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人为本 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坚持育人为本  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坚持育人为本  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忠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0年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环境育德、文化育德、学科育德、活动育德、师德育德等五大育德工程为目标,强管理、重落实、全面完成全县德育工作目标、有效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

1.德育活动内容丰富。一是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县教委拟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通知》(忠教育[2010]21号),部署并要求各学校以“红歌让我快乐、红歌使我成长”为主线,深入开展唱红歌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普遍传唱“祖国在我心中”校园歌曲45首,并教会学生会唱校歌、县歌等地方歌曲;以“传承中华文明,营造书香校园”为主线,深入开展经典诵读和第三届读书月活动,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以“赞英雄、颂祖国”为主线,和全国“双百”人物故事和赋有忠文化内涵的历史故事为内容,深入开展讲故事活动;以“爱国爱家,奋发向上”的主线,引导广大师生遴选格言警句,编辑箴言名句,激励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好学上进,报效祖国,并结合打造忠文化之

都,深刻感悟“忠信”、“忠义”、“忠诚”、“忠孝”文化内涵。为了推动“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11月,举行了全县首届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王比赛,有10名小学生、5名中学生荣获经典诵读大王称号,有30名中小学生获优秀奖。通过对各学校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成果展示录制光盘的评选,评出“唱读讲”先进学校30所。二是认真开展“我是90后”、“中华魂”读书征文演讲活动。根据全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市教委《关于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渝教基[2009]56号)要求,认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我是90后”、“中华魂”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县教委被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市教委评为“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先进集体,刘红菊被评为征文活动全国优秀工作者,忠县中学、忠州四小、忠州二小、忠州中学、甘井中学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实验小学陈攀宇、忠州中学罗云媛获全国征文比赛特等奖,有201名学生获全国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338名学生获重庆市征文比赛等级奖。三是精心组织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爱的心灵”为目的,通过开展“以爱育爱,以行促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学会关

爱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及学校和社会,让爱心在行动中扎根。复兴小学开展了“忠孝”主题教育,新立中学、忠州中学、忠县中学、拔山中学、三汇中学、白石中学、东溪中学、忠州四小、忠州二小、石子小学等学校举行了“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主题教育启动,签名仪式,举办了感恩教育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开展了征文、演讲比赛。四是组织开展“五心”教育,争当“四好少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青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在全县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主题教育,层层评选“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五是组织学生参加明德小学全人教育和儿童创意智能竞赛,拔山镇八德小学获全人教育竞赛甲等奖,东溪小学获优秀学校奖,东溪小学李斯麟同学获明德儿童作文竞赛一等奖,八德小学付倩、坪山小学周海分别获二等奖;东溪小学牟婷、八德小学付承丹、坪山小学牟靖祥分别获明德儿童绘画书法竞赛二等奖。六是组织“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及中学生征文全国质量知识竞赛,忠县中学获全国质量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杨迪同学获全国一等奖,

少儿绘画比赛中,实验小学邱晨曦同学获全国一等奖。七是组织“幸福生活,感谢有您”第五届少儿书信大赛,天桥小学王佳同学、实验小学文誉颖同学,拔山中学黄浩同学分别获特等奖,忠州中学、实验小学获特等组织奖,18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66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八是组织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

