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语课文翻译unit1—15

自考英语课文翻译unit1—15
自考英语课文翻译unit1—15

Unit 1 Text A 英语有多难

就如澳大利亚在全国推行学亚洲语言一样,中国也掀起一股外语热,在这股热潮中,英语高居榜首。不仅各级学校教英语,夜校、电台、电视台也都设有英语课程。父母为学龄的孩子聘请英语家教,成年英语学习者会牺牲周末休息日,到公园参加英语角,与志趣相投的英语学习者练习口语。英语真的有这么难,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吗?如果我被问及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答案是:是的。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发音、语法规则、词汇等,它包括学习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有关的所有内容。对英语没有这样全面的理解,即使发音、句子结构、措辞毫无错误,一个外国人所讲的英语也难免听起来稀奇古怪甚至难以理解。讲英语民族者的社会风俗习惯增加了外国人学习英语的难度。以学英语的中国人为例, "你去哪儿?"是中国人常用的问候语,若英语母语者被问及"你去哪儿?",他们会因此感到不悦,这一点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为不解。这个英语句子结构不对吗? 当然不是。学英语的中国人得费点儿时间才能理解这一问候语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同样,英语母语者听到"你吃了吗?"(中国人常用的另外一个问候语),会觉得中国人非常好客,会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请人吃饭。如果听话者此刻正希望品尝一下中国美食,又碰巧没有吃饭,他会回答"太好了,什么时候?",中国人为此也会大吃一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能会这样问:"我们可以说吃鸡,为什么不能说吃猪、吃牛、吃羊,而要说吃猪肉、牛肉、羊肉呢?对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为这些特殊的英语词汇找出理由并非易事。

问题在于如果不懂英国历史,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毫无效率。所以说,学英语(其他语言亦如此)还包括学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知识。学习英语的中国人要做到这一点比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西方人要困难得多,因为汉字和英语这种拼音文字毫无共同之处,并且中国和西方世界在近代史上很少接触。所以,在中国,英语背景知识既吸引了大量英语爱好者,也使许多人丧失信心。英语学习中,东西方的价值观念是相互冲突的。英语母语的人会混淆汉语中"他""她"的用法,因为这两个字尽管字形不同,读音却相同,他们因此常常抱怨。结果有些英语母语的人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不区分两种性别。但是在涉及表亲的时候,英语母语的人更是混淆性别。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造成的语言上的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对自己所读或所听到的内容的理解。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只有增加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才能达到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的目标。

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只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文化障碍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当然不可能是克服全部文化障碍!) 很多中国人说话或写作的时候,将自己汉语思维的内容翻译成英语,这势必会影响英语表达的流畅、传达的信息量,最重要的是,影响交流的质量。尽管不完全,以上就是学习英语的困难。英语母语者被外国人误解的时候可能会说:"你们外国人不懂地道的英语!"我要反驳:"我们为什么要懂?"我还要问:一个外国人可能精通英语吗?

Text B 学语言

大部分学生都想知道如何能够轻松地学好一门语言,大部分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也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从两个方面研究这个问题。一方面,他们致力于弄清楚儿童是如何学会母语、理解母语的。另一方面致力于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语言学家并不确定儿童是如何学说话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这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母语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学习其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相同的。孩子只要与要学习的语言有一定接触,在父母的些许帮助下就能够学会说话。另外一派语言学家则对此持有异议。持反对意见的语言学家认为儿童是跟着父母学会使用语言的。他们认为父母首先教孩子发声、吐字。当孩子掌握一定词汇以后,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如何组织句子。但是他们认为,父母教孩子的方式不同于教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相反,父母是通过与孩子交谈并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来教孩子说话的。这一派语言学家认为,儿童主要通过语言环境学会使用语言的。这种情况下,语言环境是家庭和生活环境。可以看出,第一派语言学家对此并不赞同。关于儿童如何学习语言还有一些其他理论。许多国家中有很多人正着手研究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不仅语言学家,许多心理学家、医生和父母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感兴趣。外语教师也对这一过程很感兴趣。外语教师对儿童如何学说母语感兴趣,有其很重要的原因。他们如果知道儿童如何学习母语,就可能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教儿童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有些外语教师认为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是相同的。这部分外语教师模仿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组织教学:课堂上只讲外语,不与学生讲母语。他们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所学外语的口语形式,不教学生语言使用的规则。外语教师采用这种口语教法是因为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也不教孩子语言使用规则,而只是告诉孩子怎样讲话是正确的。对一些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很快地学会所学的语言。他们似乎很喜欢去用所学的语言,并不很在意是否使用了正确的语言规则。另外一些学生则不适合这种方法,语言学家着手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另外一种方法--语言规则学习法--更适合这部分学生。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学习外语不同于学习母语。

学生必须通过记忆来学习语言使用规则,必须练习使用这种语言,练习正确地使用这些规则。语言教师首先教学生要

学的语法规则,再给学生一些例句让他们反复练习,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所学过的语法规则和他们所掌握的词造句。

一些学生使用这种语法规则学习法效果非常好,他们学得很快,用得也好。他们掌握了语言使用规则,能够使用所学的语言,也能够理解别人的话。对一些学生来说,这是学外语最好的方法。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两种方法都行之有效。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有些人能够到国外通过倾听,与人交流等手段自然而然的学会那个国家的语言。但这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通过课堂或者其他方式来学语言的。大多数老师也通过不同的教法来帮助学生轻松快速的学会一门语言。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正致力于弄清楚人是如何学会并使用语言的。也许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语言学习会变得容易一些。

Unit 2 Text A 夹在两种文化之间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六年来一直生活在美国,是一家大百货商店的女售货员。目前我正经历人生中一段痛苦,自己也很难讲述。几个月前,我回香港探亲,这也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期待着见到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我的朋友。到达时,我确实大吃一惊。香港已经不是六年前我离开时的那座城市了。这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地方都认不出来了。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已经不复存在。曾经住过的那条街上的房子已被拆掉,代之而起的是办公大楼。但是,我到了父母亲家里不久,就发现了一些令我想不通的问题,情感上也受到了挫伤。与之相比,香港外观上的变化给我的震惊算不得什么。我的家人热情地迎接我回家。我母亲忙着备饭为我接风,家里其余的人迫不及待地问我在美国的生活。那天和之后的几天我都非常高兴, 但是不久我就开始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儿。我注意到,在我讲话的时候,我的家人,尤其是我母亲,会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我。渐渐地,大家对我疏远起来,不像开始时那么热情、友好了, 我感到不舒服,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决定和母亲谈一谈。她问我:“你忘了中国的规矩了吗?”我问她指的是什么。她回答说:“你忘了中国家庭里女人的地位了。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你却在讲话。你就那些只与男人有关的事情发表见解。你直言不讳你的内心感受和愿望,这不是中国女人的做法。我们的想法和感情都不说出来。”听着母亲这样讲,我意识到了是怎么回事。美国人,包括美国女性,都非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美国男女一样,对任何问题都自由地发表见解。在讨论中,她们不会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我想,过去六年和美国人的交往中, 我渐渐学了他们的一些做法。接下来的几天,我尽力作一名中国女性,可是没用。家人和我疏远。他们无法完全把我当作自己人。身在家乡却被视为外人,这使我更加不自在,感觉受到了深深的伤害。我提前三周结束了这次探亲,回到美国。但是回来之后并没有减轻我的困惑和苦恼。事实上,我比以前更加困惑,感到无家可归。我感觉自己不是美国人,美国人也不接受我。商店里一起工作的女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礼貌,但是她们不接近我,我也无法接近她们。上午工作休息喝咖啡时她们计划一起吃午饭,一起购物;星期五她们谈论晚上要去哪家迪厅,但是从未将我列入她们的计划。我的口音、名字和东方人的长相显示我是个外国人。长期以来,我感到自己是中国人,我的故乡是香港,自己不被美国人接受。现在我不再将香港视为我的故乡,因此感到无家可归。我被夹在两个世界当中——不再属于原来的世界,还未被新世界接纳。

Text B 文化冲击—最初的压力

我的朋友董医生有幸获得了一次去西雅图在一个专业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的好机会。已经上过我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他请我帮他温习一下他可能遇到的一些文化差异。我也把在当地居住的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他回来后,我们又聚到一起回顾了他的经历。董医生告诉我,跨文化交际课上学的东西派上了用场。他经历了文化冲击的典型阶段。他满怀期待高高兴兴地到了美国,非常愉快地度过了最初几天。在医学会议上,他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为自信,而且他所做的发言也相当成功。但几天后,他开始感到有些不适应了。他的医学英语不错,可是社会交往技能却是另一码事,他拿不准那些暗示及交际风格。他焦躁不安,连简单的英文问候语以及餐桌交谈习俗也弄不懂了。有人用“嗨,一切都好吗?”和他打招呼,他以为是问他“你要去哪儿?”,答之以会议厅的名字,结果招来了疑惑的目光。在美国过得好吗?”他听成了“你觉得牛排味道如何?”,回答他在吃鸡肉,不是牛肉。那次,那位同事笑了,并耐心重复了他的问题,之后俩人对这个错误大笑一通。这类误解和交流不畅还是次要的。但对董医生来说,它们是“文化困惑”感的开始。在会议快要结束时,他深深地感到了“文化压力”,为待人接物时那么多的新表达方法和方式而感到精疲力竭。他感到自己握手不如美国人那么有力;人们称赞他时,他谦虚地坚持说自己的英语不好,他发现别人的反应异乎寻常;由于搞不清如何适当地接受宴会邀请而错过了几次午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终他被搞得不知所措,彻底感受了“文化冲击”。

什么是文化冲击,为什么会存在文化冲击?这一术语是大约50年前一位瑞典学者最先创造使用的。其拓荒之作《文化冲击: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为许多教科书及杂志所再版和修订。他将“文化冲击”定义为“突然移居海外的人所患的职业病”。他用的“disease”这个词是个双关语,因为它暗示这如同一种“病,有其自身的症状和疗法”,而且其根

源也是一种(dis)不(ease)适或心神不宁的感觉。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经历。你曾从一个环境迁到另一个吗? 很多学生,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或从一个小镇到一座大城市时,都会感到这种顺应冲击。在新的环境下人们的感受经常包括:感到像个局外人,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感到愚蠢;感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足,领会不了笑话、口语化用语的含义,也搞不懂电视节目及流行歌曲或其他文化“内涵”的信息;感到不适和不安,易激怒并且脾气越来越暴躁;感到孤独并且想要回”家”,感觉愈来愈像个陌生人和被抛弃的人;感到不能自持.负担过重,想人非非,失神发呆;越来越害怕交流和犯错误,担心、焦虑。这些都是文化冲击的最初症状。新的环境伴随着新的行事方法。最初若没有积极性并且不知道该做什么,这种移位感通常都很强烈。但是好在我们人类很善于调整适应。尽管在转变过程中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心理压力,数周至数月后,我们就学会如何“解读”新环境,逐渐懂得了新的暗示、新的期望、新的交际方法。几经磨练,加上自己的耐心,大多数人成功地克服了文化冲击,学会享受新环境。董医生的美国之行仅仅3周的时间,但未等5天的医学会议结束,他已经开始感到比较自信了。当然他感到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有点儿愚蠢,但他很快就学会调侃自己的过错,并发现他的同事也在向他微笑。这些消除了交流的障碍,帮助他建立了一些良好的业务关系会议结束后,他同我提到的那一家人取得联系,并愉快地拜访了他们。在此过程中他又经历了一些新的文化惊奇,但他发现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他们。回到中国,他感到此次美国之行很有意义,对此行的新经历和获得的新技能感到高兴。接触一种新文化的最初阶段,他取得了成功,尽管经历了一些尴尬的文化压力,但每一次都证明是颇有价值的学习经历,并且,最终帮助他战胜了文化冲击。

Unit 3 Text A 书

知识可以通过交谈、看电视或旅游来获得,但最深入、最经常的途径是读书。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世界上有阅读能力的人,便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整个一生用来阅读学术书籍是少数;多数人只是看些闲书消遣;时常浏览一些比较严肃读物的人也是少数;而更多的男人、妇女和儿童只看报纸上的体育新闻、时装介绍或连环漫画。

如果从小就学会爱读书,那么你会永远保持读书的习惯,但如果你没有这种好运气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你就会认为读书是件讨厌的事。有一些人,为数不多,直到晚年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有助于使儿童走上读书道路的环境是:有一个略高于赤贫生活水平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才有机会想些别的而不至于全盘心思为谋生而奋斗;或者家中有书,或者可在公共图书馆借书,做到看书不花钱;本人具有求知欲和独立性。一个人想读书,必须有求知欲。少数儿童不论他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如何,始终能够保持这种求知欲和思想上独立性。但多数儿童却做不到这一点, 这要么是由于教育制度过于严格,把死记硬背看作天下第一号大事;要么是由于教育制度松散、使人怠惰,在“自由表达”的神圣旗帜下,甚至连读书写字这样的基本要求也被忽视。堪称奇迹的是,至少有少数儿童竟然没有被这种学校教育所糟蹋,而是脱颖而出,成为善于思考、思路开阔、博学多闻的人。因此,不利于培养阅读习惯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对此还可加一条,那就是遍及全世界的暴力行为和无政府状态——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其中的新黑暗时代。我们很多人再也没有静下来读上一小时书所必需的那种心情了。然而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读书。否则,我们怎能理解什么是仇恨、什么是残酷、什么是强权政治呢? 我们怎能在个人自由和权威这类严肃的问题上表明我们的立场呢? 我们怎能理解而且可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许多问题呢?因此,理想的教育制度应该培养学生酷爱学习,而不是只是为了获取事实应该鼓励探索精神。而理想的家庭和政府方针应该保证我们有大量的书籍——什么书籍都有。手不释卷是活在世上真正的人;不然,就是一个傻瓜。

Text B 书籍的历史

欧洲第一个著名的印刷术发明家,是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他在车间里印的第一本书,是拉丁文圣经。第一本书的一些复本现在还保存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古腾堡圣经是用手控印刷机在铅字版上印成的。这些书大多数印在纸上,但有几本印在羊皮上, 这种书宽约12英寸,长约16.5英寸。在古腾堡印刷所受过训练的人们,很快就独立开业。到了1500年,大约在第一本圣经印成后50年,已经印成书30 000册以上.圣经依旧是最流行的书。

