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曾考试题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曾考试题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曾考试题

第一章(二)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朝刘禹锡的这一名句体现的哲理是(3)

⑴事物是变化的⑵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⑶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⑷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关节点”或“临界点”是(3)

⑴度中任何一点⑵度中最佳点⑶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⑷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1)

⑴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⑵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⑶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⑷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18、矛盾的基本属性是(2)

⑴普遍性和特殊性⑵同一性和斗争性⑶变动性和稳定性⑷绝对性和相对性

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3)

⑴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⑵实践第一的观点⑶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⑷对立统一的观点

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1)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21、“扬弃”是(1)

⑴即克服又保留⑵抛弃⑶既保留又继承⑷矛盾的调和

22、“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2)

⑴形而上学的观点⑵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⑶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⑷激变论的观点

2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2)

⑴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⑵“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⑷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24、“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3)

⑴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⑵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的进程⑷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5、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3)

⑴思维与存在⑵量变与质变⑶事物的质和事物⑷事物的质和量

26、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4)

⑴先有联系,后有运动⑵先有运动,后有联系⑶运动构成联系⑷联系构成运动

27、承认“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这是(3)

⑴唯物主义观点⑵唯心主义观点⑶辩证法观点⑷形而上学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1、

2、4、5)

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⑵“祸兮福所依,福兮所伏”⑶“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⑷“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5)“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2、4)

⑴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⑵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⑶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

⑷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5)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3、列宁说的“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或“个别就是一般”是指(2、

4、5)

⑴个别同一般完全相同(即个别先于一般)⑵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⑶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⑷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5)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本质

4、下列观点对“度”的含义正确表述的是(1、2)

⑴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⑵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⑶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⑷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5)度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过程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1、2、5)

⑴对立统一的关系⑵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⑷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相互渗透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否定即扬弃”对吗?为什么?

5、“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刀以否定就是质变。”该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6、对立的统一就是无差别的统一

7、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观点

四、辨析题: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也是意识的源泉。

2、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3、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就是彻底抛弃旧事物。

五、简答题:

1、何谓意识的能动性?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3、列宁说“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试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4、在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时有表现,请你各举出一例,分析其错误实质。

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论述我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3)

⑴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⑵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⑷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4)

⑴调查研究,了解情况⑵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⑶精心安排,制定计划⑷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3、在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违背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因而犯了类似(1)

⑴绝对主义错误(2)相对主义错误⑶循环论错误⑷激变论错误

4、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2)

⑴辩证法⑵唯物论⑶唯理论(4)经验论

5、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实践有(2)

⑴普遍性⑵直接现实性⑶社会历史性⑷自觉能动性

6、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4)

⑴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⑵唯心主义坚持的错误观点

⑶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⑷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

7、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4)

⑴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⑵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⑶机械唯物论的观点⑷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8、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就是承认(2)

⑴真理的相对性⑵真理的绝对性⑶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⑷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

9、承认客观真理、绝对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2)

⑴不完全一致的⑵完全一致的⑶两个不同的问题⑷根本对立的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1)

⑴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⑵主观认识同已被证实的真理是否相一致

⑶主观认识同逻辑推理的结论是否相一致⑷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直接同一

11、我们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必性,直接在意识中把它们按苹果的本来面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修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2)⑴感觉⑵知觉⑶表象⑷概念

12、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1)

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⑶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⑷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

13、承认“人类的一世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性”是(3)

⑴相对主义观点⑵诡辩论观点⑶辩证唯物主义⑷怀疑论观点

14、感觉在认识中的地位,表现在它是(3)

⑴认识的来源⑵唯一可靠的认识⑶认识的起点⑷认识的深化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1)

⑴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⑵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⑶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⑷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的统一

1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3)

⑴辩证唯物论与旧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⑵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⑶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⑷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7、认识的基础是(3)

⑴感觉⑵思维⑶实践⑷反映

18、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是指承认真理是(4)

⑴是客观的⑵是主观的⑶是绝对的⑷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3)

⑴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⑵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⑶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⑷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0、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1)

⑴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⑵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

⑶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⑷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

21、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3)

⑴客观现实性⑵自觉能动性⑶直接现实性⑷社会历史性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1)

⑴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⑵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⑶主体对客观的思维建构⑷主体对客观的价值判断

22、认识的初级阶段是(3)

⑴实践⑵理性认识⑶感性认识⑷概念的形成

23、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这在认识论上犯了(4)

⑴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⑵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⑶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⑷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4、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2)

⑴从具体知识到抽象知识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⑷从实践到理性认识

2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3)

⑴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⑵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

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⑷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1、

2、

3、

4、5)

⑴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⑵获得规律性的认识⑶达到理性认识

⑷取得规律性的认识(5)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能冠之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是说(2、4、5)

