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anker0000

本文由suborui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数学课标 (一) 一、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②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③了解
二、 “用数学”的含义是( ② ) 。①用数学学习 生活数学
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等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 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案: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五、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 程。 ①自我评价 ②相互评价 ③多样评价
六、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 。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 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七、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数与代数) 、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 、 、 四个学习领域。 八、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③自己创造教材
九、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 单独出现( ① )的教学。 ①概念 ②计算 ③应用题
(二)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③ )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③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 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② )的过程。 ①单一 ②富有个性 ③被动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 。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内容 学习 )的指标。 3、 《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记忆 ) 、模仿和( 训练 )转变为 (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 )与实践创新。 、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 ) ( (层次性 ) ( 发展性 ) 开放性 ) ( 。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组织者 )(引 、 导者 )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生活经验 )和( 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 ) 、 。 8、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学习结果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 变化与发展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 展。 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 。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3、对于应用问题, 《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 漫画、对话、文字等) ;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 ; 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 题分析。 四、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 (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 (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 (3) 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 (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 究能力的发展; (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 (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 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 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 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 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 收。 五、案例分析。
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 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 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 现方法的最优化。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 2、 《新课程教学法》 。
(三) 1、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是多一些问 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四是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五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 间。 2.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新的技能?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答案要点:1.技能: (1)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 (2)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 (3)提高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2.工作方式: (1)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3)教师之间要 更加紧密地合作。
3.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答案要点: 1.做好课前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过去教材相比,内容变 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过去教材没有这个内容,属课程标准教材新增加的内 容,要研究为什么增加。然后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 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 (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5) 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 (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意 图,做好充分的预设等。 2.做实课堂

教学。 (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 (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 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 (3)恰当、适 时的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 时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 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 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以 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解决等。 板书板画 1. 2. 3. 4. 5. 画一长方体,标出长宽高,写出长方体面积公式。 画一圆,写出面积公式。 画两个重叠的正方体,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画一钝角三角形,画出三边的高,写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写出乘法分配律公式。
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 (一) 1.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 A、建立模型 B、数学思考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C、解决问题 D、体验感知 ) 。
2.让学生估计 1 页书有多少个字,1 本故事书有多少个字等,是培养学生的(
A、符号感
B、统计观念
C、空间观念
D、数感
3.下面各个图形是由 6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能沿正方形的边折叠成一个正方 体的是( ) 。 A. B. C. D. ) 。
4.袋中有 3 个红球,2 个白球,若从袋中任意摸出 1 个球,则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A.1/5 B.2/5 C. 1/2 ) 。 D.六 ) 。 D.2/3
5.已知昨天是星期一,那么过 200 天以后是星期( A.一 B.四 C.五
6. “茅台酒”酒瓶上的商标纸标有酒精度“48%”字样,这里的 48%表示( A.酒精的体积是整瓶酒的体积的 48%; B.酒精的重量是整瓶酒的重量的 48%; C.酒精的体积是整瓶酒的重量的 48%; D.酒精的重量是整瓶酒的体积的 48% 7.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1 毫米的长度等于( A、1000 B、10000 )纳米。
C、100000 ) 。
D、1000000
8.如果下列平面图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A.正方形 9.六边形的内角和为 A.480 答案: 1.A 2.D 3.C 4.B 5.D 6.A 7.D B540 B.圆 度。 C720 C.长方形
D.平行四边形
D900
8.B
10.C
(二) 1.将 2003 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使其中一个数是 11 的倍数且这个数尽可能小,而另一个数 是 13 的倍数且尽可能大,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 答案:66、1937 2.有 26 个不同国家的集邮爱好者,想通过互相通信的方法交换各国最新发行的纪念邮票, 为了使这 26 人每人都拥有这 26 个国家的一套最新纪念邮票,他们至少要通封信。 答案:50 3.2/7 的分子增

