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学对策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学对策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学对策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学对策

作者:丁金伟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4

谈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学对策

单位:陈埭民族中学

作者:丁金伟

从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向“开卷考”形式的转变,是政治科考试改革的大势所趋。然而伴随开卷考而来的种种问题,使相当部份师生无所适从。如何尽快地适应开卷考试后的教学要求呢?笔者结合今年我市政治科中考试卷的特点,就当前政治科教学作了粗浅探讨权当抛砖引玉。

一、深入研究命题方向,把握对政治科教学的要求。

从试卷命题方向看:第一体现出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放弃书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今年试卷难度值为7:2:1,其中考查学生双基掌握情况的试题约占70%,且突出考查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如选择题第15题就考查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第二体现出平时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并运用学到的课本知识来指导实践、规范自己的言行。如今年试题中五道问答题全部以国内外重大时政、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材料,涉及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抗非”斗争,清除文化垃圾等问题,充满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体现出摒弃“讲条条、背条条”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溶进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值得加以研究的方向。如试卷中第30题,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围绕认清文化垃圾的危害,结合个人看法,自设两个以上活动。题目的设计新颖,给学生以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这种命题的改革要求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必须更新自身观念,以传知培能为切入点,抓住开卷考试设题思路延伸扩展,规律变化等方面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二、夯实政治学科的知识基础,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结构。

素质教育是综合性教育,要求知识、思想、心理、法律意识和身体素质等部要百花齐放。这是我们平常教学中应该倡导和努力实践的,但中考仍主要考核掌握“知识和知识基础的能力”在现行的考试与招生制度下,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如今年试题中70%属于双基题。况且知识是载体,能力是灵魂,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平常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必要的考试、检测来督促知识的掌握。在学生全面掌握、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把学生零散的知识点,梳成清晰的知识线,最后编成牢固的知识网。最终实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渡。

如在复习初二年法律时可采取此类方法。

浅议开卷考试后的政治课教学

来安中学贾金贵

今年是我省实施政治开卷考试的第三年,面对开卷考试这种新的形式,不

少已经适应了闭卷考试模式的教师和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惑。教师不知到怎样教,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一些教师依然固我穿新鞋走老路,以不变应万变;一些教

师上课形同放羊,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一些学生也乐观地认为,政治课学不

学无所谓,考试反正可以抄书抄资料。从2003年的中考成绩看,政治开卷考试的成绩并不乐观,与以往闭卷考试成绩相比人均分要下降10%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开卷考试的试题,虽然淡化了识记能力的要求,

但是更强调了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对不同知识点内在关系的把握,强调对知识

的归纳、理解、比较、综合和迁移,并重视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

会生活能力的考查。开卷考试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考题更加灵活,审题、解题能力更高,面对开卷考试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思想政治

课教学应将如何进行下去,这是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教

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在闭卷考试下,一些教师已习惯注重知识本身,把知识看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相信它不仅能够解释过去,而且能够支配未来。对于知识性质的这种理解,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并且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是满足于完成考卷和获得标准的答案。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行为、觉悟的培养。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前提,让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确定

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重新意识和重新精神的观念,对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观念。

二、会思考,注重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书本知识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一种论证式的教学,教师先将书本中的观点教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材料去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证,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受到一种无形的限制,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下运行,即教师始终在诱导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思路上靠,往书本的结论上靠,这不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应开卷考试下的教学要求。所以我认为教学应从材料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材料,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途径,经过分析和综合,最后自己的出书本中的观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对学生探索精神的鼓励,探索习惯的养成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励求异思维,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我国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的笑话被世人笑了近两千多年,而今我们重新思考这个成语时,却发现杞人的创新思维扼杀了近两千多年。而我们的一些教师是否也把学生中的一些不和常理的见解视为杞人忧天呢?或嘲笑或置之不理,在不知不觉中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欲望是思维主体、情感的内在需要和智力开发的内在动力,但是,思考什么,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即智力发展的指向性,是由思维的客体是否具有新奇特点所决定的。当教师静悄悄的时候,学生思维指向的客体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和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外面突然人声喧哗,学生思维的对象马上转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开辟学生思维领域新天地的好方法。鼓励求异,就是鼓励学生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敢于超越,不断创新。求异思维与批判精神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没有伽利略的求异,就没有天文望远

镜的诞生;没有富兰克林的求异,就没有避雷针的问世;同样,没有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求异,也就没有今天大庆油田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比,教师决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去判断、去思考、去探索,对现有的方法和结论允许持怀疑、否定、批判的态度。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探索,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判断就没有创新,墨守成规,照抄照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因此,学生的思维不应静止、刻板、僵化。

