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不欠你的”!父母都在疯传!看哭了!

“孩子,我不欠你的”!父母都在疯传!看哭了!

故事一:“我们很有钱吗?”

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

所以美国小孩从小就会自己努力,等继承了父辈祖业,也会如此传承,几代过去,就成就百年企业。

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

所以,中国有的富人小孩,从小就被娇惯坏了,爹还没死,他们就开始大把花钱,整日无所事事。

等到他们接手了父辈产业,很快挥霍殆尽。

下面看一个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对待孩子教育的差异:

朋友的儿媳是美国人,目前儿子、媳妇和3岁的孙子托比定居美国。夏天,朋友去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朋友大开眼界。

故事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不禁想起,同事的侄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故事三: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正是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

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

一、请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

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

二、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

三、避免挑剔或纠正

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

四、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

当孩子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我不欠你的!中国的父母太宠爱溺爱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

孩子小时候为他遮风挡雨,把一切都安排好,将他保护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长大了,甚至成家了,中国的父母仍然里里外外给孩子操持着,他们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了子女而活,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踪影。

无论是年轻的父母们,还是已经年老的父母们,孩子不仅仅需要我们的宠爱,他们更需要我们放手的爱!

我们的子女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有能力独自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或许他们自己找到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中国的父母们,咱们要学会放手,不要再做一个生活全包的父母了。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照顾孙辈,我们都要时刻记住,父母不欠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不欠孩子的!

这个故事对每一个家庭都有深刻的意义,希望中国的父母都能读一读此文。

无论是与子女相处,还是教育孙辈,都要时刻记住我们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我们也总有一天会退出孩子的生活。他们终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孩子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孩子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有些等120来急救的,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这么漫长的等待里,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护理师蔡春玉给了以下一些建议———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防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温水浴———水温32~3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要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普通发热的一般护理 控制发热:把体温控制在38℃以内。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也可以使用药物降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 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家长不要搂抱或晃动患儿。 饮食:如能进食,要及时哺喂母乳;较大儿童可给予流食,并鼓励多饮水,予清淡饮食,补充营养。 其他:处于嗜睡状态者,要注意变换患者体位,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专人看护,防止患儿坠床或碰伤。 高热惊厥如何预防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观察测量体温,一旦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搐。 4、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复发。 小孩日常要保健 1、加强锻炼,每天保证三浴:空气浴、阳光浴、水浴。 2、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避免积食。 3、适当补充益生菌,或饮用酸奶。 4、避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少食煎炸食物。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 技巧 1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2 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 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得自己的公平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 吓唬或训斥打骂对方的孩子。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们的明明打架,我就……”或者甚至训斥和动手打别人的孩子,以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3 对于孩子打架,既要重视,又要淡化 在大人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是害怕孩子们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的。大人们多把打人的孩子认定为“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若是“坏孩子”,那父母自然成为了“坏父母”。这是很多父母无法忍受的。 但是有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更有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认为: 打架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同理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父母送我上大学演讲稿

父母送我上大学演讲稿 如果没有父母的一路扶持,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大学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父母送我上大学演讲稿,供你阅读。 父母送我上大学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这个演讲比赛。“父母送我上大学”这个题目引起了我许多的感触,我在此跟大家说说吧。 徐徐而来的秋风渐渐吹散了点夏季的炎热,在这个金秋的九月,我结束了漫长无聊的假期,背起了大包小包的行囊,跨入了大学的校门,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我能清楚地记得,报到那一日我既紧张又兴奋,既迷茫又期待的心情。妈妈早在我报到的前一个星期就叫我把要带去学校的东西准备好,并早早放下话来,她不会再管已成为大学生的我了,以后所有的事情要我自己去做,她也不会再帮我做任何的决定了。而老爸在我报到的前一天跟我商量要我自己去学校,我当时就翻了一个白眼,列出了两个我自己不能去学校的理由:一,行李很重;二,我是路痴。所以,协商以失败告终,老爸还是送我去了学校。虽然知道父母一直以来都主张“放养式”的教育,很注重我的独立能力的培养,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我也会时时感到无奈和偶尔的心酸。因为再怎么说我也是个独生女啊,虽然不必到“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融了”的地步,但也要偶