此外,还印刷了一些教堂用书、希腊和拉丁的古典名著、历史书及天文学书。最初的印刷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很简单,搬动起来也很容易。15世纪末,欧洲印刷工人有一千多人。由于很多人不懂希腊文和拉丁文,不久印刷书籍就包括了各种语言。印书者开始把书印得小些,以便携带起来更容易。此外,而且他们开始把书印得更精致了,在每一章之前增添插图和装饰性字母,印刷字母逐渐做得更小、更细、更精致。印刷字母开始看起来和手写字母不同了。字母的形式终于大为简化,完全适合铅字的要求。书籍的插图有时是木刻的。在雕刻标志木头时,图画的白色部分是凹陷的,在木头的凸出表面涂上墨水,并印在纸上,图画的黑色部分就复印出来,当然,起初的试作是相当粗糙的,但渐渐地木刻印刷工人刻的插图,就变得既细腻又有艺术性了。意大利的佛罗伦斯,德国的里昂,都以出版插图书籍而驰名。17世纪印刷出版了大量的宗教宣传小册子。这些小册子并不总是美观或富于艺术性,因为作者仅仅是为了迅速传播

他们的思想,读者也觉得书籍的外观并不重要。大约在这个时期,金属雕刻术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印刷者能把他们书中的插图画得非常细腻、精致。在书中的第一页上使用雕刻图饰,成了流行的做法。

纸张的质量也提高了。到1800年,手工印刷者出版的书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用手工纸和木制的手工印书的速度不够快。幸好,这个时期发明了许多机器,促使大量生产诸如棉布和毛料这样的产品。随着这些发明而来的,是新型印刷机和造纸机的相继发明,这就加速了书籍的印刷和发行。造纸机生产的纸,不再以张数计,而是以卷数计了。使用铁制手印机,印刷者能用更大的纸张印书,这样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印出大量的书。后来铸字机也发明了,这种机器一次就可以铸造出整整一行铅字。

20世纪,许多书籍都以平装印刷发行。这些书虽然不如那些用、布面或皮面精装的书籍那么经久耐用,却便宜得多。因此,许多过去买不起书籍的穷人,现在也能购买。今天,书籍人人都可以得到,因为书籍不再昂贵了。书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能印刷出来,因此也不再稀罕了。由于书籍的印行发展很快,愈来愈多的人都在读书。愈来愈多的人不仅仅在读书,也在写书。因此,世界上的著作也日益丰富起来。

Unit 4 Text A 别让怒火击溃你

交通阻塞,车辆缓慢地爬行,你因此而面试迟到;超市里你排在快速结账口,有个推着满满一车货物的顾客正好插在你前头;为一个项目,你耗费了几个月的心血,而结果你那懒惰的同事得到了提升。很恼火是吧?在你怒火爆发之前,深吸一口气,记住:怒气伤身。一个又一个研究表明,怒火冲天及产生敌对情绪会增加患心脏病几率、免疫系统衰竭,甚至还有发胖的危险。哈佛大众健康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怒气冲冲的男性得心脏疾病的可能性要比脾气温和的同龄人高出3倍以上!至于女性,与配偶争吵会增加荷尔蒙分泌而降低免疫力,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免疫能力降低会加剧女性患癌症的可能性。专家指出,发泄或抑制怒气,其后果没什么两样,两者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一样的。“生气就是生气,两者都对健康构成危害。”杜克大学医学院行为药物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的技巧》的合著者医学博士莱德福?威廉姆斯这样说。乐观的消息是,愤怒可以控制。“对整件事做出评价,然后,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你可以让自己不再生气,”威廉姆斯说,“这也是人类的奇妙之处:我们总能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来改变行为。”

Take Stock对自己进行一次预测或评估,诺克斯维尔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杰斯科尔认为,许多发火的人都不承认他们在生气。他建议你可以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来判断发怒的程度:你是否觉得别人经常待你不好?是否经常把一些小的不方便看做对你个人的攻击?你时常抱怨吗?你有没有从主观出发夸大了别人的行为或对你的冒犯?在路上驾车时,是否频频咒骂别的司机以至于驾车成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保留记录//如果要更好地了解是什么触怒了你,就准备一本日记,记下你是在那些情况下生气的。再回想一下为什么当时那些事情会激怒你或让你觉得别人待你不公正,诚实地问问自己发火是否有正当理由。当把这些感受和情形写下时,你会对让你生气的事情了解得更透彻,或许能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

改变或者接受//当你开始觉得怒火中烧快要爆发了,采取“改变它”或是“接受它“的策略。比如,你邻居家的垃圾又一次落到了你的院子里,是时候把你解决问题的技巧变为实际行动了和邻居平静地谈一下情况并寻找改变这种情形的办法。如果你对有些事无能为力——一个粗鲁的司机抢了你的道并扬长而去一要尽量当场就控制住你的怒火。接受你对此毫无办法的事实。做几次深呼吸,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要片面主观//有多少次你对自己说类似“这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我太委屈了”之类的话?不过聪明人知道,生活中总有太多不公平,有时候逆来顺受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我们中有不少人有着神一般的,或者说是像小孩子一样不现实的想法,认为别人不能强加于我们什么,我们不该有挫败感,不能让某些事在我们身上发生,”丹芬班齐博士说。“那样要求太高了。事实上,总是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躲也躲不掉。”你越能接受它们,也就越不会动不动发脾气。

别再沉湎于过去//如果你对一次已经过去很久的小挫折依然耿耿于怀,是时候释怀了。生活还在继续,你也该向前看。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曾对你不公正的人,试想这些问题是由环境造成的,而非人为因素。如果情节比较严重,例如儿童时期受到虐待或配偶对你不忠诚,可以考虑去看几次心理医生,让他帮助你解脱痛苦,走出阴影。

调整你的习惯//如果你留意自己发火的过程,你便会知道怒气的源头在哪里,掌握了这点就可以避免碰上这种会让你生气的情形。例如,你知道食品杂货店到周末往往挤满了人,那就索性平时下班后去购物。躲过了这种让人烦恼的场面,你也就可以少恼怒一回。

最后,你对令人心烦的事物的反应vi及表达怒气的方式都要来自于一些综合因素,如遗传、所受过的教育及文化环境等。当然,你的反应也会因心情或疲劳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令人庆幸的是,易怒的人可以学着成为快乐的人。“很多人生来就是这种脾气,有时会让自己陷入麻烦,”威廉姆斯说,“这种人就是容易动怒。但或许可以将这种秉性加以控制,以致它不会危害健康。”

Unit 5 Text A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一天

你曾经在浓雾茫茫的时候到过海上吗?那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周围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轮船焦急万分又小心翼翼地摸索着靠近海岸。开始接受教育之前,我就好像是那条船,只是不知道海岸还有多远。我的老师--安. 曼斯菲尔德?萨莉文小姐来到我家的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每当我回想起正是那一天连接了我生活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时,心中就感慨万端。那是1887年3月5日,再过三个月,我就满七周岁了。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我从妈妈的活动和家里人们的忙乱中猜到要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发生。我走到门口,在台阶上等着。我感到有入朝我走来,以为是妈妈,就伸出了手,有个人握住它,把我拉了过去,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个抱我的人,就是那个将为我揭开生活的帷幕,也将把她满腔的爱倾注给我的人。第二天上午,老师把我领进她的小屋里,给我一个洋娃娃。玩了一会儿后,萨莉文小姐在我的手掌上慢慢地拼写着''洋娃娃"这个单词。我对这个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尽力照着去做。最后终于成功地把这个单词拼对了,自己非常高兴和骄傲。我下楼向妈妈跑去,伸善手指,拼出了"洋娃娃"这个单词。当时我并不知道我在拼写单词,甚至也不知道单词的存在,我只不过用手指像小猴子般地模仿老师。后来的几天,用这种我也不理解的方法,我学会了拼写很多单词,其中有"别针"、"帽子"、"杯子"和几个动词,比如"坐"、"站"、"走"等。我和老师生活了几个星期之后,我才明白了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那天,我正在玩一个新洋娃娃,萨莉文小姐把以前那个旧的也给了我,然后她拼写出"洋娃娃",想让我明白"洋娃娃"这个词对两个东西都适用。那天早些时候,我俩就一直在做"杯子"和"水"两个词的文章,她想让我明白"杯子"就是"杯子","水"就是"水"。但我总是弄混,我烦了,抓起那个新洋娃娃,摔到地上,成了碎片。我发脾气之后,一点也不后悔。在这个黑暗、寂静的世界中,我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太深的感情。老师给我拿来帽子,我知道要出去沐浴和煦的阳光了。我们顺着小路向井房走去,有人正在打水,老师把我的手放到出水口上.当清凉的水流过我的一只手时,她在另一只手上写出了"水"这个单词,先是慢慢的,然后逐渐加快。我一动不动地站着,全神贯注地感觉她手指的动作。突然,我好像记起了某些我已经忘掉的东西,觉得一种过去的印象又回到了头脑中。从此,语言对我不再神秘,我明白了"水"就是那股清凉的、奇妙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这个活生生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打开了我智慧的窗户。我离开井房,急切地想学更多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个名称都给我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回家的路上,我触摸到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是因为我以一种陌生的新眼光来看待一切。走进家门,我想起了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向那堆碎片走去,想把它们弄在一起,没有成功。这时,我眼里侵满了泪水,因为我意识到我做错了事情,而且,第一次觉得后悔。那天,我学会了很多生词。夜里躺在床上,想起了白天的欢乐,我觉得世界上几乎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向往新的黎明的到来。

Text B 有价值的一生

如果本杰明.富兰克林还活着,我们会对他很熟悉。事实上,他做了许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影响的事情。你可能会立刻点头说:"对,是的,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就知道富兰克林的故事了。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你是否真正"完全了解他"。

你或许知道他是位健壮的秃顶老人,曾经把钥匙系在风筝线上,还签署了《独立宣言》。这都是真的,但是关于他还有许多事情有待我们了解,他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并为自己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富兰克林擅长实践,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着手解决。费城的房子都是木制的结构,很容易着火。一发生火灾,即使邻里之间都来帮忙救火,也作用不大。因此,富兰克林就组建了一个消防公司。这大大降低了费城的火灾损失,这使美国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得以很快成立了。富兰克林担任了其中一个部门的经理。他还说服市政府为城市铺设道路并安装路灯。此外,富兰克林活跃的思想甚至使他还考虑如何解决人们冬天房间取暖困难这一问题。他判断出问题出在大壁炉这儿,因为壁炉深深地砌在墙里,热量不能充分散发到房间里。于是他就画了一张设计图,并雇铁匠按图纸铸造了一个大肚子的炉子--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子。把炉子放到房间中央,这样热量就能向各个方向散发了。富兰克林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因为他总是忙于发现新问题,根本无暇顾及挣钱。虽然四十二岁时,他已经是位富翁了,但并不是金钱本身使他感兴趣。他在乎钱是因为有了钱他就不至于为了谋生而忙碌不止,他就能摆脱繁琐事务的羁绊把精力投入到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他真正喜欢的是科学本身。富兰克林一直在试图回答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使物体按照各自的规律运行?当时知识界都对电的现象迷惑不解。人们猜测这是不是像雷雨时闪电一样。可能如此,但怎样证实呢?富兰克林证实了这一问题--他通过风筝线把闪电从天空导下来。这使他一下子名声响誉欧美。但是,富兰克林当然不会就此止步。他发现了利用这一知识的方法:那就是避雷针。富兰克林很高兴把余生的时间投入到安静的学习和研究中。但是,他当时已经是位重要人物了,国家需要他为公众事业服务。随着殖民地与英国本土之间矛盾的加剧,费城需要一位驻英国的代表。富兰克林会接受这个位置吗?他接受了。他来到英国并且一呆就是十多年。他竭力避免战争的爆发。但是双方都怒不

可遏,难以达成协议。就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富兰克林回到了美国,及时地赶回来签署了《独立宣言》。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身体情况很不好。他很高兴能回家安享晚年。但是,美国要继续这场战争必须取得法国的支持,这需要富兰克林博士去赢得支持。他答复到:"我就像一条破旧的地毯,哪怕有一个残留的角能有益于我的祖国,我也感到万分荣兴。"他采取的第一步措施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作为贷款交给了国会。他想以此来表明他对国会的信任,并鼓励他人支持国会.然后他启程来到法国。在巴黎,富兰克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虽然单纯直爽,但同时又是位精明的外交官。他法语讲得并不好,但总是能针对不同的场合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最后,他终于说服路易国王对英国宣战,这是一项重大的成就。只有在法国舰队的援助下,华盛顿才能率领美国人民赢得这场战争并取得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回到了美国。他已步入垂暮之年,身体状况很差。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引退回到舒适的家中。他坐着听完了关于宪法条款的长时间的争论。如果不是他帮助代表们达成一致,有两次会议都要以失败而告终。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90年逝世,享年84岁。他倾尽毕生的力量来帮助他人。早在多年前他就曾对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不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评价说:"他死的时候非常富有。"他所希望的是人们会记着他并说:"他的一生是有价值的。"

Unit 6Text A 英国的教育体系

一提起英国教育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幅“公学”的画面,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教育机构——伊顿、牛津、剑桥等;但是人们往往不了解这些机构在英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分别拥有大约12 000在校生,而全英在校大学生的总数超过250 000。伊顿是所公学,也是最著名的公学, 尽管名字叫公学,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学校,而是所独立的私立中学。它只招收13-18岁的男孩。实际上,公学仅仅是英国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在英国仅有1/40的男孩能进入公学读书,而1 500个中只有1个能上伊顿公学。

