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一、医疗卫生看病贵

看病贵大诊单大药方检查名目收费医患矛盾突出;推动免费的基本医疗制度(神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事业;新农合(不实用、异地无法报销跨省、报销难、医院乡镇社区医疗水平差);社会医疗机构广告促销电视促销、收费高价买药;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一方面就不上业,一方面缺医少药)

医院卖药猫腻多;过度医疗问题多;为牟利医院“宰人”真够狠;医院大开自费药,参合患者吃不消;小病就让住院治,最终医院得实惠;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农村医院缺医药,外出就诊又难报;医保实惠虽不少,异地很难享受到;报销一万就封顶,农民大病不敢治;基层诊所质量差,农民总花冤枉钱。

早在今年年初,《小康》针对“新医改”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多数公众(44%)对“新医改”持“观望”态度,其比例超过了“有信心”(32%)。行至年尾,回望这一年,截止6月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90%的人口,提前一年完成这一原定于2011年完成的目标。不过,展望前路,仍有困难。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仍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改革的着力点。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始于2009年。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改革的大方向。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例如,昆明市制定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优惠政策,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民营医院得到发展,与现有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

二、垄断行业收费问题

乱收费蚕食发展成果;导致了分配不公;引起部门腐败

通信收费乱象——通讯垄断行业收费亟需整治;强加于人,几次更换手机卡始终难逃挨宰运;收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得买几张贺卡;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的话,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不买有线机顶盒,用户难以看电视;水费交得很冤枉;有线“宰”人没商量;超高水管改造费,全让用户自己掏;邮储短信通知费,开通立马扣一年;物业公司不讲理,超标收取物业费;公告如同豆腐块,银行收费总有理;电力公司收电费,怎么有利怎么收;收费站收费太狠仍在收;火葬场胡乱收费,无中生有没道理。

不久前,媒体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两岁的妞妞拥有了一套价值近400万元的别墅,这是爷爷奶奶为她购置的,作为孙女将来的嫁妆。妞妞被称为“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据称,妞妞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在垄断企业工作,家里此前拥有4套房2辆车。痛恨是因为垄断行业依仗“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霸主地位动辄涨价、收费;羡慕是因为垄断行业从业者收入畸高,福利超好,无数人趋之若鹜,打破脑袋往里挤。

主要有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两大类。其中,行政垄断是指依靠行政权力不许其他企业进入某一领域,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状况,如军工、烟草、盐业等;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等原因,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状况,如石油、石化等矿产资源垄断行业,自来水、公共交通、居民用电煤气供应等行业。

我国的垄断企业多是从原来政府有关管理职能部门转变而来的,既有企业的性质,又有政府的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企合一”。垄断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相互之间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垄断行业的自主定价、肆意收费等,尽管多年来受到民众的强烈抨击,但政府部门或碍于情面,互相推诿,或听之任之,保持沉默,即便有所动作,也是不痛不痒,“小打小闹”。

垄断地位所导致的垄断定价及肆意收费行为,极大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些垄断行业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对立起来,演化为利益集团,成了本行业利益的代言人。一些垄断行业打着企业亏损的名义滥用价格听证,将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而这些“亏损”行业的员工,依然拿着高工资,享受高福利。

尤其让民众难以容忍的是他们为所欲为的乱收费行为。老百姓在用水、电、气(天然气、液化气)、打电话、看电视、上网、开车、坐火车、乘飞机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与垄断行业的经营者打交道,稍不留意就挨“宰”。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令百姓眼花缭乱,不胜其烦,不堪其宰!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本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是否购买或接受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但面对垄断行业的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没有自主选择权。因此,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人们往往自认倒霉,能够依法维权并获得满意效果的微乎其微。

优越的“老大”地位和政府监管的乏力,使得垄断行业收费乱象愈演愈烈。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期盼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整治,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垃圾围村

解决垃圾问题(焚烧、填埋、拉到农村去下乡);综合治理垃圾的方案(征收费用;民众少制造垃圾;法制;垃圾变害为宝);导致民众多种疾病;导致群体事件;农村垃圾处理空白——公用事业怎么发展。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笔下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如今在农村不少地方已经大打折扣甚至不复存在。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没有及时跟上,各种垃圾得不到相应处理,我国农村多数地方仍然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垃圾围村现象已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垃圾围村不仅是威胁农村人口健康的“隐性杀手”,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比如,地膜残留在土壤里,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影响了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作物减产。据农技专家测算,如果所用地膜的46.2%残留在土壤里,可使当年土壤含水量减少4.7%—4.9%,粮食减产15%。同时,随处直接倾倒垃圾和垃圾渗出液的流入,还将导致水体污染;而垃圾中有机物的发酵废气也时刻污染着周围的大气环境。

垃圾围村对农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城市也无法逃脱。农村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着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白色垃圾”、农药残留等经年积累的毒素,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从而进入食物链。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都将因此而深受其害!曾听有菜农称自己“种的菜都是每天拿到市场去卖,自家人根本不吃”,非常吃惊。菜农不吃自家种的菜,粮农不吃自家产的粮,养殖户不吃自家养的鱼的现象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不可等闲视之!

抬头看蓝天白云,低头见碧水绿地。保护好田园风光仅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提出对农村垃圾要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处置。有代表提出,政府应制定具有指导性、权威性的“十二五”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把农村垃圾长效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列入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中。

与其先污染再治理不如防患于未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资源与环境专家李佩成说,

“一份污染过的水得用八至十倍的水来稀释它。治理污染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来改变人们的习惯。”

在农村,环境意识相当薄弱,多数农民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改变消费方式,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提倡使用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的塑料薄膜和垃圾袋,减少白色污染。

可喜的是,眼下一些地方正在开展农村生态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带动广大农民参与到环保中来。只要我们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广大农村就会变垃圾围村为处处田园风光,就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四、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国家层面上出台政策,民众层面上则是所有民众生活方式。

低碳不仅成为当下“热词”,且已成为许多公民的自觉行动并乐在其中。这种蕴藏、传承于民间的质朴、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确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或许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也是社会能够不断前进的重要动能。

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或许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但任何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不舍则难得,关键是我们要权衡利害得失,趋大利而避大害,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这组读者来信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是主动低碳还是被动低碳,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从低碳生活中得到了什么,而不是付出了什么,这种情怀、责任感以及其中闪耀的智慧之光,令人感动也让人敬佩。

其实,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牺牲某些东西。改变无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只顾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模式,是牺牲吗?舍弃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而供给不足的服务业及新兴产业,是牺牲吗?牺牲的恐怕只是GDP增长的可观数字及寄生于此、寄望于此的官员仕途。

