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概念:运用物理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临床血液学一般检验,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栓与止血的检测,血型、血库、交叉配血,排泄物、分泌液及体液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

运用:疾病诊断、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

进行社会普查、开展健康咨询、科学研究提供数据

学习方法与要求:1、个体化、综合、动态分析的思维方法

2、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适应证、选用原则

3、掌握各项检测项目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4、熟悉标本采集、处理、实验方法等

第二章血液学一般检验

血液的组成

1、分类:全血、血浆、血清

全血:用于细胞计数、分类、形态观察

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用于血栓止血检测

血清:全血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用于生物化学、免疫学检测等

2、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法:微量检测

静脉采血法:血沉、免疫、生化等检测项目。

动脉采血法:血液气体分析

注意:严禁在静脉输液管中采集血

二、抗凝剂

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或者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例如:草酸盐、枸橼酸钠、肝素、EDTA

三、红细胞(red blood cell,erythrocyte)的检验

1、方法:显微镜计数法、血细胞分析仪法

参考值:成年男性:( 4.0~5.5)X1012/L 成年女性:( 3.5~5.0)X1012/L

新生儿:( 6.0~7.0)X1012/L

3、临床意义

(1)增多:A、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运动、精神因素等

(2)减少:生理性减少:儿童、孕妇、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概念:贫血(anemia)

A、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

B、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贫、巨幼贫

C、红细胞破坏增加如溶贫

D、红细胞丢失过多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大小异常、染色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

大小异常:

染色异常:低色素:中央淡染区扩大,甚至中间不着色

形态异常:水滴型红细胞、刺毛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口红型红细胞、球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

四、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一)、方法:1、手工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2、血细胞分析仪法

(二)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三)、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测定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平行。在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发生改变。(两

个实验需同时测定)例: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五、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的检验

(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方法:显微镜血涂片染色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群、五分群

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参考值:

3、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A、病理性增多:(A)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B)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的血细胞破坏(C)急性

大出血(D)急性中毒(E)肿瘤性增多

B、病理性减少:(A)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B)某些血液病

(C)慢性理化损伤(D)自身免疫性疾病(E)脾功能亢进

(2)嗜酸性粒细胞

生理变化:劳动、饥饿、寒冷、精神刺激

病理性增多:A、过敏性疾患B、寄生虫疾病C、某些传染病

D、某些血液病

E、某些恶性肿瘤

F、皮肤病

病理性减少:A、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

B、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嗜碱性粒细胞

A 、增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A、增多:生理性:

病理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性增多:再障

B、减少: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形态学观察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原始粒细胞--早幼--中幼--晚幼--杆状--分叶核

成熟

幼稚

(1)核象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超过5%和/或出现杆状核以前的细胞,为核左移。见于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2)核象右移:一般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为主,如果5叶以上超过3%,为核右移。大多数由于缺乏造血物质,如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异常淋巴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时或过敏原的刺

激下,可使得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形态学的变化。分为空泡型(浆细胞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和幼稚型

六血小板(platelet。PLT)检测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质分离来的,通过血小板所含的各种因子和它所具有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其在凝血、止血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范围:(100-300)×109/L

血小板低于30 ×109/L,提示可能有自发性的出血倾向。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参考值】百分数成人0.005-0.015(0.5%-1.5%,平均1%)

绝对值(24-84)×109/L(2.4万-8.4万/mm3)

【临床意义】

●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八、红细胞比积测定(hematocrit,Hct)

又叫红细胞体积分数,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参考值】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临床意义】●红细胞比积增高: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九、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PCV(L/L)*10^15/RBC(/L)

Fl

[参考值] 80~95fl(80~95μm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MCH=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Hb(g/L)*10^12/RBC(/L)

pg

[参考值] 27~31pg

各种贫血时三项指数的变化

MCV MCH MCHC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单纯小细胞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

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PCV(L/L) /Hb(g/L) g/L

【参考值】:320~360g/L (32%~36%)

【临床意义】:根据上述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

(1)定义: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间体积差异的参数,通过变异系数定量的表示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2)原理:血细胞自动分析仪通过电阻的改变,产生脉冲信号的强弱 。