加 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答案:21 4.3、△+□+□=44 △+△+△+□+□=64 那么 □=( ) ,△=( 答案:□=( 17 ) ,△=( 10 ) 。
) 。 ) 。 )
5. 1、1、2、6、24、120,按照这 6 个数的排列规律,第 7 个数应该是( 答案: 720
6.两个绿化队共植树 150 棵,第一队比第二队人数多 4/5,第二队平均每人的植树数量比第 一队的多 1/5,第二队全队植树棵. 答案:60 棵 8.钟面上时针从早上 7 时到晚上 7 时转动了 答案:360 9.二进制计数法在计数时只用 0 和 1 两个数字来计数。十进制中的“5”在二进制中记 作 ,十进制中的“25”在二进制中记作 。 答案:101 11001 次手。 度。
10.7 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 答案:21
(三) 选择题 1、有 2010 个 2 连乘(2×2×2×2×……×2×2),乘积个位上的数字是( A.2 B.4 C.6 D.8 2、小明上山平均每分走 40 米,下山平均每分走 60 米,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 A.48 米/分 B.50 米/分 C.54 米/分 D.无法确定 3、为什么 0 不能做除数?( ) B.因为 0 做除数,商无法确定。 C.因为任何数乘 0 )。
A.因为一个数除以 0,商无限大。 都得 0。( )
4、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属于哪部分内容。( ) A.数与代数的运算 B.数与代数的式的方程 识 C.图形与几何的测量 D.图形与几何的图形认
5、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又对折,现在长度是原来的() 。 A.四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八分之一 ( )
6、若 a:b=2:3,b:c=1:2, 且 a+b+c=22. 求 a=? A.4 B.6 C. 12
7.《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道名为“以碗知僧”的古算题: 巍巍古“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请问先生能算者,都来寺内几多僧? 请你推算出寺内一共有和尚多少人?( A.520 B.416 C.624 )
1.B
2.A
3.B
4.B
5.C 6.A
7.C
(四)
一、选择 1.甲乙丙丁在比较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最矮。丙说:我没有甲高但还有人 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身高从高到矮排第二位的是 ( ) 。 A、甲 B、乙 C、丙 D、丁
2.高速公路入口处的收费站有 1 号、2 号、3 号、4 号共四个收费窗口,有 A、B、C 三辆 轿车要通过收费窗口购票进入高速公路。那么,这三辆轿车共有( )种不同的购票次序。 A、24 B、48 C、72 D、120
3.31001×71002×131003 的末尾数字是() A、3 答案 题号 1 2 3 答案 A D C B、7 C、9 D、13
二、填空 1.三个相邻奇数的积为一个五位数 2* * *3,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是( ) 。
2.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

” ,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 和 1。其中 1KB=1024B, 1MB=1024KB。现将 240MB 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 70%。如果当前的下载 速度是每秒 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 )分钟。 (精确到分钟) 3.70 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外,每个数的 3 倍都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的和。 这一行数左边的 9 个数是这样的:0,1,3,8,21,55……最后一个数被 6 除余( ) 。 4.甲乙都是两位数,将甲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对调得丙,将乙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对调得丁, 丙和丁的乘积等于甲和乙的乘积,而甲乙两数的数字全为偶数,并且数字不能完全相同(如 24 和 42) ,则甲、乙两数之和最大是( ) 。
题号 1 2 3 4 答案
27 17 4 108
四、解答(第 24 题 9 分,第 26 题 7 分,其余每题 6 分,共 40 分) 1. 画展 9 点开门,但早有人来排队,从第一个观众来到时起,若每分钟来的观众一样多, 如果开 3 个入场口,到 9:09 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 5 个入场口,到 9:05 就没人排队。 求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 1.解:每分钟到来观众的份数 开门之前已有的观众份数 这些人等到开门,用时 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 (3×9-5×5)÷(9-5)=0.5 3×9-0.5×9=22.5 22.5÷0.5=45(分) 9 时-45 分=8 时 15 分
答:第一个观众到达时间为 8:15。
2.有个工厂要制造一种机器 120 台,每台机器需要三根粗细一样而长度分别为 20 厘米、 16 厘米、 厘米的轴。 29 造这些轴的原料是 120 根长为 75 厘米的圆钢。 请设计三种落料方案, 并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材料利用率。 (损耗不计) 2.解:方法(1) :每根取 29、20、16 厘米各一根共 120 根原料轴,利用率【 (29+20+16) ×120】÷(75×120)≈87% 方法(2) :用 60 根原料轴每根取 29 厘米 2 根,16 厘米 1 根,用 40 根原料轴每根分别 截取 20 厘米 3 根;用 15 根原料轴,每次分别截取 16 厘米 4 根,利用率(29+16+20)× 120÷(75×115)≈90% 方法(3) :用 48 根原料轴每次截取 29 厘米 2 根,16 厘米 1 根,用 24 根原料轴每根截 取 29 厘米 1 根,20 厘米 2 根,用 36 厘米原料轴每根截取 20 厘米 2 根,16 厘米 1 根,利用 率(20+16+20)×120÷(75×108)≈96% 3.A 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日/月/年,而 B 国人表示日期的方式是月/日/年。所以,对于 1/10/2006 这个日期, 国人会理解成 2006 年 10 月 1 日, B 国人理解成 1 月 10 日。 A 而 那么, 像这样会让 A、B 两国人产生不同理解的日期表示方式,在 2006 年中还有多少个?(请写 出详解) 3.解:还有 131 个。 根据乘法原理,一年中的月份不会大于 12,所以在表示□/□/2006 时,只有两个

