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小说专题讲稿

现当代小说专题讲稿
现当代小说专题讲稿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讲稿

第一讲文学与小说

一、文学的定义

●认识论定义:

●信息论定义:不等值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二、文学的本质

文学——过程(作家创作、阅读过程、评论过程)

三、小说

区分小说与文本?小说=文本+活动

四、文学阶段的划分

●古代(商代——1840)

●近代(1840——1919)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当下)

这样划分存在一些问题:

A、逻辑上不合理——完全按照时间、价值观念,忽视文学自身

B、当代终点问题

C、分类标准不一从现代性的角度来划分较为科学

第二讲现代性概述

一、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就是现代社会的属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形态等方面)

二、现代性的标准:

●基础:人道主义——以全人类为出发点

(1)是从神学中分化出来的

(2)注意区分中国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的出发点是统治,出于士大夫阶层,可以说民本思想是初级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李贽:百姓日用,乃是道)

●方法:理性主义——科学理性主义

(1)区分中世纪的“道德理性”

(2)现在科学的转义:道德化、善的、好的——伪科学

(3)张君劢《科学与人生观》1922年

●目的:个性主义——个人主义

个体与群体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

●三者均衡发展

三、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发端——从文艺复兴开始

阅读书目: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

课下查阅:加洛林王朝

腓特烈二世

梅迪奇家族

第三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人道主义状况

一、1915——1926

1、人道主义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唯一一次对下层阶级人性的关注,劳动人民与知识分

子的平等。

2、1926年后——无产阶级文学

郭沫若的“叛变”,《英雄树》——集体

3、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黑暗的现在”

二、1926——1936

1、革命+恋爱eg:张天翼

2、1936年左翼解散

三、1936——1949

1、战争文学

2、田间——“毫无人的关注”

四、1949——1956

1、建国后的“歌德文学”

2、“双百”

3、1956年揭露官僚主义、爱情——有人道主义精神

五、1957——1962(调整)

1、1957年反右

2、1958年大跃进

六、1962——1966

农村题材小说、电影

七、1966——1976

文化大革命,人道主义的最低点,但是存在潜在写作(地下文学)——人道主义精神潜在:eg:A:手抄本小说《少女的心》

B: 张扬《第二次握手》——古典主义手法、“拥双艳”模式

苏贯兰丁洁琼

C:白洋淀诗派(朦胧诗的萌芽)

八、1976——现在

伤痕文学:人道主义大规模复苏

中国现当代文学100年人道主义精神考察情况:

●1915——1926 鲁迅是人道主义的最高峰

●1957 著作中对爱情的关注,如《百合花》

●1962 微露光芒

●1972 “文革”中的“地下写作”

●伤痕文学:人道主义大规模复苏

阅读书目:《树与林同在》《欧洲史》《文革十年史》《古罗马衰亡史》

第四讲1976年后的文学发展情况

一、伤痕文学——反思“文革”10年

1、正视了人性,正视了人权

2、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3、人道主义的复苏:A:知识角度

B:人与人的关系

C:什么样的人是正常人

4、卢新华的《伤痕》——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复苏

刘心武《班主任》——“人”回到中国人的视野

冯骥才《铺花的歧路》

二、反思文学——反思建国30年、理性

1、题材:(1)揭露对人的伤害

(2)文化形态描写

(3)文化存在发扬→“寻根文学”

2、思考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三、寻根文学——人道主义(伦理观念、性的观念、人的生存形态)

1、寻根文学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后,外国思想的传入,引起中国人思想混乱,异质性

文化的冲击,各种思想、行为方式被接受。(83年——86年——89年)

2、重要作品:

●郑万隆《异乡异闻》、《老梆子酒馆》→生命意义和生命形态的苏醒

●邓友梅《烟壶》、《那五》→下层生活状态,人道主义

●冯骥才《神鞭》→人自强不息

《小脚》→从文化传统来表现人道主义

●刘绍棠秦淮河风俗人情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人怎么活才是对的,对传统文化的惋惜

●王润滋山东

●韩少功《爸爸爸》→文化批判

●贾平凹商周系列——刻画人物表现能力超强,语言简练,可与汪曾祺相比四、改革文学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五、性文学

新时期中后期出现“性文学”

●张贤亮第一次正面把“性”(性行为、性意识)写入文学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

●王安忆“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铁凝《玫瑰门》

六、先锋文学

背景:国外: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博尔赫斯《曲径交叉的花园》→叙事迷宫

2、形式主义的影响

国内:高行健《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初探》

代表人物: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格非、孙甘露、余华、苏童

七、新写实主义

85——86年后回归现实→新写实主义,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细节的真实、典型化)

