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GUI在驻波法测声速实验中的应用_欧阳锡城

MatlabGUI在驻波法测声速实验中的应用_欧阳锡城
MatlabGUI在驻波法测声速实验中的应用_欧阳锡城

声速的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声速的测量原理 2、学习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三、【仪器用具】 1、SV-DH-3型声速测定仪段 2、双踪示波器 3、SVX-3型声速测定信号源 四、【仪器用具】 1.超声波与压电陶瓷换能器 频率20Hz-20kHz的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图1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

及弯曲振动换能器。声速教学实验中所用的大多数采用纵向换能器。图1为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 2.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量声速 假设在无限声场中,仅有一个点声源S1(发射换能器)和一个接收平面(接收换能器S2)。当点声源发出声波后,在此声场中只有一个反射面(即接收换能器平面),并且只产生一次反射。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发射波ξ1=Acos (ωt+2πx /λ)。在S2处产生反射,反射波ξ 2 =A 1cos (ωt+2πx /λ),信号相位与ξ1相反,幅度A 1<A 。ξ1与ξ2在反射平面相交叠加, 合成波束ξ 3 ξ3=ξ1+ξ2=(A 1+A 2)cos (ωt-2πx /λ)+A 1cos (ωt+2πx /λ) =A 1cos(2πx /λ)cos ωt+A 2cos (ωt - 2πx /λ) 由此可见,合成后的波束ξ3在幅度上,具有随cos(2πx /λ)呈周期变化的特性,在相位上,具有随(2πx /λ)呈周期变化的特性。 图4所示波形显示了叠加后的声波幅度,随距离按cos(2πx /λ)变化的特征。 图2 换能器间距与合成幅度 实验装置按图7所示,图中S1和S2为压电陶瓷换能器。S1作为声波发射器,它由信号源供给频率为数十千赫的交流电信号,由逆压电效应发出一平面超声波;而S2则作为声波的接收器,压电效应将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电信号。将它输入示波器,我们就可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由于S2在接收声波的同时还能反射一部分超声波,接收的声波、发射的声波振幅虽有差异,但二者周期相同且在同一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二者在S1和S2区域内产生了波的干涉,形成驻波。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这两个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S2处的振动情况。移动S2位置(即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你从示波器显示上会发现,当S2 在某此位置时振幅有最小值。根据波的干涉理论可以知道:任何 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案 俸永格(136********) 教学题目:声速的测量 教学对象:10级电子信息班、10动医学班、10级农机班、10级植保班。授课地点:海南大学基础实验楼2610室。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测量超声波在媒介中传播速度的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双踪示波器、SV5/7测试仪、SV8信号源的协调使用并完成两正交信号相位差的多次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 GW-680双踪示波器一台,SV8信号发生器一台,SV7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实验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4Hz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

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λ×f λ=2X v = 2X×f 原理图示1(驻波法原理图) (二)相位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请同学们自行完成!要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简谐振动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 (2)利用李萨如图形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连线图示1(驻波法) (1)了解测试仪的基本结构,调节两个换能器的间距5cm左右。 (2)初始化示波器面板获得扫描线。 (3)按图示1正确连线,将示波器的扫描灵敏度与通道1垂直灵敏度旋钮分别调至适当档位,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驻波波腹位置