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是为了什么?让13亿国人生存有保障、生活能改善、生命有尊严。如果一种发展模式已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它还是国民需要的吗?开大排量汽车,住大而无当的房子,享受丰富的产品却饱受堵车、污染烦恼及饮食不安全、身体不健康忧虑的困扰,或看似辛苦一些、没面子一些地乘公交车,开小排量汽车或骑自行车、电动车,住适宜的房子,吃健康食品、过健康生活,哪一种是人类更需要、更理想的?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生存安全,生活有趣,生命健康,生长自由,这才是人类尊严之所在。而这些,恰恰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更易带给我们的。在人类历史上,极度奢侈的生活、无度的扩张欲望等曾让强大的古罗马帝国迅速衰亡,它留给世人的警示之一是:适度才是国家、国民乃至人类的生存之道。

低碳是相对高碳而言的。尽管发达国家在以多年的高排放完成了自己的资本积累、打造出有较高水准的社会生活之后,要求尚且在发展中的、人均排放总量远低于他们的国家与其承担同样的低碳责任明显不公,但我国政府仍确定了自身的“减排”目标,这是为了全人类,也是为了13亿国人。

如今,简单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简单生活。抛弃虚荣,摒弃虚妄,只追求必需的东西,不看重拥有多少,也许你就会乐在其中,益在其中,并享受在其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人,这势必会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和二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因此,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向低碳化转型,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2010年,国家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广东、辽

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目标着眼于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所需关键技术尚不明晰,相关部门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和评价。目前,我国低碳城市发展应该以下述战略目标为突破口:

1、能源低碳化。一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潮汐能等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二是加快研发煤炭制取氢气技术、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碳中和技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实现煤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

2、经济低碳化。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二是实现经济结构的低碳化。经济结构决定经济发展的能耗总量和强度,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因此,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社会低碳化。一是推行建筑低碳化。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使用能耗占其全社会总能耗的30%-40%,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且还有上升趋势。二是推动交通低碳化。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据测算,同等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的碳排放仅为高速公路的5%-20%;自行车作为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在城市有限空间内的通行能力是小汽车的20倍。三是引导消费方式低碳化。通过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促进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低碳产品,减少能源浪费,如:尽量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灯、新能源小排量汽车,选择公交出行等低碳消费习惯。

4、排放低碳化。排放低碳化指在温室气体从城市系统排出后,通过人为手段对温室气体进行吸收和固定。排放低碳化一是扩大碳汇,即利用林木生长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功能,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提高森林捕捉、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二是研发和推广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即通过人为技术手段捕获和固定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将成为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

根据发展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建议:

1、以制度创新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我国城市要向低碳化转型,就要在政府层面建立起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行动计划、推进机制,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政策的实施。在低碳城市的制度安排方面,应加强能源立法,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贸易、产业、政府采购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和产品,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等。

2、以科学规划引领低碳城市发展。一是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应提高高碳产业的规划准入条件,降低其发展速度,加大其退出力度;加大低碳产业的规划发展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加快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型。二是在交通规划方面,应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优先规划低碳出行的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设施,同时保证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系统完备。三是在建筑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采用供热计量控制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延长使用寿命等。通过规划手段增强碳汇能力,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多建生态景观,少建体现“形象工程”的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多造树林绿阴地,提高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的绿化功能和吸碳功能,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进行城市屋顶绿化等。

3、以低碳技术支撑低碳城市发展。为克服制约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瓶颈,我国应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着眼于中长期,做好战略技术的储备。同时,应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争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如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等。

五、关注发票漏洞

审计许多发票问题;一些纳税人偷税漏税——怎样解决包容性增长,收税太过,强国富民的问题。

河南安阳县有关部门在审计中发现,纳税人违反发票使用规定,虚开、代开发票,利用发票偷漏税现象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纳税人以不开发票可以享受价格优惠为引诱,不开发票或以收据代替发票,如某单位账目中出现的集镇店购食品、烟酒二联单手续。

二是纳税人向消费者开具大头小尾普通发票或过期发票,如一些复印门市部2008年开具的发票为2001年的作废票,金额几百、甚至数千元。

三是纳税人有意混用不同行业发票,降低适用税率,高率低开。或为他人虚开、代开发票,如某单位审计中发现两张票号相连,但印章却不同。

四是购货不要发票,购销都不入账,或者非法购买假发票,如某饭店使用的百元定额票出现同号现象,经查为假发票。

这些现象不但偷漏了国家税款,扰乱了经济秩序,也给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带来了难度。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发票的管理力度,有效堵塞征管漏洞,确保税收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六、留守妇女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独自撑起一片天,生存状态堪忧——维护留守儿童妇女的权益。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农民工的问题。都想学习和创业;安全没有保障——孩子、老人、自身、治安;劳动强度大妇科疾病多;感情的需求;文化生活贫乏。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要反哺农业,解决义务教育、承担就业问题;也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家门口打工,到县城安家)。这些问题也是用工荒的背后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20年间,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做生意,我国农村“男耕女织”的传统生存方式在许多地方已不复存在。但由于受户籍、住房、教育等约束,打工农民要携家带口在城市立足并非易事。所以,许多农民工不得不把家人留在农村,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由此,农村便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庞大留守群体,人称“386199部队”。

中国农业大学一项针对农村留守人员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万留守儿童、2000万留守老人和4700万留守妇女。留守妇女占留守人口的54.2%。她们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要家务、农活一肩挑,长年累月地独自撑起一片天。

留守妇女中,50%以上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超过6小时;60%以上独自承担家中所有的劳务活;近70%反映自己有病、身体状况不好;45.20%患有妇科病;14.9%的患病妇女没有钱或没有时间治病,14.69%近5年从未检查过身体。

身兼多重角色,劳动强度大,健康受损。由于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不得不担起干农活的重任。她们不仅要起早贪黑地操劳于田间地头,还要抽空照顾老人和孩子。农忙时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即使身体不好也得硬扛。

既主内又主外,能力精力有限,疏于子女教育。留守妇女承担着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双重负担,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丈夫常年在外,形成不是单亲的“单亲家庭”,孩

子缺少父爱,母亲无暇照料,这种情形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许多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对子女重养不重教,甚至一味迁就、溺爱,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性格的畸形发展,使之成为“问题孩子”。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留守妇女头疼不已。

精神空虚孤单,情感易于抛锚,家庭危机四伏。由于男人不在家,留守妇女普遍缺少安全感。她们既担心老人、小孩和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也担心疾病、灾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担心身在花花世界的丈夫抛妻弃子当“陈世美”。留守女人除了忙农活照顾孩子和老人外,成年累月与寂寞相伴,一两年甚至三年五载难见丈夫,长期“守活寡”,有些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如今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家庭出现了“三多”:夫妻关系矛盾多,留守妇女红杏出墙多,亲子鉴定多。

