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很多老师都说是一本好书。

(一)为什么老师们都说好?

我想有以下三点:

1、继续教育前面考了好几次了,教材都是说理性的。理论就在那里,但是和我们的教学实际没有联系起来,简单说,即是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老师们会认为是泛泛而说,引不起老师们真正的兴趣。

2、这本书的思想性是创造性的。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冯恩洪校长结合几十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们对这八个字有了深刻认识。

3、理论结合实际。既有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又有教学实践的生动性,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深入人心。

我想应该采访一下众老师,这个答案肯定会更丰富。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1、本书共有九个专题,每个专题的主题思想都非常突出,试举几个专题,让我们再一次受到思想的洗礼。

主题1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主题5

特长和选择----个性特长和和谐发展

一、合格+特长

二、规范+选择

主题7

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

二、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四、做复合型的老师

小结:新课改进行了有十个年头了吧,新课改我们的口号是“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怎样“以学生为本”?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一、合格+特长二、规范+选择这些理念都对“以学生为本”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以学生为本”不再空洞。仔细领会这些思想,我们老师自己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升华。

2、书中的事例很多,多尔不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并且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际(事例),

实际(事例)让理论更突出鲜明、深入人心。

试举一例:在长江以南浙江省宁波市走进勤州高级中学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这个学校的图书馆有10万岫的藏书,但是10成册藏书的图书馆是“三无”图书馆:没有墙,没有门,学校定编定岗的时候没有图书馆管理员的岗位设置,10万册图书全开架借书。我很惊讶,我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问校长为什么不设置图书馆管理员。他问我10万册图书,设置管理员应该设置几个?我说最多不得超过6个。他说6个管理员一年的工资要发多少?我回答30万到35万之间。校长接着问我,30万一年用来买书好还是养人好?我知道我遇到麻烦了,因为我这个人不善于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所以我说书丢了怎么办?他反问我:你说书丢了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说总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好事。他说哪一本书教人偷书的?我说中国没有。他说外国有吗?我说好像外国也没有地。他说好,既然中国、外国都没有地教人偷书的那本书,那么学生为什么拿书?我说想看啊。他说对,看得越多,受教育也越多,爱教育越多,引发的反省的机会就越多,总有一天他会自我发现,他会偷偷把拿的书一股脑儿放回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三、“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将怎样做?

1、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2、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学生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展现他们才能的时间和空间,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就会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喷涌而出。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为了急于获得知识的结果,用简单的方式,或似是引导实为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取所谓的教学效率。这是不足取的。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是在想的过程中,就是在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3、我们还要创建积极的第三课堂,使我们对教育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前,我们面对第二课堂都做得不是很到位,我们只顾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了,而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受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无知。第三课堂在育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同仁们的关注。

