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高小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果宏峰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那彦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牛远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乔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王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

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4.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1]。国内通常使用脓细胞(炎症时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已残缺,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来定义,实际上尿标本室温久置后,因pH 值、渗透压等改变,白细胞也可产生退行性变,难与脓细胞区别,所以白细胞和脓细胞在尿中出现其临床意义相同。

二、分类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Isolated or sporadic infection)和复发性感染(Recurrent infection),复发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 Reinfection)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再感染指外界细菌再次侵入泌尿系引起的新的感染;细菌持续存在指复发性感染由存在于泌尿系中的同一细菌(如泌尿系结石或前列腺疾病)再次发作产生,也称为复发(Relapse)由于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在解剖上是相通的管道系统,发生感染时临床上常难以明确区分,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更大。可分为以下几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

南中)

三、流行病学

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在美国,每年因尿路感染就诊的门诊患者超过七百万,住院患者约一百万[3],而尿路感染致休克而死亡者在所有因感染致死者中居第3位[4];在我国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8~

31.7%[5,6]。尿路感染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四种,其中细菌为原核细胞微生物,按革兰染色分为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再按细菌的球状和杆状形态分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四大类。革兰阳性球菌常见致病菌有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的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厌氧杆菌梭菌属的破伤风杆菌等以及需氧的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常见的有奈瑟菌科奈瑟菌属的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的有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克雷白菌属的肺炎克雷白杆菌等。另外原核细胞微生物还包括了放线菌、螺旋体以及多形性的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肺炎支原体、脲原体属的解脲脲原体以及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的沙眼衣原体等。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具有O、H、K三种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容易引起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表面的P型菌毛是引起肾盂肾炎最重要的毒素因子,Ⅰ型菌毛中的FimH亚单位可以与膀胱粘膜上的甘露糖受体结合,使细菌在膀胱内立足,生长繁殖,引发感染,菌毛也可以介导细菌对细胞的入侵。细菌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后,可影响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功能,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促使感染尿液逆流而上。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使其蠕动减退,致输尿管尿液淤滞,管腔内压力升高,形成生理性梗阻。最后细菌可逆行而上进入肾盂。细菌在膀胱壁上形成生物膜,导致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常规细菌培养困难及病程延长和容易复发[7]。细菌致病性与宿主的防御机制有关,尿路梗阻、留置尿管等情况下会削弱宿主的防御机制,

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或疾病迁延。

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

1.单纯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偶见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及肠球菌属等。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病原菌中也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80%以上,其他为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8,9]。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可为上述任何一种[10]。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11]。此外,在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中,10%~15%不能用常规方法从尿中分离出病原菌[8,12]。

在年轻女性,单纯性尿路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性生活活跃或近期有性生活,这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3]。此外,杀精子膜的使用、无症状菌尿、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首次尿路感染的年龄偏低(<15岁)以及有尿路感染的家族史(直系女性亲属)等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10,14,15]。有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降低是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16,17]。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应用避孕药进行节育、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穿紧身内裤、排便后的卫生习惯,使用盆浴以及非分泌型体质等[18]。对再发性尿路感染,前瞻性研究显示性生活与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主要取决于年轻时是否发生过尿路感染[19,20]。

2.复杂性尿路感染与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相比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但是,存在耐药性细菌本身并不足以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还必须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21-24]。除存在结石或异质体,葡萄球菌并不常见于复杂性尿路感染(0~11%)[21,25]。另外,在不同时间、不同医院,菌谱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多变、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较高,如果潜在疾病没有得到纠正,治疗失败率也较高[26]。

与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较少见,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则较常见[26,27]。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主要为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

菌、摩根氏菌和棒状杆菌,但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和葡萄球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产生尿素酶。88%的鹿角型结石患者在诊断时被发现有尿路感染,其中82%的患者感染上了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28]。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结果使尿氨增加,损伤了氨基多糖(GAG)层,促进了细菌粘附和鸟粪石结晶的形成,后者聚集形成肾脏结石和导尿管上的硬壳[26,29-30]。

3.尿脓毒血症微生物通过逆行、血行和淋巴途径进入泌尿道,但病原体必须进入血流才能引起尿脓毒血症。严重的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易引起菌血症,若合并尿路梗阻则可能发展成尿脓毒血症[30]。尿脓毒血症的易患人群包括:老年患者、糖尿病、免疫抑制患者(例如器官移植受体)、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26,31]。尿脓毒血症的常见原因是尿路梗阻性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尿路解剖异常、狭窄、肿瘤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另外尿路手术或者泌尿系统的实质脏器感染也可以发生尿脓毒血症[31,32]。