周年纪念活动及2010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月活动。通过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精神家园”征文比赛,举办“新时代――我们的新使命”团队日活动,组织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祭扫烈士陵园活动,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环境育德工程推进良好。一是积极开展“我栽一棵树,共建一片林”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忠州四小申报重庆市绿色学校评审合格,野鹤小学、石子小学、洋渡镇中、双桂小学、新立小学、万金小学、东溪小学、碾盘小学、双桂镇中申报县绿色学校,校园绿化成效突出。二是深入开展人文校园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五个校园”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由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联合拟发了《忠县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在30所学校(园)开展试点工作。忠县中学、忠州四小、实验小学、忠州二小、新生小学、任家小学、东溪中学、甘井中学、石宝小学、天桥小学、马灌中学、拔山中学等学校人文校园进展良好。忠州四小、实验小学、忠州二小、天桥小学、新生小学、显周小学、石宝小学、东溪中学等学校“温馨教室”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成就突出,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3.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印发了《忠县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并确定实验小学、忠州二小、忠州三小、忠州四小、白公路小学、顺溪小学、乌杨小学、金声小学、磨子小学、蒲家小学、双桂小学、巴营小学、石宝小学、兴峰小学、三汇小学、忠县中学、拔山中学、忠州中学、三汇中学、汝溪中学、东溪初中、实验中学、汝溪镇中、官坝初中、乌杨中学、天桥小学、东溪小学、马灌中学、白石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忠州镇幼儿园31所中小学为创建工作试点学校,组织了有特级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级骨干校长组成的专家组,对试点特色学校进行过程督导和指导。为了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到铜梁、永川、綦江、北碚、万州等

地学习考察。通过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2010年首批命名忠县中学、忠州中学、实验小学、忠州二小、忠州三小、忠州四小、白公路小学、巴营小学、三汇小学、拔山中学、汝溪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忠州镇幼儿园13所学校为县级特色学校。

4.树立典型、表彰激励先进。“六一”期间表彰优秀少先队员80名,优秀大队辅导员30名,优秀中队辅导员55名,红旗大队26个,红旗中队20个。召开两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表彰会,表彰2009――2010年德育工作先进集体35个,优秀德育工作者90名,十佳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90名,十佳优秀班主任,十佳少先队员,十佳中学生。白公路小学伯晓华、东溪中学罗洪忠表彰为重庆市第二届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乌杨小学刘秀芬、忠州中学刘治容表彰为重庆市第四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受团县委表彰的学校先进团组织13个,优秀团干部9名,实验小学黎娟被表彰为重庆市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实验小学付锐被表彰为重庆市“十佳少先队员”。

5.科技教育工作成效突出。一是精心组织第十七届忠县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学组实验小学张晓霞、忠州二小徐丹等6名同学获建筑模型赛一等奖,12名同学获二等奖,13名同学获三等奖,中学组忠州中学

秦霞获一等奖,4名同学获二等奖,4名同学获三等奖;组织电子模型赛,小学组实验小学付锐等4名同学获一等奖,7名同学获二等奖,7名同学获三等奖;中学组忠州中学毛敏泉等2名同学获一等奖,3名同学获二等奖,4名同学获三等奖;忠州中学、拔山中学、忠县中学、实验小学、忠州二小、东溪小学、白公路小学荣获优秀组织奖。二是认真组织重庆市第十届科技活动周活动,在忠州广场举行了第十届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和千名师生签名仪式,举办了“治水周”建设模型现场制作和烈鹰1号电动自由飞模型飞机留空计时比赛;各校以“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引领发展,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开展第十届科技周活动。忠州中学、拔山中学、白石中学、东溪小学、实验小学、忠州二小、白公路小学等学校开展了小发明、小创意、小制作竞赛活动,推动科技活动周的有效开展。三是认真组织第二十一届重庆市(忠县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在各校举行初赛的基础上,由县科协和县教委组织复赛,参赛学校有实验小学、忠州二小、忠州四小、忠州中学、忠县中学、拔山中学、石宝中学、白石中学。参赛项目四驱车、木结构桥梁,参赛选手600余人。四是狠抓青少年科技教育。召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换届成立大会,组建了忠县第五届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机构,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330人;忠州中学、实验小学表彰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冉平隆、刘红菊表彰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工作者,实验小学许洪波、忠州二小赵安祥、忠县中学刘青文分别评为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优秀辅导员;忠州中学、实验小学、忠州二小表彰为县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有10所学校表彰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表彰科技教育优秀辅导员13人,先进工作者10人。忠州中学扬威同学获第五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市长奖,顺溪小学获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

