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概论整理

地震会考什么呢?不知道啊...那就打在下面的会考,没有看的不考吧!

绪言:

1.地震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重的特点。

2.地震学的应用:

(1)地震观测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最基本的方法。

(2)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层分界面上所产生的反射、折射或衍射来确定这些几何界面的几何关系,从而寻找地下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储油构造。

(3)地震波还可以用作传递信息的工具。

(4)科学家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并形成了一门应用科学——地震勘探。

(5)地震学者还在核爆监测及维护世界和平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震学,即对地震的科学研究,与化学、物理学或地质学相比较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然而在仅仅100年里,它在解释地震成因、地震波的性质、地震强度的显著变化以及整个地球的地震活动明显的分区特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地震学是探测地球内部的嘴有效的深部探测器。近年来,通过地震波可以探测出地球内部岩石密度和刚度小到10%的变化,这些新研究进展大多依靠层析成像方法。】

第一章。地震队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1.华县地震——有历史记载伤亡之最

※损失巨大的原因:

(1)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丝毫没有准备。

(2)地震前两年关中地区大旱,岁荒粮歉,地震后完全丧失了抗御灾害的能力,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

(3)位于华县地震极震区东西两端的是渭南和潼关两个黄土塬,在地震的触发和强烈振动作用下,造成沿黄土塬边缘发生了巨大的构造滑坡。

(4)黄土崩塌了窑洞造成伤亡。

(5)震中区的地裂缝吞噬民众。

(6)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地下水系的破坏,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水灾、火灾等次生灾害严重,加上社会治安混乱,谣言四起,灾民惶惶不可终日。

2.海城地震——世界上唯一成功准确预报的主震型地震。

3.减轻震害措施

(1)减轻震灾的工程性措施:①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

②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非工程性措施:①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人民几十年来防震减灾的基本经验的结晶,也是党中央关于防震减灾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它的实施,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②做好防震减灾规划的编织。我国约有80%的国土出于基本烈度VI度及以上的地震区,提高我国的城镇和企业的地震灾害综合预防能力非常重要。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成为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③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工作是指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的震前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

灾。地震应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④建立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⑤城市规划

⑥地震保险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

4.东日本大地震——敲响世界“核”警钟的大地震。

第二章。地震的成因与地震活动特征

1.地震成因:【科学家们推测,地表岩石的大规模迅速错动是强烈地动的原因。地球深层构造力造成地球外层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质断裂的突然滑移则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

①由于地震运动使岩石发生弹性形变,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岩石发生断裂而错动,变形以后的岩石回弹恢复原状,这即为地震发生过程。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这一假说能够较好的解释浅源地震的成因。

②变形岩石的弹性回跳,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裂发生的突然滑动,这种滑动沿断面扩展,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两侧岩石大致回到先前未变形的位置。

2.地震类型

(1)构造地震90%。

构造地震皆因地壳断裂活动而引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地点由于地应力长期不断的积累,当达到并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从岩石最薄弱处产生断裂并发生位移而形成断裂。第二种情况是已有断裂的岩块因地应力的作用而积累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原闭锁断裂两侧的岩体再一次突然错动,释放能量而形成地震。

(2)火山地震7%

(3)陷落地震3%

3.断层:①形式——蠕动,突然滑动②运动特点:不连续,受断层泥控制。

4.地震四个活动阶段:孕震、临震、发震、余震。

5.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活断层与地震灾害的关系密切,活断层决定着多数破坏性的地震发生的位置,活断层的规模大小、运动性质和活动时代等属性决定着地震震级的大小,同时,对强地震地面运动具有复杂的影响。城市以及附近地震可重发震活断层沿线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特别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然快速错动所导致的“直下型”地震能引起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

6.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1)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2)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五个地区是:①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出于相关的地震带上。【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台湾地震带】

(3)地震活动的阶段性:地震不仅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在时间上也表现不均匀的特性。(4)【我们把地震活动的这种平静到活动,由低潮到高潮的不同状态称为地震活动的阶段性】【100年尺度的地震周期,可称为地震世;20年左右的周期,称地震幕。我国华北地区出现6级地震频繁活动,就标志着华北地区地震进入了活跃幕。】

