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

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
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

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

2013年11月12日 22:48

来源:国际商报

有了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才有了提升;有了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才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才有了价值和收藏价值;有了书法欣赏,书法作品才有了新的生命;有了书法欣赏,我们才能从现实世界走进艺术世界,使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获得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的美感。

因此,书法欣赏在整个书法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书法作品离开了欣赏,它只不过是一种没有灵魂的躯壳,书法艺术的灵魂与生命全靠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书法欣赏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艺术创造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书法家创造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了人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也是检验作品效果的重要途径。书法家、书法作品、欣赏等三方面组成了一个书法艺术创造的完整信息系统,这就是:信息源;信息通道或储存器;信息接收者。

书法创造全过程应包括书法欣赏在内,书法家赋予作品的潜在的生命,而只有通过欣赏者的欣赏过程,作品的蕴含的一切可能获得现实性。欣赏者也自觉不自觉地参加了创作。从中可以看出,欣赏美是共同的,美给人们带来的效应也是共同的。

清·翁方钢《复初斋文集》“拙者胜巧,敛者胜舒,朴者胜华。书,小技也,而精其义可以入神”。

审美是书法欣赏中最重要的功能。这种美不专属某个阶级、阶层、甚至某个国家,它是人类的共有的。书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都充满了生机,并在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书法所展示的书法魅力不是由于你写的什么,而是如何写,如何更充分地展开其艺术生命,以使欣赏着倾倒。欣赏着在观赏中得到了美的感受,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人类追求的更高一级的精神生活层次。

欣赏者还可以从审美活动中得到比审美更广泛的效应。

黑格尔说过:激情是艺术的真正关键与真正领域。就对观众的影响来说,激情的表现是艺术品真正最有效果的部份,可以在每个人的心弦中引起共鸣,是人类存在的根本动力。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的再现,他可积淀历史的观念,心灵活动,

会使文明的欣赏者进入往昔的环境,灵魂的交流,浓郁真挚的情怀气氛之中,去感受联想并享受作品或他的一切。这种心灵的互相碰撞,产生出新的思想火花,于是,不知不觉中欣赏者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当然,这其中会包括政治的、道德的、艺术的、宗教的以人的气质的等内容。如欣赏者从书法作品中了解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无形中加深了对祖国的爱;经常欣赏浩然之气的书法,也将提高自己的情操,不至于被生活中庸俗的事物所侵扰;从书法作品中体现诸多对立统一规律,可以把欣赏者的思想引向大千世界;鲜明的、充满节奏感的线条,与欣赏者的整个生理,心理形成同物,从而使身心感到莫大的愉悦,这一切,都是在书法的欣赏中潜在进行的。

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黄庭坚曾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从中可以看出,欣赏对于学书者来说,有时比临摹更重要,这是任何书法家成功的必由之路。读帖的过程,是对书法欣赏的过程,这对书法学习者,是个极为重要的,不可缺的,始终要坚持的环节。同时,读帖的过程也是开扩眼界,学习借鉴前人书法艺术的重要手段。博览群书,潜心读帖是提高书法欣赏的前提。

