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病学派_顾阴_与火神派_扶阳_

浅析温病学派_顾阴_与火神派_扶阳_
浅析温病学派_顾阴_与火神派_扶阳_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1期S H.J .TC M Jan .,2010;Vo.l 44No .1

浅析温病学派/顾阴0与火神派/扶阳0

吴 名1

陈 波2

陈泽林

2

1.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62)

2.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摘 要> 温病学派和火神派均在继承5伤寒论6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温病学派突破了5伤寒论6外感病辛温解表的基本原则,创立了辛凉解表、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从而确立了/顾阴0的基本思想。火神派突出研究了三阴病的证治,特别是对阴盛格阳的辨识,丰富和发展了5伤寒论6有关三阴病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扶阳0的基本思想。温病学派和火神派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方法迥异,但其共同点都是围绕调整不和之阴阳,在临床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温病学派;火神派;顾阴;扶阳

=中图分类号> R 2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334(2010)0120060202

E labora tion on yi n 2con serving though t of warm d isease and yang 2protect i n g though t of fire 2s p ir it theory

WU M ing 1

C HEN Bo 2

C HEN Ze 2lin

2

1A ffiliated H ospital ofA r m ed Police M edical Schoo,l T ianjin

2.T ian jin U niversity ofTrad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ic i n e

K ey word s :

W ar m d i sease schoo;l fire 2sp i rit schoo;l y i n con s ervati on;yang protecti on

[作者简介]吴名,女,硕士,主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中医教学管理与临床研究工作。

温病学派和火神派两者认识和治疗疾病表面上截

然不同,但实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笔者从学派基本特征、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特色及两派的比较等三个方面来浅析温病学派/顾阴0思想与火神派/扶阳0思想。

1 学派基本特征

温病学派是以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的一个学术流派[1]

。温热理论肇自5黄帝内经6,学派的形成与伤寒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其学派的理论雏形又继承了河间学派的部分思想,在萌芽期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首先提出/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0,在治疗上突破了辛温解表的原则,创立了辛凉解表、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为温病学派的/顾阴0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火神派的主要学术特点是主张/阳主阴从0,擅用姜附等辛热药物扶阳。火神派继承和发展了伤寒学派的学术理论,深入地研究了三阴病的辨治,特别是对阴盛格阳证的认识更独具慧眼。

2 学派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特色

温病学派认为/温病最善伤阴0。5温病条辨#下焦篇6中说:/春温、夏热、秋燥,所伤皆阴液也。05外感温热篇6指出:/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0温为阳邪,伤津劫阴贯穿温病的全过程,因此温病学派认为/顾

阴0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法,正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0。

众多温病学家都认为温病的治疗始终要以养阴护津为主。温病学派对温热病的治法,可概括为清热解毒、保津养阴两大原则。清热解毒的目的之一也在于保津护阴,因此/顾阴0是治疗温病的宗旨。正如5温病条辨#汗论6所言:/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0在温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应重视阴津的保护。若邪在肺卫,宜辛凉透表少佐甘寒辛凉轻剂桑菊饮和辛凉平剂银翘散。若热炽阳明气分,宜清热保津,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用玄参、麦冬、石斛、芦根等甘寒之品,以增强生津退热之力。若温病阳明腑实,应下不厌早,宜急下存津,代表方为三承气汤,既祛除耗津的燥屎,又祛除邪热,给邪以下行的出路,/客邪贵乎早逐0(5瘟疫论6)。若热伤营阴,宜清热育阴、透热转气,如叶天士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0(5外感温热篇6),方用清营汤。若热入血分,宜凉血散血、滋养阴液,以达到/增水行血、化瘀养阴0的目的,代表方犀角地黄汤。若温病下焦劫阴,必以救阴为急务,方用三甲复脉汤或者大定风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0(5黄帝素问二十四卷6王冰注)来育阴熄风。

火神派的基本思想是/阳主阴从0,重视阳气的盛衰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作用。5素问#生气通天论6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0。张景岳曾言/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0,可见阳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作用。郑钦安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

#

60#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1期S H.J.TC M Jan.,2010;Vo.l44No.1

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0张景岳亦认为:/得阳者生,失阳者死。0由此可见阳气的衰弱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有人认为火神派认识疾病最鲜明的特征是/人患病的生理基础是阳虚0[2]。

由此火神派确立了/扶阳0思想,形成了临床广用、重用、善用姜附等辛热药物的用药特点,推崇/热不过附子0/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0/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0(5医理真传6卷二)。虽然火神派以善用辛热药著称,但其中各医家的用药风格也各具特色,有的喜用单纯辛热之品而忌用滋阴碍腻之品,有喜用辛热之品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例如郑钦安认为/凡阳虚之人,多属气衰血盛,无论发何疾病,多缘阴邪为殃,切不可再滋其阴。若更滋其阴,则阴愈盛而刚愈消,每每酿出真阳外越之候,不可不知0(5医法圆通#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6)。还说/仲景为立法之祖,于纯阴无阳之证,只用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并不杂一养阴之品0(5医法圆通6卷二)。他曾告诫:/今人亦有知得此方者,信之不真,认之不定,即用四逆汤,而又加以参、归、熟地,羁绊附子问阳之力,亦不见效。病家等毙,医生束手,自以为用药无差,不知用药之未当甚矣。0(5医理真传6卷四)他临证常纯用辛热之品,讲究单刀直入,极少杂用甘味滋阴之味。但有些火神派医家善于以辛温药为主同时配合其他药物组合形成温补、温潜、温凉、温下、温散等独特的配伍。