四、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最后实现不教,加强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十分重视的课题。面对开卷考试,如何让学生学好并能熟练掌握知识,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是初中教材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以往的传统教学针对闭卷考试,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以课本中划出重点段落进行背诵和识记,忽视了对知识的逻辑归纳,因此,学生不但背诵量大,而且一旦题目灵活,学生就一筹莫展。现在实行开卷考试后,背诵的负担被减下来了,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加强了。这对传统的学法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在认真组织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完毕,特别是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复述它们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在考试时省下大量的时间。其次,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打破教材的章节,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重组,通过逻辑归纳,从更高层次把握教材的内容。

总之,从开卷考试的实际出发,教师应把功夫下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应用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根据国家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市2000年的政治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切实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在闭卷考试模式下,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制约,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存在两大误区:首先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讲到底,或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等方法。不少的课堂教学,“主体”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其次是片面认为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没有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记忆的机器,而教师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淡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到底是观念的更新。”实行开卷考试后,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樊笼中解放了出来,这为思想政治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要牢固树立主体意识,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起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突出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把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突破传统思维、构建开放式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而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由于闭卷考试模式的影响,存在诸多弊端,如:在教学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程序上机械操作,枯燥乏味;在教学手段上陈旧、单一;在教学原则上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造成知识和时代的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开放性的考试模式呼唤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灌输——吸收——消化——储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胆使用符合素质教育和开卷考试的“质疑——探索——转化——强化——创造”的开放式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实效的关键。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要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由“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型”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用心去学习去体验去创造,师生之间不断互动、碰撞,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这种师生合作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人格得到尊重,观点得到理解,问题得到解决,参与得到支持。

第二、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现在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觉悟的提高有机统一起来,利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及书本上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这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第三、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受闭卷考试模式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僵化,往往是不加分析地使用讲授法,因而在教学上往往具有注入、封闭和粗放经营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变革教学方法,可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化,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切忌动辄训斥、讥讽甚至责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大胆猜想。同时倡导标新立异,赞赏别出心裁,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第五、开辟第二课堂,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增强人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理论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看与教学有关的电影、电视、录像以及开展时事新闻发布会、参观访问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增强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欲望,又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使理论内化为信念。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在闭卷考试模式下,学生即使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但由于考试的压力,他们上课也只能专心听讲。但实行开卷考试后,学生在思想上松懈了下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思想政治课听与不听一个样,反正到考试的时候可以抄书本和资料。在这种消极观念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思维处在停滞状态,作业马马虎虎。这种现象在学生中的普遍存在,这不仅与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课中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消极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开卷考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首先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虚拟、形象、问题、音乐等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尝试“小品”教学,组织漫画教学等形式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手段要突破过去的嘴巴加粉笔的模式,进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新领域。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使教育和教学效果发生量和质的变化。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和生动。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和操作。同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科学性,要体现师生的创造性劳动。如在电化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变一次性放映为分段或间断放映,其间段区内容由学生思考补充。同一内容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完成。这样教学活动得到深化,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讲究语言艺术。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呢?我想应该在“情、畅、准、趣”上下功夫。“情”即感情。也就是说政治课堂语言要饱含激情、富有感染力;“畅”即流畅,是说政治课堂语言要自然、连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准”即“准确”也就是说政治课堂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规范;“趣”即趣味,也就是说政治课堂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趣味横生。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激发,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提高。

总之,开卷考试为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我们一定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建立开放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突出位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劳动者!

浅谈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教学应对

政治开卷考试,资料和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资料和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出现了“翻破书本无觅处,抄满试卷无分数”的情况。所以,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针对开卷考试后出现的新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首先,

更新观念、端正思想。其次, 教师教学要得法。再次, 学生的学法要科学。最后,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不同,开卷考试不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考试时可以翻阅课本和资料,而且开卷试题的答案不要求千篇一律,它允许和鼓励答案多元化,只要考生能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得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目前学生们对于开卷考试还处于适应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作为政治教师,必须针对开卷考试后出现的新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

第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中学政治考试实行部分开卷考试是一种新的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让学生带课本、资料、进入试室,考试时可看书、查阅资料。于是,容易使师生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开卷部分考试的知识要点、内容课本里都有,考试时只要将这些内容抄上试卷就可以了,平时教学无需抓那么紧了,练习和作业也可以少做或不做了。这样的认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会使政治教学违背考试改革的初衷,更达不到政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不错,开卷相对于闭卷而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而且随着开卷比重的增大,死记硬背的知识还会不断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考试改革是对教学的要求降低了,相反是提高了要求。因为这种考试模式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即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这种试卷中的简答题、辨析题、分析和论述题,往往以时政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国家大政方针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中分析、归纳、提炼中心思想进行分析答题。所以,要答好这些题目,没有对所学观点、原理的深刻理解不行,不会灵活运用也不行,没有平时培养起来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不行。这两年有些师生在这方面存在错误认识,吃了哑巴。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训,要对这项考试改革有清醒的认识。

第二,教师教学要得法。

开卷考试模式的实行,给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考试模式的要求,中学政治的教学必须得法。教学要得法,必须做到:

首先,注重教材的理论知识。

开卷试题一般都是“内容在书内,题目在书外”。实行开卷考试后,教材的理论知识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重视教材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好教材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要求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熟练掌握,并不像以往那样,要求学生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内容一字不漏的背出来。实行开卷考试的前提下,不必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死记硬背了。但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能够理解,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且要清楚地记住它在教材中的

具体位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举一反三,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明白。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分析、比较,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对于五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教材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但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它们,只会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它们归纳出来,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和生产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掌握的知识才会牢固、深刻,才会运用。对于开卷考试,以往那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已经不适合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平时下苦功,注重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卷考试重要考查的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科的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实行开卷考试后,时事政治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好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好时事知识。但是,时事政治覆盖面广,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外交,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怎样指导学生去学习呢?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时事要有所选择,主要选择那些与教材重点知识有关的热点问题。例如:选择与社会主义本质有关部门的“十五”计划、“九五”成就、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江总书记的两“面思”和“三个代表”、北京申奥成功、“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等;与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有关的人口普查,环境污染问题等;国际问题,如美国的“9.11”事件、中东局势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把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给学生划定一些重点时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社会,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积累一些时事知识。

再次,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分析社会实际问题。

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开卷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这也是令学生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教师必须非常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时事知识与教材理论结合起来掌握。对于重大的时事内容,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要

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积极探寻时事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运用艰苦奋斗,两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基本路线等方面的知识去分析“两思教育”这个社会热点。

第三,学生的学法要科学。

学习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随着考试形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有相应的改变。面对新的考试形式,不少学生由于在学习方法上未能及时做出调整而导致成绩下降或考试失败。如何提高政治开卷考试的效率,获得良好的成绩呢?

我们认为开卷考试功夫在平时,一是要做“专心人”。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该着重搞清楚教材的基础知识,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认真听课,重点是听老师对于概念和原理的分析,尤其是老师所举的事例,老师对于相似概念的区别。二是要做“有心人”。对于平时学习和作业中遇到的较好的试题要善于加工和整理,对于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不妨整理成为一个专题系统学习和掌握。三是要做“细心人”。对于平时的资料和练习可以列出目录,把一本资料整理并列出一个目录附在资料的前面,这样在使用时就会使效率成倍的提高,并且克服了盲目翻书的弊端,节约时间做一些较难的问题,从而避免手忙脚乱的现象,使自己从容应试。

第四、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开卷考试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其中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创新能力为核心。解答开卷题方式方法与解答闭卷题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开卷试题的答题方法。

第一,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这是解答开卷题首先必须做到的,如果学生连题目的意思都不懂,就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或者是乱答一通,劳而无功。开卷题设置的疑问一般比较灵活,比较宽泛,问得没那么直接明了。有时学生会感到比较含糊,觉得这样答可以,那样答也可以。比如今年我省的中考政治开卷题第28题,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题目设计非常巧妙,材料设置采用初三第四课的辅助文,而问题提出是要求学生“结合初二第五课的有关内容说这首顺口溜对我们有什么警示。这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就可能跑题。所以,教师平时必须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第二,要求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开卷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

第三,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卷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答开卷试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不要像解答闭卷题那样,被束缚条条框框里面。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不要总是局限在一个框架里.

第四,条理清楚、书写工整。一是思路要清楚,要遵循基本的认识规律,要分层回答,不能东拉西扯;二是书写要分段落,不要一句到底,不能乱写出乱划。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师生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钻研,勇于创新,指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我在应对政治开卷考试的教学实践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加强学生学法科学性的指导,不但教学生动有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

政治开卷考试后教师怎么办

雷荣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它实质上是以往考试改革的发展和延续,目的是克服死记硬背,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改革经验的不断积累,这种能力要求的考查在试题中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从中考政治改革的要求和目的来看,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提高了要求,这就是能力要求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对教师来说不是减轻了负担,而是加重了负担。这种负担体现在要求教师本人能力的提高和奉献思想要求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开拓,具体来说

第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是根本,俗话说,根深才能树高叶茂。学生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一基础之上的。离开了这个基础,所谓的能力培养也就成为一名空话。教师要切实传授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逐步联系实际,拓宽开

来。

第二,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开一个专题讲座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逐步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就必须在这方面倾注全力,下大力气,化苦功夫,力争做到在每堂课上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观点,选择针对性材料,加大练习的力度,逐步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第三,要改革教学方法。开卷考试毕竟不是抄书考试,而是能力的考试。随着考试方式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就必须随之而改革。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生从以往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克服那种读读、背背、默默的陈规,教学中必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四,教师在教学上要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卷考试后,教师肩上的担子是明显地加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实际能力,师傅本领平平,哪能带出一帮高超的徒弟。行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与工作能力,要研究教改的动向,把握导向,研究试题,题型在不断地翻新,不再是几年不变的老一套,经常有"新面孔 "出现,题型有直观的、寓意的、会意的、启示性创意的等等。抓住社会的重点、热点,从电台、电视、报刊杂志上留意收集材料,日积月累,不断更新,要努力做到有一个知识点,就要有一则或多则材料配合上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再次,教师要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选用材料,准备好小黑板,制作好投影片,举一反三地多角度地设计练习。