除了所谓的公学之外,英国还有一套完整的国立小学、中学教育体系,这同大部分国家的国立教育大体相似。法律规定所有5~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全日制教育,任何孩子都可免费到由政府当局开办的学校读书。大部分孩子都上这类学校,并且可以一直读到18岁。要全面介绍英国的教育,应单独集中介绍其国立教育体系,同时简要介绍其公学教育。然而,尽管从数量上讲公学所占的地位不算重要,但它对英国的教育方法做出了最特殊、最具特色的贡献,对整个英国的教育实践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百年来在银行、保险、高级金融、工业、军队、宗教、保守政见等领域的顶尖人才大都曾在公学接受过教育。尽管近来情况开始有所变化,但短时间内变化还不明显。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大学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读过大学的内阁大臣中几乎都上过这两所大学中的某一所,特别是牛津大学。学生满18岁后,若要进一步接受全日制教育,可以选择读综合性大学、教师训练学院或者其他提供专门培训的学院。政府当局通常可以提供给学生助学金以支付其全部或大部分学费,除非学生的父母收人很高不需要资助。但是由于受到大学容量的限制,上大学的青年人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些大学的数量不能容纳下所有具备基本入学资格的学生。因此实事上,上大学是有竞争性的。但是学生还可能选择上工科学院的学位课程,而且上函授大学所受限制则小得多。每学年的开始从暑假后的学期算,并且分为三个“学期”,由圣诞节、复活节两个假期间隔开来。各学校的具体放假时间因地区差异而不同,大致上圣诞节、复活节各两周的假,加上通常一周或更长一点的圣灵降临节假期和六周的暑假,暑假开始得相当晚。不受国家教育体制限制的学校自行决定放假时间,通常是圣诞节、复活节各放一个月,暑假放八周。这三个学期在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完全一样。实际上一些学校称一至三月学期为“春季学期”,另外一个称呼是称四至七月学期为“春季期”。另外一个称呼是称四至七月学期为“春季期”。一些地方称一月学期为“冬季学期”(这是逻辑上的叫法),而有另外个称呼则是“复活节学期”。大部分日校周一至周五上课,大约从早晨九点上到下午三点或四点。学校通常提供午饭,但学生父母要付钱,除非他们向官方证明自己负担不起。所有的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向学生提供免费的牛奶,直到1970年政府取消了这一福利。

Text B 美国的高等教育

在美国,一名中学生高中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他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方式:综合大学、四年制学院、社区学院、职业或技术学院。对这几种高等教育方式,下文将分别加以介绍。综合大学比四年制学院规模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美国综合大学通常设有若干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专门的学科领域。一般设有文学院,开设的课程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等。也可能设有教育学院,学生可以在这里通过学习成为教师。也可能设有商学院开设商业课程。所有这些学院可能仅占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有时,综合大学内的每一个学院都可被称为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其次,综合大学总是设有多种学科的高级专业学院或研究院,比如医学院、法学院或其他高级专业学院等等。在美国,学生要入综合性大学的学院学习,必须有高中毕业证或者具有同等学力。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正规的高中教育课程,一些年龄大的学生尽管没有完成正规的高中学习,但也接受了同等程度的教育。这些学生具有高中同等学力。大学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理学或文学的本科学位。如果完成了文科的课程学习将获

得文学学士学位,理科的学生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学生可以离开学校或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专业学位。综合大学经费的资金来源可有以下几个方面。若是依靠政府提供资金,就是公办大学。也有的学校资金依靠私人来源:捐献、学费、投资及其他来源等等,这种类型的学校是私立大学。另外一种类型的就是靠教会支持的大学。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计划通常是四年。这一点和四年制学院相似。学院的学生通常也要在学校渡过四年的时间。但是四年制学院通常仅有一到两种类型的课程计划。学院在各种领域不设研究生或专业课程教育。在学生类型上,四年制学院的和综合性大学的差不多。同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四年制学院的学生在入学时通常都有高中毕业证。如果四年制学院的学生完成了文科的课程学习,也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理科的学生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如果四年学院的学生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专业学位,必须到综合性大学去。四年制学院经费来源通常也不外乎上文所列的三种方式。可能是公立的也可能是私立的,或者可能是教会资助的。在美国,社区学院同综合性大学和四年制学院相当不一样。社区学院一般是两年制,并开设许多不同的课程。有些课程是平常学校所不开设的。社区学院可能会开设牙科技术、汽车机械、缝纫及其他一些非学术性课程等,也开设一些常规的文化课程,比如像自然科学、数学、语言课、文学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等。社区学院内有各种类型的学生。有些学生没有高中毕业。许多学生都是有孩子的成年人,有时候有些学生都有孙子了。社区学院为社区服务,住在社区附近的任何人都可以入社区学院上学。社区学院的学生完成两年制学业后可以获得准文学学士学位或准理学学士学位。然后他们可以到综合大学或学院继续上两年以获得学士学位。也可能就停止上学,开始工作了。社区学院几乎都是由州、县、或市政府出资成立的。一般不由教会资助。社区学院为各种类型的工作提供培训,同时也开设文化课程。但是职业技术学校只进行工作培训,时间可能短也可能长。有些培训期要要半年,有些可能要两年甚至更长。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已经高中毕业但是大部分没有高中毕业证。许多人选择读职业技术学校而不是高中,结束培训后可能会立即找到一份好工作。职业技术学校为一些工作领域提供培训,比如电子、木工、水管装修等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费来源可能是上述资助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它可能是公办的也可能是私立的,或者可能是由教会资助建立的。这类学校的其他资金来源还有工会或慈善组织。在美国,高中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不想上高中的学生可以从这四类高等教育方式中选择一种。想进一步接受学术或专业教育的高中学生可以上综合性大学或四年制学院。学术和非学术性的培养都想接受的学生可以上社区大学。想早工作的学生可以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高等教育方式。

Unit 7 Text A 圣诞节

圣诞节是个宗教节日,每年12月25日基督生日,人们欢庆圣诞。大多数教堂都举办圣诞夜宗教仪式,这些仪式一般从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圣诞节大清早。直到公元4世纪,罗马教堂才开始庆祝圣诞。(作为汉译英考过了)各族人一直都在冬天欢庆节日。冬天是个让人害怕的时节,天变短了,变冷了,太阳好像有全部消失的危险。但白天最短也意味着冬天即将离去,春天就要来了,温暖的阳光,田野里植物返青也不远了。圣诞节是个家庭节日。店铺、邮局、银行、商行都要关门。中小学和大学在圣诞和新年间放假一周。人们在家里和家人团聚,每个人都努力赶回家过圣诞。人们给家人和朋友寄上贺卡,表达圣诞的祝福。有些家庭要通过邮局寄送和接收成打的贺卡,祝愿朋友“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放假的前一天,学校要举行圣诞聚会,表演节目。孩子们唱圣诞歌曲,朗诵圣诞诗篇,用一串串的彩灯装饰圣诞树。他们把玻璃装饰品挂在树上,把白纸片撒在树上和周围,用白纸包住圣诞树的底部,仿佛白雪皑皑。有时,他们也挂上圣诞点心和糖块。美国家庭普遍用榭寄生作为圣诞节装饰的一部分。把一个弹簧系在起居室的枝形吊灯上,小伙子们把亲吻有意无意地站在树下的漂亮姑娘看做他们的特权。

这一风俗源于17世纪的英国,最初是这样的:每当树下一个姑娘被亲吻时,人们就会从圣诞树枝上拿走一个浆果,

浆果拿没了,亲吻活动也就结束了。小孩在圣诞夜把长筒袜挂在床边,他们相信睡着的时候,圣诞老人就会来看他们。圣诞老人驾着大雪橇从北极来,雪橇上放着给好孩子准备的礼物。八头小驯鹿在空中拉着雪橇,到孩子家房顶时,圣诞老人走下雪橇,背着大口袋,顺着烟囱到屋里。要是孩子表现好的话;他就会用点心、水果、玩具塞满长筒袜, 树下,圣诞老人也放些玩具。圣诞节清早,孩子们看各自的长筒袜内有什么,他们打开圣诞包,.看收到了什么礼物。一般来说,在下午或晚上,整个家庭要好好地吃顿圣诞家宴。这顿家宴和感恩节的宴席差不多,传统的特色是要有葡萄干、布丁甜食。有些美国家庭也要修剪装饰户外周围的树,在门口的树上挂起电灯,晚上打开电灯。许多城镇在公园内的露天场地上都竖起很大的圣诞树。在一些乡间和城市的地方,人们把蜡烛放在窗口,为挨家挨户唱圣诞歌曲的歌手照明道路。空气中弥漫着圣诞的歌声,商店也装饰得红红绿绿——这是圣诞的传统颜色。许多圣诞老人招呼着顾客。普通群众创造了关于圣诞老人的各种传说,以表达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主要街道两旁的商人和广告公司则把圣诞老人当作了冰冷的商业诱惑。圣诞节是最繁忙的销售季节,美国各报纸杂志在圣诞节前纷纷打出倒计时牌,“距圣诞节还有21天购物时间”,“距圣诞节还有20天购物时间”,“抓紧时间购物,时间转瞬即逝”。

Text B 感恩节(已出过英译汉了2006-04)

感恩节是11月的第四个周四。每年,美国总统都要给美国人民一封信,信中说,11月的第四个周四是全国性的节日。这一天,所有商店、银行、办公场所都不上班。人们同家人欢庆感恩节。1620年,英国首批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的科德角附近登陆。他们在美洲的第一年非常艰难,冬天很冷,他们不习惯,许多人死了。幸运的是,当地印地安人对他们很友好,教给他们怎样种玉米,帮他们打猎、捕鱼。1621年春天,情况有了好转,清教徒们种了很多庄稼,秋天获得了大丰收。除此之外,当地野菜、野果很多,鱼和猎物也应有尽有。虽然他们打鱼、狩猎的技能和经验并不多,但也能够吃上足够的鲜肉。随着天气变暖,食物增多,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好转。秋天时回想过去的一年,这些清教徒们既感到遗憾,又充满感激。最初的一百人仅活下来一半,生命和所遭受痛苦的代价十分巨大。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既感到高兴,又充满感激。他们知道获得了丰收,第二个冬天的食物已经足够了。他们建了十一座抵御严寒的简陋房屋,七个供家庭用,四个公用。他们想在年底好好庆祝一下在新房子里度过的第一年。布拉德福总督决定在1621年12月13日庆祝,表示对上帝的感谢。第一个感恩节早上破晓时,清教徒们鸣枪表示对上帝的敬意,然后排成一队走进公用房屋,举行感恩节宗教仪式。宗教仪式之后,他们在户外摆上长桌,盛宴开始了,欢庆持续了三天。他们邀请了印地安朋友参加。印地安朋友带来了鹿肉、爆米花、火鸡、许多种蔬菜,还有南瓜。如今,几乎在每一个感恩节的餐桌上,南瓜既是食品,又是装饰。总的来说,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饥荒和不幸,清教徒们这个节日过得很愉快。不过,下一年冬天,他们的“奢华”遭到了报应。他们没有吃的,直到又一年的秋天,才欢庆了第二个感恩节。以后的数十年间,人们经常过感恩节,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一年两次,有时两年一次。乔治?华盛顿总统1789年宣布庆祝感恩节以表示对新政府成立的感谢。后来的总统也因各种原因宣布欢庆感恩节。

1863年10月3日,亚不拉罕.林肯总统宣布11月的第四个周四全国欢庆感恩节。那时,美国正处在残酷的内战当中,虽然各州在法律上没有义务执行这一声明,但大多数州都照办了。自林肯以后的每位总统都宣布感恩节是全国性的节日。1939年,罗斯福总统把感恩节移到了11月的第三个周四,以与圣诞节的间隔拉长,促进商业活跃。1941年,他又把感恩节移回11月的第四个周四,承认感恩节前移没有带来假日购物的增长。自1621年,感恩节几乎没有改变它的初衷和庆祝方式。感恩节是一个家庭节日,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习惯这天聚在父母家中。全国上下,夫妻、子女、曾孙、玄孙从城市赶到乡镇、从乡镇赶到村庄、从村庄赶到农场在老家一起度过这一天。许多人通过长途电话同父母、孙子、孙女通话,祝他们节日快乐。不管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全家人都要吃一顿传统的各地大致一样的感恩节晚餐。餐桌上有各种佳肴,当然,主菜是火鸡,也经常吃南瓜饼,以纪念印地安人最初的帮助。大部分家庭晚饭以后,会有传统的游戏。许多人去看足球比赛,教堂里举行感恩节宗教仪式。感恩节是一个加强友情的好机会。总之,感恩节是纪念和感谢的日子。

Unit 8Text A 怎样做好演讲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被邀请就某一问题做演讲的时候,但是大多数人都做得不很好。这篇文章就如何才能做好演讲提出了一些建议。)好吧,你不得不做一次演讲。但你怕,你紧张,你忘记了想说的话,你结结巴巴地讲话,你讲话的时间过长,你使听众厌烦。讲完后你会这样想“谢天谢地,总算讲完了。我就是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讲话。我希望我再也不要干这种事了。”别泄气演讲并不一定就那么令人不愉快。下面向你介绍一些解除演讲痛苦的几个简单步骤。首先,重要的是要拟个计划,作好准备,找到与你演讲题目有关的一些材料。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你的听众。他们是谁?他们对你讲的主题有何了解?他们是否有共同的兴趣?他们为什么来听你的演讲?在你准备演讲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你要问问自己,你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是在什么场合?你为什么要演讲?你是在介绍另一位演讲的人,调解一次讨论,还是在讲课,还是在劝说某人?讲话人的角色可以有许许多多,而且彼此各有自己的特点。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不要把一种讲话的角色和另一种角色弄混而使自己的演讲砸锅。让我们假设,你要在会上介绍一位主讲人。首先就要了解清楚一些有关讲演者最重要和最有意思的事情。然后,用几句话把这些加以概括。如果格调高雅并且不使讲演者难堪,讲几句笑话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简短。记住,你不是主讲人,而是在介绍主讲人。假如你是一个主持人,你应该先简短介绍在座的人员。之后,你应该保持讨论的顺利进行,重点放在演讲人之间的内容衔接上面。你要站在暗处,不要说太多,也不要插话。还要有技巧,考虑要周到。假如你在上课或在解释一个概念,你要收集有关这一主题的材料,越多越好。你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研究。然后花大量的时间组织材料,以使你的演讲清楚和易于理解。如果例子和图表有助于你更清楚地阐明你的观点的话、就尽可能多地采用。永远也不要忘记你的听众,不要讲得太深,也不要讲得太浅,要尊重你的听众。他们对你周到细心的准备是会非常欣赏的。如果你在设法进行销售,你就需要使你的听众信服。你想要他们投票支持候选人甲吗?你是向他们推销一种改进型新牙刷吗?这种讲话通常是很生动有趣的,但是在这里也是一样,你也必须作一些研究,要熟悉你要讲到的一些事实。演讲时,要极力放松。讲话要慢、清楚,眼睛看着你的听众。只要有可能就要用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时地停下几秒钟,让你的听众有机会

