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当代史

世界现当代史
世界现当代史

1.1919年春到1920年冬,苏俄先后三次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它们是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3.1918年埃及以柴鲁尔为首组成了华夫脱党。4.1937年6月希特勒制订了进攻捷克的计划,称绿色方案。德国登陆英国的作战计划为“海狮计划”。5.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共和国成立。6.苏共二十大最后一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会议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7.二战后初期,9·11事件将美国政治恐怖推向了顶峰。8.罗伯特·舒曼和让·莫内被称为欧盟之父。9.1958年10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正式生效,新宪法扩大了总统权力。10.1918年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德意志帝国统治。11.1917年12月20日,成立以捷尔任斯基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12.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讷伊条约。13.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由基洛夫遇刺事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14.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从1930年的“食盐进军”开始的。15.慕尼黑会议上,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分别代表英.德.法.意四国进行了肮脏的交易。16.德国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黄色方案”17.阿拉曼战役中蒙哥马利率英军打败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队。18. 波兰团结工会是以莱赫·瓦文萨为首的全国委员会来领导工人运动的。19.1922年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会议,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的宣言和联盟条约。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开会,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联将停止存在”,12于2 5日,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向全世界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苏联的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升起了俄罗斯白红蓝三色旗。20.巴黎和会中真正主宰会议的三巨头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21.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变化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2.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古巴人民起义,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23.1958年,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任时,法国通过新宪法,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该宪法大大加强了总统的权利,法国建立起了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政体。24.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第一步是侵略波兰;第二步是侵略芬兰;第三步是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最后一步是侵略罗马尼亚。25.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复兴,同时也将西欧绑上了美国冷战的战车。1948年成立军事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利用该组织美国实现了对西欧的军事政治控制。2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美国对苏实行冷战的信号和序曲。27.1955 ~1993年,日本一直是自民党一党执政,史称“55年体制”。28.英国历史上工党第一次执政是在1924年,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是玛格丽特·撒切尔。29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30.1959年,巴勒斯坦人民秘密组织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31.德国1918年十一月革命推翻霍亨索伦王朝。32.1981年密特朗当选为法国总统,他执政14年间推行的国内政策主要有推行企业国有化和民营化、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和福利经济及扩大地方自治和社会宽容等.

33.1960年代,西欧经济一体化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当选为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主政英国11年,为了医治“英国病”,她采取的措施是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运用货币财政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削弱工会权力,控制工资增一长35.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为反对公共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度,坚持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拉开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帷幕。36.德国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为“白色方案”。37.喀琅施塔得叛乱是苏维埃政权面临政治危机的信号。38.1967年布鲁塞尔条约标志着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标志着欧共体向欧盟的转变。1.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A《我有一个梦想》B《我的奋斗》C 《历史将宣判我无罪》D《铁幕下的演说》

2.执政时期,针对印度农业发展不稳定,粮食缺乏的状态,开展了“绿色革命”

A .尼赫鲁B.英·甘地C.拉·甘地D.贝·布托

3.1960年代,西欧经济一体化实现了。

A关税同盟B共同的农业政策C统一大市场D货币联盟

4.下列美国总统的施政纲领中,基本是按凯恩斯主义理论制定的是。

A 杜鲁门“公平施政”B肯尼迪“新边疆”C约翰逊的“伟大社会”D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列国家中属政教合一的是。A 伊朗B伊拉克C埃及D土耳其6.在德国档案中,被列为“纳粹公敌第一号”。A斯大林B丘吉尔C罗斯福D戴高乐7.____________拉开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帷幕。

A .帕克斯事件B.小石城事件 C 自由乘客运动D.奥尔巴尼运动

8苏加诺的“纳、沙、贡”思想是下列三大主义合作。

A .民族主义B.宗教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

9.苏军在战役获胜,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A .斯大林格勒

B .莫斯科

C .摩尔曼斯克D.库尔斯克

10.二战结束后,由于大国插手而导致分裂的国家有。

A.德国 B .印度 C .越南D.朝鲜

11.下列属于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冲突的有。

A 两伊战争B.印巴冲突C.古巴导弹危机D.白色革命

12.德军进攻苏联的军事计划是。

A .曼斯坦因计划B.白色方案C.巴巴罗萨计划D.发动机计划

1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剧变中,伴随着国家分裂的有。

A .南斯拉夫B.捷克斯洛伐克C.德国D.波兰

14.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的政策是。

A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B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路线

C 肯尼迪的新边疆

D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15.二战后,美国通过___________建立了资本主义阵营。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实施第四点计划C建立北约D建立亚太地区军事体系

16.标志反法西斯战争战略转折的战役有。

A .斯大林格勒会战B.阿拉曼战役C.中途岛战役D.莫斯科保卫

17.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有。

A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77国集团的成立D纳米利亚独立

18.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了。

A .布拉格之春B.卡达尔改革C.波兹南事件D.匈牙利事件

19.二战后初期,下列_________国家(地区)分裂为2个国家。

A .印度B.德国C.朝鲜半岛 D .越南

2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剧变中,伴随着暴力的是。

A .罗马尼亚B.捷克斯洛伐克C.德国D.保加利亚

21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 .欧盟B.亚细安C.APEC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2.1943年11月,在开罗会谈,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