坚持育人为本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崇明县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回顾与总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崇明县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七年来,在上海市教委和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

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落实2005年崇明县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锲而不舍的精神,紧紧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性、社会性、系统性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主体参与、实践体验、榜样示范、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效。

一、政府高度重视育人大计,积极构建“合力育人”工作格局

1.不断完善齐抓共管的区域德育工作网络

在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统筹下,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民政局、共青团、妇联等各部门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强化协作,先后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方力量得到有效凝聚,良好的联动机制得到完善,“合力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得以不断完善。

2.基本形成全员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局面

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坚持以德育为核心,重视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育德能力培养。完成了全县1640多名班主任的分层分级培训、110多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110多名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以及法制副校长、青保干部、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各类德育工作者的专题培训;进一步建立了多种表彰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

人、“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集体与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和表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育人素养与人文素养,弘扬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努力促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

二、实施“走近中华经典”工程,着力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1.注重县校结合,整体开发“走近中华经典”工程

根据《崇明县中小学“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意见》整体方案,我们一方面采用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多层次联动的方式,进行了县本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小学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等3册县本读物,中学开发了县本读物《中国传统节日》和“走近经典文学”“走近经典艺术”“走近经典人物”等系列校本读物。另一方面,各学段相关学科教师把“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相关内容有机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结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让民族精神教育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得以深化与落实。

2.适合学生特点,有特色实施“走近中华经典”工程

实施中,小学层面以“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诵读活动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与家庭亲子活动相结合的典型经验;中学层面开展了“走近中国传统节日”“走近中华百位经典人物”“中国经典文学赏析”“中国经典国画赏析”“中

国经典民族音乐赏析”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感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校内外共建,全方位拓展“走近中华经典”工程

六年中,我们开展了以感受民族文化和激励民族精神为宗旨的系列主题活动,如“民族影视的了解与体验”“民族武术的知晓与体验”“民族风情的观摩与感受”“民族工艺民族戏曲的认同与继承”“民族航海历史的探寻与激励”“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考察”等扎实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以“走近中华经典”为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项目初步自成一体,2009年、2011年在上海市区县“两纲”实施总结汇报中,我县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三、全面落实生命教育项目,提升学生身心综合素养

1.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根据《崇明县心理健康教育“十一五”规划》,2009年教育局在县青保中心投入50万元完善了近百平米的心理辅导中心,包括六个功能各异的单室空间,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咨询、测试、放松、宣泄等多功能服务。我们还通过星级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与优秀校的建设和评估,规范、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温馨的个别帮助和辅导,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极大多数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积极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校利用媒体、家长会、小报、广播开展各种专题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少学校通过组织心理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同伴互助与辅导活动。

2.有序实施各项专题教育,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我们通过落实试点学校“青春教育”项目引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通过组织“十四岁生日”“十八岁成人”等仪式活动对学生强化生命与成长、理想与信念的教育;通过学校逃生预案的制定和定期演练,民防知识宣传教育和比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应急逃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制定《崇明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力保障学校法制教育的课程与课时的切实落实;通过组织县法制教育讲师团每年80多场的巡回专题宣讲,组织旁听人民法院开庭等活动,切实推进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图片巡回展览、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禁毒反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类关爱行动,如在“帮困助学关爱行动”中,凝聚社会人士爱心,建立了“赢通奖学金”“前进帮困奖学金”“台湾同乡会奖学金”等多种帮困助学基金,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开展了对全县4千多名“留守儿童”的建卡调研、组织结对和活动,初步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三级关爱网络,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3.深入推进“温馨教室”创建,促进校园人际和谐

我们坚持理念先导、活动跟进、交流分享的工作策略,在全县各中小学积极探索以人际关系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温馨教室”建设活动,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在2009年“让师爱充满智慧”“倾听花开的声音”师生温馨叙事故事比赛,2010