4 、教育要有针对性

所谓的教育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让孩子选择他们适合的教育,也就是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从而使教育把学生个性发挥到极致。因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特长”方面都分别得到发展。如何避短扬长,是我们教育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5、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辉南县朝鲜族学校金雪梅20XX年4月2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 摘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学情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教学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新课堂。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一、让绘本融入数学新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上,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兴趣,他们都是只从课本上、测验卷上来认识数学,在他们的心中数学就是公式、练习和考试。但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数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通过绘本《鸟儿鸟儿飞进来》给二年级孩子上认识乘法的教学片段,通过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片段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那今天薛老师就给大家讲讲这些鸟 儿的故事。 师讲故事:在树林里有一群可爱美丽的鸟儿,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木匠老爷爷在树 林里走着,鸟儿们感觉有人过来了,呼啦啦的飞上了天,然后轻轻的落在树枝上,老爷爷 认真的听着鸟叫。第二天早上,他就开始干活了,把木材锯成合适的大小,对准以后,钻 出小孔,把它磨得很光滑,倾注了他非常非常多的心血。 让生猜:老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木匠老爷爷做出了两个漂亮的鸟窝,小心翼翼的把鸟窝挂在了树上,然后等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一对四十鸟唱着歌飞进了鸟窝,一对白头翁也飞进了鸟窝。(让生计算:一共有几只鸟?)木匠爷爷非常开心,又做了3个不同样式的鸟窝,一对乌鸦吹着口哨飞了进来,一对可爱的小麻雀也飞了进来,还有一对哒哒哒的啄木鸟也飞了进来。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一 育人的第三课堂——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发的。————冯恩洪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 它不是对人传授知识,而是对人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课堂。 (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而且说的都是学生的话。 (二)既严格规范又鼓励选择的环境。 (三)给孩子们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心理咨询室。周末茶饮会。——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只像老师。 (四)像圣地一样建设学校 二、建设积极的第三课堂 让学生有保护性的吃点苦的环境。案例:4600港币买5天困难受。案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私立小学的教育。 三、正确认识小环境和大环境 充分利用好小环境,无数个小会形成大气候的。 四、多元起点建设第三课堂。关键的关键是第一个目标的选择要深思慎取,第一个目标的出现要符合学校的潜在优势。 主题四: 为幸福人生奠基————实施实效德育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德育要从防范性转变为建设性 一、德育需要改进也需要加强 余秋雨就教授曾经讲到,中华民族的四大缺失:功德缺失、法制缺失、诚信缺失、感恩缺失。 二、合适才是最好的 一切成功源于四个恰当原则: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地点、最恰当的人员、最恰当的教育。 (一)看内容的基础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二 南冯北魏早就有所耳闻,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而冯恩洪却知之甚少。借此次学习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读书,花了近两个星期认真拜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琴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由此 也引发了少儿艺术培训中的“钢琴热”。少儿钢琴教学工作更是近几年来倍受社会 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明确少儿钢琴教学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结合工作实际,总 结归纳了几年来在少儿钢琴教学中先后尝试的几种方法,在提高少儿钢琴教学实 效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一、“钢琴热”背景下少儿钢琴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钢琴已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由此也引发了少儿艺 术培训中的“钢琴热”。面对日渐增长的少儿钢琴学习培训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 下两个方面: 1.培养少儿艺术修养的需要。在儿童成长中,美育作为少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越来越被全社会重视。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更是被家长作为孩子乐器学习的 首选。从儿童时代开始接触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在长期训练和作品熏陶下,可以从中丰富 情感、提高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的需要。学习钢琴不是一件易事,非得下功夫勤学苦练不可。尤其 是低龄学童,通过钢琴学习可以培养做事专注的良好习惯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少儿阶段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大力推进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应从少儿抓起。同时,更应从我们专业教师本身重视少儿钢琴教学工作做起。 二、少儿钢琴教学的方法 少儿钢琴教学应以“快乐学习”为核心理念,充分营造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轻松氛围。如 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尝试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法,力求教学模式趣味化。 (1)首先向学生展示钢琴魅力,让他们聆听和感受钢琴演奏的乐曲,并跟着琴声摇动 自己的身体,跟着琴声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与钢琴拉近距离,亲近起来,爱上钢琴,成为朋友。 (2)给学生编写练琴儿歌,在讲解坐姿手型的教学中,我把具体要求缩编成朗朗上口 的儿歌:“坐位对准琴中间,小臂键盘一条线。上身端正微前倾,双脚置于踏板前。膝盖弯曲呈直角,肩背放松座靠前。”这样一来,化繁为简,又易记易行。 (3)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平时我捕捉各种时机,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学期汇报等机会,组织学生展演,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2.深入浅出法,力求教学语言形象化。钢琴的入门,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零 基础初级班学生来讲,学习把握这些乐理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在授课时,从少儿的 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比喻各个知识点,避免教学中的 生涩和枯燥。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听赵桂霞教育专家报告会有感 7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潍坊市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的“适才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专题报告,深刻地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解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的课程思想、建设方法和发现课程的精神等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文中学在探索课程改革方面,一直致力于“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并成功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适才教育”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就“学科课程”,赵桂霞重点介绍了着重于学生知识和方法学习的“引桥”课程。通过“引桥课程”、“整合课程”、“梯级练习”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的改造,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夯实学生的发展根基;就“活动课程”,广文中学构建起包括“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等近40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大家风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广文学子,与省市地方课程有效整合支撑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学校课程”一块,广文中学构建起以“自主-体验”为主要方式,包括“入校教育、离校教育、主题教育、综合实践、班会、国旗下讲话、节日活动、学生社团、阳光60分、演讲与口才”在内的十大活动课程体系。她重点介绍了如何把常规的“入学仪

