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

最近又一次来到了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它坐落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18年前我曾来过一次。国家美术馆门前,当年击败过拿破伦的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的雕像高高矗立在特拉法加广场中央。参观英国国家美术馆不需要买门票,这和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一样,有利于普及艺术品知识,也给我们这些来自外国的游客带来方便。据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伦敦国立美术馆自建立之日起就采取了向一切人开放的方针:不收门票,延长开馆时间,使馆藏尽可能地向公众开放,而不至成为一个特权者服务的场所。

进入美术馆后,我为了进一步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解说,用我的护照向服务台领取携带式导览设备,也不需要付费。

英国国家美术馆1824年开馆,主要收藏有20世纪以前的绘画。是在意大利之外收藏意大利哥特和文艺复兴绘画最集中的博物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菲尔、波蒂切里(Botticelli)、伦布朗(Rembrandt)、特纳(Turner),

塞尚(Cezanne)、梵高(Van Gogh)、卢本斯、莫奈等艺术家的杰作都大量的收藏在馆内。

国家美术馆在1824年时仅有38幅画作,1824年4月,乔治四世说服英国国会下议院通过决议,拨款57000英镑购买银行家约翰?朱丽斯?安格斯坦收藏的林布兰、拉菲尔等人的38幅名画,这38幅画成为了伦敦国立美术馆的核心收藏。在乔治?比芒特爵士的资助下,博物馆最初在安格斯坦住宅的4个房间中展出。1838年,伦敦国立美术馆新馆在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落成,博物馆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后,主管之一英国收藏家乔治·布蒙特等人不断收到民间收藏家的寄赠,藏品数量日渐增多。1855年,首任馆长查理·伊斯特列克爵士买入大量初期意大利绘画,1856年又有泰纳收藏的寄赠,由此英国绘画部分也得以充实。美术馆创设三十年后已然成为代表欧洲名品的宝库。陆续拓展为现在以绘画收藏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目前已有2,300幅馆藏作品,集中在1260至1900年间的作品。

拉菲尔的作品

美术馆设立十年后开始在特拉法加广场兴建新的美术馆。主馆由威廉·维金斯设计,于1838年完工。1876年,以现在东翼厅的一部分为基础,做一部分增

设。1975年增建北翼厅,随后,副馆泰德展厅开放。1991年,连接西翼厅的新馆落成。美术馆面积为4万6千多平方米,每年吸引着400-500万人前来参观。

目前,国家美术馆分为四个侧翼,所有作品按照年代顺序展出。

1991年增建的Sainsbury Wing收藏1260至1510年早期文艺复兴艺术,最著名作品之一为达芬奇《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笔素描。

西翼(West Wing)是1510至1600年代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意大利和日耳曼绘画,许多巨幅绘画都在此绝妙呈现。

1600至1700年绘画收藏于北翼(North Wing)中,有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绘画,其中有两间林布兰专属展室,以及Diego Velazquez的维纳斯油画《The Toilet of Venus》。

东翼(East Wing)的1700至1900年代绘画,包含了18、19及20世纪初的威尼斯、法国和英国绘画,风景画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许多佳作。

国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里有以下几幅:

凡高1888年八月画的《向日葵》,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据说凡高画了很多版本的向日葵,这幅是他最喜欢的作品。

凡高画的《向日葵》

达芬奇的作品《岩间圣母》,达芬奇画了两幅,早期的一幅目前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另一幅就被收藏于伦敦。大概是1508年左右完成,在1880年伦敦国家艺术馆买下它。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画家特纳《无畏号战舰》。这幅油画想表现英国海军实力的衰落,虽然罗瑟希德在希尔内斯的西边,但画面中的无畏号战舰在向东行驶,背景是落日,特纳所关注的是唤起人们的失落感,而不是准确地记录事件。

特纳的《无畏号战舰》

走进伦敦国家美术馆的43号厅,莫奈的《Bathers at La Grenouilere》算是他印象派画风的尝试之作,之后的《日本桥》系列就已经挥洒自如,近看笔法凌乱,色块粗糙,而远观则光影灵动,浑然意境,真是佩服至极。

莫奈《格尔奴叶的浴者》

45室里的塞尚和凡高作品前总是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挤近端详那把著名《椅子》和《向日葵》

