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为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蛆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海南等地。瓜实蝇的寄主有苦瓜、节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匏子瓜、笋瓜等瓜类作物,其中在苦瓜上危害尤其重,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苦瓜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苦瓜的产量与品质。

苦瓜 丝瓜 匏子瓜

黄瓜 苦瓜 节瓜

形态特征

瓜实蝇成虫体形似蜂,黄褐色,体长约5-8 mm,翅展10-16 mm;前额二纹,触角基部、复眼间的一纹和单眼均呈黑色。复眼褐色,头及胸背赤褐色,腹部一、二节淡黄褐色,余为淡赤褐色。前胸背之前缘两侧各有黄色斑点一个,中胸背上有黄色纵线3条,腹部圆形,基部缩小,雌虫尾端尖而雄虫尾端圆钝。翅膜质透

明,间有暗黑色斑纹。腹背第4节后有黑色纵带纹。卵细长,长约0.8 mm ,一端稍尖,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 mm ,乳白色,蛆状,口沟黑色。蛹长约5 mm ,黄褐色,圆筒形。

图1 雄成虫 图2 雌成虫

图3 卵 图4 幼虫 图5蛹

危害症状

瓜实蝇以成虫产卵危害和幼虫蛀瓜危害。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瓜内蛀食。被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变硬,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图6 受害瓜局部变黄 图7腐烂变臭

图8 水沟里的烂苦瓜 图9危害瓜解剖

发生规律

瓜实蝇一年发生5-8代,世代重叠,全年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土越冬。

其中卵期5-8 d,幼虫历期4-15 d,蛹期7-10 d,成虫寿命25 d左右。

生活习性

越冬成虫次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在广州地区5-6月,四川、重庆地区4-7

月发生危害较重。

成虫白天活动,飞翔敏捷,但夏天中午高温烈日时,常静伏于瓜棚或叶背等

阴凉处,傍晚以后停息叶背,不活动。

成虫产卵前,需要补充营养,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

雌虫产卵于嫩瓜内,每次产几粒至10余粒,每雌可产卵几十粒到1000余粒。

初孵幼虫在瓜内蛀食,将瓜蛀食成蜂窝状,以至瓜条腐烂、脱落。

老熟幼虫在瓜落前或瓜落后钻出烂瓜,弹跳入土,在表土层化蛹,通常在2-4 cm的表土层化蛹。

综合防治

目前,许多农户反映瓜实蝇防治难点的是,药剂防治的药效期短,原因是该虫飞翔能力强,一旦遇到惊扰便逃走,药剂喷完后又飞回来危害。因此,防治瓜实蝇必须要采取综合措施。

1.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苦瓜田空地、周围田埂、水沟上的杂草,清除苦瓜1 m以下的侧枝及基部的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减少成虫隐蔽环境;

及时摘除被害瓜果和收捡成熟的落地瓜果,集中深埋、药液浸果和焚烧,防止幼虫入土化蛹。如瓜已腐烂脱落,应在烂瓜附近的土面喷洒杀虫剂,防止蛹羽化。

对成熟的果实及时采摘,可减少“蛀果虫的危害,防止过熟果实里的老熟幼虫弹出果实入地化蛹。

2. 生物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应用瓜实蝇性诱剂对成虫进行诱杀,抑制其下一代虫口基数。每个诱捕器内装一根诱芯,下接诱杀可乐瓶内装少许洗衣粉水四分之一,悬挂于瓜棚下1.5 m处的地方,诱芯内诱液释放完更换一次,每亩悬挂3个能有效控制危害。

3. 物理防治

利用瓜实蝇的趋光性,使用杀虫灯黄板诱杀。在瓜田周边设置一定数量(按瓜田面积定,一般一亩地1~2盏,普通灯泡或黑光灯)的光源,灯下放一盒水,水中滴入少量煤油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也可使用黄板诱杀,每亩设置40个点左右。

4. 毒饵防治

利用对糖、酒、醋及芳香物有强烈趋性,可用糖醋液诱杀,用糖3份,醋4份,酒1份和水2份,配成糖醋液,并在糖醋液内按5%加入90%晶体敌百虫。

用香蕉皮或菠萝皮(也可用南瓜、红苕煮熟经发酵)40份,90%晶体敌百虫0.5

份(或其他农药),香精l份,加水调成糊状毒饵,直接涂在瓜棚篱竹上或装入容器挂于棚下,每667平方米20个点,每点放25克,能诱杀成虫。

5. 药剂防治

在成虫发生较多时可以在早上10点前后或下午4点前后喷药杀成虫,首选果瑞特实蝇诱杀剂(具体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其他可选用的药剂有:阿锐宝(4.5%乳油)1500~2000倍;安雷特(25%乳油)2000~3000倍;农斯特(40%乳油)2000~2500倍;50%敌敌畏甲基丁香油混合液来大量诱杀瓜实蝇雄虫,以减少繁殖后代的机会。

柑橘大实蝇怎么治 柑橘大实蝇防治措施

柑橘大实蝇怎么治柑橘大实蝇防治措施 柑橘大实蝇,俗名“柑蛆”,是为害柑橘的重要虫害之一,有着专性强、传播广、危害大等特点。那么柑橘大实蝇要怎么治,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柑橘大实蝇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mm,雌虫算上产卵器,再多加6mm左右。体色褐黄,复眼金绿色,胸背面中央具深茶褐色“人”形斑纹。翅透明,翅脉黄褐色。腹背第三节黑色横纹相交呈“十”字。 生活习性:成虫一般在白天活动,尤以下午1~4时最盛,天黑以后即停止活动。成虫活动一般以21~30℃为宜,晴天较阴天活动多,雨天很少活动,若遇过高的气温,常寻阴蔽处栖息,如叶片的背阴面。 大实蝇为什么难防? 一、行踪难寻觅 柑橘大实蝇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中前三个虫态不是在土中就是在果实中,不仅不易发现,此期用药,药剂也难以到达虫体,防效较差。 而成虫期本身比较短,只有1~2个月,大实蝇因交配或产卵而飞入橘园时仅活动几个小时,然后又会飞离,成虫活动性强、行踪难觅,常规药剂防治对其伤害较少。 二、危害难察觉

