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银万国流动性分析5

申银万国流动性分析5
申银万国流动性分析5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浦发银行流动性分析 一、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 自身管理经营的特性和市场定位是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盈利能力,资产的数量,资产的结构等;此外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宏观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均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流量进而影响到稳定性。经济、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 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最终破产倒闭的规律性特征? 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就会出现挤兑现象,挤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流动性比率和存贷比率来分析其资产的流动性高低,流动性比例也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时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较高的流动性比例意味着较强的短期融资偿债能力。而存贷比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间的比值,从盈利的角度考察,一家银行如果存款多而贷款少,则该银行盈利能力较低,因为存款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但存贷比过高也不可行,因为商业银行需要一定流动性来保证正常的存取款业务及日常结算业务,存款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日常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引起流动性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不得低于25%,且各项贷款与存款比不得超过75%,拆入资金比率小于等于4%,拆除资金比率小于等于8%。 浦发银行动性分析(时点均为每年12月31曰) 资料来源: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

申银万国笔试

发一下攒人品. 两篇翻译 中译英:一个NYU的经济学家对中国需要促进消费减少投资的再平衡的看法40’ 英译中:华尔街热捧一哥们发明了TOUCH CODE。。。安全又快速60’ 填空题:1.金融调节机制 2.概率题 3.财务杠杆 4.忘了 5.管理多层次结构:直式结构10‘单选涉及知识点:决策理论的判断标准,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CAPM中的贝塔是什么,货币乘数,利率。。。。其他不记得,总共15题15‘ 多选涉及知识点:合规监管机制(事前,事后,同时),总共5题10’ 简答:1.泰勒规则 2.预期收益率 3.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4.价格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 5. 20‘ 计算: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利润率 3.企业市值 DDM模型15’ 财务:一个利润表 然后让你对过去算一些比率和给条件后对未来做预测 最后用市盈率法算市值给投资建议15‘ 行研:选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子行业写出主要DRIVE,ROOM FOR DEVELOPMENT,因素15’ 合规附加,一个分析师先得到内幕消息,又和董秘交流,合规审核之前又和销售交流。希望有个好结果~~~~祝大家事业有成

考试日期是11月2日,我是在上海交大考的,另外两场分别在北京和深圳~ 考试时间是8:30~11:30,但其实实际答卷时间是8:30~11:00,11点收卷~ 题型跟以前差不多,中翻英,英翻中,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计算,还有三道大题~ 中翻英是什么经济再平衡,英翻中是什么二维扫描码和触摸码,反正量很大,时间很紧就是了~ 填空貌似问到金融市场内在调整机制,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组织结构,财务杠杆什么的选择就比较广泛了,什么债券主要风险,一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系数表示,远期与期货不同,非银行金融中介,基础货币,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什么等等...... 简单有什么泰勒规则,预期收益率,现金流量表间接法逻辑等 接着是应收账款天数计算,后面一到不记得了。。。 最后三道大题,一道是有关估值的题目,要对估值模型方法有一定了解,第二道是选一个互联网子行业吗,写行业分析,最后一题貌似也不记得了。。。欢迎补充

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商业银行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1)资产负债结构。由于“短借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引起到期日缺口,而银行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极少情况下能够正好弥补因支付负债而引致的现金流出,从而产生流动性问题。 (2)央行货币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风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受到控制,由于整个社会货币数量和信用总量的减少,资金呈紧张趋势,存款数量减少,挤兑的可能性增加,贷款需求增高,同时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到足够资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造成流动性风险。 (3)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由于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其发育程度直接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取得负债的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发生往往打乱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计划,引发流动性危机。 (5)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利率变化会影响银行流动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增加外部筹资成本,利率预期的上升与下降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6)银行信用。银行的信用主要取决于净资产状况、稳定的收入、向外披露信息质量和政府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之所以未发生流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政府信用。 (一)综合指标分析 1.存贷比分析:比值逐渐下降,但是仍显过高。 存贷比是发放贷款与吸收存款之间的比例,即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它是评判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中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贷比值越大,即发放贷款占吸收存款的比例越高,就预示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不具流动性的贷款占用了更多稳定的资金来源。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90%左右下降到2004年的74%左右,存贷比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下降的同时,绝对比值仍显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存贷款的比例不能高于75%,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在2004年降到了75%以下,但这与2004年的货币政策趋紧,银行放缓贷款的发放速度有关,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存贷比难保不会再次超过警戒线。存贷比过高,使我国商业银行依然面临者严峻的流动性风险。 2.存贷款的期限结构分析:期限结构失配现象严重。 合理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良好流动性的重要保证。但从近几年我国存贷款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的现象日益严重。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余期结构来看,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 2003年,余期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稳定在45%左右;但是,余期一年以上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却发生重大变动,其当年新增量占比由2002年的51%上升至2003年的94.5%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则从89%上升至90.3%。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失配,将导致其流动性缺口加大,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中国银行财务分析知识分享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银行 财务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12091141 谭祖平 12091135 熊玉澄 12091131 罗贤峰 2014年6月