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受作品中抽象线条组成的艺术形象的制约,其表现为:线条形象引起欣赏者的整个审美感觉经验,情趣记忆和形象记忆,并限制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理解等一切心理活动的方向、节奏和范围。但作为欣赏者,也绝非被动的接受,而是有积极的心理活动,这是被动制约中的主动。所以书法欣赏是在评价与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是一种在感受基础上的想象活动的体验活动,有丰富的书法艺术修养的人,能很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的艺术特征及其应有的历史地位。由于欣赏者不同,那条线条中跳动着的“势”,又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新的意象。这是一种由于人的探究,求新的心理特征所创造出的新的境界,而决不是由于看到了一“点”便联想起蝌蚪式的“创造”。当然,“再创造”中会出现这种的情况:看到笔画挺拔,气势豪放的书法,可以联想到高山、青松这些具有挺拔、豪放的物体;看到连绵飞动的字使人联想到山泉流水,引起波动的感觉;庄严的字联想到佛教,妍媚的字联想到美女,跌宕的字联想到汉代石刻,这只是一种“意象”,是从总体风格上进行再创造,是由主题的“意”和客观的“像”所碰撞造成的心境。那些联想的具体事物不会一直停留在脑子里,而“心境”却作为一种感知,体验的结果,较牢固地积淀在主体意识之中。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欣赏、联想,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再评价”是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他将感知,体验上升到对作品进行深刻的思考中去,才能给作品的优劣进行评论,有时可以发现原作者所体会不到的意义。尤其对古代书法作品的分析、评价,许多不被人注意,或者已被淹没的作品,经后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予以再评价后,方显出其伟大之处。如龙门二十品的制作者们,当时只是作为佛教的虔诚弟子用书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但过了一千多年后,竟然被高扬北碑者所发现,并赋予他们的深远的意义;作为一种隶与唐楷之间的书体,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的书法珍品了,这是当时作者们

做梦也未能想得到的。欣赏者的再评价,使其审美的能力,认识能力的表现,也是他能从中吸取其精华从而促使自己更快提高艺术水准的条件之一。只有欣赏者的水准与作品相近时,作品才能作用于欣赏者,他的一切优点方可为欣赏者所吸收,二者产生共鸣,欣赏者也参加了艺术创造,甚至感到那就是自己所创造的作品。

作者与读者之心贴然无间,有着审美的共鸣、共感的时候,于是艺术的鉴赏即成立,作品的神采方能全面的显现出来。所以,张怀瑾说:“深识书者,惟见神彩,不见字形。”对于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再好的书法作品也不可能显示出神采。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本身看做有生命的形体,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书也。”仅有骨肉,也可能是一具僵尸,要具有生命,非有“神”不可。但神要通过血骨筋肉表现。“血”主要指用量,枯湿浓淡应处理得当;“骨”乃已用笔提按转折达到一定力度;“筋”为笔锋时断时连的内在联系;“肉”即笔画中圆润丰满程度。

处处在流动,处处在积聚着力量,而这一切又必须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基调之内,形成和谐节奏,就像音乐中的旋律,不能允许任何音符突然的跳起来,破坏完整性。整个旋律优美,任何一个音节才会放射出光彩,才有存在的意义。在人对于“神采”的内蕴,经常用些比喻形容,如“荆柯负剑”“壮士弯弓”“云鹤游天”“群鸿戏海”“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等,这些比喻尽管使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但其传达出的意象符号,都大致与书法的神采相似。

总之,书法家创造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活动,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了人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书法家、评论家和欣赏者,都要历尽艰辛,广而博之,大而贯之,视其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或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方能完成的事业。