尔心疼心疼我呀。 不过,报到那天还是挺感动的。那天从阳光灿烂到暴雨倾盆再到雨停,我和老爸一点也没被雨打湿,因为我们不小心选择了一条很长很慢的队伍去交学费。所以,老爸排队排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当他疲惫回来的时候,突然涌上了一股愧疚感,觉得对不起他和妈妈,要挣钱养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我还这么不争气,没考到本A,让他们花那么多的钱送我上本B。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独立能力挺强,但还没能强大到可以不依靠他们,更别说保护他们了,到关键时候还是要让他们为我操心。 忙碌了大半个上午,找到了宿舍,老爸只帮我挂了蚊帐,其余的全部自己动手,没办法,家训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老爸也劳累大半个上午了。见我收拾得差不多了,老爸就说要回去了,突然极不舍得,毕竟假期呆在家久了,这一分离,要一个星期多才能见了。老爸离开的时候没叫我送,因为他知道我返回的时候找不到回宿舍的路。现在想来,真是对不起他。父母就是这样,永远为你着想,他们会爱你更甚于爱他们自己。不管他们对我多严厉,打骂过多少次,我又怨恨过他们多少次,我都爱他们,永远爱他们。因为以后绝不会有人像他们一样无私的爱我,不求回报的为我付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诗我很喜欢,它提醒我们要好好孝敬父母。为人子女有应尽的本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不去孝敬,不去赡养,那他一定是极度自私的人,再善良也不会善良到哪儿去。我现在还没有什么能力能赚到什么钱,我能为父母

【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家庭教育】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一,模式教育,“让优等生”成了“问题生” 有这样一个女孩,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仗。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书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 可就是这个问题学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在全美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式教育,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硬逼着孩子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失去孩子原有的灵性,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怎么打?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要不要打孩子,这不仅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加以证明的问题。就请大家一起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不打派主张:打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张:“打”也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手段,尽管打孩子看起来很不人道,但也许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一种看似野蛮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图,也可以实现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物,避免肉体的伤害。 当孩子没有学会避免伤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讲的话,对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没有记性,父母又没有时间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可以打孩子。这种惩戒方式,可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烧伤、烫伤以及受到其他肉体的伤害。 2、避免放纵孩子做坏事。 孩子做坏事时,是为了得到一种冒险、刺激的精神体验。如果这时不打他,那么他做坏事时带来的这种体验就会成为唯一的体验。一旦这种“愉快体验”成为做坏事后的唯一体验,或者因为父母的批评不够,以至于这种愉快的体验盖过了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把做坏事当成内心十分向往的事情,脑海中对于“不能干坏事”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更不会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纠正任性。 现在,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环境;

爸妈送我上大学

爸妈送我上大学 作者: 来源:《师道》2015年第07期 那年8月,我被西安的一所大学录取,到学校报到的前一天,父亲语气低沉几乎是喃喃自语地对我说:“我去送送你吧?”这是父亲第三次对我说这句话,前两次都被我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想让我妈去。”父亲“哦”了一声,难过地转过身去。 自记事以来,父亲很少关心过我,常常不是吼就是嚷,稍有不满意便吹胡子瞪眼睛,即使不打骂,也吓得我双腿瑟瑟发抖。记得有一次,我没了作业本跟父亲提了一声,他立刻眉头一皱,嚷道:“少烦我,找你妈去!”当时我伤心地哭了,父亲也没说句好听的话哄哄我。我之所以跟母亲亲,因为母亲那里有我享不尽的母爱。在父亲那里受了委屈,母亲总会搂着我的头安慰我几句,有时会替父亲说话:“其实,爸爸是爱你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为此,父亲要去送我,我格外反感,在我心里,母亲才是送我的最佳人选。 那天晚上,去同学家回来得晚了一些,刚进门就听到父母在说悄悄话。“孩子不想让我送,你去送吧。”这是父亲和母亲商量的声音。“不,你是孩他爸,还是你去。”母亲说。“他妈,虽然孩子不是你亲生的,但我看得出母子情比父子情还深。看到儿子这么爱你,我心里踏实多了。”父亲一字一句地说。“千万不要这么说,咱儿子很懂事,这辈子没少让你受委屈。”母亲歉疚地说。 好一会儿,我才从父母交谈中得知,在我3个月大的时候没了亲娘,后来,从小失去双亲的继母来到我家。为了让我健康成长,享受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父亲和继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隐瞒着这件事……原来父亲不是不爱我,而是怕我将来对母亲不好,才把爱全让给了母亲。 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流到了我的脸上。我轻轻推开房门说:“爸、妈,你们一起陪我去上学吧。”说完紧紧抱着父母……(见金羊网,文/童谨袤) 1/ 1