大实蝇的产卵盛期在6~7月,此时幼果还比较小,产卵痕迹也很小,而成虫又与黄蜂相似,不易引起果农重视。 由于柑橘在整个挂果期间均会出现落果现象,而虫害传入初期,落果量也不大,难以辨识。在未进行防控的情况下,不需几年便会泛滥成灾。 三、具有扩散性 成虫迁飞扩散能力很强,一个橘园有虫,附近果园很易被转移为害。幼虫可随蛆果实现远距离传播,老熟幼虫的抗逆性很强,能随时随地化蛹越冬,羽化后交配产卵,又可危害附近的橘园。 柑橘大实蝇防治措施 一、加强监测,区域联防 因大实蝇扩散性强,要加强虫害的监测,随时发现,随时开始防治,并注意联系周边果园统一防控,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适期防控,诱杀成虫 抓住成虫羽化至产卵这一关键防治期,灭杀产卵前的成虫。鉴于大实蝇活动能力强,除羽化出土时的土壤处理外,主要以诱杀为主,防效较好。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重点掌握在雨后转晴,气温较高时,在树盘下喷施敌百虫、毒死蜱,或辛硫磷大粒剂,随后将药拌入土中,毒杀正在羽化出土的成虫。 5月下旬至7月中旬:诱杀成虫,包括食诱剂诱杀及诱蝇球诱杀,防

柑橘大实蝇和小实蝇

柑橘大实蝇和小实蝇 柑橘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橘蛆”、“果蛆”,危害柑橘的实蝇有大实蝇、小实蝇和蜜柑大实蝇,以前二种发生普遍,都是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 1分布和危害 1.1分布 大实蝇分布在南方柑橘产区,能危害多种柑橘类果实及枳壳属柑橘等。小实蝇寄主复杂,除柑橘类外,还危害桃、李、梨、苹果、枇杷、杨桃、无花果、?x果、香蕉、莲雾、番木瓜、辣椒等。分布较广,除南方柑橘产区外,我国中部地区,近年也有发现。 1.2危害状 幼虫危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早期脱落。被害果表面有针头大的产卵孔,由于果实种类和危害时期不同,外观也有差别。一般初产时为小孔,孵化后呈灰褐色的斑点。 幼虫群集在果内食害果肉汁液,在柑橘类果实上,有时外表形似好果,但内部已被取食空虚,未熟先黄,早期脱落。

有的果内幼虫不多,果实暂不脱落,老熟幼虫脱果时穿孔而出,也会造成腐烂脱落,也有少数不脱落的。 2形态特征 2.1成虫 柑橘大实蝇:体淡黄褐色,体长10~13毫米(不含产卵管),翅展24~26毫米,复眼肾形,金绿色。翅透明,翅脉黄褐色,翅痣和翅端斑棕色,产卵管发达。 柑橘小实蝇: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体长2~8毫米。复眼红棕色,翅透明,翅脉黑褐色,产卵器长。 2.2卵 柑橘大实蝇:卵乳白色,中部稍弯曲,长1.5~1.6毫米,宽0.2~0.3毫米,卵壳光滑无花纹。 柑橘小实蝇:卵乳白色,棱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一端较尖细,另一端略钝。 2.3幼虫 幼虫蛆形,前端尖细,后端圆钝,口钩黑色,一般缩入前胸。 柑橘大实蝇老熟幼虫体长15~19毫米,乳白色。

柑橘小实蝇老熟幼虫体长10毫米,黄白色。 2.4蛹 柑橘大实蝇的蛹。长约8.5~10毫米,宽3~3.5毫米,短肥椭圆形,初为金黄色,羽化前黑褐色。 柑橘小实蝇长约5毫米,宽约0.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 3发生规律 3.1柑橘大实蝇 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内越冬,在四川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交尾盛期,成虫活动期可持续到9月底,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危害,10月中下旬被害果大量脱落,数日后幼虫入土化蛹越冬。也有极少数幼虫未脱果随果品运输至外地(图1)。 生活习性,成虫一般在上午9~12时,雨后晴天,气温较高时羽化最盛,出土后在地面爬行一段距离开始飞行。新羽化的成虫多栖息在橘园附近的竹林、青杠林内以蚜虫等分泌的蜜露为食。雌虫产卵时,以产卵管刺入果皮,每孔产卵

火龙果果实蝇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火龙果果实蝇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被果实蝇为害后的症状 果实蝇寄主广泛,终年可进行危害。但因其生长习性常常在挂果期大面积爆发。虫卵未出来前,果皮表面会有黑点情况,后期卵虫孵化钻出之后,果皮表面有小洞。 2、果实蝇的发生规律 想要消灭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知道了果实蝇的发生规律才能知道防治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 果实蝇全年均可繁育,共4个繁育时期: 卵期(夏季1-2天,冬季3-6天) 幼虫期(夏季7-12天,冬季13-20天) 蛹期(夏秋季8-14天,冬季15-20天)幼虫在化蛹后会掉落到土壤表面 3-7cm的位置度过蛹期 成虫期(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补充营养才具有繁殖能力。 雌果实蝇在果实不同部位产卵,它在1-2月成虫期约可产下1000颗有效卵。卵雌果实蝇将受精卵产于果实外表皮或受伤害果实伤口处,卵经24小时后孵化。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取食,经两次脱皮,6-10天后老熟幼虫跳跃能力强,跳入土中化蛹。蛹经6-10天可羽化潮湿的土壤有利于果实蝇羽化。所以成虫期防治效果最佳。

3、果实蝇怎么防治? 由于果实蝇的危害方式与其它害虫不同,还有其迁飞特性和较快的繁殖速度。因此用一般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想要有效防止果实蝇就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防治。 1、诱杀成虫 6-10月为果实蝇爆发期,注意在高峰期更换补充。诱杀的产品有物理诱虫板、引诱剂、诱虫灯、全逮诱捕球等。 关于引诱剂: 一是用“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诱杀果实蝇的雄虫或用“猎蝇”诱杀(雌雄双杀);二是用适量杀虫剂(如敌百虫)涂抹于香蕉皮或芒果皮放置田间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对颜色、气味等的趋性进行分期诱杀,建议将诱杀点设置在园区周边。 2、化学防治 使用趋避性的药剂,防治果实蝇在果实成熟期叮咬果实产卵,可使用毒死蜱,菊酯类药剂。 推荐药剂:1.8%阿维菌素1500倍或0.5%甲维盐3000倍液喷雾防治。还 可以使用联苯菊酯+烯啶虫胺或噻虫嗪喷施防治。 日常喷药时,注意土壤表面的杀虫工作,可采用具有一定的土壤渗透性的药剂或者添加一些助剂,封杀虫蛹。 3、套袋保护 果实套袋是较好的物理防治措施,但是人工成本较高,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采取此法。在幼果期进行套袋,既可以减轻各种病虫为害、日灼,又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4、田间管理