虽然脓毒血症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但尿脓毒血症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真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比率逐渐上升。有关尿脓毒血症的细菌菌谱文献报道不多,通常以复杂性的和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细菌菌谱来替代[31,33,34]。总的来讲,大肠埃希菌大约占50%,变形菌15%,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15%,铜绿假单胞菌5%,革兰阳性菌15%[35,36]。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毒力更低的细菌如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也可以引起尿脓毒血症。

五、细菌耐药性

由于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规范,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国内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近50 %或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 %和71 %[37]。国外报道有50.1%和22.1%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1.9%[38]。在社区脊髓损伤截瘫患者中,大约2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较为普遍存在,其中非尿失禁的患者中相对较少,在尿失禁患者中使用间歇导尿的患者也相对较少[39]。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有很高的敏感性。复杂的尿路感染致病菌更容易产生耐药现象。

六、尿路感染的诊断

1.症状下尿路感染相关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区不适和腰骶部疼痛,门诊尿路感染就诊患者95%为急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痛、尿急和尿频,可有肉眼血尿。

上尿路感染患者除了排尿症状外,多以全身症状就诊,包括寒战、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但约1/3仅有膀胱炎症状的患者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同时存在上尿路病变[40]。

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痛、尿频、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41]。

2.体检除一般查体外,应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体检,男性患者行外生殖器和直肠指诊检查。

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盆腔和直肠检查对鉴别是否同时存在的合并疾病有意义。女性慢性、复发性、难治性尿路感染必须行盆腔检查。

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发热、严重的低血压、感染中毒性休克时,要考虑存在肾盂肾炎的可能。

3.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不同单位使用的检查方法不同,化验单上有说明,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尿液的理学检查:尿液外观浑浊对诊断症状性菌尿的敏感性为90.4%,特异性为66.4%[42]。

2)尿生化检查:现今最常用的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使用多联试剂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尿液生化检查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较低,阴性结果对除外尿路感染的特异性较高[43]。

尿液生化检查包含有8~11项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Ⅰ. 亚硝酸盐(nitrite, NIT):正常值为阴性。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05/ml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

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应注意尿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时该结果为阴性。

Ⅱ.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Ⅲ. 尿蛋白:正常定性为阴性,定量<100mg/24h。尿路感染可有蛋白尿,通常<2g/24h[44]。

3)尿沉渣检查:常用方法有尿沉渣显微镜检和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

Ⅰ. 尿沉渣显微镜检:离心尿尿沉渣中WBC数1~2个/HP表示非离心尿中WBC数为10个/mm3。配合革兰染色可以作为感染的确定性诊断。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00%,特异性49%~100%[45,46]。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44]。

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尿红细胞数<3个/HP[1])见于40%~60%的膀胱炎患者,对诊断尿路感染缺乏敏感性,但特异性较高[47,48]。

Ⅱ.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查: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会自动进行标本的定时、定速离心,留取定量的尿沉渣,在相差显微镜下,数码摄像系统对每个层流经过的标本摄像,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提取尿有形成分特征,运用形态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和分类尿液有形成分。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法相比,具有简便、高效、精确度高等优点。目前的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主要有2大类:①尿有形成分直接镜检影像分析仪。②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相结合的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在严格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94.4%~100%,特异性49.8%~73.4%,可以使38.5%~58.2%的患者免于尿培养检查[49]。临床应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尿沉渣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此方法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检,可作为显微镜检的筛选[50]。

(2)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关于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数量的说明:自1960年起,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105CFU/ml被认为是尿路感染的诊断指标[51],此数值对尿路感染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1/3有下尿路症状的急性膀胱炎患者尿培养菌落计数小于105 CFU/ml[52],因此,如果以菌落计数≥102CFU/ml作为尿路感染诊断标准的敏感性95%,特异性85%[48];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以≥103CFU/ml作为尿路感染诊

断标准的敏感性80%,特异性90%[52]。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规定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标准为[52]: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103CFU/ml;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104CFU/ml;女性中段尿培养≥105CFU/ml、男性中段尿培养或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标本≥104CFU/ml。综上所述,现今人们发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以用于在任何情况下诊断所有类型的尿路感染[26],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3)影像学检查: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53]。因为阳性发现极少,故不推荐对女性单纯性膀胱炎施行静脉尿路造影或膀胱镜检查[54]。

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复发性肾盂肾炎、合并无痛血尿或怀疑合并有泌尿系结石或梗阻时,推荐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超声作为首选项目,可以发现合并的尿路梗阻、积脓、结石等病变。

在超声有阳性发现时,螺旋CT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有效检查,优于MRI。

尿路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可以发现上尿路结石和畸形。

(4)侵入性检查:

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以考虑选择膀胱镜等相关检查。

七、鉴别诊断

1. 女性有尿路感染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阴道炎、生殖器溃疡或淋病。通过妇

科检查可以明确,如果患者存在阴道分泌物或外阴炎症常可鉴别,盆腔双合诊可以除外盆腔肿块和盆腔炎。

2. 有下尿路症状并存在脓尿,但尿培养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有无淋病双球菌感染