想想你所讲过的东西。要确保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听到你的讲话。如果是个大屋子,你或许应当用扩音器。记住:要有准备。要了解你讲演的主题,你的听众和场合。要简短。说你必须说的,然后就结束。让你的个性显示出来,这样你就能和听众交心。如果你遵守这些简单的步骤,你就明白没有必要害怕在公众面前讲演。实际上,你会感到这种经历是饶有兴味的,你会想要再做更多的演讲。现在你还不相信?请试一试,看情况会如何。

Text B 有效讲话的奥秘

为何某些人在讲演时似乎能够自然而然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赢得足够的尊重呢?哪些因素有助于听众倾听并留意讲演内容呢?这并非取决于演讲者的身份或演讲内容。这些人通常并未使用“牛津”英语,亦未通过完美的语法结构进行自我表述,措辞决不是完美无缺,但他们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些人往往具有优美流畅、丰富多彩的语音,并能够有效运用语音幅度中的低音部分。观察和倾听他人的说话,那些语速较快、呼吸急促、音调较高的人似乎不如那些语速较慢、音调低沉的人更富有自信力。音调低沉说明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足够的自信心。如果我们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生活中讲话时有意识地降低音调,那样似乎太荒谬了。但您可以开始通过演练自己的呼吸方式来加强语音的共鸣感。不妨尝试一下,站在一面镜子前自然地进行呼吸。现在,深呼吸一口气,您的胸腔是否有所扩张?肩膀是否有所提升?我认为一定会的,因为您正在运用肋间肌,而非腹肌进行深呼吸。请再试一次,这次将双手交叉放在胃部。当您吸气时,有意识地降低自己的双肩,并使空气从腹部进入肺,这时您一定会感觉到胃部正在扩张。如果您练习用腹肌进行呼吸,您将运用整个肺部,而不仅仅是肺的顶端,这样一定大有裨益。您还可以更多地运用膈膜,这样将更加有助于语音幅度中的低音,并增加语音的响亮度,进而增强说服力。采用单调、乏味的语音进行讲话,很快就会令人厌倦。如果希望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您的演讲风格中将需要加入一定的抑扬顿挫。自信型的演讲要求流畅自然、声音洪亮且富于变化,语音自然且音量适中,以便听者可以比较轻松地听清您讲话的内容。不过,有时自信型的行为模式需要比日常对话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若看到一名儿童正在将手放入一台正在运转的食品加工机中,您就不应采用一种低沉、自然的口气对她说:“我希望你不要把手放入食品加工机中。”这种方式属于自信型吗?属于!实用吗?不实用!显然,当他人面临一定的危险时,您的讲话方式应更加坚定有力。不过,讲话内容本身未必要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在上述例子中,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大声、尖利地说“不”,来及时劝阻这个儿童的危险行为并引起他的注意。随后有力地说明那样做为何十分危险。然而,“停下,你这傻孩子,不要这样做!”却是一种不当的方式(尽管较人道并且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做是在批评这个儿童是“傻孩子”,而不是批评行动本身。适当的、不带攻击性和诋毁性的语音语调将能够促使对方意识到你这样做是“对事不对人!”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我们处于紧张状态、劳累过度或明显急躁时,往往会采用一种根本不适合当时具体情况的、比较烦躁的答复方式。比如您正阅读《星期日时报》刊登的一篇有趣的文章中,你的配偶正在阅读副刊并频繁地打搅您,大声地阅读着幽默短讯和新闻片段,不断干扰您的注意力并让您心烦意乱。您没说什么,但是当她向您提起了某个问题并要求您回答时,如“你想喝杯咖啡吗?”您回答到:“不,不想喝!我们半小时之前刚喝过。你可真算得上是喋喋不休!”这种严厉的答复方式表明您对配偶先前频繁打断自己的思路感到愤慨,当然,这样做对于对方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完全不符和当时的实情。这或许也反映出您因缺乏自信而显出气愤,您早该说:你能否稍后再读给我听?这篇文章比较复杂,我需要全神贯注地阅读。在日常生活、社交及工作中,有时我们需要妥善地运用适度的音量和影响力的技能。比如当您用一种明确的平声调,满怀信心地提出某种要求时,而他人根本没有理睬您的要求,这时您有以下两种选择:放弃争论,听之任之;再次提出这一要求,这次需要加强一定的分量。若采用后一种选择,您或者可以通过改变方式来重新提出要求,使之更加具有命令性,从而强调信息的重要性;或提高音量,改变音调,以便符合演讲背后的情感要求。若对此感兴趣,您不妨一试。

Unit9Text A 网络生活方式

当今美国有2200万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他们中大约半数人要每天至少上互联网一次。同时,网上活动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得更加多样化。任何一个主题你都能在网上找到与之有关的非常有趣的材料。许多网站正变成极好的商业交易渠道。想买狗吗?或者卖股份?或者定购一辆汽车?那就用网络吧。我们哪有时间消磨在网络上?一些实例表明应用网络能更节约时间,因为网络能使我们更有效率地处理一些事情,能搜索到某一重要购买品的信息,例如帮你判定你那辆旧车的价钱,或者去佛罗里达州的最便宜的方法。即使是现在,这些都很容易在网上找到答案。其他情况,人们会把现在花费在读报、看电视等获得信息或消遣的时间转用到电脑屏幕前来。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将比花费在电视上的时间多。网络的一大好处在于我们可以在线移动这些现在存在于纸上的资料。美国有几个州的网络运用的范围很广。你可以网上申请各种形式的许可证或提交营业执照申请书。一些州在网上张贴工作职位列表——不仅仅有本州政府提供的工作,而且有本州所有可供选择的工作。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政府印刷出版的资料,以及所有以纸张形式存在的资料都将会被转移到互联网上。电子商务每月也在扩展。很难数清有多少,因为许多电子商务涉及到现存的买卖双方仅仅是(单纯地)把纸上交易转为网上。这不是新的商业形式。例如微软公司就是通

过网络而不是纸上形式收购了数百万美元的液晶显示器。但是这不是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它仅仅提高了现存交易过程的效率,而电子商务最大的影响在于它使先前素不相识的买卖双方联系在一起。你进入某个网上书店并发现一本你在普通书店不容易找到的书,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目前大约有半数的私人电脑还没有上网。降低信息费并简化软件将吸引这部分人。这样就能逐级接近使网络生活方式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一重要阶段。人们往往低估硬件和软件发展程度这一因素。仅仅举一个例子:显示器技术。我在20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上发电子邮件,现在该显示器价格仍然不菲,但是不出两年就会便宜下来。不出10年,可能40英寸的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器就会很平常了。电视与电脑之间的界限将会变得模糊起来,因为连接有线或卫星的顶置式电视机将来会安装上一个处理器,它的功能会比我们现在最昂贵的电脑还要强大。这实际上将使我们的电视成为电脑。网络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日益加强,会更便于人们操作。现在我们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常常会得到太多的文章以至于我们无法从中归类选择,其中许多是脱离背景毫不相干的。比如你想了解目前运转速度最快的电脑芯片(computer chip)速度是多少,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关于快运货车运送薯片(potato chips)的速度。但是将来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动输入句子到电脑。如果你再问“speed of chips”,答案会是关于电脑的而不再是关于马铃薯片的。语音识别系统意味着你可以通过电话输入询问最新消息或检查航班或天气。估计实现这些变化需要10年时间的话可能太悲观了。我们通常过高地估计了我们两年内要实现的目标,但对于10年目标又往往估计得过低。到2008年甚至更早一些,网络可能就像汽车一样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Text B 计算机是什么

自从人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着手收集信息并设法将有用的想法传达给其他人。石碑上及古代岩洞壁上刻的图形文字和符号,都体现出人类早期传递信息所做的努力。这些狩猎场面、战斗地图和英雄故事被“记录”下来,供大家观看。但是,社会文明日趋复杂,人们需要有更好的通讯方法。文字、信鸽、电报和其他许多手段使人们之间传递消息越来越快。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电子计算机”的机器,在世界各工业国家人们的生活中已变得愈来愈重要。计算机已经成为通讯、计算及其他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辅助工具,其作用日益重要。人类一向希望扩大自己的感官和智力的范围。多年来,人类发明了许多仪器以便能够看得更清,懂得更多。例如,为了能够观察远处的事物,人类发明了望远镜;为了观察世界上非常细小的东西,研制了显微镜。无线电、电话及电报都是人类赖以扩大自己的听觉和说话功能范围的手段。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人类首先开始学习识别和点数物件,并且开始问:“这是什么?”“有多少?”等。这种将物体进行编号和比较的方法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了。早期的人类最初利用手指和脚趾作为点数辅助工具。也许他的每个手指和脚趾代表他拥有的一头牲畜,是其谷物储藏量的计量单位,表示他每天所需的木柴堆数。不管早期人类所点数的是什么,很快他们就需要比手指和脚趾更有效的工具,以便记录做得更详尽。例如,我们知道古时候牧羊人把羊群赶往牧场的时候,会在牧杖上刻V形凹痕,每个刻痕就可能代表一只羊。定期检查,他们就可以了解一只母羊什么时候掉队的,一只羊羔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是,农夫可能在谷仓前堆放一堆石块,以代表其贮藏谷物的数量。收获季节从田野里新收获了小麦,就在石堆上加几块石头。当手艺.匠用布匹和陶罐来交换谷物时,农夫就从石堆上取掉几块石头。这样农夫对自己贮藏的谷物就有一个持续不断的记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数的增加,制罐匠和织布匠便从乡村移居城市,货物交换不得不通过第三者——商人——进行。货币开始使用,货物交换需要记账,贸然闯人陌生水域的水手需要有效的航海辅助工具,带刻痕的牧杖和石堆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用以计算和记录信息的新方式发展起来了。一些符号用来代表一定的数量,其他一些符号则用来代表各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数字操作的新装置应运而生,因此数据处理工作可以做做得更迅速、更精确。电子计算机就是目前使用的一种最迅速、最通用的遴选比较仪器。计算机的速度之快,精确度之高是以前的信息处理仪器比不上的。由于这些新工具的研制成功,人类似乎突然成了智能百万富翁。自从开始思维,人类大脑日益发达,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电子计算机使人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庞杂的“脑力”工作。科学先哲们提出的各种见解固然是重大进展的基础,但他们的见解有时候要等待数年方能被人充分理解,显现出其实用价值。有了电子计算机,当代科学家们的设想可以比先前更迅速地为人研究、验证、传播和运用。(运动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了。)

Unit10 Text A 东西方的职业妇女

对于大多数55岁或55岁以下的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来说,工作包括家务、照顾一个或几个孩子以及一份家庭以外的工作,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忙碌的生活。她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中国的情况又怎么样呢?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对中美两国妇女来说,生活形成的“金字塔”形状各不相同。在中国,几乎所有年轻的母亲都有职业,但随着年龄步人中年,人数越来越少。原因很清楚:对于有一两个孩子的夫妇来说,妻子的这第二笔收入绝对是必要的。以后,孩子长大了,老两口靠丈夫的收入加上妻子的养老金,生活就不太困难了。中年妇女继续工作者为数不多。美国妇女的“金字塔”形状恰好相反:年轻妇女工作的人数较少,而岁数较大时,人数却增加了。许多年轻的母亲觉得呆在家里

自己照顾孩子效果更好,等孩子长大些后,能比较独立地生活了,再去找工作。但是,生活费用的增加需要更多的美国年轻妇女帮助养家,而且美国年轻妇女想出去工作也日益成为事实。但是,有工作的美国母亲往往对生活的复杂性感到苦恼。让人看小孩既不可靠费用又高。保育员社会地位低下,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很低——这些人往往是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妇女。因此,美国有工作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不能像她希望的那样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保姆费或私营幼儿园的收费要花掉她工资的一半或者更多。还有其他的烦心事让她不能好好地工作:保姆病了怎么办?要是必须留在家里照顾生病的小孩,老板会怎么想呢?要是送孩子上幼儿园和自己上下班的汽车坏了怎么办?很少有人能像在中国那样,住的离单位和幼儿园都很近,只要步行或骑车就行了。在中国,年轻的父母工作,祖母在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上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好像是一种理想的安排:奶奶成了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供吃管住是对她们的报答——虽然住的地方很拥挤,大部分美国人不喜欢这样。在美国,必须这样做的老年妇女可能有被当作佣人使用的感觉。但尽管有时候觉得孤独,总的来说,美国老年妇女以自立而感到骄傲。经历了50年代的生育高峰,把很多子女都抚养大了,她和家人都感到她现在不应再看小孩了。在工作单位,尽管中国妇女有传统的温文尔雅的举止,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似乎比美国妇女更强。美国妇女似乎不愿向上司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中国的年轻妇女在工作中似乎更大胆、更自然。工作单位更像一个大家庭,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和这个大家庭的“妈妈”、“爸爸”在一起工作毫不感到拘束。美国妇女表现的要么好像怀疑自己竟然能同男子一样地工作要么好像不停地寻找歧视妇女的证据。在家里,中国男子在诸如打扫卫生、洗衣、煮菜烧饭、买东西、照顾孩子等家务活方面似乎比过去做得多了,而美国男子也比过去变得更加乐意去“帮助”做这些家务,但好像惟一现实的说法是:全世界的人仍然把这些工作看做本来就是妇女的事,是妇女的责任,而不管是谁哪一天干了这些活。这对中美妇女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是,中国妇女似乎更坚决、更乐意地挑起这副担子。美国妇女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复杂事情需要关心:除了家务和工作之外,她还觉得必须整理收拾出一个能反映家庭社会地位的、吸引人的家;工作时必须有讨人喜欢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必须做丈夫的好伴侣。中国妇女没有那么多社会地位上的竞争,特别是没有家庭代表的社会地位的竞争,而且,不论男女,在各自的工作单位上都有许多朋友交往。中国妇女在工作时也很漂亮,但只是比较随意、简单地梳妆打扮一下,好像没有感到她们的事业取决于她们的外表。哪一种制度对职业妇女更好呢? 生活中我们所期望的和我们已经习惯的一切都会对我们的评价有很大的影响。看看中美两国妇女,人们不能不对她们的——我们的——力量、能力和总的乐观精神有深刻的印象。我们两个国家,离了妇女谁也运转不了。