桔小实蝇综合防治技术

桔小实蝇是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俗称金苍蝇、针蜂、东方果实蝇。该蝇外形与苍蝇近似,但体形比苍蝇小,全体金黄色带黑色斑纹,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危险性大。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幼虫在果肉内蛀食,造成番荔枝、番石榴、香蕉、芒果、木瓜、杨桃、柑桔、蜜柚、油柰等水果的腐烂与落果,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被誉为水果的“头号杀手”。 为确保水果的高质丰产,必须采取包括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性诱灭雄、化学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 一、物理防治 1、水果套袋。套袋保护是较好的物理防治措施,既可保护果实的品质,又可预防桔小实蝇的危害。果实可从幼果期开始套袋,袋口务必扎紧,袋的底部应扎洞透气。 2、黄板诱捕。利用桔小实蝇成虫喜欢在即将成熟的黄色果实上产卵的习性,可以采用黄色黏板诱捕成虫。 二、农业防治 1、清洁果园。对发生桔小食蝇危害的场地进行清理,特别是混种有水果和蔬菜的果园。措施包括:①清理落果。落果初期每周清除一次,落果盛期至末期每日一次,然后将落果集中倒入水池中浸一周以上,或深埋土坑中并在上面盖土半米以上且将土压实。②地面处理。清理落果后,及时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稀释800~1200倍液均匀喷洒地面,每周施药一次,连续2~3次,杀死老熟幼虫及蛹。 2、破坏越冬场所。冬、春季将果园及其附近土壤翻耕一次,或冬季灌水2~3次,或撒些生石灰粉,均可减少和杀死土壤过冬的幼虫、拟蛹和蛹。 3、适时采收。进入采收期的水果可比正常略提早一星期采收,避开为害高峰期。 三、性诱灭雄 用甲基丁香酚制作性引诱剂诱杀雄虫,降低果园内的虫源基数。高峰期每亩挂诱笼5只,其它月份每亩挂诱笼2~3只,每只诱笼诱芯一侧每次用性引诱剂2毫升,每15天换药1次,另一侧加毒杀剂马拉硫磷2滴。应将引诱笼悬挂在枝叶繁茂的枝条上,不要使诱捕器暴露于直射日光之下,以免引诱剂过快挥发而失效。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1.5米处为宜。 四、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桔小实蝇的效果不佳,但出土羽化成虫和入土幼虫对有机磷药剂敏感,不同时期可喷洒50%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95%敌百虫500倍加上3%的糖醋液,防效可达80%以上。

柑桔大实蝇防治方法

柑桔大实蝇防治方法 1.实施检疫柑桔大实蝇主要以幼虫和蛹随被害果、种子和带土苗木传播,应严格从疫区内调运带虫的果实、种子和带土的苗木运入无虫柑桔区内,非调运不可时,应就地检疫,若发现有虫果实,应采取烧、煮、深埋、沤等方法处理。危害的种子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在17%的盐水中选种,除去虫蛀粒和秕粒。晾干后包装。用溴甲烷或磷化铝熏蒸。每立方米用磷化铝12克( 3 g/片共4片),熏蒸密闭6天。 2.冬耕灭蛹在初冬低温到来之前深翻园土,增加蛹的机械伤亡或变动其位置不适生存而死亡。 3.早期摘除被害果和收检落果,在危害严重的柑桔产区,于结果少的年份的6~8月间摘除全部幼果,加工成药材,不让其成虫有产卵寄生的场所。四川的巫山、巫溪等县柑桔区近年来采用此法,基本消除了柑桔大实蝇的危害。 从8月下旬开始经常检查柑桔园,一旦发现树上有被害果实立即摘除加以处理。在被害果落果(9~11月)初期5~7天收检1次,盛期和末期每天收检1次。有虫果用水浸(8天以上100%死亡)、深埋(80cm以上踏紧泥土)、烧毁(灶内)、水煮(在开水内煮1小时以上)等方法以杀死果内的幼虫。 4.诱杀成虫6~7月成虫产卵期,在柑桔树冠上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加入3%红糖液,全园只喷1/3的植株,每株只喷1/3的树冠即可,4~5天1次,连续3~4次(遇暴雨需重喷),喷后2~3小时成虫便大量死亡,显著减轻其危害。由于敌百虫、敌敌畏糖液对柑桔大实蝇有很强的引诱力和毒杀力,且药效迅速,故能将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在柑桔大实蝇发生区用砂糖2份、黄酒、醋和甜橙汁各1份,水10份混合后盛于瓦罐中,离罐口上方 3 cm处用塑薄膜作防雨盖,挂于柑桔园行间,10~20m 远挂一个诱捕器,离地面高约60cm,15天换引诱液1次,可诱到大量成虫