一、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全称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imited,简称BOC),总行(Head Office)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航空租赁,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7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多项业务。2013年7月,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2013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位居第9位,与2012年排名一致。此外,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结果,中国银行以885.16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10位,较2011年排名上升1位,位居银行业第2位。 二、公司行业分析 我国国有五大行2009~2011年相关数据:

由以上三个表可以看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在近三年都呈上升状态,而且各项指标总额一直从大到小排名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工商、建设、中国、农业、交通。但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在排名上农业银行有超越中国银行的趋势,而工商建设分别稳居第一第二位。 总体上讲,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在中国五大银行位列第三。通过近几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基本都是位于第三位,而且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都是持续上涨的,本身的发展不错,而且在行业中的排名也比较好,应该说发展前景比较好。 三、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结构分析 银行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为商业银行提供盈利;是商业银行保持清偿能力的基础和保证。主要由支付资产、证券资产、贷款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组成。 由上图可以知道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各种金融债权占较大比重而房屋、建筑物、车辆、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小,都不超过10%,这是与其他一般企业的重大差别。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分析和比较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流动性风险是其中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可以这样认为,流动性是保证商业银行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关键。 为了有效监管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设置了很多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了流动性问题,但是每一个指标的侧重都有所不同。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化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指标本身存在问题也暴露出来。 本篇文章选取了三个从过去到现在较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评估这些指标的优劣。然后,我们对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选择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流动性指标分析 贷存比(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贷存比=客户贷款/客户存款*100%。 指标解释:贷存比越高,贷出去的资金就越多,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也就越高;同样,贷存比越低,贷出去的资金就相对较少,银行面对的流动性风选也相对较低,但是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会相对较低。中国的法定的贷存比上限为75%。 指标分析: 优点:贷存比指标的计量十分简单,可以很容易统计出来;其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反应的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同时,贷存比还反映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情况。所以贷存比是一个较为多面的指标,也因此作为了国家法定指标。 缺点:1)存贷比只反映了存款和贷款在数量上的关系,并没有描述这些贷款存款的性质。其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没有细分出来:一是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匹配的较好,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的流动性也是较好的。反之,哪怕贷存比较低,如果存款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匹配,

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的信用程度。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较高,那么就算贷存比数值较高,银行到期的资产业务还是可以提供预期的流动性,来支付匹配的银行负债。反之,哪怕存贷比较低,如果贷款的信用程度低,发生违约的话,银行还是会有流动性风险。所以,贷存比所表征的流动性情况很笼统。2)贷存比只涵盖了银行的存款放贷业务,忽略了其他的资产业务,是不全面的。比如,银行可能还在货币市场上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和债券的买卖、回购业务。这些业务资产的流动性也要计入分析。 ●流动性比例(静态指标) 指标构成: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解释:流动性比例越高,流动性资产就越多,将流动性资产变现以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也就越好,或者说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越好;反之,支付流动性负债的能力就较低,拓展新的资产业务的能力也越低。中国监管的标准为不低于25%。 指标分析: 优点:直接分析流动性供给储备和流动性需求,在偿还能力的层面上做出评估会更有针对性;撇开了中长期负债和资产的干扰。 缺点:1)不同流动性负债的期限存在差异,流动性负债并没有评估未来某一时间段的现金流出情况,而这恰好是我们关注的;2)流动性资产是以当前的市场价格估算而来的,但是未来的资产价格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所不同,所以变现能力可能要打折扣,实际的流动性比例要偏低。 ●流动性覆盖率LCR(动态指标) 指标构成: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现金流出量*100% 指标解释:该指标评估了商业银行在未来30天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是个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指标。流动性覆盖率越高,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反之,流动性风险就越大。中国监管的要求是不低于100%。 指标分析: 优点:该指标更具体。直接考虑了银行未来30天的流动性需求满足能力,这是银行正常经营的根本关注点;该指标更严格。流动性供给从一般的流动性资产变为了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变现的无障碍和低损失。