温补即温热药与补益药相配伍,对久病虚损症尤擅此法。温潜即温热药与潜降药配伍,/上虚而下盛,温以潜之0(5伤寒质难第十六篇6),如祝氏常取附子之温与磁石、龙齿之潜相配。温凉即温热药与寒凉药配伍,典型的如附子与羚羊角或石膏相配。/羚羊治脑,附子强心,阳气虚而有脑症状者最宜0,/附子性热,可以扶阳而固本;石膏之凉,既可以治炎而解热,又能中和附子之性。阳气不足,炎热不过盛,可重用附子而轻石膏;阳气略亏,炎热颇盛,又可重石膏而轻附剂0。(5伤寒质难第十四篇6)。温下即温热药与泻下药或润下药配伍,如用附子、桑椹子、黑芝麻、麻仁、制何首乌、酸枣仁等温润法治疗老年便秘。温散即温热药与辛散开窍药配伍,主要是附子、干姜与麻黄、桂枝相配。/苟其体虚而表又闭,则辛散之外,姜附亦所常用0(5伤寒质难第十五篇6),开表需要辛散倡用麻黄、桂枝,正衰需温补首用附子。李可老中医自创的著名方剂/破格救心汤0,在重用大剂温热药的同时配伍补益药(高丽参)、收敛潜降药(山萸净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粉),辛散开窍药(麝香),本方同时运用了温补、温潜和温散的配伍方法。

3两派的联系

5内经6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3],5伤寒论6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奠定了辨病论治的基础[4]。温病学派和火神派的产生和发展与5内经65伤寒论6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理论渊源来自5内经6,在继承5伤寒论6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突破了部分学术观点,温病学派突破了5伤寒论6外感病辛温解表的基本原则,创立了辛凉解表、清热养阴的治疗法则,从而确立了/顾阴0的基本思想。5伤寒论6详于三阳病的论治而略于三阴病的论治,火神派突出研究了三阴病的证治,特别是对阴盛格阳的辨识,丰富和发展了5伤寒论6有关三阴病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扶阳0的基本思想。

虽然温病学派重视/顾阴0,用药多滋阴清热;火神派重视/扶阳0,用药多辛散温热,但并不代表着温病学派忽视阳气的作用而拒用阳药,火神派忽视阴津的作用而拒用阴药。温病学家也十分重视固护阳气,因温病过程诸多因素也会导致阳伤,如湿邪伤阳、用寒凉之药太过伤阳、燥邪伤阳、阴液亏虚致亡阳及病后调理[5]。叶天士在5临证指南医案6中也有过/通阳必以辛热0/通阳不在温0/欲驱阴浊急急通阳0的论断[6],与火神派不同的是温病学派通过疏通阳气来达到顾护阴津的作用。火神派在扶阳的同时也顾及阴津,与温病学派不同的是化阴生津的途径不同,火神派是按阴阳互根理论,通过扶阳来化阴。诚如卢崇汉所言:/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0

4小结

温病学派和火神派认识和治疗疾病方法迥异,但在临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病的特点在于辨证论治,而其核心在于辨阴阳。5太极图说6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0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重视阴阳在人体中的平衡,不管运用什么方法、什么途径,只要旨在纠正人体失调的阴阳皆可治愈疾病。正如郑钦安所言:/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0(5医法圆通6卷四)温病学派和火神派的共同点都是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和之阴阳,虽然认识治疗疾病的观点截然不同,但殊途同归,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9.

[2]陈杰./火神派0用药重脾胃[J].江西中医药,2006,37(1):54.

[3]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5]李浩然.浅谈温病固护阳气[J].黑龙江省中医药,1991,24(6):

56257.

[6]洪必良.曹恩溥.叶天士通阳法则探析[J].江苏中医药,1993,231

(5):39240.

责任编辑:张旭珍

收稿日期:2009209216

#

61

#

“扶阳派”与“滋阴派”理论基础分析与学术思想的对比

“扶阳派”与“滋阴派”理论基础分析与学术思想的对比 扶阳学派鼻祖郑钦安身处清末,乃温病学说最盛行之时。社会上滥用寒凉屡 见不鲜。 《郑钦安医学三书·医理真传·坎卦解》云:“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郑钦安虽然言辞激烈,但扶阳学派强调阴阳辨证、重视人体阳气具有纠偏正弊的历史意义。 郑钦安针对当时过分强调局部辨证的流俗,提出: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千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主要观点其实是对阴阳证治的强调。因此扶阳学派强调阴阳证治,主要是针对时弊,力倡整体辨证的一种回归。 扶阳学派起源于四川,继而其学术思想波及全国。然而,作为医学派别中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最年轻的一个学派,扶阳学派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因其独特的用药风格,颇受争议。 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人们心中仍然有《局方》流行造成后果的阴影。扶阳学派虽应时代需要产生,然而脱离辨证论治、不求经旨、不求甚解 的盲目效仿扶阳之路,势必形成新的用药时弊。 当今社会,扶阳学派临床用药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大剂量辛热药物为主。.并且广用、重用世人畏惧、辛热有毒之附子。 目前接触扶阳理论者有两种错误的倾向:’不得其要者,认为扶阳理论偏激、狂妄,必将重蹈历史之覆辙;还有人则视阳理论为至宝,不求甚解地盲目效仿,以附子用量为荣。所以在扶阳思想盛行的今天,有必要研究其理论精髓,使人们正确地看待、使用及继承扶阳理论。 目前扶阳队伍不断壮大、扶阳名家层出不穷,临床用药各有千秋,但总体用药

