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前言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研究行业的生存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成长背景;

二是研究各个行业市场内的特征、竞争态势、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难度以及市场的成长性;

三是研究各个行业在不同条件下及成长阶段中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模式,给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常规行业研究报告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是,身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平时工作的忙碌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研究报告会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保证重大市场决策的正确性;

第二是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让您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

因此,行业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教导如何进行具体的营销操作,而在于为企业提供若干方向性的思路和选择依据,从而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报告信息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d22869010.html,/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建材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建材的定义及分类

一、基本定义

二、产品特点与选择

三、产品分类状况

第二节、建材产业与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二、建材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三、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第二章 2014-2016年中国建材行业PEST环境分析

第一节、政策(Political)环境

一、产业政策回顾

二、产业规划汇总

三、重点政策分析

第二节、经济(Economic)环境

一、国际经济运行分析

二、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三、中国经济支撑因素

四、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第三节、社会(Social)环境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中国城镇化率

三、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

第四节、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

一、主要技术介绍

二、技术发展现状

三、工艺技术方向

四、行业劳动生产率

第三章 2014-2016年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建材行业总体发展概述

一、行业基本情况

二、行业发展成就回顾

三、行业面临的中长期形势

四、新时期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建材行业的运行分析

一、生产运行总况

二、行业经济效益

三、主要产品价格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建材行业对外贸易分析

一、2014年进出口状况

二、2015年进出口状况

三、2016年进出口状况

四、行业对外贸易策略

第四节、中国建材行业供求分析

一、供给分析

二、需求分析

三、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节、2014-2016年中国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分析

一、行业节能减排的意义

二、行业节能降耗取得的进展

三、行业节能减排目标

四、推动行业节能工作的建议

五、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的途径分析

第六节、中国建材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行业增速放缓

二、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

三、效益增幅逐渐收窄

四、市场竞争秩序失范

第七节、中国建材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

二、着力化解过剩产能

三、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

四、加快建材工业科技创新

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章 2014-2016年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水泥行业经营现状

一、销售规模分析

二、利润规模分析

三、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水泥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水泥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14年行业进出口状况

二、2015年行业进出口状况

三、2016年行业进出口状况

第四节、2014-2016年中国水泥业兼并重组分析

一、兼并重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行业集中度成行业发展大趋势

三、2015年行业并购状况

四、2016年行业并购状况

五、行业重组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第五节、2014-2016年中国散装水泥发展分析

一、2014年行业运行分析

二、2015年行业运行分析

三、2016年行业发展热点

四、产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第六节、中国水泥行业发展展望

一、行业前景分析

二、行业发展规划

三、产业趋向成熟

四、产业节能减排规划

五、2016-2020年行业预测分析

第五章 2014-2016年玻璃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玻璃行业经营现状

一、销售规模分析

二、利润规模分析

三、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玻璃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14-2016年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2014-2016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三、2014-2016年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四节、2014-2016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情况

一、2014年产量分析

二、2015年产量分析

三、2016年产量分析

第五节、中国玻璃行业竞争结构剖析

一、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三、玻璃替代品和服务

四、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五、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第六节、中国玻璃行业发展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二、行业发展规划

三、品种发展及应用趋势

四、产品发展前景看好

五、2016-2020年行业预测分析

第六章 2014-2016年建筑陶瓷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建筑陶瓷的发展综述

一、行业发展变化趋势

二、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三、市场营销模式特点

四、行业宏观影响因素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建筑陶瓷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特点

二、行业产品产能分析

三、市场企业规模格局

四、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五、行业准入标准实施

六、产品质量抽查情况

第三节、中国建筑陶瓷业存在的问题综析

一、缺乏研发设计能力

二、市场营销手段落后

三、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四、企业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五、产品品牌问题存在的挑战