或解脲支原体感染。

3. 对有下尿路症状但没有感染证据的女性患者,应与引起下尿路症状的其他疾

病如膀胱过度活动等相鉴别。

4. 青年男性的尿路感染症状需与前列腺炎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相鉴别,中老年男

性需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相鉴别。

5. 缺乏充分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征患者应除外有无膀胱原位癌的存在

6. 对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尿路感染应除外有无泌尿系结核。

八、治疗

1. 一般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多饮水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2. 观察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无症状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情(详见后面章节)。

3. 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包括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磷霉素、万古霉素等;○2损伤细菌细胞膜,有多粘菌素B、制霉菌素等;○3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林可霉素等;○4抑制细菌核酸代谢,有氟喹诺酮类、利福霉素类等;○5其他,如影响叶酸合成的磺胺类药物等。

根据药效动力学特性不同将抗菌药物分为两大类[55]:○1浓度依赖型药物,这类药物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性杀菌的特点,所用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也随之增高,如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这些药物的用药方案目标是把药物浓度提高到最大限度。○2时间依赖性药物,疗效主要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维持超过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有关,如β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这些药物的用药方案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接触时间,在血清浓度超过MIC期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将是这些药物效能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于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有研究显示社区性单纯尿路感染患者中,有60%患者经验用药与最终的尿培养结果不符[56]。

4. 手术治疗在适当时机针对感染病灶或引起感染的病因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

5. 中医治疗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中药种类很多,请参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推荐意见开展治疗。针灸治疗可以减少膀胱炎的复发[57]。

九、预后

1.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治疗和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后,总体预后较好。未经治疗的急性膀胱炎患者进展至上尿路感染的情况较少,症状可能持续数月,但可以逐渐自发缓解[58,59]。

2. 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预后较好,如果患者有肾

脏其他病变、糖尿病或应用免疫抑制等情况,血行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升高,但临床上缺乏此类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60]。

3. 如果存在严重的上尿路病变(畸形、狭窄或返流等),患者出现炎症复发和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 Schaeffer AJ, Schaeffer EM. Infections of the urinary tract. In: Campbell-Walsh

Urology. 9th Ed. AJ Wein, ed. Philadelphia: PA: W. B. Saunders Company, 2007.

223-303

2. 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79-557

3. Foxman B. Epidemiology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cidence, morbidity, and

economic costs. Am J Med, 2002, 113(Suppl 1A):5S-13S

4. Pinner RW, Teuth SM , Berkelman RL ,et al. Trends in infectious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US . JAMA, 1996 ,275 :189-193

5. 王枢群,张邦燮. 医院感染学. 重庆: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 343

6. 唐明忠, 刘娟, 王美荣. 尿中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性的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121

7. Schoong S, Whitfield H. Bioflms and their role in infections in urology. BJU Int, 2000,

86: 935-941

8. Kahlmeter G. ECO.SENS.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pathogens from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e ECO.SENS project.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1:69-76

9. Johnson JR, Owens K, Gajewski A, et al. 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source of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from women with acute cystitis or

pyelonephritis and uninfected women. J Clin Microbiol, 2005,43:6064-6072

10. Scholes D, Hooton TM, Roberts P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 J Infect Dis, 2000, 82:1177–1182

11. Raz R.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anagement.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3,22(Suppl 2):45-47

12. Hooton TM, Stamm W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1997, 11:551-581

13. Fihn SD. Acute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women. N Engl J Med, 2003,

349:259–266

14. Hooton TM, Scholes D, Hughes JP,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 N Engl J Med, 1996,

335:468-474

15. Gupta K, Hillier SL, Hooton TM, et al. Effects of contraceptive method on the vaginal

microbial flora: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J Infect Dis, 2000, 181: 595-601

16. Dwyer PL, Reilly M.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female. Curt Op in Obstet

Gynecol, 2002, 14 (5): 537-543

17. Raz R, Stamm WE. A controlled trial of intravaginal estriol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N Engl J Med, 1993, 329:753-756

18. Nicolle LE.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s including uncomplicated

pyelonephritis. Urol Clin North Am, 2008, 35(1):1-12

19. Hu KK, Boyko EJ, Scholes D, et al.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rch Intern Med, 2004,164:989-993

20. Foxman B, Somsel P, Tallman P, 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mong women aged 40

to 65: behavioral and sexual risk factors. J Clin Epidemiol, 2001, 54:710-718

21. Frankenschmidt A, Naber KG, Bischoff W, et al. Once-daily fleroxacin versus

twice-daily cipr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J Urol, 1997,158:1494-1499

22. 许彩青,杨萍.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新医学, 2005, 36:91-92

23. Nicolle LE.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Drugs, 1997,53:583-592

24. Cox CE, Holloway WJ, Geckler RW. A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meropenem

and imipenem/cil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Clin Infect Dis, 1995,21:86-92

25. Reid G. Biofilms in infectious disease and on medical device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1999,11:223-226

26. Naber KG, Bishop MC, Bjerklund-Johansen TE, 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and male genital tract infections.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06.