A.斯大林B.丘吉尔C.蒋介石D.罗斯福

23.的通过标志着美国中立法被埋葬。

A .《潘迪顿法》B.《文官法》C.《租借法》 D .《印花税法》

24.戴高乐政治时期,改变了之前法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外交政策,实行了独立的外交政策,包括。A .坚持发展法国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B .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

C .发展法德联盟,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

D .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9月,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0月,法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12月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凡尔登战役最终以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2.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时期重要战役。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把兵力集中于南方。1942年7月17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至11月上旬,德军已占领该市大部分地区。1942年11月19日,苏军发动反攻,包围了德军25万人。1943 年2月2日,德军投降。这次战役给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各国人民极大鼓舞,各国更加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出现新的局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3.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美、英、苏三国保证彻底打败德国,让德国无条件投降;战后,应把德国建成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战后美、英、苏三国分区占领德国。雅尔塔会议还讨论了波兰问题,重申了德黑兰会议的处理办法。会议通过了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联合国的决议。关于对日作战和远东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苏联早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牺牲中国的利益,同意苏联要求:促使中国承认外蒙古现状,租借中国的大连和旅顺港,以及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等。苏联则保证在打败德国后二三个月对日作战。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争议的会议。一方面,会上美、苏达成了战后瓜分势力范围的协议,构筑了“雅

尔塔体系”的最初框架。另一方面,该协议协调了盟国最后击败德国和日本的立场,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到来。雅尔塔会议之后不到三个月,德国就无条件投降了

4.年鉴学派: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德国史学家兰普莱希特和法国史学家贝尔的思想的后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尤其是贝尔和他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反对事件的历史和经验的历史,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后屡经更名,并于1946年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

5.戴维营会谈:(1)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华盛顿100公里的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是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同艾森豪威尔就德国、柏林、裁军、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但会后仅七个月,就发生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2)1978年9月6日,应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美国、埃及、以色列三方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会议持续了12天。终于在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这就是著名的“戴维营协议”。

6.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7.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1942年6月4日至5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集结了200多艘军舰,力图消灭残存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中途岛海战开始。此战中,日本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飞机322架,海军官兵3500人。此后,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中的主动权。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期间一次海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因出海参加军事演习而幸免遇难。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演说“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参众两院几乎以全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参战要求。同日,美国对日本宣战

8.旧金山体制:1948年起,随着美国对日本单独站立的实现,美苏之间冷战的展开,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重点开始从中国转向日本,对日政策也由削弱转变为扶植,日本经济得以重建。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有52个国家参加。9月8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会上,苏联等国质疑和约草案,但在美国的强制下,最终有49个国家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旧金山和约》,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受美国控制。虽然在法律上承认了日本的独立地位,但事实上,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牢牢地控制

着日本,日本处于美国的半占领之下,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体制”。旧金山体制是美国转变对日占领政策的必然产物,也是对日本民族尊严的嘲弄和挑战,但是,它使日本置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保护之下,得以安心地走发展经济的道路。

9.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什叶派。

10.《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前夕苏德双方订立的联盟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规定: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他国彼此进行武力行动;如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以支持;双方都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一方的集团;条约秘密议定书还就波兰的战略利益进行了分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了法西斯两线作战之忧,尽管为苏联赢得了一年半的战备时间,但是却损害了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加快了战争的到来

11.《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召开,主要讨论了缅旬战役问题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发表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决定坚持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作出了公正合理的决议。1943年12月1日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将把“日本所窃取的一切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还决定战后让朝鲜独立。开罗宣言的发表,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它是盟军战胜日本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12.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13.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于莫斯科。它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它的章程规定,最高权力机关为代表大会,总部设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则是它的支部,共有57个。第三国际共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1943年6月由于统一的领导中心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和各国革命斗争的特点,共产国际自动宣告解散。

14.《慕尼黑协定》:二战前夕英法德意四国为解决希特勒制造的、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而订立的条约。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订立了将其苏台德区划割给德国的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于 10月1日—10日将苏台德区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领土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以及运输工具无偿交给德国,德国军队将对上述地区实施分区占领。《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极大地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力量与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到来15.阿拉曼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

16.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的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

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而得名,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麦卡锡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约瑟夫?麦卡锡煽起的,战后美国出现的一种歇斯里地的反共反民主的反动政治GC。 1950年共和党麦卡锡提出政府机构中有共产党员渗入,并声称自己有250人的名单,要求清洗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右翼势力的支持,大量无辜人士受到迫害。麦卡锡主义作为党派斗争的工具,自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陷入衰落。它的出现对美国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予以了沉重的打击,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遭受的一连串挫折的产物。

18.《四国条约》: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有效期十年。《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英国虽然暂时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但随着英日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太地区实力的相对下降,英国只能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四国条约》对日本有着双重影响:日本对废除英日同盟感到惋惜。但《四国条约》让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该公约规定,签约的四国中任意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任何问题上发生争执,则全体签字国应当举行共同会议协商解决。条约的附件规定,签约国将互相尊重其他签约国在有关太平洋岛屿和委任统治地区上的权利。另一个附件则规定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土疆域。由于四国公约措辞过于含糊,以至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力。该公约的主要意义是终止了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结束了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