一般均衡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研究

2011年第11期 总第333期第30卷 一般均衡下的金融 市场流动性黑洞研究* 郭乃幸杨朝军 摘要: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建立了考虑投资者多样化程度,投机交易者比例以及宏观货币政策稳定性三因素的两期交易模型,得到了金融市场受到流动性冲击后可能出现的三种均衡状态。当流动性冲击加大时,市场在一定条件下无法找到合理的出清价格而出现大幅下跌从而引发流动性黑洞事件。研究表明:投资者越是多样化、投机交易者比例越小、宏观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越小,市场出现极端流动性黑洞的可能性就越小。 关键词:流动性黑洞;流动性冲击;投资者多样性;货币政策 JEL分类号:G14 金融市场出现短期大幅下跌在这几年频频发生,图1是上证指数2000年至今每年内单日波动超过5%的天数,可以看出,从2000年起,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在加大,尤其是2007年之后,单日大幅波动的次数明显增加。同样,西方的一些学者也发现欧美成熟市场同样存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趋势,Persaud(2001)研究了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股票市场,发现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主要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的日内波动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市场震荡的加剧使得学者们更加关注对于市场大幅波动的规律性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郭乃幸: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生,研究方向: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 杨朝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证券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70773075)证券市场流动性价值理论与实证分析技术研究。感谢匿名评审人的建议。

一般均衡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研究 图12000-2009年上证指数单日波动超过5%的次数 关于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一般人们往往认为大幅的市场波动是由于市场有效的反应了信息冲击的表现,而French (1986)等通过对市场信息及市场波动的研究发现市场的大幅波动并无法用明确公开信息来解释。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市场微观结构,主要是流动性对股票交易价格能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此外,Brock Mendel and Andrei Shleifer (2010)从噪音交易者方面出发来研究市场的异常波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市场的大幅波动倾向于下跌而不是上涨,我们研究了2006年至今上证指数,在这个期间上证指数经历了完整的一次大牛市和大熊市的轮换,结果发现期间超过5%以上跌幅的天数达到24日,而涨幅超过5%的天数仅10日,可见在我国,大幅的波动同样倾向于为下跌而不是上涨。 一、流动性黑洞 信息与基本面的变化无法解释市场突然发生大幅震荡,也无法解释为何这类震荡倾向于下跌,最早定义流动性黑洞(liquidity black hole )这个概念的学者是Avinash Persaud (2002),他认为,整个市场只有卖方没有买方,市场流动性骤然消失,被抛售资产的价格急速下跌与卖盘持续增加并存,又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状况,最终出现市场和机构的流动性好象瞬间被吸收殆尽的现象,称之为“流动性黑洞”,实际上,也有将这种情况叫做金融市场挤兑,和银行挤兑危机发生具有一定类似性,Evrensel (2008)认为挤兑危机的发生有必然性,是金融市场的结构造成的。 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流动性黑洞的研究,陈灯塔(2006)认为股市暴跌就是流动性黑洞。姜建清(2007)在给流动性黑洞一书的序中认为,所谓流动性黑洞,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具体而言,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大量抛售的需要,此时整个市场下跌与卖盘持续增加并存,又会进一步恶化流动性状况,最终出现市场和机构流动性好像瞬间被吸收殆尽的现象。目前,学术界普遍赞同Persaud 的流动性黑洞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伴随有资产价格暴跌和流动性瞬间消失的特点,是一种流动性危机的表现。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解释流动性黑洞形成的原因。Persaud(2002)认为,市场的最关键因素是投资者的多样性,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与策略的趋同, 采用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模型是市场流动性黑洞频发的根本原0510 15 20 2 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次数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申万笔试-整理

