局面,教师要善于把握。

3、“化装舞会”中跳的舞,教师没有统一要求,也无须统一学习,全凭学生即兴创造,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束手无策。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图片、节奏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歌唱》。

2、学会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吐字清晰、灵巧。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出示鸟儿飞翔图、蜜蜂采蜜图和夜空流萤图,结合课本上快乐孩子爱歌唱图,引入教学主题。

2、听范唱录音2—3遍。

3、在教师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

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6、学生跟着录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带唱一遍。

7、边听录音,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然后用拍腿——拍腿——拍手的形式再练习几遍。

201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 00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懂得国家是什么,更不太了解民族这个概念。 3.教材分析 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个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的团聚在一起的画面。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评价任务

任务一: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任务二: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小结与反思: 《我是小学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00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们还不太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3.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通俗易懂,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作为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 任务一: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任务二: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

音乐课程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题:《好朋友》课时:1——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 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 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寄语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 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 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拉勾勾》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 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 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修订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苏教版一年级上认位置教案

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_陈杨主备学校:竹西小学总第课时课题认位置授课时间 内容教材第10--11页:例题、练习1-5,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辨认左右方向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老师的数学书不见了,放在哪儿了呢?你们来帮老师找一找。(事先放在文件夹的下面,放在讲台上) 交流:数学书在哪儿?数学书在文件夹的下 面,文件夹在数学书的哪儿? 2.在文件夹上面放一本作业本,提问:现在它们的位置是怎样的?(只要求说出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1.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有几块黑板吗?分别在哪儿?绿色的黑板在哪边?黑色的黑板呢? 指出:我们面对的称为前,我们背对的称为后。2.你们写字用哪只手?(教师作镜面示范或和学生一起面朝黑板)这只手是我们的什么手? 指出: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把它叫做右手。举起左手问:这只是什么手? 3.小游戏(讲清游戏方法,先和学生一起做一遍。)

(1)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2)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3)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4.认识一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的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谈话:我们这么多小朋友从幼儿园来到现在的这个小学,而你们分到了同一个班级,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前、后、左、右坐的是哪个小朋友呢? 5.看看小明的教室(出示插图,隐去教师) 教室里有些什么?你知道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名字吗?交流:你能说出这几个小朋友的位置关系吗?(前、后、左、右)(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谁在谁的哪面)提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物品的位置关系吗?(前、后、左、右、上、下) 三、回顾交流收获提升 1.“想想做做”第3题 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反馈:冰箱里物品的主要位置关系是上和下,方桌上物品的主要位置关系是左和右。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有的情况说完整。 2.“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说,学生摆,边摆边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按照要求摆好数学书、文具盒;确认摆得正确后,再按照要求摆学具盒和直尺。也可以用其他合适的物品代替题中的这几种物品,而摆放物品的要求也可视活动情况适当加以调整。 四、延伸拓展综合应用 思考题:都靠右走,谁走错了?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其中正在上楼梯的有几个人,正在下楼梯的有几个人? 提问:哪个小朋友走错了? 启发:如果你是上楼梯的小朋友,会靠哪边走?如果你是下楼梯的小朋友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下(第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 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1 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课件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课件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课件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课件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2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歌曲《大雨和小雨》。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能创造几种声音。。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二)歌曲《大雨和小雨》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教学评价: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2.会唱《大雨和小雨》。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2.歌曲《布娃娃弹琴》。 《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2.会唱《布娃娃弹琴》。 《大鼓和小鼓》教学过程:(一)在音乐厅里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二)学唱《布娃娃弹琴》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三)学唱《大鼓和小鼓》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3.学唱《大鼓和小鼓》。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教学评价: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教学目标: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教学过程: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教学评价: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教学目标: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教学过程: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2.将学生分成 2~4 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4.师生共同评价。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教学评价: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上下》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上下》教案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棵大树图)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出示小鸟贴在树梢,小兔贴在树下)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只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学生齐读。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松鼠也赶来了(把小松鼠贴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三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学生任意选一只小动物来说,也要引导学生语言完整、规范)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学生动手贴动物头像)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认识位置——左右 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簧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认识汉字“左”“右”。’ ①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②教师:谁认识这两个字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③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提问: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②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眼、耳、脚……) (3)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①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③放《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 (4)活动四:找位置。 过渡语:你们爱吃水果吗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 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①看见什么了 ②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 (苹果、橘子、梨)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一、本单元内容分析: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的分析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编排特点 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间的这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