总之,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后,要更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如何应对政治开卷考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d48941239.html, 2006-01-19 10:49:02

四川新闻网消息

广元市元坝区朱俊沈琼华

一、开卷试题特点

1、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进一步增强

开放性试题一般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的交叉点作为

载体,紧扣交叉点命题,设问往往比较广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在答案设置上,主观性试题答案呈现多元化,即其中任务一个答案都能够独立完成对试题的解答,且符合题意,考生答题时,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这就极大地鼓励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创造性发挥。

在评分标准上,则强调采意性原则,而不是死扣要求,死抠字眼,考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酌情给分。

2、试题的综合性更加凸显。

思想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来看包含了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等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新课程围绕学生不断扩展生活领域,将不同类别的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淡化学科体系,强调生活主题,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和自己身边的事”。这决定了试题的考查将在某一生活情境下包括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和多种能力。

3、试题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是强调生活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因此,在考试评价中必然要求试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政治开卷考试试题将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中选取素材,围绕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设问。

4、试题更加强调时代感和鲜活性

开卷考试试题将体现政治课“学以致用”的原则,试题的开放性在客观上要求题目设计要紧扣社会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题目的时代感和鲜活性。

5、命题更注重德育和发展的功能

新课标把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追求目标。因此,政治开卷试题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考查,通过试题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

6、试题的地方特色更加得到彰显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人和事,中考政治开卷试题有可能要选用一些本地的材料,增强学生对试题的亲切感,使试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针对政治中考开卷试题的特点,政治教学应及时调整策略。

二、政治教学策略

1、走出认识误区,端正学生学习和复习态度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部分同学对开卷考试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同学出于侥幸心理,平时不认真学习,课本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试时把资料带入考场,凭自己的印象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最后写出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相距甚远。还有的同学在考试中不先审题而是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缺乏对题目的完整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应该认识到,开卷考试对同学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它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觉悟的培养。可以说,在开卷考试的形势下,考出好成绩比以前更难了,所以应该以踏实的态度搞好学习和复习。

2、抓纲务本,重视基础知识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着力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的题量和分值,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考试时翻一翻书和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掌握基础知识不大重要了,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其实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统一的,学生在备考、应考时,要做到全面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复习时应依“钢”据“本”。“纲”即《课程标准》和本地区制定的《考试大纲》,“本”即课本。

因此,应紧扣教材,将考点编织成“网”,即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是政治学科概念、原理、观点等基础知识内在统一的知识之网,考生要达到总体的迎考目标,必须依据考点积极主动地编织知识网络。通过对考点的纵横联系、图表梳理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后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是一个相互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在政治教学时,还应适当渗透与政治有关的历史、地理、法律等知识,从而有利于整合政治知识。

3、紧扣教材,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在学习和复习时,应以政治教材为载体,认真研读书上的文字材料,深入分析教材上的图表含义,认真讨论书上列举的问题,准确分析书上名言警句的政治内涵,在书上做好完整的笔记,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勾划,拟好小标题,写好书上材料所涉及的相关政治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翻阅查找。

4、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社会现实问题与所学知识的结合,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开卷考试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卷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政治中考,不可能把所有社会问题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而只能考其中的一部分。从构成中考命题的主题来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的交叉结合点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追求平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风格,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和综合的能力。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应将教材上的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材料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同时,要结合教材,关注自己家乡的人和事,特别是地方建设,并能用政治知识加以分析。

近一年来主要时事热点有:“三个代表”、保先教育、“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反分裂国家法》、台湾问题、全运会、文明建设、民族精神、神舟6号、“十六届五中全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人口资源环境等。

5、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培养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写好政治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设计手抄报、设计主题班会、新闻采访、写倡议书、写建议书、提议案等。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表演、辩论、举办展览、出墙报,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地方建设。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生活的体验,增强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分析、理解政治图表和漫画的能力。

6、精选巧练,强化适用

在练习时,要精选资料试题,且不可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精选名题进行练习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解题应试的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要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寻根问宗,不能盲目抄书。

二要加强对主观性综合试题的演练。

首先要提高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获取试题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分析与综合。组织和应用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其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关系,准确运用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说明问题,运用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最后是探讨和解决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综合运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和解决问题。比如在主观性试题中经常有“请结合材料”或“结合实际”、

“结合案例”、“谈启示或警示”、“谈感受”、“谈理解”、“提建议”、“我

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合理预测”等设问,这就需要根据材料和课本的结合点

准确作出解答。

7、加强学生答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答题要求做到先易后难,分析准确到位,知识要点罗列完整科学,观点表述准确,卷面书写工整。答题要用相关的政治专业术语表述,做到观点正确,运用知识