浅谈书法的审美角度

浅谈书法的审美角度 摘要:尽管人们公认书法属于造型、空间艺术范畴,但由于它受制于特定的工具材料和载体,因而塑造出来的形象不像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那样既具体可感又富于色彩的斑斓。所以,对于书法的审美,便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那样,过多的要求对于具象和形式的表达,而是更多的追求对于意志的表达和内涵的抒发。总而言之,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大概包括包括以下几个角度:对于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的要求;审美者应该具备相应的书法涵养;书法审美的意义。关键词:书法审美 书法艺术作品所映现于审美主体的是一个个、一件件以汉字形态为表征的高度抽象的线形生命体。审美主体在自己的审美活动中,只能透过作品中那劲健律动的线条和具有“意味”的字体形态来感悟生命形象的存在及大千世界的美。那么,当拿到一件书法作品的时候,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欣赏和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书法的水平进行评定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一)点画美。点画是书法构成中最基本和最小的元素,但是它又是最活跃、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构成要件。不论何种书体,点画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艺术功力,从起笔,运笔到收笔,每一个细节都能给人以力量和美的愉悦,特别是在笔画中表现出的微妙的变化和富有内涵的质感,往往令我们产生美妙的想象。点画美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就外在形式而言:有方圆、曲直、长短,粗细和藏露等等。就内在形式而言:有力量、分量、质感,韵律等。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相辅相成,内在形式通过外在形式得一显现,外在形式将内在形式充分展示,才有效果,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在审美过程中,要透过想象看本质,通过点画的形质,发现内在包蕴的力量和美的要素。 (二)结构美。结构结构是点画与部首偏旁的搭配,汉字书写之所以最终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就是直接起因于这种独特结构,我们对书法审美结构是关键,因为结构的形式美是书法审美的中介,起着一种诱导的作用。书法的结构美通过匀称、协调、呼应搭配和统一变化等具体的结字特点加以表现,同时结构美不是简单的千篇一律,而是在统一的气氛和格调中又有变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充满了率义天趣。 (三)章法美。章法没是用笔、结构、气势、韵律、款识,布局等多种因素共同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解析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中国的书法不仅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种书体、流派和许多独具风格的书家,而且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姊妹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书法的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由于书法的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在西方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史往往以建筑作为骨干去贯穿: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书法则可以相当于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来表现情感、意蕴的艺术。 (一)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古人把书法称作“心画”(汉·杨雄)、“心迹”(元·盛熙明)。书法善于更直接地表现情感,欢快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恬静时写出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澎湃的“心潮”。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书法不但可以抒情,也能移情,还能交流情感。书法的鉴赏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书法的这一特点体现了诗与书的内在联系、诗是书法的灵魂,诗情不仅是探索书法形式的动力、也是衡量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徐悲鸿曾说:“书之美在情在德”。中国书论中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都是说明人品对书品的深刻影响。书法作为“心画”是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形式来表现的。这里特别谈一下用笔问题。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缓急、轻重、藏露、提按等。历代书家都重视用笔,因为用笔直接涉及情感、意蕴如何转化为点画形式。初学书法常易飘滑,一带而过,写出的字象薄片贴在纸上,缺少意趣。所以书家主张用笔要“逆入、涩行、紧收”,也就是落笔要藏,运笔要涩,收笔要回。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中国书论中所谓“棉裹铁”、“折钗股”,都是指用笔中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书法中点画的刚柔变化,直接体现情感的节奏,有如情感的“心电图”。在书写中运用涩笔、中锋,可以使点画留得住,象苏东坡所说的用笔如逆水撑船,这样写出的字显得含蓄、圆劲,心中的情感好象流入笔墨,笔墨也好象浸透到纸背。 (二)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瑾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所谓“囊括万殊”就是指对万物的高度概括;二是指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是象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地表现生活、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

2018年艺术与审美期末试卷答案参考

?名称艺术与审美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8-05-27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试卷!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 1 【单选题】(2分) 下列与设计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十分强调设计造型简洁的、廉价的产品,体现了设计的一种朴素的服务的状态 B. 1919年,第一所现代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在英国创办 C. 有些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的因素 D.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办者是德国人格罗皮厄斯 2 【单选题】(2分) 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B.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D.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3 【单选题】(2分) 中国当代舞蹈具有独特的面貌,以下不属于导致这种独特面貌的因素是: A. 中国当代舞蹈在建国后开始建设,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无法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 B.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背景之中,中国舞蹈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C. 中国传统舞蹈没有留下鲜活的动态性的资料;在建国初期,要建设中国当代舞蹈,除了关于中国传统舞蹈的文字和图像外,没有其他参照 D. 西方现代舞发展出了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4 【单选题】(2分) 美育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 B.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十分重视美育; C. 到了20世纪初,胡适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18世纪末,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 5 【单选题】(2分) 石窟是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宝库,中国古代雕塑有一部分就出自石窟。以下哪一石窟不在中国?