式”、“国旗下的讲话”、“毕业典礼”等活动“课程化”。学校从构建校本化的广文课程入手,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学生发展的多元平台,营造人文化的成长氛围,努力使广文中学成为人人向往的、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乐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那么广文中学又是怎么做了呢?很多人喜欢说科学管理,但很多时候却不是科学管理。与科学管理相应的是拍脑门管理。山东维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成功打造“适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赵校长每发现一个问题、每推行一项重要改革,事先都要经过详细的调研,用实证研究作决策依据,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他们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一是将课程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制定“潍坊广文中学课程设置方案”,将广文三类课程落实到方案中。尤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修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学校课程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生本化的国家课程。通过“引桥课程”“整合课程”“梯级练习”对国家课程进行“生本化”的改造,使国家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夯实了学生的发展根基;在“整合教材、引桥课程、精选习题”三位统一上下功夫,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是进一步丰富特色化的学校课程。构建起包括“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的近40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学校特色课程,培养具有“大家风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广文学子,与省市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就会成功。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进可以更好的事情。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

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对于做教育,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 除了读书和反思,提高自身的能力,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这里说的合作除了教师间的合作还包括师生合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研究学生。我已经打好了十足的精神来迎接一切挑战,一定要做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带给学生温暖的老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3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题3 冯恩洪 主题3 育人的第三课堂 —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期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我们的老师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有第三课堂,那么育人还有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吗?我们说有的,使用国家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的是育人的第一课堂,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允许学生选择,释放学生潜能的是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有有形的,教育还有无形的;教育不仅仅有显性的,教育还包括隐性的;教育不仅仅有有意识的,教育肯定还存在无意识的,因此我们把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对学生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程称为第三课堂。很明显,育人的第三课堂指的是学校教育环境,育人的第三课堂告诉我们环境也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 在前面我说了课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因此第三课堂不是对人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人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的影响的课堂。我记得30年前中国刚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的时候,有一次我到广州去,广州市市长在接见我们的时候很热情,说了一句话,不到白天鹅宾馆等于没到广州。他建议我完成了任务一定要到白天鹅大酒店去一下。白天鹅是当时广州建设的第一座五星级的涉外宾馆。当我们到白天鹅酒店门口下车的时候,门口没有人管理,但是有一块牌子用中文、日文、英文三种文字表述同一个内容,它的意思是:赤膊者,穿汗背心拖鞋者谢绝入内!因为我的车先到,我在等后续的车,我的同事们,他们下车后会下意识的,穿西装的会把自己的领带扶扶正,把裤腿卷到膝盖上面的也会停下脚步把裤腿从膝盖上面退下来,检查了自己的服装以后,然后才抬头挺胸地走进白天鹅宾馆。没有人通知他这样做,为什么白天鹅宾馆是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朋友会下意识当中审视自己的行为呢?很明显,这个五星级酒店豪华的气派,这样富丽的陈设把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下意识当中镇住了,这是下意识当中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教育的无形的力量,这就是环境教育的力量。我们能不能因此这样讲,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安全是政府行为。我们当届中国政府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推行校安工程,解决学校的安全问题。学校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教育环境是校长行为,是学校行为。 我们对积极的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因此要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说话,那么这个积极的环境有哪些标准呢? (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鲁迅先生谈及教育时曾这样说:“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自的个性。”教育的本真是“适合”。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学方针,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规律让我们得知,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事物。人类世界也是一样。教育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学生们千差万别,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致力于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和一直以来教育理念的熏陶,我深深地体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作为刚刚入职的小学教师,从踏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认识到了,虽然孩子们同在一个教室中,同上一堂课,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每名学生都用千篇一律地教学方法去要求,那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模型”,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我们可以得知,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而有的人则形象思维比较好,有的人感性,有的人较为理性。这种差异性放到教学上也非常普遍,有的学生擅长语文,有的学生擅长数学,还有的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类方面比较有天赋。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只用一种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要求学生,会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所在的班级共有41名同学,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看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庞,我还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怎么去担起班主任这个角色。只是简单粗暴地用我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任何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