(3)正常参考值:成人:≤15.0% 新生儿:男≤15.9% 女≤16.2%

(4)临床意义:a. 与MCV 联合应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b. 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

c. 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

十、红细胞沉降率(ESR )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

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加快。

血沉是一个非特异性的指标。

【原理】红细胞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影响因素有:红细胞聚集、大分子蛋白质 、白蛋白、脂类

物质

【影响因素】

MCV RDW 巨幼贫 ↑ ↑ 溶贫 ↑ ↑ 铁粒幼贫血 → ↑ 再障 → →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

(一)血浆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互相排斥,与血浆接触面积大,阻力大,而保持悬浮稳定性,沉降很慢。

1、带正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沉加快。

2、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如白蛋白,血沉减慢。

3、脂类:胆固醇,甘油三脂,利于红细胞聚集,血沉加快。卵磷脂使血沉减慢。

4、分子多聚体药物:使红细胞聚集,如葡萄糖,白明胶等。

(二)红细胞因素

1、红细胞数量:数量越少,阻力越小,血沉加快。

2、红细胞形态:直径大,厚度薄,红细胞易形成缗钱状,血沉加快。

球型红细胞,血沉减慢。

(三)技术因素1、血沉管的位置:倾斜,血沉加快。

2、温度:温度越高,血沉加快。

3、抗凝剂的使用

【参考值】男0-15mm/ln 女0-20mm/ln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妇女月经期血沉略有增快;妊娠3月以上由于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使血

沉增快,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增高而血沉增快。2.病理性加快:

1).各种炎症:常见原因,急性细菌性炎症致血沉加快;炎症的活动期,血沉也加快,如结核病,风湿热等活动期。

2).组织损伤及坏死:组织损伤或手术后常增快,如肺梗死、心肌梗死2-3天可见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而心绞痛时多正常。

3).恶性肿瘤:可能与恶性肿瘤所致的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血及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4).高球蛋白血症:多种因素所致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可致血沉加快,如SL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等等。

5).贫血:严重贫血可表现血沉加快,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及镰形红细胞性贫血,有时血沉加快不明显。

6).高胆固醇血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参考价值】:

1.动态观察病情

2.良、恶性肿瘤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疾病

(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十、血细胞分析仪:见ppt

粪便检查

一、消化吸收的过程及粪便的形成

人体的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消化生理过程

消化系统从口腔延续到肛门,负责摄入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这一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体外。消化道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

食物在口腔内经咀嚼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经食管蠕动推送入胃腔,经过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与胃窦的研磨形成酸性食糜。胃在消化过程中不断蠕动,通过幽门,有节制地把食糜送入十二指肠和小肠。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重要场所。消化作用主要靠胰液消化酶来完成,肠液中的各种消化酶起消化补充的作用。此外,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维生素、水、电解质、矿物)经过消化后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食物残渣则通过回盲瓣间歇进入大肠。每天大约有500-1000ml食糜残渣进入结肠,水分和电解质大部分在结肠上半段被吸收,只有50-200ml的液体由粪便排出。

粪便组成:3/4是水,1/4是固体物质

二、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

1. 了解消化道以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是否有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

2. 用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过筛试验。

3. 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4. 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协助诊断肠道寄生虫病。

三、标本采集和处理

1、容器:干净,标志明显,大小适宜,盛便后不漏不溢,不吸收水份,最好是一次性的塑料盒。

2、标本的要求:

标本务必新鲜,不可混人尿液。

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竹签挑取粪便含有粘液或脓血部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不同部位浅、深处粪便多处取材。

一般检查留取少量粪便即可(至少有5克大小),稀便2ml,

浓集卵时至少要取鸡蛋大小粪便。

3、及时检查: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查完毕,否则因pH及消化酶等影导致有形成分破坏。

4、特殊检查标本应按规定进行

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

寒冷季节时标本送验及检查时应需保温。

口腔、咽喉、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5、标本检查后的处理

将纸类、塑料等容器投入焚化炉中烧毁。

搪瓷容器、载玻片等应浸泡于消毒液中(如0.5%过氧化乙酸、新洁尔灭等)24h,弃消毒液,再煮沸后流水冲洗凉干或烘干备用。

四、粪便的检查

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颜色:健康成人粪便应为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为粪胆素导致。各种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