19.甘地主义:即不使用暴力的抵抗主义。甘地的思想体系称为甘地主义,它属于宗教道德型民主主义。一般来说,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其核心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对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0.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再次决定向美、英、荷等国发动战争。偷袭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英美对日宣战,德国对美宣战。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21.诺曼底登陆:诺曼底战役发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为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这场战役盟军计划在1944年6月6日展开,8月19日渡过塞纳河后结束。虽然这场战役离现在六十多年,但诺曼底战役仍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

海峡前往诺曼底。在诺曼底战役中作战的盟军主要由加拿大、英国及美国组成,但在抢滩完成后,基本上自由法军及波兰军也有参与这场战役,而当中的士兵也有来自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荷兰和挪威。入侵诺曼底在登陆的前一天晚上展开,空降兵乘滑翔机降落、进行大规模的空

22.帕克斯事件:1955年12月1日,时年42岁、当裁缝的帕克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时,一名白人男子走过来,要求她让座。帕克斯拒绝了白人男子的要求。尽管当年早些时候,蒙哥马利就有两名黑人妇女因同样遭遇而被捕。这次也没有例外,帕克斯遭到监禁,并被罚款4美元。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浸礼教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23.欧共体关税同盟: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罗马条约》的内容之一是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按照罗马条约的规定,关税同盟应在1958年至1969年底的12年内完成。这12年的过渡期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4年。每个阶段逐步削减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以实现自由贸易;调整成员国的对外关税以实现共同的对外关税。但实际上关税同盟只花了10年的时间。至1968年,西欧六国就提前达到了罗马条约的预定目标,完成了关税同盟的建设,实现了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在这10年里,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翻了两番,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增长速度是对其他国家贸易增长速度的两倍;同一时期,共同体国家的国内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高于同期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关税同盟建设差不多完成的同时,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一个机构,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EC),简称欧共体。

24.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25.第一次柏林危机:二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是第一次美苏冷战的GC。根据二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的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进一步分裂德国,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在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柏林西区。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6月30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柏林局势虽然进展,但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冲突,经过谈判双方在解决了“柏林危机”但是,

大柏林的分裂却成为现实。

26.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在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鲁晓夫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负面情况。敢于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了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27.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1.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实质。

过程: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2.战后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及过程

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于是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2)由于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防止苏联取代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提出冷战。

过程:美国:(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3)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

苏联:(1)政治: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2)经济: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了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3)军事: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了华约(华沙条约组织)。4.以色列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

在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

犹太人曾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约在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3世纪)离开埃及迁回到迦南地(现今之巴勒斯坦),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王,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和南国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公元前一世纪末由希律王加以扩建,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国。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虽然是伊斯兰圣地围墙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珍惜它,这段墙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因而名哭墙。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散于全球各地,连中国的开封都有犹太教会堂的遗迹。尤其是在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遭到镇压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公元638年,穆斯林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该地区的控制权,之后数个穆斯林国家统治过这个地区;包括了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在1260年至1516年间由马木鲁克统治,接着在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一个省份。

40年代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1949年1月25日全国选举中,有85%的合格选民参加了投票,接着有120个议席的第一届议会开会。两位曾领导以色列建成国家的人成为该国的领袖,犹太人代办处领导人大卫·本-古里安当选首任总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领导人哈伊姆·魏兹曼由议会选为首任总统。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目前人口超过700万,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5.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其间,协约国同德国于1919年 6月28日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通称凡尔赛和约。和约关于对德和约部分规定:①确定了战后德国的新疆界。德国除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外,还向丹麦、波兰以及新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大片领土。②德国放弃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领地。其中大部分以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形式为英、法、日所瓜分。如德属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及马里亚纳群岛归日本占有;赤道以南的新几内亚划归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萨摩亚划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和东非坦噶尼喀归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两国瓜分。③限制德国的军备及确定德国的战争赔款。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1919年 9月10日,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规定匈牙利脱离奥地利成为独立国家,奥地利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独立,禁止德奥合并;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了《讷伊条约》,保加利亚将大片领土分别割让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和希腊,并丧失通往爱琴海的出口;1920年6月4日,协约国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将约 2/3的领土分别划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及奥地利;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奥斯曼帝国丧失大约 3/4的领土,其中大部分是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形式下成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体系。

影响: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世界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但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自30年代起,该体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一系列侵略行径所打破。1939年 9月,德国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所以,《凡尔赛合约》只是暂时性的削弱战败国势力,为以后的报复埋下伏笔。同时,也确定了帝国主义在西亚、非洲等地区的统治地位。凡尔赛合约的出台,明码标价的巨额战争赔款足以让刚刚经历战火的德国崩溃。德国人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并在纳粹的鼓吹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当这股力量壮大之时,下一次战争已然无法避免!