拉菲尔、提香,伦布朗、鲁本斯等人的作品很值得一看。然拉菲尔、伦布朗对细节的把握的确很精致,执着于裙纱、发丝、与眼神的表现,成为“超级写实主义”的著名作品。

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的重要作品还有: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首都的中国美术馆胜利地落成了。今年五、六月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全国美术展览会。 美术馆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经常展出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在美术方面的各种优秀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版面、工艺美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等;同时,将来国内或国外来我国的临时性美术展览会,也可以来这里举行。并有一部分面积辟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和美术家们集会交谊等活动之用。全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展出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仅馆外的庭园绿化工程和馆内某些装修和设备工程,还有待以后逐步实现。 建筑内容和平面布局 根据使用的性质来分析,美术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比较主要的部分: 一、展览部分包括大小展厅共17个,这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 二、供应服务部分包括装帧、裱画、展品修补和木工车间,还有?藏展品和?藏各种器材的仓库等,他们是为展览部分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展厅的“后台”。 三、办公部分包括管理用房和美术家协会办公用法等。 四、公共活动部分包括美术家们集会用的大厅——美术家之家——和国际交谊活动用的接待厅、贵宾休息室等。 五、其他包括通风机房、变电所等附属房屋。 以上这些部分,各自有其不同的使用特点,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例如,展览厅是直接供广大观众观赏美术品的场所,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因此都布置在整个平面中最显要的位置,以便于观众参观。其次如接待厅和“美术家之家”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也适当布置在显要位置上。办公部分则和全馆其他部分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需要自成一个“天地”,以避免观众的干扰,这里就把它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西端,有西边大门可供出入。供应部分布置在全馆的后部,连接后院,并右后门为器材出入之用。展品仓库则分设在各展览层和夹层里面。地下水主要作为通风机房,一小部分用作器材仓库。 以上是从内部的使用要求来分析平面布局的情况。从基地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建筑物南边临猪市大街,这是横贯北京东西向的一条主要干道。因此,在平面布局上,这两个面部都应当加以适当的重视。由于这一情况,设计中把南面正中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东西两边各设次要入口。从南边主要入口进门,有一个作为交通中?的中央大厅,从这里直通中间的综合展览厅、侧展厅和楼上各展厅。从东西入口进门,则各有侧门直达侧展厅和四角展厅(西门兼做美术家协会办公的出入口)。各展厅除内部互相联系外,正门入口的两边还有长廊从外面直接沟通正门和角展厅的联系。东西两边和三层的廊子则作为观众休息只用(图1)。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贝聿铭设计。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 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 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 金质奖章。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 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 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 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 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国家美术馆新馆