□内的 数均不大于 12 且不相同时,A、B 两国人才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说两个□内只有从 1~ 12 中的这 12 个数中选取不同的数表示时,两国人才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样,在□/□/2006 中,当第一个□内填 1~12 中任意一个数时,第二个□内只能填剩下的 11 个数中的任意一 个。可见,第一个□内的数共有 12 种填法,第二个□中的数有 11 中填法。根据乘法原理, 在□/□/2006 的□内填数,共有 12×11=132(种) , 除去 1/10/2006 这个日期,会让 A、B 两国人产生不同理解的日期表示方式,在 2006 年中还 有 131 个。 4.德国世界杯的 32 支队伍共分 8 个小组,每组采用循环赛,即每支球队与同组另外三支球 队各比赛一场。一场比赛中,胜者得 3 分,负者得 0 分,平局双方各得 1 分。最后按照总积 分, 小组前两名出线, 进入十六强。 同组球队如果积分相同, 按照双方比赛的成绩排定名次, 互相交锋时胜者名次在前;如果双方战平,按照净胜球的多少排定名次(净胜球数=总进球 数-总失球数) ,净胜球多的球队名次在前;如果净胜球数也相同,则比较双方的总进球数, 总进球数多的球队名次在前。那么,一支球队至少获得几分才能保证出线呢?(请详细解释 原因)
4.解:A 积 7 分才能保证出线。 假设同一小组的 4 支球队分别为 A、B、C、D、要保证出线的球队为 A,A 积 4 分以下肯定 不能出线。 A 积 4 分,即 A 一胜一负一平,假设 A 胜了 B,平了 C,负了 D。如果 C 也胜了 B,并且 战平了 D,那么 C 一胜两平积 5 分,超过了 A。再看 D,胜了 A,平了 C,所以 D 战平或 战胜 B 积分都会超过 A。可见 A 积 4 分不能保证出线。 A 积 5 分说明 A 一胜两平,假设 A 胜了 B,平了 C 和 D。如果 C 和 D 也战平,并且都战胜 了 B,那么,A、B、C 三支球队都是一胜两平,这就要考虑净胜球了。因此 A 积 5 分不能 保证出线。 A 积 6 分说明 A 两胜一负,假设 A 胜了 B、C,负了 D。如果 C 胜了 B、D,这样 C 也是两 胜一负积 6 分;D 胜了 B,已经胜了 A,这样 D 也是两胜一负积 6 分。在这种胜负及比分 交错的情况下,决定他们的将是各自对 B 的战绩。因此 A 积 6 分也不能保证出线。 A 积 7 分说明两胜一平,假设 A 胜了 B、D,战平了 C。这样 B、D 最多只能积 6 分,不可 能超过 A。所以 A 积 7 分才能保证出线。
数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 A 在教学 “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 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 “在 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教师 B 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

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 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 生 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 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 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答: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 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 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 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 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 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 很明显, 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 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 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种魅力, 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 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 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 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二、[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 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 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⒉学生合作交流不到 2 分钟, 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 “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 行四边形的高, 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 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案例分析] (主要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 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 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 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 行小组合作学习?不

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 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 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 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 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 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而将传统的 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 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个 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 ① ② ③ 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 12 元,篮球的单价 15 元) 。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 3 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 1:我用加法 15+15+15=30+15=45(元) 生 2:我用乘法 10×3=30 5×3=15 30+15=45(元) 生 3:把 15 看成 3 个 5,共有 9 个 5,得 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 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 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 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 7 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 4 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 (主要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 答: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 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 的环境相联系的。 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 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 对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优化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 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 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 产生修正自我的内 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 ,而要讲“特 点” ,把优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第二,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 是统一一种方法,把优化的过程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 只要