恰当,阐述符合逻辑,文字表述准确,力求富有创造性。

总之,由于开卷考试的开放性比较强,答案的灵活性也很强,这就给教师和学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务必要紧扣教材,联系生活,培养能力,强化运用。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后的教、学、练

小榄中学张奇志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这是每个初三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我就政治开卷考后,教、学、练三个环节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教什么和怎样教

有人认为开卷考试了,不再需要背书本知识了。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虽然实行了开卷考试,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知识作依托,就很可能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到时候,只能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编织成“网”,尤其在全册教材的复习教学中,更要注意专题知识的归类和初步的综合能力,抓好基础知识的过关,对于书本知识要形成系统,烂熟于心。

其次,抓住热点,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热点问题的深层思考。政治考试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开卷考试的材料绝大部分取材于当年发生的国内外重要时事,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时事热点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再次,在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条件,锻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应首先来自学生的好问、善问能力的培养。

最后,既注重知识的教育又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开卷考试的答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回答,同时要鼓励创新,对于

独特的见解要多鼓励。

2、学什么和怎样学

中考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开卷考试如果仅仅靠翻书是很难快速、准确地作出正确判断的。应将有关的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面对试题,做到胸有成竹,回答问题水到渠成。

因此,虽然实行了开卷考试,但是,书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养成关心时事的学习习惯,改变过去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把眼光盯在课本上,而忽略社会这本大书的旧思维模式。

3、练什么和怎样考

虽然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成绩是每一个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升学考试仍然具有十分强烈的选拔功能。因此,不管政治是闭卷考试还是开卷考试,都离不开学生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考试的质量?落脚点应放在练什么和怎样练的基础上。

首先,要将书本知识的重点抓住,难点吃透。

其次,了解当年度发生的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和本地区的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答题要回归到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上。虽然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多元性,没有唯一答案,但是再多元的答案都应该也必须通过教材的有关内容或术语表述出来。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或测验中,师生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点,哪些知识点与今年的时事热点有关连,在这些地方设问题、找材料,从而提高练习和测验的实效。

再次,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政治开卷考试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在试题的设置上,具有题目新、材料广、问题宽、答案活的特点;在试题特征上,注重设问的层次性和诱导性;在评分标准上,一般倾向于"采意给分",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有独特见解,不拘一格的答案,往往在评分时可以多加分。所以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中必须重视增加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引导,使学生学会回答开放性试题,在考试中能比较轻松地应对。

[精]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高分技巧 一、六大误区 误区一:答案在书上 中考政史开卷,部分考生认为试题答案可直接在书上找到,故考试前没整理笔记。其实,中考政史虽开卷,但许多试题答案并非能在书本上找到原题,仍需结合知识思考作答。准备一些授课笔记,有助于帮助思考 误区二:笔记只抄不整 政史考试只能带课本和指定资料及手写笔记进场,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开卷优势,将用的资料、做的练习等尽可能详尽地往笔记本上堆砌。但因没整理,笔记杂乱无章,考试时查阅极不方便,收效甚微。 误区三:家长代抄 为让笔记“够多够全”,也为减轻考生抄写负担,许多家长都“操刀”代劳,事后学生也不看。结果,学生对笔记非常陌生,查阅起来十分缓慢,影响答题。误区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基本知识点不需记忆”。部分学生对政史考试不作记忆准备,对基础知识点完全寄希望于考试翻书。结果答题时对知识点运用极不熟练,严重影响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误区五:见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正确,很多同学答题时先翻书找知识点和内容,后将查阅内容往题目上套。这容易导致查阅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易出错。误区六:合卷合做 政史题目穿插在一起以合卷形式出现,部分学生训练时就没有分开做政史题,中

考时也一如既往。但学科不同,思考和作答方式都不同,混合作答会影响思维,导致失误增多。 二、考前复习怎么做 1.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 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 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在上课务必认真做好笔记。 3.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最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 入门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巧入门 初中历史内容繁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在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门。 一、看好“家门”最关键 所谓看好“家门”,就是依纲据本,夯实基础。“纲”即《历史课程标准》,“本”就是手中的课本。综观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无论开卷还是闭卷,其立足点依然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乃至历史常识。所以要迎接开卷考试,最重要的一步仍然是夯实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照书抄,简单。其实,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对照课本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个板块、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进行复习。该识记的识记,该理解的理解,该运用的运用,千万不要遗漏知识点。切记: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健。 二、适当“串门”最重要 所谓适当“串门”,指既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把握好不同时代相关历史问题的纵向分析与比较,又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能力渗透和能力迁移,注意加强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知识的结合,形成纵向、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出知识网络。所谓“横串门”就是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复习,比如把发生在1861年的历史事