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 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或者走向社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我们的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一条理想的办学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充分实现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目前,学习、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人大附中的一种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人大附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十年代初期,人大附中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从自然到必然,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2年9月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尤其是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一切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基于以上的认识,人大附中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突出以人为本的主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人大附中固有的文化。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牢牢把握课程设置改革的鲜明特征,严格执行国家指令,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正是近几年来人大附中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行动宗旨。 现将我校初中课程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好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方课程,在以往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删减、增加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1.整体优化我校初中课程结构 人大附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 品德、地理、生物、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地理、生物、物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 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 德、物理、化学 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环境与可持 续教育、预防艾滋病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信息技术 北京市:劳技、毒品预防 校本课程现代少年、心理、形体、 外教口语 心理、外教口语外教高级阅读与写作 我校上述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具体地说: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我们知道,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对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全世界都认为教育是最后的手段。所以教育就要研究自然人,教育就要研究尊重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然人的不同要求。 那么自然人有哪些特点呢?自然人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我么知道,遗传决定了人的差异,这个点我们都能理解。但实际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不但仅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成长的环境决定的。每一个学生来到人世间时,上苍给他配备四种资源,第一种资源是政治资源,第二种资源是社会资源,第三种资源是文化资源,第四种资源是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的核心我们指的是权利,社会资源的核心我们指的是人际关系,问话资源指的是他的直系亲属的受教育水准,经济资源是指这个生命来到人世间的时候,他的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 那么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对有差异的学生是提供标准的教育好呢,还是提供合适的教育好呢?人的差异不但仅表现在外形上,有高有矮,有胖有瘦,这是看得见的差异。人的差异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同,他的情商他的智商也决定了他是有差异的,这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差异。一个老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的倦怠。这就告诉我们的教育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要使自然人实现社会化,我们的学生就要具备多方面的水平,而这些水平的培养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哪些水平呢? (一)发展学习水平 走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应该有很强的学习水平,这个学习水平决定着他对社会的贡献,这个学习水平也左右着他自身的人生幸福。 (二)培养适合水平 没有学习水平不行,但是光有学习水平也不行。这就是走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跟我们当年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当年是在现实社会中成长的,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是既在现实社会中成长同时又在虚拟世界中成长。他面对虚拟世界,面对着信息量的暴涨,他有对信息的处理水平吗?所以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并且取得职业成就。我们的少于要获得社会职业,取得职业成就,没有学习水平不行,光有学习水平不够,我们还要发展学生的适合水平。所以它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需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适合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水平,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在培养学习水平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适合水平,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水平,要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本质的回归。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注重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要落实在课堂上。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是如临春风呢还是如坐针毡呢?当然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尊重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人上的这堂课。这就是一种和谐的师生情感。怎么样才能实现和谐呢? (一)倾听才能和谐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的教育对象有成长的困惑,青春的烦恼。他们成长的困惑,青春

给学生需要的教育,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给学生需要的教育,做适合学生的教育 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前身为亮甲店中心小学和大连市104中学初中部。2013年3月迁入新校区。 学校秉承“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着力培养“明理、笃行、求真”的莘莘学子。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倡导“立人教育”,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开发系列校本课程,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学校。学校传承中华文明精髓,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凭质量立校,依和谐奋进,靠创新发展,使学校傲然矗立。 2013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至今,学校更新完善了各功能教室、设施设备;积极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学校按照“墙壁说话、主题序列、名人熏陶、理念引领、实效激励”的方针,精心设计墙壁文化、楼廊文化、班室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室内外楼廊文化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景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里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凝重的人文关怀。敦品励学,?r实扬华。 一、立足师情、明德促能,全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有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秉承“厚德、健体、博学、进取”的校风,满怀对教育的忠诚,以爱育爱,开启学生的爱心;用丰厚的学养、广博的知识为事业的奠基,助推