声速测定讲稿

3 声速测定 声速测量的常用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测量声波传播距离l 和时间间隔t ,然后根据公式 t l v /=计算声速v (时差法) ;第二类是测出频率f 和波长λ,再计算声速v 。本实验采用第二类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不可闻等优点,所以在超声波段测量声速是比较方便的。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是通过电磁振动和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的,主要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转换。 当换能器的压电晶体的固有频率与外界信号频率一致时就会产生谐振,此时压电陶瓷换能器能够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可以获得最大的声波压强。所以实验时应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34.0~36.0kHz ),使其与换能器谐振(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最大),此时的频率即为压电陶瓷的谐振频率。 1. 驻波法(共振干涉法) 实验原理如图所示。S 1、S 2为压电陶瓷换能器。S 1装在固定端,接受器S 2可以移动。带有功率输出的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声频率段的正弦交变电压信号接在S 1上,使S 1产生受迫振动,向周围空间定向发出一近似的平面波。S 2为接收换能器,它接收到声波后产生与声源同频率的电振动。当S 1和S 2的表面互相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往返,形成驻波。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l 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声压波幅最大。在接收器的反射面处是振幅的“波节”位置,同时是声压的“波腹”位置,即该处位移为零,声压最大。连续改变l 值,声压波幅将在最大与最小之间周期性的变化。接收器S 2上的电压与该处声压成正比,测量接收器电压随两个换能器距离的变化情况,相邻两次电压最大对应的距离变化就是半波长,由此可以得到波长λ。再根据公式λf v =可直接算出v ,其中声波的频率f 即驱动电压的频率,可从信号发生器面板上直接读出。 2. 行波法(相位比较法) S 1与S 2处的声波有一定的相位差,当两者距离为l 时,相位差为2l ?π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来求得声速2v lf π?=。连续改变距离l 的值,测出相位差的π2变化,对应的距离变化就是一个波长。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驻波法 1)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达到与换能器谐振。 2)移动S 2,测出各振幅极大值点S 2对应的位置坐标l ,记录在自制的数据表格中。要求至少记录12组数据,同时记录所对应的信号频率f ,以便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3)测试过程中应注意保持S 2与S 1表面的平行。 2. 相位比较法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 、示波器ST16B 。 3、实验原理 3.1 实验原理 声速V 、频率f 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式为λf V =。如果能用实验方法测量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得声速V 。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2 实验方法 3.2.1 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 S 1发出的超声波和S 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驻波。当波源的 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此驻波的振幅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 S 1、S 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其间可以有任意个波节,所以驻波的共振条件为: Λ Λ3,2,1,2 ==n n L λ (1) 即当S 1和S 2之间的距离L 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当L 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S 2,可以连续地改变L 的大小。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 S 2所移过的距离为: () 22 2 11λ λ λ = ? -+=-=?+n n L L L n n (2) 可见,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L 改变了2λ。此距离2λ 可由超声声速测定仪上的游标卡尺测得,频率可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计读得,根据f V ?=λ,就 可求出声速。 3.2.2 两个相互垂直谐振动的合成法(简称相位法) 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就出现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图形——称为李沙如图形。其轨迹方程为: ()()φφφφ122122122 12 2-=-- ???? ??+???? ??Sin Cos A A XY A Y A X (5) 在一般情况下,此李沙如图形为椭圆。当相位差 12=-=?φφφ时,由(5)式,得 x A A y 12=,即轨迹为一条处在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直线[参见图16—2(a)]。

用驻波法测声速教学资料

用驻波法测声速

用驻波法测声速实验目的 1?学会用驻波法测空气中的声速 2.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频率介于20Hz ?20kHz 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 20kHz ?500MHz 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 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 般都在20KHz- 60kHz 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 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使S1发出一平面波。S2作为超声波接收头,把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交变的 正弦电压信号后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置扫描方式。 S2在接收超声波的同时 还反射一部分超声波。这样,由 S1发出的超声波和由S2反射的超声波在S1和 S2之间产生定域干涉。 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 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L k —, k = 0,1,2,3 ....... ; 2 形成驻波共振。任意两个相邻的共振态之间, S2的位移为, 所以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 连续改变时,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 L L k 1 L k (k 1) 2 k 2 2

变化,相当于S1和S2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一。此距离一可由读数标尺测得,频 2 2 率f由信号发生器读得,由f即可求得声速。 实验步骤 只有当换能器S1和S2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 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S1谐振频率点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提高测量精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各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电压(100mV- 500m\之间),调节信号频率(在25?45kHz),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最大,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记录频率v,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即:至示波器屏上呈现出最大电压波形幅度时的位置),再微调信号频率,如此重复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值—°。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共振工作频率(根据 共振特点观察波幅变化进行调节)。 在共振频率下,将S2移近S1处,依次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读数标尺位置 L i、L2…共10个值; 记下室温t ;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掌握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二、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装置图。 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 n =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 n =0,1,2,3……)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φ=2∏x/λ,其中λ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四、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f=34kHz; Vp-p=5V; L=3.976cm; 六、实验结论: 波长λ=1.0612cm; 由此声速经测算为v=(354±3)m/s; U=0.8% 七、思考题: 1.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不行,由“v = f λ”,距离一定后使得波长无法计算。 2.各种气体中的声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同,因为不同气体的密度不同,声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改变,根据公式可得结论。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声速测定仪。 【实验原理】 声波的传播速度v与声波频率f和波长的关系为: 可见,只要测出声波的频率f和波长 ,即可求出声速。f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得到,因此,实验的关键就是如何测定声波波长。 根据超声波的特点,实验中可以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出超声波的波长。 1. 驻波法(共振干涉法) 如右图所示,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 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 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 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接收换能器通过 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 由声波传播理论可知,从发射换能器发出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换能器。如果接收面和发射面严格平行,即入射波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干涉形成驻波。此时,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其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 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