⑴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⑵有用的就是真理⑶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⑷能为我主观服务的是真理(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说明(3、5)

⑴颠倒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⑵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⑶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⑷规定了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5)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前面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2、4、5)

⑴坚持反映论还是坚持先验论⑵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还是离开实践来谈认识

⑶坚持可知论还是坚持不可知论

⑷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还是离开辩证法来谈认识问题

(5)坚持积极、能动的反映论还是坚持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5、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2、5)

⑴经过实践反复证实就是真理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⑶权威人物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⑷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5)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1、2、3)

⑴物质生产劳动⑵科学实验活动⑶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⑷艺术活动(5)体育比赛

三、简答题(辨析题)

1、为什么说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又依赖于感性认识?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理论具有普遍性的品格,所以理论高于实践。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四、判断题

绝对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相对真理是包含一定错误的真理。

五、论述题:

1、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评述下列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学说论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3、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世纪的真理,在21世纪的今天,它已经过时了。试根据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种观点的错误,并谈谈在当代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4、有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就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高于认识,所以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两者可以相互分享而存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5、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答:绝对真理又称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志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第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真理又称真理的相对性。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侧面的正确认识,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方面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2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而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绝对真理。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真

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分)

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的正确性是绝对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也要随着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因而它的正确性又是相对的。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倾向,又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分)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2)

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⑵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

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⑷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3)

⑴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⑵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⑷作为阶级统治的国家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3)

⑴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⑵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⑷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1)

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⑵社会意识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意识

⑶社会意识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⑷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5、我国目前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于(1)

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⑶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⑷我国社会基本矛盾

6、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3)

⑴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⑵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⑶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⑷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7、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是(4)

⑴只存在于封建社会⑵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⑶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⑷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8、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1)

⑴经济基础⑵政治制度⑶国家政权⑷意识形态

9、在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的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1)

⑴生产工具系统⑵信息传递系统⑶自动化控制系统⑷能源动力系统

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3)

⑴公有制还是私有制⑵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⑶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⑷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主要是(3)

⑴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⑵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⑶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⑷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12、生产资料包括(3)

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⑵生产工具和劳动者⑶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⑷一切劳动产品

1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2)

⑴唯一标准⑵根本标准⑶普遍标准⑷特殊标准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4)

⑴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⑵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⑶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⑷生产力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15、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3)

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的独立的实体性要素⑵是生产力发展中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⑶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⑷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6、下列哪些精神产品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2)

⑴《本草纲目》⑵《企业法》⑶《西游记》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这句话极好地说明了(4)

⑴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微不足道的⑵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⑷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18、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最伟大的理论贡献是(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论和辩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1、

2、

3、4)

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⑵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⑷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社会经济形态

2、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论断适用于下列哪些社会(1、2、

3、

4、5)

⑴原始社会⑵奴隶社会⑶封建社会⑷资本主义社会(5)社会主义社会

3、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1、2、3、

4、5)

⑴它是生产中的“骨骼”“肌肉”⑵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物质标志

⑶它决定劳动资料其他因素的发展状况⑷它在人们改造劳动对象过程中发挥着直接作用(5)它不仅是劳动资料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4、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还是落后,主要是看它(3、4)

⑴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⑵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⑶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⑷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与发展(5)是否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简答题(判断题、辨析题)

1、上层为经济基础服务,它一旦与经济基础相适合,就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

2、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3、“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6、由于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英雄人物。

7、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8、上层建筑反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因而它总是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辟道路。

四、论述题

1、运用历史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说明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书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江泽民同志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请用唯物史观原理“三个代表”的科学性及其三者的相互关系。

4、试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哲学依据和意义,并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运用哲学原理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当今中国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7、《报刊文摘》2007年12月12日发表一篇题为“‘现代迷信’泛滥校园”的短文。文中说“一份以北京初高中生为对象的调查报告显示:沉迷于网络算命的学生占40%;来自重庆青少年教育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中国生超过一半的人信‘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中学生,分别达到41%和5%。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遇到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请结合材料回答:(12分)

(1)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原理说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2)青年学生应如何抵制现代迷信的影响?

第五、六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资本主义雇佣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4)

⑴新兴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掠夺⑵资本家对殖民地的掠夺

⑶反动政府对内发行债券⑷劳动力成为商品

2、剩余价值来源于(2)?