学生实现美好的明天。学校立足本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效教育”,改革和创新校本研修活动。一是抓学习,促理念提升。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师课余时间,通过网上学习、名师课例、专题讲座、感悟反思等多种形式,向教师传输新的理念,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研修,使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二是学先进,促师德提升。利用师德培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观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广大教职工研讨交流,定期开展“师德”主题演讲活动,净化心灵,洗礼精神,爱岗敬业已成为学校教职工的本色。三是抓竞赛,促技能提升。学校定期开展每人一节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本课程展示课等,让学校的骨干教师有讲台、青年教师有舞台、中年教师有平台,让教师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讲台、成才在岗位。现阶段,学校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利用远程教学和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四是结对子,促师徒成长。组织不同梯队的教师结成对子,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师徒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学校开启了“学他人之所长”的教师提升模式和“璞玉多磨”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在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提高的同时,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原则,搭建多项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教师200多人,赴广西、上海、南京、沈阳、长春、大连等地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一)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辉南县朝鲜族学校金雪梅2015年4月2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二)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 “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境界。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内挣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我们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以适合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以适合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单的构思与设想 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肯定性评价能让学生变得自信、奋进,批评、否定性评价则会让学生变得自卑、颓废。以适当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所以就要对学生在学期末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举措。我校就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单强调了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注重了人文理念,科学、公正的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题发展。 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校训:爱国立志勤奋好学 校风:和谐发展快乐同行

教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 学风:自主勤奋探究创新 学校LOGO: 1、校徽图案是“梨园”二字的首字母的变形体,看似一位温婉、美丽、而又坚韧的女子手拉一个稚嫩、天真、可爱、谦逊的孩子,它象征着,我们的老师与孩子手拉手,无私托起社会教育的重任,体现了我们老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到这是一所以学生为本、以师立校、以德塑魂的学校。 2、校徽外环是新村镇梨园完全小学的汉语文字和拼音。 3、校徽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希望、和平、美好、健康、快乐、生机勃勃。预示着新村镇梨园小学全体师生和谐发展,快乐同行,自主勤奋,探究创新的校园风貌。 板块内容: 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单: 一、寄语家长和学生 (一)寄语家长:1、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为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家长都能和老师及时沟通和交流,让我们得以改正工作中的不总。2、提醒家长,在假期中保障孩子安全、督促孩子假期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东茹庄小学校长辛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一位校长对此都耳熟能详。经过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再次引起了我对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认真思考,一种感触深刻、紧迫感强烈的思考。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在历史长河中,早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就实施“六艺”教育,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是一种包含和谐发展用意的理想教育模式。古希腊雅典教育则形成了以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制度。 进入近现代,中外教育家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给人们留下来许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思考。民国初年,就任教育部长后蔡元培先生即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说“五育”分别像人的筋骨、肠胃、呼吸和神经系统,不可偏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我们所要求的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甚至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说:“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能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务爱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站在历史高度来认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读书心得 我算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爱看连环画本,再大一点,就看过《李自成》、《三国演义》,也记得,为了看书,躲到猪圈去过,也挨过父母的不少打骂,似乎真有点“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觉,但依然在坚持着。长大了,工作了,有钱了,也爱买书,我也坚持每天看看书,记记笔记,看着厚厚的一摞读书笔记本,看着满满的书柜存放《四大名著》、《爱的教育》、《派往明天的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赢在执行》等专著,很有成就感。但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忽略了自己的必修功课,是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懒惰,还是自己眼干眼涩的借故,还是读书不如耍耍来得快乐的诱惑?哎,说不清,但一点可以肯定,是自己变懒了,看书没有压力和动力了! 今年9月,县教委安排我参加重庆市16期校长提高班培训,我欣然前往,这是多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我很珍惜,认真聆听各位教授专家的授课,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更加明白了校长的角色和意识、学校管理、课程的领导等。也让我好久不再坚持看书的习惯,重新开始,因为我手中有一本著名教育家、上海方略教育教育集团首席专家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一书,让我很感兴趣,认真拜读。正如冯教授在前言中写道:“提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老师不能说,没有一个老

师不会写,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似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那么简单”。试想一下,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吗?严格地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回顾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提出过程,是居于下列教育背景。201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花10年的时间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时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第二个转变是要努力实现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第三个转变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创造适合学生的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心中有书本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我们常说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当年雷锋同志也说过,行动从思想来。一个老师对教育的认识决定着她的教育行为。因此,作为校长的我们如何引领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必须认真研读此书,引领教师前行。 一、探寻教育的真谛,从新认识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1、教育要注意教育者的差异 既然是自然人,那就应该有自然人的差异性,因为遗传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