7-68

27. Dobardzic AM, Dobardzic R.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complicated UTI in a district

hospital of Kuwait. Eur J Epidemiol, 1997,13:465-470

28. Emori TG, Gaynes RP. An overview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cluding the role of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lin Microbiol Rev, 1993,6:428-442

29. Parsons CL, Stauffer C, Mulholland SF, et al. Effect of ammonium on bacterial

adherence in bladder transitional epithelium. J Urol, 1984,132:365-366

30. Dumanski AJ, Hedelin H, Edin-Liljergen A, et al. Unique ability of the Proteus mirabilis

capsule to enhance mineral growth in infectious urinary calculi. Infect Immun, 1994, 62:2998-3003

31. Wagenlehner FM, Weidner W, Naber KG.. Optimal management of urosepsis from

the urological perspective.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7,30:390-397

32. 魏武, 葛京平, 马宏青, 等.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

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2:264-267

33. Foz A. Sepsis of urological origin: microbiological aspects. Antibiot Chemother,

1976,21:69-72

34. 黄锦坤, 李逊, 吴开俊, 等.复杂性肾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防治探讨.中国医师杂

志,2006,8:747-748

35. Menninger M. Urosepsis, Klinik, diagnostik und therapie. In: Hofstetter A, editor.

Urogenitale infektionen.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1998. 521–528

36. 黄锦坤, 李逊, 吴开俊, 等. 复杂性肾结石感染的菌谱、耐药谱分析. 中国医药,

2006,1:110-112

37. 李光辉.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58-60

38. Peterson J, Kaul S, Khashab M,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pretherapy susceptibility of

pathogens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r acute pyelonephritis enrolled in a clinical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November 2004 through April 2006. Clin Ther, 2007, 29(10):2215-2221

39. Roghmann MC, Wallin MT, Gorman PH, et al. Preval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olonization with fluoroquinolone-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 in community-dwelling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dysfunc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6, 87(10):1305-1309

40. Stamm W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pyelonephritis.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th ed. Edited by Fauci AS Braunwald E, Isselbacher KJ, et al.

New York: McGraw-Hill,. 1998. 817-823

41. Stephen Bent, Brahmajee K. Does This Woman Have an Acute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JAMA, 2002, 287:2701-2710

42. Flanagan PG, Davies EA, Rooney PG, et al. Evaluation of four screening. tests for

bacteriuria in elderly people. Lancet, 1989, 1:1117-1119

43. Clement S, Young J, Munday E. Comparison of a urine chemistry analyser and

microscopy,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n elective orthopaedic population. Contemp Nurse.2004,(17):89-94 44. 曼德尔-道格拉斯-贝内特感染病学(英文影印版). Mandell,G.L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782

45. Blum RN, Wright RA. Detection of pyuria and bacteriuria in symptomatic ambulatory

women. J Gen, Int Med, 1992,7(2):140-144

46. Jenkins RD, Fenn JP, Matsen JM. Review of urine microscopy for bacteriuria. JAMA,

1986, 255(24):3397-3403

47. Stamm WE, Wagner KF, Amsel R, et al. Causes of the acute urethral syndrome in

women. N Engl J Med 1980, 303:409-415

48. Wigton RS, Hoellerich VL, Ornato JP,et al. Use of clinical findings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women. Arch Intern Med, 1985, 145:2222-2227

49. Shine Young Kim, Young Jin Kim, Sun Min Lee. Evaluation of the Sysmex UF-100

Urine Cell Analyzer as a Screening T est to Reduce the Need for Urine Cultures for Communit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m J Clin Pathol, 2007, 128(6):922-925

50. 袁汉尧. 临床检验诊断学.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 14-17

51. Kass EH. Bacteriuria and pyelonephritis of pregnancy. Arch Intern Med, 1960,

105:194-198

52. Rubin RH, Shapiro ED, Andriole VT, et al. Evaluation of new anti-infectiv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nd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lin Infect Dis, 1992, 15 (Suppl 1):S216-220

53. Abarbanel J, Engelstein D, Lask D, et 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men younger than

45 years of age: is there a need for urologic investigation. Urology, 2003: 27-29

54. Jou WW, Powers RD. Utility of dipstick urinalysis as a guide to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suspected infection or hematuria. South Med J, 1998,91(3):266-269

55. 斯崇文, 贾辅忠, 李家泰. 感染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46-1447

