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应急预案

窑街劣质煤热电厂

窑街劣质煤热电厂重大环保事件(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确保窑街劣质煤热电厂在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熟练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的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企业职工和周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和周边的稳定,快速恢复电厂经营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1.2 编制依据

根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制定《窑街劣质煤热电厂重大环保事件(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把公共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突发污染事件(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环境的危害。

1.3.2坚持“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并做到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坚持“企业负责、区域联动、属地管理、分级落实”的原则,处置突发污染事件时,要做到“反应迅捷、职责明确、指挥统一、救人优先”,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窑街劣质煤热电厂辖区范围内,所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重大污染事件(事故)。

1.5事件分级

事件分级情况如下:

表中应急等级一列划分说明:

1、一级应急—现场预警,这种应急级别可以是车间甚至班组可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仅仅启动车间的应急措施。

2、二级应急—现场应急,这种应急级别可以是通过启动厂应急预案,就可以达到控制异常事件。

3、三级应急—全体应急,表明事故已经超出了企业边界或者凭自身的资源无法控制的事故。不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还要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

第二章基本情况

2.1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窑街劣质煤热电厂

法人(企业负责人):崔建国

企业代码:72027220—7

详细地址:兰州市红古区黑土湾235号

邮政编码:730080

窑街劣质煤热电位于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镇,距离省会兰州125公里,厂区占地面积13.14万平方米,是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独立核算二级单位,具有内部法人资格。为西北首座利用煤矸石为燃料发电的热电厂,总装机容量目前为4×25MW。项目采用我国首台具有知识产权的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同时为矿区进行集中供热。其中一期工程1×25MW,二期工程1×25MW,三期工程2×25MW。一期工程一机一炉于1998年8月正式开工,2001年8月正式移交生产,2002年8月通过国家经贸委组织的工程验收和对130t/h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成果的评定验收;二期工程一机两炉于2003年4月正式移交生产;三期工程一炉两机于2004年5月正式开工,2006年底竣工,2011年5月增扩建一台18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计划2012年3月正式投产。

电厂现有员工47人,厂内主要设有锅炉、汽机、化水、电气、燃运、检修6个车间。

2.2周边环境概况

窑街劣质煤热电厂地处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寒冷,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5.1℃,最热月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1℃,绝对最高气温39.1℃,绝对最低气温-23.1℃;年平均降水量296.3毫米,年(1984年)最大降水量364毫米,年(1982年)最小降水量231.1毫米,日降水量大于10毫米的天数为7天/年,日最大降水量26.2毫米,小时最大降水量2.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71.3毫米,最大冻土深度105.6厘米,最大积雪厚度17厘米,

冬季多西北风,夏秋季多东南风,主导风向为NW,年平均风速2.8m/s。

第三章环境风险评价

3.1风险识别

3.1.1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

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正式投产于2001年4月,是窑街煤电公司的自备电厂,厂内有除灰系统、危险化学品、水处理系统、燃油泵房、化学酸碱库、锅炉压力容器等。由于以上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伴生的污染事故,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突发污染事故。

3.1.2 环境风险物质特性分析

危险性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的超标排放和化学危险品的泄露等因素。

3.2风险能力评价

3.2.1风险防范措施

(1)生产过程中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有害物质危害防治主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从工艺上控制源头,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尽可能不排或少排,以达到降低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目的;其次对不可避免排除的有害物质采取国内外相应高效的治理措施,并对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性措施,尽可能减轻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①加强电除尘系统、石灰仓配煤系统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应制订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并经常检查,防止跑冒滴漏发生。

②除尘系统安装在线监控设施,杜绝停运等事故排放

③。正常生产中,一般不会发生故障,为确保产生的SO2、NO X等气体不会

对环境造成污染,生产中,电除尘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利用自然通风换气,减少无组织的排放对车间环境的影响。以确保含SO2、NO X等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④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生产系统的操作偏差,确保拟建项目的生产安全。

⑤加强事故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其它单位相关事故的研究,充分吸取经验和教训。

第四章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环境保护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下设通讯联络组、灭火组、疏散组、抢救组4个应急救援组。

4.1.1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

4.1.1.1应急指挥部成员: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生产副厂长

成员:各部室、车间安全第一负责人,值长、安全、环境等检查人员。

4.1.1.2应急指挥部职责:

1)接受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应急救援中心的领导并落实指令。

2)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环境安全事故隐患。

3)组织制定本单位环境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负责本单位发生的环境生产事故的先期处置和善后工作。