【严格的说,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周期性知识近似的,并且由于所选地区的不同、时段的不

同,甚至地震目录的不同,得出的地震周期可能会很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地震周期的长度也不相等。这是地震活动复杂性的反映,也是依据地震活动周期来预测未来地震活动形式的困难所在。】

第三章。地震烈度与抗震设防

1.地震烈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地震烈度与震级的关系: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的烈度亦不相同,而震级只有一个。一般而言,震级越大,震中区地震烈度就越大。

烈度是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除了与震级、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和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有关。一般来说,震中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增大,烈度一般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极震区破坏则较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太高。

3.基本烈度:是指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4.我国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第四章。地震波的传播。

1.地震波:岩石破裂时产生的弹性波。

2.地震波的组成:纵波P(固液气),横波S(固体),面波

3.地震波的应用:

(1)地震波是打开地心之门的金钥匙。帮助我们钻探地球内部,探测地球内部。

(2)地震波是一盏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地震波的传播在地球内部的衰减非常小,特别是在地球深部,几乎不发生地震波弹性能量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深部的结构、组成、过程和状态等知识。

(3)其他应用:①地震勘探②为国防建设服务③目前用地震的方法预测火山喷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④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可以为大型水库提供安全保障。⑤对矿山地震的监测是保护矿山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⑥地震学还可用于对行星的探测

第五章。地震参数及地震序列

1.震相:地震图上现实的性质不同活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称为震相。【在地震记录图上,人们分析震相,对每个可以确定的震相,都要表明其初动的到时、振幅和周期】

2.五个基本参数:发震时刻H;震中位置的经度λ;纬度ρ;震源深度h;震级大小Μ。

3.震源距:指观测点或台站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指观测点或台站到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源到地表的距离。

4.在地震参数中,震中的测定最为重要,情况复杂,方法较多,且有近震与远震之分。方法:交切法。【根据P波和S波的到时(传播时间)差,利用走时表或走时曲线即可估算出每个台站到震中的距离(即震中距)】

5.地震震级:地震台站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最普通单位是地震震级。里克特提出按照地震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将地震分级。

6.地震序列: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发生地震的数目很多,其中震级最大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发生之前通常有不少小地震发生,这些小地震就组成了前震序列;主震发生之后一般也

会有大量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就组成了余震序列。人们将前震、主震、余震视为一次地震活动,称为地震序列。

第六章。地震监测预报

1.地震预测发布权限:国务院和省政府。

第七章。防震减灾。

1.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它由“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三大工作体系构成。

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也是对地震监测预测、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四大工作和活动的高度概括,即通常所说的“预测、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

地震概论答案

第一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一) 中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区地震最多最密布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 1,200余次,其中的1/10发生在中国。近年以来,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6次6级以上地震;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达27.6万余人,伤者约76.3万人;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仅对1949年以来的12次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房屋倒塌600多万间,合1亿平方米,价值逾百亿元。其它工农业生产设施及各种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元左右。 下面例出了近代其中几次灾害严重的地震损失和伤亡情况。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级、7.2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丧生、38000馀人受伤。受灾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 唐山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多人伤残,财产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汶川地震:2008 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烈度达到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芦山地震: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二) 美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美国的地震分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破坏,并因火炉倾倒引发大火,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将10平方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死亡700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在洛杉矶市发生里氏6.6级地震。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三) 日本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活跃,碰撞频繁,所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日本关东大地震:关东大地震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日本神户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三国地震灾害的不同特点 (一)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动,在大陆地区中,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全部国土面积的32%,其中有136个城市分布在上述地区,约占全国城市的 45%。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陆地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从地震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地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呈带状展布,被称为地震带。且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除了东北(日本海西)和东海一带中深源地震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大陆东部震源更浅,多在10-20km左右。 (2)时间分布特点 中国的地震活跃期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能量积累阶段、能量大释放阶段和能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2008-9第一学期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和。 2.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速度下层介质的横波速度才能出现勒夫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 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发明了。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0,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1.反射、折射 2.小于、波的频率、频散 3.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5.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 篇一:北京大学地震概论 08-09-10 年试题合集 2008 春地震概论模拟试题一 1、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2、本世纪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 8.7 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具体时间是( B) A、2004 年 11 月 26 日 B、2004 年 12 月 26 日 C、2005 年 1 月 26 日 D、2005 年 2 月 26 日 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4、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 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 专家”、“XX 报纸”、“XX 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 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 震谣传。 A、(1)(5)B、(3)(5)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 震三类 6、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C),全球 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 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 带 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 )地震。 A、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 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 年唐山地震 8、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B )。 A、1923 年日本关东 8.3 级大地震 B、1556 年陕西华县 8.0 级大地震 C、1964 年阿拉斯加 8.4 级大地震 D、1976 年唐山 7.8 级大地震 9、大震发生后的瞬间抉择很重要,正确的抉择( D)能有效地减少伤亡。A、不顾一切
1 / 18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第4章习题答案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 断层;向右就是右旋 或者说,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 【在imcinderella (Cyndi|小心火烛)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那太好了~~ : 我搞不懂那个左旋和右旋的问题。。 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处于大震级 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 正如第8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 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CBD震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 么感觉. 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