浅谈书法教学中学生观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书法教学中学生观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乌坡中学王海宝 【摘要】:书法的观察和审美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感及审美兴趣等方面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 【关键词】:书法教学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观察力强,学生才有能力去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正确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知识、明确概念,提高对问题的理解水平;通过观察,学生的理想、情操、道德品质才可以更好地形成。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是假的、恶的、丑的。在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思的观察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储存了大量表象,为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发展智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在书法教学中,我对此颇有感触。如果学生能对笔画、字的形态观察得透彻,理解得深刻,他就能选取相应的用笔方法,写出长短、粗细、向背、欹正、俯仰、方圆等形态各异的笔画来,临写出结体美观大方,形态逼真的帖字来。尽管这中间都有一个逐步熟练提高的过程,而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大大缩短这个过程。书法学习正是一个通过系统的训练,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极好机会。于是,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期逐步提高他们的书法审美能力: 一、在笔画教学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提高观察和审美能力 如我在教基本笔画运笔方法中的用笔术语时,凡能通过观察说出来的,我都尽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自己来说。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听讲,认真观察;又能调动他们观察的积极性,提高观察效果,使他们学得扎实,记得牢;同时,从答题中,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好书法的信心。 讲课时,我抓住学生初学书法的新鲜感和好奇的心理,要求他们用心观察老师用笔的方法,能说出一些用笔方法的名称来。学生本就怀着好奇心急于看看毛笔写字有什么特别的名堂,听了我的话,都更神情专注,拭目以待,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不失时机地用提笔在黑板上从左至右和从上往下各画了一条线条,告诉学生:“这样运笔叫顺锋。”然后我又从右向左和从下朝上各画了一条线条,问同学们: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她的艺术爱好,一直到她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与事业,当然最能反映她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她的胸襟与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她的精神境界,反映她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与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与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与发展人的审美直觉与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就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就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与一次性,而这正就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就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就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就是( )。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就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书法的审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所谓“审美”,就是人类基于完整、圆满的经验而表现的一种身心舒适、灵肉协调、情理交融、知行合一的自由和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生存状况。书法审美, 也叫书法欣赏、书法品评,它是一种艺术认知和审美活动,必然与书法发展的时代特 征以及书法市场有关。实用书法”、“艺术书法”与“书法”这三个概念之间到底是一种怎 样的关系。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特殊感情和审美情趣的线条艺术和抒情性艺术,这个从美学角度所作出的本体定义早已经得到了书法艺术的认可。既然书法本身 就是一种艺术,那么“实用书法”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实用与艺术本身就是一对矛 盾和驳论。那么谈“实用书法”与艺术不是产生了逻辑矛盾了吗?既然都已经是一种“实 用书法”了,那为什么又还是一种艺术呢?矛盾不是不可以,但是这里所说的是哲学矛盾而非逻辑矛盾。哲学矛盾无处不在,尤其存在于书法艺术中,但则是人为逻辑矛盾 造成的,是绝对错误的,它本身就是一种语法错误。所以,说“实用书法”根本不可取。那么,“艺术书法”又是什么呢?既然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那么说“艺术书法”那不是重复和多余了吗?很显然,如果按照王似锋先生给定的概念理解,那么,中国古代大 部分经典的书法文本都是“实用书法”,而现代大量的书法却都是“艺术书法”。显然,这种逻辑是极为荒谬的。 王文中两个概念出现了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王文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王文 的中心意思主要是从书法的艺术角度和功能角度而非书法的本体角度来论说的,即从 古到今书法价值和功能主要经历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欣赏性的转变和过渡。这种思路大 体上是对的。但是,王文容易让人产生误读,容易让人误认为古代的书法(主要指明 清以前)就只重视其实用性价值,而现代书法则只重视其艺术欣赏价值。实际上完全 不是这样的。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艺术审美性的文人艺术,即便是书 家那些简、淡、朴、拙、丑的民间书法和碑刻书法,也同样具有艺术审美的特质。我 们所说的古代书法的实用性,主要是就其功能和价值属性而言的。古代书法更多的是 作为个人实现其政治仕途的文本工具,而且古代书法的形式也大多是手稿、笔记、书信、手札、公函等较为个人化和实用性的东西,注重的是其传达交流属性和社会实用 属性。然而,这并不能否定其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而相反,现代语境下的书法则完 全不同,那种传统语境下的书法的社会功用和政治使命都已经大大地退化和消解了, 转变为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这就是现代展览的勃兴。所以我们说,现代社会,书法的实用属性已经逐渐为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所取代。

