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最新答题术语总结

政治生活最新答题术语总结
政治生活最新答题术语总结

政治生活常见答题术语

第一公民为什么/怎么做某事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

主;

2、我国公民政治权利依法享有___________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3、公民要履行_______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我国公民依法有序政治参与要坚持___________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权利本身)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

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对国家)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对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公民政治

参与能力和政治素质高低的体现。

①(态度上)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

意识,增强政治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

②(能力上)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③(出发点上)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④(具体做法上)充分了解候选人素质和能力,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决策机关角度:(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公民角度:(1)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2)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三)民主管理

1、为什么要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必要性)★★★

(1)(依据: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意义:对人民)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让人民

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

领。

(3)(意义: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我国正在重点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实行基层群众自治

有利于我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权的内容: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2)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会等)

(3)★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对国家)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对公民)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

主人翁精神。

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政府为什么/怎么做某事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

府。

2、我国政府的认真履行__________职能;

A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E、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便民利民,建设服务型政府

4、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5、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国家)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

基本要求,(人民)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①(对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对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对政府)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对社会)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

★★★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依法行使权力: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多项事业有法可依;

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要司法公正、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公民要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1)原因:

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

(2)意义

(对政府)

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③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和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才能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保证清正廉洁;

⑤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对人民、公民)有利于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对国家、社会)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①要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②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一,二靠法制。

③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④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政府依法行政,使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⑤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既要发挥人大(权力机关)、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

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等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作用、也要发挥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等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作用。

⑥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的原则,自觉接受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第三人大、人大代表为什么/怎么做某事

1.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政体”)。

2. 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恣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 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__________权

(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5、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行使______权利,履行_______义务

权利:行使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注:权利和义务统称职责

第四中共为什么/怎么做某事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

2.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的需要

5.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等

第五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为什么/怎么做某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5.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第六民族和宗教

1、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我国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七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地位: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主权、领土和政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主权国家行使__________权利履行__________义务:

A.基本权利: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B、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①应履行不侵犯别国②不干涉他国内政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4、遵循/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5.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6.遵循/违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有利于/不利于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7、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0、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发挥建设性作用

2021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备答题术语(6大核心考点万能公式)

2021年高考政治《政治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备答题术语(6大 核心考点万能公式)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1)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2)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 (1)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协商。 (2)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二)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4)是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4.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 一、解题思路(三步走战略)☆☆☆☆ (一)审题关 1.审范围。 2.审主客体。 3.审题型。 4.审分值。 5.审联系。 (二)阅读关 1.分层阅读法。 2.抓关键词法。 (三)答案关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二、解题技巧(七种题型逐一化解)☆☆☆☆☆ 题型一:原因类试题 1、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必要性或重要性”、“…依据”、“…原因”、“…理由”、“…科学性或合理性”等形式出现。 2、解题技巧: (1)理论依据+现实意义(连接词通常为有利于、促进、……); (2)必要性(或重要性、可能性)+危害性(连接词通常为不利于、违背、割裂、妨碍等……); (3)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3、常见错误:(1)只有理论依据(2)只有现实依据(3)缺乏意义作用(4)混同意义类 【例1】 材料一:调查显示,2009年秋冬至今,连续3年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状态,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国务院高度重视旱情,调动各方力量千方百计维护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央财政近日又紧急拨付抗旱救灾资金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抗旱救灾的支持力度。 材料三:参与两会的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云南大旱除了极端气候造成降雨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大增、城镇居民生活改善用水量大增等原因外,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水库少,不仅对天然径流拦蓄少,而且水资源调控能力太薄弱,造成工程性缺水。还由于人们往往重洪涝轻干旱,对干旱的防御意识不强,贻误了时机。饮水困难导致民众争抢水源,加剧水资源配置难度的同时也诱发了新的安全隐患。(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云南旱情的理论依据?(6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民当家作主。(2分)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利益的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2分)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

《政治生活》答题模板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特别提醒】 1、答题时要明确设问的主体,比如:政府、党、政党制度、公民、人大,,。 2、要看是哪种类型的题目,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意义类,要用:“有利于,,”; ②怎样做?要用:,,(主体)要坚持,,的(原则、宗旨等),然后去做,,; ③为什么?要用:“,,的要求”,最好写上主体的性质和地位。 一、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 (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必要性】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2、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 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 5、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重要性】(分析公民这样做对个人、社会、政府(国家)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 2、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3、有利于提高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政治素养。 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发展。 5、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 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二、公民要怎样做某事? 1、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分析公民可以做某事或者应该做某事) 2、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要依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 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复习全套知识点总结(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2)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履行义务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4)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5)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10.民主选举的方式? (1)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