Txit B 妇女解放运动

你听说过妇女解放运动吗?它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由一些妇女发起。她们关心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工作及人们对女性的态度。现在,许多美国妇女都很关心这些问题,她们希望普天下所有的妇女都能过上更好、更有趣的生活。妇女解放运动有许多方面。有些妇女赞同妇女解放运动提出的所有目标,想同男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平等。家庭中,她们希望夫妻二人共同操持家务,共同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工作中,她们希望男女同工同酬,有同样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些妇女仅赞同妇女解放运动提出目标的一部分,她们希望如果男女从事同样的工作,妇女能得到同男子一样的报酬,但在家中,她们不指望丈夫帮忙做饭、打扫卫生和做其他的家务。应该记住,妇女解放运动不仅仅涉及具体问题,还涉及女性自身的态度和观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女性的自身认识问题。女性自身认识指妇女作为个人,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有些妇女认为自己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干不了。妇女解放运动旨在帮助她们改变对自身的看法。许多关心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有自己的工作,帮助过别人,抚养了健康的孩子,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做了许多事情。她们已经证明妇女能够做许多重要的事情。妇女解放运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妇女角色的问题。妇女应该在外面工作吗?结婚有了孩子后是应该工作,还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她如果踏人职业圈,社会上其他人会怎样看呢?如果她想在家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其他人又会怎样看呢?这些问题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每个妇女应该自己决定自己的角色。妇女解放运动就是要努力实现妇女自己能决定要做的事情,还要帮助妇女实现自己做得最好、最多。如果一个妇女自己想在外面工作,这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她是否能够得到她有能力且有资格去做的工作?是否因为她是女性,许多工作她就得不到?如果她得到一份工作,同事中有男性和她做同样的工作,她能得到和他们一样多的报酬吗?在美国,人们认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政府已经通过不少法令帮助妇女获得她们有资格去做的工作,帮助她们实现同工同酬。政府还通过了一条法令,鼓励那些从政府处得到财政资助的商行平等地对待妇女和少数民族,这条法令被称为“机会均等计划法案”。它规定,如果哪家公司对待妇女或少数民族有失公平,政府将停止对该公司的财政资助,这样就鼓励了各商行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许多人都赞同妇女解放运动的观点和目标。他们认为妇女在各方面都应得到同男子一样的待遇,妇女应该自己决定是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还是呆在家里,同丈夫做“丁克”一族;还是出去工作;还是工作孩子两不耽误。他们认为妇女应该去做她们自己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些人反对妇女解放运动,在他们看来,男女不应同工同酬,男子应做所有重要的事情,妇女就该呆在家中照

顾丈夫、孩子,他们不愿妻子出去工作。有些妇女也赞同这些男子的观点。如果一个妇女愿意呆在家中,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的人并不感到这是坏事。在他们看来,在家操持家务和在外工作一样重要,也应受到尊重。但这样的前提是妇女自愿在家,而不是因为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或者她认为自己不能在社区做任何有用的事情。妇女解放运动努力给妇女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或许哪位妇女能够找到治疗人类最严重疾病的方法,或许哪位妇女能够解决能力危机或许男女共同工作比男子单独工作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重要的事情。如果妇女解放运动能够成功,我们就有机会找出这些假设的结果。每个男子和每个女子都必须决定自己是否完全赞同妇女解放运动的观点,部分赞同妇女解放运动的观点,还是根本就不赞同妇女解放运动的观点。不管赞同与否,妇女解放运动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了。

Unit11 Text A 父亲的影子

我和丈夫加里正由纽约飞往夏威夷,去让我父母见见我们刚出生五个月的儿子--蒂米。这本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却令我十分忧惧。五年了,我几乎没和父亲说过话。父亲具有典型的中国父亲的风格:慈爱而严厉,对我寄予厚望。尽管我们的性格极为相似,但父女关系却已变得很疏远。早在我的少女时代,父亲就让我把母亲作为女性的榜样。母亲擅长社交,可我喜欢读书不愿扎堆。父亲强迫我与他朋友的孩子做朋友,我却坚持自己选择伙伴。父亲坚持认为我应该重复母亲的路,读当地大学,学师范专业,嫁一位久居当地的华裔望族,像他和母亲一样,定居在夏威夷。但我没有那样做。同父亲一样倔强,我"逃"到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并爱上了一位外族人加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来自美国大陆的白种人。他有着白种人的典型特征--蓝眼睛、沙色头发。我宣布我们要在伯克利结婚,而不是夏威夷,也没有盛大、热闹的家庭式婚礼。就在距我们不具规模、形式简单的婚礼只有两天的时候,我父母才来跟加里见了第一次面。婚后,我们搬到了纽约,尽可能远地离开了夏威夷,但又不用离开美国本土。父亲随后的沉默反映出对我的不满。他没来看过我们,我也没回去过。母亲来电话时,他从不要求跟我讲话,我也从不要求跟他讲话。我们可能会就这样僵持下去,分离的习惯渐渐硬化为永久的疏远。后来蒂米出生了,我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想回家看看的强烈愿望。在回夏威夷的漫长旅途中,孩提时的记忆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那时我才三岁,还是父亲的"小东西"。父亲在镇上一所中学教书。每当他穿行于种植园的香蕉树中间时,我则在他身后奔跑。跑累了,父亲就让我坐到他的肩膀上,坐在他肩上我能看得很远很远。这时他就会唱"你是我的阳光,我惟一的阳光,天空阴霾密布,你依然令我幸福……"我大笑着,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份父爱。现在"浪子"要回家了,怀中抱着他们的长孙- 一个长着淡褐色眼睛,拥有一半白人血统的黄皮肤婴儿,这与他的中国祖先几乎毫不相似。父亲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他不喜欢蒂米,就像不喜欢现在的我一样,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彻底破裂,我将永远不再回来。飞机着陆了。我慢慢地把正饿得哇哇大哭蒂米放入母亲热切的怀中。这是外祖母对外孙的毫不犹豫、无条件的接受。父亲显得有点被动,其表情让人难以读懂。他客气地同我们打招呼:"路上顺利吧?" 然后凝视着蒂米,蒂米马上大哭起来。父亲惊慌地走开了。他是否在为这个号啕大哭的陌生小家伙竟是他的骨肉后代而感到不安呢?晚饭后,我和加里回到我以前的房间。母亲把蒂米安放在楼下的一个房间里,婴儿床是借来的。四小时后,作母亲的本能使我从睡梦中醒来。这通常是蒂米醒来要奶吃的时间,可是我没有听到他饥饿的哭喊声。相反,却是婴儿甜甜的咯咯笑声。我蹑手蹑脚地走到楼下。客厅里,在一圈灯光下,蒂米躺在地板上的一个靠垫上。正欢快地摆动着胖嘟嘟的小拳头,踢动着小脚丫,眼睛盯着那张俯视着他的脸—一张被夏威夷的阳光灼黑、眼角布满笑纹的亚洲人的脸。父亲一边给蒂米喂奶,一边搔着他的小肚皮,轻轻哼唱着:“你是我的阳光……”我在暗处静静地看着,不想破坏这动人的场面。我轻手轻脚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意识到父亲一直和我一样想弥补我们之间的裂痕.只因笨拙和自尊,他不知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怎么做。蒂米成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此后在家的日子里,紧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了。我和父亲没有直接讨论我们的分歧。多亏了蒂米,我们不需要讨论了。因为已经接受了有一半白人血统的外孙--蒂米,父亲也不再用一套统一的特征来界定我们的家庭了。他自然而然地爱上了拥有一头卷发和一双褐色眼睛的蒂米。第二年夏天,我们又回到了夏威夷。蒂米已开始蹒跚学步了,并时常同他的外祖父在浪花里扑腾。第三年夏天,他们用废木料造了一所房子,并把它漆成了蓝色。父亲做了外祖父很高兴,以至于蒂米四岁时,他就提前退休,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纽约"的家。父亲和我儿子走在一起时,这一对非常完美--快乐的中国祖父身后跟着一个不同种族的、蹦蹦跳跳的影子.

Text B 完美的照片

大约是十五年前初春的一天,阳光惨淡,树木刚刚开始发芽。我当时是一名年轻的案件报道记者,正驱车赶往一处我不愿看到的现场。警务调度广播说,一位老人在家门前的车道上倒车时,意外地从他小孙女的身上压了过去。孩子当场丧命。当我把车停在警车和电视新闻采访车旁边时,看见那位身着棉布工装、矮胖的白发老人正站在一辆轻型货车旁。照相机都对着他,新闻记者都把麦克风伸到他面前。他一脸的迷惑,尽力回答着他们的问题,但是多数时间里只是翕动着嘴唇,眨着眼睛,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记者不再追问他了,他们跟着警察走进那座白色的小房

子。至今,我脑海里依然能清楚地浮现出当时遭受重大打击后老人低头望着车道上孩子倒下地方的画面。房子旁边是一块刚挖好的花圃,附近还有一堆肥沃的黑土。"我刚把车倒到那儿,想把肥土撒开,"他对我说,尽管我没问他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她在屋外"。他伸手指指花圃,随后又垂落下来,再次陷入沉痛。我像所有正规的记者那样,走进屋子,想看看谁能提供给我一张孩子的近期照片。几分钟后,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所有的细节,并把那个可爱女孩在照相馆里拍的一张宽3寸长5寸的照片放人上衣口袋,我走进厨房,警察说孩子的尸体就在那儿。我带着一架相机--又大又笨的"速照"相机,当时这是新闻记者的标志。孩子的家人、警察、记者和摄影师都慢慢地从屋子里走出来。一走进厨房,我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光线透过窗帘射进来,塑料贴面的桌子上,一床雪白的床单裹着孩子娇小的身体。不知老人是怎样避开了人群。他坐在桌子旁边的椅子上,侧面对着我,没有意识到我的出现,他正不解地看着包裹着的尸体。屋子里很静,钟表滴答滴答地响着。我看到,老人慢慢向前倾着身子,伸出胳膊从头到脚揽住了小尸体,并将脸贴在上面,一动不动。在那肃静的一瞬间,我意识到一张获奖新闻照片即将产生。我估测了光线,调整好镜头和距离,拧亮闪光枪上的灯泡,举起相机,将整个画面组合在镜框内。这张照片的每一部分都很完美:穿工装的老人,他阳光下闪耀的白发,裹在白被单里的孩子,还有黑色铁三脚架和窗子两边墙上的世贸会纪念盘所衬托出的这个家庭的简朴气氛。窗外,可以看到警察正在检查小货车那夺命的后轮,孩子的父母伤心地依偎在一起。不知道我在那儿站了几秒钟,却按不下快门。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这张照片会有多大的叙事价值,职业感告诉我要拍下来。然而,我却不忍心按动闪光灯,闯入这位可怜老人悲痛的内心世界。终于,我放下了相机,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子,一时有些动摇,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新闻职业。当然,我从未告诉市里的编辑或任何一位同行我曾经错过了一张完美新闻照片的机会。每天,新闻广播中和报纸上,我们都能看到极度悲伤和绝望者的照片。人类的痛苦已经成了一种观赏性的运动。而且有时,我看新闻照片时,就会想起那一天。我仍然认为我当时做得很对。

Unit12 Text A 重要性

很多重要事情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总目标,使生活有意义,但是它们不作用于我们.它们并不紧迫,但它们却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为了更有效地把精力集中在紧急和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来看下面的时间管理分类表。该表将人的活动分为

第1部分表示既"紧迫"又"重要"的事情。接待一位怒气冲冲的顾客、在截止期限内完成任务、抢修一台坏了的机器、接受心脏手术、帮助一位因受伤而号啕大哭的孩子,这些都归于此类。我们应该在这类事情上花一些时间。如果忽视这些事情,我们的生活就会乱做一团,终日忙碌地喘不过气来。同时,应该意识到很多重要事情由于耽误、计划不周或者事前预防不力而变得紧迫。(注:今年4月汉译英刚刚考过这一句)

第1I部分包括"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又被称为质量部分。我们进行长期计划、预见和防治问题、开阔视野、通过阅读和专业方面的不断发展提高工作技巧。想像我们去帮助奋斗中的儿女,准备很重要的会议发言,或者通过深入、真诚地倾听别人讲话增进人际关系。增加花费在该部分的时间会提高我们做事的能力。忽视该部分就会扩大第1部分的范围,增加压力和深层危机。增计划、准备和预防能够避免许多事情变得紧迫。属于第1I部分的事情不会催促着我们

去行动,我们应该对这些事情采取行动。这一部分又被称为个人领导部分。

第1II部分极易与第1部分混淆。它包括那些"紧迫但是不重要"的事情。该部分被称作欺骗部分。紧迫给人制造重要的假象。如果说这些行动重要,它们只对其他人重要。很多电话、会议和偶然来访者都属于这一类。我们在第1Ⅱ部分花费大量时间满足别人的需要,却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属于第1部分。

第Ⅳ部分包括"既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浪费部分。显然,我们不应该做属于该部分的事情。但我们往往为第1、第1II部分的事情焦头烂额、不堪重负,希望在第Ⅳ部分得以解脱。那么,哪些事情属于该部分呢?并非休闲活动,因为真正的休闲活动具有再创造的意义,属于第1I部分有价值的活动。该部分使人堕落。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本质上毫无价值。我们建议你看一下时间管理分类表,回顾一周来的生活。如果你将一周的活动归类到四个部分,你大部分时间花在哪个部分?在涉及到第1、第ⅡI部分的时候要仔细考虑,我们很容易这样认为:某件事若非常紧迫,它就是重要的。快速区分两者的途径是问问自己这件紧迫的事情是否有助于实现一个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它就属于第1II部分。

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哪件事情,如果你做得非常出色并且经常去做,会对你的生活大有好处?哪件事情,如果你做得非常出色并且经常去做,会对你的工作极其有益?思考一下你对这两个问题会如何做答。我们所得到的答案,可以分为六种主要类型:1.增强与人交流2.做好准备工作3.很好地计划和组织4.照顾好自己5.抓住新机会6.个人发展这些都属于第1I部分,非常重要。大家为什么都不做呢?你又为什么不根据从上面问题中得出的答案做事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不紧迫,没有给你压迫感。它们不会让你有紧迫感,但是你必须对这些事情采取主动行动。