浅谈书法之美

浅谈书法之美 发表时间:2019-08-15T10:53:34.10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6期作者:周雨[导读]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我国汉字诞生以来,书法就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周雨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从我国汉字诞生以来,书法就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四大文化瑰宝之一,它的魅力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而这门艺术也得到当下年轻人的热捧,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来练习书法,陶冶情操,改善情绪,提高审美。通过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我认为书法艺术不仅仅是汉字和线条,还附有重要的是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而我们往往在练习书法时更多体现在书法技法上,忽视了它本身的生命含义与书写者的内在精神。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思考;艺术传承 狭义的书法主要是指人在书写时候的行笔方法。而广义上的书法主要是一门以线条为媒介的综合表现艺术,属于视觉艺术。就世界范围来说,书法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也是高度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一种高雅艺术。在我国书法发展的过程当中,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到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最具中华民族智慧和特色的文化艺术。我国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简单地可以概括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随着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书法艺术当中,加入了很多时代元素,构成了近代书法。书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拘谨的、巧妙的、豪放的甚至是笨拙的,但是每一种说法都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特征,更是每一个书法家的精神具体体现。所以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时代发展特色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 一、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 要想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美学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就必须要明确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只有把握好美学特点,才能够在美学特点基础之上进行书法的创作和挖掘书法当中所渗透的美学。具体来说,书法艺术的美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天趣 崇尚天趣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美学特点,就对古人的书法艺术来说,每一幅书法都是随意而为,并没有刻意为之,一些好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浑然天成,一气呵成的,没有刻意的去雕琢,呈现在纸上的书法艺术即是作者自身的内心情感和艺术造诣。就如艺术论中所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书法是自然天成,而其中的“造化”也就是自然的意思,因此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当中,往往能够看到艺术当中的龙腾虎跃之势,也能够看到玉龙腾飞、金蛇出洞,这就是崇尚天趣,自然形成的一种书法美学特点[1]。 (二)线条的对应 一幅著名的书画作品“以我写心”是书法作品线条对应行的直接反映,因为线条本身就具有形象美的特征,是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美学特点。在中国汉字造字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对形象事物的演变形成的,而这种自然事物的演变就更能够将线条的美学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毛笔在宣纸上产生的一种能够调动人的情绪的特殊符号,也能够更加深情感,抒发出作者心中情感的造型符号,而这种书法线条之间的映衬就是书法线条对应。比如岳飞所写的《出师表》,这一幅书画作品在宣纸上,岳飞将自己的血泪融进笔墨之间,通过毛笔的挥洒,宣泄自己心中悲痛的情感,同时苍劲有力的笔势也表达出了岳飞想要重新收复失地的决心,字里行间中的龙形虎势更能够体现出岳飞驰骋疆场的豪迈英姿。 二、中国书法艺术当中的美学思考 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所看到的汉字和线条,而更加重要的是书法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情操、道德、情怀等美学元素,如果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书法是书法的骨架,那么书法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美学元素就是书法的灵魂,没有灵魂就不能够称之为书法艺术。 (一)书法当中的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应该是书法当中的美学核心。因为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利用书法展现出作者自身的情感,还应该要通过字体的行笔包括书法的气、骨、筋、血、肉等和自然进行结合,将自然之美呈现在宣纸之上。