件串联复习,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开始等,所谓“纵串门”就是要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复习,比如对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复习就可以把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知识点连起来复习。对跨学科的综合能力题要以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素材,比如关注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海峡两岸关系、西部开发、朝鲜问题、中东问题、美日韩关系等问题,使政史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起来,以提高理解、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综合能力。 三、寻找“热门”很必要 所谓“热门”,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给我们以这样强烈的启示:必须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实现“知古通今”、“以史为鉴”。因此在历史复习中,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以时政背景为载体锻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它们所体现的历史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围绕中心问题,创设新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 误区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误区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 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 意事项和技巧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注意事项和技巧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6、答选择题时基本上不能查书或资料,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中考题决不会出现错误,即两个都同时正确的现象。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

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三、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学习(坚持)好的,摒弃错误的。(3)“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应如何应对或落实。一般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A)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D)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依法自律,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E)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F)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等(4)“建议”类:A)在阅读材料后,先找出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但要注意建议的角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B)解答这类问题还要注意思维的广度,当

开卷考试技巧

开卷考试技巧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开卷考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思想政治开卷考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厦大附中政治教研组 要想在政治学科考试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当然打好基础,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此之外,掌握各类政治考题的答题方法,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应先审清题干的意思,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语; 2、阅读选择题的选项,理解选项的意思。 3、先选出错误答案。最后保留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有的答案也对只是范围大。或者有的题是最佳选择。判断型选择要先采用“一票否决法”即凡是含有错误的选项的题肢均给予否决,降低难度,最后再验证一下。 4、选择完成后,把题目和答案连起来读一读或想一想,看看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5、每个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钟之内。 6、答选择题时基本上不能查书或资料,如果出现不会答的选择题,最后还有时间,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的位置,可以在30秒钟内查到,可以查书或资料。 7、单项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中考题决不会出现错误,即两个都同时正确的现象。 8、选项的序号A、B、C、D一定要写清楚,决不能连笔,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题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7、要用课本的知识去答题,即回归课本,不要用自己的语言随便说。或机械的重复材料内容。 三、分析说明题 1.先是要审清题意,找到题目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再筛选最隹的知识切入点。 2.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类: (1)“说明、反映”类:解答这类题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 (2)“启示”类: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