,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 顺祝学祺! 【在daerduo (我想要一个马甲)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关于近震远震的问题…… : 老师讲过,远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近震对低层建筑的影响更大…… : 原因是不是因为面波随着距离的衰减比体波更慢呢?可是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 : 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我好象不是很清楚 : 谢谢老师~! 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两个是挤压 区,初动方向向上冲,用黑色记;另两个是舒张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图案就像bea chball. 【在tothepast (十月二日,深巷酒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那块听的不是太懂,四个区域的方向是怎么回事? : 还麻烦赵老师解释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及历年试题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6、地震的成因:中国——阴阳论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2009年秋地震概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 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分界面时,一般情况下在界面上将产生波的反射和折射。 2.只有在介质具有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出现面波,与体波不同,它的速度还与波的频率相关,这种特征称为地震波的频散。 1.3.当震中距较小时,天然地震的P波垂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呈分布,而爆破P波垂 直向初动方向一般。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4.我国曾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 5.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①地震基本参数②烈度③震级 三、问答题 ①试阐述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的分布特征与形成原因。 ②当只测得四个台站的P到时,何种条件下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和发震时刻,何种条件下不能确定,为什么? ③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8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④如何识别震相? 四、综合题 假设地球完全均匀,半径为R,P波速度为V ,若震源和出射点间的地心夹角为θ,P波走 时为T。问:①当震源深度为0时,T=?②当震源深度为h时,T=? 补充:判断 1、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昆山的震级为4级。(错) 2、减轻地震灾害的唯一措施是地震预报。(错)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错) 4、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错) 5、地震发生时,尽可能把门打开。(Yes) 6、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Yes) 7、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抗震能力越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少。(错) 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Yes) 9、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错) 10、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错) 答案一、填空 2.反射、折射 3.波的频率、频散 4.四象限(正负相间)、均向上 5.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6.张衡、候风地动仪 二、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也称地震的三要素,即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量度。 3.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三、问答(要点) 1.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除了沿着大陆边缘或贯穿大陆的两个地震带外,在大洋中还有延伸非常长的地震带,沿着大洋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复习整理

地震概论复习材料 1、课件 2、笔记 3、计算题和时间 4、往年样题 5、讨论报告ppt 震级、体波、地震延迟线、LOVE面波、球对称介质的射线参数和垂向变化介质中的射线参数、秒差距求法、圣安德烈斯到洛杉矶的距离(纬度差)、计算内核半径Rcos(θ1/2)、各种震相、反射波直达波首波的走时方程和曲线、春季试题最后几道论述题、走滑断层、 ?绪论 1、秒差距(pc):恒星间距离单位,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天文单位(AU):日地平均距离。1天文单位=1.495亿公里。 2、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决定地球演化的能量来自引力势能和放射性衰变能。 4、金星是启明星。 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形成了小行星带。 陨石撞击地球的几率小:地球有大气层的保护。 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5、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是它不具备行星的性质,而并不是因为它周围无小行星物质. 6、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一、地震学研究范围和历史 1、气象灾害是频度最高的,而地震灾害(突发性、毁灭性)是损失最大的。 2、唐山地震或汶川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的比较,结合09考题与台湾差别。 二、地震波 1、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定理是牛顿定律。 2、地震学中的费尔马定理(高频近似解)。 3、地震射线:能量束的宽度反比于频率,f→ +∞,d→0. 4、弹性波基本的有纵波和横波(在无界弹性介质中):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3 倍。 5、面波类型:Love波(像抖毯子一样前进),Rayleigh波(回旋前进)。 6、自由震荡:环形震荡(上下两半球不同向转)、球型震荡(像瘪了的皮球、不规则)。 影响自由震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 7、地震波的波序:纵波→横波→面波。 三、地震仪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1、现代地震仪 2、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 3、地震定位:震源、震中(震源之上,确定震中十分重要)、

