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学案

物理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学案
物理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学案

18.1 电子的发现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2.知道阴极射线及其产生方法,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

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问题.

【重点难点】

1.电子的发现过程.

2.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有关计算.

【易错问题】误认为气体压强越小辉光现象越明显.

【自主学习】

一、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二、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通过研究_________发现了电子;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通过著名的____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__________C,电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kg.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_______.

【课堂达标】

1.关于电子的发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的汤姆孙B.德国的普吕克尔C.德国的戈德斯坦D.美国的密立根

2.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中可能有电子,也可能没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

C.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836倍 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3.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D.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

4.

图18-1-8

如图18-1-8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

A.向纸内偏转B.向纸外偏转C.向下偏转D.向上偏转

5.图18-1-9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

图18-1-9

A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

B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

C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

D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

6.图18-1-10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 .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8-1-10

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v

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

2

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

2

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

22

v

图18-1-11

7.如图18-1-11所示,光电管的阴极被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后,能产生光电效应.阴极K 上的电子被激发逸出表面(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达到阳极A 上,并立即被A 吸收.若电子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则A 极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________.

8.

图18-1-12

测量油滴带电荷量的装置如图18-1-12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 ,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 ,当u =U 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 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 为多少?

【作业布置】:完成问题与练习。 【学后反思】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2.知道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3.知道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的意义及原子核的尺度.

【重点难点】

1.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易错问题】误认为任何情况下核外电子数都等于核内质子数.

【自主学习】

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_____、______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____镶嵌在球中.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正电荷,大圆点代表电子.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_________实验否定了.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__________,带__________电荷,质量为_______质量的4倍.

2.实验结果

(1)________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

(2)_____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甚至大于90°.

3.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_________模型.

三、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它集中了原子全部的_______和几乎全部的_____,_____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四、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电荷:原子核是由_____和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_______.2.尺度: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R的数量级为______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_____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课堂达标】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B.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可以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移动

C.荧光屏上的闪光是散射的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的

D.荧光屏只有正对α粒子源发出的射线方向上才有闪光

解析:选ABC.本题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其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对于D项,考虑到有少数的α粒子因为靠近金原子核,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故D错.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

A.万有引力B.库仑力 C.磁场力 D.核力

解析:选B.电荷之间是库仑力作用,万有引力是很微弱的,可不计;核力是核子之间的作用力.故B正确.

3.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现象提出的( )

A.光电效应实验

B.α粒子散射实验

C.汤姆孙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实验

D.密立根实验

解析:选B.光电效应说明了光的粒子性,只有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式结构.汤姆孙的实验是发现电子,揭开了原子有复杂结构的序幕;密立根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量.4.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说明金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B.说明α粒子的质量比金原子质量还大

C.说明金原子也是个球体

D.说明α粒子的速度很大

答案:A

5.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设想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氢原子中电子离核最近的轨道半径r1=0.53×10-10 m,用经典物理学的知识,试计算在此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加速度大小.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 )

A.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电子是均匀分布的

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D.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解析:选C.α粒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是库仑力,但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分之一,碰撞时对α粒子的运动影响极小,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就像一颗子弹撞上一颗尘埃一样,正确答案是C.

2.当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原子核的引力的作用

B.α粒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C.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D.α粒子一直受到库仑斥力,速度一直减小

解析:选B.α粒子与金原子核带同种电荷,两者相互排斥,故A、C错误,B正确;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斥力做负功,速度减小,远离时做正功,速度增大,故D错误.3.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10-10 m

答案:ABC

图18-2-6

4.用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时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18-2-6所示,则α粒子的路径可能是( )

A.a

B.b

C.c

D.a、b、c都是不可能的

解析:选AC.α粒子在穿过金箔时轨迹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主要原因是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静电力作用.由于电子质量太小,对α粒子的运动影响甚微,α粒子和金原子核均带正电,故应相互排斥,轨迹a、c是符合实验情况的轨迹.α粒子与原子核(金核)通过库仑力发生作用,二者表现为斥力,而b路径表现为引力,故B不正确.判断α粒子的轨迹时,要根据散射的原理判断.

图18-2-7

5.如图18-2-7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一金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速度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大小相等

D.α粒子在B处速度比在C处速度小

解析:选CD.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在A、B、C三点上,A、C位于原子核形成的同一等势面上,电势能和动能均相同,则A、C两点速率相等;由A到B,α粒子克服库仑力做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故B点速度最小,D正确.