以顾护人体阳气为主。“滋阴派”的一代宗师朱丹溪是著名理学家许谦的高徒,是当地有名的鸿儒,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传承千年的“滋阴派”。 朱丹溪的医学观点主要体现在《格致余论》中的两篇论文,即“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他的养生思想也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形成的。 他认为,人体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仍处于阴气难成易亏的状态,再加上人的各种欲望太多,容易引起相火妄动,进一步损伤阴精,极易导致阴精虚损,因此他把滋阴摄养作为贯穿于人生的重要摄生原则。《格致余论》中的许多篇章,如“养生论”、“茹淡论”、“饮食色欲箴”、“房中补益论”、“养老论”、“慈幼论”等大都从养阴立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丹溪倡导的滋阴摄养的养生思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对于祛病延年确实有效。朱丹溪认为,人的衰老与疾病主要是阴气不足、阳气相对有余造成的,因此,他主张用滋阴降火的方法防治老年病,所创制的大补阴丸一类的名方,至今仍在临床上使用。 扶阳与滋阴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治疗思想,二者理论来源、临床应用特点均有不同,在临床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深入剖析二者理论渊源,对其临床用药特点加以研判。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可见,阳气的存亡对人体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通篇体现了“扶阳气”的治疗思想,为后世的扶阳派的创立奠定 了基础。人体是一个相仿于自然界的小宇宙,所谓“重阴必阳”,由于阴阳的互根互用,由阴转阳在有生机的人体身上就可发生。正如柯琴所言:“盖阴阳互为其根,阴中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独阴不生故也。”阴病转阳,阳气来复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时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三阴病由阴转阳的意义 1.1 太阴病之由阴转阳 《伤寒论》第278 条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条文指出,患太阴病七八日后,脾阳来复,驱邪外出。虽下利日十余行,却伴有暴烦,说明阳气来复,正邪交争剧烈,此时当手足温,精神爽,舌苔渐化。然病人禀赋各异,并非都能达到阳复自愈,这也提示我们在临证时,要审察病机,举一反三,密切观察病人的状态变化,必要时根据时机用药物助正达邪,而非仅仅待其自愈。 187 条曰:“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

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为太阴病阳复太过,转属阳明病的病理特征。而阳复的条件或为湿郁化热,或为过用辛温燥烈之品,或为正邪斗争过程中患者本身阴阳二气的调节转化。此时当因势利导,施下法即可。1.2 少阴病之由阴转阳 315 条后半段“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为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的两种转归。若服药后脉象浮大躁动无根,说明阴竭阳绝,而药物加速了阴阳离决的过程;若服药后脉象见缓,渐趋明显,说明阳气在体内逐渐被激发,预后良好,这也是阴病转阳的现象。由此可见,阴病转阳,阳气渐复的关键在于病人的机能状态,而试探用药是判断阳气是否能来复的方法。由阴转阳的内在动力为阳气达到一定的量,如此药物才能发挥激发阳气的作用。 287 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脉紧说明邪气盛实,故推测此下利乃寒邪直中少阴所致,而非从太阴传来,说明病人体质并非阳气极其虚衰。所以正邪交争之时,阳气才能鼓动邪气外出出现“手足反温,脉紧反去”的阴病转阳之征。由阴转阳,并可自愈的机理在于阳气持续和缓的生发。 288,289,292 条中分别指出少阴病阴证转阳,阳气来复的关键在于“手足温”、“时自烦,欲去衣被”和“手足不逆冷,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方证药证研究(转 贴)(2011-01-24 17:30:55)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 摘要:探讨扶阳学术,离不开姜桂附,尤其离不开附子。本文总结了历代医家尤其是扶阳派应用附子的规律,作者从临证实践探讨附子的应用指征,配伍原则等,对附子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善用姜桂附,是扶阳派的标志,探讨扶阳学术,离不开姜桂附,尤其离不开附子。明?张景岳将附子、人参、熟地与大黄列为“药中四维”,“礼、义、廉、耻”,古为国之四维,意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即治病保命之要药。但附子大热,药性竣烈,并且有毒,应用不无顾忌。如何安全有效的运用附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用,就必须熟练掌握附子的药性、应用指征、配伍原则、服用剂量、煎煮方法、毒性及应对方法等:「1」 1附子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

膝病不能行步。 金?刘完素:附子大辛大热、气厚味薄,---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素问病机原病式》 金?朱丹溪:气虚热甚者,稍用附子,以行参芪,肥人多湿,亦宜少加附子以行经。《丹溪心法》 金?王好古:附子能导虚热下行,以除冷病,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汤液本草》 元?吴绶:附子乃阴症要药,伤寒及一切阴寒急症,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舍参、附不用,将何以救之?《伤寒蕴要》 明?戴原礼: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枝则补命门。《证治要诀》 明?李时珍:乌附毒药,非病危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捷。 明?虞抟: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走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去在里之冷湿。《医学正传》 明?缪仲醇:附子性走而不守,入补气药则温中,入补血药则强阴,并能搜逐风湿,为百病之长。《本草经疏》 明?倪朱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

慎对扶阳派重用附子。

这里牵涉到对附子的药性的理解。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下品,属于不可长期服用之品。附子走而不守,并不能补益元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储存的元气或者说元阳,有人认为,这种激发作用和激素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人赖以生存的能量提前支取,所以是不可持久的,有危险的。 阳和阴并非完全对立,非此即彼,除阴虚阳虚之外还有阴阳两虚,最为棘手。补阴则阳不足,壮阳则阴不足,而阴不足会导致血不足,壮阳会耗阴动气,导致气血双衰,又反过来引起阳虚,就象燃烧灯心,不加油光加火,最终要烧光光的。故畏寒之症不可一概以阳虚而论。伤寒论中有四逆散,也是治疗手脚怕冷的,其中并无壮阳之药物。即使阳虚,也分很多档次,重症才用附子。还有阳和汤,就用麻黄肉桂,不用附子,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桂枝汤其实也是补阳的。我觉得火神派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动不动就是几十克附子,非常人可以承受,一病一方,因人而异为好 本品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有消炎作用,本品毒性极大,能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还有发汗作用 伤寒重温阳,也多用白虎清气,承气急下救阴 温病重护阴,也要生脉饮,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逆