1、代表人物及作品:

●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塔铺》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

●路遥《平凡的世界》

2、“零度叙事”与福楼拜的“客观叙事”的关系

八、新历史主义

1、海德怀特《新历史主义叙事》“所有历史都是表述出来的,具有修辞性”

2、历史主义:(查)

黑格尔是较早有系统地理解整体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为历史主义建立基础元素。

这些元素在十九世纪兴起,包括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

历史主义有时会与还原论相比较:还原论主张人类发展可以还原为基础法则。例如,有些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经济法则所决定的(经济决定论)。历史主义者则以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他相信的基础法则。

此词在其他范围有不同的使用。在人类学上,“历史主义”指人类或生物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作出发展。在神学上的使用,一些基督教教派亦会以“历史主义”为名理解圣经的预言,特别是与教会发展作出关连理解。

3、新历史主义:思考角度:

●语言表达能力(不被官方认可,但不一定不被民间接受,如《白鹿原》,历史的

必然性变成偶然性)

●写作主体

●接受主体(能将自己所认同的那段历史合法化)

福柯:A:话语权问题

B:知识考古(概念的起源发展)

九、现实主义冲击波(“新左派”)

河北的三驾马车

十、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时期:人逐渐被异化成一种符号

2、解构的时代

3、现代性——中华性

第五讲个人主义

一、概念

英文是:individualism

divide 分解的意思所以individualism 的意思是不能再分解的单位或团体

二、起源

源于基督教:个人最初为出世

●出世——接近上帝

●9世纪神学

●13世纪——查士丁尼、格里高利二世、康士坦丁大帝、丕平

●宗教改革

传统:只有教会有权与上帝沟通

路德改革:每个人都可虔诚的与上帝沟通

●卡尔文之后,现代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开始

●后来浪漫主义表现最为突出

《约翰·克里斯多夫》《红与黑》《复活》《安娜·卡列琳娜》

三、中国个人主义发展状况

1、最早:《老子》《庄子》个人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2、孔子关心的事集体主义

3、竹林七贤——个人主义,但是他们是消极的

4、唐代大一统社会抵制“个人意识”的觉醒

李白“才子意识”

5、白居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宋明理学:个人修养(天人合一)

7、李贽:“百姓日用即是道”

8、“四大名著”——个人主义由虚到实,中国个人主义真正产生,进入文学

9、20年代表现在浪漫抒情领域和鲁迅的思想如:郁达夫丁玲

10、30年代有沈从文的作品,但自茅盾的《子夜》之后,转为集体主义,进入无产阶级

文学: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

11、抗战时期: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被批判)

12、建国后:个人主义遭到否定

13、文革期间:个人主义被湮灭

14、文革后以“性文学”为代表,略见个性主义

四、个人主义的标志

1、平等观念

●现实平等、机会平等

●霍布斯“三大契约论”

●洛克“三权分立”“让步权利,换来幸福”原则平等,现实不平等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美国“五月花号公约”1620.11.11 影响《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制定

●国家建立的前提:①正义性②法律性政权的合法性与法制、个人平等相对立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正义”只是一种标签,有力量就有话语权

“法律”是公正,人人都应坚持

●存在主义,选择原则“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干什么,但可以选择自己不做什么”

2、所有权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自身所有权的问题和财产所有权的问题

3、主体性

确定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此目标

只有人才具有主体性,其他虚化的概念都不具有

五、个人与社会其他范畴

1、个人→家庭(族)血缘——半实体化

→民族文化语言——虚化

→国家法律契约——虚化

→人民(公民)政治——虚化

2、社会——有机体→整体

社会——机械体→集合

第六讲理性主义

一、理性——能力——真理

1、柏拉图最早提出“理性”→文艺复兴的主导理念

2、亚里士多德“理性”恢复到人自身能力的角度,表现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是从

逻辑角度说明的

3、“逻辑学”——文艺复兴后渐入人心

牛顿、莱布尼茨将逻辑学应用到具体领域,将理性由“实体”转化为“工具”,所以理性分为:①道德理性(浅)②工具理性——科学理性例如: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

●工具理性:⑴严复、林则徐“格致”(洋务运动)

⑵新文化运动“科学”→乡土小说用科学理性解构中国传统

如:《阿Q正传》中华民族逆来顺受的人格“社会大融合主义”

《狂人日记》解构封建礼教

这批知识分子对自己家园的矛盾心态(揭露与哀愁、无可奈何)

⑶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代表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相似

●道德理性:孔子“周礼”

孟子天理

法家“法理”——自然法(西方)