第四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对策

一、打造品牌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科学创新

三、加强产品出口

第五节、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展望

一、行业发展前景

二、产品发展趋势

三、陶瓷薄板发展机遇

第七章 2014-2016年建筑钢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建筑钢材概述

一、建筑钢材定义

二、建筑钢材发展史

三、建筑钢材分类及应用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建筑钢材市场分析

一、行业产能产量

二、市场消费规模

三、市场发展态势

四、行业互联网发展

第三节、2014-2016年螺纹钢材行业分析

一、产能利用率

二、市场价格走势

三、市场库存规模

四、产品结构调整

五、产品升级换代

六、企业发展困境

第四节、中国建筑钢材发展方向及市场展望

一、发展环境良好

二、产业发展方向

三、推广高强度抗震产品

第八章 2014-2016年塑料建材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塑料建材的发展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区域发展格局

三、市场节能需求

四、塑料门窗产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塑料管材发展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二、行业利润水平

三、项目建设动态

四、新塑料管材标准

五、行业发展机遇

第三节、塑料建材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塑料建材市场有待规范

三、塑料建材行业发展策略

四、行业应鼓励和限制并重

第四节、塑料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行业前景展望

二、市场发展机遇

三、高新塑料建材发展前景

四、塑料门窗市场发展趋势

第九章 2014-2016年其他建材产品发展分析 第一节、木材

一、木材资源及产量

二、木材进出口规模

三、木材加工业运行分析

四、木材市场现状特征

五、木材加工行业发展对策

第二节、石材

一、产品产量规模

二、行业运行情况

三、行业投资规模

四、行业问题及对策

五、行业发展趋势

六、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新型建材

一、行业相关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

三、企业创新发展

四、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五、未来发展方向

六、行业发展规划

第十章 2014-2016年绿色建材发展分析

第一节、绿色建材的相关介绍

一、国内概念

二、国际概念

三、建材分类

四、基本特征

五、环保效益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绿色建材发展分析

一、绿色建材定义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三、产品目录编制

四、行业发展机遇

五、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绿色建材的评价和认证分析

一、国际绿色建材的发展及认证

二、绿色建材评价和认证的现状

三、绿色建材评价方法的探究

四、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的展望

第四节、发展绿色建材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绿色建材行业面临的问题

二、加速发展绿色建材的关键

三、中国生态建材的发展战略分析

四、用科学发展观打造绿色建材业

五、绿色建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第十一章 2014-2016年中国主要地区建材的发展 第一节、山东省

一、行业经济运行

二、主要产品产量

三、行业出口分析

四、企业运营水平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六、行业发展规划

第二节、江苏省

一、行业经济运行

二、主要产品产量

三、行业投资状况

四、行业出口分析

五、企业运营分析

六、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广东省

一、行业经济运行

二、行业出口分析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行业布局分析

五、行业发展规划

第四节、河北省

一、产品产量分析

二、行业财务状况

三、行业经济效益

四、行业供需分析

五、行业投资状况

六、行业出口现状

七、行业发展规划

第五节、湖北省

一、行业经济运行

二、行业经济结构

三、行业经济效益

四、行业出口分析

五、行业发展规划

第六节、四川省

一、行业经济运行

二、行业经济效益

三、主要产品产量

四、行业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 2014-2016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四川国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四节、物产中拓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节、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七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成长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房地产的运行分析

一、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二、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三、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

一、楼市调控理智

二、海外投资井喷

三、地产并购增加

四、互联网创新

第三节、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业发展困境

二、供需结构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发展对策分析

第四节、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逐渐步入理性发展

三、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四、重点加强供给管理

第十四章 2014-2016年建筑装饰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建筑装饰业的相关概念