56. Kathryn O’Brien1, Sharon Hillier, Sharon Simps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empirical antibiotics for adult women with uncomplicated UTI in general practic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7,59: 1200–1203

57. Aune A, Alraek T, LiHua H, et al. Acupuncture in the prophylaxis of recurrent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dult women. Scand J Prim Health Carek, 1998, Mar;16(1):37-39

58. Nazarko L. Infection control. The therapeutic uses of cranberry juice. Nurs Stand.

1995, 17-23; 9(34):33-35

59. Ferry S, Holm S, Stenlund H, et al. The natural course of uncomplicated low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women illustrated by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Scand J Infect Dis, 2004, 36: 296–301

60. Chew LD, Fihn SD.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women. Clin Evid, 1999,1:306-311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二)流行病学

尿路感染占社区感染的第2位,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在女性,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便增加1%,约有10%的女性每年会发生一次尿路感染,第一次发生尿路感染后有超过25%的女性患者在6个月内会再次发生感染[1],约有6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尿路感染[2,3]。在我国,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8%~31.7%[4,5]。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临床表现

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数分钟排尿一次或有急迫性尿失禁,但应排除妇科疾病或膀胱激惹的可能。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有血块排出。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①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肋脊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②全身症状:寒战、高热,体温可上升到39℃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ASB)ASB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

(四)诊断

1.病史询问(medical history)

(1)尿路感染相关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其伴随症状。

(2)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病史等(如是否留置导尿管或近期有无尿道腔内操作史、有无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疾病、有无尿道功能或解剖结构异常等),以排除复杂性尿路感染。

(3)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睡眠、饮食等。

2.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1)肾区检查,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腰部胀痛,肋脊角明显压痛或叩击痛,特异性较高。

(2)腹部检查,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3)尿道外口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处女膜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

3.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尿常规;血常规;尿涂片镜检细菌:能快速诊断有意义细菌尿,但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6];肾功能检查;尿细菌培养,推荐适用于下列患者:①怀疑急性肾盂肾炎患者;②症状没有缓解或在治疗结束2-4周内复发患者;③症状不典型的女性患者[7,8]。

4.影像学检查单纯性尿路感染一般不需要作影像学检查。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行X线腹部平片(plain of kidney-ureter-bladder,KUB)、静脉尿路

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B超或CT等,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尿路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以下情况应考虑行IVU[9]:①再发性尿路感染;②疑为复杂性尿路感染;③少见的细菌感染;④妊娠期曾有无症状性细菌尿或尿路感染者;⑤感染持续存在。

(五)治疗

尿路感染的治疗目的在于消灭病原菌,缓解症状,防止肾功能损害和感染的扩散。各种类型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如下: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短程疗法分为单剂疗法(single-dose therapy)和3日疗法(3-day therapy)两种方式[10,11]。

(1)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12,13]。在大肠杆菌耐药率低于20%的地区,可首选复方新诺明或甲氧苄氨嘧啶治疗[14,15]。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并可用黄酮哌酯盐或抗胆碱能类药物,以缓解膀胱痉挛,减轻膀胱刺激症状。此外,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也可减轻膀胱痉挛。

国内有学者报道,对首次发生下尿路感染者,给予单剂疗法,而对有多次发作史者,给予3日疗法,后者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再发率[16]。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此外,有研究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口服或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霜剂)可使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的粘膜恢复,并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阴道pH值,从而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再发[13,17-20]。但是,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会增加女性肿瘤的发病率,故应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3. 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常累及肾间质,有发生菌血症的危险性,应选用在尿液及血液中均有较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对于轻、中度患者可通过口服给药。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应首先通过注射给药,待病情缓解后,可转为口服敏感抗菌药物治疗1-2周。其治疗原则是:①控制或预防全身脓毒症的发生;②消灭侵入的致病菌;③预防再发。

在致病菌的特性和药敏试验结果尚不清楚情况下,不推荐选用氨苄西林或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急性肾盂肾炎开始治疗药物,因为现已发现大约有超过60%的大肠埃希菌对它们耐药[21,22]。在大肠杆菌耐药率低于10%的地区[23],推荐使用喹诺酮类药物7-10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如果增加喹诺酮类药物的单次使用剂量,也可将疗程缩短到5天[24,25]。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常用药物同短程疗法。如果治疗有效,则继续使用。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26]。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2,13]。

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为了尽可能有针对地使用抗菌药物,可先行尿沉渣细菌革兰染色镜检,初步判断感染细菌的类别,根据染色结果在以下抗菌药物中进行选择[27,28]: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不仅对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效,对葡萄球菌、某些厌氧菌、支原体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也有效;②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本品毒性低,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有些药物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部分药物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在社区高氟喹诺酮耐药以及广谱产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杆菌(高于10%)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菌有效,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如耳毒性、肾毒性等。