汉代道德体系

宋明理学

4、反理性

尼采、叔本华对“理性”产生质疑,一战二战是理性发展到了极端而缺乏人道主义

反理性——用理性来批理性→后现代主义

解构——非理性状态——“无工具”

5、科学理性的特征:

①因果联系由现象到结果,由结果找原因

②本质由现象到本质

二、前现代——现代——后现代

1、现代与后现代并行发展,而不会消亡,前现代会逐渐走向消亡

2、现代

现代性的一个表征是建构

社会中心:→官方话语

→主流意识形态:某一社会阶段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得到普遍认可

→平民话语

3、后现代——知识分子的死亡、各种思想都有存在的道路

三、点播:文学史应以文学思潮编写

启蒙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化氛围

总结

第七讲文学的现代性运作

一、人道主义

1、小说(古典小说)定义的渊源:

⑴庄子:小说“大道”

⑵《汉书·实货志》:“小说家者流盖稗官,街头巷议”

⑶言史——演绎出

2、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以情节为中心

现代小说:以人物形象为中心

3、现代小说转型的原因:

⑴叙事学观念转变,历史文本的影响

⑵宗教神学影响,人道主义进入作家内心

3、中国以道德、伦理为中心

二、个性主义

1、个人意识觉醒→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诞生

2、文化共同体

⑴西方最早的文化共同体:

①以希腊为中心公元前20世纪到16世纪

②罗马承认基督教为国教

③16世纪初: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结束(各民族自己的语言产生)

⑵东方最早的文化共同体:

①约1617年,韩国世宗改革

②印度佛教传播,语言传播

③中国《白话报》比鲁迅、胡适早20多年

20年代白话运动

30年代沈从文

40年代解放区文学

⑶判断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现代性:①要以人物形象为中心②用本民族语言书写

③现代性的三个方面需均衡发展

三、理性主义

1、“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建构性的社会结构

强调人的主体性

2、“怀疑论”——对文学权威性进行挑战、解构

3、文学思潮对权威观念的解构,而不是文学创作方法

①古典主义时期:挑战非理性(王权与道德)

②浪漫主义时期:挑战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③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用科学理性衡量进行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四、现代性社会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最根本的表征是理性

人道主义是基础,个性主义是目的,理想主义是手段而不能单独作为一种价值

五、乌托邦

乌托邦:知识分子或相当于知识分子的人对整个社会进行认识,而绝望的时候出现的“构建”。

有关“乌托邦”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理想国》奥斯汀《上帝之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中国:《桃花源记》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六、讽刺形式

1、悖论:两种价值观念的对立并存

2、反论:名与实产生的对立冲突

如:“革命”就是逻辑上的“悖论”

革命是要人活的但革命的过程中却要死人

第八讲三种话语、三种文学与三种知识分子

一、概述

从主导性来看,有三种价值观念:

官方话语——官方文学——官方知识分子

启蒙话语——启蒙文学——精英知识分子

平民话语——平民文学——平民知识分子

二、官方话语——官方文学——官方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官方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

●新文化运动

●30年代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国民党政权官方话语

●抗战后,官方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合二为一

二战内战后,人民日报(共产党)——中央日报(国民党)

●建国后,特别是56年,人道主义和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仍是官方话语下的,就

像十七年文学

●86—89年,主流意识形态与官方话语决裂,但是只是少数人,如刘再复、李

泽厚、刘晓波

●90年代通过经济杠杆完全合二为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批判性故有但是体制化三、启蒙话语——启蒙文学——精英知识分子

●第一个启蒙时期:1915——1926 新文化运动时期

鲁迅把工具作为目的——乡土小说

●第二个启蒙时期:75年“两个凡是”“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新时期文学前期阶

段,用“民主”启蒙——伤痕、反思文学

中国:启蒙+救亡+革命三重变奏

启蒙对象:对官员

对平民

四、平民话语——平民文学——平民知识分子

周作人的“平民文学”中的平民是指农工大众

现在的平民是指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公民

反映平民老百姓的生活与心态变化,关注小人物的命运,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等

第九讲文学作品研究范畴

一、康德

范畴:质、量、模态、关系

二、福柯

1、知识考古

2、话语权问题

三、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文学研究范畴:

客体:①现实生活——②文本(作品)

┃╳┃

主体:③读者——④作者

⑤批评界⑥出版界(媒体)

四、刘再复

《文学主体论》

第十讲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具有历史性,在现代性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具体的标准:

一、稳固的价值观念

1、知识分子与匠人的区别就是知识分子不会随便改变价值立场,而匠人则是无轨迹可

循的

2、三种话语、三种文学与三种知识分子具体见第八讲

3、流氓无产者:阿Q (《阿Q正传》)