自东汉伤寒论后,一些医生学艺不精一味重温阳。 到宋金元时期始觉不能太过温燥,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滋阴降火,后来者不精通学习,一味苦寒,又太过了。 到明之后,张景岳等又纠正那些盲目尊崇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错误,注重温补。 到清中期,又有叶天士,吴鞠通纠正那些盲目温补者,重竖温病派旗帜。 名家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些一味推崇某个单一学派,却不能全面,系统学习,学得一鳞半爪就认为练就屠龙技。 最近看叶案,虽以自拟方为主,但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旋覆代赭汤,黄芩汤,真武汤,乌梅丸,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肾气丸,甘麦大枣汤等都常加减应用。 扶阳,最怕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动辄附子60,120克,把某某名家的个别病案当成金科玉律,能不出问题吗? 附子的用量与煎法 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熟,生者用于回阳救逆如:四逆汤、白通汤,炮者用于温阳扶阳、散寒除湿,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考其用量,一般用一枚,甚者二枚,最多为三枚,按一枚20-25计算,大约在80左右,而扶阳派诸家用附子则多为大剂量,甚者超大剂量,郑钦安、吴佩衡、卢铸之、卢崇汉、范中林、李可等常用量都在30

卢崇汉验案三则

卢崇汉验案三则 卢崇汉验案三则- 天地斯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中医药导报2008年第9期 卢崇汉验案三则 马宇 (北京同仁堂成都高升桥店,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分析卢崇汉先生三则病案的立方用药之妙,阐述扶阳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火神;用药特色;主体思想 卢崇汉先生系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师承祖父卢铸之,他17岁悬壶蓉城,19岁已有名气,临床善用姜桂附。如今年过6旬,是四川扶阳派领军人物,有“火神”之称,现举其医案三则,以供同仁窥其一斑。 案一:黄XX男74岁成都人 2006/6/26(录自《扶阳讲记》)[1]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主诉:动则自汗,不欲饮食,二便不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制附片75g、白术15g、杭巴戟20g、菟丝子20g、白晒参10g、黄芪50g、砂仁15g、木蝴蝶20g、阿胶20g、肉苁蓉20g、枸杞20g、炒麦芽20g、潞党参30g、炙甘草5g、生姜60g,6付水煎,每日1付。 (按):卢师辨证为脾阳不振,方中重用附片、白术、砂仁、麦芽、生姜扶萎顿之脾阳;晒参、黄芪、党参益气;阿胶补血;苁蓉、巴戟、枸杞、菟丝子滋阴强肾;木蝴蝶是卢师常用之药,疏肝解郁、兼有升血的功。大剂量附片扶阳,通行十二经,以散寒凝、温阴血。 复诊:面色白光白,脉仍沉缓。宗上方加减:去麦芽,加山茱萸15g。6付水煎。 再诊:服上方,觉体力佳,自买上方3周付数,自汗止,胃口正常,二便转好,但乃失眠、多痰。 2006/11/27诊:西医检查血色素上升至11.7g/dL。 处方:潞党参30g、生白术15g、杭巴戟25g、菟丝子20g、黄芪50g、山茱萸20g、生晒参10g、东阿胶20g、春砂仁15g、生龙骨牡蛎各30g、杞果20g、炙甘草5g,12付,每日1付。 2007/01/09诊:身体佳,去外地旅游,归来后,失眠、大便不畅。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

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生姜、大枣,引药也,将交通之力引向荣卫,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荣卫。对照一览表

【真传一刻】第104期:毛小妹-视觉中医的时代

【真传一刻】第104期:毛小妹-视觉中医的时代 真传一刻:十五分钟内读完的中医真传!1.及时获悉全国名师在线讲课通知; 2.第一时间获取名师讲课完整译文; 3.自动保存听课记录方便您的学习!讲者简介毛小妹毛小妹,医学博士,执业于美国纽约长岛白羽医馆,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教授,世界中医运气学会会长(美国),全美华裔中医师联合总会学术部理事。 自幼随父母学习中医,是第四代中医传人。1984年毕业于广州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2003年6月获美国利伯地大学东方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助教,并在附属南方医院耳鼻喉科任住院医师。2000年就读美国利伯地大学东方医学哲学院,2003年6月获博士学位。自1999年至今与丈夫白贵敦医师一起执业于美国纽约长岛白羽医馆。兼任中国湖南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州大西洋中医药学院博士班导师。2009年创建世界中医五运六气学会,任会长。自学《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对五运六气理论情有独钟,14年探索发现运气理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2006年拜田合禄教授为师,2009年拜王凤麟为师,学习奇门遁甲、大六壬、道家法术及针法等。2011年被马俊明师傅收为佛学弟子,

传授一生之感悟“人体靈轮亮子说”。2012年被杨力教授收为第一大弟子。 颜大夫推荐 “中医必须要有自己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仪器,才能做出主观加客观的评估,对气血的表达有一个把握,而不是等到疾病出现才去进行治疗。有了这些客观的东西后,我们看见的就不是病,而是人体的环境。”毛小妹老师提出的“视觉中医时代”把传统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现代前沿科技相结合,将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同时指导防治未病之病,为中医现代化方向做出积极探索。未来医学是中医的时代,愿与同道共勉。 录音原文翻译稿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叫毛小妹,现在在纽约,今天讲的是视觉中医的时代。 一、未来医学是中医的时代 现在的医学已经转型,从以治疗为主向关注及保持健康的方向转变。但是西医现有的先进仪器并不能很早期地发现一些疾病,比如说肝癌,肺癌,一般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为什么会这样呢?西医的理念建立在找病,所有的仪器都是为了找病的目标去服务的,所有的化验检查也是一个大群体的平均值,它是治疗疾病的医学。其实体温、白细胞、红细胞等,有些人可能本身就会偏低一点或者偏高一点。这些指标稍微有些不正常,人们就会紧张,医生采用药物来干涉,把你拉