地震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 2、 911 房屋倒塌的主要原因:钢筋受热。 3、 历强震而不倒的古建筑: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应县木塔、赵州桥、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等;原因:卯、榫,以柔克刚。 4、 地震学发展简史:定量研究只有100 年左右的时间。 5、 中国国家地震局:1971年成立,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 第二章 地震波 1、 泊松比υ:—样品横截面线度变化率/横向线度变化率。 ( 0 , 0.5 ) 金属:( 0.25 , 0.33 ) 地幔:0.25 外核(液态):0.5 其他: 杨氏模量E :线应变中,应力与应变 体变模量K :液体静压力,应力与应变 切变模量μ:刚性系数 2、 体波:可在地球内部向任意方向传播 纵波P (Primary Wave):体变,介质膨胀、压缩形成,传播速度快; 横波S (Second Wave):切变,剪切力,杀伤力大;SH 波(平行与界面的分量),SV 波; 主要差异: P 波速度快,√3 倍(泊松介质) P 波和S 波的质点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一般情况,P 波垂直分量较强,S 波水平分量较强 S 波低频成分丰富 天然地震震源破裂以剪切破裂和错动为主,故S 波能量比P 波强 根据质点有无转动和体积变化,P 波:无旋波;S 波:无散的等容波 3、 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在与界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波动的振幅急剧衰减 Rayleigh wave :质点运动轨迹为逆进的椭圆,地面振幅最大 Love wave :横波,介质至少2层,上层v s 小 地震记录中,一般振幅比体波大 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 “耳 语长廊”或中国天坛回音壁的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就是面波。 其他: ? 地球的自由振荡 ? 脉动 4、 一般到序:P 波、S 波、勒夫面波、瑞利面波、地震尾波 ρE V P =ρμ=S V

地震概论习题

地震学: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如右图。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地震波:发生于震源并在地球表面和内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烈度:按一定的宏观标准,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序的一种量度。按烈度值的大小排列成表,称为烈度表。将地面上等烈度的点联成线,称为等震线。 震级: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用字母M表示。 地震序列:地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成丛发生的倾向。这种成丛发生的地震称地震序列。按时间顺序和震级分布,地震序列分为:主震型和震群型。 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90%);火山地震(7%);塌陷地震(3%);碰撞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深度小于60千米);中源(深度为60~300

千米);深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按观测台站到震中距离分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千米);近震(震中距100-1000千米);远震(震中距1000千米以上)。 按震级大小分类:弱震(M<3);有感地震(3=

名画欣赏——《齐白石画虾》

学习活动:齐白石画虾(以艺术领域为主) 执教者:汤淳 设计思路: 选材来源: ※主题的开展: 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站点“了不起的中国人”——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大画家,他不仅国画技艺高超,并且具有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是画家的作品还是画家本身的素养都非常值得作为幼儿的欣赏、学习的素材。我班孩子有彩墨画——画虾的基础,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让孩子了解齐白石作品特点、熟悉齐白石坚持努力的故事后让孩子们来作画,我想今天的活动孩子们会对如何画虾有更深的认识,更浓厚的兴趣。 ※幼儿的发展: 问题1:写生角遭冷遇 中班以来,在我班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自然角设置了写生角的内容。开设写生角的内容在一段时间后渐渐受到了冷遇。我开始寻找原因,并想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体验写生与临摹的不同特点从而再次提起写生兴趣。 问题2:做事缺乏坚持性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班不乏这样的孩子:缺乏做事的坚持性,而齐白石做事坚持努力的故事能让孩子感受到坚持努力就会成功有成果。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齐白石的作品、故事,了解其作品的艺术特点,知道做事需要坚持努力。 2、在临摹、写生的基础上,体验画虾的乐趣。 一、欣赏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作品:我这里有一位国画大师的作品,一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他是谁了?(齐白石爷爷) 2、齐白石爷爷的作品上画了什么呢?(虾) 3、齐白石爷爷画虾最有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齐白石爷爷的作品吧!【设计意图: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开门见山地进行导入活动,过渡自然,使后面