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高考政治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角度和术语 第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 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人民负责);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 一、唯物论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⑵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

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政治生活答题

政治生活答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特别提醒】 1、答题时要明确设问的主体,比如:政府、党、政党制度、公民、人大……。 2、要看是哪种类型的题目,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①意义类,要用:“有利于……”; ②怎样做要用:……(主体)要坚持……的(原则、宗旨等),然后去做……; ③为什么要用:“……的要求”,最好写上主体的性质和地位。 一、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 (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必要性】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2、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 5、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重要性】(分析公民这样做对个人、社会、政府(国家)的政治意义) 1、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 2、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3、有利于提高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政治素养。

4、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5、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改进政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 二、公民要怎样做某事 1、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分析公民可以做某事或者应该做某事) 2、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要依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4、要坚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5、要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要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素养,支持政府工作,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寻求政府的帮助。 7、要采用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权。 三、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 1、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决定的。 2、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什么是国家?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从产生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它由什么决定? (1)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不同地位。 (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2)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国家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区别是什么? (1)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划分为: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其中,前三种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4.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每个特点的表现又有哪些? (1)广泛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②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提示: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真实性: 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③还表现在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提示: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A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有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权利等。 B促进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D特点: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即一个国家的人权及其实现,是受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制约的,不可能超越该国的具体国情。所以说,人权不能超越国家主权。 7.我国专政职能的对象、措施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措施:①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3)目的:①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保障人民民主; ④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 ①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②两者含义也不相同: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是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2017年秋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必修1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高考政治全部术语

高考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暴强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技巧模板

本文由唱歌特帅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重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重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 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点):(重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点)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 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②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 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 想保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重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重点)(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我国的应对策略: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 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文化对人的影响 深远而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 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 新。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二、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 成果。这就需要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 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 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 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

政治大题答题术语

经济生活 一、政府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二、政府应该如何做: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三、企业应该如何做: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搞好售后服务。 2.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3.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4.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5.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9.企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0.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1.坚持科学发展观。 四、国际经济关系 ★为什么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自由流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怎么做 1.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2.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政治生活答题技巧-公民

政治生活答题技巧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或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宏) (1)国家性质及本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公民享有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公民应该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意义(理论意义+材料意义) ①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对国家或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宏) (1)公民行使政治权利 (2)公民应履行义务 (3)公民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4)四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3.国家为什么做某事 (1)国家性质及其本质决定 (2)人民民主的特点:真实性和广泛性 (3)公民享有权利 (4)意义(材料意义+理论意义) 3.公民政治参与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微)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4.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的具体方式及意义(微)

例题: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由。 知识范围:第一单元;宏观角度;主体:公民题型:原因类 ①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性质及本质决定) ②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对公民) ③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国家机关改进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义:对国家)④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知识范围: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微观角度;主体:公民 (2)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要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2016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某校高一(1)班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了环保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结合倡议,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参与大气污染的治理? 【参考答案】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关注并支持相关部门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和意见; ④参与民主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网络问政已成为政府常规化活动,请你立足于“公民的政治生活”,分析政府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的原因。 【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问政于民尊重的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国家性质及本质决定)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政府网络问政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民主的特点) ③公民享有监督权和政治自由。开展网络问政是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尊重。(公民享有权利) ④网络问政有利于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网络问政有利于改正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意义:材料意义+理论意义)

政治生活答题术语

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某一件事?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 ③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④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包括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的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①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的执政党。 ②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⑤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⑥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⑦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⑧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涉及人民政协,则论述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涉及民主党派则表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执政党、参政党,亲密友党) 党为什么要做某件事 (1)是由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2)是由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3)是党的执政方式(三种方式)的体现; (4)是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 (5)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7)做这件事的意义。

高考政治【记忆】《经济生活》答题术语汇总

2019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主干知识点(必背) 一、经济生活综合型题高频术语归纳:(措施类直接用、意义类加上“有利于”)(转型、产业、结构)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供给侧) 3、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政府) 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减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秩序) 5、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基本经济制度) 6、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公平)7、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分配、效率)8、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生)9、关注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10、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企业)1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减轻企业负担,减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扩宽融资渠道。 (环境、绿色) 1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外)13、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培育国际品牌,拓宽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城乡、区域)1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