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契约理论实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教与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它是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但在现实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良的心理倾向:缺乏自信;害怕受到教师指责;担心受到同学嘲笑、歧视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切实可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环境、采用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与心理同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认为从心理契约理论的角度出发是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心理契约概念简述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 )这一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主要是探讨员工—组织间的关系。它认为在一个组织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契约关系:一种是正式的、形成文字的经济性契约;另一种是非正式的、未写成文字的心理性契约。

一般来说,心理契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隐性。心理契约的形成往往不是通过文字、书面的方式达成的,而是员工和组织之间对双方义务和责任的隐含的理解,甚至是比较含糊的心理意向。(2)主观性。心理契约理解本身是一个主观知觉的过程,不同员工对心理契约的认同和违背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3)非正式性。心理契约不具有书面形式,也没有明确的约束力,总是处于非正式状态。(4)互惠性。在心理契约形成过程中,员工会对比自己和组织应承担的责任,并对双方履行契约的程度进行对比,它倾向于一般化的互惠原则。(5)动态性。随着员工工作观念的转变、需求的发展,心理契约处于不断变更和修订的状态。(6)脆弱性。因为心理契约是以信任为基础而形成的,包括对责任和义务的承诺。因此破坏会导致信任的动摇,对契约

关系的重新确定,强烈的情绪反应如被背叛感和被欺骗感,以及其他外显行为。

心理契约是一种期望假设与主观约定,它所体现的是人纯粹的、真正的主观愿望、心理需求,以及对相对方应然取向的自我设定。因为心理契约是隐含的,所以常常被忽视,但它实际上起着与经济性契约同等重要的作用。了解员工的心理契约,可以从互动的角

度了解员工的心理需要,了解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并据以解释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状况、工作满意程度、工作效率以及流动倾向。因此,心理契约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了组织行为学者和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既要制定统一的制度,又要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所区别的措施,以便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后者对于保证制度落实和提高管理效能意义重大。因此,心理契约理论对于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管理水平,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二、英语教学中心理契约的特点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语言知识传递和内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契约,不是师生双方签订正式契约文本,也不是师生双方相互间的口头承诺,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了满足互补性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首先,它具有主观性的特点。英语教学心理契约的内容,是师生双方对于自身相互责任的认知,或者说是主观感觉,而不是相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这一特点就体现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所构建的心理契约存在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富有个性。其次,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心理契约不象正式的文本契约稳定性那样强,而是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教学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师生之间,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内容也越多。有时这种心理契约甚至影响到师生之间以后的人际关系。第三,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的

勇*

*[作者简介]张勇,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流(湖南

株洲

412007)

应用心理契约理论实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摘

要]教与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本文试图把心理契约这一理论成果用于

高中教学中,建立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祥和的心理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关键词]心理契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研究

87

2009年第7期(下半月刊

特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 -tivity )的概念,坚持意识主体的多数性,认为交互为主体性是“生活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理解、沟通和交往的前提。教师为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实现“视界融合”(the fusion of horizons

),达到相互理解。三、心理契约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根据心理契约的理论,师生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其理性基础是契约双方的互利互惠,它的基本要求是彼此心理期望的匹配和对等。教学中需要的是平等和宽容,需要双方心理或观念上的实质性认可,而非偏见和表面应付。教学中的个体(教师或学生)通常期望以某种自己所认同的方式被对待,一旦形成的心理契约与他们所期望的方式相吻合,则形成彼此之间的理解、合作和相互支持,增进双方关系的融洽和信任,达成人际交往中的最佳藕合,从而增强教学的凝聚力。可见,教学中的心理契约是提高凝聚力和形成优良学习氛围的无形手段。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

留心学生的心理反映,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互相沟通,坦诚相见,彼此理解,互相慰藉的良好关系,才能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途径1.转变思想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

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有效的教学,什么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通通都是一种侈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 )和领导者(director

),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绪产生、发展和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师不能因此把自己单纯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monitor )。教学中师与生应该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他们之间不是施教与受教、改造与被改造的单一对象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自主,教学上民主。有了师与生,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定位,交往的双方才能相互尊重,敞开心扉,彼此接纳,互相作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力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