柑橘大实蝇

柑橘大实蝇 危害症状 成虫产卵于柑橘幼果中,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部穿食瓤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现象,使被害果提前脱落。而且被害果实严重腐烂,使果实完全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发生及危害规律 柑橘大实蝇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内越冬。在四川、重庆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活动期可持续到9月底。雌成虫产卵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旬。幼虫于7月中旬开始孵化,9月上旬为孵化盛期。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化蛹、越冬。贵州惠水各发生期均迟10~20天。极少数迟发的幼虫和蛹能随果实运输,在果内越冬,到1、2月老熟后从被害果中脱落。 成虫羽化出土都在上午9~12时,特别是雨后天晴,气温较高的时候羽化最盛。成虫羽化出土后常群集在橘园附近的青杠林和竹林内,取食蚜虫等分泌的蜜露,作为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20余日开始交尾,交尾后约15日开始产卵。卵产于柑橘类植物的幼果内,产卵部位及症状随柑橘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在甜橙上卵产于果脐和果腰之间,产卵处呈乳状突起;在红橘上卵产于近脐部,产卵处呈黑色圆点;在柚子上卵产于果蒂处,产卵处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陷的褐色小孔。每孔产卵2~14粒,最多可达40~70粒。每雌产卵约为150粒。卵在果内孵化后,幼虫成群取食橘瓣。10月中、下旬被害果大量脱落。幼虫老熟后随果实落地或在果实未落地前即爬出,入土化蛹、越冬。入土深度通常在土表下3~7cm,以3cm最多,超过10cm极为罕见。 柑橘大实蝇成虫最适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如果气温超过30℃,成虫则发生自然死亡;幼虫和蛹具有强的耐寒能力,在0℃条件下,幼虫最长可活近30天,最短可成活10天,大多数可成活20天;在3℃和6℃条件下,所有幼虫可完成化蛹;柑橘大实蝇蛹的抗寒能力与幼虫相比,相对较低,在31℃下,经40天蛹全部死亡,在6℃下,成虫羽化率为26.6%,因此耐寒力的强弱决定了分布范围和地理区域。 柑橘大实蝇主要为害橙,其次是蜜柑,而橘类很少受害。 个虫态历期:卵期1个月左右;幼虫3个月左右;蛹期6个月左右;成虫为数日至45天。 防治技术

德宏州果实蝇种群动态观察试验

德宏州果实蝇种群动态观察试验 作者:陈明宁东丽朗关富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8期 陈明宁东丽朗关富等 摘?要:通过对德宏州果实蝇1年的动态观察,摸清了当地果实蝇的生活习性,认识了果实蝇的为害,为果实蝇的防治提供依据。观察结果表明:果实蝇全年都有成虫活动,成虫最多发 生在5月、6月,最少是12月和次年1月,可根据不同时期虫情采取不同的防治手段,以到达 最佳防治效果。 关键词:德宏州;果实蝇;试验 果实蝇是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又称“蛀果虫”,寄主植物有250多种,如橘、柚、番石榴、柿子、枇杷、桃、李等。果实蝇造成防疫上的困扰,是其生态习性有别于一般农作物害虫。果实蝇成虫以花蜜、腐果等为食,但其取食栖息无特定区域,雌果实蝇产卵于果实表皮组织中,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中取食,造成受害果质量低劣甚至落果。成虫活动范围不仅为害果树,幼 虫又寄生于果实果肉中,用一般防治害虫的施药方法无法得到预期效果,须谨慎用药避免药剂 残留,一旦果实受到果实蝇寄生将失去商品价值。 德宏州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的水果品种非常多。全州水果种植面积1.68万hm2,种植品种以柑橘、桃、香蕉、火龙果、西瓜等为主,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成熟,因此果实蝇为害就更为严重,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为更好的对果实蝇进行防治,2018年开展了果实蝇为 害发生情况调查,通过放置易粘昆虫物理诱黏气雾剂,每月随机收集10个瓶子进行观察,初步掌握了果实蝇在德宏州的生活习性,根据其不同时期的虫龄,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对全州果 实蝇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土总面积11 526 km2,境内地势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海拔210~3404.6 m,年平均气温18.4~20 ℃,年降雨量1400~1700 mm,无霜期年平均280 d左右,年日照2281~2453 h,年积温6400~7300 ℃,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区之一。 试验地点选在芒市风平镇芒别村委会新光村民小组果园,果园种植品种以马水橘为主,其 它还种植有火龙果、李子、桃子、羊奶果、芒果、澳洲坚果等,树龄3年,种植面积2.17 hm2。 1.2 供试材料 选择易黏昆虫物理诱黏气雾剂为诱捕剂。 1.3 试验方法 从2018年4月15日—2019年3月15日,将空矿泉水瓶挂在果树上,喷上易粘昆虫物理 诱黏气雾剂进行果实蝇诱杀,每亩放置20个诱瓶,每个月随机收集10个瓶子进行分类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

文章编号:1001-9499(2006)05-0033-03 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Ξ 吴广超 (上海市林业病虫防治检疫站,上海 200072) 摘要:桔小实蝇是我国对外的二类检疫性害虫。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桔小实蝇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结果认为,桔小实蝇综合评判值(R)为2102,属高风险有害生物,在我国很多地区易定殖,对我国的水果、蔬菜种植业威胁很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桔小实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141 文献标识码:A 桔小实蝇(B actorocera dorsalis)俗称果蛆,属双翅目实蝇科,为杂食性昆虫。成虫体长7~8mm,全体黑黄相间;幼虫蛆形;蛹椭圆形,长约5mm,黄褐色,被列入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1]。在美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该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检疫性害虫,并通过对进口的易感果蔬实行检疫限制,以防止这种害虫的传入。据报道,该虫的寄主范围多达250多种[2],大多数为水果类。为遏制该虫继续传播蔓延,确保农林业生态安全,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桔小实蝇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以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6],为防范该虫提供科学依据。 1 桔小实蝇的分布 111 世界分布 国际昆虫学研究所以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对该虫在全球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在亚洲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南部、印度、日本、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北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越南。1945年美国的夏威夷就有该虫的报道,此后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发生。此外,太平洋诸岛亦是桔小实蝇的适生区,包括马来亚纳群岛、瑙鲁、法属玻利尼西亚以及小笠原群岛、琉球全岛等地[7]。112 中国分布 目前,桔小实蝇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香港、海南、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而根据基于CL IM EX的桔小实蝇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6]显示,桔小实蝇在大陆能够定殖的地方至少还有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7个省(区)。 2 桔小实蝇的风险分析 211 定性分析 对于桔小实蝇导致的风险,可按顺序分解为:国内分布状况(P1),潜在经济危害性(P2),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3),定殖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危险性管理难度(P5)[8~11]。 21111 国内分布状况(P1) 参照112。 21112 潜在经济危害性(P2) 桔小实蝇可危害热带及亚热带多种果树、蔬菜。它将卵产于水果内,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果肉,进而导致次级微生物侵染水果组织而造成水果腐烂,且以其中幼虫的为害最为严重。据在广东调查显示,该虫可造成桃、芒果等果园产量减少80%以上。近年来,由于各地区贸易发达,水果调运频繁,加之我国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该虫在我国具有严重的潜在经济危害性。 第31卷 第5期林 业 科 技Vol.31 No.5 2006年9月FO RES T RY SC I E NC E&TEC HNOL O GY Sep. 2006Ξ基金项目:上海市青年课题项目(QN0504)资助;上海市建委项目(ZX061210)资助

