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0-2011年下《纲要》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10题*2分=20分
二、辨析题:3题*10分=30分
三、材料题:2题*10分=20分(1道材料题)
四、论述题:1题*30分=30分

2010-2011年下《纲要》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
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答: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朽性;②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
答: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①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②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表现: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和相互关系。
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42-43
答:(1)《天朝田亩制度》
积极意义:
①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

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②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③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田”等思想的发展和超越。
不足:
①具有狭隘性;②具有空想性质;③未付诸实行
(2)《资政新编》
①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②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④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
不足:
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没能得到实践。
2、什么是洋务运动?有何历史地位?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答:(1)洋务运动指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2)历史地位:
①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
③给中国带来新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
④冲击传统观念,改变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3)失败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答:(1)“百日维新”是光绪帝等人为救亡图存并从后党手中夺回统治权,而发起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其间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
(2)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②守旧势力的反对。
(3)历史意义和教训: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②要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须用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③推动人民走向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

1、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
(1)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2)主要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留学制度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预备立宪。
(3)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何谓“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具体指: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暴力推翻清朝的统治,追求独立;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2)评价:初步描绘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
①民族主义:
积极:强调结束清政府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官僚军阀和地主。
②民权主义:
积极:强调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忽略劳动群众的地位,人民民主权利没有得到保证。
③民生主义:
积极:试图使中国富强,避免贫富悬殊和社会危机;
局限: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答: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4.革命与改良辩论的内容。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5.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①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扩大,加深民族危机;
②税赋繁重,民怨沸腾。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①1901清末新政及1906预备立宪没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础阶级和骨干力量。
①19C末20C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②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中坚力量。
6.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怎样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答:(1)成功之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2)失败之处: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教训:
 (3)失败原因:
①根本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②主观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革命力量的核心
③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中国人需谋求新出路。

第四章
1、何谓“三座大山”?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答:(1) 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政治力量 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3)原因:
①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们的反动统治根本上被推翻;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脱离实际,没有得到群众拥护;
③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拥护,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答:新文化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3、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1)历史意义:
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②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

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2)失败原因:客观、主观
客观:
①反革命力量强大
②资产阶级发生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分化
③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被拉进反革命营垒里
主观: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
(1)大革命是在发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民军的简历,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在战斗中起着先锋表率作用。
5、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

理论探索?
答:(1)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
(2)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
2、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依据和特点?
土地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依据和特点: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
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答:(1)错误:
第一次:1927.11-1928.4,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 1930.6-1930.9,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中心城市;
第三次:1931.1-1935.1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打击富农。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推行宗派主义。
(2)原因:
①党内左倾情绪没有得到清理
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指挥
③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4、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有何历史意义? p.136
(1)决策:
①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与国际关系的转折点


第六章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使长达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局面开始出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2、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1)发展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2)理论依据:《论持久战》
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
答: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
(1)地位: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2)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②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中国人精神和组织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⑤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3)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③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3)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⑥捍卫自己的生存发展权利,创造美好未来。

第七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
基本思路:
(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

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3、什么是“第三条道路”?解放战争后,民主党派为什么会抛弃“第三条道路”?
(1)第三条道路:指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一部分人幻想在国民党专政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走和平的改良道路。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2)解放战争后,在蒋介石的迫害和破坏下,民盟在蒋介石的统治下进行任何幻想也破灭,于是民盟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宣告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随后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以解放战争后期民主党派丢掉“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今年时政热点: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共“一大”
九一八事变80周年 侵华日军的罪行
皖南事变70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抗争胜利65

周年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