4.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见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5.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

(1)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以及接受了可能导致尿道粘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患者。

(2)非妊娠女性ASB,对非妊娠女性的ASB进行治疗,既不会降低感染

(推荐)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一、致病菌 1.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埃希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2. 急性和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 3. 尿路梗阻、畸形、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或行器械操作后引起的感染以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居多。 4. 15岁以下男性,变形杆菌感染较常见;55岁以上男性或全身情况较差者,葡萄球菌感染增多;16-35岁女性,葡萄球菌感染仅次于埃希大肠杆菌,约占10%-15%。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首先收集尿液做尿沉渣涂片、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其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 如为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合成药物。 3. 抗生素的使用,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 三、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参考上述急性第1点。 2. 抗生素的应用至少2-3周,需要继续长期应用小剂量口服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有时维持几个月以上。 3. 治疗期间,反复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培养。 四、急性膀胱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单纯性膀胱炎的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国外提倡单次剂量或3日疗程,目前采用最多的是3日短程疗法。

2. 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耐药或有感染诱因,要及时更换合适的抗生素、延长应用时间。 五、急性尿道炎 1. 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 2. 采用氟哌酸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2014版)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一、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 1. 单纯性尿路感染:(1)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2)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2. 复杂性尿路感染:(1)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2)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 二、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 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短程疗法分为单剂疗法(single-dose therapy)和3日疗法(3-day therapy)两种方式。 2. 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3. 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并可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结石专家共识(DOC)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 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范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范结石的治疗,我们将 2006 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范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录 1 背景 1.1 参考文献 2 分类 2.1 结石患者分类 2.2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3 参考文献 3 诊断 3.1 影像学检查 3.1.1 造影剂过敏 3.1.2 二甲双胍 3.1.3 肾功能不全 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碘的剂量 3.1.4 未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1.5 参考文献 3.2 结石成分分析 3.2.1 参考文献 3.3 生化检查 3.3.1 急性期检查 3.3.2 尿液检查项目(寻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 3.3.3 对检查项目的评价 3.3.4 参考文献 4 结石大小 4.1 参考文献

5 肾绞痛的治疗 5.1 镇痛 5.1.1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5.1.2 预防肾绞痛复发 5.1.3 双氯芬酸钠对肾功能的影响 5.2 参考文献 6 取石的适应症 6.1 参考文献 7 肾结石的取石 7.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7.1.2 ESWL 治疗巨大肾结石 7.1.2.1 结石所在位置 7.1.2.2 结石大小 7.1.2.3 结石成分和硬度 7.1.2.4 参考文献 7.2 肾结石经皮肾碎石术 7.2.1 并发症 7.2.2 参考文献 7.3 鹿角形结石的治疗和结石大小的重要性 7.3.1 ESWL 7.3.2 经皮肾镜取石术(PNL) 7.3.3 ESWL 联合 PNL 7.3.4 经皮手术与 ESWL 的比较 7.3.5 参考文献 7.4 肾结石开放手术取石 7.4.1 开放性手术适应症 7.4.2 手术操作 7.4.3 参考文献 7.5 药物溶石 7.5.1 感染性结石 7.5.2 磷酸氢钙结石 7.5.3 胱氨酸结石 7.5.4 尿酸结石 7.5.5 草酸钙和尿酸铵结石 7.5.6 参考文献 7.6 肾结石治疗方法的介绍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系列(转载) 发表者:江伟凡710人已访问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 Ⅰ度 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Ⅱ度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 Ⅲ度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度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 推荐意见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 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 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 [2]。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实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文案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 49%-1 00%。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设计

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 前言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5—10%,在我国尿石症患者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近四分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我国泌尿外科发展迅速,结石的各种治疗方法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未进行规化,导致部分医院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随心所欲,或者根据其医疗条件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为了规结石的治疗,我们将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公布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指南进行了编译和整理,希望对我国的尿石症治疗的规化有所帮助。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泌尿系结石学组 二OO五年十月 目录 1 简介 (1) 2 结石患者分类 (1) 3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2) 4 诊断 (2) 4.1

影像学诊断 (2) 4.2 实验室检查 (3) 5 治疗 (5) 5.1 缓解疼痛 (5) 5.2 取石 (6) 5.2.1 术前评估 (6) 5.2.2 治疗方法选择 (6) 5.2.3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 (7) 5.2.4 肾结石取石的基本原则 (9) 5.3 钙结石的预防措施 (10) 5.4 钙结石的药物治疗 (11)