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四) 、[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 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 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 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 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 “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 位‘1’ ,高兴的占了 3 份,即 3/4 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 1/4 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 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 争了光, 我为我们班而自豪, 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 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 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 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 答: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 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 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 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 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 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五)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 674 袋,每袋 25 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 不是很密切, 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照着原例题讲, 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 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 有的猜测 5 千克, 有的猜测 10 千克,还有的猜测 20 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 12 千克。 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 4380 千克,闰年是 4392 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 “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 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 “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 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

、教学 效果)? 案例分析 答: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 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 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 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 “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 。 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 。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 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 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 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
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基本常识 一、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A.山东;??B.陕西; 答案:C 二、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 ?A.天山;?B.祈连山;?C.秦岭;D. 大行山。 答案:C 三、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 青、王洪文、张春桥。 ) ) )省
C.山西;D. 湖南。
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答案:C 四、白金汉宫位于以下哪个国家? A 俄罗斯 答案:D 五、填出下列网络新词的意思 杯具( ) 围脖( ) 拍砖( ) B 法国 C 意大利 D 英国
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 词,名词等等。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 ,形容人、 事、物。随着网络语言的流传,更出现了“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等“箴言” 。
2009 年新出现的词语,意思是在微型博客上更新日志等内容,因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所 以有人戏称“围脖” 。把更新叫做“织围脖” 。最早应该见于新浪微博。 拍砖的初衷是提出反对的看法, 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说白了就是谁也不服谁的文字体现 七、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 A.人类与自然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答案:C 八、以下那个不属于四书、五经( A 论语 B 孟子 C 周易 D 左传 答案:D 九、以下那个不属于六艺( A礼 答案:C 十、安徒生是( A 法国 答

案:B B 丹麦 )人 C 意大利 D 瑞典 B书 ) C棋 D射 ) 】
B.发现的时代 D.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1.简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简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 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 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 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 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 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 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 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 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 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 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 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 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 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 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 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 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2.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 1.改变评价观: 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 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2.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 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 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数学活动报告等对学生进行 评价。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答案要点:1.由关注书本转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2.由单一的知识 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由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由远离生活转向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营 造。5.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6.由教师的独 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4.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等。在这些要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是评 价的核心因素。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达到的结果。 (2)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 及学生数学的情感与态度。(3)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规范和约束的作 用。(4)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 间的关系。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的 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 目标确定内容和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科学性;第三,教学内容要 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四, 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教学学段的要求,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 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教师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5.学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一 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目标,是否积极发展 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他人的合作,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 投入等。6.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反 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5.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数学学习的主题应当是基本的、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 法和数学活动(如《标准》中所列举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 理

能力、应用意识等)。2.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 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活 动过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至 关重要。 具体的说,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活动有如下特点: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 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 实验、 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富有 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6.《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数学课程标准 ?《标准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 保证; 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 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标准》 2. 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 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 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 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 明。 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 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 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 有价值的案例。 5.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 准》实施的可行性。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 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 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 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 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 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7.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答案要点:1.做好课前研究。(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与过去教材相比,内容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过去教材没有这 个内容,属课程标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研究为什么增加。然后确定三个维度 的教学目标。(2)研

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5)选择恰当有 效的教学方式。(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 意图,做好充分的预设等。2.做实课堂教学。(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 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2)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境和问 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3)恰当、适时的进行课堂 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时 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查找课堂教学 中出现以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解决等。
8.新课程改革以来,你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述。 新课程改革以来,你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述。 答案要点: 课程改革以来, 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从教材形态上看, 单一的教材变为多种版本、多样化的教材体系;2.教材的知识体系有过去的重知 识的系统化到关注学生的需要;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如用具体情 境呈现,用表格呈现,用图文呈现,用对话呈现,用文字呈现等。3.教学目标有 过去的一维, 即“双基”变为“三维目标”。 4.学生的学习方式方式了变化, “有 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 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师设计 和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9.下面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哪些地方处理不当,为什么?怎样改更好? 下面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哪些地方处理不当,为什么?怎样改更好?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 11 月 28 日-12 月 7 日的天气情况) 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 1:11 月 28 日的最高气温是 12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2 摄氏度,29 日的最高气 温是 10 摄氏度…… 生 2:30 日的最高气温是 10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 5:12 月 6 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 4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1 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 月 6 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 1 摄 氏度, 最高气温是零下 4 摄氏度。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希望你能找