赵多多(《古船》)

王秋赦(《芙蓉镇》)

“人物形象的半主体性”

4、中华民族中的人格褒词变迁:

春秋战国:士

汉:圣人

三国:英雄

二晋南北朝:士族

隋唐宋:才子

明清:忠臣孝子

清末、民国:知识分子

40-70年代:工农兵

80年代:知识分子(短暂)

现在:官财

二、能够发明或运用一套符号系统(语言)

语言:1、日本文化对中华文化有种反哺,梁启超时代学术用词80%都源于日本

2、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

文学语言:形象性、多义性

┃┃

日常用语:准确性、单一性

3、文学语言多义性引起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文学语言的极致)具体表现:

①描述(具体)

②概括(抽象)

代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陌上桑》

4、文学语言学

三、创造性

1、自然学科知识分子→物质——可复制性——市场化

人文学科知识分子→精神、思想——一次性——非商品化

现在学术规范的不合理性:①思想商品化②思想个人化,而不能传播

2、知识分子与政治家之间关系的密码:

知识分子:非秩序性——知识分子的使命

政治家:①在野政治家——非秩序性

②掌权政治家——秩序性

知识分子与掌权政治家之间就会产生冲突,而知识分子往往是受迫害的

3、⑴道德是统治者的反应,道德与统治者的政策总是合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意识形

态的反应,上升一步就是被统治阶级的法律

⑵道德的内化:被统治阶级将统治阶级的意志内化为自己应该遵守的规范

如:狼与羊口号:生命或哺乳动物

⑶立足点:国家、民族(虚化)

第十一讲重返八十年代

一、八十年代纯在部分理想主义,难重返

原因:

1、历史是单向线条式发展的

2、不民主

几十年文革文艺并没有发展,80年代相对文革有所发展(相对论)

3、政府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交锋,重锤打击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重要年份

83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捕知识分子)

86年:清除政治污染

刘晓波与王朔《美女送我蒙汗药》

下岗现象

“官倒”

89年:“反官倒”,学潮

三、文学经典化的问题

过去:官方与知识分子合谋

现在:经济与“知识分子”合谋

四、新疆文学

1、民族意识:具体的民族意识(哈萨克、维吾尔等)

2、地域意识:独特的地域存在,地理风貌

3、国家意识(淡薄):法律√

政权ⅹ

五、重点理解

后现代┃审美

——道德生存(相对生存)——

现代┃实用

——物理生存(绝对生存)——

前现代┃道德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一、二、填空题 1、《狂人日记》,??&迅,原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到南京求学,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的笔名。母亲鲁瑞。 2、《沉沦》,郁达夫(19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家》,巴金(190 4、11、25—200 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 现代(小说):三部曲的形式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当代(散文):《随想录》(散文) 4、《骆驼祥子》,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26到192 9年老舍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円》、《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并相继发表《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193 6年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发表标志老舍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短篇小说: 《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 5、《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 (沈从文《水云》) 湘西人生:野蛮与优美相交织《丈夫》、《柏子》、《萧萧》 都市人生:怯懦与虚伪相混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 《边城》是怀旧之作,是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作家以过去生活中的美来对照现实社会的丑, 启示人们,带有文化批判意味。 6、《围城》,钱钟书,《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和职业上的多次失败来结构全书,展开“围城”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方鸿渐等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经历巾,寄托着多重的主题意蕴。人生处处是围城。“围在城 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7、《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瑛。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6年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 《沉香屑:笫一炉香》发表。代表作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结集为《传奇》1944年出版),散文集《流言》,小说《十八春》、《小团圆》等。 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1943年写成《小二黑结婚》、《李有j板话》抗战胜利后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确立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导读:(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包括以下12个专题: (1)17年农村题材小说; (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 (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 (5)新时期乡土小说; (6)女性文学; (7)先锋小说; (8)新写实小说; (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 (10)新派武侠小说; (11)台湾小说; (12)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

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各地电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B.“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 5.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20%、20%、30%。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之内。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00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 戴望舒 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雨巷》. 2.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3. 艾青 我国现代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歌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4.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家》《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 5.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代表作《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6.郁达夫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字达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和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7.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8.曹禺 原名万家宝23岁时完成的《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 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