在我国许多乡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一些不法分子便把留守妇女作为抢劫、盗窃、性侵害的主要目标。尤其一些偏僻农村,常会发生盗抢、强奸留守妇女案件。由于作案者多为同村甚至近邻,多数受害妇女慑于威胁恐吓,不敢声张报案,致使不法分子胆子越来越大,以至于此类案件频发,有的演变成命案。

对丈夫的“三怕”:一怕打工白忙活。丈夫在外打工不容易,就怕他辛辛苦苦换来的是欠工资、打白条,白辛苦一场空。二怕在外遭意外。人在外,最怕碰上大病小灾。守家的妇女格外担心,外出打工的男人若把身体弄垮了或出意外事故,家里的顶梁柱便倒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三怕感情出危机。夫妻长年分居,缺少沟通、交流,容易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逐渐产生差距,出现感情“隔离带”。近些年来,这部分群体较高的离婚率,成为人们忧思的一个社会问题。

村里的妇女“劳动互帮组”在田里劳动的情景:数十位留守妇女聚在一起,或锄草、或松土,谈笑风生。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妇女告诉笔者:“大伙儿在一起劳动,劳动强度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大伙儿一边劳动,一边聊天,一点都感觉不到疲劳。”

(七)治理教育乱收费治标更要治本

借读费、补课费、教辅材料费、体检费、试卷费、班会费……中小学校五花八门的收费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今年召开的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透露,2009年,全国共清理废止教育收费项目累计1018项。

对教育乱收费问题,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多年来屡屡发文禁止,据说已有几百次。就在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还共同发出通知,严禁中小学以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名义乱收费。然而,教育乱收费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例如,9月刚开学,山西运城市教育局就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配合保险公司为学生办理“学平险”。此行为明显违反两部门“以代收费名义乱收费”的通知精神。

择校费、借读费、教辅材料费、补课费、水费等问题,大多是治理教育乱收费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热”是因为这些问题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难”是因为各地近年来下了很大力气治理,却收效甚微,群众依然反映强烈。

首先是教辅资料的购买。老师告诉孩子,必须到某一书店购买某一本书,据说是为了方便统一辅导,价格自然不菲。其次,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佩戴胸卡,说是为了方便管理。其实衣服买了一直没穿,胸卡掉了却要补办,一次必须买两个,共3.5元。还有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就餐到食堂刷卡,每月学校要从卡里扣5元水费。虽然都是小钱,但加起来呢?一个学生5元,假设学校有2000人,那就是1万元,再乘以10个月呢?最近孩子毕业了,除了考试乘车买资料等费用外,又交了毕业照费,一张10元。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而乱收费更令学生家长苦不堪言。

为什么教育乱收费难以根治,以致成为社会顽疾?一是政府部门对教育投入不足,使学

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更难于发展。二是教育资源失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学校“价码”不断提升,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一杯羹”,家长不得不花大把的钱。三是利益驱使。一些学校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乱收费,用于教职员工福利等。四是监管不严,查处乏力。对于一些学校顶风违纪乱收费的行为,其主管部门总是以学校困难为由袒护,督查也是走过场,致使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一些学校为逃避检查,在收取择校费、借读费时,让学生家长承诺交的是“捐资助学费”;收取的教辅材料费、补课费、保险费等费用,也都说是学生家长自愿交的。这种“被自愿”的乱收费行为,让学生家长颇为反感,不堪重负,也使教育乱收费的隐蔽性、危害性增加,治理难度增大。

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且重在治本。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此同时,要完善收费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对于困扰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教育乱收费问题,最近教育部又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10条意见,明确表示,力争在3至5年内,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希望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教育乱收费问题能够得以解决。

(八)入园难入园贵

并入义务教育,由政府承担。

幼儿园数量与生源比例失衡,优质幼儿园稀缺,迫使家长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在幼儿园占个“坑”。幼儿园还得面试父母和孩子,竞争之激烈胜过高考,费用也超过了大学学费。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儿园,一个月费用达6000元。其他稍好一些的幼儿园都需要交捐资助学费,每年近两万元,三年或四年的费用一次交清,此外每月还需交数百元的食宿费。最便宜的一家幼儿园每月费用也超过了1000元。

与幼儿园和生源的比例失衡不无关系。近两三年是生育高峰,这一批孩子纷纷到了入园的年龄,可是前些年因为生源减少而减少后的幼儿园显然不足够接纳孩子。尽管北京市出台政策,计划在未来3年内新建120所公办幼儿园,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与优质幼儿园的稀缺不无关系。入园难归根结底是入优质幼儿园难。拿我家附近的这7家幼儿园来说,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水平参差不齐。公立与私立之间的收费也相去甚远。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不存在就近入园问题,家长们便纷纷把目光投向那些口碑较好的公立幼儿园。

1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公布,国务院提出十项意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按照意见要求,将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但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同时,意见明确,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入园难”将在三年内有效缓解。

九、爱护自己的根

建设新农村;传承传统文明推动其现代化。

在中国,无论你现在是什么身份的人,若往上追溯两三代,绝大多数都是一个身份——农民。

农耕社会在中国已延续数千年,农业人口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即便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这种状况也未完全改变。据权威部门推算,明年,也就是国人推翻皇权统治、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化水平仍不到50%。

这就是国情,也是为何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12次(21世纪连续7年)成为党

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主题的原因。今年,一号文件又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惠农资金预计达8000亿元以上。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为普天下劳苦大众求解放”。在中国这块“天”下面,相比较而言,至今最劳苦的大众是谁?农民。最贫穷的地域是哪儿?农村。收益最低的行业是什么?农业。

2010年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体现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给农民所需》以及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留守人员问题上。应该说,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部分乡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多数农民(包括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负载、承受、付出的是最多的,不信看看他们的脸和手就知道了,岁月的风霜、生活的磨砺、生存的艰辛都刻在上面。

乡里人有很多的愁心事、忧心事、烦心事,还有许多处于穷乡僻壤的人,需要关注,需要爱护,需要帮助,需要改变。关注他们,就是关注自己的根;爱护他们,就是爱护国之基础。

(十)以人为本问题

怎样将以人为本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部门、地方、行业制度中:儿童免费身高1.1-1.2;女厕所;农民工群体(老人、孩子、妇女)权益保护。