比如我国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追捧和喜爱主要原因,就是王羲之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能够在宣纸上让读者看到一种独特的、较为舒服的情感元素,并且能够在书法当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而且王羲之的书法也真正的做到了“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由于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是自然事物的演变,因此书法的形象也应该要取之于自然,形成自然,将艺术与自然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将写字的方法上升到书法艺术的层面,所写出来的书法也更能够出神入化,具有其独特的美感[2]。 (二)书法中的生命之美 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要将筋、骨、血、肉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体现出书法的自然之美。其实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生命之美的镜子,书法作品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主要是书写的连贯;书写得张弛有度;书写形式的多种变化,能够赋予汉字神采,让汉字具有神秘感和整体性;书写的圆润性,使汉字看起来更加有质感,同时所展现的书法也更加有气质。比如一幅书法作品当中笔画的曲直、方圆、肥瘦、长短等等都能够让书法作品拥有不同寻常的生命的力量,让书法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因此书法艺术当中有着更加直观的生命之美。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探究书法艺术当中的美学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书法、传承书法、弘扬书法。所以对于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对我国书法艺术的推广和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建平.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林凡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05):20-23. [2]黄卫星,张玉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二)——书法艺术的美[J].美与时代(下),2015(12):30-34.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 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三、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 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 (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中国书画收藏在线. 四、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 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2.字体与书体风格的庞大体系(1)篆书篆书泛指秦代以前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 五、甲骨文是商代契刻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构成相当 规模的文字体系,并且具备了很强的书法艺术性。古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曾根据甲骨文的不同风格变化,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其风格表现为“一期书风雄伟、二期书风整饬、三期书风颓靡、四期书风劲峭,五期书风严整”。使甲骨文呈现出多种艺术风格,有的率真天成,有的严整秀丽,有的奇异险绝,有的雄浑朴茂,有的肆意放纵等。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性开启了后世书法风格变化的源头。 六、金文是指周朝时铸造鼎、壶、盘、簋、盂、钟等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因为是铸造, 所以比较起甲骨文更加庄重、雄强、厚重。金文总体上体现方正,笔画布置相对匀称,从前期、中期、晚期的风格划分来看,亦是有很大区别。比如《散氏盘》的苍劲古朴、肆意天成;《墙盘铭》的厚重俊秀;《大盂鼎》刻利奇崛;《毛公鼎》严整规范等,各领风姿。 七、小篆是大篆简化的字体,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具有一定威严的正统文字,其笔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中国书论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 关键词:书论;审美;艺术精神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应该是原始艺术,最早的汉字书写行为可追溯到远古的图画文字,但对文字书写系统作艺术性的反省与评价,却始于东汉、兴于魏晋,直至清末。参与者遍及思想、文化领域。 书法论著是以汉字为依附、以字体演变为基础的美学表象,是以探讨学书技法,考证书体流源,总结艺术构沉为主旨,是浓缩了儒、释、道、阴阳等哲学观念而形成的独立的美学体系,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可谓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有的景观。 一、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东方艺术精神的完美体现 中国文化的主流一开始就走向了人与自然的过分亲和。这种现世性格使人们便于在具体的生命中发掘艺术与道德 的根源,并在自然的崇高感中汲取精神的畅达和人文自信。中国书法艺术及由此形成的相关论著,正是这种意识的物化。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的远古时代,大自然还