5.5 尿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6 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治疗 (12) 5.7 感染性结石的药物治疗 (13) 6 总结 (13) 1.简介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一生患结石的风险在5—10%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率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任何类型结石都有可能复发,而且在临床上复发性结石多见,是治疗和预防的重点。 2.结石患者分类 基于结石的化学组成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结石患者分为不同类型(见表1)。 表1:结石患者分类 描述 缩写 感染性结石 INF 非钙结石尿酸/尿酸钠/尿UR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时间:2014-02-12 单纯尿路感染 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 入性操作的ASB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半片或一片、TMP 50mg、呋喃妥因50mg(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疗法l~

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宁国市中医院泌尿系结石治疗指南 一、肾结石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1、肾结石治疗的总体原则是解除痛苦、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有效去除结石、 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2、保护肾功能是结石治疗的中心。 3、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二)严重梗阻的紧急处理 1、梗阻合并感染可造成肾积脓、高热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 处理:(1)广谱抗生素。 (2)抗生素控制无效则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充分引 流,同时根据血培养或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留置输尿管导管或支架管亦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因脓液稠厚而引 流不畅,若体温3天仍得不到控制,需行肾穿刺造瘘。 2、梗阻合并肾功能不全、少尿甚至无尿 处理:(1)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2)若插管失败,则行超声引导肾穿刺造瘘。 (3)双侧梗阻急诊只需处理肾实质好的一侧即可。 (4)上述处理后视情况行急诊血液透析。 待感染控制,肾功能恢复后再处理结石。 (三)肾绞痛的治疗 1、肾绞痛急性发作期可以适当限制水的入量,利尿药和大量饮水可加重肾绞痛。 2、药物治疗 (1)一级镇痛药物为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50mg,口服、布洛芬(芬必得),0.3,口服、吲哚美辛栓(消炎痛),100mg,肛塞。 (2)二级镇痛药物为非吗啡类中枢镇痛药:曲马多,50mg,口服。 (3)三级镇痛药物为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吗啡酮(5~10mg,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强痛定(50~100rng,肌肉注射)等。阿片类药物在治疗肾绞痛时不应单独使用,一般需要配合阿托品、654-2等解痉类药物一起使用。 (4)解痉药:①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硫酸阿托品,0.3-0.5m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和654-2,10mg,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②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③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10mg,口服或舌下含化;④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口服)。 对首次发作的肾绞痛治疗应该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果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应该与阿托品等解痉药一起联合使用。 3、此外,针灸刺激肾俞、京门、三阴交或阿是穴也有解痉止痛的效果。 (四)排石治疗 去除肾结石的方法包括排石、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碎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 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0,48(1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3条) 1.Shaikh N.Morone NE.Bost JE Preal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hood:a meta-analysis 2008 2.Marild S.Jodal U Incidence rate of first-time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under 6 years age 1998 3.上海市儿科学会肾脏学组.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学组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2007上海) 2008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2010 5.Whiting P.Westwood M.Bojke L Clinical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model 2006 6.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diagnosis,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2007 7.Practice parameter:the diagnosis,treatment,and evaluation of the init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febril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merican Academy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1955994.html,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Subcommittee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999 8.Jodal U.Lindberg U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vesico-ureteric reflux.Recommendations from a Swedish state-of-the-art conference 1999 9.UTI Guideline Team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Evidence-based care guideline for medical management of fir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12 years of age or less 2006 10.Gordon I.Barkovics M.Pindoria S Primary vesicoureteric reflux as a predictor of renal damage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3 11.Hodson EM.Willis NS.Craig JC Antibiotics for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children 2007 12.Michael M.Hodson EM.Craig JC Short versus standard duration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3 13.Williams GJ.Wei L.Lee A Long-term antibiotics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b11955994.html,/Periodical_zhek201011005.aspx 授权使用:南通大学(ntdx),授权号:dd60d530-ab9f-4cf6-8d39-9ea6015aed63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4日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优质参考)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