以人为本对我们国家之重要、之艰难,显而易见。人口基数大,国家底子薄,使得已经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共和国仍面临巨大挑战。但正因其不易,才需要改革,才需要发展,才需要政府与国民的努力与作为。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毋庸讳言,细节也是当今中国的“短板”。粗放型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应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框架已经搭起,现在需要的是细节的设计与填充,需要的是制度、法律、机制特别是执行机制的保障,让“短板”变长。

今天读者来信目光锁定的,便是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些“短板”。对此,人们或司空见惯,或目力未及,或被表象所蒙蔽。

旅游景区的儿童票价标准各异问题,相信许多家长都有体会。细心的安徽读者吴小龙,注意到其中的不合理与不公平。从其来信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旅游景区对于儿童游客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同岁不同价、同高不同价问题不仅困扰着家长,也困扰着孩子。在旅游景区,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被检票员拦住,要求家长去补票。一些本属于免票年龄的孩子,因为身材长得高,常会遭到逃票的质疑与斥责,家长和孩子都会为此感到屈辱。这样的心灵伤害对未成年人来说是难以估量的。还有,在不同的景点入口,因为免票标准不同,同一个孩子,有的地方就可以大大方方、挺胸昂首地进去,有的就得缩头缩脑、躬身屈背地入门,有的还不得不买票;同高或同龄的孩子,也往往待遇不同。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家长心里的滋味并不好受。

按理说,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属于国民的(有些文化遗产甚至属于全世界),人们有欣赏享受的权利。当然,为了保持、维护其完好,收一些参观游览费用也无可厚非。但对那些尚无经济收入的儿童也收费,从理论上讲是不应该的。所以,有条件的地方,理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没有条件的,也应放宽标准,合理收费,解决同岁不同价、同高不同价问题。这不仅事关数亿儿童,也事关社会公平。

公共场所特别是繁华闹市、旅游景点,女厕所前排“人龙”已成为都市及景点一景。面对这司空见惯的场景,公厕的规划者、设计者是否也该为六七亿之多的“半边天”们考虑考虑,如何让在公共场所的她们能及时方便。陕西读者田玉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在解决公厕问题的同时,有关部门也不能忽略7亿农民的私厕问题。如今,大多数城市

居民都用上了水厕,而乡村许多农民仍在使用不卫生的旱厕。农厕改造工程是政府的一大惠民工程,可在一些乡村,却演变成“形象秀”。导致农厕改造“有形无象”、中看不中用的原因或许各种各样,但工程推广时的“粗放”想必是重要原因。工程发起及推广时考虑到农村输水管道、排污管道问题没有?这两大配套问题不解决,农厕改造工程难免成为一场“秀”。

如今,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许多在乡镇务工的农民工权益却被忽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乡镇,这一群体中的许多人连最基本的休息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其中大都是附近失地农民。这些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因害怕丢掉现有的饭碗而忍辱负重,饱受盘剥。

儿童、妇女、农民,这一社会中相对弱势的人群,尤其需要政府、社会的细心呵护。保护每个人特别是弱者的权利,恰恰是人本主义的核心。

十一、农副产品涨价问题

种粮种菜的少了;土地流失严重;运费——缺少绿色通道,高速公路收费太高;摊位收费——工商局收取严重;也有商贩的囤积炒作。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再到“棉花掌”,从去年底至今,由中国网民创造用以调侃物价上涨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折射出百姓遭遇的物价上涨压力。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词汇因谐音异字,便于记忆,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被网络广泛转载引用。随着生姜、食用油、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相应的三字新词随即出现,“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等“侃市场”词汇无不彰显民生问题。不光是哄抬物价,还有城镇化土地、农民的减少,农资产品的提高,天气气候季节,运输,等等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作出修改。修改后的规定草案将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作为惩处重点,加大了处罚力度。近期,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多个物价调控新政,一系列“组合拳”力度从严,并且手段翻新,一场稳定物价的调控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十二、关注年轻人的民生问题

房奴车奴孩奴——解决年轻人的民生问题;无职业、无收入、无房子等“五无”现象严重;马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背后,是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就业问题与青年群体密切相关,青年创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据一份专门的权威调查分析,目前有七类年轻人有业不就。

第一类是学历低、技能不占优势的青年人,他们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但又嫌工作苦、收入低而不愿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高不成,低不就,占30%左右。

第二类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过于挑剔,最后索性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心气高,认为低收入岗位使自己“屈才”,大约占15%。

第三类是从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他们总是用过去的工作与新工作做比较,新工作如果不比原来的工作好就不就业。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恋旧情结”始终解不开,大约占10%。

第四类是以工作太紧张、不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好和希望再学习等理由自动离职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离职后以“休养”或“读书”为主,他们所占的比例在10%左右。

第五类是“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没有项目,看什么都想干。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大约占到不就业人员的15%。

第六类是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的人,他们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落到社会上。一项调查显示,9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自恃学历高,能力强,所以频繁换工作,但往往因“一眼之差”,最后把工作弄丢了。这类人,占10%。

第七类是父母甘愿供养的人,他们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供养他们,所以不急于就业。这类人,占10%。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年失业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且显得越来越严峻,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课题。对处于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来说,一旦处于失业状态,那么在经济、社会、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带给他们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又是难以估量的。

对社会的影响,首先是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冲击公众教育投资和消费心理。据调查,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希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家长占被调查者的89.8%。一旦人们对教育投资回报丧失信心并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对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减退,最终造成国民素质下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其次,道德失范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失业后为了尽早找到好的工作,一些“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极易使用非正常的方法,如跑关系、找熟人、搞贿赂,而一些“能力”较差的青年为了讨好招聘者,甚至还得心甘情愿地“作践自己”。这可能引发新一轮道德失范,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再次,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对家庭而言,许多青年失业者躲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给家庭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有专家分析说,随着时间的推移。“neet族”的父母,有的加入失业下岗的队伍,有的由于退休而收入减少及医药费支出增加。对于失业青年来说,过去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正在失去,将引发更多的矛盾。据本市卢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2月中旬公布的一项调查,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抚养。青年失业家庭中,平均每个家庭负担1.2个失业人员。

青年人失业,就个人而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有专家指出,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其共同的特征是: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大多数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一直受到“小皇帝”一般的呵护。步入劳动力市场前,他们基本都受到父母很好的照顾。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起来,没有什么职业技能。青年人失业,首先,会使有的人对前途迷茫,生活空虚,所以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别人要大;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工作的时间延长,他们与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适应能力也将下降,以后就更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再次,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很多人缺乏就业危机感,不愿意吃苦受累。

专家指出,我们培养的许多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已经出现了一批没有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坚定信念的人。目前有一种说法,谁要是在北京读了博士还回家乡工作,就是人生的失败。全国各地需要那么多人才,但大量硕士、博士都挤在北京,不愿去西部、中部,不愿去小城市、中等城市,更不用说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因为怕吃苦!不少人不仅实践能力差,生活能力也很差,甚至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谋生。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有书本知识、考高分,有什么用。