Text B 三代时间管理理念

在努力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差距的时候,许多人都将目光投向时间管理领域:三十年前,这方面的著作寥寥数册,最近调查结果表明已经有一百多本专著,相关文章数以百计。这便是"爆米花现象":随着文化的升温和文化压力的增大,相关文献和工具数量急剧增加。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材料,将其整理、分类,得出"三代"时间管理理念。每一代理念都是建立在前一代基础之上的,并且朝着更加有效、更易控制的方向发展。

第一代。第一代是建立在"提醒"的基础之上的。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尽量记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写报告、参加会议、修车、打扫车库。该理念的特点是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如果你属于该类型,你会随身带着这些记录,不时拿出来看看,以确保没有忘记什么。运气好的话, 一天下来,你会完成很多要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它们从记录清单中删除。如果这些事情还未完成,那把它们放入第二天的记录中。

第二代。第二代是"计划、准备"型,其特点是确定目标、事先计划安排好将来的活动。如果你属于该类型,你会定好约会、记下承诺、标明最后期限,注明会议在何处举行。你还可能将所有这些存入计算机或者网络。

第三代。第三代时间管理法是"计划、排序、控制"法。你若属于该类,你一定已经花了一些时间来理清你的价值观,并将它们排序。你也一定问过自己"我想得到什么?"并且确立了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来实现这些价值。你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将这些活动排序。该管理法的特点是计划、组织的多样性。某种程度上,这三代时间管理理念已经使我们的生活效率大有提高。诸如效率、计划、排序、价值分类、确立目标等已经使生活大有改观。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重要的事情和度日方式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很多情况下,事情变得更糟糕。人们说:“我们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怎样才能证明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我们做得很出色呢?”有一件事情是明确的:如果继续做现在所做的事情,我们得到的也将是目前所得到的。''不可理喻"的一种解释方法是:"做同样的事情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时间管理法能够解决问题,那至今这些层出不穷的好主意应该已经奏效。但是,我们发现受过高等时间管理训练的人对生活质量的关注与未受过训练的人相差无几。时间管理--尤其是第三代理念,听起来非常不错。它使我们满怀希望,期待有所成就。但它不见得奏效。对很多人来说,第三代管理法太刻板、不现实。很多人准备度假的时候,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工作计划留在家里。而这些计划恰恰是第三代管理法的标志。显然我们需要第四代时间管理理念,一代包含了前三代理念的所有优点,去除其弱点,并且超越前三代的时间管理理念。这需要我们与低效率的思维、行为方式彻底决裂。这不仅仅是渐进,我们要进行变革,我们要超越时间管理,领导生活,得出第四代时间管理理念,利用一些图表创造高质量的生活。

Unit 13 Text A 好分数和好工作都不难获得,但接受良好的教育却是另一回事。

由于睡眠不足,特丽萨的眼睑松垂,但她考试成绩总是出类拔萃,, 作文写得比要求的长数学题目要再做一遍,以保证卷面整洁。她拉小提琴、弹钢琴,去医院做志愿者,参加学校里的各种俱乐部活动,虽然这些她一样也不真的喜欢。她好像天生就是为了取得成功,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牺牲在成就名声当中。我一直关注着她,直到她笑不出来。特丽萨毕业的那天,她带着全优毕业生的奖章,双眼却空洞无神。当今许多学生表现出一种让人不安的倾向,他们基于将来

能挣多少钱的考虑来选择院校、研究领域和职业。1989年对全美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学生承认他们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多挣钱。这种精神状态同当代大学生一起而来。研究表明,1947-1961年间人口生育高峰时出生的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发展,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个人的人生哲学。从整个国家来看,从事与经济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已明显增长。这一增长主要由于教育和职业重点的转变所致。在杜克大学,经济学是现在最热门的专业,吸引了大约整个学校15%的本科生,而历史学系的学生仅占整个本科生比例的5%。三十年前,情况恰好相反,主修经济学和商业管理的学生仅占本科生比例的7%,而几乎12%1~本科生是主修历史学的。现在,主修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生数量也有所下降,从1969年的9%下降到当今的5.5%。经济学学位现在很是吃香,很有可能让毕业生拿到高薪,也不用像攻读医学或法律那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当代大学生的目标来看,经济学类确实很吸引人。当然?办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由于这种错误教育观点的误导,学生们更加相信学习是个机械的手段,通过它可以实现其他的目标。接受了这种观点之后,学生变得不愿再从所学课程中学习知识,不愿再从老师、再从自己那里学习知识。他们满足于这种程式化的教育--按规则游戏,考试时作弊,最后获得学位。教育机构鼓励这种态度,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和标准化考试。大学录取的过程并不完备,很难区分哪些学生是致力于学问研究的,哪些学生是想实现其他目的的。结果,录取过程无意间更加强调突出了学生的具体考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提醒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各科成绩的平均积分点,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追求目标而不是探求知识的理解上。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经常毁了自己。虽然有上面提到的各种现实, 但仍能看到希望存在。理想主义的微弱迹象已经在当代人身上发现。有人意志坚强,渴求知识,不为同伴的目标吓倒。这些求知欲难以满足的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够相对容易地分辨出来。他们为知识而学习,提问涉及各学科的问题,把每一次经历都看做思维探险的机会。大学应该鼓励"思维生活",这既具理想化,又切合实际。喜欢一大早就工作的人更具有创造性,效率也高,直到晚年才会停止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以自身为榜样,周围的人也对教育产生了敬意,逐渐有了一种在任何情况下发现价值和快乐的能力。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要比结果重要,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在每时每刻发现潜在的欢乐,而仅仅注重结果只会在取得成就的瞬间有即逝的快乐。当代人把学习当做实现某一目的的手段,这损害了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继而,他们生活的质量也受到损害。既没有这种意识,也不感到羞耻,一些学生牺牲了自己的爱和内心生活来追逐表面的目标,结果加强了教育的社会形发展,只有当每一个像特丽萨那样的人承担起责任时,这一社会潮流才会扭转

TEXT B 自己挣钱上大学

我永远不会忘记读高一时的一天,我坐在通往地下室的楼梯上,双手抱着头,绝望地向父母哭诉说,我怎么也攒不够上大学的钱。父母极力安慰我,可当时要挣够64268美元(这是我迫切想上的那所私立大学的费用),看来是不可能的。现在让我告诉你我挣这笔钱的令人惊异的过程。一切是从我在依阿华州安克尼市送报纸时开始的。我虽然很讨厌送报纸的那条路线,还是决定坚持下去,直到六个月后我们家搬往威斯康星州的沃索市。随着每次送报纸换来的几块钱,我的存款开始增加。我的第二份工作是给一家运动员公司做电话客户服务代理。存折上的钱增长速度仍然很慢。在我上高二的秋季,我开始在一家餐馆当服务生。之后,工作很辛苦,但钱来得快,每小时的报酬至少要比原来多出一倍。等到了高三,我已经存了数目可观的一笔的钱。这颇让人鼓舞,但我知道这仍不够,所以就开始申请奖学金。由于接二连三地遭到拒绝,有时我颇感沮丧。后来我等来了第一笔奖学金,每年2000美元,条件是我得为学校打网球。进这所大学每年需要高达14000美元的学费,这2000美元只是杯水车薪,但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我又获得了几项学科奖学金,很快,奖学金的总额达到9050美元。有了奖学金,再加上我自己的存款,第一年的学费足够了。随之又有了进展,很有意思。我开始参加不同科目的免修考试。每天焦虑不安地冲向邮箱,盼望能取得考试成绩,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一个又一个考试通过的通知寄来时,激动之情也与之俱增。每通过一门科目的考试可节省约1000美元学费,还可以提前一年毕业。这样又可以省下一笔住宿费和伙食费。我终于进了大学。由于精打细算,大学第一年里我不用去打工。但等暑假到来时,我得拼命去打工。我晚上继续在餐馆当服务生,同时每周几个上午去网球夏令营当教练,下午再做几个小时的秘书。我太心急,打工的同时又在社区大学修了一门课。这样,我又节省了650美元。夏季过完时,我已经疲惫不堪,盼望着开学后回到轻松一点的大学生活。大学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我决定在学校招生办公室每周工作5小时,接听电话。这样我可以挣点儿零花钱,不必动用积蓄。等进入第四学年时,只要暑假能再挣到上一个暑假那么钱就够了,我对自己已经很有信心。可我同时还想去以色列学习3个星期。当时我犹豫不决,因为去以色列修学分要多花1600美元。大约过了两个星期,我妈妈打电话告诉我,说我在银行里还存有1600美元,而我早把它忘了! 关于以色列之行除了费用之外,我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失去了挣钱的时间。然而,那个暑假我在家住了10个星期,10个星期中挣的钱相当于上个暑假在家14个星期中挣的钱。各种巧合使得我的以色列之行得以实现,这是我一生所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之一。最后我进入大学的第四学年。为了事事都称心,我决定买辆车。我显然不可能有太多的钱花在车上。但我需要一辆性能可靠的车,以便我能轻松地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约10小时车程)。

我开始搜寻报.纸上的广告。爸爸和我一起查找性能良好的二手车信息。最后,我找到一辆撞毁后重新修复的车,只需4200美元,我欣喜若狂。后来我还参加了科罗拉多州的一个为期8周的关于婚姻和家庭的研习班。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它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并教会了我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然而这次经历的花费也不低:4000美元。等我毕业时,我惊奇地发现,我没有任何负债,还在大学期间进行了那么多令人难忘的旅行。这些经历在我身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我学到了坚定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连续工作数小时塑造了我的性格,并让我懂得了每一元钱的价值。我还学会了在遇到难题时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解决办法。每当我对未来感到不知所措或惧怕时,我就会想到我那64268美元的奇迹。

Unit14Text A 人类必胜

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要做出与这份奖赏原本的目的和意义相符,又与其奖金等价的献词并不困难,但我还愿意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生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存在已久,以致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不存在精神上的问题,惟一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会被炸得粉身碎骨?"正因如此,今天从事写作的男女青年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而这本身就能构成好作品。因为这是惟一值得写、值得呕心沥血地去写的题材。作家必须重新认识这些问题。他必须使自己明白世间最可鄙的事情莫过于恐惧。他必须使自己永远忘却恐惧,在他的工作室里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任何东西都没有容身之地。没有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说都只能昙花一现,不会成功;这些真理就是爱、荣誉、怜悯、自尊、同情与牺牲等感情。不这样,他的气力终归白费。他不是写爱情而是写情欲,他写的失败是没有人失去可贵的东西的失败,他写的胜利是没有希望、更糟的是没有怜悯或同情的胜利。他的悲伤不是为了世上生灵,所以留下不深刻的痕迹。他不是在写心灵而是在写器官。在他重新懂得这些之前,他写作时,就犹如站在处于世界末日的人类中去观察末日的来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因人类能延续而说人是不朽的,这很容易。或者即使最后一次钟声已经消失,消失的再也没有潮水冲刷的映在落日的余辉里的海上最后一块无用礁石之旁时,还会有一个声音,人类微弱的、不断的说话声,这也很容易。但是我不能接受这种说法。我相信人类不仅能延续,而且能战胜一切而永存。人类不朽不是因为在万物中惟有他能永远发言,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云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记录,而应是使人类永存和走向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Text B 新边疆

约翰.肯尼迪 1960年7月15日

因为我今晚在这儿向西而立,面对着那条曾经是最后的边疆。在我身后连绵3000英里的土地上,旧日的垦荒者们抛弃了他们的安全、舒适,乃至生命,来到本部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们不是自己的疑虑的俘虏,不是自己的价格标签的囚徒。他们的座右铭不是"人人为自己",而是"一切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决心使新世界强大而自由,决心克服新世界的艰难困苦,战胜从外部和内部构成威胁的敌人。今天,有人会说,这些斗争都已结束--所有的地平线都已勘探--所有的战斗都已打赢--不再有一条美国的边疆了。但我相信,与会者中无人会同意这些看法。因为问题没有全部解决,战斗没有全部打赢:今天我们正站在新边疆的边缘--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边疆,充满未知机会和风险,没有实现的希望和威胁。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许诺给我们国家一种新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许诺给贫困者以保障和救济。可是,我所说的新边疆不是一系列承诺--而是一系列挑战。它所概括的不是我打算为美国人民提供的东西,而是我打算向他们索取的东西。它所需求的是他们的自尊,而不是他们的钱包——它所许诺的是更多的牺牲,而不是更多的保障。但是,我要告诉诸位,新边疆就在这里,无论我们是否寻找它。在边疆的那一边,是未探索的科学的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未征服的无知的偏见角落,未解答的贫困和过剩问题。在这条边疆前退缩,寻求过去的安稳平庸,陶醉于良好意愿和漂亮言辞,是比较容易的——选择这条路的人,不应将他们的选票投给我,无论他们属于哪一个政党。但我认为,时代需要发明、革新、想像和决定。我要求诸位都成为新边疆的新的开拓者。我号召的是心灵上的年轻人--无论他有多大年纪;是精神上的强者--无论他属于哪一个政党;是所有那些响应这个神号召的人:"要坚强,要有勇气;你们不要害怕,也不要灰心。"因为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自满;是领导才干,而不是推销术。而有关领导才干的惟一有效的检测标准是领导能力,强有力的领导。劳合?乔治说过,疲惫的国家是保守的国家--而今日之美国既不能疲惫,也不能保守。也许有人希望听到更多--对这个或那个群体做出更多的承诺,对

克里姆林宫的人做出更严厉的抨击,对金色的未来做出更多的保证--到那时,税收总是很低,补助金却相当高。但是,我的承诺在你们通过的政纲中。我们的目标将不是靠豪言壮语达到;我们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关于这个问题的严峻事实是,我们是在历史转折关头站在这条边疆上的。我们必须再次证明,这个国家,抑或任何这样孕育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证明我们的社会,及其选择的自由、广泛的机会、抉择的范围,是否能够同共产主义制度竞争。