如何应对开卷考试

初中思品拟解决问题预设 【拟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如何应对开卷考试。 【要解决的重点】: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抄书考试”的观念。 【要突破的难点】:把教学真正转移到重视素质教育上来 【预期目标】:教师应该进行课堂改革,重视社会热点,加强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加强复习教学改革,抛弃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 【实现计划】: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方式也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初中思想品德毕业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方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 一、教师应进行课堂改革 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必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对开卷考试,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自己已知的正确答案,而且更要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一,转变教学侧重点。过去教学的侧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知识点的落实和巩固,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理解和应用上。例如,过去对四项基本原则学生必须会背会写,教师和学生就必然要在背字上做文章:而现在开放式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不要背,但必须理解,能在实际中运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做到融会贯通。 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是把握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才能在开卷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 第三,联系实际,扩大视野。 开放式命题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小课堂与大社会、大环境的结合。让学生走向社会,作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 第四,针对特点,加强训练。要抛弃“题海战术”,精心设计一些适应开卷考试的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调动学习的学习主动性。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 首先认识到:开卷考试不是更容易了,而是在减少单纯记忆背诵内容的同时,考察重点向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倾斜。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甚至是提高了。 其次,了解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减轻学生背、记负担,更要的是让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重大时事能力。 第一、理解记忆,灵活记忆,抓好基础知识。 要让开卷考试得心应手,要在平时学习和备考中,要能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内在的联系,准确地从课本中选取相关知识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要在平时熟记于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 第二、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具体事例入手,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经验,进行创新思维,谈亲身体会、感受和对个人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注意围绕所学重点知识,收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社会上的热点材料,关注身边的生活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更是适应开卷考的根本方法。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开卷考试历史如何复习与应考 -----学习心得 近十年里经历了从闭卷到开卷考的过程,总分也有100分降为50分。造成了绝大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简单地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抄抄书而已。因此,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易导致在复习和应考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得不偿失的做法。现就在近几年教学中总结的几点心得体会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一:消除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 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阅读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问。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第二:做到开卷考试用书要科学。 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试。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获得较好的分数,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固然很重要,但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在考试中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1、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题题都翻书,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甚至还有学生翻错书,考历史翻政治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要告诫学生该背的知识点一定要背,把知识消化在平时的学习中,切不可题题都翻书。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譬如平时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择题,以节省时间完成其他题目。 2、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在开卷考试下,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有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因此,考试需要的东西不知从何处找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未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切忌在书上粘贴纸条作笔记,这是开卷考试所不允许的。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古今中外的改革,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成,就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还可以在教材目录编著具体页码,遇到不同问题去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3、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答案要准确,要答在点子上。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就先忙于看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东拼西凑,不得要领,最后导致“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答案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4、平时除对教材的学习外,还要重视热点问题的学习。 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能到临近考试时搞突击,要把热点问题的复习寓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率。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困惑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困惑 发表时间:2012-04-20T09:20:41.607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1年第55期供稿作者:牛振戌 [导读] 开卷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资料进考场,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中学牛振戌 近几年,各地区中考政治、陆续实行开卷的考试形式,并且体制日趋成熟,命题日渐新颖,效果有目共睹:突出了我们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能力,彰显了个性,减轻了我们过重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政治课开卷考试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开卷考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 困惑一:基础知识该不该识记? 以前的闭卷考试,无论在题型设计上如何求新求异,记忆的份量都相当重,导致我们平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知识记忆上,政治上,枯燥的知识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老师讲课时大段的文字全都是说教。 现在,实行开卷考试,老师不让我们死记硬背,要求我们培养归纳、概括、分析、总结等各方面能力,我们有时就不背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和基础知识,总以为开卷吗,记它干什么?考试时抄课本不就行了。于是在平常的学习中,就放松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导致考试得分不高。老师整天讲:“开卷考试更注重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的时间只能用来思考用什么基本知识答题,不可能用于查找基本知识。”而我们在意识里总认为开卷考试不用下功夫记到时候看课本就行。如“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等这些基础知识考试时我们还要翻看课本,导致考试时间不够成绩上不去。 困惑二:对开卷考试的规定是否合理? 开卷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资料进考场,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当然,独立作答,禁止讨论、禁止交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但是,我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偶然性增强。由于开卷考试时可以带复习资料,于是一些学生竭尽全力地猜题、押题,把各课中可能碰得到的题目进行认真挖掘、设计和归类,并附有“标准答案”。尤其是对一些热点和重点内容仔细推敲,认真琢磨,设计了许多专题。而中考政治命题又往往结合时事,不回避热点和重点,有些学生在考试时将教师准备好的资料带进试场,只需稍加整理和“移植”就可轻而易举得高分。而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准备得不够充分的一些像我一样的马虎一点的学生在考试时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分数就相应的就拉开了档次,这样的考试是否公平?是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因此,我们能否在考试所携带的资料上作相应的限制,或者只让我们带课本,让我们的中考更加公平、合理! 困惑三:如何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答案? 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比重逐年增加。诗词、漫画、歌曲、名言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这样的出题方式对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如何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呢?这是我们最头疼的事。考试时我们大段大段的照抄课本可只得了很少的分,有些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平时做题时有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注明“言之有理即可”,我们更困惑无从做起。 虽然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给我带来一些困惑与无奈,但是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我们过重的课业负担,促使我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想,通过我的不懈努力,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会逐渐消除这些困惑。同时也希望政治开卷考试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政治开卷考试中遇到的上述困惑我作以下指导: 一、基础知识还需要识记。 开卷考试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必须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特别是《中考说明》中要求“识记”“知道”“了解”的那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达到背诵的程度,比如,政治学科中的基本国策、方针战略、法律法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考试中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开放性试题。 二、开卷考试的规定合理。 学生考试时允许带课本、资料这有助于灵活做题。好的资料它上面的开放性试题较多,答案也比较全面,如果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参考答案中的语句,避免答题口语化,也可以减少翻课本一句句总结的时间。但是不能过分依赖资料,有时需要结合课本灵活答题。符合公平的原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开放性试题要掌握做题技巧。 只有掌握了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技巧,才能在考试时应付自如。根据我的实践经验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1、仔读懂题意。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类的问题。还要求会寻找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能准确归纳、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 2、多向思维找原理。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到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经过这一环节,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

初中历史开卷全套资料

一、问答题(古代史)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 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 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 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 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今古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8 .江泽民说:…〃〃,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试用唐朝的历史事实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见考试说明5) 中国近现代史 1、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这些事件和变化对后来的 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分) 答:政治领域:①总理衙门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形势控制清政府,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②“辛酉政变”,那拉氏上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那拉氏所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掌握最高统治权,对外卖国 投降,阻碍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领域: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市场被进一步打开。②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担负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逐步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有哪些?对此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危机加深的原因、表现:(原因:由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有利于外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其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98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活动:①戊戌变法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③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④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试分析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哪个阶级发动了那些运动来学习西方? 答: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运动;3)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 4、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 1)不同之处:辛亥革命时的国内统治者是清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时期国内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政府,革命阶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最终结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革命失败;总之两者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启发:资产阶级的软弱型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革命途中必须防止帝国主义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勾结破坏 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一次真正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回答: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与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民族民主运动?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矛盾尖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国共两党联合斗争,形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中共大力开展工农运动。(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虽然失败了,但为今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请举出有关史实予以说明。 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共产党认识到了坚持革命领导权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孙中山一生的两次重大转变,即其后分别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第一次: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拒绝,由变法走上革命的道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由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同时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震动,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决定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后,实现了国共首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要点:国共两党的相互需要,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开卷考试复习方法四大点