变化可以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①鲜红色:见于直肠癌、肛裂、痔疮等下消化道出血。

②黑色或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服用铁剂、食用猪血等。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细菌作

用下被分解,降解为血红素、铁、卟啉。铁与肠道分解生成的硫化氢形成黑色的硫化铁。

③白陶土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食用脂肪过量、钡餐后。

④绿色:见于婴儿腹泻、由于肠蠕动过快,胆绿素由粪便排出而形成,或食用大量菠菜等。

⑤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

2、性状:健康成人为成形软便,便秘者为球形硬块。婴儿为糊状。

(1)粘液便(mucous stool):正常粪便含有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看见。粘液增多提示肠道炎症或受刺激,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中;大肠炎症时,粪便已经逐渐形成而附着于粪便表面。

(2)脓血便(stool with blood and pus):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或直肠癌。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果酱样。

(3)鲜血便(bloody stool):见于结肠癌、直肠息肉、肛裂及痔疮等。

(4)柏油样便(tarry and black stool):呈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以上时,可见到柏油样便。

(5)米泔样便(rice water stool):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内含粘液片块,多见于霍乱、副霍乱。(6)溏便(semiliquid stool):粪便呈粥样但内含物粗糙,见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

(7)胨状便(peptone stool):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粪便。

(8)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若遇见大量黄绿色

稀汁样便并伴有膜状物应考虑为假膜性肠炎。爱滋病并发隐孢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出大量稀汁样便。(9)乳凝块状便(laxex coagulum stool):粪便中有黄白色乳凝块或蛋花样便,见于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10)蛋青样便:白色念珠菌性肠道感染。

3、寄生虫:

粪便中肉眼可以发现虫体较大的肠道寄生虫有蛔虫、蛲虫、绦虫节片,过筛冲洗后可发现钩虫、鞭虫等细小虫体。

4、结石

可见到胆石、粪石、肠结石、胰石等。最重要且多见的是胆石。应用排石药物或碎石后,肉眼可见到较大结石,而结石较小时,需要将粪便筛洗后仔细查找才能发现。

5、量:健康成人每日粪便为100-300g。粗粮或纤维丰富的,粪便量多。

细粮或肉类较多,粪便较少。

6、气味

由于细菌作用的产物吲哚、硫化氢等等使得粪便有一定臭味。

消化吸收不良,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时,为腐败臭味。

脂肪或糖类消化不良,酸臭味。

阿米巴痢疾时,鱼腥味。

7、pH

变化范围6 .9-7 .2。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时碱性,8 .0左右。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为酸性,6.1-6 . 6左右。

(二)显微镜检查—手工盐水涂片镜检

操作方法:取一清洁玻片,滴加2滴生理盐水,用竹签挑取粪便中的异常部份,与盐水均匀混合制成薄涂片,盖上盖片,其涂抹厚度以透过标本看清字迹为宜。先用低倍观察虫卵、原虫和其它异物,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各种异常成分。细胞计数时,至少应检查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

1.细胞

(1)白细胞:正常不见或偶见。白细胞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肠炎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分散存在,一般少于15个/HP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时,白细胞大量出现或成堆出现脓细胞,可发现吞噬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下消化道炎症、肿瘤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可见到数量不等红细胞。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分散存在,形态多正常;阿米巴痢疾红细胞多于白细胞,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3)吞噬细胞(macrophage):也称大吞噬细胞,胞质里吞噬颗粒、细胞碎片、细菌等的单核细胞。是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4)上皮细胞:粪便中的上皮细胞为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大多被破坏,正常粪便中不易发现。上皮细胞(柱状上皮)增多可见于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肿瘤细胞: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粪便中可以见到成堆的癌细胞。

2.寄生虫虫卵及原虫

在粪便中检查到寄生虫卵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的依据。粪便显微镜下可见到寄生虫的虫卵、包囊和滋养体等。

3.真菌

粪便中可见到的真菌有普通酵母菌、人体酵母菌、念珠菌。

4.食物残渣(food residue)