6.简述冷战是如何开始的。

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上升,导致了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苏美冷战的全面开展,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的对抗,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开始,两个朝鲜和两个德国的出现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全面的紧张的对峙和对抗。

二次世界大战时,尽管美苏两国对战时利益和战后安排各有打算,但它们仍服从打败和消灭法西斯这一共同的首要的战略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盟友关系。战争的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的战略意义的根本冲突。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二战尚未结束时,罗斯福就曾构想战后世界蓝图,其主要的战略构想是大国合作,特别是美苏合作,同时安排战后

世界,共同维持战后世界秩序,但是必须由美国充当老大,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苏联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杜鲁门政府的对苏联政策日趋强硬。它的战略构想是屏弃美苏合作,一边搞导弹威胁,一边搞金元外交,使用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手段,控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非拉,施压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国家,遏制苏联,独霸世界。

美国的战略目标的战略构想是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的。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要求确保美国的“世界第一,越多越好”的经济利益,这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利益。战后初期,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美国需要为其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大量产品和大量资金,去最大限度地拓占海外市场和投资市场。美国需要依靠其经济实和军事力量来保持其头号大国地位,力图称霸世界。而苏联在战后初期的战略总目标也是确保头等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并且发展壮大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推进世界革命。其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推进并领导世界革命。确保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争取意识形态的胜利等是它的战略利益,但最重要的是苏联安全利益。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另一种则认为: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其实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美国要使东欧变成所谓的“自由世界”,而苏联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关心和扩展它的经济利益,而苏联要担心和保障它的安全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包括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包括推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美苏都认为在刚刚经历二战后必须避免双方直接交战,但是,它们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而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则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其中明确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随后的九月里,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又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些关于遏制苏联的战略理论被美国决策层采纳,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理论依据。之后,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他强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这篇咨文的发表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这是美国第一个具有全球战略性质的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

然而二战刚结束,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渴望能够和平,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由此,美国确立了以冷战避免热战,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遏制战略。杜

鲁门主义实质上就是战后初期美国公开反共,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也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和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7.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1950年5月9日提出欧洲国家煤和钢的资源供应共同规划;确立了创立“欧洲联邦”的战略目标。 1951年5月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 1952年5月27日签署《欧洲防御联盟条约》,该条约在法国未得通过。 1957年3月25日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

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9年1月1日首次降低关税10%。 1962年1月30日

共同农业政策生效。 1967年7月1日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一体。 1968年7月1日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欧盟内部工业产品流通关税,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税则。 1968年7月29日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 1972年3月创立“洞中之蛇”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 1973年1月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9国。 1975年2月28日签署洛美公约,同44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建立联系。 1978年4月3日同中国签署《贸易协定》。 1978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欧洲共体(EC)。 1979年3月13日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共体。 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 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法案》。 1987年7月1日《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 1990年7月1日资本流动自由化,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 1992年2月7日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 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1995年12月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 1997年6月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欧元诞生 2000年1月15日准备接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国加入欧盟。 2001年1月2日希腊成为欧元区的第12个成员国。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2002年12月13日欧盟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在2004年5月1日前,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十国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8.与德意相比,日本法西斯统治有何特点?

德国的特点: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获取胜利后建立起来的:①有一个以希特勒为领袖的强大的法西斯政党,并且发动了有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取得全国政权。③对原有的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

再说日本的特点:①通过军部这一特殊机构建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③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④法西斯专政没有突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框架。

德日共同的特征: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国家职能无限扩大,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9.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影响:1.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2.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消极作用:(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4)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大战危险的根源。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10.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国内贸易国有化。②余粮收集制。③产品配给制。④劳动义务制。⑤全部工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

农产品方面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涉及到各种农产品。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工业方面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到内战末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在私人手里。

商品方面③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11月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和物价不断上涨,政府实行凭证供应。根据阶级和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口粮标准。后来对儿童和全体工人职员免费供应面包和日用品。货币依然存在,但其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劳动方面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影响:1.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

管理得到加强。 3.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5.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6.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2.战后日本政治民主改革内容及影响。

第一, 否定天皇专制制度, 修改宪法国家权力的归属问题, 是日本国体的核心问题。1947 年4 月3 日, 新的《日本宪法》正式施行。使日本由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转变成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这一民主化改革协调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 缓和了已激化了的阶级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 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第二, 农地改革,农地改革是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化改革中, 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一项改革, 始于1947 年, 结束于1949 年。农地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农村的半封建土地所有制, 寄生地主作为一个阶级迅速消灭, 铲除了军阀主义、法西斯主义存在的最主要的土壤, 消灭了农村中的半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日本农业迅速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三, 解散财阀和整肃运动,通过此项改革, 打破了家族主义的经营方式, 促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造成了一个竞争、开放的经济环境。整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还促进了美国对日本提供经济援助。除上述几项主要改革措施外, 日本还进行了“劳动改革” 。在文化领域, 采取了美国“六·三·三·四”的教育制度, 禁止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在军事上, 解散了军队, 规定日本的军费开支必须保持在国民总值的百分之一以下, 这使日本节省了大笔的军费开支用于经济发展。所有这些民主化改革, 冲击了日本的旧制度, 使日本从封建法西斯军国主义时代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时代。

13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首先,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相反,加剧了贫富差距。其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第三,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工业产品越积越多。如小麦、糖、咖啡、橡胶、铜等等均出现此类情况。

第四,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投机狂热(特别是后一种投机活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猛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第五,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笔借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过度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伤风”,德国经济就会“感冒”。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

特点:①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各生产部门;