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着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着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着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着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着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 析 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建设的内涵和戏剧活动的规律,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以及戏剧流派的深度研究;本方向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研究现当代电影文学以及影视改编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规律,借助文学、美学、影视文化学、文化传播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当代最活跃的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戏剧流派与影视改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本方向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更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研究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网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 ⒈简述50年代前半期的主要文艺运动。 50年代初期,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1951年开展的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观点的批判、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⒉简述《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①在题材的选择上,作者抓住30年代中国农村革命的时代特点,准确选择并深刻反映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民族气魄的农民革命斗争。 ②在人物的描写上,作者注意发扬中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把人物置于斗争的漩涡中心,适当吸取外国小说细腻描写之长,在某些重要之处作重点刻画或比较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在斗争场景的描述上,善于运用环环相扣的大小生活故事展开情节,表现斗争的壮阔画面,描写出一幅幅生活色彩浓郁的风俗画和风景画。 ④在结构方式上,作者有意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形式短章节结构。 ⑤在语言运用上,作者坚持用群众化、个性化的语言。 ⒊简述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及其典型意义。 林道静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经历了与封建家庭、与个人主义小家庭、与旧我等三次重大决裂。它真实地概括了三四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过程。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才是青年的保护者和革命引路人;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这正是林道静这一典型所显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⒋简述天安门诗歌的主题。 天安门诗歌其基本主题和主旋律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深情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二是对坚持马列主义、破除现代迷信的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殷切呼唤。 ⒌简述《乔厂长上任记》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 《乔厂长上任记》在人物塑造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通过对比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第二善于从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里,择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事件等组成尖锐的矛盾,把人物置于其中进行刻画。第三是多方面、多色彩地展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性格。 ⒍简述《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点。 《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点是: ①“以小见大”、“浅中见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②善于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绘形写神,也擅于博取众家之长,融进了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③创作性地运用“自我解嘲”的手法塑造陈奂生的形象。 ④小说的语言体现出朴实、流畅、冷峻、诙谐、幽默、乡土气息很浓的语言风格。 ⒎简述许茂思想性格发展的历程。 许茂思想性格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由爱社如家、热情开朗--自私利己、独善其身--关心集体、明辨是非,这一复杂的、特殊的思想变化轨迹。土改时期,他是积极分子;合作化运动,他荣获“爱社如家”,但他接受“生活教给他的”,渐渐变得自私、粗暴和冷酷无情,由“爱社如家”变得“爱财如命”,后来依照眼前发生的事实,对郑百如和金东水之间的善恶是非作出重新的估价。 ⒏简述许秀云悲剧性格上有什么特色。 许秀云悲剧性格的塑造,作者有着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手法。其一,是着力于形象内在美的刻画,突出其“外柔内刚才”的特征。其二,是着力于“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姓名:CMM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知识,理论研究策略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无穷尽的问题,并要求研究者运用恰当的方法、论证、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性研究;学科特征;研究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阶段,它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它是报考人数多、影响大,颇受欢迎的二级学科。如果要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并进一步在专业研究中有所建树,那么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历史整体联系的学科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可区分为现代与当代时期,每一时期之内又可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它们的延续性远远大于断裂性,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同性远远高于相异性,是一个整体的学科,许多文学现象跨越了不同时期,只有将其来龙去脉置于历史联系的框架内才能得到准确审视。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以现代性统摄现当代文学研究,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人为制造的学科割裂,追求在统一的富于弹性的整体观照下,对文学历史,文学现象作出更符合历史实际也更深入有效的阐释。例如,黄曼君将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论视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预制的观念立场问题意识方法论特征,陈思和打通现当代文学隔阂的新文学整体观,洪子城梳理左翼革命文学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脉相承的传统,刘纳、陈平原将中

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追询到近代,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观念的渗透与内化。 李怡的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另一层意义上历史整体联系和分类比较的成功例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经典研究与一般问题研究发掘新学术空间并举,针对学科对象历史短暂而研究队伍庞大的现状,有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线索已经明了,应该确定一批经典命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放弃对一般性文学现象和次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避免研究力量的分散和浪费。比如指认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艾青、穆旦、赵树理、王蒙、张承志、王安忆等人为经典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为经典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的几次文学转型为经典文学现象,小说、诗歌文体为经典文体,等等。 但是,这里的疑惑是,倘若不经过充分的反复的学术研究,怎么确定经典的身份?因为学术阐释恰是很重要很特别的选择接受机制和过程。其实,学科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就以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现代文学为例,许多作家作品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细致,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比如,对上世纪4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现代话剧类型的丰富这一文学历史现象和文体创作现象的求证仅仅仰仗几位作家几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满的学科细节研究,对文学发展轨迹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经典性命题也无法显现。还有人着眼于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弊病,提出要发现新论题,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一批成果,如探讨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疏理教育史与文学史的线索,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考察古今文学的延传与变异等。由于经典命题蕴含深广,所以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既有可能深化学科研究,也有可能拓开新的学术空间;反过来,在一般性问题与新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经典命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