(1)脂肪:其中脂肪小滴在显微镜下呈大小不一、圆形折光性强的小球状,苏丹III染成橘红色。正常粪便中很少见到脂肪,如镜检脂肪小滴>6个/HP,视为脂肪排泄增多,若24h粪便中总量超过6g时,称为脂肪泻(steatorrhea)。脂肪小滴明显增多见于: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小儿腹泻。②阻塞性黄疸:因肠道中胆汁缺乏,脂肪吸收障碍,粪便中可出现大量脂肪小滴。

(2)淀粉颗粒(starch granule):正常粪便中少见,如增多,提示糖类消化功能障碍,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常伴随有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3)其他:少量的结缔组织、肌纤维、植物纤维及植物细胞等也可见于正常粪便中。

5.结晶

正常粪便中可见到磷酸钙、草酸钙、胆固醇、碳酸钙等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病理性结晶有:

①夏科-莱登结晶(Charcot-Leydencrystal):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粪便中,

并常与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存在。

②血晶:为棕黄色斜方形结晶,不溶于氢氧化钾溶液,溶于酸,呈青色,见于胃肠道出血粪便中。(三)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

隐血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少(每日出血量<5ml),红细胞被消化破坏,肉眼见不到粪便颜色改变,显微镜下也不能证实出血,这种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称为隐血。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是指用化学或免疫学的方法证实微量血液的试验。

(1)化学法根据色原物质不同分为:邻联甲苯胺法、邻甲苯胺法、联苯胺法、无色孔雀绿法、愈创木酯法、还原酚酞法等;根据反应试剂状态或试剂载体不同又分为湿化学和干化学试纸法。

其实验设计原理基本相同,此类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目前实验室常用。

①灵敏度:

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胺、还原酚酞法最灵敏,可检出0.2~1.0mg/L的血红蛋白,只要消化道有1~5ml出血就可检出;其中邻联甲苯胺法是在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还原酚酞法由于试剂极不稳定而被淘汰;

中度灵敏的试验有联苯胺法、匹拉抗米酮法及无色孔雀绿法,可检出1~5mg/L的血红蛋白,消化道有5~10ml出血即为阳性。无色孔雀绿法在未加入异喹啉时灵敏度较差(20mg/L血红蛋白),试剂的配制和来源不如匹拉米酮法方便。联苯胺法由于有致癌性而被淘汰。

愈创木酯法灵敏度差,需6~10mg/L血红蛋白才能检出,此时消化道出血可达20ml,但愈创木酯法没有禁食的要求。

为了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上易采用中度灵敏方法。

②特异性和准确性:受食物、药物、试剂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如外源性食物中含有血红蛋白、肌红蛋

白等;大量生食用蔬菜,因含有高浓度的过氧化物酶而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药物,抑制化学反应等。

(2)免疫学法免疫学法常用的方法有ELISA和胶体金等方法,此类方法所使用的抗体为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即可获阳性结果)、特异性强,饮食和药物等均对结果无影响,目前被认为是大肠癌普查最适用试验。

但免疫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假阳性:灵敏度过高,引起假阳性,使一些胃肠道生理性失血(<2ml/24h),或服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2~5ml/24h)也可为阳性。②假阴性:当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被消化酶及细菌充分分解后使免疫原性减弱、消失或改变,可出现假阴性,故免疫学法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检查,40%~50%上消化道出血不能检出;

当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血红蛋白(抗原)浓度过高造成的抗原抗体不匹配,即前带现象,也可出现假阴性。

(3)血红蛋白荧光定量法采用卟啉荧光定量血红蛋白试验(hemo quant test,HOT),该试验用热草酸溶液使血红素转变为原卟啉进行荧光检测。除可测定粪便中血红蛋白外,还可测定血红蛋白衍生物卟啉,从而克服血红蛋白受消化液消化和细菌分解的影响,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同样灵敏,但仍受外源性动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卟啉类物质干扰,且方法复杂,推广使用受到限制。临床意义

(1)对消化道出血有诊断价值

(2)为消化道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提供依据

(3)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的1个筛选指标

2、粪胆色素检查

包括胆红素、粪胆原、粪胆素。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素,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粪胆素

能与汞结合成红色化合物,红色深浅与粪胆素含量成正比。

正常粪便呈阳性反应(红色)

溶血性贫血时,胆汁生成过多而呈强阳性;胆总管梗阻时呈阴性反应。

粪胆原:75~350 mg/100g粪便

临床意义

(1)增加:溶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恶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织内出血等红细胞破坏显著者。