声速测定以及声速数据处理

【实验目的】 1.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习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和时差法测定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3.通过用时差法对多种介质的测量,了解声纳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实验原理】 在波动过程中波速V 、波长λ和频率f 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λ?=f V ,实验中可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λ和频率f 来求得声速V 。常用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与相位比较法。 声波传播的距离L 与传播的时间t 存在下列关系:t V L ?= ,只要测出L 和t 就可测出声波传播的速度V ,这就是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原理。 1.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量声速的原理: 当二束幅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声波相交时,产生干涉现象,出现驻波。对于波束1:)/X 2t cos(A F 1λ?π-ω?=、波束2:()λ?π+ω?=/X 2t cos A F 2,当它们相交会时,叠加后的波形成波束3:()t cos /X 2cos A 2F 3ω?λ?π?=,这里ω为声波的角频率,t 为经过的时间,X 为经过的距离。由此可见,叠加后的声波幅度,随距离按()λ?π/X 2cos 变化。如图28.1所示。 压电陶瓷换能器1S 作为声波发射器,它由信号源供给频率为数千周的交流电信号,由逆压电效应发出一平面超声波;而换能器2S 则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正压电效应将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输入示波器,我们在示波器上可看到一组由声压信号产生的正弦波形。声源1S 发出的声波,经介质传播到2S ,在接收声波信号的同时反射部分声波信号,如果接收面(2S )与发射面(1S )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发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我们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实际上是这两个相干波合成后在声波接收器2S 处的振动情况。移动2S 位置(即改变1S 与2S 之间的距离),你从示波器显示上会发现当2S 在某些位置时振幅有最小值或最大值。根据波的干涉理论可以知道:任何二相邻的振幅最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者: 班级: 学号: 超声波测声速 一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 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 n =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 n =0,1,2,3……) 二实验仪器 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 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超声声速测定仪 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3)函数信号发生器 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4)示波器 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三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注意事项 1.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2.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f 0保持一致。 三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基础数据记录 谐振频率=33.5kHz 2. 驻波法测量声速 λ的平均值:==∑=1 6i i λλ 1.0585(cm ) λ的不确定度: ) 1()(6 1 2 --= ∑=i i S i i λλ λ=0.002(cm ) 因为,λi = (1i+6-1i ) /3,Δ仪=0.02mm 所以,=仪?= 3 32λu 0.000544(cm ) =+=22λ λλσu S 0.021(mm ) 计算声速: 50.354==λυf (m/s ) 计算不确定度: (m/s) 3)()((kHz) 2.03 %122=+==?= f f f f λσσσσλυ 实验结果表示:υ=(354±3)m/s ,=0.8% 3.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doc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结果,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x——测量时间 张x——发声 贾x——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17∶30 温度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实验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Hz 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λ × f λ=2X v = 2X × f

大学物理实验:超声声速测定

超声声速测定 声波特性的测量,如频率、波长、声速、声压衰减、相位等,是声波检测技术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声速的测量,不仅可以了解媒质的特性而且还可以了解媒质的状态变化,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等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例如,声波测井、声波测量气体或液体的浓度和比重、声波测量输油管中不同油品的分界面等等。 “声速的测量”是一个综合性声学实验。实验中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通过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这是一个非电量电测方法的应用。通过这个实验可以重点学习如下内容:(1)实验方法:非电量的电测方法;测量声速的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2)测量方法:利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极大值和观察李萨如图形测量相位差的方法。(3)数据处理方法:求声波波长的逐差法。(4)仪器调整使用方法:双踪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调节和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 1.学习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仪器】 SVX-5型声速测试仪信号源、SV-DH系列声速测试仪、双踪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 频率介于20Hz ~20kHz 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 ~500MHz 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KHz ~60kHz 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根据声波各参量之间的关系可知f ?=λυ,其中υ为波速, λ为波长,f 为频率。 图4-5-1共振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声波的波长λ和频率f 求声速。声波的频率f 可以直接从低频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上读出,而声波的波长λ则常用相位比较法(行波法)和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来测量。 图4-5-2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 1.相位比较法 实验装置接线如图4-5-2所示,置示波器功能于X -Y 方式。当S1发出的平面超声波通过媒质到达接收器S2,合成振动方程为:

声速的测定

实验3 声速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方法。 2.用驻波法、行波法和时差法测量声速。 【实验仪器】 声速测试仪,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等。 【预习要求】 1. 确定实验步骤。 2. 列出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依据】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λ (1) v? f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 (2) v/ t L 表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 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地测出声速。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这种压电陶瓷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实现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压电陶瓷制成的换能器(探头)如图8-1所示。 图 8-1 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声速教学实验中所用的大多数采用纵向(振动)换能器。 【实验内容与方法】 1.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装置如图8-2 所示。 (a) 驻波法、相位法连线图 图中S 1和S 2为压电晶体换能器,S 1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一近似的平面声波;S 2 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当S 1 和S 2的表面互相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 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 ,2,1,0,2==n n L λ (3) 时,来回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正好重叠,形成驻波。 因为接收器S 2 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驻波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如图8-3)。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掌握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二、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 n =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 n =0,1,2,3……)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φ=2∏x/λ,其中λ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四、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f=34kHz; Vp-p=5V; L=3.976cm; 六、实验结论: 波长λ=1.0612cm; 由此声速经测算为v=(354±3)m/s; U=0.8% 七、思考题: 1.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不行,由“v = f λ”,距离一定后使得波长无法计算。 2.各种气体中的声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同,因为不同气体的密度不同,声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改变,根据公式可得结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驻波法测量声速

驻波法测量声速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频率在 20Hz -20KHz 的声波可以被人听到, 称为可闻声波; 频率在 20KHz 以上的 声波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特性 及状态因素有关。 因 而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定, 可以了解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 声速测定在工业生 产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实验内容 1、用驻波法测定空气中的声速。 2、用李萨茹图形的变化,观测位相差。 3、了解时差法测定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装置 、实验仪器 SVX-5 型声速测试仪信 SV-DH 系列声速测试仪

三、预备知识介绍 1.声波 频率介于20Hz~20kHz 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500MHz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KHz~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2.压电陶瓷换能器 压电陶瓷换能器是由压电陶瓷片和轻重两种金属组成。压电陶瓷片是由一种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如石英、锆钛酸铅陶瓷等),在一定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制成的。它具有压电效应,即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T 时,在极化方向上产生一定的电场强度E 且具有线性关系:E g T , 即力→电,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外加电压U 加在压电材料上时,材料的伸缩形变S 与U 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S d U ,即电→力,称为逆压电效应。其中g为比例系数,d 为压电常数,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由于E与T,S与U 之间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将正弦交流电信号变成压电材料纵向的长度伸缩,使压电陶瓷片成为超声波的波源。即压电换能器可以把电能转换为声能作为超声波发生器,反过来也可以使声压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即用压电陶瓷片作为声频信号接收器。因此,压电换能器可以把电能转换为声能作为声波发生器,也可把声能转换为电能作为声波接收器之用。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可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 后盖反射板压电陶瓷片辐射头 图1 纵向换能器的结构

用驻波法测声速

用驻波法测声速实验目的 1.学会用驻波法测空气中的声速 2.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频率介于20Hz ~20kHz 的机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声波,介于20kHz ~500MHz 的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和会聚等优点,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KHz ~60kHz 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 使S1发出一平面波。S2作为超声波接收头,把接收到的声压转换成交变的正弦电压信号后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置扫描方式。S2在接收超声波的同时还反射一部分超声波。这样,由S1发出的超声波和由S2反射的超声波在S1和S2之间产生定域干涉。 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 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2 λ k L =, k = 0,1,2,3 …… ; 形成驻波共振。任意两个相邻的共振态之间,S2的位移为, 2 22) 1(1λ λλ= -+=-=?+k k L L L k k 所以当S1和S2之间的距离L 连续改变时,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 化,相当于S1和S2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2λ。此距离2 λ 可由读数标尺测得,频率f 由信号发生器读得,由f ?=λυ即可求得声速。