2015 年申万研究所暑期实习招聘笔试 一、英文题 1.中译英:我国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的原因分析 2.英译中:Universal Banks (综合银行participates in many kinds of banking activities and is both a?commercial bank?and an?investment bank as well as providing other?financial services?such as?insurance.) 二、单选题 1.Mundell-Fleming 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 扩展了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目的是要证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米德冲突”可以得到解决。是一种短期分析,假定价格水平固定;又是一种需求分析,假定一个经济的总供给可以随总需求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以经济中的总产出完全由需求方面决定。 1)假定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 2)假定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3)假定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的需求不仅与收入相关,而且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4)假定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市场完全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消除任何国内外市场的利率差别。 经常项目净差额是实际收入(Y)和汇率(E)的函数;资本项目净差额是本国与外国利差()的函数;实际收入(Y)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函数,它随政府支出(G)的增加而增加,随利率的提高而减少。 基本结论是: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无效,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着;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机经济效果显着,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 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丧失,相反,货币政策效果传递到国外;其次证明了在浮动汇率下(以及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政策效果并没有丧失,而是传递到世界其他地区。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央行企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LM曲线从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时,本国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曲线之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并对外汇汇率产生升值压力。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会被迫向外汇市场卖出外汇,买入本币。这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使LM曲线反过来向左上方位移,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产出的努力发生逆转,并最终失败。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不能自主决定货币供应量和LM曲线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利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可以有效调节国民收入。政府支出增加导致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政府使外汇储备增加,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浮动汇率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收入增加,外币汇率上升,利率不变。 *金融隔离经济(资本完全缺乏流动性,贸易开放):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汇率改变进出口,调节国际收支。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浮动汇率制)外币汇率上升,出现贸易顺差,BP曲线右移,收入增加,利率长期下降;(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能调节国民收入。(固定汇率制)货币政策无效。 不可能三角: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 2.1美元准备金产生的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H=公众持有的通货C+商业银行准备金R 货币存量M=通货C+存款D 货币乘数m=M/H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 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

中国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公司简介 1、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 2、1953年10月27日,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 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3、1979年 3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 同时行使国家外汇管理总局职能,直属国务院领导。 4、2004年8月2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银行整体改建为中国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 5、2006年5月,中国银行成功发行了29,403,878,000股H 股普通股(包括悉 数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部分),并于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二、主要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摘要单位(万元) (1)趋势分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总资产一直呈增长趋势。从数值来看,2011年末的总资产值比2007年末增长了1.97倍。可见中国银行这几年的扩张能力是很强大的,继续保持资产的扩张趋势的几率很大。 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货币资金呈基本保持上涨趋势,其中 2010年增长率最大。其次增长较快的是2011年的。对比总资产增长情况,可见货币资金的增长总体是随总资产增长而增长的,特殊情况则为保持流动性会有所增加。从数值来看,2011年末的货币资金是2007年末的2.4倍,可见中国银行的增长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说,中国银行的固定资产从2007年末到2011年末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11年末的固定资产净额是2007年末的1.7倍,这与总资产增长是差不多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无形资产从2008年开始基本没有变化。从中国银行的无形资产增长情况来看,中国银行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并没有有效的提升。 由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客户存贷款都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总体来说,中国银行的客户存款2011年末比2007年末增加了2倍,客户贷款增加了2.23倍。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客户存款与贷款的差值有扩大趋势。

中国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观望中国版“巴Ⅲ”银行流动性管理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徐永上海报道 2011-05-05 核心提示: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随着近日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指导意见》)中,增加了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今年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 收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结构性紧张,这在2010年年报里得到了明确体现。截至去年年末,16家上市商业银行里面,8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0%,5家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同比出现下降。 不过记者近期从银行人士处了解的信息显示,虽然今年银行普遍调整和加强了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但对于新监管指标的适用问题,不少仍处于观望状态。 强化流动性管理 “对于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我们目前也不知道具体的达标方式,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一家大型银行流动性管理负责人5月4日告诉记者。 他举例,如果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下降,导致的存款大量流出,对负债规模的影响,如何进行非合同的经验和现实测算;以及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授权追加的保证金,如何纳入这两个指标,该行还不知道合适方式,也不知道银监会标准。 在《新指导意见》中,建立的是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除了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旧有指标外,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两个新指标。 但具体适用问题,据了解银监会将修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出台新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分别给予了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标的过渡期。 在此之前,除了等待新指标明确标准外,面对收紧的流动性,今年商业银行对已有的流动性管理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强化管理。 比如,银行一般对流动性进行集中管理,但兴业银行人士介绍,从去年开始,该行分解了流动性控制指标,由原来总行承担流动性比例管理向由经营单位和总行共同承担的方式转变,向各经营单位下达每月监管口径存贷比控制计划,引导经营单位存贷款自求平衡,实质性提高流动性水平。 另外,大型银行基本上已能做到按季进行流动性的压力测试,但是部分银行目前还无法达到,一般情况是保证一年不少于两次测试,同时提高流动性监控的频度,比如从每月提高到每周等。