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⑵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⑶资本家的合理经营和管理⑷工厂、机器和设备

3、制约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3)

⑴货币流通的规律⑵竞争的规律

⑶价值规律⑷剩余价值规律

4、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1)

⑴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⑵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⑶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⑷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2)

⑴金融市场极度混乱和房地产经营泡沫

⑵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⑶生产的绝对过剩,生产出的东西太多

⑷政府部门缺乏宏观管理和调控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4)

⑴工业资本⑵银行资本⑶农业资本⑷金融资本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3)

⑴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⑵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⑶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⑷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3)

⑴资本家手中聚敛大量货币财富⑵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⑶劳动力成为商品⑷社会存在剩余劳动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3)

⑴既在流通领域,又在生产领域⑵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在生产领域

⑶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⑷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3)

⑴生产过剩的危机⑵生产不足的危机

⑶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⑷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1)

⑴“参与制”⑵“个人联合”⑶“代理制”⑷“企业联合”

1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4)

⑴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⑵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⑶金融风险加大⑷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1、

2、4)

⑴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高度商品化的社会

⑵它是由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制度

⑶它是以资产阶级专政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民主制

⑷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⑸它是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建立的国家政权

2、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客观条件是(2、3)

⑴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

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在时间上继起

⑷整个社会再生产比例完全协调

⑸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始终保持适当的比例

三、辨析题

1、在自动化生产条件下,技术和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说明技术、管理和劳动一样也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3、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质变。

四、材料分析题:

1、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并简述商品的主要特点。

⑴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⑵农民为自家食用养的鸡、鸭

⑶为美好生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

⑷为满足市场需要在大棚里种植的蔬菜、瓜果

2、据美国学者估算,在19世纪初,美国有大约4/5的人口是不受雇于人的,这

个比重,到1879年已下降到1/3左右,到1940年下降到不超过1/5,到1970年,只有1/10的人口是不受雇于人的。又据《美国统计摘要》资料显示,1900年,美国雇佣劳动者占全部就业人口的67.9%,1980年上升到91.2%。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否说明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为什么?(2)运用所学原理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七章曾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4)

1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2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3只有唯心主义预见了未来社会

4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2)

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③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④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互相取代

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1)

①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②生产关系为标准

③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④阶级斗争为标准

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4)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化

②个别企业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③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④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②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③空想社会主义平均社会主义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6、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的依据是(2)

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②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③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5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7、以下关于“共产主义”的错误说法是(4)

①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

②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即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活动

③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和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

④共产主义是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8、马克思主义讲的“两个必然”是指(1)

①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②阶级对立必然消灭,国家必然消亡

③三大差别和私有制必然消亡④人被“异化”的状况必然消失,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到来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指(1、4)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②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③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6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

1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②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

2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⑤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能有反复的。

2、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预见和多数人的选择。

四、论述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些国家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能否说明社会主义是失败的、没有前途的?为什么?

最新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 B发展潜能 C 素质潜能 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B )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 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A)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 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D)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C)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A)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12、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 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 以上都正确 13、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 A 持续性B创新性C 延续性D 发展性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8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A) 多样性

(B) 统一性 (C) 同步性 (D) 专一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 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 (B) 善于寻觅 (C) 坚定行动 (D) 科学汲取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的大事。 (A) 勤奋学习 (B) 廉洁自律 (C) 为党为民 (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 (B) 闲暇教育 (C) 休闲教育 (D) 野外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 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B) 教学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科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 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A) 个人品德修养 (B) 精神审美素质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天津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天津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地理教材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郑晓慧浙江教育出版社 《历史教育学》叶小兵等著高教出版社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陈志刚翟霄宇著科学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物理学》程守洙高教出版社 《物理教学论》李新乡科学出版社 《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吴志宏编 《教育管理学》北师大出版社陈孝彬等著 《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四、天津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天津师大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天津师大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天津师大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天津师大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天津师大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天津师大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 根本法则B 基本路径C 重要经历D 唯一方法[分值:1.0] 2.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前进的本领。 A 尝试实践 B 主动探索C 实践探索D 健康成长[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 教育思想B 教育水平C 教育经验D 教育方法[分值:1.0]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A 义务教育B 高等教育C 素质教育D 科学教育[分值:1.0] 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分值:1.0] 6.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A 家庭生活B 学校生活C 社会生活D 社区生活[分值:1.0] 7.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 整合优化B 集中统一C 开放创新D 解放思想[分值:1.0] 8.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B 工厂C 实验D 社会[分值:1.0] 9.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D 思想道德素质[分值:1.0] 10. 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是()完成,需要教师、家长持续不懈地努力。A 一次性B 非一次性 C 持续性D 经常性[分值:1.0] 11.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A 单一教学B 个性化教育C 因材施教D 素质教育[分值:1.0] 12.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A 个性教育B 社会教育C 素质教育D 学校教育[分值:1.0] 13. ()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须达到的发展水平。A 成效B 结果C 方法D 目标[分值:1.0] 14.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 A 环境氛围B 精神作风C 教学风格D 意识形态[分值:1.0] 15.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A 学以致用B 学为我用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 以上都是[分值:1.0] 16.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 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分值:1.0]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 历史底蕴B 文化底蕴C 文化修养D 社会积淀[分值:1.0] 18.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思维 B 思想 C 学习D 创新[分值:1.0] 19. ()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A 教育方法B 教育目标C 教育成果D 教育标准[分值:1.0] 2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A 社会作风B 教学环境C 校风D 校园环境[分值:1.0] 21.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C 精神素质D 道德素质[分值:1.0] 22.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A 教学B 成绩C 德育D 思想素质[分值:1.0] 23.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 分级管理B 学科管理C 地方管理D 学校管理[分值:1.0] 2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分值:1.0] 25.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 体现不同学生个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复习进程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考研科目和复习计划