没有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山川树木、朝霞夕阳,芳草鲜花非但不是被人喜爱,反而让人惧怕与慌恐,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只是各种猎物的画象,到了周秦以后中国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文字中也出现了更多的以花草树木为依据的象形文字。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在文字书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甲骨文、钟鼎文大都为象物之形,而对结字和用笔并不过多讲究,在当时,书写者无心标榜自己,欣赏者也不会过于多情,文字只是人们体质、力量的表现形态,并非是书工们自觉的艺术追求,人们的审美观照点不在刻写的效果而在造型效果。这些取象、造型意识,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高度抽象的结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立象以尽意"的思想。 日益成熟的书写习惯也逐渐显示出用笔的节律和特征,因此,汉字才有了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契合,才有了审美意义。后来书法由民间书走向了书斋,由工匠的镌刻变成了书家的创作,由实用性走向艺术自觉。但是这种书写功用的变迁,书写意识的进步并没有影响书家们对自然的顶礼模拜。便览历代书论,以自然之物象入字者或以其为喻体的书评家不乏其人,汉代的蔡邕在《九势》中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即生,形

浅议当代书法审美的四个层次

浅议当代书法审美的四个层次 陶毅 当代书法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分布。 第一层也就是最底下的一层是艳俗,格调虽不高,但却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走江湖的大都属于这一阶层。 第二层是含蓄,古代书法中的精品大都属于这一阶层。有类于唐诗宋词,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美。董其昌曾云:“吾书因生得秀色”,此“秀”当为“内秀”也。中国人本是最重含蓄之美的,然而当今书坛充满了浮躁之气,急功近利,很少有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去写字,在展览中真正有内涵的作品往往得不到青睐。正如倪永在中国书法网论坛给我的回复中所说:“二王之书法,单字漂亮,一行俱佳,整篇更绝,古人伟大在这方面。现在书风,大部分注重整体章法,而忽略了细节。这无疑是剑走偏锋。今日的二王书风,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外面的人要走进去,里面的人想跳出来!……” 第三层是矫情。矫情,取自北京土话,原指那应该是扭捏、害羞、多用来形容女性的词汇,用到人物性格里,应该解释为做作,不讲理,无理辩三分的意思。矫情在北京话里有“装假”,“装蒜”的意思。汉董仲舒《士不遇赋》云:“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用在书法中,可以理解为扭捏作态,大多数当代书法作品当属于这一阶层,是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将古代书法与当代书法经过对比可以看到,古代重结构、少装饰,而当代则重装饰、轻结构,讲究整体的华丽。古代书法注重细微的变化,而当代书法讲究第一冲击力。 第四层也就是处于塔尖的一层是病态。病态美一直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种意境,古诗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可堪孤馆避春寒,杜娟声里斜阳幕”,“空床卧听南窗雨,谁覆挑灯夜铺衣”等都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小脚金莲乃病态之美的极致。《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弱不禁风,也是一个病美人。病态美在书法审美中处于一个较高层次,弄好了会迷死不少人,但弄不好的话则给人以“东施效颦”之感。在古代书法中,宋徽宗的瘦金书当属于这一阶层。现代书家如启功先生晚年追求书贵瘦硬方通神,讲求骨感,想必也是追求这种病

书法的审美特征及其他

书法的审美特征及其他 一、书法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中国的书法不仅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种书体、流派和许多独具风格的书家,而且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姊妹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书法的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由于书法的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有的学者认为在西方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史往往以建筑作为骨干去贯穿: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书法则可以相当于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 二、书法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来表现 情感、意蕴的艺术。 书法的主要特征是: (一)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古人把书法称作“心画”(汉·杨雄)、“心迹”(元·盛熙明)。书法善于更直接地表现情感,欢快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恬静时写出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澎湃的“心潮”。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书法不但可以抒情,也能移情,还能交流情感。书法的鉴赏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好看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书法的这一特点体现了诗与书的内在联系、诗是书法的灵魂,诗情不仅是探索书法形式的动力、也是衡量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徐悲鸿曾说:“书之美在情在德”。中国书论中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都是说明人品对书品的深刻影响。 书法作为“心画”是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形式来表现的。这里特别谈一下用笔问题。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缓急、轻重、藏露、提按等。历代书家都重视用笔,因为用笔直接涉及情感、意蕴如何转化为点画形式。初学书法常易飘滑,一带而过,写出的字象薄片贴在纸上,缺少意趣。所以书家主张用笔要“逆入、涩行、紧收”,也就是落笔要藏,运笔要涩,收笔要回。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使点画达到刚柔结合。中国书论中所谓“棉裹铁”、“折钗股”,都是指用笔中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书法中点画的刚柔变化,直接体现情感的节奏,有如情感的“心电图”。在书写中运用涩笔、中锋,可以使点画留得住,象苏东坡所说的用笔如逆水撑船,这样写出的字显得含蓄、圆劲,心中的情感好象流入笔墨,笔墨也好象浸透到纸背。 (二)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瑾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源在客观现实。所谓“囊括万殊”就是指对万物的高度概括;二是指书法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是象绘画雕塑那样去直接地表现生活、自然中的个别物象,而是

书法特征

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晋代开始流行;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一、以简驭繁 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合,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的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总总,自身构成了