6.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电子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了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C.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D

7.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α粒子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动能最小

B.电势能最小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很小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解析:选AD.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要克服库仑斥力做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大;两者相距最近时,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总能量守恒;根据库仑定律,距离最近时斥力最大.

8.191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则其速度约为________ 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106 eV) 答案:大 6.9×106

图18-2-8

9.如图18-2-8所示,M 、N 为原子核外的两个等势面,已知U NM =100 V .一个α粒子以2.5×105 m/s 的速率从A 点运动到B 点,求:

(1)α粒子在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α粒子与核相距最近处C 与A 点的电势差;

(3)如果此原子核为金原子核(已知金原子核的核电荷数为79),且α粒子与金原子核以v =2×107

m/s 的速度发生对心正碰,试估算金原子核的大小.(电势能表达式ε=k

q 1q 2

r

,m α=6.64×10-27 kg)

解析:(1)α粒子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满足

-2eU NM =12 m αv 2-12

m αv 2

由此得v =v 20-4eU NM

m α

= 2.5×105

2

-4×1.6×10-19×100

6.64×10-27

m/s

≈2.3×105 m/s.

(2)α粒子由A 到C 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2e ·U AC =0-1

2

m αv 20

U AC =m αv 2

04e =6.64×10-27× 2.5×1052

4×1.6×10-19

V≈648.4 V.

(3)α粒子与金原子核相距最近时动能为0,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由能量转化关系得:12m αv 2=k ·q 1q 2

r

r =2kq 1q 2m αv 2=2×9.0×109×2×79× 1.6×10-192

6.64×10-27×2×1072

m

≈2.7×10-14 m.

答案:(1)2.3×105 m/s (2)648.4 V (3)2.7×10-14 m

10.已知金的原子序数为79,α粒子离金原子核的最近距离约为2×10-14 m ,则 (1)α粒子离金核最近时受到的库仑斥力是多大? (2)此力对α粒子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3)估算金原子核的平均密度为多少?

(已知q α=2e ,m α=6.64×10-27 kg ,M Au =3.3×10-25 kg)

【作业布置】:完成问题与练习。 【学后反思】

18.3 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谱,什么是线状谱,什么是连续谱.

2.知道光谱分析的应用.

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巴尔末公式,知道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 【重点难点】1.线状谱与连续谱的区别.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易错问题】误认为连续光谱只要通过气体就能产生暗线光谱.

【自主学习】

一、光谱

1.定义:按照光的_____和强度分布的展开排列的记录,即光谱.2.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亮线叫____,这样的光谱叫_______.有的光谱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续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______.3.特征光谱: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射_________的光.不同原子发射的线状谱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________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_____称为原子的特征光谱.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的________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________的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1λ=R (122-1

n

2)(n =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____特征.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_______实验. 2.困难: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______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________. 【核心突破】

一、光谱和光谱分析

1.光谱分类???

发射光谱???

??

连续谱

线状谱

吸收光谱

(1)连续谱

①产生: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谱.

②特点:其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

【课堂达标】

1.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谱包括连续谱和线状谱

B .太阳光谱是连续谱,氢光谱是线状谱

C .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用作光谱分析

D .光谱分析帮助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元素

解析:选ACD.本题主要考查了光谱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只要熟悉教材即可. 2.下列光谱中哪些是线状谱( ) A .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 B .白炽灯产生的光谱

C .酒精灯中燃烧的钠蒸气所产生的光谱

D .蜡烛火焰产生的光谱

解析:选AC.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为线状谱,选项A 正确;白炽灯和蜡烛火焰产生的光谱为连续光谱,所以选项B 、D 错误;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为线状谱,所以选项C 正确.

3.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谱 B .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谱

C .线状谱和暗线谱都可以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

D .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是线状谱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

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

D.月亮的光谱是连续谱

答案:C

2.通过光栅或棱镜获得物质发光的光谱,光谱( )

A.按光子的频率顺序排列B.按光子的质量大小排列

C.按光子的速度大小排列 D.按光子的能量大小排列

答案:A

3.有关原子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光谱反映了原子结构特征

B.氢原子光谱跟氧原子光谱是不同的

C.太阳光谱是连续谱

D.鉴别物质的成分可以采用光谱分析

答案:ABD

4.对于光谱,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是连续谱,少量原子发光的光谱是线状谱

B.线状谱是由不连续的若干波长的光所组成

C.太阳光谱是连续谱

D.太阳光谱是线状谱

解析:选BD.原子光谱体现原子的特征,是线状谱,同一种原子无论多少发光特征都相同,即形成的线状谱都一样,故A错;B项是线状谱的特征,正确;太阳光周围的元素的低温蒸气吸收了相应频率的光,故太阳光谱是线状谱,故D对C错.