(2)减少。梗阻性黄疸。

(3)肝细胞性黄疸时粪胆原则可增加也可减少,视肝内梗阻情况而定。粪胆原检验对于黄疸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粪胆红素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当肠道炎症、腹泻等肠蠕动加速,使胆红素来不及被肠道菌还原时,胆红素试验为阳性。

(2)乳儿因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粪便亦可出现胆红素。

3、脂肪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称量法和滴定法等。显微镜法一般为定性检查,简单易行,但准确率低,只能作为消化吸收不良的筛检试验。称量法和滴定定量法代表的是总脂肪酸,结果较

为准确,但操作复杂,不便常规使用。

脂肪测定主要了解人体的消化或吸收功能,间接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4、pH检查

正常人粪便为中性、弱酸或弱碱性(pH 6.9~7.2)。

浆膜腔积液检查

一、概述

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等统称为浆膜腔。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

正常人浆膜内少量液体来自壁层浆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滤出,并通过脏层浆膜的淋巴管和小静脉的回吸收。胸腔液<20ml,腹腔液<50ml,心包腔液约为10-30ml,关节腔液0.1-0.2ml。当浆膜有炎症、循环障碍,恶性肿瘤等病变时,浆膜腔液生成增多并积聚在浆膜腔内,其性质也发生变化,此时称为浆膜腔积液。

分类:(1)按部位不同: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心包腔积液、关节腔积液(2)按性质和病因不同

漏出液(transudate)、渗出液(exudate)

漏出液:非炎症性积液,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被重吸收,液体在毛细血管内外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四个因素: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即有效虑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

漏出液形成原因:

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2、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3、淋巴回流受阻:

4、水、钠储留:

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液体、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和各种细胞成分等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和组织间隙及浆膜腔,形成积液。

形成原因: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

恶性肿瘤: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浆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其他:如外伤、化学性刺激(血液、尿液、胆汁和胃液)、风湿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积液。

二、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标本一般由临床医生行浆膜腔穿刺术获得;采集标本分4管留取,第1管细菌学;第2管化学和免疫学;第3管细胞学,第4管观察凝固现象。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宜用EDTA-K2抗凝,化学检查肝素抗凝。

送检和检测必须及时;如不能检查因该加无水乙醇放置于冰箱保存。

三、一般性状检查

1、量:正常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但在病理情况下,液体增多,其增多的程度与

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颜色:正常胸腔液、腹腔液和心包腔液为清亮、淡黄色的液体,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颜色

变化。一般渗出液颜色深,漏出液颜色浅。

红色:为血性。可由穿刺损伤、结核、肿瘤、内脏损伤、出血性疾病等所致。

脓性淡黄色:化脓性感染

乳白色:由化脓性感染时大量白细胞和细菌、胸导管阻塞或破裂时的真性乳糜液或含有大量脂肪变性细胞时的假性乳糜液所致。有恶臭气味的脓性积液多为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所致。

绿色:由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

棕色:多由阿米巴脓肿破溃进入胸腔或腹腔所致。

黄色或淡黄色:可见于各种原因的黄疸。

黑色:由曲霉菌感染引起。

草黄色:多见于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积液。

3、透明度(清澈、微浑、浑浊)

正常胸腔液、腹腔液和心包腔液为清晰透明的液体。积液的透明度常与其所含的细胞、细菌、蛋白质等程度有关。

渗出液呈不同程度的混浊;乳糜液因含有大量脂肪也呈混浊;

漏出液一般清晰透明。

4、凝固性漏出液一般不凝固;

渗出液往往可以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纤维蛋白原作用:渗出液中含有纤溶酶时可降解纤维蛋白

5、比重: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漏出液小于1.015 ,渗出液大于1.018

四、化学检查

1、pH

隔绝空气,及时送检

漏出液:7.455-7.465 渗出液:6.87-7.39

2、蛋白质检查

定性:李瓦他(Rivalta)实验

浆膜上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粘蛋白分泌增加。稀醋酸中滴加胸腹水,看有无蛋白沉淀出现。30g/L以下阴性,40g/L以上阳性,二者之间约80%阳性