中国国家美术馆:下一个“地标王”? 21世纪经济报道梁天宇北京报道 2011-09-03 00:38:29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 核心提示:在北京,提起美术馆,就等于提起一处地标:王府井最北边,毗邻北京人艺、三联书店、北大红楼旧址和隆福寺,门口一溜美术用品专营店吸引了不... 在北京,提起“美术馆”,就等于提起一处地标:王府井最北边,毗邻北京人艺、三联书店、北大红楼旧址和隆福寺,门口一溜美术用品专营店吸引了不知几代“画画的”流连忘返。但或许从今年开始,再提“美术馆”,它就会是另一个地标--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将成为北四环鸟巢的邻居,二者很有可能为谁是“地标王”而有一番猛烈的竞争,而在此之前,哪个建筑事务所的哪位大师能在美术馆新馆的竞标中胜出,这同样将有一轮甚或几轮的激烈厮杀。 谁笑到最后 之所以会有美术馆新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老馆已渐渐无法容纳日益增多的参观流量。特别是免费开放后,参观者经常达到每日6000人次,这已是最上限。为了能让更多普通市民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开拓新的美术馆疆土势在必行。据介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新美术馆将在明年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美术馆,占地面积会有13万平方米。 中国国家美术馆竞标开始便吸引了众多名家参与,据传妹岛和世也参加投标,还有像弗兰克·盖里这样的大拿也借此到访中国。一番群雄逐鹿后,四个竞标方案浮出水面,进行最后角逐。它们分别是大名鼎鼎的扎哈·哈迪德、更加大名鼎鼎的库哈斯、欧陆快速崛起的UNstudio事务所,以及中国人都知道的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 在最终方案最终揭晓前的八月,几个事务所的方案视频版都流传到了网上,但扎哈和UNstudio的视频马上就被删掉,据说这就意味着最终方案将从这两个方案中诞生。但不少专业人士也恰恰将这两个方案评为最弱的两个。 UNstudio的美术馆主题以“石鼓”为造型,又结合了对中国文字概念的升华,但被批评为“没有章法”、“不得当”,整体感觉也很中庸。至于扎哈的作品“千层雪”,则被评价为个人风格太过浓厚,看上去就好像她在二环里的那个“银河soho”的延伸版,空间的切割设计琐碎又无新意,而且她的设计毫无本土文化意味,不过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新探索中国美术馆新馆2018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新探索中国美术馆新馆2018 【编者按】在关于美术馆的讨论中,大家尤其关心的是如何让公众走进美术馆。只有实现了互动性的第一步,才能继续谈美术馆的影响力等诸多问题。自建国以来,中国美术馆一直承担着国家美术形象代言人的角色,也是大众记忆中经典的艺术象征和传播者,与最广泛的大众有着最亲密的心理距离。面临近年来民营美术馆的纷纷建立所带来的竞争,以中国美术馆为代表的体制内的美术馆,正以怎样的方式维持并拉近其与公众的关系?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美术 馆公共 __杨应时主任为此次专题撰稿,文中详细陈述了中国美术馆在加强公共教育方面的各种积极努力与尝试。 中国美术馆为适应现代办馆理念,进一步强化公共教育职能,于xx年底组建公共 __,以不断扩展公共教育空间,充分利用美术馆拥有的藏品、展览和学术等资源,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性和公益性。近年来,公共 __配合重大展览、重要节庆等,同时结合我馆的藏品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公共教育活动。在教育项目开发上,我们注重常态与热点的结合、大众与小众的结合、教育与休闲的结合。在策划公共教育活动时,我们注重公众意识、公益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规划意识、传播意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重点拓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公共教育探索。 一、加快学术讲座的改版升级 学术讲座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传统主打项目之一,主要面向成人观众。自xx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学术讲座近100场,每场听众150―300人不等,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背景。在主讲嘉宾中,既有邵大箴、薛永年、范迪安、朱青生等国内美术史论界资深的专家学者,也有戴浩石、迈克尔?皮克林(Michael Pickering)、彼得?索利(Peter Thorley)等国外博物馆策展人。以往中国美术馆学术讲座更多由批评家、理论家主讲。近年我们有意识地结合展览增加了艺术家讲座在专家讲座中的比重,先后邀请台湾艺术家刘国松举办“对话刘国松―回首现代水墨之路”,邀请何家英、林木举办“中国工笔画创作谈―何家英与林木的对话”,邀请侯一民举办“侯一民谈艺术与人生”等讲座,讲述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今年3月中国美术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后,针对观众数量的增加和受众人群的日益复杂化,公共 __及时推出了“带你看展览”展厅导赏新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分析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摘要:在密斯职业生涯的最后作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密斯对克朗 楼式的“盒子体系”进行了义无反顾的解体,将原本纠缠在一起的皮、骨、顶棚、基座等建构要素彻底离析出来,各归其位,并更加完美地契入匀质建构秩序,从 而规避了盒子体系的固有顽疾。然而,匀质体系的先天特性决定了其间永远无法 容纳柱、墙等厚度元素,这也是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玻璃现代密斯国家美术馆新馆解体匀质秩序局限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 斯·凡·德·罗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密斯·凡·德·罗所建,美术馆本身是一 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 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 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①在建筑设计师中,惟有一人是年轻人也能捍卫的,这就是密斯·凡·德·罗。密斯从不过问政治,并且坚定地反对功能主义立场。没有人能 指责密斯的住宅看来像是工厂。有两个因素使密斯被人们接受为可能的新建筑师。首先,他受到保守派的尊重,即使“为德意志文化斗争联盟”也不反对他。其次,他在……国家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中取胜。评委都是一些老一辈的建筑师和银行 界代表。 假如(可能是个很长的“假如”)密斯能够建造此楼,他的地位将得以稳固。 国家银行有一项好的现代设计将满足人们对纪念性的新需要,而尤其甚者,它将 向德国知识界和全世界证明,新德国并不是一心一意要毁灭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 的现代艺术。 ——菲利普·约翰逊 “第三帝国之建筑”,《号角与猎犬》,1933年 ②建筑师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③60年代,美国已经全面接受现代建筑风格,密斯是这种风格的奠基人,因 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密斯主义”、“密斯派”,玻璃盒子、“少就是多”、 包豪斯式的钢管家具或者巴塞罗那椅子成为标准语汇。密斯成为这个时期建筑界 的神。 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 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名字:20世纪艺术博物馆(the Galle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后 来改称为“新国家艺术博物馆”(the New National Gallery)。 设计时间:1962-1967年