5.关于光谱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谱分析的依据是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谱线

B.光谱分析不能用连续光谱

C.光谱分析既可以用线状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

D.分析月亮的光谱可得知月球的化学组成

解析:选D.光谱分析常用反映原子特性的光谱,既可以用线状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故A、B、C项正确,月亮反射太阳光,因此,分析月亮的光谱并不能鉴定月球的化学组成,所以D不正确,选D项.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进行光谱分析,可以用连续光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

B.光谱分析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

C.分析某种物质的化学组成,可以使这种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另一种物质的低温蒸气取得吸收光谱进行分析

D.摄下月球的光谱,可以分析出月球上有哪些元素

解析:选B.进行光谱分析不能用连续光谱,只能用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所以选项A 错误;光谱分析的优点是灵敏而且迅速,所以选项B正确;分析某种物质的组成,可用白光照射其低温蒸气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通过另一种物质的低温蒸气只能取得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光谱,所以选项C错误;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反射的光谱是太阳光谱,而不是月球的光谱,不能用来分析月球上的元素,所以选项D错误.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它非常灵敏.光谱分析只能用线状谱或吸收光谱,而不能用连续光谱.

7.在太阳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这表明( )

A.太阳内部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B.太阳大气层中缺少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C.太阳大气层中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D.地球的大气层中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答案:C

A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 .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 .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 .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解析:选BC.原子的发射光谱是原子跃迁时形成的,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氢原子的发射光谱不是连续谱,原子发出的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跃迁时的能级差,故氢原子只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光,综上所述,选项A 、D 错,B 、C 对.

9.

图18-3-2

如图18-3-2甲所示的abcd 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

A .a 元素

B .b 元素

C .c 元素

D .d 元素 解析:选B.由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 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B 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

10.氢原子光谱除了巴耳末系外,还有莱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1λ=R (1

3

2

-1n

2),n =4,5,6,…,R =1.10×107 m -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

(1)n =6时,对应的波长?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少?n =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

解析:(1)由帕邢系公式1λ=R (132-1

n

2),当n =6时,

得λ=1.09×10-6 m.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速为光速c =3×108 m/s ,由

v =λT =λν,得ν=v λ=c λ=3×108

1.09×10-6

Hz

=2.75×1014

Hz.

答案:(1)1.09×10-6 m (2)3×108 m/s 2.75×1014 Hz

【作业布置】:完成问题与练习。 【学后反思】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2.知道能级、能级跃迁,会计算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 3.知道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以及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

1.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2.会计算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

【易错问题】

1.电子与原子碰撞发生能级跃迁时,误认为电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之差.

2.对能级跃迁与电离的区别认识不清.

【自主学习】

1.电子与原子碰撞发生能级跃迁时,误认为电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之差.

2.对能级跃迁与电离的区别认识不清.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_______、_______数值,这种现象叫做轨道量子化.

2.能量量子化

(1)定态:电子在不同的轨道对应不同的____,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在做变速运动,却不向外________,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_____.(2)能量量子化:电子在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____,因轨道是量子化的,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能级:把量子化的_______称为能级,其中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_______.处于____的原子最稳定.

3.跃迁条件

(1)跃迁:当电子由能量较高(较低)的定态轨道跳到能量较低(较高)的定态轨道的过程.(2)电磁辐射:当电子在不同的定态轨道间跃迁时就会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______,光子的能量值为:hν=________(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子的频率,Em是高能级能量,En是低能级能量).

4.几个基本概念

(1)量子数:现代物理学认为原子的可能状态是________,各状态的标号1,2,3,4,……,叫做______,一般用n表示.

(2)基态:原子能量_____的状态.

(3)激发态:原子能量较____的状态(相对于基态).