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 2 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 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 表示风, 表示晴天……
生 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 2 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 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 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 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 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 答案要点:1.《片断一》中,学生对零下的温度怎样表述不清楚,教师没有处理, 而是指责学生不对,但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表述是对的。修改:教师问:谁知道 气温在零下时该怎样表示呢?如果有学生知道, 就让学生说, 如果没有学生知道, 教师就讲解。 教师可边口述, 边书写; 也可以结合课件或温度计进行讲解。 《片 2. 断二》中,教师说“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这样说不合适,应该让这个学生 想一想“怎样让大家能看得清”学生自然会写大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反映,教师 可提醒学生写大一些。
10.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10.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断,谈一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 系?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 11 月 28 日-12 月 7 日的天气情况) 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 1:11 月 28 日的最高气温是 12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2 摄氏度,29 日的最高气 温是 10 摄氏度…… 生 2:30 日的最高气温是 10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 5:12 月 6 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 4 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 1 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 月 6 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 1 摄 氏度, 最高气温是零下 4 摄氏度。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 2 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 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 表示风, 表示晴天……
生 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 2 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 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 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 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 4:我知道同一天

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 答案要点:首先,要把握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其次,课堂预设要 做充分,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要尽量考虑周全等;第 三,不要只关注教学预案是否完成,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控,并修改 预案;第四,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让预设“活”起来。
11.试举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11.试举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答案要点:1.三维目标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 课程标准》把总体目标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尤其要着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3.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 标来落实。 4. 精心设计教师提问的问题, 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 要有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如,记录天气一课中,“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收 集天气信息的?”这一问题就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问题。5.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合理,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12.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12.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答案要点:1.充分认识口算的价值。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 理解,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 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 教学中从以下两点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教学。(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 原理。在让学生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实际情境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 学的语言符合,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强化基本 口算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小学口算内容中,两个一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 法(2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 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13. 1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谈谈你是怎样认识这一转变的?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 人”。教学活动要拓宽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 展的促进者 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 源,组织学生营造

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者”的 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 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的含义包 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 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3.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促 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标准》赋予教师更高 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1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1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么样的教学观 答案要点:1.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 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 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 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 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 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 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因此,教学中,既 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只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 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过程后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
1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 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 的人;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6.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6.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答案要点:1.要把握四则运算的本质。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一般 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 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的定义是:“求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要创设符

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其认知特点的具体情 境。以上运算定义,虽然在表述上已经比较直观,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仍
是十分抽象的,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可以赋予数以意义, 从而使抽象的数成为具体的物体。 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3.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建 立丰富的感性积累的机会,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获得关于四则运 算意义的准确理解。(举例略)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案要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大类:教学能力和通用性能 力(主要是非教学方面的)。1.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在课 前对教学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 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 称职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包括 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符号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体势语言。 (3)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 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 能力。有效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馈的前提是进行教学 测量和评价。2.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也被称为“基本能力”,一般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2)问题解决与研究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能力。(4)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案要点: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 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具体讲由以下几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 小学数学教师对任教的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包括:内容性知识――小学 数学学科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实质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 结构;逻辑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术根源和历史发 展、 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 2.条件性知识。 回答“是什么” 的知识和回答“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课程论知识――关于数学学科知识 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一般教学论 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

学组织形式等;班级 管理知识(略);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 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教育科研的知识(略)。3.实践性知 识。这种知识既有教师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 人经验的借鉴。如教师的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活动实 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4.文化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 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 研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学习 对自己做出分析,自觉改进教学行为。这种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 的自主反思。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交往、 互动与合作,其具体活动形式有对话合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在专家或骨干教师 的协助与带领下,在广大教师与专家、广大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实现先进理念与 教学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而形成相互启发、共同引领的格局。2.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 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是双边 引领、多边引领。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说一说造成这位教师教学“尴尬”的原因何在? 20.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说一说造成这位教师教学“尴尬”的原因何在?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1) 法? 1 2 5 3 4 0 3 6 有 6 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 1:分成 3 和 3 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 2:分成 3 和 3 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2) 个? 2 2 2 1 2 3 1 1 4 八戒又来了,要把有 6 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 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 2:分给师傅 1 个,分给猪八戒 2 个,分给孙悟空 3 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 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生 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 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