对位置。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地位和作用 这单元内容是以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建议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一般学生在6

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教案学习资料

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 教案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活动中识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不同方位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绘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清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韵律操音乐 课件、小鹿、小兔、小鸟、蘑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生1:遵守纪律。 生2:认真听课。 生3:……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按照刚才说得去做,好不好?(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二、做游戏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2、增加游戏难度引出左右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渗透思想教育 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真聪明,都举对了) 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生1:写字 生2:画画 生3:吃饭时拿筷子 生4:…… (真是些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生1:吃饭时拿馒头生 生2:写作业时按本子 生3:…… 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生1:左耳右耳 用手指一下你的左耳右耳。 生2:左脚右脚 跺一下你的左脚,再跺一下你的右脚。 生3:左眼右眼 指一下你的左眼右眼 生4:左肩右肩 拍一下你的左肩,再拍一下你的右肩。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班级中有些孩子还特别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努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引导他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自主学习。但是还是个别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上课的常规还很不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本学期还应重点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但学习起来却显得有点吃力,应在本学期学习中,加强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方便于自己因材施教了。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全册

第1课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春晓》,表演《春晓》、《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演唱《春晓》。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春晓》。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春晓》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 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短笛》、《牧童》,唱《牧童谣》、《放牛歌》,感受牧 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 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 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谣》;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短笛》、《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短笛》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短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认识位置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活动中识别“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中相对性。 2、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清左右、上下、前后 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韵律操音乐 课件、小鹿、小兔、小鸟、蘑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生1:遵守纪律。 生2:认真听课。 生3:……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按照刚才说得去做,好不好?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二、做游戏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2、增加游戏难度引出左右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小蜻蜓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小蜻蜓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蜻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难点: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教学

策略: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教具: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二、师生问好。1.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听好了:⑴师边拍手边念:3—5︱2——︱6—1︱5——︱小朋友,下午好。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⑶师:3—3︱2—3︱112︱6——︱生:小朋友们下午好。⑷生同上。【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习的难点。】三、

一年级认位置教案

四、认位置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一一(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 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3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基于标准得教学设计 总序号 00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得依据 1、课程标准得相关要求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得学生还不太懂得国家就是什么,更不太了解民族这个概念。 3.教材分析 以“我就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个民族服装得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得团聚在一起得画面。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得天安门城楼、鲜艳得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祖国得象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就是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教学难点 了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评价任务 任务一: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任务二:了解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就是中国人 小结与反思: 《我就是小学生》基于标准得教学设计 总序号:00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得依据 1、课程标准得相关要求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认就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得小学生刚从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切都就是陌生得,一切都就是新得开始,她们还不太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3.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通俗易懂,凸显“我就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就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得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作为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认就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 任务一: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任务二: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位置教案.doc

第二单元认识位置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上、下”和“前、后”的方向感。 2、能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游戏导入新课。 1、请你把数学书放在桌上,再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铅笔盒上。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你和同桌站成一排,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板书题目;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出示第九页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铁路上方的公路上正行驶着一辆辆各式各样的汽车……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请你回答;汽车在火车的()面,轮船在火车的()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汽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公路上行驶的三辆汽车。(小轿车在前面,卡车在中间,客车在后面) 请你继续观察,你还能想到什么? 客车的前面有卡车和小轿车;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在客车的前面。 老师提问;同样是火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你下面呢?同样是卡车,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前面,一会儿又说它在后面呢? 使学生理解;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如火车对轮船来说,在轮船的上面;火车对汽车来说,却在汽车的下面;卡车对客车来说,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对小轿车来说,却在小轿车的后面。 三、练一练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2、练习二的第3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左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难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