(4)电离:原子丢失____的过程.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原子从较高的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三、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玻尔理论第一次将_____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提出了定态和____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即保留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电子云

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____值,我们只能描述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_____的多少,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像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核心突破】

一、玻尔氢原子理论

1.轨道量子化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种现象叫轨道量子化, 例如:r 1=0.053 nm ,r 2=0.212 nm ,r 3=0.477 nm…,即rn =n 2r 1,n =1,2,3, 2.定态及原子能量量子化

不同的电子轨道对应着不同的原子状态,在这些状态中不向外辐射能量,这就是定态.原子在不同的定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

例如:E 1=-13.6 eV ,E 2=-3.4 eV ,E 3=-1.51 eV…,

即E n =E 1n

2,n =1,2,3….

3.原子的能级跃迁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 ν=E m -E n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能量,反之吸收能量,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为两能级的能级差.

二、原子跃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跃迁与电离

跃迁是指原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的变化过程,而电离则是指原子核外的电子获得一定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过程.

2.原子跃迁条件与规律

原子的跃迁条件h ν=E 初-E 终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以下两种情况则不受此条件限制.

(1)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的情况

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被破坏,因而不再遵守有关原子结构的理论.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 ,只要大于或等于13.6 eV 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

(2)实物粒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 当实物粒子和原子相碰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均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但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仍不是任意的,一定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3.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下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

4.一个原子和一群原子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了.即: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

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条数为N =n n -12

=C 2n ,而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 的激发态上时,最多可辐射出n -1条光谱线.

5.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

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向外辐射能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从外界吸收能量.

【课堂达标】

1.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作的假设有( )

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3.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4.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的能量是指( )

A.电子的动能

B.电子的电势能

C.电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

D.电子的动能、电势能和原子核能之和

5.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 )

A.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增大

B.电子的动能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能级增大

6.如图18-4-6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n.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使氢原子发生跃迁或电离的是( )

图18-4-6

A.9 eV的光子B.12 eV的光子

C.10.2 eV的光子D.15 eV的光子

7.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束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ν

1、ν

2

、ν

3

的三种光,

且ν

1<ν

2

3

,则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 )

A.hν1 B.hν2 C.hν3 D.h(ν1+ν2+ν3)

8.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

两个波长分别为λ

1和λ

2

,且λ

1

2

,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

A.λ

1+λ

2

B.λ

1

-λ

2

C.

λ1λ2

λ1+λ2

D.

λ1λ2

λ1-λ2

9.

图18-4-7

图18-4-7所示为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1为基态.若氢原子A处于激发态E2,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10.

图18-4-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18-4-8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到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

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11.有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能级上,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E1=-13.6 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

(1)这群氢原子的光谱共有几条谱线?

(2)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的最大频率是多少?

12.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0.53×10-10m.求氢原子处于n=4激发态时:

(1)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

(2)电子在n=4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3)要使n=4激发态的电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光照射?(已知能量关系E n=1

n2 E1,半径关系r n=n2r1,k=9.0×109N·m2/c2)

【作业布置】完成问题与练习。

【学后反思】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大的是 ( ) A.巴耳末系B.莱曼系C.帕邢系D.布喇开系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7.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 ) A.-13.6eV B.-10.2eV C.-3.4eV D.-1.51eV 8.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氢原子的理论的是

1 2 3 4 5 ∞ ( ) A .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只能是不连续的 B .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 C .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 .与地球附近的人造卫星相似,绕核运行,电子的轨道半径也要逐渐减小 9.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 大 , 则E 等 于 ( ) A .h (ν3-ν1) B .h (ν5+ν6) C .h ν3 D .h ν4 11.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用波长为600nm 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光子能量为10.2eV 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 .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 的光子 D .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 的光子 12.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的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如图所示,E 1是基态,E 2是亚稳态,E 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波长为λ1的绿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激发跃迁到E 3,然后自发跃迁到E 2,释放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 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 A .122 1λλλλ- B .2121λλλλ- C .2121λλλλ- D .2 11 2λλλλ-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3)能用n、ι、m、ms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知道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5)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能正确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介绍几种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能力。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在学生阶段就要认真作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通过介绍四个量子数及有关量子限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3、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学习难点】1、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第1课时 【自主预习提纲】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 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二、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排布的,研究表明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共分为______