扶阳派,滋阴派等历史医学流派的创派大揭秘

扶阳派,滋阴派等历史医学流派的创派大揭秘 扶阳也罢,滋阴也罢,最起码有个依据,对吧?依据是什么呢?中医学分方派吗?医学史上为什么会出现扶阳派?为什么会出现滋阴派?冬令喝四逆汤对吗?中医的天人相应观是怎么一回事?我问的这些问题就是找中医的依据。 中医的天人相应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医基础开篇就强调天地人相应。什么时候人体会出现病变呢?天地人不协调的时候。现在我们不从五行方面说天人相应,往大点说,从阴阳上讲天人的相应问题,我们知道冬天为阴,夏天为阳,一个人如果他的体质是阴偏胜,时空也是阴,那么这个时候这个人就是身体得令,我们讲过:五行的旺相休囚,得令者旺相,这个人是健康的;反之,如果一个人他的体质是阳偏胜,但时空是阴(冬令),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就跟时空不相合,就会发病。这是例举了一个人,假如有一群人都是阳盛体质呢,是不是到了冬天这些人就都表现阳虚。如果我们给他扶阳,壮阳,那想想会是什么结果呢?与天地的阴(冬令)作对,试问能成功吗?如果能那就是:人定胜天了。人能胜天吗?回答肯定是:人不能胜天。也就是说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如果医生没有理解天人相应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阳虚了扶阳,阴盛体质的到了夏天出现了阴虚再去滋阴,随着时令的变化不断的对症治疗。那样有头尾吗?那样就永远不能除病根了。相反会越治越重,迁延不愈。讲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中医学的各流派了。 当一个初学者接触中医各家的理论时,往往会出现各家之说都有道理的情况,看看这本书讲的挺有道理,看看另一本讲的也对,最后不知信谁的好。在我未遇到丹源群体之前,自己也是没头的苍蝇乱撞,今天看看这本书,讲的真好,明天看看那本书也行,最后自己想想啥也没学到,自己是在乱撞。接触了丹源群体,真正理解了天人相应后,就知道了如何辨别是非了,最起码大方向不能错。上面我说的话如果能潜心去揣摩,我相信大家会有收获的,一旦理解了将会进步神速。 丹源群体所有的理论学习与病例分析,都是紧扣中医基础理论与天人相应的思想,不盲目崇拜某一学派,不故弄玄虚,不搬经弄典,是个学习的理想场所,大家除了要倍加珍惜拥有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外,还要逐步冲破原来固有的、偏颇的思想围墙,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重新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有这种的学习态度,你一定会进步神速的。 自己不理解可以存疑继续思考,但不要去盲目追崇方派并到处宣讲误导他人。还传统中医本来面貌,让传统中医回归本源,不要陷进对症治疗的现代西式中医和依靠搬套几千年前方子来对证治疗的泥坑。 原创首发:丹源时空医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c7775561.html,) 详细出处:https://www.360docs.net/doc/dc7775561.html,/forum-258-1.html

扶阳派(中医理论)

秋冬养生八讲 第一讲:中医养生,扶阳为纲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就是说,阳气就象天上的太阳,作用很强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协调阴阳、保证健康长寿、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如果阳气不固密导致“失其所”了就会折寿,就会短命。治病和养生的真谛就是激发、顾护阳气。正是阳气的虚衰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就是人体中的太阳。把人体中的太阳托起来,它就能温煦我们的五脏六腑,驱除体内的阴寒邪毒、痰浊水饮,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时时顾护阳气使阳气旺盛,就可百病不侵。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我们说阳气仿佛如天上的一轮红日,阳气所具备的一些特征也与红日相仿,阳主升、主动、有温煦推动之功。阳气旺盛时,好比春回大地,冰雪融化,草长莺飞,鲜花盛开,天地一片生机。阳气虚衰时,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天寒地彻,冰封大地,天地一片寒冷沉寂。天地有一年四季阴阳交替的变化,人体也有生长壮老已的阴阳消长。如果把孩子和年轻人比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灿烂光明无比;老年人则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日薄西山,寒气渐生。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健康离不开体内的阳气。如果阴云蔽日,那么雾雪冰霜就会凝结充斥于天地万物。如果自然界没有了太阳,大地就会变成一个冰疙瘩。同样道理,人体阳气不足,则阴寒自生,就会产生风湿骨痛,痰浊水饮等阳气不足时的病理产物;如果阳气决绝,生命也就结束了。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保证,但阴阳平衡绝不等于阴阳平等。《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体正常生理是以阳为主导的阴阳二者相对平衡协调的结果,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以阳气为主的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所致。 《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只有当阳气饱满且处在潜藏封固的状态下,才能阴平阳秘。也只有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旺盛和饱满。 《医理真传》讲的更为具体:“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反之“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简言之:人体五脏六腑、经脉官窍、皮毛肌肉,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会得病。这是统摄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 人身阳气(命门真火)亦称真阳、元阳、元气、龙雷之火,由这些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故古人认为:一切阴(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静止的,谓之“死阴”;唯独阳(命门真火)是灵动活泼的。阳气一绝,生命便告终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而