Unit15Text A 面试的秘诀

要想获得满意的工作,就要学会留下最好的印象

六年来,28岁的贝?斯黛特白天上大学,晚上工作。毕业后她想在波士顿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谋求一份教书的工作。寄出简历之后,她得到了校长给她面试的机会。"那天早晨,我注意到长简袜上有个小洞,"她回忆说,“我想要换一双,但觉得要是换的话,就要迟到了。我到达面试地点时,袜子上的小洞从脚踝一直破到了膝盖。我进去后,立刻为自己的糟糕形象向校长道歉。接下来,我努力坐得让校长看不见这个小洞。”结果,她想当老师却没有得到这份工作。实际上,她朋友告诉她校长对她的惟一评价是"如果一个人在面试中不花点时间来展示她最好的形象的话,她会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第一印象通常是持久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最初的关键四分钟内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话,你所遇到的这个人就很可能会以为你做事总能令人满意。四分钟!研究表明,就是在这关键的四分钟内,我们刚刚邂逅的人形成了对我们的印象。仅仅在十秒中内,他就开始对我们的职业特性、社会阶层、道德品质、智力才能进行判断。人们倾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看见的、所听到的及我们实际说的话上。大多数雇主认为那些看起来似乎在乎自己形象的人更可能在乎自己的工作。虽然都知道"内在品质是最重要的",然而研究表明,雇主一般认为外表引人注目的人更有才能、更惹人喜爱、更值得信赖。因此,你应该以最亮丽的形象,即用你的着装方式、手势姿态、面部表情、言谈话语来吸引人。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让你充分利用这四分钟,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展示最好的形象。这是成功的信号。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衣着意识是同他较强的自尊心和工作的满意程度成正比的。然而,很多人不了解展示职业形象的重要性。

丢掉个人风格。工作中,衣着必须传达出你有能力、可信任、具有权威等信息。为想要工作着装,而不是为已有的工作着装。你要去一家从没去过的公司面试,但不知道穿什么好,向这家公司要一份年度报告,研究一下照片上雇员的穿着,或者提前到这家公司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穿衣打扮的。

控制身体语言。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面试者对你的印象。在一项影响深远的关于交往的研究中,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赫拉比恩发现:7%的情感和态度的信息来自说话时用词语,38%来自声音,令人吃惊的是,55%的来自面部表情。实际上,面部表情或语调同话语矛盾时,听者通常更注重非语言信息。为了第一次面试成功,握手要坚定有力。如果面试者没有主动和你握手,那么你就先伸出手来。如果有可能选择座位,就坐在他桌旁的椅子上,而不要坐在他桌子的对面。如果必须坐在桌子对面,那么坐下时,稍微移一下椅子,或者改变一下身体的角度,这样就不会直接面对面试者了。控制身体语言,确保你显得并不过分急需这份工作,也不急于迎合别人。良好的目光接触也很重要。一项研究发现,工作申请人使用目光交流越多,雇主就越会认为他更认真、更可靠、更自信、更有责任感。表明意图。保持话语同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一致,这可以确保你有利的第一印象。如果不一致的话,混杂的信息一定会让面试者感到困惑。用肯定的语调来开始并结束谈话。例如,如果你研究过一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本来就应当这样做!--考虑一下对这家公司过去一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做做评论,或提一下有这家公司参与的你感兴趣的领域。离开时,总结一下为什么你是这一工作的最佳人选并向面试者致谢。

谈话时,称呼对方的姓名,这是引起面试者注意并使他记住你最好的方法。

避免语言混乱,商业顾问玛利亚?乌德而指出:"不善于交流的人通常成段地讲话,成功的交流者说话时则用简短的句子。"

提出问题。很多时候,人们相遇彼此介绍之后,由于不知道说什么而感到尴尬。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别人问自己问题,所以不要害怕成为先开口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你怎样说话的问题。声音教练告诉你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放松、更自信。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声音录到磁带上。管理及交流顾问诺玛?卡尔?鲁费纳建议:"回放磁带时,注意那些昕起来充满道歉的、试探性的、谦恭的和恳求性的语调。"克里斯托弗?莱希在他的《自恋的文化》中指出:"成功的外表预示着成功。"因此,好好利用这最初关键的四分钟,展示最佳的形象,言语行动充满自信--这样,你就会得到想要的工作了。

Text B 用心去工作

一位朋友请我帮忙培训一家电话市场营销公司的员工。培训电话市场推销人员时我注意到他们中间有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他们正在学习一种融信任、诚恳和合作精神为一体的新的推销技术,以促进客户做出购买决定。他们工作努力,学习时也很兴奋,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完全投入。第一天培训结束时,我知道要是不了解他们工作小组内发生了什么,培训计划就无法开展下去。我问他们:"学习这个新技术,有什么问题吗?"他们默默地坐着,我等着回答。最后,终于有人说话了:如果我们能真正用一下这个技术,那就太棒了。我是说,那我就能明白它在哪里能真正起作用,我也就不会感到我对电话那端的客户太粗鲁了。但我想公司不会让我们用的,他们上层领导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把我们不当成人,对客户使用粗鲁的推销策略,他们在乎的只是效益。要是发现我们使用这种技术,他们会阻止的。"我告诉他们我会考虑这个问题的,答应帮助他们找出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办法。他们很高兴我愿去试试,但仍不相信我会起什么作用。按照培训计划,我去了电话工作室,推销人员在那里工作,每个人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时公司副总裁过来找一位推销人员,他不顾她正同别人谈话,粗鲁地打断了她。然后他又走到另一个正同客户通过电话商谈业务的人跟前,直接责问他为什么公司明令禁止,他却仍在桌子上放着张私人照片。在我坐的桌子上放着一份来自这位副总裁的备忘录,通知员工因为客户要从办公室经过,第二天必须穿套装,上午11点到中午期间,必须穿套装上衣。我等着这位副总裁回到办公室后,去敲了敲他的门。既然我教授如何与人合作,我想我们会双赢。他笑了笑,让我说话,"我有个问题希望您能帮助解决。我受聘于贵公司,讲授一种新的推销技术,该技术强调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但受训员工不敢把这项技术用到工作之中。"他身材高大,是位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他坐在摇椅上,整个脊背靠着椅背,摇动着椅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挺着满是油水的肚子,回答说: "只要能挣钱,有什么害怕的呢?"我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他看上去温和,虽然行为举止并不暗示这点。我问:"想问个纯粹的个人问题,和任何事情都无关,您介意吗?" 他笑得更灿烂了,点了点头,仍然摇着椅子,我感到他已经接受了我。"把爱心丢在家里,你每天怎么工作?"他继续轻摇着椅子,表情没有丝毫变化,我注视着他,他眼睛渐渐地眯了起来,回答说:"关于我,你还知道什么?" "我不明白,"我冒昧地回答,"您看上去和蔼,但您说话办事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您把工作置于人间冷暖之上。但我想,您知道这其中的差别。"他看了看表问我:"你有空吗?一起吃晚饭吧,我买单。"晚饭持续了三个小时,他讲述了他在越南战争中的经历。当时,他是个军官,被迫对好人做了许多坏事。他哭了,我也哭了。耻辱让他沉默,在这天之前,他从未对任何人谈起过这段经历。他认为他的善意会伤害别人,数年之前就决定不让他的心情干扰工作,就这样,他天天带着痛苦。他的讲述让我也谈起了很少提及的自己经历过的一段痛苦。我们坐在一起,冷饭伴着温酒热泪。第二天早上,他把我叫进办公室,"我工作的时候,你能和我坐在一起吗?" 他问,然后叫进那位女推销员,对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她无礼的举动向她表示道歉。她很吃惊,也很感激。他转向我问到:"在你看来,我还该再做些什么?"我想了想回答说:"你可以考虑一下,向整个工作小组道歉。"没有犹豫,他拿起电话,告诉秘书通知整个小组集合,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对自己的无礼行为向他们表示道歉。答应只要他们每天愿来上班,凡是他们的需要,他都可以改进。他说他也想学习我教的这项新推销技术,以便教给全体推销人员。这就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之后我参加的第一次会议。此后,那些想换单位的推销员再也不想跳槽了。人们开始相信,工作没有什么害处,甚至还很有趣。整个小组都乐意采用这项以合作为基础的推销技术。那位副总裁也开始在其他工作小组中使用新策略,我又交了个朋友。

unit1b自考英语00012最新教材课文翻译

1。 Are you interested in English 你对英语感兴趣吗 Why do you think English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the modern world 为什么你认为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国际语言 2. 2。 What reasons do you expect the author to give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你期望作者学习一门外语的原因是什么 Five Good Reason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学习外语的五个好理由。 Still don't understan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good idea 还是不明白学习外语是个好主意 Read the following and you will get the idea! 阅读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了! 1. 1。 Improve your native language 提高你的母语 I know this might not make sense at first but hear me out. 我知道这可能不太有道理,但听我说完。 ⑴ As a person who speaks only one language, you have no basis for comparison; ⑴作为一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你没有比较的基础; all you know is your native language. 你只知道你的母语。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same idea is often expressed in different ways. 在不同的语言中,同样的思想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Knowing another language gives you a great measuring stick. 了解另一种语言会给你一个很大的衡量标准。 It will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enses, prepositions and all the other parts of speech we normally take for granted. 它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时态、介词以及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其他部分。

山东自考英语二课文翻译

Unit 1 Text A How Difficult Is English? 英语有多难 Like the national push for Asian literacy (n.有文化,有教养,有读写能力)in Australia,就如澳大利亚在全国推行学亚洲语言一样,there has been foreign languages fervor[f??v?] in China,中国也掀起一股外语热,with English on top of the list. 在这股热潮中,英语高居榜首。English is not only taught at school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also at evening classes,on radio and TV.不仅各级学校教英语,夜校、电台、电视台也都设有英语课程。Parents hire private tutors for their school children;父母为学龄的孩子聘请英语家教,adult English learners would sacrifice the weekend at an English corner in a public park practicing their spoken English with peop1e of the same interest and determination. 成年英语学习者会牺牲周末休息日,到公园参加英语角,与志趣相投的英语学习者练习口语。Is English such a difficult language that it really demands people to inves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before it is mastered ? 英语真的有这么难,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吗? The answer,if I am asked to offer,is undoubtedly,yes.如果我被问及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答案是:是的。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I think learning English means far more than learning its pronunciation,its grammatical rules,its words,etc.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发音、语法规则、词汇等,It involves learning everything about the countries where it is used and the people who use it.它包括学习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有关的所有内容。Without such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对英语没有这样全面的理解,the English a foreigner speaks will inevitably sound strange or even unintelligible though there is not anything wrong with his pronunciation,sentence structure and the words he uses.即使发音、句子结构、措辞毫无错误,一个外国人所讲的英语也难免听起来稀奇古怪甚至难以理解。The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difficulty a foreigner has in learning it.讲英语民族者的社会风俗习惯增加了外国人学习英语的难度。Take the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for example.以学英语的中国人为例," Hello "and "Good morning" may sound a little bit simple to Chinese people."你好"和"早上好"是非常简单的。It is totally beyon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Chinese English learner that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ould be annoyed when they're addressed "Where are you going?",which is a commonly used addressing among the Chinese."你去哪儿?"是中国人常用的问候语,若英语母语者被问及"你去哪儿?",他们会因此感到不悦,这一点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为不解。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the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 ? 这个英语句子结构不对吗? Of course not.当然不是。It takes quite some time for a Chinese English learner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oncept of privacy being violated in this address. 学英语的中国人得费点儿时间才能理解这一问候语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By the same token,同样,"Have you eaten?"(which is another addressing term th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use)will sound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at the Chinese are so hospitable that they invite people to meals off-handedly. 英语母语者听到"你吃了吗?"(中国人常用的另外一个问候语),会觉得中国人非常好客,会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请人吃饭。Meanwhile,the Chinese would be shocked to hear,"Oh,it's very nice of you.When?",if the addressee happens to have a craving for Chinese cooking and has not had his dinner yet.如果听话者此刻正希望品尝一下中国美食,又碰巧没有吃饭,他会回答"太好了,什么时候?",中国人为此也会大吃一惊。 "We can say we are going to have chicken for dinner.Why can't we say pig,bull or sheep for dinner instead of pork,beef or mutto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may raise such questions.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能会这样问:"我们可以说吃鸡,为什么不能说吃猪、吃牛、吃羊,而要说吃猪肉、牛肉、羊肉呢?"Figuring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eculiar English vocabulary is no easy task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对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为这些特殊的英语词汇找出理由并非易事。But the problem is that memorizing English words mechanically would be devastating and inefficient if they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in British history.问题在于如果不懂英国历史,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毫无效率。Thus learning English(and other languages as well)involves learn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ies where it is spoken.所以说,学英语(其他语言亦如此)还包括学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知识。A task of this kind is more difficult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an for people who speak

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三版unit8 textA课文翻译.doc

Unit 8 Section A Animals or children?—A scientist's choice 动物还是孩子?——一位科学家的选择 1 I am the enemy! I am one of those cursed, cruel physician scientists involved in animal research. These rumors sting, for I have never thought of myself as an evil person. I became a children's doctor because of my love for children and my supreme desire to keep them healthy. During medical school and residency, I saw many children die of cancer and bloodshed from injury — circumstances against which medicin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More importantly, I also saw children healthy thanks to 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 such as infant breathing support, powerful new medicin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the entire field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My desire to tip the scales in favor of healthy, happy children drew me to medical research. 1 我就是那个敌人!我就是那些被人诅咒的、残忍的、搞动物实验的医生科学家之一。这些谣言刺痛了我,因为我从来没想到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我成为一位儿科医生,因为我爱孩子,也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他们保持健康。在医学院学习和住院医生实习时,我看到了许多儿童死于癌症和受伤流血——虽然对此医学正取得很大进步,但远非完善。更重要的是,我还看到孩子们能保持健康得益于医学的进步,如婴儿呼吸支持器,功效强大的新药物和外科手术技术及整个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我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这促使我从事医学研究。 2 My accusers have twisted the truth into a fable and cast me as the devil. They claim that I have no moral compass, that I torture innocent animals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eer advancement, and that my experiments have no relevance to medicine. Meanwhile, an uncaring public barely watches, convinced that the issue has no significance, and publicity-conscious senators and politicians increasingly give way to the lobbying of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2 控诉我的人把真相歪曲成一则神话,并把我描写成恶魔。他们声称我没有道德界限,我折磨那些无辜动物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升迁,而我的实验根本与医药毫不相关。与此同时,无动于衷的公众几乎不闻不问,相信这个议题毫无意义,而具有宣传意识的参议员和政治家们却对动物权利活动家的游说不断作出让步。 3We,in medical research,have also been unbelievably uncaring.We have allowed the most extr eme animal rights protesters to creep in and frame the issue as one of"animal fraud"and hatred. We have persisted in our belief that a knowledgeable public would cons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research for public health.Perhaps we have been mistaken in not responding to the emoti onal tone of the argument.Perhaps we should have responded to those sad slogans and posters of animals by waving equally sad posters of children dying of cancer or external wounds. 3我们这些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也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冷漠。我们允许最极端的动物权利活动家渐渐侵入,任凭他们把此类研究诬陷为“动物欺诈”和对动物的仇恨。我们一直坚信,有知识的公众会赞同动物研究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也许我们的错误是没有对这场争论的感性基调作出反应。也许我们早应该挥动着儿童死于癌症或外伤的同样令人伤心的海报,来回应那些关于动物受害的伤感标语及海报。 4In the animal rights forum,much is made of the volume of pain these animals experience in the name of medical science.Activists deny that we are trying to help and say it is evidence of our ev il and cruel nature.A more reasonable argument,however,can be advanced in our defense.Life i