给父母的6大忠告--卢勤..

给父母的6大忠告 孩子成长中的缺失还有很多,卢勤老师结合近30年的儿童教育经历,为解决孩子缺失问题,给父母提出了6大忠告。 一.成人比成功重要 1.学会做人,教孩子做人 著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广院有个座谈,有个学生就问:有位记者发现井盖被偷了,然后没有去找井盖,拿个照相机躲在草丛里,说看谁掉下来好拍一张照片,有一个人傻乎乎的掉下去了,就给拍下来了,问怎么看?”“显然,这是一个缺德的记者,记者第一责任当人,第二责任才当记者,你不能眼看着人民财产受到威胁而置之不理”。白岩松说非洲有张照片,震撼了世界:一个巨大的老鹰在追逐非洲一个饿得走不动的孩子,孩子被老鹰抓走了。这张照片获得国际大奖,有人谴责这个记者:你看到了你为什么不救。记者说我救了,没救起来,没人谴责他了。因为他有权利拍下历史的镜头,但是记者自己良心受到了谴责,最后自焚而死。这是道德的力量。 康德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一是满天的星空,二就是道德的力量。 2.家庭教育靠道德影响 家庭教育主要靠道德的影响,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父母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一个少年犯在回忆自己犯罪的时候说,他第一次犯罪是在五岁,说你五岁的时候干什么了,我跟妈妈上公共汽车,当时的个子超过了一米线一点点,应该买票。他妈拿手一摁我腿一弯曲就上去了没买票,下车以后他妈特得意,今天上车没花钱。上第二辆车不用我妈摁了,我自己曲着腿就上去了,又没买票。下车特得意跟他妈说,今天上车又没花钱,他妈说你可真聪明,以后见便宜就占,占不着就抢,最后入室抢窃成了少年犯。因为贪点小便宜,就害了孩子一辈子,值吗,其实在今天,很多父母送给孩子礼物,其实道德的礼物,是最重要的礼物。 小时候咱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国王13个儿子,要选一个儿子继承王位,有一天国王把13颗种子给了13个儿子,回去种花谁种的最好谁就可以继承王位,很多天之后过了一段时间,13个儿子端着花盆进来了,花都是非常茂盛的,只有最小的儿子花盆里空空荡荡,国王说你的花呢,别的孩子都说我是怎么养花的怎么养花的,说你的花呢,小儿子哭了,我也浇水了,我也施肥了,我也晒太阳了,可它就没有长出来,国王说了,让小儿子来继承王位了,大家说那怎么回事啊,国王说我所有的种子都是煮过了,根本就长不出苗来,这些苗全是假的,只有他是真的。一个国家把权力交给信得着的人,所以我们今天信得着的人都是从家里培养出来的,我们父母的言行,在影像孩子为人处事。 3.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 一个餐馆招聘女服务员,很奇怪不到一个月,很多很漂亮的女孩都被辞退了。有一天忽然发现餐桌下有一张100元钱的大票。她好激动啊,她家里很穷啊,她爸爸为她上学和买新衣服常常去山外卖血,她刚想把钱收起来,忽然想起爸爸讲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适度原则、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等,具体材料详见: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