实验步骤 只有当换能器S1和S2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S1谐振频率点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提高测量精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超声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各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电压(100mV~500mV之间),调节信号频率(在25~45kHz),观察频率调整时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某一频率点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最大,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频率点,记录频率νi ,改变S1和S2之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即:至示波器屏上呈现出最大电压波形幅度时的位置),再微调信号频率,如 此重复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值 0 。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调到共振工作频率(根据共振特点观察波幅变化进行调节)。 在共振频率下,将S2移近S1处,依次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读数标尺位置 L 1、L 2 …共10个值; 记下室温t ; 实验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f Hz 37164 37165 37167 37168 37168 37169 37168 37169 Xn 8.060cm 8.500cm 8.968cm 9.422cm 9.890cm 10.360c m 10.820c m 11.276c m 序号9 1 16 f Hz 37169 37168 37168 37168 37168 37169 37169 37169 X n11.746c m 12.204c m' 12.660c m 13.120c m 13.590c m 14.040c m 14.500c m 14.960c m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声速测量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整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1.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标况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v=331.5m/s,T=273.15K。室温t℃时,干燥空气的声速为v=v。(1+t/T。)^(1/2) 2. 测量声速的实验方法:v=fλ式中,v声速,f声源震动频率,波长。 I.相位法 波是震动状态的传播,即相位的传播。若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波是平面波,当接受器端面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时,其端面上各点都具有相同的相位。沿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时,总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使得接受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继续移动接受器,直到找到的信号再一次与发射器的激励电信号同相时,移过的这段距离就等于声波的波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用示波器测定电信号时,由于换能器振动的传递或放大电路的相移,接受器端面处的声波与声源并不同相,总是有一定的相位差。为了判断相位差并测量波

长,可以利用双踪示波器直接比较发射器的信号和接收器的信号,进而沿声波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寻找同相点来测量波长;也可以利用李萨如图形寻找同相或反相时椭圆退化成直线的点。 II.驻波法 按照波动理论,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平面声波经介质到接收器,若接收面与发射面平行,声波在接收面处就会被垂直反射,于是平面声波在两端面间来回反射并叠加。当接收端面与当接受端面与发射头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叠加后的波就形成驻波。此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即)。当发生器的激励频率等于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本实验中压电陶瓷的固有频率)时,会产生驻波共振,波腹处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声波是一种纵波。由纵波的性质可以证明,驻波波节处的声压最大。当发生共振时,接收端面处为一波节,接收到的声压最大,转换成的电信号也最强。移动接收器到某个共振位置时,示波器上又会出现了最强的信号,继续移动接收器到某个共振位置,再次出现最强的信号,则两次共振位置之间距离为λ/2。四、实验仪器: 声速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用驻波法测声速 (1)按图连接电路,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声速仪的输出

声速测量习题及数据处理

声速测量 填空题 1.声速测量实验中,采用驻波共振法测量声速时,要使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等于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声速测量实验使用的声速测量仪,是利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使压电体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在空气中激发出超声波。 3.声波的传播速度v,声源的振动频率f和声波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v=fλ。声速测量实验测波长常用的方法有共振干涉法和位相比较法。 4.声速测量实验中是通过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来发射和接收声波。 6.声速测量采用位相比较法测波长时,可通过示波器观察李萨如图形判断相位差。李萨如图形一般是稳定的椭圆。当相位差为0或π时,椭圆变为倾斜的直线。 7.声速测量采用共振干涉法测波长时,当接收端面与发射端面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叠加后的波形成驻波。此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等于半个波长。 简答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在超声换能器谐振状态下测量? 答:在谐振状态下超声换能器的纵向伸缩幅度大,发射的声波强;接收换能器接收的声压大,输出的电信号强。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较为准确的确定驻波的波节,有利于准确地测量声波的波长。 2.实验中怎样找到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答:实验中所使用的超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在30~40kHz之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找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1)方法一:根据发射换能器的谐振指示灯调节 逆时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开关幅度调节”(AMPLITUDE POWER)旋钮,调节到约为最大位置的三分之二。在输出频率30~40kHz范围内仔细调节“频率微调”(FINE)旋钮,使声波发射换能器旁边的指示灯点亮。这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为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2)方法二:根据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调节 调节两换能器发射面和接收面之间的距离约为1cm左右,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换能器的输出信号,在输出频率30~40kHz范围内仔细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微调”(FINE)旋钮,使接收换能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最大。此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等于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声速的测定