开卷考试复习方法四大点 随着近几年开卷考试的试行,传统的复习方法已失去原有的效果。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以便更好的应对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同时,作为教师如何上好复习课,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几年的摸索,我觉得在复习时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梳理课文内容。 实行开卷考试后,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在轻松多了,不用死记硬背,考试时只要翻翻书就能对付了。却忽视了翻书的必备条件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和对整 体知识的把握,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餐”,在考试时表现出“寻寻觅觅无觅处,匆匆忙忙乱翻书”。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最能体现课改方向、命题趋势的“开放性”试题,答案也几乎都源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而选择、判断、简答等就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对每一课、每一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所谓“牵一线而控全局”。我们学生要化一定时间重新梳理每一课的知识点、重点、知识结构。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教师不可能重新再讲一遍,而要侧重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采用让学生自己写复习提纲、整理笔记的形式,学生通过课前或课后对照中考说明阅读教材后归纳、整理出每一框题、每一课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图表式、提纲式、问题式,然后教师加以点拨。我觉得这种方法效果比较好,学生经过自己的整理,对书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无须老师化课堂上的时间,只要学生课余时间完成。 这仅仅是复习的第一步,也就是所谓的抓住了基础分数。 第二步:把握重点内容,找出内在联系。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现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建议 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也实行了开卷考试。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潮流。对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这一变化,广大师生看法不一。以下是我对历史开卷考试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如:列举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如果对知识掌握不熟,理解不透,仅靠课本资料,疲于翻书,费时费力,很难找出此题的知识点,这对于有时限的考试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于历史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3 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 历史开卷后,将如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所分析的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来看,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如

谈开卷考试的利与弊

开卷与闭卷的思考 开卷与闭卷考试,是当今思想品德考试的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在各地的中考中都有运用,还有的地区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一部分题目要求学生闭卷完成,另一部分回答时可以参考教材或其他资料。究竟哪种方式更科学?我认为各有利弊。 开卷考试试题“活”,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有些题在课本上和资料中不易找到现存的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综合归纳,灵活答题。它有以下特征:一是试题开放不封闭。材料问题的立意是多元的,试题要求多角度思考,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问题具有方向性和不封闭性。二是答案多元不唯一。开放性试题答案是多元化的(两个以上),而且任何一个答案都能独立完成试题的要求。三是得分重“意”不重“点”。对答卷的评价要着眼于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立场观点是否正确,逻辑表达是否清楚。除了坚持必须的学科术语的运用外,平分不硬套参考答案,不死抠要点和字眼,意到即可 开卷考试的好处是,可以翻书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心理上没有压力,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会出现作弊,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考出最真实的成绩。 闭卷考试较为侧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 闭卷考试的好处是,可以促使同学们平时用功学习,该记的一定要记住,该背的一定要背会,不能偷懒,要能够离开书本照样会,自觉养成用功学习的好习惯。闭卷考试,考出的成绩往往比较真实。但不好处是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较大,有的学习较差的同学总想作弊,也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高分,一味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知识。 总之,我认为,开卷闭卷各有利弊,关键要运用得好。对于有些需要同学们死记硬背的东西,还是采用闭卷考试好。对于那些需要同学们重在理解、灵活运用的,最好还是采用开卷考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真正掌握知识,又不加重负担,使所学的东西能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达到考试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初中思想品德实行考试的改革,目的在于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我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引导教与学双方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2)在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高一级学校选送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3)检测学生的手段应该多元化,避免单一的笔纸考查模式。

《管理学》在线考试开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在线考试(开卷)试题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组织的任务环境包括那些?各自如何对管理产生影响? 任务环境是指与组织实现其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它是由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关键顾客群或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集团。 1.供应商:向企业供应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即为供应商。 现代企业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便及时获得高质量的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过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通常充满了火药味,制造商越来越发现,唯有与供应商精诚合作,才是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和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关键之所在。 2.顾客:所谓“顾客”是指从企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作为企业产品的接收者,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成败。顾客数量、类型的变化,以及顾客口味、需求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对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正确反应之上的。 3.竞争对手:所谓“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处于同一行业,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换句话说,竞争对手是与特定企业争夺消费者的企业。 竞争对手之间的对立是管理者需要处理的最具威胁性的一种力量。高度对立的结果往往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的下降则会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和获取资源能力的下降。 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潜在竞争对手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威胁力量。潜在竞争对手是指在当前任务环境中并不存在,但可能进入该领域的企业。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狼烟四起,但很多企业发现,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同样可以达到原来确定的目标。 4.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有关政府部门在若干方面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例如,航空局对飞机是否合格、能否飞行,实行严格监督,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政治、法律框架内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压力集团”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