一位妈妈写给即将步入大学的孩子

写给丫头的一些话(五) 2014年8月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丫头恭喜你终于长成大美女了。只不过在妈妈眼中,你18岁了仍然是小美女一枚。我们一起熬过的那些艰难岁月,暂且不提了,老妈得出的结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你懂的。 记得你初中毕业时,老妈为了安慰你与同学伤离别写了一篇小文章,这次你高中毕业即将步入你心仪的大学,老妈再次写几句,但愿你不会嫌罗索。 1.关于学业 年轻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是学有所成,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你这个暑假学习任务也不少,瑜伽、练字、形体礼仪都是学业的一部分基础功课,看得出你具备一个综合型学霸的野心,老妈不吝成本支持你。即将开学迎来新的学业任务,学校之所以不允许大一带电脑必定有其中原因,老妈也曾和你讨论过这个话题,你能遵守原则,这是成功人士的必备基本功之一。高中时期的艰难困苦令人一生难忘,好的大学院校会继续延续这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就是传说中的东南大学没有大一只有高四。大学并非某些人眼中的保险箱,985院校的入校门槛不低,出校门槛也不会低。大学四年的时光并不长,大一制定好自己的奋斗方向,规划好大二分系的专业,学好

基础课程,这个过程可能不亚于高一的适应时期。要想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必定要有扎实的基础功底,这就是大一必须要把握的主题。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济济,人满为患,要想学业上出类拔萃,不下苦功难以实现。30岁之前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找到人生更大的动力,你在理工方面的天赋需要你在大学里更加努力地去挖掘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妈相信你一定会把学业放在人生道路的首位,期待明年这个时候传来你考入茅班的捷报。 2.关于爱情 爱情是感情的一种,她和幸福一样,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主观感知,但更是一种分担与分享。虽然你已经成年了,但你的成长之路很少遇到挫折,你对感情的识别能力仅限于父母的亲情之爱与同学的友情之爱。这种判断感情的能力需要积累一定的阅历,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正如以前老妈对你所说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当你心地善良,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时,一定会有类似的男孩子喜欢你。至于那些高富帅,不否定丰厚的物质财富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一些享受,可以减少一些奋斗历程,但是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最可靠,生活品质也不一定完全与物质成正比。高富帅拿出来炫酷的东西是凭他自己的能力拼得的,那必须认可这其中还有一种拼搏精神,如果是官二代与富二代,那其中道理不说你也明白。对于男孩子,长相与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勇于担当责任,总在努

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九条人生忠告

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九条人生忠告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许失去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日你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二十六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都不会再见。

孩子,比起天资聪颖,更要相信天道酬勤

孩子,比起天资聪颖,更要相信天道酬勤 那天帮邻居大姐家的孩子分析数学试卷,孩子4年级,平时有帮他辅导过功课。 孩子这次考得不错,全家都跟着高兴。 我拿着试卷分析问题,大姐一边帮忙拿水果饮料,一边跟孩子说:“你看你不是学不会的对不对?你还是挺聪明的,只要多用用心,成绩不是说上来就能上来了?” 孩子被夸当然也高兴,乐呵呵地跟妈妈邀功:“我这次比我前桌考得还好呢,他天天可努力地学数学了,还报了两个补课班,都没我分高。” 听了之后我有点担心,告诉孩子,“你这段时间也很努力,你的成绩是努力带来的回报,咱们不能放松,要趁热打铁。”我更想告诉孩子的是,你可以为自己的成绩或者聪明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你不可以轻视、否定其他人的努力,更不可以认为“聪明”凌驾于“努力”之上。孩子,比起天生丽质更要相信天道酬勤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勤奋和努力似乎已不是一个绝对的褒义词了。 得到最多赞美的,是该玩什么玩什么,有好多爱好和特长,成绩还很优秀的孩子。其次会夸奖邻家孩子这样,平时贪玩,努力一段时间成绩就上来的孩子。而提到毫无特长,全靠下