的话题得以深入。】 二、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其作品的艺术特点。 1、你们发现齐白石爷爷作品中的虾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引导观察虾的游动方向、颜色、体态特征等) 2、齐白石爷爷画的虾有一个特点哦!是什么特点呢?(引导观察虾的眼睛) 小结:齐白石爷爷作品里的虾形态、颜色各样,栩栩如生。他们游动的方向不同,身体的各部位很生动,就像真的在水中。 过渡:那他画的虾为什么如此生动?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学画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提问两个问题,第一,目标指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虾的游动方向、颜色、体态特征等,教师让幼儿有充分、仔细的观察后用自身的语言组织进行讨论。仔细的观察、讨论有助于幼儿及时发现齐白石的用笔、用墨方面的灵动变化。】 三、欣赏故事——感受国画大师坚持努力的精神。 欣赏故事: 齐白石小时候,在他家边上有个水塘,他见池塘里的小虾在游动,他想呀,如果能天天看到池塘里的小虾该有多好!可是齐白石家里贫穷,学不了画画,等他长大成人,才拿起画笔。齐白石真喜欢虾,于是他决定学画虾。齐白石就想跟着书本临摹画虾,但是临摹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画的虾虽然很像,但却少了几分生动。为了将虾画得生动,于是在自己书桌旁的水缸里养起了小虾。齐白石每天看虾、画虾。吃饭时想的是虾,走路时想的是虾,就连睡觉时想的也是虾。他每天坚持画画,一画就是几十年,柜子里、书桌上都是他的作品。直到齐白石九十多岁高龄,他都坚持每天画画。终于,他画的虾驰名中外,成为了中国的大画家,真了不起! 1、齐白石爷爷一开始是怎样学画虾的? 2、后来他发现他画的虾怎么样?(不生动),那他后来用了什么办法?(观察、写生……) 3、为什么他会成为中国的大画家? 小结:齐白石爷爷坚持努力,不断画画,才变成了一代有名的国画大师,他认真努力画画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哦!