专家指出,在美国,国家教育机构为高中在校生开列了必读书目,并且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学生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他们的目的在于以这些作品展现“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几位委员建议:为了加强我国对中小学生阅读的引导,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精神境界,在阅读中塑造“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国家应以第一把关人和第一推动者的身份进行“国家引导”,评选并推荐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报刊。

10多年前留学美国的陈先生对刚去美国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记忆犹新:“我和两位老乡出去逛街,其中一位吃了香蕉后随手把皮丢在路上。一个美国人迎面走来,捡起香蕉皮,扔进

了垃圾箱里。尽管他做得很自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我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这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忽视德育,或者说口头上重视实际上不够重视德育不无关系。

塑造什么样的时代典型,引导什么样的主流文化,是需要我们社会各界深入思考的。韩剧风行中国靠的是什么?除了文化源头都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中国人易于接受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韩剧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渴求积极、乐观、向上并向善的心理。如果韩剧总是没完没了地讲述变态、畸形的故事,不论剧里女人多漂亮,男人多英俊,观众肯定早就倒了胃口。创造适合青少年特点和个性需求的文化产品,与培养有创造性的青年文化人才同等重要和急迫。

十三、逃离北上广

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很多现实是“城市让生活更不美好”。

逃离北上广,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到二三线城市去安放青春,这是两种价值排序,有些人认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风险为主要目的;认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为目的,选择哪种是性格和每个人具体情况决定的。

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伸能屈,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实的情况是: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生活实在艰难。奋斗一年买不了两平米的房子;精英云集竞争惨烈,找工作太难;你还别有病,一个感冒能要你一两千元;即使委曲求全租房结婚,那将来生了孩子,还是会因为没户口而上不了学。

中国还有句俗话,叫衣锦还乡。连个人样都没混出来就从大城市撤退?绝不!在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里,生活的自由度和成功的机会是其他城市远远没法比的。回到老家或撤退到二线城市,就等于放弃了出人头地的机会。现在卑微地苦熬,是为了将来的功成名就。逃离北上广,是懦夫的行为。即使再难再苦,我也会选择坚守,为了我心中的梦!

房价飞速飙升的北上广已让很多年轻人在现实中沦为蚁族,求得一个蜗居的想法都相当奢侈。俗话说安居乐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也将衣食住行定在金字塔底,然而在这里,繁华背后却是坐不宁、寝不安。无法获得最基本的安全感。

可以肯定,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确实太高了。其实选择离开一线城市我并不觉得这种选择有多么不好,这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作为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还是要以人为本的。要考虑降低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要平衡发展,让人在城市中过得相对舒适。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问题,我们在发展中也渐渐看到了。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固定的产业聚集力,但是城市布局的分布还不是很平均。一个城市地区是否健康关键要看都市区的建立是否合理、都市区的建立是否完善、是否建立了合理的住宅和公共设施。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的就业需求结构在年轻人流动过程中具有优先选择权,目前没必要担心人口的流动对一线城市产生显著负面效应。当一线城市无法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时,年轻人就会回归理性,离开一线城市,在二线、三线城市寻找对口的就业岗位。

在欧洲的很多知名的城市都是二线城市,但他的影响力未必是二线,但是知名度非常高。我们需要一个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但也需要在二、三线城市放松的场所,当然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场地,我们会把在一线城市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带给二三线城市。

十四、城市交通心脏病与城市建设问题

“上下班开车花3个多小时,路上不停地踩油门、踩刹车,累得脚都抽筋了。”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12月23日表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要大力构建城市公交运输体系,加大公交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倡百姓选择低碳出行。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把公交运输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前,城市公交管理条例已经完成初稿,正上报有关部门反复征求意见。将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公交优先发展等大的原则问题用法规的形式给予明确。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要大力构建城市公交运输体系,加大公交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

倡百姓选择低碳出行。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令百姓比较揪心的事。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一要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构建城市公交运输体系,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以轨道交通为主;二要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规划,多修路,多开车,让百姓能方便地乘坐上公交运输车。

目前,发达国家大城市旅客出行中,公交分担率在60%左右,我国仅为30%左右。日本有近千万辆私家车,但拥堵状况比北京好,因为上下班开私家车的少。大力发展公交运输体系,让公交运输能为公众提供顺利、舒心的出行,是减少私家车上路的基础。

此外,公众在出行方式上要提倡低碳出行理念,尽量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系统车辆。通过以上系统措施的实施,通过每个百姓低碳出行,拥堵的问题会治理得好一些。

为了缓解首都的交通拥堵状况,优化北京的发展环境,方便市民出行,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北京市关于缓解交通拥堵的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以后受到媒体和市民的极大关注。

第一,“建”的措施主要内容有,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和增量,加快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和服务作用。编制实施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规划,确保公共交通枢纽场站公共停车等基础设施用地,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应该评价纳入审批环节,全面落实配套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全面推进中心城、干道网系统建设。打通一批中心城断头路,建设400公里微循环道路,全面建成北京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市级公路干道网。加快中心城轨道交通建设,编制完成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加密规划。十二五新线开通中心城到80%,并按两至两分半的发车间隔配制车辆。构建共同快速通行网络,以中心城为重点,依托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网,公交专用道,大容量快速公交等线路,通过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面公交站等级系列建设,新增公交到150公里以上,新建九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五处公交中心站和25出首末站。

第二,关于“管”的措施,停车价格按照区域和场所实行阶梯价格,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择机实施。改善自行车不行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建成1000个站点,积极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建成3万个以上出位的换乘停车场。实施疏堵工程,下放部分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市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常规疏堵项目和管理,制定开放使用地下环网的管理办法。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建立交通发布系统、车载导航等,建设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停车泊位管理系统,加强机动车智能化管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一些违法行为,实施连续处罚,加强对火车、黄标车的管控。允许机场大巴、校车等用公交专用道。加强停车治理和经营管理,加强停车泊位的管理,严格停车经营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格。纳入市区县两级的审核内容,对成绩显著的区县、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大力倡导现代交通理念和开展文明交通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公益广告,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

第三,关于“限”的措施,实行小客车保有量增量的调控,缓解小客车的增长较快的势头。十二五期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事业、社会团体法人和个人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继续实施和完善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管理措施,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区域限行措施,适时采取重点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的措施。对本市客车、长途客车除外,早晚时段禁止在五环路道路行驶,同时还需遵守工作日高端时段区域限行的有关规定。以上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主要内容。