5)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事故现场的应急抢救工作。

6)及时准确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7)组织对应急预案处置方案的演练,补充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

4.1.2应急办公室成员及职责:

4.1.2.1应急办公室成员:

负责人: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人

成员:值长、安检员、各部室、环保员、车间安全主管

4.1.2.2应急办公室成员职责:

1)设专人24小时值班。

2)接到事故报警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3)事故发生时,负责判断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4.1.3应急救援组职责:

4.1.3.1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各应急小组及对外有关部门的通讯联络和情况通报。

4.1.3.2灭火组:发现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行初起火灾扑救,及时断电。

4.1.3.3疏散组:负责引导各部位人员有秩序疏散。

4.1.3.4抢救组:抢救受伤人员并进行救护,及时护送受伤人员就医。

4.1.4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

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

第五章预防与预警

5 内部报警程序

5.1各类事故报警

报警示意图

火警报警:应选择离事故地点最近的公司消防队。

卫生急救报警:应选择离事故地点最近的内部职工医院。

当发生严重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和严重污染事故时,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环保、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

5.2联系电话

5.2.1厂值长值班电话:6902409 350

5.2.1.1护卫队电话:6902439 354

5.2.1.2煤电公司急救电话:120 6902093

5.2.1.3救护大队电话:6902119

5.2.1.4厂生产技术部电话:6902430 343

5.2.1.5主管生产厂长电话:6901941 348

5.2.1.6厂长电话:6902438 351

5.2.2外部救援电话

5.2.2.1红古区火警:119

5.2.2.2红古区卫生急救:120

5.2.2.3红古区环保局:6211408

5.2.2.4红古区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电话:0931-*******

5.2.2.5兰州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电话:0931-*******

5.2.2.

6.甘肃省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电话:0931-*******

5.2.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的家庭、办公室电话号码专门编制并保存。

5.3报警程序

事故发现人报告值长,值长通知事故相关岗位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将事故情况立即报告厂总值班人员,厂总值班人员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及等级,及时上报上级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

5.4报警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名称、事故性质(泄漏、爆炸、溢流等)、危险可能波及到的范围和程度,对救援的要求,报警人姓名和电话。

第六章应急处置

6.应急措施与响应

6.1预案的启动和判定标准

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确定各级应急预案的启动。

6.2预案分级响应程序

预案的响应程序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并报上级备案,做到上级与下级预案协调一致。厂应急救援预案由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实施和响应。

6.4 应急监测

6.4.1根据公司巡回检查制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人员按照《岗位巡检制度》巡回检查,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及环境、设备进行监测。

6.4.2确保装置现场固定式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完好率100%,保证生产过程及时监测。

6.4.3所属环保设施及装置的“三废”排放进行监督性监测,发现异常排放情况,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跟踪式监测。

6.5重大环保事故应急处理及处理原则

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发生火灾、爆炸、有害物资溢出或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车间在报告的同时,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溢流情况和原因,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本单位职工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或者危险源。凡能通过切断物料或装置停车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在自救处理的同时,要报告厂级指挥部,以便厂级指挥部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并根据污染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现场抢险组达到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抢险指令,迅速进行设备堵漏和抢修,控制事故以防扩大。堵漏过程中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堵漏现场和扩散区域尽量减少人员。

6.5.1工艺处理

6.5.1.1工艺装置的管线、法兰、阀门等输送系统泄漏着火应立即就近关闭着

火点两端的阀门以切断物料来源。

6.5.1.2装置内等容器泄漏着火应先关闭容器的出口切断阀。如果是容器破裂或切断阀失效则应考虑提前卸料或把容器中的物料,尽快到入其它系统中去。一旦发现泄漏,要立即查明泄漏点,根据泄漏的物料、部位、形式及程度,采取措施堵漏,堵漏过程中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堵漏现场和扩散区域尽量减少人员,堵漏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6.5.1.3切断物料来源时,必须进行物料排放时,可燃气体应尽量排入火炬气管网;可燃和有毒有害液体应圈堵回收,进入环保装置如:事故池(柜),禁止向化污池和雨排中随意排放。