【rar】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

【rar】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 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三世祖传中医,国家级著名老治癌专家50余年临床经验)书籍作者:孙秉严孙丽瀛著图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图书品相:9.5成品相出版时间:1997-11开本:大32开页数:313页装订:精装扶阳派中医治癌高手孙秉严孙秉严(1922-2005)大夫祖籍山东,三世祖传中医。曾祖父孙廷熙擅长妇、儿、骨科。祖父孙清泉擅长妇、儿、外、骨科,孙大夫16岁起随祖父学医,4年后(1940年)赴朝鲜行医,1953年回到祖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被安置在天津市和平区东兴市场医院中医科。在临床工作中孙大夫接触了不少癌症患者,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他于1957年下决心专攻肿瘤,钻研近50年。中医认为癌的发生是先有气虚,后有邪气侵入。即“正虚邪必入”的理论。“正气”是指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功能;“邪气”是指自然的致癌物质。由于正虚,邪入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致气滞、血瘀、湿聚、疾凝等病理产物。它们相互交结,导致癌肿发生。孙秉严在临床上观察癌肿患者三印(甲印、舌印、腮印)有无及大小、脉象、舌苔、喜热冷饮食等几个方面,统计1000例病人,其结果是:80%的癌肿患者属虚,属寒症。临床诊治肿瘤,始终抓住邪实正虚的病机特点,恒以验方"消瘤

丸"、"脑瘤汤""化毒片"驱毒攻邪为先,同时不忘扶正培本,常扶阳与攻下并用,体现了孙老"以驱邪为主,兼顾全身"的治癌理念. 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药治疗疡症的研究和临床洽疗工作。对脑瘤、鼻咽癌、喉癌、食管痛、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膀肤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的洽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胃癌、食管癌、膀胧癌、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近年来对肺癌、肝癌的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经手治疗的癌症患者,大多属干手术后,化疗及放疗之后复发,或手术中见已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的晚期病人。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1976年,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和平区卫生局、天津市人民医院联合调查组从孙大夫提供的京、津两地163例病例进行查访,存活6年者80例,10年以上的32例。1977年孙大夫作为天津市代表,出席了全国肿瘤防治会议。1982年当选为北京中医肿瘤骨病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医务部副主任。1985年来到北京肿瘤基金会,从事肿瘤门诊工作。1985年由卫生部成立调查组,查访京-津及外地各类治愈癌症病人130例,均在正学生活与工作,存活年限最长的已达29年。为了系统观察中医治癌的疗效,1986年卫生部安排空军专门北京医院20张床观察一年,于1987年年终总结,总有效为64%以上。孙大夫在北京开诊以来,引起各方面的很大反响,《健康报》、《北京日报》、《中国日报》、《美国中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净、香港《文

【山西名医录】盘点山西各地那些医术高超的中医高手欢迎补充

山西名医录】盘点山西各地那些医术高超的中医高手,欢 迎补充 先给大家说一下,排名不分先后,我想起哪位写哪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情况,前几年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得了病,由于本人是信任中医,并且也爱好中医的。那时的我,只要有什么身体不舒服就会去网上百度搜索:XX 地方最好的中医大夫是谁?哪个中医大夫治这个病比较厉害?山西有没有好中医大夫?等等。总是得不到非常有效的信息,网上搜索来的信息很杂,很不切乎实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为了咱们山西人找中医大夫的时候,有个比较靠谱的参考,毕竟在百度上一搜索“山西中医”,出来的全是 广告。不可信,不可信,不可信啊。如果你或身边人有什么 不舒服,就可以在这里找到比较对症的大夫。如果能帮到 你,就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吧。话不多说,这就开始盘点吧。 太原名医:张建银中医扶阳派郑卢医学传人。三十余年间,广拜各地各派明医名师学习,孜孜以求中医大道,希冀融通 长,并致力以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的视域阐扬古中医 学。期间,张先生研学自费达数百万之巨,随缘就诊,于疑难杂症常出奇功:曾经让一位在老山前线被炮弹震聋的连长 当下恢复听力,一位承受强直性脊柱炎痛苦十余年的病人现场活动自如。创立中华莲花医学,以上古易经、河洛之数为

本源,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五行大义为根基,以仲景之学、扶阳之学为正宗,以道医、佛医、藏医为辅佐,以解剖学、经膜学、人体软组织学、现代心理学为开拓,综合方药、针道、灸道、徒手治疗、心理疗法等多层面的疗愈技术,针对现代人的体质偏失,能够对三高等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癌症、抑郁症与人体内外的各类疼痛病症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秋心居士短评:本人极其敬佩的中医名家, 中医扶阳派、佛医、藏医等等各门各派之所长,创 立了“莲花医学”。 忻州名医:卫习武百岁老中医卫习武为人看病,“只开药方不卖药”。医德之高,令我十分佩服。自学中医。卫习武治病救人不分官民、亲疏,都一视同仁。遇有康复病人拿了礼物表示感谢,他都一概谢绝。秋心居士短评:知道卫老,是在网上看到他的新闻报道,令后生十分敬佩。 大同名医:孟福孟福是大同中医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原大同 市中医院副院长,首批大同市名老中医。师从当时大同市四 大名医之一的郭庭选,行医近60 载,孟福治疗过成千上万的患者。善于治疗肝胆脾胃疾病。他自创的“资生建脾汤”、养胃汤、宽胃汤等方剂治疗常见多发胃病取得很好的疗效。 秋心居短评:孟老是很多网友和朋友推荐的,可称之为:大同医圣太原名医:潘洪君中医世家,太原名医。敢向权威医院叫板,

中医温阳派

中医温阳派 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火神派医家被誉称“某火神”或“某附子”的雅号。由于“火神派”之称谓更通俗,它见之于文献并流传于群众之中,因而此称谓更能够体现这一学派的特色。 1.创始人及传人 温阳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温阳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从有限的资料中可知,人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为“卢火神。其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