②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14.戴高乐独立的外交政策。

戴高乐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全面抗美,维护民族独立,力争大国地位。坚持独立的国防观念,建立自己独立的核力量是戴高乐争取大国地位政策的重要基础。他毫不隐讳地说,没有独立的核力量,法国“将不再是一个欧洲的强国,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只是一个被一体化的卫星国。”戴高乐上台后加速了制造核武器的步伐。注意法国的经济独立,他严格限制美国在法国关键工业部门的投资,大力发展本国尖端工业的政策。并竭力保护新法郎的币值,使法郎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此外,戴高乐还坚决反对战后支配国际上结算的金汇兑本体制,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

15.凯末尔主义的主要内容

1. 共和主义:取代了君主政体的专制主义,以人民主权和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实行自由公民。

2. 民粹主义:被定义为一种社会变革,由某些精英代表人民的普遍共识来引导变革。

3. 世俗主义: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不受宗教力量影响的政治环境,整固公众教育、政府补贴及法律事务。

4. 革命社会主义:指国家应该以现代的体制和意识取缔传统的体制和意识。这原则主张社会变化需要革命来达致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5. 凯末尔民族主义源自社会契约论,凯末尔民族主义的社会内容不接纳任何先于民族的事物,谴责基于种族、宗教、极权及法西斯主义的民族统一,就领土扩张方面,凯末尔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致力推动国内及世界和平。

6.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会调节经济活动,会从事一些私人企业不愿意进行的活动,或认为私人企业不适合从事,又或国家利益所需。国家社会主义的应用不仅限于经济活动,还适用于国家主要行业的拥有者。

16.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把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17.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在1960年代取得的成就。

18.简评凡尔赛体系。

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19.1921年苏联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影响。

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评价意义:(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0.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因。

1。日本政府在历史各个时间段制定了符合当时格局的正确经济发展策略。2。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3。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4。日本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的推动。5。日本传统文化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开放的文化以及不服输的态度和汲取外部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思想有效的促进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复苏。

论述题

1论述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1。美国政策的扶植,二战后美国全面占领日本后为了遏止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必然需要扶植日本经济发展,其后越南战争的爆发促进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美国需要日本成为其战争资源后方根据地。2。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其中朝鲜战争的爆发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内因包括:同上

3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过程

原因:一,长期推行与美国对抗 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在轮番的军备竞赛 维系东欧的势力范围 争夺第三世界中 耗费了巨额资金 从而给经济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最终被这种过度的军备竞赛和扩张政策拖垮了。

二,长期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大规模工业化 卫国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和平发展时期 这种体制便失去了活力 它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 也迟滞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再加上对外扩张 军备竞赛 终使苏联陷入危机深渊。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新思维使苏联发生了质变。戈尔巴乔夫提倡民主化 自由化和公开性 使自由化得以发展 各种各样的反对派组织得以成立和开展活动 他们反共 反社会主义 反对苏维埃联盟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民族问题,苏联是在沙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沙俄历史上通过兼并遗留下了一系列民族问题 虽然苏联曾为此做过努力 但由于后来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手段发生了错误 为后来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五、政党腐败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 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 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后来更形成了一个个官僚集团 他们更趋向希望苏联解体以便在制度变更的时期合法获取大量国家财富 变为私有 后来的俄罗斯寡头财团便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六、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 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 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 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七、就苏共本身而言 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 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因为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 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 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 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 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过程: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苏共多名强硬派高层领导(包括副总统、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总理、内务部长)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组建了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2. 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3.独联体诞生,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4.总统辞职,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5. 改旗易

帜,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俄罗斯联邦于1991年12月27日在联合国正式取代前苏联的席位,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苏联国旗也换成俄罗斯国旗。换旗仪式于27日下午举行。由于联合国各成员国的旗帜是根据其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在罗马尼亚与卢旺达两国的国旗间升起。

4论述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是如何形成的。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反苏反共,美苏关系由盟友变为敌手,标志着美国对苏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开始。随后美国又提出“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建立统一的西方军事政治集团奠定了基础。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加强了联系,签订了双边、多边和共同的协定和条约。1947年组成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5年又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形成。

5分析日本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及影响。

1.政治民主化改革:(1)整肃军国主义和审判战犯(2)制定新宪法

2.经济改革:(1)实现农地改革(2)解散财阀,禁止垄断同上

7论述美苏在20世纪70年代的争霸态势及其原因。

70年代的总体特征是苏攻美守。

1、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开始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

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尤其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保证内容最全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