南瓜实蝇研究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班级:07级植物保护一班姓名:王秋诗学号:200741635109 课程论文题目:南瓜实蝇研究概况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南瓜实蝇研究概况 学生:王秋诗 (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07级植物保护一班,学号200741635109) 摘要:南瓜实蝇为害症状以幼虫为害幼瓜。幼虫在瓜内蛀食为害,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黄,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雌成虫产卵于嫩瓜果内,幼虫取食瓜果造成严重腐烂脱落。 关键词:南亚实蝇防治方法生物学习性 前言:本文研究南瓜实蝇( B act rocera cucurbitae) 俗称“针蜂”,幼虫称“瓜蛆”,属双翅目(Diptera) ,实蝇科( Tephriti2dae) ,果实蝇属( B act rocera) ,是我国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海南、台湾等省上百种瓜果的重要害虫. 瓜实蝇成虫将卵产在瓜果果肉内,其幼虫孵化出来后直接取食瓜果果肉,最终导致受害瓜果腐烂变质. 鉴于其对多种瓜果,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瓜果的严重危害,瓜实蝇一直被世界各国列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 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个体来不及脱离寄主在被害果内越冬。越冬代成虫羽化可在全天内进行,但以上午9~10时最盛,初羽化成虫较活泼,到处爬动,到处飞翔,活动取食。发生期虫态与世代有重叠现象。幼虫弹跳能力强,能从硬地面弹跳30~50cm高度,老熟后,从腐烂瓜内钻出弹射跳离瓜果入土化蛹。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上的临淇、元康、合涧3个乡镇的东部山区以及城郊、石板岩、任村3个乡镇的西部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凉爽湿润,生态环境很好,适合它们的生存。 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属双翅目Dip tera,实蝇科Trypetidae,果实蝇属 B actrocera, 是一种食性较广的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瓜类、蔬菜以及柑橘、芒果等,其中在南瓜、丝瓜、黄瓜、苦瓜和柑橘上的危害尤为严重。成虫吸取果实和叶片汁液,幼虫钻蛀造成烂果,致使果实无法食用[ 1~2 ]。近年来,南亚实蝇发生日趋严重,寄主范围也有所增加。实蝇在不同寄主间的扩散、迁移直接影响着寄主受害程度[ 3 ] 。同时,实蝇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昆虫在数量、空间上扩散数量动态的研究报道,如曹毅等报道了桃蚜Myzus persicae对寄主的选择性和在不同寄主上的数量变动[ 4 ] ; 庞保平等则研究了美洲斑潜蝇Liriom yzasativae对寄主选择的时间格局[ 5 ]。陈茂等对飞虱、叶蝉及其卵寄生蜂在Bt稻区与对照区间的扩散情况作了相应报道[ 6 ]。然而至今未见有关南亚实蝇对寄主选择性和在不同寄主上数量动态的研究报道。本项研究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南亚实蝇在南瓜、丝瓜、黄瓜和苦瓜上数量动态,以及不同寄主果实受害率,为田间利用抗性品种和作物合理布局,进而控制南亚实蝇危害提供依据。 1瓜类被害状 成虫在幼瓜上产卵, 产卵处即刻分泌出胶状汁液,1-2天后凝成淡黄色或黄褐色胶状物, 其下有针眼状疤点。冬瓜、南瓜、黄瓜等极少出现整瓜或局部腐烂, 仅在瓜外表出现产卵留下的黄褐色小疤块, 瓜外表与正常瓜无大差异, 但瓜瓤内有幼虫群聚为害。苦瓜被产卵处2-3天后即变软发黄,手捏易开裂, 4-5天后整瓜腐烂脱落, 有时仅剩瓜柄, 天气干燥时整瓜萎缩呈浅黄色干腐状, 被害瓜瓜瓤呈豆腐渣状, 其内常聚集上百条龄期不一的幼虫由于生理原因如水分、养分供应不足等也常可引起整瓜变黄发软, 但手捏不破裂脱落, 瓜瓤为正常海绵状。

桔小实蝇

桔小实蝇综述 引言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dorsalis(Hende1)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危害250多种瓜果蔬菜,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其危害面积逐渐扩大,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针对桔小实蝇的研究逐渐深入。从一开始的基本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到最近的分子生物学和适生性分析研究,对桔小实蝇研究逐渐过渡到应用研究方面。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桔小实蝇的分类特征及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风险性评价及适生性分析,分子生物学,防治及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8】 正文 1.生物特性及分布 特征:柑桔小实蝇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rypetidae,寡毛实蝇亚科Dac inae。成虫体长7~8毫米,翅透明,翅脉黄褐色,有三角形翅痣。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卵梭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乳白色。幼虫蛆形,老熟时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蛹为围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 生活史 华南地区每年发生3~5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田间世代发生叠置。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才能产卵,卵产于将近成熟的果皮内,每处5~10粒不等。每头雌虫产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1~2天,冬季3~6天。幼虫孵出后即在果内取食为害,被害果常变黄早落;即使不落,其果肉也必腐烂不堪食用,对果实产量和质量贻害极大。幼虫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13~20日。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深度3~7厘米。蛹期夏秋季8~14日;冬季15~20日。【3】 种群分布 根据Drew 和Hancock的记述,桔小实蝇复合种大部分发生在东南亚的泰国(14种)、菲律宾(13种)、马来西亚(17种)、新加坡(6种)和印度尼西亚(20种),在印度发生杨桃实蝇、胡桃实蝇和桔小实蝇等6种,斯里兰卡发生胡桃实蝇、桔小实蝇和斯里兰卡实蝇3种;越南2种、柬埔寨2种,而缅甸、老挝、中国(大陆和台湾)仅有桔小实蝇发生。 形态共性与差异性 桔小实蝇及其复合种为适应自然条件,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地理性种群。形态上,复合种的头部颜面黄褐色,具黑色圆形的颜面斑,有上侧额鬃(s.or.)l对,下侧额鬃(i.or.)2对;中胸背板几乎黑色,有缝后侧色条,无中色条,小盾片黄色,有狭窄的黑色基带;翅有l狭窄的前缘带(不与R4+5脉汇合),bc和C室无色或色泽极浅,无密微剌,雄虫Al+CuA2周围密布微剌,雌虫Al+CuA2周围无密微剌;腹部第3~5节背板有l黑色中纵带,侧缘暗褐色斑多变,雄虫第3腹节背板两侧具栉毛。各种群有其独特性,表现在翅的前缘带形状、腹部第3~5节背板黑色中纵带宽度和两侧黑斑大小及产卵管的长度和形状都