定量:双缩脲法测定蛋白(总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

渗出液大于30g/L 漏出液小于25g/L

蛋白电泳:做蛋白组分分析

葡萄糖测定:漏出液:与血糖含量近似;渗出液:略低于血糖含量

LD(乳酸脱氢酶):渗出液:积液LD>200、积液LD/血清LD大于0.6;漏出液:少

五、显微镜检查

漏出液中的白细胞数不超过100×106/L,主要为间皮细胞及淋巴细胞。

渗出液的白细胞数多超过500×106/L,

可因病因不同而出现多种不同种类种类的细胞,细胞分类检查可出现以下情况。

中性粒细胞为主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结核性感染早期

淋巴细胞为主见于各种慢性感染结核性、梅毒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肿瘤细胞检出肿瘤细胞是诊断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八、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检验

Urine

Exami

natio

n

尿液检

验的临

床意义

Signif

icance

of

urine

analys

is

1、泌尿

系统疾

病的诊

断与疗效观察 2、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护

4、职业病的辅助诊断

5、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

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urine specimen

一、患者的准备

1、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收集尿标本。

2、清洁采集部位。

3、标记,患者资料、容器、化验单标记要一致。

4、避免污染。

5、使用合格容器。

二、收集尿液的容器

1.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该是清洁、无渗漏、无颗粒、透明、易处理、与尿成分不起反应。容器和盖子应不含干扰物质,如清洁剂等。

2.容器只限一次性使用。如需细菌培养,应用无菌瓶。

3.容器容积最少应有50ml,圆形开口,至少直径为4cm,应有宽底,避免偶然倾出。小的特殊容器,用于年幼儿童收集标本。

4.容器应方便运输,便于保存。

5.送检标本容器上应有标签并注明病人的全名、特有的标识码(如科别、床号等)、标本收集日期及检测项目,如果含防腐剂的要注明其名称。

三、收集尿液的方法

1.指导病人后让其自行留取,取清洁中段尿(Midstream species) 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要求病人清洗手及外生殖器,一般留取中段尿到适当的未受污染的容器中。女性要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婴幼儿要避免粪便污染。

2.导尿标本或穿刺标本导尿是通过尿道将导管插入膀胱后收集标本,此法有可能把细菌带入膀胱而引起感染,故不宜经常使用。耻骨上标本是通过下腹壁从膨胀的膀胱穿刺尿液所收集的标本。

四、尿液标本的种类

1.晨尿(morning specimen) 即清晨起床后的第1次尿液标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统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等。但由于晨尿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变化,因此有人推荐用清晨第2次尿标本(second morning specimen)检查来取代晨尿。

2.随机尿(random specimen) 即留取任何一个时间的尿液标本,适用于门诊、急诊病人。此类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少量的病理成分易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如Vit C等的干扰。

3.餐后尿(postprandial ) 通常于午餐后2h收集病人尿液,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出更为灵敏,因餐后增加了负载,使已降低阈值的肾不能承受。此外,由于餐后肝脏分泌旺盛,促进尿胆原的肠肝循环,而餐后机体出现的“碱潮”状态也有利于尿胆原的排出。因此,餐后尿适用于检查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

4.空腹尿标本即进餐前的尿液标本。此标本对于糖尿病病人尿糖测定更为准确。

5.3h尿收集上午3h(如6~9时)尿液,测定尿液有形成分,如白细胞排出率等。

6.12h尿晚上8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的尿液后,留取至次日晨8时夜尿,作为12h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s计数。

7.24h尿尿液中的一些溶质在不同时间内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h尿液。于第1天晨8时排空膀胱,弃去此次尿液,再收集至次日晨8时的全部尿液,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

五、尿液标本的处理1、处理后排放 2、消毒后焚烧 3、由环卫部门处理

尿液理学检验Physical Examination

一、气味

正常尿液的气味来自尿中挥发性的酸或酯类。新鲜尿液具有微弱的特殊酯味。陈旧性尿液因尿素分解可有氨臭味。尿液气味也可受到食物和某些药物的影响,如过多饮酒、进食葱蒜、服用某些药物等,可使尿中出现相应的特殊气味。

尿液出现异常气味见于:

①新鲜尿液有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所致。

②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呈烂苹果样气味。

③苯丙酮尿症病人尿中可有特殊“老鼠屎”样臭味。

④泌尿系统肠道瘘时,尿中可有粪臭味。

二、尿量

尿量(urine volume)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及稀释功能。一般情况下,尿量与饮水量正相关,此外尿量还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气候、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等。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2.0L/24h。昼夜尿量之比为(2~4)∶1。

1.多尿(polyuria)24h尿量多于2.5L称为多尿。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浓缩功能减退所致,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糖尿病:因尿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所致,属于溶质性利尿。

(2)肾脏疾病:多种肾脏疾病,因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夜尿增多。

(3)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该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所致,此种尿液比密通常小于1.010,借此可与糖尿病鉴别。。(4)其他因素:如高血压肾病、失钾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等亦可出现多尿。

另外,癔病性大量饮水亦可导致多尿。

2.少尿(oliguria) 24h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称之少尿。生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传染病学 期末考试试题复习资料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B 1、艾滋病的全称是:(?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C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D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B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D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B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C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A、370℃,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30分钟 D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B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A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A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D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A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A 15、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D 16、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 A、40 B、60 C、80 D、100 D 17、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B 18、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C 19、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D 2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A 21、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B 22、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B 2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C 2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D 25、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C 26、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D 27、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诊断学综合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病例 1: 患者男性, 60岁,于2004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20年前开使出现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服药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到冬季易发作, 10 年前出现气喘,劳动力日渐下降, 5 年前出现下肢浮肿,服利尿剂后水肿可减轻, 1 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气喘不能平卧,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支急发收入院。 1.精确概括主诉(不超过 20 个字)。 2.咳嗽的性质是什么他描述的完整吗应该补充哪些 3.对患者的气喘你应该如何理解 4.他的浮肿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5.他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你如何从问诊中进一步深入了解 . 病例 2: 患者男性, 28岁,于1992年 7月 5日急诊入院。患者于 7月4日感上腹不适,烧灼感,以后出现恶心,吐出暗红色血液约1500ml,出现头晕、出汗、乏力。病前曾有饮酒史。 1.概括主诉 2.现病史中还有哪些不足 3.你判断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系统、大概部位) 4.患者为什么出现头晕、出汗,可能还会出现什么 5.既往史中应注意到什么 病例 3 患者XXX,男性,36岁,未婚,干部,湖南长沙人。因食欲下降、乏力5天,皮肤 巩膜黄染 1 天入院。患者 5 天前因受凉而出现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感畏寒,无发热、腹痛等不适。今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样,腹泻 3 次,稀水样便而就诊,既往有乙肝 标志物 HBsAg(+) , HBeAg(+) , HBcAg(+) , 否认”肺结核、痢疾、伤寒”等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化验: WBCX 109/L, N 0.75 L TB L CB L 问: 1、该患者最可能是那种类型黄疸 2、为确定诊断,你认为还需要作什么化验与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病例 4 患者,女性, 45岁。于 2007年 4月24日入院。患者于 2007年3月24日开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上腹痛。 2007年4月20日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并呕吐大量咖啡样物伴柏油样便,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 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 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 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

《诊断学》考核方式

考试方法与标准 一、五年制考核体系 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二、八年制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及平时成绩相结合方法。其中理论考试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入科和出科测试)+考勤20%。 三、具体方法 1、理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试卷命题:五年制命题有本科生院统一命题考试,8年制命题工作由我院诊断学教研室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 (2)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3)题型:我院诊断学考试题型目前采用1)选择题(A1、A2、A3型选择题及B型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综合分析题,其中英文题目占30%。考试试卷模板见附件1。 (4)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5)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2、技能考试: 为站点式,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2部分,物理诊断为各部位的体格检查(心脏、肺部、腹部等),各种穿刺;实验诊断为心电图、血气分析、骨髓片、血片阅片。每站时间8分钟。8年制上述技能全部考核,5年制仅考核体格检查。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见附件2。 3、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老师评价40%、作业与测验40%(包括病历书写、平时测试)+考勤20%。评价表为见习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技能几个方面,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价表见附件3。病历书写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病历进行评定,平时测验由见习课的老师出题考核。考勤则由见习课及班组长负责。 附件1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题型) 20 —20 学年第学期时间120分钟 诊断学课程学时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总分100分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A1、 A2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30题) [A3型题] (病历组最佳选择题) 下列试题,每组题都有一段共用题干病历描述,然后提出两个或三个与病历有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答题时,每道题答只许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B1型题](最佳配伍型)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然后提出2-3个问题,共用这5个备选答案,答题时需要为每个题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择1次,1次以上或1次也不选。 [名词解释] (每题2分,共10分,题目是英文的要求用英文回答)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