济宁学院 世界现代史试C 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装。。。。。。。。。。。。。。。。。。。。。。。。。。。。。。。。订。。。。。。。。。。。。。。。。。。。。。。。。。线。。。。。。。。。。。。。。。。。。。。。。。。。。。。 卷号:()机密 济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世界现代史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共20分) 1、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导致了印度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出现持续的增长和繁荣,被称为。 4、为解决一战后德国赔款问题而形成的计划有和。 5、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工业领域中,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远东,、两国成为争霸的主角。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甘地的领导下,掀起了,埃及人民在的领导下,开始了反 英大起义,尼加拉瓜在的领导下,进行了反美游击战争。 8、20世纪20年代,由于在经济上有求于英美两国的资助,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相应地作出妥协,实行了。 9、1932年2月,英国正式颁布了,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改善了英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的状况。 10、美国颁布的,实质上就是美国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 11、的制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2、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13、1943年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一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即, 会议最后通过了,表示三国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总统塔夫脱在拉丁美洲推行的政策是()。 A.门罗主义 B.大棒政策 C. 门户开放 D.金元外交 2、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和“屠场”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 B.勃鲁西洛夫攻势 C.凡尔登战役 D.马恩河战役 3、下列对余粮收集制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B.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交售给国家 C.农民把自己的全部剩余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交售给国家 D.农民把自己剩余粮食的一部分交售给国家 4、下列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的是()。 A.《色佛尔条约》 B.《五国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5、1920年1月20日国联成立时包括下列国家。()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日本⑤德国⑥苏联⑦中国 A.①②④ 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⑦ 6、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是()。 A.埃及 B.埃塞俄比亚 C.利比亚 D.阿尔及利亚 7、指出下列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正确的事件排列顺序。() ①阿姆利则惨案②食盐进军③乔里乔拉事件④退出印度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答案)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简史 1、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设计有何共同之处?试述斯堪的纳维亚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答: 2、意大利的设计有什么样的特征?试述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极其特点 3、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4、简要谈谈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5、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方盒子”现代主义建筑缺乏人情味,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减、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而现代主义建筑一向反对装饰,认为装饰造成了建筑不必要的开支,使大众无法消费得起,导致了其强调无装饰化外形特点,在设计形式上陷入了减少主义风格的泥沼之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他们在抛弃现代主义“方盒子”建筑形式的同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建

筑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把历史隔断了,工业文明好像不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而是从工业革命的烟囱里一下子冒出来似的。因此,他们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文”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和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基本上是单一的,只是出于对功能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往往包含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明确、高度理性化的形态语言具有了“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谑、调侃的色彩。 6、简述日本设计中的“双轨制” 7、“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及其影响; 特征: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的、复兴主义的传统装饰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装饰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倾向;装饰上有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世界当代史复习 名词 1.联合国:1945年3月5日,美、苏、中、英、法五国向当时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发 出邀请,准备召开联合国大会。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50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共计282名代表,1726名顾问和记者。最后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有51个国家(包括波兰),《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标志联合国正式建立。联合国设立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机构。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冲突以及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2.冷战:“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热战”通常是指直接使用军事手段的 战争。而“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峙时,采用的除直接战争手段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对抗,有时也有局部战争。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全面展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 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日,来自苏联、中国、美国等44个国家的 730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协调各国经济,恢复战后经济。会议最后通过三个重要文件:《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及两个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规定建立两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除此之外,还确定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些文件和规定共同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 4.忠诚调查:是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颁布的一项反共反民主的法令。1947年3月, 杜鲁门政府签署“9835号”行政命令,也叫“联邦忠诚法”。主要内容:规定由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各地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对美国190万政府雇员进行审查,审查他们是否忠诚美国政府。同时规定政府职员、大学教师、学术机关的研究员也必须宣誓效忠政府,如果发现不忠诚或不宣誓者,要强迫辞职或被解职,是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反动的表现之一。 5.丘吉尔富尔顿演说: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成功地领导了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但他却无力阻止战后英国的衰落,面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他开始有意与美国联合,对抗苏联。为了在美国国内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经过事前策划,1946年3月5日,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这篇演说以“铁幕”一词而闻名。他宣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降落下来。铁幕后边的中、东欧国家受苏高压控制,由极权主义统治,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丘吉尔还提出:美国应负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和使命。 丘吉尔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公开出笼作了舆论准备。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 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整理版汇总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 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 州的布赖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 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 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两个机构中,美国都拥有最多的投票权。 布鲁塞尔条约: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国代表在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缔结了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有效期50年。这是 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约。对顶,当任何缔约国在欧洲遭 受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与援助实际上其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 范登堡决议:1948年6月美国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规定, 在持续有效地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 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 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从而改变了其对外政策的传统原则,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 彻底终结。同时,为美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了绿灯。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 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 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 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 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1966年法国退出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3.华沙条约组织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 事联盟。1955年5月苏联等八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有效期为 20年。条约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就一切有关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进 行磋商;设立一个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和一个政治协商委员会。同年6月4日条约 生效时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联 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 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安理会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这5个国家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有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即“大国一致”原则。常设委员会有:联合国军事参谋团、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监核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世界当代史题库

世界当代史 一、名词解释: 1、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华沙条约组织 4、《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 5、《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6、联合国安理会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8、《蒙巴顿方案》 9、《艾维昂协议》 10、不结盟运动 11、亚非会议 12、七十七国集团 13、《奥地利国家条约》 14、世界银行 15、《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16、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7、富兰克林·罗斯福 18、铁幕演说 19、杜鲁门主义 20、马歇尔计划 21、第四点计划 22、莫洛托夫计划 23、尼赫鲁主义 24、苏加诺主义 25、勃列日涅夫主义 26、戴高乐 27、艾森豪威尔

28、纳赛尔 29、赫鲁晓夫 30、联合国秘书长吴丹 31、纳尔逊·曼德拉 32、金日成 33、菲德尔·卡斯特罗 34、本·古里安 35、乔治·凯南 36、亨利·卢斯 37、麦卡锡主义 38、铁托 39、亚瑟·阿拉法特 40、亨利·基辛格 41、尼克松主义 42、吉米·卡特 43、罗纳德·里根主义 44、NSC-68号文件 45、中美上海公报 46、八一七公报 4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东方政策 49、布拉格之春 50、水门事件 51、波兹南事件 52、苏伊士运河事件 53、第三次中东战争 54、U-2飞机事件 55、大规模报复战略 56、古巴导弹危机 57、星球大战计划