苦功夫而成绩优秀的孩子,口气中总是透着一丝同情和不屑。想起在2005年的时候,《读者》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叫《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文章的作者讲述了自己从一个闭塞落后的农村,拼命努力考到上海并留在上海工作的历程。他说: “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颗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孩子,也许比起这些生在闭塞的乡村中的同龄人,你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比起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们,你们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 当我们告诉孩子,他真的很聪明,只要稍微努努力,或者像谁谁一样努力,就一定能名列前茅,把同学甩在身后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在暗示孩子他占尽天时地利,这会让他对勤勤恳恳、埋头苦学的孩子少了一分敬重,多了一分轻视。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努力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它代表着一份誓不罢休的决心,一份持之以恒的毅力,一份端正积极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 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 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 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 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 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 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 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 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 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 看动画片的时间。 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 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 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 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 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感动:一封妈妈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的信

感动:一封妈妈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的信 一眨眼的功夫,你到衡中复读将近一年了。还有一百天,你就要踏上高考的旅程。在过去的那段时间里,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有过失误后的迷茫,有过成功后的欣喜。对你的每一次辛苦付出,每一次点滴进步,妈妈喜在脸上,乐在心里。如今,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的心里既期待又恐惧,既兴奋又不安。儿子,高考的号角既然已经吹响,冲锋既然已经发起,我们就没有办法停住自己的脚步,我们也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我们只有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冲向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必须做的。儿子,在这冲锋的过程中,请你一定要牢记妈妈的四句话: 1.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刘,还记得《士兵突击》中铁骨铮铮的钢七连的口号吗?“不放弃,不抛弃!”。许三多正是凭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执着和信念,才完成了三百三十三个腹部绕杠,最终蜕变成长为“兵王”。这句话对

于你来说并不陌生,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薄弱的知识点,咬紧牙关,各个击破,不要存任何侥幸心理。越是平时感觉底气不足的知识点,越是在考试中容易碰到,一定要不要放过啊!越到最后,越需要坚持,多一份坚持就多了一份勇气,多一份坚持就多了一份希望。儿子,人生不只是一场高考,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一生几乎都会在考试中度过。读书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找工作时的文化考试、入围面试;工作后的绩效考核、职称考试。一场一场,一次一次,每个人的一生都几乎与考试捆绑在了一起。考试,是考验一个人的智能,更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妈妈希望你在考试中锻炼,在考试中成长,在考试中成熟,在考试中成功。面对一次次考试,你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但你一要坚持下去。因为你的对手也在接受同样的挑战,谁能坚持到底,谁就是最后的胜者,谁不放弃希望,谁就能笑到最后。墨子说过:志不强者智不强。妈妈坚信:你一定是笑到最后的,搏击到最后的那一个强者! 2.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

专家孙云晓给天下父母的二十个忠告

专家孙云晓给天下父母的二十个忠告 忠告1:只要你是警察式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地下党”。你的教育越简单粗暴,孩子的错误和谎话就越多。 忠告2: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尺度,父母和老师都变成了盲人。只有用多把尺子衡量人,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长处在哪里。 忠告3: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控制得当是天使,控制不当是魔鬼。预防孩子网瘾的根本措施是,用成功的体验代替失败的体验,用丰富的生活代替单调的生活。 忠告4: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者孩子拒绝与你交谈的时候,给孩子推心置腹地写封信,平等地交流意见,可能是一个适当的选择。 忠告5:不刻意制造逆境,也不轻易向身处逆境的孩子伸出“手”。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权利。 忠告6:成功教育的奥妙在于:先设立一个较低的目标,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再追求更高一级的目标。让孩子反复体验到成功,就会使他们对成功怀有信心。

忠告7:在同一件事上,父母的行为态度前后要一致,承诺的事情要兑现。对孩子说话算数是为人父母的基本道德。 忠告8:所有那些鼓吹可以成批制造“神童”的方案,都是以赚钱为目标的骗人方案。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的道路是各种各样的。凡是忽视儿童个性差异的认识和行为,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忠告9: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意志安排满孩子的时间,那会剥夺了孩子的时间自由和心灵自由。人的成长需要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想,自己玩。 忠告10: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好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宽容过多,会使他们的弱点变成隐患甚至是“定时炸弹”。无批判教育视为教育。 忠告11: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将惩罚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对的,但惩罚绝不是简单的体罚,更不是侮辱人格。越是要惩罚孩子,越是要尊重孩子。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 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父母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幺或许可以采取打的方式来教育。 ?打: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在打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

