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的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7373707.html,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的创新研究

作者:刘洋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1期

内容摘要:伴随多元化的、即时互动的网络终端在高校中的快速普及和升级,高校网络

舆情应时而生。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及时、科学和有效的治理,是新媒体时代政府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和传递具有迅捷性的特点,它凸显了当代大学生高涨的公民意识,更加理性且相对容易控制。革命时代遗留的“对抗”性逻辑、现有“压力型体制”的“维稳”逻辑以及科层制组织的封闭性和保守性,造成了高校网络舆情传统管理机制的失效。基于治理理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创新的总体方向不是限制,而是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以善治理论为基础,实现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公民意识治理创新

社会中以特别场所固定下来的且追求一定公共性的社会关联形式和人际互动方式,就是

社会学范畴的“公共空间”。最早的“公共空间”起源于十八世纪的新英格兰市政厅和乡村教堂,它们向来自于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一个特定的公共场所,针对公共权威和他们所共同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质询和批判性的讨论。历史证明,这种公共空间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素质的提高和现代治理结构的形成。

借助于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草根”式的传播方式彻底变革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也极大地促进了广大网民的政治参与。互联网技术和手机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博客、社交网络、微博等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聚大量参与者。这些极具生命力的新媒体形式,加上传统平面和广电媒体,组成了当今中国特有的“公共空间”,并展现出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伴随多元化的、即时互动的网络终端在高校中的快速普及和升级,高校网络舆情应时而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若处置失当,极有可能快速升级为高校突发性群体事件,甚至最终转化为社会性群体事件,无疑对于校园和社会安定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新媒体时代具有交互性、多元性、快捷性等特点,因而政府教育部门切勿把高校网络舆情单纯视为危机管理对象来处理。有鉴于此,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及时、科学和有效的治理,是新媒体时代政府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惟有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正常的网络参与,充分展现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公共治理机制。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界定及其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