年的“温馨管理”故事演讲活动,2011年的“优秀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中,共有2千多名师生、200多名学校领导、100多个教师团队参与评比,丰富了我县的班集体建设的内涵,为我县的班集体建设注入了活力。2012年,我县获全国区域性推进班集体建设突出贡献奖,并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四、增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社区教育功能逐步激活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学校社区互动日趋增强,社区教育功能逐步激活。2008年起,从学校中分批抽调德育干部担任乡镇青保专职干部,专门从事辖区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2010

年开始,各村居民委员会都成立了“假日学校”,由教师、社工志愿者根据青保办制定的“菜单”,定期组织辖区内的青少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由派出所民警担任学校校外法制辅导员,县青保办成立了法制教育讲师团,为学校提供法律知识讲座,及时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县文化执法大队、学校周边办等部门定期联合行动,规范各类文化娱乐市场,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县妇联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年组织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县青保办还通过与教育资源丰富的社区、警营、军营等建立共建关系,建立了开放的活动组织体系,以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体验活动。

2.家庭教育指导逐步规范

近年来,我县通过“星级家长学校”的创建与评估验收,有效提升了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率,促进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千人访万家”教师家访活动,家访率达到80%以上,基本做到了“三个全覆盖”“两个必访”(即新生入学家访全覆盖、特殊家庭学生家访全覆盖、两天无故缺课学生家访全覆盖;学生家庭变故必访、问题学生必访),家校互动形式得到不断丰富。在每年“师爱在家庭中闪光”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在家庭教育指导园地中默默耕耘的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学校普遍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开放日、社区教育志愿者招募等途径,主动为家长提供各种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家校互动,合力育人成为教师、家长的共识和实践追求。

五、广泛开展各项实践研究,促进学校德育科学发展

1.抓日常德育科研普及,夯实德育研究的群众基础

我们以推进德育科研范式的有效转型为抓手,积极发动与组织教师开展德育案例、教育叙事故事等多种方式的研究,探索德育规律并遵循规律解决德育实践问题,真正使科研融入德育,德育借力于科研。同时,我们借助崇明县教育学会德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少先队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力量,每年组织开展德育研究论文评比、德育年会论坛等活动,分享与推广德育经验。通过校本行动、优势评估、特色提炼,涌现了《亲近自然,走向社会——“崇明百里行”活动》、《扬子文化千里寻》等具有鲜活个性的全国及市级学校德育优秀案例。

2.抓重点德育项目研究,打造德育研究的区域特色

我们以抓重点项目、抓实验学校、抓研究力量的培育为路径,将项目推进与教育研究相结合,集中力量攻克区域性重大德育课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借助专家的外力,提升科研成果对我县德育工作发展的贡献力。《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区域合力推进“留守儿童”整体教育的实践研究》两项课题立项为市教委一般课题。同时,教育局先后组织了班主任队伍、家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完成了《崇明县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思考》、《崇明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崇明县班主任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崇明县“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等多篇调查研究报告,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交流,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挑战与机遇

回顾六年的工作,我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任务,我县德育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机遇。

一、如何切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出台,

明确了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丰富了学业质量评价的内涵,指明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发展方向。当前,学生学业负担依然不轻、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健康发展任重道远。我们更要深入探索、突破瓶颈、破解难题,从德育的环境、机制、途径与方法、评价等多方面综合入手,整体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结果的良性发展等问题,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如何应对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创新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无疑是把双刃剑。广大青少年在享受信息便捷、海量与生动丰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识别与选择等诸多困惑。同样,信息传播途径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信息变化的快速性,为德育工作呈现了新课题,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新挑战。信息化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优化德育方式、拓展德育途径,提升应对信息发展的各种能力,丰富应对信息发展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提高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健康成长。

三、如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实践与提升

随着我县构建教育生态整体思路的逐步清晰,推进步伐的日益加快,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已成为题中之义。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能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健康