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姜桂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现为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 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承其衣钵,皆为火神派传人。 祝味菊(1884~1951),浙江人,弱冠人蜀,从刘雨笙等研读医经,42岁移沪行医,以擅用附子名噪沪滨,竞至“遂有祝派之称,可见影响之大。门人有陈苏生、王兆基、徐伯达、徐仲才、胡觉人等。 徐小圃(1887 ~1961年),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悬壶问世,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其擅长用温热药如三拗汤、小青龙汤等加减,常以麻黄宣肺为主治疗肺系疾患,疗效卓著。因而有“徐麻黄”之称而名噪上海。

湿疹

因此患湿疹的孩子,应该还有其他不适如流口水、多鼻涕(唾液腺、鼻腔腺体可视作更大的汗腺)及对其他更严重疾病的易感性,比如容易感冒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生冻疮、眩晕、体制羸弱等等,长大还容易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 明天你去顺便问一下他吃的是一袋中药分七天吃每次就20多毫升里面加板蓝根他会告诉你怎么吃,你顺便问下20多毫升里面药里倒一包板蓝根会不会太多了 ,说是用龙骨和白术各10克,捣碎了像擦痱子粉一样擦在宝宝湿疹出水的地方,说是有效果,我还没试过 儿研所的药现在特别难买,我哥哥去北京了,让他帮我买,人家现在是皮肤科门诊可以开三支肤乐霜,别的只给开一支,我们大老远跑过去就买了一支,郁闷死了。 深圳有个中医针灸治这个病有点厉害。不知你是哪里的,找下看有没这方面的中医 我前年找了个老中医开了些方子,都是什么乌蛇、蝎子之类的,吃了大约三星期,之后好多了,作为一个二十多年的湿疹患者,实在是很感恩 每天吃VB+土茯苓水煮薏米仁粥,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用纯正蜂蜜外涂,管用,小儿脖子上的湿疹就是用这个治好,)这个方法有保留意见,不可轻意试用 本人 有过近10年神经性皮炎病史 看过N多医生 搽过无数外用药 基本都没啥效果 本都不抱啥治好的希望 经人推荐 去找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 艾儒棣:资深专家,皮肤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开了2个中药方子陆续吃了近一年 现在已基本没复发 上海新华医院有两个自制软膏,混合用对小儿的湿疹很有效,大人就不知道效果如何 一般是脾虚导致身体排水功能差,身体里面湿气重,在治疗好之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吃补

脾的中药,再用艾熏水穴,3剂中药就有明显的效果。 绿豆炒焦,研磨成份,用食醋调和,敷,早晚各一次。7天即愈,断根 告诉你一个绝好良方 知道藿香正气水吧 稀释以后涂抹(小盆友还小,一定要稀释啊) 三天以后记着谢谢我啊 还有这天儿千万别让孩子太热了 论坛里有位儿科医生好厉害的,她叫若愚,你找她看看吧 第一,千万不要大面积、长时间用激素,如果孩子特别难受,少用一点,千万别连续用; 第二,如果孩子近期有清鼻涕,感冒的症状,建议找中医看一下,如果诊断孩子虚,多半是阳虚,千万不能着凉,特别是不能喝凉水,家里绝对不能开空调;第三,少 吃一点,多喝水,加速代谢排毒;第四,千万不能洗澡;第五,还得找好中医调理; 第六,换成低敏奶粉 我家小孩1岁7个月,湿疹也很厉害,孩子至少吃了上百付中药了,也没好转。看了扶阳派的李可,开的药不敢吃(有两位生半夏和生南星是毒药,以毒攻毒的思路)。 最近,我们这里藏药很火,不过孩子太小,建议精心呵护到孩子可以吃内服中药。 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希望这些经验对你和宝宝有所帮助 别查过敏原,别去医院看,用无毒的偏方试试。紫药水加锅底灰 采些鲜桃树叶,用75%酒精泡三小时后擦患处,立竿见影,此为民间良方,不妨一试 你孩子比我孩子幸运,有这么多人帮助你,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儿子出生后,湿疹非常严重,想当时我也是什么办法都想了,什么医院都跑过了。擦药膏,都是立马见效,但是很快又会出来。湿疹会随着孩子长大,免疫力提高慢慢好的。你先放放心。 我觉得,如果渗透情况很严重,还是先涂点药膏吧。 洗澡尽量不要水烫,甚至尽量少用水擦。 我什么方法都试过:多种药膏,香港的鹅诺纳英中程药膏,紫草油,擦粉干燥皮肤,烧菊花水给他洗澡,每天奶瓶喝薏米水,换牛奶成米粉,不吃海鲜,鱼,广西的一种什么草药,晒被子,衣服泡开水消毒,手上套上手套防止他抓...... 我儿子现在13岁了,中间几年湿疹好了,现在又复发了,而且医生说是异位性皮炎,我非常非常苦恼,自己在看很多中医的书。现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成为了我最大的奋斗目标。 中医说,湿疹也好,厉害了如异位皮炎也好,是先天体质的缺陷(过敏性体质),和孩子的免疫力很大关系,和他的饮食结构很大关系,可以调养脾,吃点山药(淮山),加强维生素的均衡。 可以按摩他的脾经,尤其是太白穴位。 LZ孩子的情况多数是湿疹,也就是奶癣, 轻症重症差别很大,