58、嬉皮士 59、新凯恩斯主义 60、法兰克福学派 61、柏林墙 62、乒乓外交 63、柏林空运 64、湖广铁路债券案 65、第三次科技革命 66、撒切尔主义 二、简答题: 1、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性质 2、简述联合国成立的过程 3、试述联合国成立时的主要机构 4、试述五国和约的主要内容 5、试述乔治·凯南的遏制思想 6、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7、简述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8、简述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体系的形成 9、简述战后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 10、简述杜鲁门“公平施政”的内容和实质。 11、试述战后初期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定位 12、二战后苏联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 13、苏联是如何帮助东欧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14、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 15、试述瑞典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16、戴高乐主义的内容 17、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18、试述苏共20大之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19、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一、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1、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根据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协议形成的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主要由美苏两国主导,所以又可以称为两极体系或两极格局。 2、联合国建立 1945年,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这一天后来被定名为“联合国日”。 3、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这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一个安排。按照协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根据含金量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按照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的世界银行),后又成立关贸总协定,构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使美元与黄金脱钩,并使美元贬值,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所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二、美苏冷战 1、美国发动“冷战”的过程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提出对苏遏制政策,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掀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政治),这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经济),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同苏联抗衡,同时控制欧洲。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签署,北约组织建立(军事),北约成为美国与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冷战后,北约不断东扩。 2、苏联的应对措施 苏联等国于1947年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济);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军事)。 3、冷战中的典型事件 冷战中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 4、三个阶段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即1942年夏季到1943年早春,苏联红军为了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牵制入侵伏尔加河流域和入侵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而进行的防御和进攻战役。战役以苏联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的力量,极大的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二战的转折点。 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危机使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30日成立了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个专门委员,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负责研究稳定德国经济的方法和制定新的赔款计划。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契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它拥有很大权力,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经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契卡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霍尔—赖伐尔协定》:是英法与意大利在1935年12月的协定,密谋让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侵占埃塞俄比亚的计划。英国外长赛缪尔·霍尔与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为了结束第二次意埃战争,不惜出卖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利益,以满足墨索里尼的野心。这显示当时绥靖政策的祸害。 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不列颠空战:二战中因德军准备侵入英国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而进行的空战。此次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战。英国取得自卫战的胜利,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受到严重的挫败,有力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而捷克斯洛伐克在高压下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该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十四点原则:1918年1月8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故名。反映了一战后美国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进而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 《华格纳法》: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工关系法》,因由参议员华格纳提出,又称《华格纳法》。该法的制定反映了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式下,美国政府力图通过政府对劳

世界现代设计史-总结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总结一(2009-01-03 17:50:56)转载 标签: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设计思想idkaoyan 北理跨专业清华分类:工业设计考研试题与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第三章 当代世界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世界当代史)

第三章当代政治及其多极化趋势 第一节当代政治及其演变 一、当代世界政治及其构成 世界政治,也称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构成世界政治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政治行为体。 世界政治行为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也包括非国家行为体。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居民;领土;主权;政府机构 除国家外,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行为体。 ●非国家行为体,是指除主权国家以外的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非国家行为体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世界政党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等超国家且跨国界的集团和势力。国际组织是最主要的非国家行为体。 国际组织,是指以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为构成主体,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的跨国机构。包括: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最大的政府间和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国家利益 在世界政治中,国家利益是各行为体行为的最根本因素,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动因,也是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的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第二,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决定了各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对世界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 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表现为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 第三,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世界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 历史来看,在国家总的经济和生产水平与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保罗﹒肯尼迪 第四,科技革命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先导因素,科技战已成为当前世界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五,军事因素 军事因素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演变。

世界现代设计史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 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 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团体 世纪行会(阿瑟?马克穆多1882)。2、艺术工作者行会(1884)。3、手工艺行会(查尔斯?阿什 比1888)。 这些团体的设计宗旨和风格与莫里斯很接近,都反对设计上的权贵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反对机械工业化,吸收东方风格,力图复兴中世纪手工业传统和优雅、统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家具设计 主要人物为查尔斯?沃赛和巴里?斯各特。沃赛受莫里斯影响又有所不同,其设计没有无道理的崇古之风,而是比较简单朴实,易于批量化生产。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服务大众的精神实质。他继承了莫里斯的风格,达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园住宅。斯各特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作为装饰动机,并以凸出的线条勾勒,颇为经典。曾为李柏特公司设计家具。他的家具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为赫斯大公设计的宫廷室内家具。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