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篇章的综合性。由单字、单词组织起来的汉字篇章,同其他文字的篇章一样,总是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具有无限组合的可能。而汉字的结构与点划本身是多变的、复杂的,组合成篇以后,彼此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较之一般文字的篇章关系更加复杂。 此外,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见,在这最为简单的形式中,却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式关系问题!中国书法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的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甚至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观念(以及形式和结构的原则),还影响到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正是(书法所探索出来的)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二、以静寓动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它的作品,最终体现为凝定在纸上的形态,无论是悬挂墙上还是置诸案头,都是一种静态的欣赏。 但是,好的书法作品却总是给欣赏者以动感。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过程的物化,仔细寻绎,都有可能从其最终形式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然而,汉字书写过程的运动性质却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点划书写的起、行、收的各个环节和字形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其运动方向是任何一个接受过汉字书写基础训练的书写者都了然的。其运动过程往往还不许重复、不可逆转,因此指向性相当明确。这一特点,与音乐、舞蹈十分接近。 如此,则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却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南宋姜夔说:“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皆支离而不相贯穿。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他又专门提出一组关于书

美学原理

绪论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 经济的头脑; B. 技术的眼光; C. 文化的头脑; D. 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

浅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浅谈对书法美的认识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书法之美在德在情,书法的美在于表现书法家的气节,人格。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深广。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对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能够坚持下去,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益的。 经过一学期的书法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网上一些资料的阅读我在三个方面自己总结了一下关于对书法之美的认识: 第一、书法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作者当时的情感状况和时代背景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和深入的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 第二、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欣赏者不要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根据具体构造与意象结合,感受书法之美。 第三、书法欣赏要带有主观色彩,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说法。书法欣赏因人而异,各有所爱:有的喜欢欧体的险劲美,有的喜欢颜体的浑朴美,有的喜欢柳体的挺美,有的喜欢赵体的遒丽美......。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文化素养、实践经验乃至情绪等变化,对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这是书法欣赏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说书法审美没有标准;可以任何艺术都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 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不仅仅要懂得欣赏,更要求学习和掌握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

书法与审美

书法与审美 时间:2019-06-06 10:06:32 |作者:颜睿馨 书法与审美是相通的,互为助力。一个人用心联系书法,他的审美能力就会相应提高,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就会提升他的写字水平。 “字如其人”这个成语很好的诠释了书法与审美的关系,当看到一篇整洁、漂亮的文字的时候,不难形象,它的作者一个干净、利落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整天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的字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记得老师曾经说过,要想字写得好看,就要思考间架结构,好好设计它,写字就像画一座大楼,有侧度,左窄右宽、近大远小,立体的感觉出来了,自然就漂亮了。 写字课上学了好多设计字体的方法,记得一次上课时,我认真地按照老师要求临帖,按照自己的审美设计字体。当我一笔一划完成课堂作业时,老师非常高兴,当众表扬了我,班上其他同学也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纸上的一个个漂亮的汉字就像一个个跳跃的小精灵,翩翩起舞。这时窗外飘来一阵带着花香的清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信心倍增地开始了下一篇字体的练习。回家路上,我忍不住和妈妈得瑟这件事,妈妈也很高兴,还说要奖励我呢。 回到家妈妈要看我的作业,我得意洋洋地把书法课上写的字拿给妈妈看:“还真不错,这么规矩,字体设计的也很漂亮,你学校的作业呢?拿来给我看看。”“啊?”我的心凉了半截,不情愿地掏出学校作业递给妈妈。妈妈翻看了几页,脸色由晴转阴,原本带着笑容的脸逐渐严肃起来:“颜睿馨,这两份作业你自己对比看看,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望着一份精心设计、认真书写的书法作业和一份仓促完成、字迹潦草的学校作业,羞愧地低下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字写得难看是能力问题,咱们可以报班学习,学会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慢慢提高写字水平;但是字写得有的好看、有的难看,就是态度问题,你不认真写作业,不把学到的方法用到平常的写字中去,既不能提高写字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