发展。然而,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仍然存在“教”与“学”的突出矛盾,师生关系时常亮起红灯,课堂氛围还欠温馨和谐,师生心理环境不容忽视。我们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认真研究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和形成规律,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积极的师生心理环境,打造和谐温馨的生态班级,尤其要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让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华彩,让校园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

任务与举措

面对挑战和机遇,“十二五”期间,崇明县学校德育要着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网络、创新实践模式、提升队伍素养,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其主要任务与举措如下:

一、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基教育,深入推进“两纲”实施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上海城市价值取向,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在自觉的道德判断、价值选择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一步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重开展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观念;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进一步深入推进“走近中华经典”工程。扎实做好市级课题《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将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与上海城市价值取向紧密结合,通过县本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走近中华经典”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德育品牌项目。

二、转变工作方式,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

德育是诸育的核心,诸育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各个方面的全过程之中。德育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理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深化,必须更新德育工作理念,树立全员育人主流意识,转变工作方式,形成合力共育的德育格局。

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方式。对学生诸育的培养不是割裂的,因此,要通过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校德育、教务、科研、师训、总务等各部门相互合作,主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理念与本职岗位联系起来,进而凝聚全员育人共识,形成同心育人合力。

有效推进德育课程的建设。课程是德育活动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通过县本和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科落实“两纲”教育等项目,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县教育局每两年组织德育优秀教材评选、各学科德育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总结、提炼、推广一批德育先进经验,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评选。

三、立足文化育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文化具有引导人、塑造人的巨大而又潜移默化的作用。崇明的教育正在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转型,为我们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提出了方向。我们力求通过人文环境和教育生态建设,形成具有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学校文化育人的有机体,给学生精神创新以理性引领,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深化人文环境建设。以培育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引领,鼓励学校结合自身的传统和特色,从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切入口,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培育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精神。鼓励学校在推进星级班集体和“温馨教室”建设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拓展班级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优化教育生态建设。教育生态各因素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复杂、动态的关系,优化教育生态,有助教育的全面科学发展。对于一所学校来讲,班级生态是微观的教育生态,社区生态则是宏观的教育

生态,其建设的重点不仅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家校关系与校社关系。教育既要集聚社区资源,又要为社区提供资源,尤其要进行文化引领。通过推进“星级假日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将社区资源用于学校教育,同时将学校教育资源反哺社区。

通过人文环境与教育生态的建设,五年内,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和品牌项目,形成一批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团队和典型活动案例。

四、创新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进社会实践,创新社会实践,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坚持循序渐进,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基地建设的系统性和活动设计的适切性,促进学生道德感悟与内化。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系统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通盘规划,分步落实,重点建设好爱国主义、民族文化、生命教育等各类教育基地,五年内建成以东平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为龙头的有崇明特色的、结构合理的、系统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群。要根据不同类型教育基地的特点,对基地建设提出针对性和规范性的活动指导意见。要统筹全县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充分开发整合全县社会资源,重点建设东平青少年活动基地,努力打造使之成为我县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等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德育实践活动资源。

加强社会实践的规范性与适切性。教育局和学校要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市教

以爱育人 立德树人

以爱育人立德树人 王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立德树人创新育人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创新育人心得体会]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对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在校园实习阶段虽在任教老师的引导下,让我们肤浅或者说是理论地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但从开始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发现你遇到的的问题远远地要多于书本.在这个题目也是当下我们这些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在此基础上又如何做到创新育人? 在我看来立德树人说的大点就是育人为本,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人人,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决定方向,理念指导行动,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保障了学校各项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目标的达成. 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就是说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阶段是基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肩上的责任不言而喻. 记得在作为学生的过程中,我的音乐老师们进行了大学音乐教学的课程改革,我们这届算是很福利,有幸学习课程改革后的精品课程,这个课程要求我们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并且提高的是对视唱练耳的要