6.5.2装置运行、检修时,泄漏、火灾、爆炸时的处理原则

6.5.2.1事故状态下,应急指挥机构运做,一切指令均由指挥机构发出。生产调度室及时了解事故的状况,随时向指挥部和有关单位通报,并认真执行指挥机构的各项命令;生产运行部负责抢险救灾现场的安全、环保管理协调,监督安全措施落实,防止发生其它事故和事故扩大,对可能出现的危害厂界周围的人员和单位进行通知。保卫部消防队接到通知后,及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保卫部并负责警戒、疏散、道路交通管制,人员的疏散至关重要,尽量避免人员的中毒伤亡。职工医院接到通知后,配备好各种防护器材,立即进入事故现场,并在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对发生化学灼伤、中毒(如CO中毒)、骨折、头部受伤等人员,要立即在现场进行相应的特殊处理,控制伤害程度加重。当发生重大化学事故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应根据风向合理的选择疏散路线,并对可能影响到周围的居民和单位要及时通知,引导居民迅速

撤离到安全地点。当厂区出现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大量泄漏物时,先用麻袋堵住事故装置周围的排放口(具体事宜由装置单位负责),杜绝物料和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进入大通河。回收的超标废水须先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待处理后监测测试合格后,才可通过排放口排放。

6.5.2.2重大污染事故可能影响临近企业或周边区域时,厂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必须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辖区的公安部门通报,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小组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6.5.3 事故紧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6.5.3.1控制污染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污染源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应根据现场情况,切断污染源或者堵漏,如果发生火灾爆炸时,应切断工艺物料管线并及时通知保卫部和医院做好灭火及人员救治,只有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污染源,才能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及扩大,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

6.5.3.2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减少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6.5.3.4封锁周边马路,疏导闲杂车辆,引导消防抢险车辆,以确保应急救援行动正常进行。

6.5.3.5设立事故警戒区、指定专人警戒严防无关人员进入事故警戒区域,有爆炸危险的现场警戒区按爆炸可能波及的范围来划定;有可能对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现场的警戒区按扩散范围的2—3倍来划定。

6.5.3.6事故警戒区包括高危区、危险区和缓冲区等三个层次。事故发生地点为高危区;爆炸波及和毒物扩散区为危险区;危险区到安全地区的过度区为

事故缓冲区。警戒区内的不同区域可分级控制,事故状态下周围危险区和缓冲区内的所有居民都应及时撤离。

6.5.3.7在警戒区明显地方用细软布料设风向标志旗。事故灭火和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口的安全区域内。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位置应设在上风口、便于观察且有必要的安全距离。

6.5.3.8人员疏散应从事故点向外按指定路线疏散、尽量不要横穿毒区。被困在毒区的人员必须先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后,在抢险营救人员的联络和指挥下迅速有序的撤离毒区,防止在慌乱之中不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乱跑造成更大的伤害。

6.5.3.9从毒区撤离的人员要尽快除去身上的污染物,以减少次生伤害。

6.5.3.10产生大量液体污染物要尽快封堵事故装置周围的雨排井口,严禁泄漏或直接进入排水系统,避免对大通河河水体的污染。

第七章后期处置

7.事故处理措施

7.1泄漏危险化学品的处理:

7.1.1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

7.1.2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释放大量水蒸汽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7.1.3收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等吸收中和。

7.1.4将收集的泄漏物质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

冲洗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7.1.5如果泄漏物质难以收容,并有流入雨排或湟水河的可能,要及时在其流经的路线和井口设立封堵材料,严禁流入雨排,防止造成污染和其它危害。

7.2消防灭火火灾措施

扑救火灾时,应根据火灾情况和本身的灭火力量确定扑救对策。当火势较大,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首先要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再展开全面灭火工作。对于以下部位的火灾采取的对策:7.2.1储罐失火:储罐起火后,要冷却燃烧储罐,以降低其燃烧强度,保护罐壁,并设法与相邻储罐隔离,同时要注意冷却邻近储罐,防止应温度升高而爆炸起火。

7.2.2互供管道和装置管道失火:当管道起火时,要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接、送料源,堵塞漏洞,防止气体和可燃液体扩散;同时要保护受火势威胁的装置、设备等。

7.2.3易燃易爆部位失火:要设法阻止火势扩大和排除爆炸的危险,同时要疏散保护有爆炸危险的物品,对不能迅速灭火和不易疏散的物品要采取冷却措施,防止受热膨胀或起火爆炸而扩大火灾范围。

7.2.4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时,应正确选择灭火剂,否则,将会使火灾扩大,甚至导致爆炸。

7.2.5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猛烈,有时会发生爆炸。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7.2.6遇酸、碱类腐蚀品泄漏,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7.3 事故后现场处理