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及护理 一、概念: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二、病因及流行病学:本病为细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肾脏病变,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等约占70%偶有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本病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1%~2%,其中主要是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003%·1%,而男性发病率为0在学龄期儿童中,女性发病率为:三、发病机制、感染途径1(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是有细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或者细菌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强,容易侵袭膀胱和肾脏,造成感染血行感染途径较少:细菌从身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2)(3)淋巴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可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但是这种十分罕见。诊断要点:四、. 、临床表现1)膀胱炎患者的症状通常局限在泌尿道(1)排尿时有烧灼感、疼痛、尿频、尿急和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感1)血尿:尤其是排尿终末段2)其他症状:尿液混浊、全是不适、寒颤、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腰痛3)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2( 1)全身感染症状:多起病急,常伴有寒颤、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痛或腹泻。 2)肾脏和尿路的局部表现:常用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多数伴腰痛或肾区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可见脓尿或血尿。 3 (3)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盏、肾盏组织。平常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4)无症状细菌尿: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即患者有真性细菌尿但无尿路感染症状。主要的护理问题五、 尿急尿痛有排尿异常与膀胱壁出现炎症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受到刺激而发生尿频、、 1. 关、体温过高与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有关。 2 3、焦虑与此病易复发、患者需接受长期药物治疗,同时患者因害怕慢性发炎导致肾脏问题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等。 5护理措施六、、一般护理1(1)环境与休息: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维持病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病人能充分的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心情尽量放松,指导患者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减轻患者的焦虑,缓减尿路刺激症(2)饮食护理: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饮酒或咖啡,消化症状明显患者可静脉补液,做好口腔护理,在无禁忌情况下,以上,勤排尿,2500ml 指导患者尽量饮水,每天(3)皮肤、粘膜的护理:发热患者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内衣裤应选择吸汗且透气性好的面质材料,应宽松干净,注意会阴清洁,教会患者正确清洁会阴的方法,洗澡选用淋浴(4)密切观察病情:检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XXXX年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高小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果宏峰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那彦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牛远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乔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王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目录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三、说明 第二节总论 一、基本定义 二、分类 三、流行病学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五、细菌耐药性 六、诊断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三节各论

一、单纯性尿路感染 二、复杂性尿路感染 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 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一、尿路感染的随访 二、尿路感染的预防 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 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 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

泌尿系统感染指南简化版

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 一、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二、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细菌尿定义 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 尿细菌数>105CFU/mL,尿中白细胞计数>10/mm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 应答。 三、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四、诊断:通过症状、体检和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对女性患者和无法配合的男性患者,推荐通过导尿法获取中段尿标本。 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ESCMID)规定的尿路感染诊断的病原学标准为: ●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中段尿培养≥103CFU/mL; ●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段尿培养≥104CFU/mL; ●女性中段尿培养≥105CFU/mL、男性中段尿培养或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导尿标本≥104CFU/mL。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为基础来制定我们的诊断标准: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新鲜尿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 数视野见到细菌。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 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氏阴性 杆菌菌数≥105CFU/mL应视为尿路感染。 (1)耻骨上穿刺抽吸尿液细菌培养只要发现细菌即可诊断尿路感染。八、关于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但也有研究显示社区性单纯尿路感染患者中,有60%患者经验用药与最终的尿培养结果不符。

2019年亚洲泌尿协会尿路结石诊治指南

2019年亚洲泌尿协会尿路结石诊治指南 导读 2019年4月,亚洲泌尿协会(UAA)发布了泌尿系结石指南,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达成一致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涉及泌尿系结石的病因学、诊断、代谢评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预防复发等。为帮助大家临床工作,现将指南重要部分翻译整理如下。因中英文语言环境不同,翻译难免有所疏忽,附上英文原文,以供参考! 该指南意见根据牛津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分级,其中GR表示推荐级别(A-D,推荐强度由高至低),LE表示证据水平(1-5,证据强度由高至低)。 尿路结石的诊断 Urine routine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s (red blood and white blood cellcounts, nitrites, urinary pH and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tests (LE:3, GR:B).Blood samples for total and differential counts, serum urea, creatinine, Na andK are investigated in first-time stone-former patients (LE:3, GR:B). If thepatient is a recurrent stone former, then stone analysis, serum (ionized)calcium, phosphorus, uric acid, magnesium, as well as

urinary calcium,phosphate, uric acid, magnesium, citrates and cystine levels are investigatedat least once (LE:3, GR:B). 实验室诊断方法 尿常规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尿液pH值和尿培养以及敏感性试验)。对首发结石患者进行血液样本总体和差异计数、血清尿素、肌酐、钠和钾检查。如果患者是复发性结石,则对结石成分、血清(离子)钙、磷、尿酸、镁以及尿钙、磷酸盐、尿酸、镁、柠檬酸和胱氨酸水平至少进行一次分析(LE:3,GR:B)。 Plainradiography is not sensitive and specific enough for the diagnosis of stone(LE:4, GR:B). US is the recommended choice of diagnosis for most renal stonesand ureteric stones, particularly in children (LE:4, GR:B). NCCThas the bes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renal stones, andwould be superior to US, in particular for ureteric stones. However, risks ofradiation expos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LE:4, GR:B). If possible, a low-doseNCCT protocol should be used for patients with BMI <30 kg/m2, to minimizeradiation risk to patients (LE:4, GR:B). 影像学诊断方法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 时间:2014-02-12 单纯尿路感染 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 '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 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 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 3 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 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 日。如果用药后48-72 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 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 6 周。 对发热超过C、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 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 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 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 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 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 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 患者。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 进行治疗。 5 ?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 半片或一片、TMP 50mg 、呋喃妥因50mg (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 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 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 疗法I?2年或更长。②复发: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用最大允许剂量治疗 6周,如不奏效,可考虑延长疗程或改用注射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