一、建筑装饰行业定位

二、中国建筑装饰业分类

三、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历程

二、整体发展现状

三、产业发展规模

四、产业结构优化

五、行业集中度分析

六、转型升级研究

七、行业热点分析

第三节、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瓶颈

三、行业发展措施

四、企业发展途径

第四节、建筑装饰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市场前景广阔

二、行业发展空间

三、资本市场火热

四、行业发展走向

五、低碳环保趋势

第十五章 2014-2016年建材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中国建材行业竞争动态

一、竞争日益激烈

二、转战内销热潮

三、市场竞争模式

四、建材品牌泛滥

第二节、主要建材产品竞争分析

一、平板玻璃市场

二、建筑陶瓷竞争

三、外墙涂料竞争

四、新型建材竞争

第三节、中国建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供应商议价能力

二、企业间竞争格局

三、购买者议价能力

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五、替代者的威胁

第四节、中国建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家素质

二、培养企业战略预见能力

三、提高建材企业学习能力

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精心培育打造人才队伍

六、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七、行业协会引导及协调

第十六章 中国建材行业投资现状及风险预警

第一节、中国建材行业经济周期分析

第二节、中国建材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2014年行业投资状况

二、2015年行业投资状况

三、2016年行业投资动态

第三节、投资机会

一、行业发展环境良好

二、新建保障房给行业带来投资机会

三、新常态下行业迎来的机遇

四、节能型建材大发展恰逢适机

第四节、中国建材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修补砂浆》 编制说明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二零一五年九月

《修补砂浆》 建材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修补砂浆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和加固施工的专用水泥基聚合物砂浆,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粘结性、抗裂性和防水性。可在工业及民用已开裂的混凝土建筑物表面进行修补,或在已损坏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工业民用建筑进行修复。当今世界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构失效或建筑功能失效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工业发达国家建设总投资的40%以上都用于建筑的修补和加固,不足60%才用于新建筑的建设。在美国已有40%的桥梁严重损坏,而在我国30%左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显然,要将已损设施完全替换掉或者重新修建,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修补。 然而目前,欧洲等国家均制定了修补砂浆的相关标准,但是国内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测试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影响了修补砂浆在国内的发展和市场稳定。一些生产单位制定的修补砂浆企业标准在基准材料、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等方面差别很大,造成各企业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妨碍了产品的良性发展,因此制定修补砂浆行业标准十分必要。 根据2011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75号文下达的要求,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负责《修补砂浆》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标准归口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二)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郑州市王楼水泥工业有限公司、电化新材料研发(苏州)有限公司、乐山科固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厦门防水博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加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预拌砂浆专业委员会、建筑材料工业干混砂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美隆砂浆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方达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我国建筑工程与建材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与建材行业市场分析 核心提要: 目前,“十一五”规划基建投资已棋至中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爆发增长和普通民用建筑投资的平稳增长,使建筑行业正处在景气上行阶段。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国优势建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目前这种优势已在海外建筑市场崭露头角,海外订单捷报频传。因此,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建筑企业,未来将真正跨出国门,驰骋海外建筑市场。由于行业运营环境等无明显改善,除国有控股的大型综合类建筑公司以及管理能力强、机制灵活的优质民营建筑施工公司能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的好处外,普通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前景普遍不佳。 而基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因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渐进性还会维持相对高位,而其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得水泥需求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弹性在加大,以及目前水泥价格和盈利所处阶段,预计水泥行业景气及盈利处于上升的中继阶段。 上游平板玻璃价格和成本压力会趋于缓解,但景气能否明显回升以及回升幅度取决于产业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下游深加工玻璃因需求前景广阔及附加值较高而发展趋势良好,高景气将延续。 在新型建材及非金属新材料行业中,门窗型材、石膏板、玻璃纤维行业虽然在建设节能社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行业仍面临门槛较低、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无序等问题的困扰。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由于技术附加值大、应用前景广而面临长期发展良机,但目前也存在产品分散、品种多、规模小等问题。 A 景气上升建筑行业向全球发展

目前,“十一五”规划基建投资已棋至中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爆发增长和普通民用建筑投资的平稳增长,使建筑行业正处在景气上行阶段。同时,中国优势建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 行业利润高速增长建筑业景气正持续上升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24%。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工程建筑市场的规模,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7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稍有回落,为23.7%,但依然维持相对高位。 在良好的宏观数据支持下,2007年一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为6373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润总额为103亿元,增长59.7%。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实属罕见,建筑业正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 因此,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爆发增长和普通民用建筑投资的平稳增长,所以业内认为建筑行业正处在景气上升阶段。 交通基建领域的投资一直以来由政府主导,“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政府总计计划3.8万亿元的交通基建投资,这个数字相比“十五”期间增长73%。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0年将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万公里,2006年新通车里程4400公里,2007~2010年年均通车里程将保持在3000公里以上,国家对公路建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2018中国建材企业500强