十五、网络改变我们

观念——诉求、宣泄、学习、展示,信息社会观念;思维——上网;生活方式——网上购物银行商业行为,感情寄托虚拟,娱乐。

网民问题:经营者恶意竞争;隐私;舆情黑社会水军;安全。

3月23日凌晨,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360随即推出了“WebQQ”的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3Q大战”一触即发;人民微博、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等,微博已经走进和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

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批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通报》,对奇虎和腾讯两公司提出严厉批评,责令两公司停止互相攻击,确保相关软件兼容和正常使用,同时也责令两公司自该通报发布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工信部同时也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查处理。

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手段,维护互联网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秩序,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所有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要从本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遵守行业规定,维护市场秩序,尊重用户权益,共同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十六、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四大收入差异:城乡;垄断企业和权力部门;管理者与员工;领导老板业绩提成高额收入。

思路:社会保障解决特困人员;公共事业发展投入增加收入;制度改革——幸福社会,公平是基础。

对收入分配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收入公平性的主观指标之一。相关调研报告数据显示,53%的北京市民对家庭收入不满意。事实上,分配失衡已引起了城市中低收入市民的不满。公开资料显示,分配失衡还导致了城市居民违法犯罪率的上升。

此外,城市居民分配失衡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常住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没有得到解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改革制度,使其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从建设公正合理的决策机制入手,探索能够真正代表公众利益的合理的决策机制。

强调“富民”是重大转折。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拐点。过去,我国一直在做大蛋糕,但如何分配好蛋糕,如何使蛋糕在做大的过程中能够均衡的发展,这是我们没有衔接好的问题。

所以,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上强调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说我们过多注重“强国”,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更加注重“富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不公,或者说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这是我们内需战略一直不能起来的原因。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收入分配中,不管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可能都存在问题。

第一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由九十年代左右的50%多,下降到去年的39%,这在世界上算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蛋糕切的不合理。这块蛋糕的60%被国家和企业拿走了,留下了不足40%给老百姓。

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也不合理,教育、医疗、社保、就业这四大支出占国家财政支

出的比重,是衡量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重要参数。据我所知,我国去年已经下降到28.8%,而世界绝大多数四大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会达到50%。

两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多数老百姓没有很强的购买能力,加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比较大,这样使得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所以说,必须下定决心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这次规划中也列出了很多重要举措,可见政府的决心。

十七、二代问题

“我爸是李刚”的特权二代和社会公平问题。我爸是李刚——这个事件太具新闻要素了,想不火都不行。官二代、豪车、酒后驾驶、大学校园、撞死人、逃逸、多处房产、李刚的官方背景、财产来源、公开道歉、校长抄袭等等,有这些中的一两个要素就可以火,何况一个事件具备了这么多的要素呢?一次教育反思、人生反思、社会反思、全民反思。

年纪轻轻就成为社会栋梁,历来被视为一个人的骄傲,如今却可能传为社会丑闻。24岁的女孩王圣淇,工作不到三年就当上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真可谓天纵之才。奇怪的是,她不仅没有被当作励志典型来报道,反而在网友偶然发现成为新闻人物之后,很快就从网络上消失了,留下大量你所访问的网页不存在或已删除。

网民猜疑此女提拔非因才能出众,乃是某市长千金之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回应称,任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是校方有意识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并否认了王圣淇为官二代的说法。既然连官二代都不是,心虚的应该是错怪才女的网民,而网民断无要求各网站统一删帖的权力。帖之不存,其可怪也欤?本来还在质疑与解惑中探寻的舆论,突然之间只剩下一个答案:的确有不可告人之事。即便被冤枉,那也是活该。

这不过是官二代现象的又一个疑案而已。近几年来,媒体不断揭露饱受权力庇荫的官二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有些地方竭力辩解,辩解的理由不外是严格按照规定。然而,不少地方被揭发出来的规定,原来就是照顾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官二代受关照几乎是家常便饭。脸皮厚的官员,直接把子女安排成自己的“接班人”也无妨;倘若还有些羞耻之心,普遍的做法是单位与单位之间交换关照,比如公安局的干部子弟进检察院,检察院的干部子弟来公安局,谁也不敢怠慢谁。

为什么要这样做?被媒体追问时,人事部门使用得最多的理由是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由于社会资源向权力部门的大量倾斜,当官的好处多如牛毛,大量的社会人才挤破脑袋也要钻进公务员队伍,该队伍何愁不稳定?真正的原因是权力不用白不用。在权力普遍地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官员们不为下一代谋好处,反倒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农民工二代问题。农二代,就是全国2.42亿农民工的子女。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另据有关部门估算,目前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弟已达3000万人之多,而且80后新生代农民工有近1亿人,但已婚者仅占20%,未来几年,农民工子弟的数量还将有大幅攀升。由此,农民工子弟的上学教育问题将日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大力解决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弟上学压力巨大。根网络调查数据,作为农民工子女随迁流入规模较为庞大的北京,2010年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有43.3万人,占北京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三分之一,公办学校接受来京务工子女就读的比例为67%,仍有三分之一、约14万左右的来京务工子女未能在公办学校就读。这个数据已经给公办学校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还有大量“农二代”未被公办学校接收。

第二个难题是,农民工子弟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偏低。目前农民工子弟接受义务教育主要

仍是靠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来解决,但这类学校往往办学水平偏低,主要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准入条件低,企业化运作,容易造成办学条件不达标,办学水平不高;社会对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队伍没有一视同仁,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晋级、评优、进修培训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工资待遇上,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偏低,加上经营者降低成本的考量,聘用低成本的教师成了必然的选择;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没有完全到位等等。

十八、心理健康与国民心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心理健康,这项在早前容易被忽略的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心态?综合来看,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等是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培育健康国民心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以强大的“硬实力”为基础,又需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既需要增强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又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需要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又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小富即安等不健康心态。急功近利,就是目光短浅、

心浮气躁,片面追求速度和眼前效益,不肯沉下心去打基础、谋长远,甚至企求少劳多获、不劳而获。贪大求全,就是脱离实际、不顾需要,一味追求规模和档次,不计成本和耗费。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的心态,会导致大量的短视、短期行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损害。炫富斗富,就是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讲排场、比阔气,一掷千金、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为富不仁。炫富斗富的心态,既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小富即安,就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初步富裕,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看不到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愿意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小富即安的心态,影响人的潜能发挥,销蚀事业发展的动力,是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背离的。