原子模型发展史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1]: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葡萄干布丁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11]: ①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 土星模型 在汤姆生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同年,日本科学家提出了土星模型,认为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原子核外围的一个固定轨道上[16]。 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11]: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氢原子线状光谱的事实表明行星模型是不正确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12]: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值依n(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而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N(n=3)、O(n=4)、P(n=5)。 ③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但对于更加复杂的光谱现象却无能为力。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薛定谔和海森堡等人,经过13年的艰苦论证,在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复杂的光谱现象,其核心是波动力学。在玻尔原子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2、知道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3、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阅读第53、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的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互动冲浪: 1、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 4、已知下列原子的质量,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 O原子质量为2.657x10-26千克Fe原子质量为9.288x10-26千克

三、总结提升 1、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原子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 _____ =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4.分析表可获得的信息有: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氯171817 (1) (2) (3)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空间主要被原子核所占据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5.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g或kg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__能级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26) 一、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而是一系列分立的、特定的轨道,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2)当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才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其光子的能量hν=E n -E m ,其中E n 、E m 分别是原子的高能级和低能级。 (3)以上两点说明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是指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 [特别提醒] “跃迁”可以理解为电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的瞬间过渡。 二、用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氢光谱 1.玻尔的氢原子能级公式 E n =E 1n 2(n =1,2,3,…),其中E 1=-13.6 eV ,称基态。 2.玻尔的氢原子中电子轨道半径公式 r n =n 2r 1(n =1,2,3,…),其中r 1=0.53×10 -10 m 。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解释 按照玻尔理论,从理论上求出里德伯常量R H 的值,且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也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三、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意义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不能说明谱线的强度和偏振情况;不能解释有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的复杂光谱。 1.判断: (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 (4)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光谱的巴尔末系。( ) 答案:(1)√ (2)√ (3)× (4)× 2.思考: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与玻尔的原子模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相同点: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语言描述相比,教学效果较好。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从知识水平来看,本节内容抽象,肉眼又不可见,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从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看,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微观的结构表象和概念,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节的丰富内容,精美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网络教室 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查找网络或到自主学习网站学习,方便快捷,课堂容量大。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与光谱的联系。 3.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现代― 2.光谱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如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思考交流 1.电子跃迁时只吸收能量吗? 知识点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远近、能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电子层;用n表示,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符号K,L,M,N,O,P等。 (2)能级:当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如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3)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4)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思考交流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定义: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问题导思】 ①原子光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②霓虹灯的发光原理与氢原子光谱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都是气体在高电压激发下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的。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例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 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 为( )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2、能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书写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3、体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重点: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难点: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自主预习提纲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是、、。 2.画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说出画图方法并尝试多 种画法。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 量越。如E2p E3p E4p E5p。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如E4s E4p E4d E4f。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E4s E3d 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简单描述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并且这_____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_____。

5.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 _____ 的轨道,且自旋方向 _____。 6.洪特规则的特例: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 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二、19~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填表。 2.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的数目密切相关。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 思考:价电子数一定是最外层电子数吗? 填 表, 并思 考为 什么 每个 电子 层最 多容 纳2n2个电子?

2017-2018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练习1-原子结构模型

高一化学练习1—原子结构模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尔顿近代原子论要点的是() A. 同一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同 B. 原子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D. 化合物中各种原子按照简单整数比结合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现代化学的开端,道尔顿原子论认为:①原子时不可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3、下列不是Joseph John Thomson 的伟大贡献的是() A. 发现电子 B. 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与质量比 C.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 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 4、汤姆逊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子的构成中有电子②原子的构成中有质子③原子的构成中有中子④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B. 原子在任何变化中都保持不变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原子最早是由墨子所提出的 6、科学家从下列哪些发现推测出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①电子的发现②放射性的发现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④空气组成的发现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与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最接近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B. 原子在任何变化中都保持不变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原子最早是由墨子所提出的 8、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在宇宙爆炸之初,首先产生了中子,中子分裂产生质子和电子,随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阅读教材,将下列各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及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填入表中: 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卢瑟福因此被誉为“原子之父”。 [归纳总结]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活学活用] 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 C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