吴荣祖教授运用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 阳虚型抑郁证经验

运用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阳虚型抑郁证经验 吴荣祖教授是吴氏火神派中医学第二代传人、云南省名中医。吴老熟悉中医经典著作,特别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临床常以“扶阳固本”大法为指导,应用附子配合组方,于疑难病辩治中取效显著,深获患者笃信;临床带教重视突出中医特色广为学子敬重。笔者作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传承继承人,有幸师从吴老学习,现将阳虚型抑郁证经验及体会作介绍,以飨同道。 1 阳虚是多数抑郁证的关键 西医的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服用抗焦虑、抗抑郁及抗精神分裂的药物后,表现为:兴趣低落,不爱与人交流,脾胃功能障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易疲劳;焦虑、自杀倾向等,而这一类患者多数还伴有:手足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阳气不足的体现。 扶阳派的郑钦安认为:“人身所侍以立命者,其为此阳气乎。阳气不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内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明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和根本,也是抗御邪气的重要力量,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此之谓也。若因为生活不规律、情绪过低、过劳等耗伤阳气,就会引起上述一系列阳受损的表现而发生疾病。 传统治疗郁证均以肝气不疏、气机郁滞为治则,投以丹栀逍遥散、柴胡类方来治疗,好比隔靴搔痒,疗效不佳。吴老认为,阳气虚,失于温煦故怕冷;阳虚鼓动无力,则脉沉细、但欲寐等少阴证悉具;肾阳虚,可见四肢厥冷;肾水寒,阳不归藏,心包相火不降上扰心神、阳不入阴,故眠差或嗜睡;长期情志失调,思结过度还干及脾之运化功能,加之脾阳根于肾阳,火不生土,脾阳虚运化失司可致痰湿内生,大便稀溏;情志不舒亦责之于肝,乃源于前致肝木不升也。正如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厥阴风木篇》所云:“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荫。然土气不升,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则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升,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升,是以病也。”吴老以“三阴脏寒”为本,总结出:“肾水寒、肝木不能温升、肝气横逆犯脾、土虚湿浊内生,心包相火不降,上扰心神”乃是病机的关键,将此证概括为“水寒土湿木郁”,以升举三阴之“温水燥土达木”法治之,拟方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2 组方原则及特点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抑郁病人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身体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呈现少阴病之表现,吴老沿用《伤寒论》四逆汤温肾阳、暖水寒,但又在此基础上加人吴茱萸一味,创吴萸四逆汤。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既可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又可下风降浊,善入足厥阴肝、少阴肾、太阴脾经,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同时合用苓桂术甘汤,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加强化气利水之动力。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亦赞苓桂术甘汤大有千军万马之势,他认为:“茯苓作用有四:①甘淡利水;②养心安神;③行肺之治节; ④补脾厚土。所以,茯苓一味而有消阴利水、养心定悸、补脾以固堤坝之全权作用,……桂枝在本方中作用有三:①通阳以消阴;②下气以降冲;③补心阳以制水寒,……白术补脾协助茯苓以运化水湿;炙甘草则助桂枝上扶心阳,中保脾胃之气,以缓水势泛滥”。吴老创吴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抑郁证,尽显“温水燥土达木”之能,使釜底火足,中气斡旋,升降复常,发挥温煦、推动、运化之职,自然可助厥阴有序升发,恢复人体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貌,阴霾尽消。 3 典型病例 典型病案1:方某某,男,19岁,四川成都人,西医诊断:抑郁证。2015年5月21日初诊时服抗焦虑、抑郁药已两年余,睡眠时间每天超过12小时,精神差,疲乏无力,四肢厥冷。曾因考试、学习压力过大诱发情绪紧张、恐惧感,不愿与人交往,淡漠寡言,不能学习,伴痰多,泡沫状,胸闷

【火神门每周药解】扶阳派常用药——附子

【火神门每周药解】扶阳派常用药——附子 @火神门:本期【每周药解】为大家介绍扶阳派常用药——附子 火之女神来到世界,爱上一个勇士---风之子。于是,她帮他得到了江山。勇士成了天子之后,专心国政,不再锺爱女神。天子那主宰万民、万夫莫敌的能力,其实需要结合女神才能实现。但是,女神因天子不重视爱而日渐怀恨失控。有一天,天子临幸女神。此时,因为勇士已经变心,那原本热如鼎中沸水的拥抱已经不再。于是,当火之女神因恨意而心如死水,风之子的心脏忽然如遭雷击般,停止了。风之子死后,变成了地上的一颗开花植物。火之女神相当痛苦后悔,她依旧深爱勇士,也觉得自己无颜回天。于是,她不回天界,潜入地下,仍拥抱着那开花植物---【天子】的遗体,【附】身在这开花植物的根部。在阴寒的地下,缺乏那热如沸水的拥抱,火之女神无法克制自己的心痛,于是一再与主根决裂;但她的本心,是另一个不竭的力量,总能【引火归元】使她的灵魂始终与天子同在。又结合,又决裂,就成了一颗颗突出于主根的【附子】。所以,附子藏着火风炽爱结合中的绝对大能与悖反:1、能流通九天,却“走而不守”; 2、能疏通千江、蒸散七海,却“包含剧毒”;那剧毒,一旦有爱情的沸水-----爲了爱情而耐心烹煮半天的沸水,就能

完全祛除。每一个善用附子的人,都进入了这神话中,却大多未能尽其全妙。因为,“附子之力,走而不守”。唯有认识自心的人,才能认识女神之所爱---附子之所附。之后,才能懂得如何运用“附子の心力”---泽天夬阴、引火归元、气住中脉的根本,从而唤醒蜷隐灵识,证悟一切种智。 中国附子之乡~四川江油 江油附子产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为著名川产地道药材。《药物出产辨》称附子“产四川龙安府江油县”。江油附子为江油特产,栽培历史有1300多年,炮制历史亦逾千年。中国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江油附子为著名的川产地道药材。《唐本草》称:“天雄、附子、乌头,并汉蜀道绵州、龙州者佳。……江南来者,全不堪用。”《药物出产辨》称:附子“产四川龙安府江油县。”江油附子具有片张大、有油面光泽和菊花心等特点,驰名国内外。附子品种以“和尚头”样为最好,“老鸦嘴”样不宜做种,种子大的产量高,种子小的难以增产,附子种以每100个块根重1.2-1.5公斤为宜。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江油附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3月23日起对江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江油附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提出的保护范围为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青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