Unit 1课文翻译及课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Unit 1 课文翻译及课后练习翻译参考答案 课文翻译: Unit1 从能力到责任 当代的大学生对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模糊不清。他们致力于寻求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最现实的东西:追求安全保障,追逐物质财富的积累。年轻人努力想使自己成人成才、有所作为,但他们也承认自己的迷茫: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他们该信仰什么?大学生一直在寻找真我的所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一如芸芸众生的我们,他们也感到纠结——一方面,他们崇尚奉献于人的理想主义,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经不住自身利益的诱惑,陷入利己主义的世界里欲罢不能。 最终,本科教育的质量将由毕业生参与社会与公民活动的主动性来衡量。雷霍德·尼布尔曾经写道:“一个人只有奉献社会,才能了解自我。一个人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或直译: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自我以外的中心),他将会失去自我。”理想化的本科教育应该反映在超越自我中。在这一个残酷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期望大学生能具备正直、文明,甚至富有同情心的人格品质,这是否已是一种奢望?人们期望大学的人文教育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今是否仍然适合(或直译:希望大学的人文教育能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具备人文情怀,这是否合适)? 毫无疑问,大学生应该履行公民的义务。这迫切需要美国教育有助于弥合公共政策与公众理解程度之间的极具危险性、正日益加深的鸿沟。建设性思考政府议程问题所必备的知识似乎越来越无法掌握。所以很多人认为想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已不再可能行得通。他们问,如果一些非专业人士甚至不懂专业术语,怎么可能让他们去讨论重大的政策选择问题? 核能的利用应该扩大还是削弱?水资源能保证充足的供应吗?怎样控制军备竞赛?大气污染的安全标准是多少?甚至连人类的起源与灭绝这样近乎玄乎的问题也会被列入政治议事日程。 公民们带着类似的困惑讨论“星球大战”问题,试图搞懂那些关于“威慑”与“反威慑”等高科技的专业术语。像地方的区域规划,学校种族隔离制的废除,排水系统的问题,公共交通的治理,以及相互竞争中的有线电视公司对许可证的申请等这些曾经看起来只是一些地方性事务的事情,现在也需要专家来解决。这些专家讨论专门术语,常常不是阐明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让人迷惑不解。然而,公共生活的复杂性,要求更多、而非更少的信息资料;需要更积极、而非更消极的公众参与。 对于那些关心“民治”政府的人,公众理解程度的每况愈下是无法接受的。当今世界,人类生存问题吉凶未卜、危在旦夕,无知是不可取的。由视野有限的专家完全控制政策制定,这也是不可容忍的。作为公民,我们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教育自己,如果不能提出难题,并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我们会冒险做一些关键性的决定,不是基于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而是基于对一两个所谓专家的盲目信任。 我们的民主社会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well-informed)、关心他人(caring)的人士。他们能作为公民,本着服务大众的精神,团结一致,相互学习,参与到民主建设之中。 我们需要关心公众事务的人,他们能参与调查,知道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了解公民政策制定的程序,并能够对那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做出有根据的、敏锐的判断。诚然,没有哪个社会机构能独立培养我们所需的领导人才,但我们深信,如果“民治政府”要有生命力的话,大学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说,更有责任去培养我们国家所急需的开明领导人。 为了完成这个迫切的使命,所需的视野不仅要着眼国内,还必须放眼世界。当代大学生必须还了解其它国家的民族与文化。人类的势力范围已涉及到太空,一切变得都很明了,我们都是同一个星球的守护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相互依赖

unit5taa自考英语(一)00012最新教材课文翻译

? A FAMOUS QUOTE 一个著名的报价 ? ?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 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个错误。 ?——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German-Swiss philosopher and writer,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modern thinkers.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 - 1900)、德瑞哲学家和作家,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思想家之一。 ?He wrote critical texts on religion, morality, contemporary cultur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他撰写了有关宗教、道德、当代文化、哲学和科学的批评文章。 ?Speaking Activity 演讲活动 ?Making an Appointment 做一个预约 ?Sample Dialogue 样的对话 ?Read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阅读下面的对话。 ?Pay attention to how the speakers make an appointment. 注意说话者是如何预约的。 ?Cindy:Dr. 辛迪:博士。 ?Peterson's office. 彼得森的办公室。 ?How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什么吗? ?David: 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大卫:我想约个时间。 ?Would Dr.Peterson be able to see me at 9:30 tomorrow? 彼得森医生明天9点半能见我吗? ?Cindy: I'm sorry, but he hasn't got any openings until 11:00, unless there's a cancellation. 辛蒂:很抱歉,他11点才有空,除非有人取消预约。

自考英语二(新版) 原文 Unit 11 Cyber World

Unit 11 Cyber World A Famous Quote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the town square for the global village of tomorrow. - Bill Gates Bill Gates (1955- ), American business magnate, investor, philanthropist, and author. Gates is the form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and current chairman of Microsoft, the software company he founded with Paul Allen. Text A Cyber Love Pre-reading Questions: 1. Have you ever made a friend on the Internet? How did you develop your friendship? 2. What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if one hopes to mak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Thanks to the late 20th century technology, Maria of Denmark and Martijin of Holland met on a chatline. For months they’ve talked and sent letters to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their computers as they found themselves falling head over heels in love. It was then that they decided to meet in the real, not only the virtual, world. It was not easy to arrange as the young man and his lady were separated by 700 very real kilometers, but the date was a success and Maria and M artijin have been living together happily ever since. They’ve created a home page to let the world know how they’ve found happiness via the Internet and introduce couples who’ve met under similar circumstances. Throughout history men and women have used a variety of means to find each other. Internet romance, according to some, is a bizarre method, and to others it is a natural way for the 90’s to meet potential mates. Romances formed on the Internet follow a characteristic script.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imacy is a long progress, sometimes taking several months. “Love at first byte” is rare although there are examples. The initial light exchanges, whether by e-mail or in chat room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y increasingly self-revealing topics, and then after a while, the two strangers perceive each other as a true friend. Hearts open, an avalanche of e-mail crosses cyberspace carrying literary quality, and electronic messages are even enhanced with verse and virtual gifts (flowers, kisses, animated pictures). Could any heart with romantic inclinations resist? When you reach

全新版第二版第一册unit8课文翻译电子教案

全新版第二版第一册u n i t8课文翻译

A fable for tomorrow (Rachel Carson) There was once a town in the heart of America where all life seemed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its surroundings. The town lay in the midst of a checkerboard of prosperous farms, with fields of grain and hillsides of orchards where, in spring, white clouds of bloom drifted above the green fields. In autumn, oak and maple and birch set up a blaze of color that flamed and flickered across a backdrop of pines. Then foxes barked in the hills and deer silently crossed the fields, half hidden in the mists of the fall mornings. 从前在美国中心有一个小镇,那里的万物看上去都与其四周的环境融洽相处。小镇的四周是像棋盘交错的生意盎然的农庄,还有一块块的田地和一座座遍布山坡的果园。春天来了,白色的鲜花云彩般地漂浮在田野上;秋天到了,橡树、枫树和桦树色彩斑斓,在一片松树林间火焰般地燃烧与跳跃。小山上狐狸吠叫,田野间小鹿静静地跃过,所有的一切都在秋天清晨的薄雾中半隐半现。 Along the roads, laurel, viburnum and alder, great ferns and wildflowers delighted the traveler's eye through much of the year. Even in winter the roadsides were places of beauty, where countless birds came to feed on the berries and on the seed heads of the dried weeds rising above the snow. The countryside was, in fact, famous for the abundance and variety of its bird life, and when the flood of migrants was pouring through in spring and fall people traveled from great distances to observe them. Others came to fish the streams, which flowed clear and cold out of the hills and contained shady pools where trout lay. So it had been from the days many years ago when the first settlers raised their houses, sank their wells, and built their barns. 在路的两旁,一年中许多时候,月桂树、荚莲、桤木、蕨类植物和各样的野花都能让过往的行人赏心悦目。即使是冬天,路边的景色依旧是美不胜收,那里无数的小鸟来觅取浆果莓和露在雪地上的枯枝上的种子。事实上,这乡村正是由于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之繁多而出名的。在候鸟群潮涌而来的春秋季节,人们从大老远的地方慕名前来欣赏。还有的人来这里的小溪垂钓。清冽的溪水从山中流出,溪水中有许多鳟鱼藏身的背阴的水潭。所以,从许多年前开始,第一批居住者就在这里盖房挖井,搭起了自己的谷仓。 Then a strange blight crept over the area and everything began to change. Some evil spell had settled on the community: mysterious maladies swept the flocks of chickens; the cattle and sheep sickened and died. Everywhere was a shadow of death. The farmers spoke of much illness among their families. In the town the doctors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puzzled by new kinds of sickness appearing among their patients. There had been several sudden and unexplained deaths, not only among adults but even among children, who would be stricken suddenly while at play and die within a few hours. 后来,一种奇怪的摧毁力悄然袭击了这个地区,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变了。某种邪恶的符咒笼罩了这个社区:神秘的疾病攻击了鸡群,牛、羊也纷纷病死,到处都有一层死亡的阴影。农夫们谈论

必修一(高一英语)unit1-2课文原文及其译文

必修一 Unit1 Anne’s Best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Ⅱ.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nearly twenty-five months before the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was her diary. She said,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a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Now read how she felt after being in the hiding place since July 1942. Thursday 15th June, 1944 Dear Kitty,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自考综合英语一下册课文及翻译

综合英语(一)下 Lesson One The Story of an Hour 一小时的故事 Kate Chopin Learning Guide 一位已婚女士闻其丈夫惨死于火车事故,不顾自己衰弱的心脏能否经受得住,当即入放声痛哭,随后又不顾亲友的劝告将自己锁在屋内。她推开窗子,迎来外面雨后的一片春意盎然。那充满生机的景象突然唤醒了长期隐藏在她心底深处的愿望,她感到了身心从未有过的自由。正当她憧憬着未来的自由时?? 1They knew that Louise Mallard had a weak heart. So they broke the bad news gently. Her husband, Brently, was dead. 他们知道路易丝·马拉德的心脏不太好,所以把坏消息透露给她时非常委婉。她的丈夫布伦特里死 了 2“ There was a train accident, Louise, ” said her sister Josephine, quietly. 3Her husband's friend, Richards, brought the news, but Josephine told the story. She spoke in broken 4“ Richards ?waast the newspaper office. News of the accident came. Louise ?Lou iBsere, ntly's name was on the list. Brently ?was killed, Louise. ” “出了一次火车事故,路易丝。”姐姐约瑟芬轻声说道。带来消息的是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但告诉她的是约瑟芬。约瑟芬在讲述时语不成句。 “理查兹当时正在报社,消息传了过来。路易丝??路易丝,死者的名单上有布伦特里的名字。布 伦特里??遇难了,路易丝。” 5Louise did not hear the story calmly, like some women would.She could not close her mind or her heart to the news. Like a sudden storm , her tears broke out . She cried, at once, loudly in her sister's arms. Then, just as suddenly, the tears stopped. She went to her room alone. She would not let anyone follow her. 路易丝听到这个噩耗,没有像有些妇女所可能表现的那样平静。她不可能做到无动于衷。泪水像突如其 来的暴雨,夺眶而出。她立时呼号起来,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随后她的泪水就像它们突然来时的那样又突然止住了。她独自走进自己的房间,不让任何人跟着进去。 6In front of the window stood a large, comfortable armchair. Into this she sank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She was physically exhausted after her tears. Her body felt cold; her mind and heart were empty. 7Outside her window she could see the trees. The air smelled like spring rain. She could hear someone singing far away. Birds sang near the house. Blue sky showed between the clouds. She rested. 窗前放着一把又大又舒适的扶手椅。她疲惫地坐到椅子上,向窗外望去。哭过之后,她筋疲力尽。她浑身冰凉,脑子里和心里一片空白

(完整版)自考英语二(新版)原文Unit9FacingLife

Unit 9 Facing Life’s Challenges A Famous Quote: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1945), the 3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33-1945), he led the nation ou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later into World War II. Before he died, he cleared the way for peace, including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s presidency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 US history. Text A: 300 Hurdles Pre-reading Questions: 1. Have you ever done hurdles?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2. What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you ever met in your life? Life may give you negative, but don’t despair – it may just develop into a beautiful picture one day. This year, I realized my theory that I have on life. Life is like a 300m hurdle race. Since I run the 300m hurdles, I would know what the race is like. The first thing to any race is worrying about whether you are going to win or not. This relates to worrying about the petty things in life. Does it really matter if you win? Is it really going to be the end of the world? Or will you be upset if you lose and forget about it? In life we worry too much and live in the moment too little. Next is the lining up in our own individual lanes. We each start at different spots, but the race is still the same distance for everyone. This relates to our lives taking us to different places and putting u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but hopefully we will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but maybe at different times. Now comes the beginning of the race. We all try to keep up with everyone and pace ourselves with other people. This symbolizes that at times in everyone’s lives we worry about fitting in or being the same as other people, instead of worrying about being unique. If anyone were the same, the world would be incredibly boring. Now comes the first hurdle. This hurdle is the easiest to get over because you are not worn out from running. We all make it over this hurdle with ease. This symbolizes those obstacles in life that we struggle to get over, but w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