最新诊断与改进报告模板(精品收藏)

XX 课程诊改报告 一、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 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 。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二) 能力目标 (三) 职业情感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重点分析制冷工的主要工作岗位,总结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序化出主要教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重点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并且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即了解资讯-—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实施工作过程——过程检查——工作评价,由此培养学生整体工作过程概念和工作组织方法等。 2.直观演示法 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数字资源进行各类操作、工艺过程的演示。 3.小组讨论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编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通过分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短片、仿真软件、云班课等,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等问题,加强教学互动及教、学过程的监管与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课程考核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构 成考核内容考核 方式 成绩比重 平时考核 成绩1。作业 (30%) 教师 评价 30%2.笔记 (30%) 3.出勤 (40%)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一周前,左腋下附近的疖肿,用手抓痒后,局部红肿加剧。口服土霉素和局部应用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没有减轻。两天的发烧和全身不适;今天我看了一个发高烧和发冷的医生。过去的健康状况体检:体温39.8℃,呼吸26次/分钟,脉搏118次/分钟,血压120/80毫微克脸部疼痛,左侧鼻翼根部有肿胀(1.5厘米×2.0厘米)的疖子,破碎,表面有黄色脓液和坏死组织,肿胀、压痛(+)心率快,每分钟116次,心音正常,腹部柔软,肝脾不沾。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 RBC 5.0x1012/L,Hgb 150g/L,HCT 0.45, MCV 85fl,MCH 28pg,MCHC 340g/L,RDW 0.14;;PLT 200 x109/L,MPV 10fl,PDW 0.15; WBC 16.8 x109/L,Sg 0.78,St 0.12,L 0.09,E 0.01中性粒细胞 大小不一,多为细胞质,毒性颗粒较多,空泡变性,尿常规检查葡萄糖2+, 临床化学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正常。血糖12.5毫摩尔/升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检查题 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该疾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尝试解释实验室检查结果 3。你认为还应该做哪些实验室测试? 4。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该病例的最终诊断。案例分析1。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面部疖肿败血症?糖尿病?

2。本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1)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检查和血小板检查均为正常,白细胞检查均为化脓性感染和中毒:①白细胞总数增加;②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③核左移(St增加高达0.12);④中性粒细胞中毒(有毒颗粒和空气炮变性)(2)尿常规:葡萄糖2+ (3)血液生化检查显示高血糖(与尿糖阳性一致),其余正常3.需要进一步检查: (1)血细菌培养和鉴定(看是否有疔疮引起的菌血症) (2)如果有细菌分离,应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和细菌耐药性试验(3)应复查血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报告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药敏试验和耐药性试验结果待报告。血糖复查结果: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FBG 13.5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1HbG)23.8毫摩尔/升256±199小时(2HbG)15.6毫摩尔/升3小时(3HbG)12.2毫摩尔/升4个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阳性256±1994。结合入院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病例的最终诊断为:1、面部疖肿2、败血症3、糖尿病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试题 2020.10 (本试卷共8页,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是世界“十大落日景观”之一。下图为“十一”假期期间某中国游客拍下的阿姆斯特丹运河落日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船上游客穿行的运河河道大致走向为 A.西—东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D.北—南 2.若该游客欲故地重游且在同一位置观赏到如此美景(假 设天气晴朗),还可以选择在我国的 A.植树节前后B.劳动节前后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读表,回答3~4题。 3.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A.2月B.5月C.8月D.11月 4.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是A.天津、武汉、济南、长沙B.天津、济南、武汉、长沙 C.长沙、武汉、济南、天津D.济南、天津、武汉、长沙 安徽黄山宏村水圳(左下图)是人工修建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兼有泄洪、防火等功能。宏村水圳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右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5~7题。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