附件1 2018中国建材企业500强 序 单位名称所属地企业性质主营产品类型列 1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有综合 2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国有综合 3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有综合 4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多元化股份综合 5 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民营水泥 6 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民营综合 7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水泥 8 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民营混凝土制品 9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多元化股份水泥 10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塑料管材 1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多元化股份玻璃 12 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国有综合 13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多元化股份水泥 14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玻璃 15 沂州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民营水泥 16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玻璃 17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多元化股份防水材料 18 中国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河南多元化股份水泥 19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民营建筑陶瓷 20 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多元化股份玻璃 21 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地板、纤维板 22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营塑料管材 23 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多元化股份铝型材 24 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多元化股份水泥 25 大亚圣象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多元化股份地板、纤维板 26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湖北国有水泥 27 上海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综合 28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民营建筑陶瓷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建材行业产业链的战略任务

Column 专 题 报 道 22 中国水泥 2012.4

23 2012.4 CHINA CEMENT 水泥产业链,促进企业升级转型,正是我国水泥界正在面对与探索的一个热门话题,这是因为中国水泥界的同仁已经认识到了水泥工业的发展不能再继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进一步创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将新技术作用于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从现阶段来说,要创造条件主动延伸水泥产业链,发展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以至发展粉体加工、矿业开采、绿色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但是推进这个具有深刻意义的举措,无论从思想认识,社会资源配置与协调,市场布局与建设应用,与节能减排的结合点,相关政策与管理体制,统计归口等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正当我们在寻求路径和探讨办法的时候,全球性的水泥峰会召开给了我们深化这个主题的机会,我们寄希望于这次会议的交流能给我们启迪,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中国建材行业一定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借鉴国外水泥界的宝贵经验与做法的同时,结合中国水泥行业的实际加以深化和落实。中国建材联合会和水泥协会要在汲取国内外水泥企业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培育一批延伸水泥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试点企业,在取得成功之后予以推广。 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是中国建材行业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心,在“十二五”期间,一定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尤其是水泥行业,再用现在的技术水平,再用目前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再延续现有的排放水平,再僵持资源能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不变,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一定要遏制重复建设和改变靠增量求发展的发展方式,既要保证控制总量,更要严格控制新的增量,并淘汰落后。但是绝不能因为不增总量和不再允许新的增量而放慢或者停止发展,从根本上说还要加 快发展,关键是要在改变发展方式、以提升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提升发展水平。我们要把加快发展的支撑和落脚点定位在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深加工和制品业,从而提高附加值,做品牌、做精品。最终真正实现资源能源效益型和低碳排放,走向绿色节能效益,使建材工业成为体现绿色和促进社会进步型的行业,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因此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致力与攻坚并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是中国建材工业尤其是中国水泥工业通过新一轮的发展与提升,不仅要向国际最先进的大企业对标,而且要在不远的将来超越与引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为建材工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将朝着由“大而较强”转型升级为“又大又强”的建材工业强国而努力! (本文为作者在2012年中国国际水 泥峰会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辑后加。)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2869010.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建材行业概况及行业分析

中国建材行业概况及行业分析 建材行业子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行业发展环境 2009年我国GDP增长8.7%,全年国内产总值3353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回升,整体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国内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一)供给分析 2009年1-11月,建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59.64亿元,同比增长20.02%。2009年1-11月的工业产值增速比2008年1-11月下降了11.7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2005-2009年建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速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建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二)需求分析 2009年1-11月,建材行业完成销售收入21164.91亿元,与工业

总产值变化趋势一样,增长率比2008年1-11月下降了10.9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达到19.81%。销售收入的变化趋势与工业总产值变化一致,2009年1-11月,由于建材市场尚在复苏之中,还未完全回暖,导致建材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放缓,但降幅不大。

2005-2009年建材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建材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 (三)供需平衡分析和预测 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建材行业产销率变化趋势 从建材行业的供需平衡分析可以看出,在供给方面,我国建材行业总体建材供需较为平衡,从2009年国家相关调控来看,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水泥和平板玻璃两个领域,预计近两年这两个行业仍会对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 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为 2."2%,保险密度为 168."98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 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原保险保费收入 1、财产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