中国银行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智泽华

中国银行2018年财务分析详细报告 一、资产结构分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总资产2,126,727,500 100.00 1,946,742,400 100.00 流动资产0 0.00 0 0.00 长期投资4,545,500 0.21 398,529,200 20.47 固定资产22,739,400 1.07 20,561,400 1.06 其他2,099,442,600 98.72 1,527,651,800 78.47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0 0.00 0 0.00 存货0 0.00 0 0.00 应收账款0 0.00 0 0.00 其他应收款0 0.00 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37,049,100 0.00 0 0.00 应收票据0 0.00 0 0.00 货币资金0 0.00 0 0.00 其他-37,049,100 0.00 0 0.00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8年总资产为2,126,727,500万元,与2017年的1,946,742,400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9.25%。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37,049,1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2,178,000万元,无形资产增加61,700万元,商誉增加13,900万元,共计增加39,302,700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828,300万元,应收利息减少9,691,900万元,长期投资减少393,983,700万元,共计减少404,503,900万元。增加项与减少项相抵,使资产总额增长365,201,200万元。 5.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第2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到期债务支付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审慎性原则,充分识别、有效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在各个业务环节中的流动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施监督管理。银监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和应对不利的市场状况。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或者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银监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第六条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与本行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相一致,并与本行的规模、业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商业银行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适当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流动性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别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摘要:近几年, 随着”入市”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触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概率明显增大,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本文认为, 解决流动性管理缺陷的对策应从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切实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保全信贷资产、合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针对不同流动性需求采取不同的弥补措施等方面子找途径。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一、引言 银行的流动性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者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者的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对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问题解决不好, 就有可能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酿成支付危机, 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风潮甚至大批银行的倒闭, 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 也是银行流动性、赢利性、安全性的"三性原则"中的首项。由此可见, 相比银行运作中的其它风险, 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更大, 并且是长期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者满足贷款需求, 从而引发的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度丧失的可能性。 我国主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1994年, 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 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商业性金融银行与政策性金融相分离,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其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并存的银行体制。并为此制定了总量控

制, 比例惯例, 分类知道, 市场通融的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法。在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 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方面, 取消指令性计划, 改为指导性计划, 实行计划知道,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的管理体制. 从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在没有限额控制, 资产负债管理的环境下的探索。 本文首先将会提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数据( 比如贷存比率, 资金流动率, 等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比较, 试图找出银行流动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讨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的符合国家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 从2004年到2006年, 中国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率为57.7%,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交通银行占了55.8%. 但是, 其它的9所股份制银行加上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 贷存比率为66.2%, 相比而言, 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率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 在2006年, 在人民币流动资金比率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资金率都要高于2005年, 而在外币流动资金方面, 除了中国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其它银行的流动 资金也都要高于2005年. 由此可见, 就整体而言, 和200年相比,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是逐渐增加的. 对于更久之前的数据, 可以见 表1 表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综合性指标测算表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流动性被视为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仅直接决定着单个商业银行的安危存亡,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不断得到拓展,越来越宽泛,与之而来的更是风险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风险。 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规模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动性风险体现的也渐入视界。我们可以从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因素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具体包括央行货币的发行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两大重要因素,还有央行信贷政策的松紧度等。 首先是针对近年来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分析。货币发行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各项资金的多少,通过当局对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风险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1与M2均保持增长趋势,且M2的增长速度要高于M1的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剪刀差效应,说明这段期间市场活跃度不是很高,而且居民与企业偏向于储蓄与定期存款,银行系统存在大量的流动性。银行在这期间对于货币的拥有量是比较充足的,应付较大情况的挤兑或其他意外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此时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亿元人民币 我国货币供应量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据美国金融机构估计,这6家银行次级债亏损共约49亿元人民币。这些银行的管理层也表示,由于涉及次贷危机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非常轻微。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体制的改革,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剥离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和呆账坏账,大大减轻了流动性风险对银行日常运营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的应对措施得当,一系列的政策把金融危机对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所以并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挤兑和对金融市场不利的征兆,进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