周四班地概地震概论考题回忆版 byzjf

周四班地震概论2017秋季回忆版——光华张俊锋 2*26 = 52: 选择题 1.预计21世纪因地震死亡人数: 1500万 2.地震差两级,振幅差别多少: 100(注意和能量区分开) 3.世界地震多发的个国家:智利、秘鲁、意大利、土耳其、日本 4.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深海、浅源、逆断层 5.最古老的海洋板块大概是 2亿年 6.地震裂痕东西向,面朝东方,左手边是上盘,那么地震断层走向方向是 270° 7.哪一个不能用于测量深源地震? MS 8.《大地震》里没有发生的次生灾害是:瘟疫 9.地震深度为400km的地震是:深源地震 10.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精髓:以柔克刚 11.九寨沟地震是什么断层:走滑断层 判断题: 1.地幔被视作固体 2.大风一定会引发大风暴;地震不一定引发海啸 3.大地震所有的能量比小地震所有能量少 4.四川地区人们需要抵抗七级地震进行抗震措施 5.地震台在天文台附近是为了获得准确时间 6.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科学理论的检验 7.九寨沟地震和汶川地震属于同一断裂带 填空题: 1.1522年麦哲伦环游地球,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1915年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浮假说 3.环太平洋有全球80%的地震,其中日本占环太平洋60% 4.单点P波速度8km/s,S波4km/s,到达间距15s,则相距120km 5.基本烈度相当于475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的烈度 6.震中距测的偏差10km;震深为20km 7.汶川地震相当于11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km 简答题:2*4 1.海啸预警的机制科学性 2.简述发现地壳的原理 简答题: 1*12 请简述P波和S波的差异 论述题: 1*10 一个地区发生地震之前发生了两年大旱,一年大涝,另一个地方则是两年大涝,一年大旱。你认为大旱和大涝与地震发生有没有关系? 计算题:6+12 = 18 1.地球直径为d,假定地球为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物体,其中P波在地幔中运行速度为V,请求出震相为PPP的波的走时。 2.上课讲过的题目,第九章课后第三题。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要死要活得终于整理完了.........不过对考试还是么什么信心==需要滴孩子就参考一下吧,选地概的都是上辈子折翼滴天使呐~还有每年的重点都不一样所以想要明年选修这门课的孩纸就更别指望这份东西了...~ 地震概论复习要点 绪论 一、地球科学概况 1、地震学:研究地震及其相关现象 2、四大起源问题: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类 3、C.S.H: Composition(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全球变化. 4、地学发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论与Hutton火成论)——均变与灾变——固定论与活动论固定论:海洋与陆地永恒不变 5、极地科学:全球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与生态演变 二、宇宙演化 1、哈勃发现非稳衡宇宙红移:相互背离,频率变小由此宇宙是由一个基点爆炸而得 2、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2.7K的发现 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点是平权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没有中心 三、太阳系 1、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 2、太阳系的轨道特征: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 3、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1).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4、体积密度卫星表面 类地行星小大少固体 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体 5、彗星结构:慧发、慧核、慧尾 6、太阳系起源假说及发展: Kant-Laplace星云说(18世纪Kant, 1755《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Laplace, 1796《宇宙体系论》)无法解释角动量分配异常 灾变说和爆发说 新星云说 补充:Laplace星云说中太阳系形成的过程: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约46亿年前) ——放射熔融期——小天体碰撞期——熔流外溢期——.板块构造发育期 8、金星温室效应严重,不适合开发 9、月球公转与自转周期一致,导致月球仅有一面面向地球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全球7.0以上强震约13次,15%在大陆, 2、中国西部地震较频发,中国每年4.7级以上地震平均50次 3、地震频发性低于气象灾害,而由于其突发性和毁灭性使得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高居所有自然灾害之首。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伤亡由建筑倒塌造成。 4、地球物理学包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包含地震学 5、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地震概论课后客观题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_罗西、__弗瑞尔_____制定,分___七____级。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__能量大小_的级别。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7度、建小学校防烈度应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D抗震设防烈度 第3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地震概论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地震:是复杂的地质现象,根据引起地震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人为地震和天然地震。 2、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离、 3、地震波走时: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所需的时间 4、地震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 成果综合地震前兆监测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的现代减灾科学。故称其为地震综合预测。 5、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 震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6、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7、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表明一 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8、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构造应力作用使地壳地质构造产生运动,从而导致地下岩石断裂错 动引起的地震。 9、断层:地壳岩石因受力超过岩石的抗控或拉剪程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 移动的构造或强线性流变带称为断层。 10、弹性回跳理论:由里德提出,此学说认为地震波是由于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 弹性回跳而发生的,来源于断层面。 11、零级地震:伍德—安德森标准地震仪在震中距等于100km处,如果记录的两水平分 向最大振幅的算术平均值是1μm,那么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零级。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 ?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 ?第二,地震孕育规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 ?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2、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1998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发布地震预报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⑴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⑵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3、防震减灾,到底怎么防震,怎么减灾?(不准确) 一、工程性措施 1. 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 2. 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3. 开展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 二、非工程性措施 1. 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

