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专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学段要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要求: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童诗

活动开展: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是个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是个,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活动内容: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

◎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分:

(1)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5)行旅诗和闺怨诗

(6)送别诗

9、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拓展: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诗海拾贝

活动一搜集诗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三、课外拓展

1、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

活动三:《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天净沙·秋思》

(2)了解元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曲,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曲,总结赏析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情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学会赏析曲的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2、揭示课题

3、简介作者及元曲

(二)朗读本曲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琅琅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

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2、学生散读

3、个别学生朗读

(三)感受意境

请同学们再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艺术手法

1、简约与深细相结合

2、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3、景色与情思相结合

(五)总结赏析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3、结合作者背景从意境中体会情感

(六)拓展练习

1、用总结出的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天净沙秋》

2、对比练习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并背诵两首诗。

2、赏析《四块玉别情》

与诗同行

活动一: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预设:

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

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

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

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方法:

互动与合作

活动准备:诗歌朗诵会材料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活动三:合作编诗集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准备: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自己写的诗词;

准备和诗有关的图画和空白纸或本。

活动过程:

一、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二、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三、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活动四: 给诗加“腰”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用字的巧妙。

教学难点:

1、给诗填字,补充诗句,感受推敲字词的乐趣,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读古诗,入情入境。

导语:同学们,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我们跟着苏小妹给诗加过“腰”。我们都知道,古人写诗用字非常讲究,到底“诗腰”还有哪些讲究的地方?诗人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

学习了这么多诗歌,今天老师想来先考考大家诗歌朗读的功底。

师:谁想来试试?

课件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范读。

师:真不错!感受到春意了吗?

生读。

师:越来越有味道了。一起来怎么样?

集体读。

师:好!下面这首诗比较长,谁有勇气来挑战?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生读

师:感觉到润物细无声了吗?

集体读。边读边想象。

二、找佳句,初步赏析。

过渡:真不错!一首好诗就像一杯好茶,善于朗读诗歌的人,就像功夫老到的泡茶师傅,能把茶的香气散发出来,而真正喝茶的高手是既懂得泡茶,又懂得品茶。

看样子,我们同学功底不浅,懂得泡茶了,今天我们要学着怎么品茶。

师:这两首诗,你最喜欢哪首?你觉得哪句写得特别好?

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首诗,读完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预设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潜”说明了春雨悄悄地来到了大地。

潜:春雨悄悄地来了,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真不错!要是诗人能听到你的点评一定很欣慰。

再增加点难度,敢接受挑战吗?

以下这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这首诗因为一个字出了名,看谁能把它找出来。注意: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思考。

出示: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预设2:“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绿”

师:这个绿字妙在哪里?

生:绿字,让人感觉到江南的春天到了,春风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带来了生机。

师:这句诗背后还藏着不少故事。据说当年大诗人王安石为了这“绿”字可谓绞尽脑汁。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给这句诗的中间加一个什么字?

出示:春风又()江南岸

生:“到”“过”“入”“进”

师:“到”“过”“入”“进”与“绿”作比较。

提到“扫”(与秋风扫落叶作对比)

绿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这里用做了动词。意思是吹绿了。绿字既表现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和王安石想到一块去了。课件出示:

“到”、“过”、“入”、“满”

填到这些字的请举手。看来大诗人也和我们差不多,如果我们像王安石精益求精,也能成为大诗人。

师:有意思吗?

三、赏诗眼,推敲字句。

过渡:所谓一字千金,一个字能让一首诗活起来,一首诗可能因为一句或是一个字而流传千古,不少诗歌背后还藏着有趣的故事。韩愈和贾岛都是大文学家,而他们就是因为一首诗,一个字成为了朋友的。

师:想知道哪首诗吗?

出示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集体读。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闲居:闲置的屋子,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草径:长满草的路。

师:作者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间幽静、长满荒草的园子?

生:晚上

师:你怎么知道?

生:僧敲月下门

师:既然是晚上,一切都很安静,什么声音让作者知道“鸟宿池边树“?

生:敲门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贾岛犹豫了很久,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呢?大诗人骑在驴背上想呀想呀,一头撞在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可是个大官,他的手下把贾岛押到了韩愈面前,贾岛告诉韩愈缘由,韩愈不但没责怪他,还跟贾岛研究起这句诗来。韩愈说用敲比用推更好?你能说说韩愈的理由吗?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小组活动。

师:现在老师是贾岛,韩愈在哪里?

生汇报。

预设:敲比推更有礼貌。敲的声音比推的声音更响亮。

师补充:这是个幽静的夜晚,作者来到了幽静的小园,推也有声响,敲也有声响?为什么要用推而不用敲?同学们非常熟悉推木门的声音,师:敲门声又是怎样的呢?安静,仔细听: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

师敲桌子。

师:敲声清脆有力,在幽静的夜晚格外响亮,更加衬托出夜晚的宁静,更突出朋友家的幽静,

突出题目中的哪个字(幽)

贾岛曾经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年推敲出两句好诗句,吟颂起来真是激动得泪流满面。

老师常说写作文字词要好好推敲,推敲一词源于这首诗词。

四、填佳字,给诗加“腰”

1:春风

吹绿了树梢

吹()了小草

吹皱了河水

吹鼓了花苞

(绿,俏,醒……)

生回答,说理由,比较品析。

2、黄莺鸣翠柳,紫燕()春风。

生回答。(迎……剪)

品析

生能回答“剪”,让生说理由。生答不到,课件出示“剪”,品析。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无形的风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4、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窗前()传春讯

枝上()送好音

生回答,师板书,师生品析。

(细雨黄鹂)