打破封闭、走出自我,眼界宽广、胸怀博大,积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平和看待成败得失,冷静对待他人的正面与负面评价。开放宽容蕴含着爱心与友善,即以真诚友爱为纽带,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开放宽容还意味着能够正确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今时代,国民只有保持开放宽容的心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认真倾听世界的声音,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赢得世界的认同,进而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重要前提。社会公正则国民心态平和、心理平衡;社会不公则往往导致国民心态失衡、心气不顺。培育健康国民心态,需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缩小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贫富差距,让国民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平等地获取发展机会。

健康的国民心态不会自发形成,它与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紧密相连。因此,培育健康国民心态,需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这方面,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都肩负重要责任、具有不同优势,应各负其责、各扬其长,努力把健康国民心态的培育贯穿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纳入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各个方面。在开展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统方式,单纯依靠灌输,而应不断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如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或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重点人群、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等等。

当今时代,媒体对社会舆论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媒体的报道和节目无不体现和蕴涵着一定的价值导向,无不对国民心态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在培育健康国民心态的系统工程中,媒体的作用不可替代。这就要求各类媒体遵守规范、加强自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的报道原则,引导国民以健康的心态认识和对待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决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迎合部分受众的心理而渲染和炒作一些极端、非理性的“雷人”、“雷语”,或进行纯粹的情感宣泄。

健康国民心态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国民的思想和行动中。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境界,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正确看待各种历史问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在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努力消除那些不符合健康国民心态的观念和做法。

十九、养老社会保障与养老院发展问题

后顾之忧不解决,老百姓即使收入提高了,也过得不安稳,不敢消费,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并拖累整个经济运行。

在中国,养老是件大事。谁都想老了以后能“颐养天年”,而不是“老无所依”。然而,《生命时报》近日联合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你对中国养老现状满意吗?”调查显示,参

与调查的14883人中,高达九成多人对目前的“中国式”养老现状并不满意,有着各种各样的忧虑。国人最担心三大养老问题,分别是老了以后,“没有足够的金钱看病”;“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生病或不能自理时,没人照顾”。

家住武汉的王继业老人从一家药企退休后,每个月退休金是1500元左右。这些钱用于简单生活,本来绰绰有余,可没想到去年他突发心肌梗死,做了支架手术,光手术费就花了三四万,虽然医保能报70%,但又规定这个不能报,那个不能报,最后算下来,能报销的钱连一半都不到。出院后,他每月光药钱就1000多元,武汉医保规定,门诊开药不报销,得自己负担,这样一来,每月退休金只剩下几百块钱,完全不够生活花销。

为什么我们的医保制度不断完善,但人们还是担心老了没钱看病呢?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些人没有养老或医疗保险;二是有保险却对其内容不了解;三是目前医保还做不到完全保障,比如进口药和有些医疗器材不报销。而且各地政策有别,做得好的地方能报销慢性病用药,有的地方就得让老人自己负担,造成较大生活压力。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没给大家一个稳定的预期。过去人退休后,知道自己每个月固定能拿多少退休金,心里有底。但现在的养老保险计算特别复杂,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钱,大家心里没底。相对于在职的人来说,退休人员这十几年来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对于已退休和没退休的人来说,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一定的担心。

老了之后,难免有一天生病或不能自理,上哪儿找有人照顾又让自己满意的养老地点,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在“你打算去哪里养老”这一选项中,七成多人选择“在家养老”,不到两成人选择“去养老院养老”,一成多人选择“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现在找个好点的养老院太难了!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天津一个养老院,一个床位刚空出来,外面就有1000多个人在排队住进去。如果不是无可奈何,老人们也不喜欢住在里面。目前国际上对养老有两种理论:一是脱离理论,就是把老人放在养老院,剥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这是一种消极的养老方法,老人会衰老得更快。第二是参与理论,让老人待在家里或社区,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更有利。

有一成多人选择社区养老,说明它还不够普及,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社区养老。这和中国以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一直没发展壮大起来有关。如果我们有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设施,为在家的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社区里中午晚上有志愿者和服务人员用小车推着,挨家挨户给老人送饭;每个老人家里都有呼叫按钮,按下钮就会有人上门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少盖很多养老院,节约财政支出,也能让老人们享受家庭温暖。此外,在外地买房或租房的异地养老、住进老年公寓等新兴养老方式,大家也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喜好选择。养老模式因人而异,老人觉得哪儿舒服,就在哪儿养老。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老了以后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所以选择三四十岁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的人,占到五成左右。做得最多的准备,如果用6个字概括,就是“少生病,多存钱”:四成人打算“从年轻时注重养老保健”,三成多人“除养老金外,还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近三成人开始“定期为养老存钱”。

有三成多人选择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不仅是理性的选择,而且标志大家对保险业有了一定的认同。在西方,提倡为养老进行定期投资,而不是光在银行里存钱。定期投资有个经典的计算公式:年龄和风险成反比。年纪越轻,越可以尝试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比如30多岁开始,就可以按三七开分配投资:三成买债券等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七成买股票等高风险投资项目。到了40多岁,可以四六开,50多岁,五五开……以此类推,年龄越高,越要选择安全的投资。养老准备做得越早越好:身体越早爱惜越健康;投资越早回报越高。

今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教授“语出惊人”,指出在北京等一线大城市,即使有1000

万,也不够养老。这话一出,“到底多少钱才够养老”成为网络和现实中热烈讨论的问题。参与本报调查的读者,有三成半人选择了养老“至少需要10—50万元”;有近三成人选择“有养老保险就够了”;选择“需要500万元以上”的人,只占1.38%。

其实,这里面有个概念混淆的问题。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么多钱来养老,养老三大项支出是医疗、慢性病照顾和基本生活。而医疗支出又和人生不生病、生什么病有很大关系,三者之间花费相差很大。第二,就算需要1000万以上才能养老,也不是指每个人要准备这么多钱。养老花费中,有些是可以从各个制度得到解决的。比如生病了有医疗保险,生活上有养老保险金。

决定我们的养老保险金够不够养老的,是它究竟占社会平均工资的多少。2009年上海的平均月工资是3566元,北京市是3726元。目前有些地方养老保险占平均工资的50%不到,如果将来能保证达到50%,再有完善的医疗保险,这些钱保障老年生活大体没问题。

要想过一个幸福、无忧的晚年,到底需要哪些条件?九成以上的人把“拥有健康身体”当作首要保证,与“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构成了养老必备的五大条件。

这反映了中国人较为务实的养老观。首先,健康的身体除了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看病花费;然后,手里有钱、有养老的地方、有亲情和自得其乐的小娱乐,老年生活才基本完美。在选项中,“被年轻人所尊重”和“偶尔参加社会活动”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在国外,被重视、被认同却是老人更为看重的。与国外老人相比,中国老人并不缺少精神交流。在国外,孤独的老人很多,他们聚在一起活动,而中国老人可以一起打太极、唱歌、扭秧歌,不亦乐乎。相反,国外老人大多有经济保障,而中国人则对年老后缺少经济保障等现实问题有着一定的担心。