积的关系 D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 选项是错误的。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考虑,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根据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可以再分;由于存在同位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也会因中子数不同而导致其质量和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相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大部分为空隙,电子在核外作 高速运动。 二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若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能量较高轨道成为激发态原子。 (2)原子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间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和节日燃放的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谱学分析。 (2)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是由于氢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知识网络梳理】 【知识要点与方法指导】 一、重点、难点、方法 1.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 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的正与误,他在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 hv E E =-末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 初向高能级E 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v 大于或小于E E -末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3)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 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 。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 n n n N C -= =。 (4)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 原 子结构 ?? ? ? ? ? ??? ?? 电子的发现原子模型????? ????光谱光谱分析:用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物质的化学组成 ??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连续谱 线状谱?? ?汤姆孙的发现:阴极射线为电子流 电子发现的意义:原子可以再分??????????? ???? 汤姆孙枣糕式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能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能级跃迁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结构知识点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一)电子的发现: 1.电子是怎样发现的: 汤姆生用测定粒子的荷质比的方法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现象,根据偏转方向,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当他测定阴线射线粒子的荷质比时发现,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射极(粒子)都有相同的荷质比,这表明它们都能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因此这种带电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共同成份,这就是电子。 2.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性。 ①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②由于原子含有带负电的电子,从物质的电中性出发,推想到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这就提出了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探索原子模型的问题。 (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 (一)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什么叫散射实验? 用各种粒子——x射线、电子和α粒子轰击很薄的物质层,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这种实验叫做散射实验。 2.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探测它内部的结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 ①由于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的中心, ②α粒子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荧光屏便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 3.α粒子散射装置 ①放射源(Pa“坡”)玛丽·居里的祖国波兰。 ②金箔:1μm,能透光,有3000多层原子厚。 ③荧光屏荧光屏和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 ④显微镜圆周上转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过金箔后 ⑤转动圆盘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4.实验过程:实验室建在地下,通道大拐角(防光进入)

第十三章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十三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学案63 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知识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 第1电子层:只有s 第2电子层:有s 、p 两种轨道。 第3电子层:有s 、p 、d 三种轨道。 3.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写出元素基态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随着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右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 ……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①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②基态原子:______________。当基态原子________能量后,电子会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原子。 (2)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并且____________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相同。 问题思考 1.电子按构造原理排布时,先排在4s轨道,再排3d轨道,为什么?而失电子时,是先失4s轨道上的,还是先失3d轨道上的?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1.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____________转化为气态基态正一价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3)变化规律: 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________的趋势,但某些地方出现曲折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 2.电负性 (1)成键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________的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________吸引力的大小。 (3)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电负性的大小可用来衡量元素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大小。 (4)变化规律 ①同周期从__________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 (5)应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的电负性>1.8;金属的电负性<1.8;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两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问题思考 2.为什么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的,ⅤA族的大于ⅥA族的?如I1(Al)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I)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I)知识梳理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______________。 (2)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原子这一哲学名词变为化学中具有确定意义的实在微粒,并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 (3)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5)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进一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 (6)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的______________理论,使人们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原子结构的______________模型。 2.氢原子光谱 (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______________之间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______________。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等。(2)人们在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经光谱仪记录得到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所组成,即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为揭示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实验事实,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______________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_____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______________的数值,轨道能量依n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 一、研究进程 汤姆孙(糟糕模型)→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量子化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a 、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b 、实验的结果: 绝大多数α 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α 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甚至超过了90o 。 C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内容: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旋转。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10 10-,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约为m 1015-。 c 、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d 、核式结构的不足 认为原子寿命的极短;认为原子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三、氢原子光谱 1、公式:)11(1 2 2n m R -=λ m=1、2、3……,对于每个m,n=m+1,m+2,m+3…… m=2时,对应巴尔末系,其中有四条可见光,一条红色光、一条是蓝靛光、 另外两条是紫光。

2、线状光谱:原子光谱(明线光谱)是线状光谱,比如霓虹灯发光。 3、吸收光谱(主要研究太阳光谱):吸收光谱是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不连续的暗线。 吸收谱既不是线状谱又不是带状光谱(连续光谱) 4、实验表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明线光谱中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只是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比明线光谱中的两线要少一些) 5、光谱分析原理: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6、连续光谱(带状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三、波尔模型 1、电子轨道量子化r=n 2r 1 , r 1=0.053nm ——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电子绕核旋转可能的轨道是分立的。 2、原子能量状态量子化(定态)假设——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对应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取氢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为0,用定积分求得E 1= -13.6ev. 21n E E n =,E 1 = —13.6ev 3、原子跃迁假设(针对原子的线状谱提出) 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光子。 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末初E -E hv =。 注:电子只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完成原子内的跃迁。如果要使电子电离,光子的能量 与氢原子能量之和大于等于零即可。 4、局限性 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成经典力学描述下轨道运动,没有彻底摆脱经典理论的框架。→无法解释较为复杂原子的光谱。 5、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在一个确定时刻其空间坐标与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