(提示:哪种鸟雀声音传递春天的到来的喜悦。如:黄鹂鸣翠柳。)

6、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7、学生自己出示题

师生一起对诗。

8、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山鸟,时鸣春涧中。

结:好诗就像好茶,越喝越有味道,越品越上瘾。多读诗,读好诗不但能增强语感,还能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鉴赏能力。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诗人推敲推敲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更加精练。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难忘的小学生活 第六课 教案

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切入点开展活动,会收集、整理、拍摄、制作与本次活动相关图文资料,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明确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策划制作方案。 3.学生能够从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中筛选出和班级纪念册栏目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班级纪念册,交流并展示小组制作的班级纪念册,能够对其他小组的设计制作给出评价意见,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从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中筛选出和班级纪念册栏目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 一、畅所欲言,重温往事 1.展示照片,重温难忘瞬间。 师:记得刚开始见到你们的时候,你们都好小好小,转眼,你们就要毕业了。看着日渐成长的你们,老师的心中有着太多的不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你们朝夕相处的一幕又一幕!

师:这是你们刚入学时照片,那时,厕所门前的香樟树刚刚种下,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生1:这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已经参加了六年。 生2:这是我们举行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前几年足球场还没铺草坪呢! 生3:这是我们的节日,那一年我们班表演的《劳动最光荣》,曾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 生4:这是我们在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敬老院孝老爱亲,在中兴公园研学赏春,在大教室举行“颁奖典礼” …… 2.学生交流,回忆往事 师:张张照片,勾起回忆,那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回忆一下,在母校生活的这些日子里,你收获了什么?最难忘的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 二、明确主题 师总结过渡:桩桩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起来感慨万千。多希望时间能在每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静止,可岁月匆匆,那只是一种奢望。但是我们可以把把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装进班级纪念册中,让回忆成为永恒!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策划、制作班级纪念册。(板书课题:小小纪念册,依依离别情) 三、分组展示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篇一: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 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 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 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 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 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4)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提醒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 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 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3)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周教案 备课人: 1 山中访友 教材简说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 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 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 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 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玄(xuán)奥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树冠(guān )湛(zhàn)蓝凝(níng)静 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悴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 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 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 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 (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 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 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课标表述】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通过联想、想象体会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通过小组合作,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重点、难点】 (一)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二)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2.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评价方案】 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有尽有”一词写出表示的颜色的词并解释五彩缤纷的意思,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 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5; 5.通过观看微视频后的仿写句子评价目标6。(见评价单第四题)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落实目标1)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 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 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目标4)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 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

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备课人:复备: 项目内容二次备课 教材分析“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 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 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 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 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 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 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 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 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 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 合性学习自主、合作、 探究、开放的特征,抓 好策划、活动、交流、 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 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 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 生难忘的回忆。 学习目标叙写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用语文形式,来感受过去的六年、表达感情、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与学校的道理。 课程 资源 运用 课件生字卡片 评价设计 1、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抽测,同桌互相检查,掌握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3、设计书写作业,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 项目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的策 略设计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三首古诗。 3.通过诵读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4.体会故事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委婉含蓄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体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寒食》 一、导入解答 寒食节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寒食》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是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以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导入(《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强调民间传说对后人的滋养。 二、整体把握。 1.初读:指名读。订正字音后齐读。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织女思念牛郎) 她的思念深吗?有何为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二读:指名读,互相评价。在评价中把握诗作情感。 三、研读探究。 1.形象塑造。 (1)读完全诗,你觉得自己心目中的河汉女是什么形象? [提示]美丽、楚楚可怜。如“皎皎、纤纤、素手”等词语表现出的形象。 专情,深情。如“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句表现出的形象。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诗人是怎样刻画出这样的形象的? [提示]正面的细节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正面描写:皎皎,洁白明亮之意,言星之皎皎亦言人之洁白。纤纤,细弱的样子。素手,洁白的手。 小结: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很简单——抓细节,用映衬。 2.叠字。 你有没有发现本诗写作上的其他特色?尤其是形式上?——叠字。 请背出你所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古诗词名句。(学生背诵) 给出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个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学生仿写。挑选一句比较有感觉的诗句仿写一句话,表达出叠字在诗词句中的作用。评价时注意:原句对作者的称谓;自己表述的简洁性、形象性。 请学生为本诗的叠字运用作小结。 (形式上: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内容上:反复渲染,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3.三读:齐读1~2遍。尝试背诵。 四、小结。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mò)脉不得语。 赏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三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第一组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天上的街市 白桦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第七组 21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鹿和狼的故事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lesson plan of "Lightly knocking on the door of poetr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收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好整个汇报展示过程的小环节。进行汇报活动设计,收集学生积累的资料,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节目排练。 2、学生准备:包括收集的资料,竞赛的题目,朗诵的表演,推荐的诗、书,讲、演的故事,编辑的集子,写好的赏析、诗作等。 3、师生合作:制作一个汇报学习成果的网页。 主页 与诗同行诗海拾贝诗歌擂台童心诗趣

“与诗同行”:包括“我与家长同学诗”“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诗经》赏析”“古诗中的成语”“诗与诗人”五个内容,均为各学习小组要汇报的内容。 “诗海拾贝”:收集了古今中外的部分名家名作。 “诗歌擂台”:考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程度。 “童心诗趣”:图文并茂地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在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快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撷取其中一、两枚美丽的贝壳,用一双“诗”的眼睛,用一颗“诗”的心灵,去欣赏、去品位、去感受吧! 二、学生介绍学习网站的概况 1、学生a: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的结晶。它是由老师以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共同完成。网站分为四大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生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