声速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换能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2. 测量声波在空气或液体中得传播速度。 3. 加深对波的相位和波的干涉及振动的合成的理解。 【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信号源、双踪示波器。 超声声速测定装置兔兔3-22-1所示。 该装置有换能器和读数标尺及支架构成。发射换能器的发射面与接收换能器的接收面要保持相互平行。 换能器由压电陶瓷片和轻、重两种金属组成,压电陶瓷片(如钛酸钡)是由具有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做成的,在一定的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后,就具有了压电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当压电材料收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时,就在极化方向上产生了一定的电场强度,它与所受的应力成线性关系;反之,当极化方向一致的外加电压加在压电材料上时,材料的 伸缩形变与外加电压也存在着线性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正弦交流电信号转 变成压电材料纵向长度的伸缩,成为声 波的波源;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声压变 化转变为电压的变化,用来接收声信号。 换能器示意图如图3-22-2所示。在压电 陶瓷片的前后两端胶粘两块金属,组成 夹心型板子。头部用轻金属做成喇叭形, 尾部用重金属做成锥形或助兴,中不为 压电陶瓷圆环,紧固螺钉穿过环中心。 这种结构增大了辐射面积,增强了振子 与介质的耦合作用,振子以纵向长度对的伸缩直接影响前部轻金属做同样的纵向长度伸缩(对尾部重金属作用小),所发射的声波的方向性强、平行性好。 换能器有一谐振频率0f ,当外加声波信号的频率等于此频率时,陶瓷片将发生机械谐振,得到最强的电压信号,此时换能器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反之,当输入的电压使换能器产生机械谐振时,作为波源的换能器,将具有最强的发射功率。 【实验原理】 在波动过程中,波速v 、波长 和频率f 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压制陶瓷 辐射头 正负电极 后盖反射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定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2)进一步掌握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实验仪器 超声声速测定仪、低频信号发生器DF1027B 、示波器ST16B 。 3、实验原理 3.1 实验原理 声速V 、频率f 和波长λ之间的关系式为λf V =。如果能用实验方法测量声波的频率f 和波长λ,即可求得声速V 。常用的测量声速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3.2 实验方法 3.2.1 驻波共振法(简称驻波法) S 1发出的超声波和S 2反射的超声波在它们之间的区域内相干涉而形成 驻波。当波源的频率和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此驻波的振幅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频率为共振频率。 驻波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仅与系统的固有性质有关,还取决于边界条件,在声速实验中,S 1、S 2即为两边界,且必定是波节,其间可以有任意个波节,所以驻波的共振条件为: Λ Λ3,2,1,2 ==n n L λ (1) 即当S 1和S 2之间的距离L 等于声波半波长的整数倍时,驻波系统处于共振状态,驻波振幅最大。在示波器上得到的信号幅度最大。当L 不满足(1)式时,驻波系统偏离共振状态,驻波振幅随之减小。 移动S 2,可以连续地改变L 的大小。由式(1)可知,任意两个相邻共振状态之间,即S 2所移过的距离为: () 22 2 11λ λ λ = ? -+=-=?+n n L L L n n (2) 可见,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每一次周期性变化,相当于L 改变了2λ。此距离2λ 可 由超声声速测定仪上的游标卡尺测得,频率可由低频信号发生器上的频率计

超声波测声速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 姓名:林丽 学号:28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计算机22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2.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声速。 二、实验仪器 1.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2.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3.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 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 得空气中的声速。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1.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n=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n=0,1,2,3…)。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即可得波长。 图1 实验装置和接线图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所以在同一时刻与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其中λ是波长,x为和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p。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四、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 按照图1连接好仪器,使用前开机预热10min,自动工作在连续被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观察和是否平行。 图 2 接线截图 2.测量信号源的输出频率。 将示波器调整为y-t模式,观察到正弦信号的波形,使和间的距离约为 5cm;调节信号发射强度,波幅为5V,在350(100MHz)附近调节频率,同时观 察波形,使信号幅度最大,此时频率为329(100MHz),即为本系统的谐振频率。 3.驻波法测波长和声速。 向右缓慢移动,观察示波器正弦信号的变化,选择信号最大位置开始读数,记为,取i=10,用逐差法求出声波波长和误差。利用谐振频率计算声波波速和 误差。 4.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将示波器调整为X-Y工作方式。观察示波器出现的李萨如图形,缓慢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