辐射不育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第30卷增刊西南林学院学报 Vol.30Supplement 2010年6月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Jun.2010 收稿日期:2010-05-17 第1作者:王建斌(1977—),男,硕士。研究方向:植物保护。E- mail :wangjb2@jsciq.gov.cn 。辐射不育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王建斌 (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对辐射不育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并讨论昆虫饲养、雌 雄分别技术、辐射处理技术、昆虫生物学特性等4个因素对辐射不育的影响及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关键词:辐射不育技术;害虫防治;综述 Research Advances in Application of Inherited Sterility Technique to Pest Control WANG Jian-bin (Su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Suzhou Jiangsu 215021,China ) Abstract :The principles an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inherited sterility techniques developed 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 for insect pest control were summarized.The influence of the way for insect rearing ,sex identifica-tion for insects ,technique of radiation treatment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inherited sterility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inherited sterility techniques in controlling the insect pest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herited sterility technique ;pest control ;summarization 昆虫不育技术是利用遗传学的方法防治害虫,其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性,而且对有害生物的防控效果迅速,甚至可在几个世代内导致害虫种群的下降、基本消灭或更替。其做法是将1种不育的昆虫,释放到害虫的野生种群中去,不育昆虫与野生昆虫交配后,产生不育卵,从而使害 虫野生种群减少、 基本消灭或被取代的一种方法。目前不育技术防治包括辐射不育、化学不育、杂交不育、胞质不亲和性及染色体易位等,研究较多的是辐射不育。 1辐射不育技术的原理 辐射不育是利用辐射源对害虫进行照射处理, 其结果主要是在昆虫体内产生显性致死突变[1] 即染色体断裂导致配核分裂反常,产生不育并有交配竞争能力的昆虫。而后因地制宜的将大量不育雄性昆虫投放到该种的野外种群中去,造成野外昆虫 产的卵不能孵化或即使能孵化但因胚胎发育不良 造成死亡。最终可达到彻底根除该种害虫的目的。 辐射源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中子等。由于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且研究较多, 通常采用具60Co 和137Cs 。照射时间一般在雄虫精子成熟时进行。照射的剂量,以不影响其交配竞争力和寿命,又能在后代中表现高的显性致死率为标准。 2辐射不育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库拉可岛就利用不 育蝇消灭重大畜牧业害虫新大陆螺旋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 ),是人类历史上第1次在自然界成功灭绝1个害虫种群 [2] ,美国在1982年宣布不再发现 有螺旋锥蝇危害, 随后美国与墨西哥合作实施根除螺旋锥蝇项目,在1992年宣布实现了螺旋锥蝇的根治 [3] 。日本采用辐射技术于1978年彻底根除了瓜

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俗称果蛆,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是一 种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印度早有发现,我国台湾于1911年发现,我国大陆1937年有记载,1945年传人夏威夷群岛,现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桔小实蝇为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可危害柑橘、番石榴、杨桃、芒果、香蕉茄子、辣椒、瓜类等40多科250多种水果和蔬菜"’8j,对番石榴、芒果、杨桃、蒲桃、沙田柚等水果为害最为严重。据调查发现在广州市区附近的果园,其对番石榴的为害率在40%以上。尤其是在桔小实蝇生长适期,对番石榴果实为害的比例更高,部分地方成熟番石榴果实的为害率甚至达到80%~90%。一般每果内有幼虫10头左右,严重的每个果里有20~30头幼虫,当寄主缺乏时每果内的幼虫在100头以上。桔小实蝇对杨桃果实的为害率一般在20%~30%,而在大面积的杨桃园为害率往往在30%以上旧o。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其成虫产卵于果皮内,孵化后幼虫潜居果瓤取食,常造成水果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质量,有的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由于该虫对果蔬业、花卉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作物本身遭受严重破坏,也影响果蔬对外贸易的发展,危害性巨大,因此许多国家已将其列为检疫对象¨0I。在我国被列为二类检疫性害虫,1995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桔小实蝇也名列其中‘1 J。 1桔小实蝇的分类 1.1形态分类 世界上具有经济价值的实蝇主要有5个属,分别为按实蝇属Anastrepha、果实蝇属Bactrocera、寡鬃实蝇属Dacus、小条实蝇属Cerathis和绕实蝇属Rhagoletis ?。。国际上,White和Elson—Harris于1992年在桔小实蝇的分类基础上,又区分出另外4个近缘种,但没有发表有关的描述,只是暂定为B.sp.Near B.dorsalis(A),(B),(C),(D)。48。;1994年,Drew和Hancock正式发表了有关的描述,将上述未定名的4个种分别命名为杨桃果实蝇*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322.E0021)。昆虫知识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Bactrocera

新方法防治大果实蝇效果好

新方法防治柑橘大果实蝇效果好 柑橘大果实蝇怎样防治一直是困扰桔农生产的老大难问题,防治不力不但影响桔园的产量,还使柑橘的品质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已取消大实蝇的全国检疫对象,定性为一般市场补充检疫对象,但是大家都明白,大多数人们对大实蝇的认识是有限的,心理上的恐惧导致最终结果是拒绝——拒绝食用大实蝇的柑桔,甚至于拒绝食用柑桔。所以只有高度重视,防治好大果实蝇才能保证果农的劳动成果。 今年我县农业局通过引进新农药“诱粘”来防治柑桔大实蝇,目前这一新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新农药“诱粘”是一种高效性诱素,利用昆虫嗅觉、视觉等原理,采用植物天然提取物与天然优质黏胶等原料相混合诱引实蝇,虫体被粘后,数小时后即自然死亡,诱虫距离可达15-20米,一亩只需挂6个“诱粘”瓶左右,不怕雨淋,持效期长达10-15天。今年5月上旬,我站在八什坪乡选择了历年柑桔大实蝇危害较重的三角潭村、花园坪村、塘食溪村3个村共43户柑桔大户开展了新农药“诱粘”防治试验示范。 5月28日,43户示范户在三角潭村梯溪坪柑桔大实蝇防治示范片现场听授了县植保站董卫国站长一行3人的新农药“诱粘”使用技术培训。植保站三人分别传授了相关“诱粘”防治技术和使用方法,并手把手地教导示范户果农怎样选用使用矿泉水瓶,农药涂刷在瓶子上的面积,药瓶挂在柑桔树的具体位置,挂