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考研科目和复习计划 教育硕士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学的专硕,是从2010年开始实行的考试。主要是为培养中小学一线的教师而设立的。 主要包含的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指 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生物等等一类的学科教学,这个是需要有学科背景的,也就是说你的本科是学相关专业的,如英语、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等。 一类是指没有学科背景限制的,包含特殊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等。 可以参加考试的对象:应届毕业的学生、工作几年的同学,当然,这几个专业之中,教育管理是需要至少是3年的工作经验的。具体的工作年限需要看一下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考试科目是包含政治、英语、333教育综合、专业课4门的。 其中,333教育综合是按照全国统一的大纲命题的,注意: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全国统一大纲,各个学校自己出题,是按照大纲出题的,所以说,是有章可循的。333教育综合考的是以下几本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而另一门专业课是跟你的本科相关的,比如说,你是想考英语学科教学的话,这个专业课就是考的跟英语相关的,可能考的是翻译,可能是考的英语文化等等。 具体的专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生物)、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管理这几门专业方向。 相应的参考书想了解的更清楚的,可以咨询我的用户名。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

新闻学概论第2阶段练习题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1 分) A. 时新性 B. 显著性 C. 趣味性 2. 新闻之真,重在()。(1 分) A. 情真 B. 理真 C. 事真 3. 蕴涵在新闻事实中的潜在道理被称作()。(1 分) A. 事态信息 B. 情态信息 C. 意态信息 4. 旨在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强调的是()。(1 分) A. 新闻指导性 B. 新闻真实性 C. 新闻时效性 5. 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是()。(1 分) A. 深度报道 B. 社会新闻 C. 硬新闻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6.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2 分) A. 权威性 B. 典型性 C. 紧迫性 D. 重视社会效果

E. 评价性 7. 受众的特点有()。(2 分) A. 广泛性 B. 评价性 C. 混杂性 D. 隐蔽性 E. 针对性 8. 时新性通常包括两层意思()。(2 分) A. 角度新 B. 事实新 C. 主题新 D. 时间新 E. 构思新 9.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主要有()。(2 分) A. 素质说 B. 真实性 C. 标准说 D. 新鲜性 E. 功能说 10.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2 分) A. 解释 B. 警戒 C. 劝服 D. 启发 E. 预测 三判断题 (共14题,总分值14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套话、套路写作也会造成新闻不真实。(1 分)() 12. 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13. 新闻报道不能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统帅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1 分)() 1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在新闻事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1 分)() 15. 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没有新闻价值。(1 分)() 16. 新闻价值的要素,是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1 分)() 17. 新闻报道有显性失实,也有隐性失实。(1 分)() 18. 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1 分)() 19. 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时机性之间的矛盾。(1 分)() 20. 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1 分)() 21. 因果不符,牵强附会也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1 分)() 22. 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1 分)() 23. 知识贫乏也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24. 接近性主要指地理上、空间上的接近性。(1 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84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1.0]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1.0]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1.0]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1.0]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1.0]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1.0]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1.0]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1.0]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2、新闻真实性3、宣传4、受众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分)③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分)④追求趣味性。(2分)⑤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分)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分)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分)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4

素质教育概论4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显性B共通性C差异性D隐蔽性 2、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 A对立的B统一的C辩证统一的D对立的统一 3、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 A经济B科技C军事D政治 4、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知识内化B知识外化C知识爆炸D知识传承 5、()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B思维素质C健康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 6、()即关于方法的知识,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执行的规则及策略。凭借方法论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获得事实性知识 A事实性知识B学科知识C方法论知识D规范性知识 7、()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A个性教育B社会教育C素质教育D学校教育 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9、()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A基础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10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11()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12()又称人工自然环境,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的加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 A家庭环境B校园环境C物理环境D社会环境 13()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 A语言和学习B思考与学习C思维和语言D思维和学习 14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A个性潜能B个性C潜能D以上都正确 15()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 A个人道德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法纪责任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16()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17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分值:]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得决策提供依据。 8.新闻媒介经营管理 答:新闻媒介经营管理实质上就是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以及新闻媒介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规律及方法。它包含宏观管理(即整个社会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微观管理(即新闻媒介自身的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合理地组织、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员、设备和信息等资源,更好地实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四、简答题 1.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答:(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