中国美术馆参观感想

中国美术馆参观感想 由于23、24两天学校开运动会,没有时间和老师一起去参观美术馆,我只有自己在26号周二的一大早十分困乏的坐上了公交车。而当我站在那金碧辉煌的楼宇前,身心上的困乏却出乎意料地被一种妙不可言的崇敬代替。我想,那是由于它黄色琉璃瓦大屋顶下散发的无穷吸引力吧!它是一座仿古阁楼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建筑,气势恢宏而不失典雅风情,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地位。 踏上一层层仿佛白玉砌成的台阶,穿越气派隆重的大门,便置身于弥漫着幽雅气息的前厅。可能是因为我时间赶得比较巧吧,今天正好有三个作品展:一个是吴冠中弟子王秦生的作品展,一个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美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 名为“古韵新风—王秦生艺术作品展”的这次画展收录了王秦生用油画手法创作兼具传统形式结构和现代审美韵致的山水油画精品二三十幅左右,据了解,所有作品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进入四号展厅你很容易发现王秦生先生的画作采用亚麻材料的画布,且尺寸大多在2米到4米之间。仅从形式上来看就给人一种大气的磅礴之感。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出,王秦生先生将中国画的笔、墨、点、线与油画中的色彩语言融合在一起,赋予古代山川新的意蕴。也就是说他用油画的手法和色彩的语言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传做了既有传统心事和造型构造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山水油画,有一种自己独特的个性在里面。他用今日造型的新观念,发展古代大师的所思所想,将古代的大自然之貌赋予了新的意蕴和境界。 随着进入五号展厅,进入眼帘的是“郭晓光油画作品展”。刚踏入门口,就让我猛然间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与王秦生先生作品的光从色彩上就有很大的不同,郭晓光先生的油画大多数是以更加多彩的颜色画出。大尺幅的画面,厚重的色块,构建了一种视觉的冲击,或许这就是他的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郭晓光先生的作品中的风景大多数并不是通常我们意识中已经形成的那种风景模块,或许更多的是他心中的风景。他在观察、感受、认识自然地基础上融入了对景物的理解和体验,然后再运用构图、造型、色调等方式,对艺术进行再创造。郭晓光先生的作品并不单单是一种作品,同时也是他自己的一种痛快淋漓的感情抒写,也许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某种特殊的酣畅与鲜活。也使得我在欣赏的时候不经意的感觉到一种情绪的释放和身心的轻松。 对于中国美术馆近藏油画作品展,时间原因对于每件作品我只能大致看一下,不能细细品味,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开眼的。用任何文字来赞美这些画

国内各大美术馆情况介绍

目录 1.中国美术馆 (1) 2.浙江省美术馆 (2) 3. 江苏省美术馆概况 (5) 4.宁波美术馆 (10) 5.山东美术馆 (25) 6.安徽省美术馆 (26) 1.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层楼共有17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8300平方米;1995年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 中国美术馆现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19世纪末至今中国艺术名家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为主,构成中国现代以来的美术发展序列,兼有部分古代书画和外国艺术作品,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蒋兆和、司徒乔、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董希文、罗工柳、吴冠中等艺术大家的作品;1999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外国美术作品117件,包括4幅毕加索的油画。 中国美术馆的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支持及文化部的直接领导,政府设立了专项收藏资金,为美术馆收藏艺术珍品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一些艺术家、收藏家出自社会使命感和把艺术奉献大众的信念,向

国家无私捐献,为中国美术馆藏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陆续接受了艺术家或家属捐赠的李平凡、刘迅、张仃、华君武、赵望云、唐一禾、滑田友、文楼、吴作人、靳尚谊、吴冠中、力群、秦宣夫等艺术家作品,馆藏品与日俱增。 建馆以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数千场具有影响的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的态势,也成为中国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观众达百万余人次。近年由我馆自主策划实施的大型展览有:“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藏精品展”、“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捐赠50年”、“国际新媒体艺术大展”等展览;在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展览外,影响较大的国际展览有:“从提香到戈雅——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意大利艺术·意大利生活”、“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俄罗斯艺术300年——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珍品展”、“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仲夏法兰西——北京”、“奥地利国家博物馆藏品展”等展览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美术馆是向大众普及美育的重要艺术殿堂,为了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美术馆在全国美术馆界较早组建专门职能的公共教育部,并长期吸收实习生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工作;拓展公共教育,创新服务形式,营造美术馆文化家园。近年来,通过举办各类公共教育活动,直接服务观众近百万人次。此外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美术馆也注重通过网站及“数字美术馆”项目建设延展公众服务内容和手段,在近9年的建设中,网站3次改版,建成10多个美术数据库,日益成为广大公众欣赏美术作品、参观美术展览、了解美术资讯、学习美术知识的美术信息发布、检索与共享平台。 2002年5月,中国美术馆开始对主楼实施改造装修工程,2003年5月竣工,展厅设施、灯光照明、楼宇自控、恒温恒湿、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系统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适应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中国美术馆的新馆建设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已完成曾建筑设计的国际招投标评选,进入设计方案的深化优化,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2.浙江省美术馆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我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 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 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 在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之前,建筑形式受到各种结构的限制,同时也被建筑者的思想所束缚,但在二十世纪后,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们涌现了,密斯正是其中的一位先行者。 “少就是多”“少”不是空白而精简。“多”不是拥挤而完美。密斯的这句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句影响了这个世界七十多年,本文通过他的建筑作品来了解他的成长过程,辉煌的一夜和他对建筑界的影响。 《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 密斯是战后美国现在主义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知道现在人们仍记住他,在当今世界顶级的建筑奖项中,其中就有一个密斯凡德罗建筑奖,这个奖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外同时也为了激励欧洲建筑的发展。密斯的贡献在于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注意自然环境和人的融合,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世界,成为了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