事故应急救援的后期工作是对事故现场烧毁的残留物品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的处理。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继续危害和对环境污染;同时由应急指挥部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7.4尽快恢复生产的措施

7.4.1由于突发重大事故可能造成员工思想不稳定和生产装置、设备的局部和大部分破坏。指挥部必须采取一手抓安定人心,一手抓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方针;在恢复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认真排查和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后方可开车。

7.4.2迅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水、电、风、气、通讯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和确认;及时恢复和保障安全供给。

7.4.3迅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事故现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仪表、电器的损失和破坏情况进行勘察和鉴定,列出明细表,编制出修复项目进度计划,将鉴定结果和需要更换或补充计划报指挥部。

7.4.4对原料、材料的损失情况和需要补给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7.4.5对恢复生产需要的岗位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摸底和培训补充。

7.4.6按照开车方案,进行风险评价和落实风险消减措施。

7.4.7对参加恢复生产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开工前的安全教育,做好思想稳定工作。

7.5 事故调查和处理

7.5.1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公开、公正的原则;分级管辖的原则。

7.5.2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进行安抚,

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申报工伤,进行赔偿,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7.5.3公司相关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7.5.4事故结案后,将事故资料归口存档。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章应急保障

8.1内部应急资源保障

8.1.1通讯、信息资源保障

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电讯、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保障企业应急通讯要求。

8.1.2消防资源保障

煤电公司设有救护大队,经常开展战术训练,24小时值班,主要负责承担公司的消防救援抢险任务。

8.1.3医疗救援资源保障

煤电公司职工医院位于窑街镇,离我厂距离为200米,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医疗检查救护设备和设施;设有门诊急救、住院部和职业科等,专门为公司提供医疗救援保障。

8.1.4工程抢险资源与保障

我厂有机务检修车间、电气检修车间、办公室等部门,熟悉厂区情况检,能够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8.1.5应急体系保障

应急保障体系及职责见本预案中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和职责部分。

8.1.6应急物质保障

8.1.6.1应急救援物资保障:

8.1.6.2.照明器材:手电筒20把

8.1.6.3.消防器材:铁锹10把,16mm综绳1盘,各点配齐足够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剂,室内外消防栓,消防砂箱。

8.1.6.4.防护用品:防护面罩、手套、绝缘靴,耳塞,防护服。

8.1.6.5.通讯器材:手机、厂区公用电话

8..1.6.6经费保障:

从日常办公费用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应急物资的添置、维护保养及演练培训的费用支出

8.1.7治安保卫保障

厂内设有设有护卫队保,负责厂内生产和生活区治安保卫工作。

8.1.8环境监测保障

长设有环境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各生产装置的“三废”和噪声的监督工作,没有相应的监测站。

8.1.9应急制度保障

厂有关单位各岗位安全、环保职责、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环境保护制度、人员值班制度等,为应急救援提供制度保障。

8.2外部及社会救援力量

红古区公安分局的治安保卫支援;

红古区、兰州市消防支队等消防救援力量;

红古区、兰州市各大医院的卫生急救系统;

红古区、兰州市政府的区域联动;

第九章监督管理

9.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9.1应急救援预案要纳入员工教育和培训中,并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9.1.1为了能够使所有员工知道如何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掌握应急自救和互救等知识和应对方法措施,对所有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每位员工都应掌握必要的防灾和应急知识。

9.1.2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完成并通过审核批准、备案以后,要使其在应急行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还必须对员工和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所有危险源位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污染危害的程度、熟悉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了解所有危险的可能性并告知防范措施,从而保证在发生事故时顺利地实施救援行动,同时得到大家的配合,做到沉着应对。反之,如果缺乏对事故的认识和防范,会在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惊慌失措,从而延误正常的救援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培训使大家得到锻炼,一旦发生事故,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如何去、如何协调各应急部门人员的工作;建立和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训和演练体系,把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抢救队伍,确保应急行动高速有效地完成。

9.1.3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要纳入各单位、各层次职工年度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并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定期组织进行教育和培训。

9.1.4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各有不同,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训科目,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应急培训包括:基本应急培训、专业应急培训、应急培训和演练。

9.2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9.3预案修订

本预案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每次演练结束或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的颁布及人员设置变动情况及时修改、补充预案。

第十章附则

10.窑街劣质煤热电厂典型事故应急预案

10.1应急预案发布实施: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重大环保事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流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