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激励环境

提高学习效能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正在成长的高中生非常渴望自我实现,非常渴望长辈、老师的尊重和支持,并向周围及社会显示自己的这种渴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创设激励环境,给学生的进步以及时的肯定。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习动力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1)目标激励。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当的奋斗目标具有激励作用。在确定奋斗目标时,注意把目标与学生的需要联系起来,使他们从奋斗目标中看到希望。同时学习任务要具有“挑战性”。因为学生一旦感到自己承担的任务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激励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了。

(2)公正激励。学生一旦做出了成绩,要有及时的反馈,给予以正确评价、肯定、奖励等,使他们看到自己付出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并做出积极的努力。事实上,高中生对小红花、小星星等这样一些小礼物同样很在意。

(3)情感激励。根据学生希望获得关爱和温暖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教师应注重情感激励,经常用翘拇指、击手掌、摸头,拍肩等亲昵动作表达对学生成功的肯定,经常使用Good!Great!Wonderful!You ’re smart!等鼓励语,使他们萌发兴趣,增强信心。同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谅和关怀,会使他们敞开心扉,产生明显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

3.依托学习契约实现心理悦纳

心理契约是当事者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对对方所承担责任的期望,它难以用正式的书面文件或口头格式予以表达。心理契约形成的基础不是法律和制度,而是道德、责任、习惯、信任等人文因素,契约的履行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显性契约一般是由任务导向的,且具有与任务周期相对应的时效性,而心理契约的形成可以发生在个体尚未加入组织之前,并持续至个体已经退出了组织以后。

因此,在师生心理契约建立之初,可以先订立“学习契约”。“学习契约”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契约学习”可以说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双方持续不断、一再商讨的协议过程,特别强调教学双方在做出决策中的相互关系及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定。现在教育领域里的一些重要

88

的学习或考试(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自考和高考等),在报名或考试前都要签署所谓的诚信协议,这其实就是一种“契约学习”的方式。

契约学习的特色在于学生主控整个学习活动,从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计划的拟订,到执行学习活动、评量学习结果等,都由学生担负大部分的责任。它充分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适应个别学生的学习步调,让学生依其喜欢的方式从事学习。整个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自我实现、成就及受尊重的感觉,正符合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心理倾向。由于契约学习法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自尊新,已被广泛使用于美、加、澳等国。实践表明,契约学习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能力”特别有利。

师生双方在建立契约关系之初就要实事求是地对情况加以介绍,形成相对真实的整体印象,应该摒弃那种口头的无法实现的心理契约,传递真实可感的信息,使契约双方能够明了“你对我有什么样的期望,我可从那里获得什么回报”,这样双方的心理期望才能够相互匹配。

4.重视个体差异彰显生命价值

新课改凸显人性需求,主张人本情怀,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从情感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看,教学有双重任务:一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可谓硬任务;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可谓软任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要清楚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

例如,学困生的转化,可以从建立心里契约入手,以帮扶措施落实。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学困生转化心里契约项目表

“外语教学,无论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者这个主体身上。”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构建师生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学生会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全力投入,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样的教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才会在和谐宜人的教学交往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用“心理契约”理论审视高中英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充分重视师生的心理纽带作用,以此构建共同学习体的师生关系,发挥双边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聪明才智,实现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这恐怕才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2000.

[2]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美]Robert J.Sternberg,Wendy M.Williams.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Rousseau D M.Psychological contracts in or 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written and unwritten agreements[M].California:Sage,1995.

[5]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8-11.

[6]陈加州,凌文辁,方俐洛.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和类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4):437-445.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8]黄崴.教育管理学——

—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李静]

项目说明具体内容定时间何时辅导,每次多久

定地点何地辅导

定问题近期重点解决的困惑是什么

定检测以何种方式检测辅导效果(听写、

做题目、背诵等)

定抛弃单词、语法、阅读、练习等哪些可以抛弃

定反思通过这次辅导,有何得失外语教学研究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