药瓶的具体时期,第一期一亩挂3个瓶,第二期在第一期的交叉位置再挂3个瓶等等。示范园里,果农专注的听着植保站长董卫国等人传授的技术,专心操作,积极性很高,还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站与植保站人员也都一一作出了解答。果农们都说这个“诱粘”是个好东西,操作简单易懂又省工,如果防治效果好就真的是“神药”了。 在示范园挂瓶后,植保站与我站及时给示范果农分发“诱粘”药品,并交待两期的防治时间。许多果农热情极高,行动积极,据我了解大部分果农回去后当天在80多亩桔园里挂了药瓶1032个,三天内在300亩桔园内挂药瓶3600个。 6月8日,我站到桔园检查药瓶粘虫效果,发现每个瓶子都粘有大实蝇成虫,瓶子上最少粘有3个,一般有7个左右,最多的瓶子上粘有15个成虫,平均都有5个以上,按平均5个成虫计算,第一期示范户消灭大实蝇成虫18000只,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6月19日我站再次到桔园检查药瓶粘虫效果,发现比第一期效果更好,平均每个瓶都有7只左右,第二期粗略估算可以消灭25200只,正验证了果农的哪句话:操作简单易懂又省工,防治效果好就是“神药”。 八什坪乡农技站 2011年6月20日

柑橘大实蝇防治方案(1)

柑橘大实蝇防控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柑橘大实蝇不大范围扩散蔓延。 二、防控策略 1、农事防治:直接减少柑桔大实蝇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农事防治以“预防为主”为宗旨,通过适时摘除植株上的虫果、病果,收集掉落在地面上的落果,进行严格的药剂喷洒并深度掩埋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来杜绝来年的虫口数量达到控防的效果。 2、化学物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4月-5月上旬)和产卵前期(6月上旬-7月中旬产卵期),用化学药剂48%毒死蜱1000倍喷洒植株和地面,使用药剂杀灭成虫。每隔5-7天喷洒一次树冠,持续1个月,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可在果园撒施药剂(%噻虫氟氯氰)进行土壤处理,杀灭寄生在土壤里的虫卵(蓟马、蚜虫、大实蝇蛹),减少地下害虫危害以及大实蝇蛹的羽化。 三、防控措施 1.土壤处理。大实蝇幼虫化蛹的场所多在表土层,化蛹的深度一般为土表下3-7cm。踊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当土壤含水量为14%-20%时,蛹的羽化率最高。建议在大实蝇幼虫入土化蛹之前或是羽化之前(每年四月气温回暖前)撒施农药%噻虫氟氯氰(5KG/亩)进行土壤处理,杀灭土壤中的幼虫或是蛹,尽量减少大实蝇蛹羽化为成虫。 2. 成虫诱杀。成虫回园监测。采用挂瓶法、点喷法等方法监测成虫回园始期,准确确定防治时期,做好分类指导,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情况,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始盛期至盛末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诱杀成虫。(1)挂瓶(诱捕器)诱杀。对于虫果率3%以下的果园,可采用糖醋液等食物诱剂挂瓶(诱捕器)诱杀成虫,每亩悬挂8-10个,每7天换1次诱剂。

08桔小实蝇及其防治

桔小实蝇及其防治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分布与危害:桔小实蝇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该虫寄主范围广,能取食香蕉、柑橘、杨桃、番石榴、芒果、茄子、辣椒等46个科250多种水果和蔬菜。桔小实蝇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作物,幼虫从卵中孵化后即在果实中取食为害。桔小实蝇雌成虫将卵产在新鲜瓜、果表皮下,造成机械损伤,为其它病菌的入侵提供条件。卵在果实内孵化,初孵化幼虫具有群集取食的习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渐渐收缩,体色也变为淡黄色。随着龄期的增加幼虫的食量也逐渐增大,并向果肉深层扩展取食,在果肉组织内形成潜道,致使大多受害瓜果腐烂、脱落。待到果实腐烂,老熟幼虫从果实内钻出,以弹跳方式在地面移动寻找适宜地点化蛹,有些未脱离果实的老熟幼虫也可在果实内部化蛹。幼虫潜居果实危害的特性使得实蝇难以察觉,而随被害瓜果进行远距离传播,不仅使疫区的作物本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落果或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而且当传入非疫区的国家或地区,若环境条件适宜,就有可能在新侵入区迅速蔓延和流行,对当地的果蔬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以致酿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都把它列为重要的检验检疫对象。 主要形态特征:成虫头黄色或黄褐色;雌虫一般比雄虫体长稍长;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4~16毫米,体色暗褐色。额上有3对褐色侧纹和一个中央的褐色原斑,触角细长,第三节为第二节长的2倍,翅透明,前缘及臀室有褐色代纹,腹部椭圆,上下扁平。中颜板具圆形黑色颜面斑l对,中胸背板大部黑色,缝后黄色侧纵条l对,伸达内后翅上鬃之后;肩胛、背侧胛完全黄色,小盾片除基部一黑色狭横带外,其余均为黄色;头、胸部鬃序为,侧额鬃为1:2,颊鬃、内项鬃、外顶鬃、中侧鬃、前翅上鬃、小盾前鬃及小盾鬃各1对,肩板鬃、背侧鬃、后翅上鬃各2对;翅前缘带褐色,伸达翅尖,较狭窄,其宽度不超过R2+3脉,臀条褐色,不达后缘;中胸背板具有2条黄色纵带;足大部黄色,后胫节通常为褐色至黑色,中足胫节具一红褐色端距;腹部黄色至黄褐色,第二背板前缘有一黑色狭带,未达到两侧,第三背板的前半部有一黑色宽横带,第三至第五背板中央有一黑色纵带,第一背板深褐色至黑色,有时第四和第五背板前缘偏一旁处有一黑色斑点,第五背板具腺斑1对;雄虫第三背板具栉毛;产卵管基节棕黄色,扁平可见,与第五背板长度等长,针突末端尖锐。 卵梭形且微弯,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浅黄色。长约l毫米,宽约0.2毫米。 幼虫蛆形,头部细,尾部粗,口咽沟黑色,共有11个体节,前气门具9~10个指状突。幼虫期一般分为3龄,l龄幼虫体长1.3~3.8毫米;2龄幼虫体长2.5~4.5毫米;3龄幼虫体长7.8~11.2毫米。 蛹椭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2.5毫米,初化蛹时淡黄色,后逐渐变成红褐色,前部有气门残留的突起,末节后气门稍收缩。 生物学特性:桔小实蝇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最适宜地区每年可发生3~5代,多达7~8代,世代、虫态重叠,几乎无越冬现象;在适宜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次适宜地区每年可发生1代,但不能越冬;在可能适宜的地区,桔小实蝇可完成世代发育,但不能越冬;在非适宜地区,桔小实蝇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桔小实蝇幼虫期分为3龄,基本上在果实内生长发育,3龄幼虫老熟后钻出果实,脱离果实到土壤表面,通过不断弹跳寻找到适合的化蛹场所后入土化蛹,羽化后钻出地面。幼虫期因温度和寄主植物等条件不同而长短不同,5天到20天不等。桔小实蝇羽化为成虫后经过一段产卵前期后开始交配产卵,产卵前期也随季节不同而长度不同:夏季10~20天,秋季25~60天,冬季3~