求,而且整堂课并不会很死板,总是在听、唱、动等环节中结束了一堂课,这也让我对声乐这门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从学习到现在工作,幼儿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从以前的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分领域的将掌握能力、习惯、等,到现在的注重综合课程以及一日活动的设计,并且做到创新教学,最大限度的引导幼儿全方面发展.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我们要用“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活动精神来要求我们自己.建立正确的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上,我们要带着情感去组织活动, 真正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新时代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我树立起了终身的理念,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的起家长、那群孩子们,对得起学校,也对得起自己!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贵州兴义敬南镇李波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

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德江县八一爱民学校李淑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番思考,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以此文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立德树人,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如是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没有先进价值体系的引导、凝聚、支撑,没有主流信仰信念,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党中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 二、学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设校园文化 ①每所学校都要在显目位置展示自己的校训,把“立德树人”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关键词:树立榜样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

立德树人

新时代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

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性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反映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包括一些学科基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而,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最新立德树人内涵是什么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最注重道德教育的民族之一。“教”表达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育”强调的是品行和德性的养成。《左传》

立德树人是根本讲课稿

立德树人是根本

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4)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摘要 现阶段民办高校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机,而怎么样在这个关键时机民办高校如何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一直都是值得民办高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如何立德树人,然后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在民办高校如何在教书、育人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立德树人 (一)要把明确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做到立德树人要求教育事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生存能力,而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使要求民办高校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当我们看到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行为规范纳入到学生综合考评的指标里面,我们感到十分欣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二)立德树人,入心为要 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三)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有可能需要言传,但是德行必须要亲身教导。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他们应该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真正的成为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而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知识,文化的,有素质的教

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 (德育工作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德育工作简介 一、德育培养的目标 “立德树人”的德育重点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 一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微信公众号以及班会课二十四节气,初一年级《弟子规》的学习,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化,逢单届展示中国36个省市的多彩文化); 二是按照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北海作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的宣传、海洋文化的宣传,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主题文化,逢双届展示世界各个国家的多元文化)。 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以“文化立校、育人为本”为指导,落实《北师大北海附中文明礼仪规范》制度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通过《北师大北海附中教学区管理评分十五条》、《北师大北海附中宿舍管理二十一条》和《北师大北海附中优秀学生表彰奖励条例》《北师大北海附中周“红旗班”月“行为规范示范班”评比细则》,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督促和综合素质考核,对班级管理进行反馈,对班主任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评优。 年级组负责制,要求各年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令行禁止、督促到位。 班主任通过每月的主题培训及讲座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打造“爱即教育”德育沙龙品牌。 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将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体系,实行的是《全员德育管理制度》、《学生培养导师制》。一是两操、两就寝、两自习到位管理;二是培养一支全员全程全面德育队伍(教师、宿管、校医保洁、水电、门卫等),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的全方位管理格局,通过岗位分工责任制,把班主任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班主任能够专心自己的业务成长。 家校联系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微信、《给家长的一封信》重大节日的节点、全员家访(每年春期)、家委会、家长学校等等来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社会资源,调用部队、消防、图书馆、红十字会等等一切社会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坚守育人初心、坚持立德树人

坚守育人初心、坚持立德树人 大家好,作为1名入职高校两年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根据自己最近一段对这方面的学习及结合两年来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谈谈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认识。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教师的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这句话应该为“不忘育人初心,方得教育始终”,所以这个应该是我后续教育事业应该始终牢记的准则。 我们应该育什么人,也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的使命。孔子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是广大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工程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教育学生守法明礼。要着力培养学生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追逐梦想的良好品质,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做胸怀远大志向的时代先锋。要着力培养学生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追逐梦想的良好品质,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做胸怀远大志向的时代先锋。 作为一名入职不长的大学教师,自己深知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这两年来自己不断的学习网络上的名师及身边的优秀教师的讲课方法及其他们给我提供的宝贵意见,这两年的新技术的发展让学校教学必须做出改变,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在不断尝试这些新的方法,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雨课堂、UM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