钱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在于搞好目前还相当薄弱的养老服务体系。谁来提供养老服务?绝大部分人,只能依靠社会的、社区的、公益的办法来解决。要进机构养老的,应该进入机构养老。不愿意进机构养老的,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服务。

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两个高工不如一个机关勤杂工,三个高工不如一个小学教师。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政府应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在新城建设规划中,应将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必建内容,纳入住房小区建设规划。

现状:“两小养四老”现象普遍

“随着30年前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两小养四老’的普遍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王孝询对重庆老龄化的情况曾做过仔细调查。

截至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513万人,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6.2%,高出全国3.7个百分点,其中需要照护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有66.2万人,占老龄人数的12.9%,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这些老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

但另一组数据却显示,养老服务机构的现状让人忧虑。2009年底,全市1262所养老机构只有床位6.8万张。王孝询说,按照3%入住养老机构的社会需求计算,全市513万老人需要15.4万张床位,目前缺口达8.6万张。

问题:高投入低收益导致发展缓慢

市场需求大,养老服务机构为何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状况?

委员们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建设成本高,服务收费低,经营效益差,投资回收期长,从而影响了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平均造价在7万元以上,其中包括房屋建设费、设施购置费和税费等。而社会办养老机构平均每人每月收费800—900元,全护理老人收费

标准最高不超过1500元。收支相抵后,大多数养老院只能勉强维持营运,甚至略有亏损。如江北区侨发老年公寓,总投资700多万元,自2003年建成开业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较好,但到去年才开始赢利25万元。据测算,建设投资需20多年才能收回。

另外,进入养老院的老人大都体弱多病,有的甚至失能失智,容易出现老人意外受伤甚至死亡事件,但目前没有责任界定、赔偿标准等相关制度,养老机构的权利缺乏保障。在调查的30所社会办养老机构中,有14所养老机构发生过意外事故,共赔偿医药费和死亡赔偿金等38.5万元,其中最高的赔偿金额达6万元。

“如此高投入、低收益产业,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投资,一般个人也无能力进入,由此,便形成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低投入、低服务、低收费、低效益的低质营运怪圈。”王孝询说。

呼吁:政府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如果养老困局不能得到有效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委员们在集体提案中呼吁,政府应大力支持养老机构的发展。

按床位补贴养老院。提案认为,应该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予以扶持,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进行补贴。

参考实际情况,建议由财政按新增床位数对养老院给予5000—10000元的建设补贴;按实际收住老人数,每人每月给予50—100元的运营补贴,帮助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增强服务能力。

税费及水电气价给予优惠。如果说发补贴是鼓励养老院开起来,减免税收则是减轻养老院营运负担。

委员们建议中央尽快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免征养老机构企业所得税、育养服务收入营业税,免征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和使用税;减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集中绿化建设费、排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水、电、气、电视等的安装增容费、初装费,用水电气按居民价格收费,有线电视维护费减半收取等。

城市改造预留养老院地盘。为了避免养老院无地可建的尴尬,委员们还建议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优先解决建设用地。在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中,要求住房小区按一定比例配建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

统一购买保险防范风险。针对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提案建议政府健全相关保险制度,制定《养老机构意外事故处理办法》,确保社会办养老机构健康稳定运行。王孝询说,还可以由政府出钱,统一为养老院的老人们购买意外事故保险,提升养老机构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十、食品安全问题

2010年,“地沟油”现象屡禁不止,“毒奶粉”重现市场,三聚氰胺“借尸还魂”再度重来。昌黎葡萄酒“造假成风”、三聚氰胺“魅影再现”、“镉大米”引发担忧、“漂白蘑菇”问题重重……2010年以来,诸多“饮食难安”的事件扯动着百姓的神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提出2011年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和医疗安全,是当前中国人最担心的三大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职业安全、生产安全、财产安全、医疗安全、环境安全、婚姻安全、隐私安全、信息安全,11项安全问题,你最担心什么?食品安全以72%的比例拔得头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在市场、超市能够“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的受访者只占四成。

全民素质问题——经营者利润不惜生命健康作为代价;行业自律;法律法规建设;相关部门的监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分散的种植和养殖是影响我们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制约因素;另外,中国目前有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90%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是个体作坊,这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家庭主妇最大的负担:家人吃上安全的食品;病从口入。

这是一个让国人感到羞愧的问题。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在最基本的“吃”上,屡屡出问题,“地沟油”、“毒奶粉再现”、“小龙虾”、“金浩致癌”等连串事件,显得与大国身份极不相称。

今年7月,《小康》开展了“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是国人最担心的安全问题。

为什么不能阻止伸向餐桌的黑手?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长徐沪表示,“我们办案中查获的涉嫌生产销售数十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主犯,最后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而且缓刑三年。这样的打击力度不足以震慑犯罪。”今年9月,最高法等四部门对外发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对食品安全领域刑事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从“宽严相济”转向“从重从快”。不过重典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制度的、体系的建设更为重要。

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网民面对吃什么的问题时经常表示“鸭梨”(压力)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网民的心,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呼吁在新的一年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硬杠杠”,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执法监管,让百姓吃得放心。

不过相对于监管体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更强调生产者即农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他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但是让中国的2亿多农户遵守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在目前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是办不到的。目前在中国,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或者由一个中间机构把农民组织起来,从事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在一些地方有试点,但在全国推广还不是很快的事。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2010年1月20日正式成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好转。但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作。以奶粉为例,继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2009年皮革奶粉事件为引爆点的奶粉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重大打击了我国乳制品行业,2010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开始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在12%-13%,同时严重挫伤了我国乳制品的消费者信任度,2010年我国婴幼儿奶粉的供应量大约56万吨,其中外国品牌的婴幼儿奶粉的提供量已经接近一半,上升明显。

我们认为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革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为此,建议:

1、完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赖于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详细、执行到位。其包括一般食品法规、食品污染物规范、饲料卫生规范、动物用药残留规范、农药残留规范、渔产品检疫规范、肉类加工产品规范、基因改造产品规范和植物检疫规范等方方面面。借鉴欧盟的经验,我国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食品安全法》,且执行落实到位。

2、明确政府责任,建立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目前我国有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既存在工作交叉也存在工作盲区。建议在国家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同时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的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问责制。根据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食品贸易的不断国际化,尽快建立与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相一致、相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对已经检出的尚无标准的食品不安全因素尽快制定标准和检测方法。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研制和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提高快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