自然灾害学概论复习题

自然灾害学概论复习题 1、地球约99.99997%大气圈的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km的大气圈之中,有人这个位置看作地球和外界空间的边界,把它叫做线。 2、地震发生原因最基本的假说是假说。 3、在一个喷发过的火山附近,能否找到,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判断依据。 4、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 5、狭义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6、海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海啸,也叫做本地海啸,另一类是海啸。 7、我国是崩塌和滑坡比较的的国家,其造成的危害有、、、等。 8、气象学中把沙尘暴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为、、、和。 9、提供了火山和地震的能量,来自的能量导致了台风(飓风)灾害的产生,而是产生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 10、根据板块学说,绝大多数地质活动都集中在板块边界上,按照两个板块沿边界发生的相对运动可以把板块边界分成发散边界、、三类。 11、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有三种:、、。 12、灾害是指那些由于、或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13、全球四大沙尘暴发生地有中北非、、、。 14、海啸有海啸波的、、等特点。 1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一般有地形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完整的泥石流的流域包括形成区、和。 16、震源深度是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般情况下,震源越,造成的破坏越大。 17、地震波主要包括和两大类。 18、标度地震大小最基本物理量主要有和两种。 19、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而对于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另一是中国东部山区、低山丘陵和平原过渡带上。 20、以下哪个不都是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 A、灾害救济与社会捐助 B、灾害保险与基金修建大坝 C、灾害立法灾害教育 D、灾害规划灾害风险管理对策 21、()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某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称为__________。 A、洪峰流量 B、洪水总量 C、洪水历时 D、洪水过程线 22、()台风属于下列哪一种天气系统?

北大通选课介绍(1.2.1版)

A类 地震概论(授课老师:赵克常老师):这个课很火,一学期要开两个班,一个班500人……而且老师讲的也很好,前几个学期,我的几个同学选了的都是九十七八分,不过上个学期据说得高分的难度有所增加,不知道这个学期什么情况……总之,算是比较理想的A类课程; 环境生态学:被誉为文科生必选的两门A类课程之一(另一个是三宝),成绩主要根据两部分,一个是上课的随机点名,另外就是一个大论文,很大很大,最起码要一万五以上才有可能拿到一个相对高的分……而且环生的论文要求很高,尤其是格式什么的,不过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讲解,而且在BBS环生的版上也有说明,不过目前的一种风气是借师兄师姐写过的环生论文改一改拿来交上……不做评论; 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俗称三宝,要选这门课要投比较高的意愿点,或者靠补选的时候用人品刷……总之是很有用的一门课,讲的知识还是很实用的(其实不想大家想的那样的……),闭卷考试,给分一般,但是总的来说对于文科生来说算是学起来相对容易的一门A类课; 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上过的人不多,目前我认识的只有一个上过,不过上课还比较轻松,给分也不错; B类 美国文化与社会(也属于E类):一门很高级很丰富的课,前一个学期,我有个同学选了,上课方式是每一节课请一位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老师来讲授,很像听讲座,不过具体考试和最后的给分则没有什么特点可说,如果对于美国的文化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以选一下; 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还挺有趣的,辜老师是辜鸿铭先生的后代,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不过考试要记的东西很诡异,有些难记; 晚清历史人物及外交(授课老师:李扬帆老师)(具体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因为我选过这个课,所以现在不显示了,也不知道这个学期还开不开)这个课很轻松愉快,两篇论文,几次点名,而且李老师蛮有趣的,虽然有点WS…… 中国政府与政治过程(授课老师:徐湘林老师)(我忘记是不是B类了……):也是一个很轻松的课,我上的时候,这个课招100人,但是只报了20多个,所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重点知识点

地震概论笔记(2016春)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20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21世纪将约有1500万人死于地震。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历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全球6次,中国4次。 2.地震的两面性:①自然灾害②给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3.地震: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破坏开始的地方称为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理论上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 震源深度:将震源看做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观测点与震中的大圆弧距离(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可证明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烈度:宏观,实际的破坏程度(我国12度烈度表)震级: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仪器测量(地震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101.5),两级相差1000倍:log E=11.8+1.5M,E:能量,M:震级) 两者都反映地震大小 5.分类: 地震序列:①主震型(一个主震,多个余震)②震群型 按震源深度分:①浅源:震源深度 < 60km ②中源:60-300km ③深源:> 300km 按震中距分:①地方震:震中距<100km ②近震:<1000km ③远震:>1000km (以观测点为圆心,1000km为半径) 6. 地震学是应用物理类课程。地震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中日美在地震学三足鼎立 第二章地震波 第一节波的性质简述 1.液体、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固体可以传播横波(S波)、纵波(P波) 2.波线和波阵面垂直 3.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任何一小部分视为平面波 第二节地震波 1. 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总结:vP=vS (1)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 (2)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3)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 2.频率上限:波长 < 分子间距: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频率上限。(波长小到分子间距尺度时,介质不具备连续性,不能传播弹性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