西南大学《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6)《世界当代史》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 1、按国家独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尼西亚印度几内亚加纳 B、印度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加纳 C、印度尼西亚印度加纳几内亚 D、印度印度尼西亚加纳几内亚 2、___年被称为“非洲年”,在这一年中有__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A、1960 17 B、1960 18 C、1961 17 D、1961 18 3、1963.5.22----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首脑及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章程》,成立了“非统组织”,会议决定把___定为“非洲解放日”。 A、5.22 B、5.23 C、5.24 D、5.25 4、南非在90年代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在1994年4月的大选中,____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A、卡扎菲 B、拉萨尔 C、曼德拉 D、穆沙拉夫 5、英国殖民当局于___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英属印度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A、1946 B、1947 C、1948 D、1949 6、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世界走向多极化 B、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 C、世界政治开始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和平与稳定仍是世界局势的主题,战争和动荡只是局部现象 7、海湾战争正式打响的时间是 A、1990.8.2 B、1990.8.7 C、1991.1.17 D、1991.2.24 8、海湾战争的进攻方代号为 A、沙漠风暴 B、沙漠盾牌 C、沙漠之狐 D、沙漠军刀 9、世界格局转换过程中第一场表现新格局特征的局部战争是 A、阿富汗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两伊战争 10、科索沃危机根源于 A、强国争夺势力范围 B、统治集团内部夺权 C、政府与反政府武装间的冲突 D、南斯拉夫的解体 11、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的时间是 A、1998年初 B、1998年底 C、1999年初 D、1999年底 12、___年,第___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 A、1962.1 B、1963.1 C、1964.2 D、1966.2 13、___年代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A、50---60 B、50---70 C、60—70 D、70---80 14、在美欧关系中,___首先向美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最早表现于 A、苏波矛盾 B、苏匈矛盾 C、苏南矛盾 D、苏中矛盾 16、以下不属于亚非会议发起国的是

世界近现代设计史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正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尽管不少的解构主义的建筑貌似凌乱,但他们都必须考虑到结构因素的可能性和室内外空间的功能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构主义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构成主义。 孟斯菲设计集团 “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年轻设计师组成。“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孟菲斯”对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释,及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产品不仅要有使用价值,更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成为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孟菲斯”的设计都尽力去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等不同的情趣,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及色彩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观念。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文丘里的建筑理论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 波普风格 波普风格又称流行风格,它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奇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刺激。 波普风格的中心是是英国,“波普”基本上是一场自发的运动,它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设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乐意一试。但新奇一过,它们也就被抛弃了。这也许就是波普设计的目标之一。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它只是昙花一现。(代表人物:安迪. 沃霍尔)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交互关系的学科,运用其理论、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应达至系统功效优化及人的健康舒适之目的。(代表人物:德雷夫斯《人的度量》 公司识别计划 公司识别计划是把企业作为设计对象进行整体设计,建立起企业明确的识别特征,全面地、正确地体现出企业的视觉形象。公司识别计划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从产品设计、环境设

世界当代史

水门事件 美国当代史上的政治丑闻。在1972年大选中,以尼克松竞选班子的一些成员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时当场被捕。在对这一案情的调查中涉及到尼克松本人。1973年10月议院司法委员会负责搜集、调查尼克松的罪证,准备对他进行弹劾。1974年7月底,该委员会通过了弹劾尼克松的三项条款。尼克松为避免因弹劾而彻底身败名裂,于8月8日正式宣布辞职。 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 5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1817年-1825年 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1861年-1865年在任内被暗杀致死 26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1901年-1909年 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民主党1913年-1921年 30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1923年-1929年 3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共和党1929年-1933年 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于任内过世 33 哈利·S·杜鲁门(Harry S. Truman) 民主党1945年-1953年 34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1953年-1961年 35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民主党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 36 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 民主党1963年-1969年 37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共和党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40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共和党1981年-1989年 42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民主党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

世界近代史复习

世界近代史(下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第四章 圈地运动骡机资本原始积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 西进运动容克德意志关税同盟“边区殖民地” “卢德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新济贫法 伦敦工人协会人民宪章新港起义全国宪章协会 反谷物法同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党宣言》工联主义普法战争巴黎公社 第五章 彼得卢屠杀斯文运动(斯温运动)重商主义“铁血政策” 马志尼加里波第克里米亚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 废奴运动约翰·布朗起义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贡斯当 托克维尔功利主义边沁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密尔) 国富论马尔萨斯实证主义孔德 德川幕府日美亲善条约安政五国条约明治维新 武士道东印度公司印度民族大起义涂油子弹事件 巴布教徒起义穆罕默德·阿里考迪罗奴隶贸易 第六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由贸易政策世界市场泰罗制 “非常法”(《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费边社君主立宪制(有限君主制)“丑恶揭发运动”进步运动亨利·乔治西奥多·罗斯福 提拉克国民大会党祖国党艾哈迈德·阿拉比 马赫迪起义门罗主义泛美主义“缅因号”事件 二、问答题 第四章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意义和经验是什么? 简述法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简述美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 简述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简述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结合史实简析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理论来源是什么?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主要途径和标志是什么? 简述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第五章 试论1824—1867年的改革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德意志统一运动中的两条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普鲁士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统一的意义如何? 试比较德国、意大利两国统一运动的异同。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和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联系和异同。 简述19世纪中叶前后欧洲三大社会思潮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简述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简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如何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对印度的侵略榨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评述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评述奴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第六章 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分析19世纪7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 简述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综合评述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简要说明美国进步运动的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西奥多·罗斯福在任总统期间取得的成绩? 如何评价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 简述近代英国、美国和法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主张。评述19世纪美国对拉美的政策。 结合史实分析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狂潮的历史背景和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