果实蝇瓜实蝇引诱剂,怎么灭杀果实蝇瓜实蝇方法

果实蝇瓜实蝇防治技术介绍上海朗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共建单位知名顾问 培训合作权威资质 “朗佳除虫灭鼠公司”和“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12月开始合作共建《城乡有害生物防治上海教学试验点》“朗佳除虫灭鼠公司”和 “香港品质保证局”合作, 为行业内其他公司提供了 “虫害综合治理培训”; 并与“中国昆虫学会城市 昆虫委员会”联合举办了 “第十一届全国城市昆虫 学术研讨会”等 “朗佳除虫灭鼠公司”聘 请了国内行业知名权威专 家作为我司首席技术顾问, 为我司虫害防治及管理工 作提供支持;比如:浙江 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莫建 初教授等 2011年成立,多年的成长 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 多部门给予我们的认可! 朗佳除虫公司简介

朗佳为行业其他公司提供培训现场照 01.BRC审核培训-南京 03.全国城市害虫研讨会-杭州02.鼠害防治培训-苏州 04.白蚁及林业害虫培训-杭州 朗佳为虫害行业公司提供专业培训

引诱快速高效 经历近五年的研发,千余次的配方组合试验,研发出引诱性与捕杀效果良好结合的实蝇害虫防控产品。 使用简单方便 使用时悬挂黄色粘板,再 往板中间粘贴引诱片即可。 健康无公害 提高蔬菜、水果作物的经 济价值和健康价值,有效 避免化学药剂对经济作物 的风险。 对人员安全 避免了农药对使用人员可 能造成的健康风险。本引诱剂 快速高效 果实蝇、瓜实蝇引诱剂介绍

01 02 03 04 01.第一步 用绳子将黄色粘板系好,悬挂于植侏中下部无枝叶遮挡处,高度以1.2-1.8米为宜,以1.5米最佳。 03.第三步 撕去黄色粘板两面的覆纸。 02.第二步 用镊子夹一片引诱膜粘于黄色粘板的其中 一面中间。 04.第四步 每隔5-10米悬挂一块黄色粘板。黄色粘板 表面粘满果实蝇、瓜实蝇等实蝇后,将其 丢弃于垃圾箱内,在原位重新按照上面的 三个步骤悬挂含引诱膜的黄色粘板。 实蝇引诱剂使用介绍

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的发生以及防治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为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蛆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海南等地。瓜实蝇的寄主有苦瓜、节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匏子瓜、笋瓜等瓜类作物,其中在苦瓜上危害尤其重,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苦瓜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苦瓜的产量与品质。 苦瓜 丝瓜 匏子瓜 黄瓜 苦瓜 节瓜 形态特征 瓜实蝇成虫体形似蜂,黄褐色,体长约5-8 mm,翅展10-16 mm;前额二纹,触角基部、复眼间的一纹和单眼均呈黑色。复眼褐色,头及胸背赤褐色,腹部一、二节淡黄褐色,余为淡赤褐色。前胸背之前缘两侧各有黄色斑点一个,中胸背上有黄色纵线3条,腹部圆形,基部缩小,雌虫尾端尖而雄虫尾端圆钝。翅膜质透

明,间有暗黑色斑纹。腹背第4节后有黑色纵带纹。卵细长,长约0.8 mm ,一端稍尖,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0 mm ,乳白色,蛆状,口沟黑色。蛹长约5 mm ,黄褐色,圆筒形。 图1 雄成虫 图2 雌成虫 图3 卵 图4 幼虫 图5蛹 危害症状 瓜实蝇以成虫产卵危害和幼虫蛀瓜危害。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在瓜内蛀食。被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变硬,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图6 受害瓜局部变黄 图7腐烂变臭

图8 水沟里的烂苦瓜 图9危害瓜解剖 发生规律 瓜实蝇一年发生5-8代,世代重叠,全年有活动,以老熟幼虫、蛹入土越冬。 其中卵期5-8 d,幼虫历期4-15 d,蛹期7-10 d,成虫寿命25 d左右。 生活习性 越冬成虫次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在广州地区5-6月,四川、重庆地区4-7 月发生危害较重。 成虫白天活动,飞翔敏捷,但夏天中午高温烈日时,常静伏于瓜棚或叶背等 阴凉处,傍晚以后停息叶背,不活动。 成虫产卵前,需要补充营养,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 雌虫产卵于嫩瓜内,每次产几粒至10余粒,每雌可产卵几十粒到1000余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