妈妈给上大学的女儿一封信

妈妈给上大学的女儿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你好!学习忙吧!心情很好吧! 今天是九月十四日,是你去上大学的第二个星期日。自从你走后,我和你爸爸总感到家里冷清多了,我总感到有一些话没有给你说完,想打电话说吧,可是你很忙啊,上周五你爸和我都在等你的电话,但是没等到,于是昨天晚上我主动给你打了,可是从话语里听到你忙,连接我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啊。所以我决定给你写一封信,再次交代一些事项。别嫌烦啊! 你上大学了,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来一次,我们见面的次数很少了,交流的方式只有手机了,可是手机又是长途,话费也太贵了,以后最好用qq上的语音交流,因为那是免费的,交流的方式转变了。意味着我们不在如从前那样,搂着抱着亲着或者吵闹着,而更多的是靠文字和思想交流与碰撞。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我将和你平等对话,我将和你以朋友的身份交流,你不必视我为冥顽不化不可理喻唠唠叨叨神经质的家长,我也将不必视你为幼稚顽皮永远长不大的小毛孩。今年农历九月二十五是你十八岁的生日,过完十八岁生日意味着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和你爸很想去你那里与你一块祝福这个生日,但不知道天随人愿吗?我想把这封信当做你这个生日的礼物之一,就当做你再次听妈妈唠叨一番吧! 1996年十一月五日早上六点多,我在平氏卫生院生下了你,当时你爸问医生,是男孩还是女孩?医生说是女孩时,估计你爸有点失望吧!因为农村人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当时你奶奶也在场,我敢说她也想着你最好是男孩吧!但是我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健康聪明有志气,我都喜欢。那一年我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修长而又完整,修长——是因为有了你的绵延和接续,完整——是因为有了你的弥补和填充。 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后,你爸和我一边工作,一边围绕着你转,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我们也会尽力满足你的所有要求,从小到大,你想要的玩具,想要买的衣服,想要吃什么东西,我们都能做到让你高兴如意。你也许是遗传了爸妈的坚强基因吧,还记得你上小学三年级那年,你爸因为没放好啤酒瓶,导致你的脚踝动了两次手术,在医院里你因痛苦而带来的忍耐性令同病房里的阿姨们佩服。当时我在想,这是不是上苍在考验你呢?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你一周岁的时候,我教你背诵唐诗,你听我念了几遍,你就能够背下来,可见你的记忆力还很行的,于是爸妈就下定决心培养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比爸妈强就行了,凡是教过你的老师,都说你聪明,我也为你骄傲,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自豪,但是你的理科却不咋的,结果你走了文科路,考上了山西大学,爸妈看出了你的付出,你的努力,爸妈也知足了,以后你在大学校园里怎样度过,我们是管不着的,今后的路只有靠你自己走了。我希望你走稳点,走亮点。 女儿,由于你爸想下海钓大鱼,想给咱们富裕的生活,所以在你两周岁的时候,他就去了广东,他在那里干了一年,后来又转为干别的,咱俩很幸运的在你五岁那年跟着你爸还去广东三乡游玩了一阵。你与同龄人相比,也算是有福气的了,小时候逛逛南方,十几岁的时候,即读初中和高中的几年,你又跟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十大误区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十大误区 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十大误区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据了解,家长在家长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学习指导的站90%以上。很多家长说,在家庭生活中第一位是关心孩子学习。然而,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劲儿没少使,功夫没少下,可孩子的成绩仍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太科学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当前家长在指导孩子上存在十大误区。 一、粗暴型 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方法简单粗暴,用棍棒来逼迫孩子学习 ,只要孩子学习不如意举手就打,抬脚就踢,他们信奉的是“棒打出学子”“不打不成才”,其结果不但孩子没成才,反而更加厌学。我没上学时不挨打,一上学总挨打,学习真讨厌,于是厌学、逃学、惧怕学习。难怪有的孩子希望科学家发明“抗打霜”。天津就曾发生这样的事:几个孩子考试成绩没达 到家长家长要求的指标,回家都得挨打,于是一起商量对策,一个孩子说:“咱们到商店买药吧!”另一个孩子问:“买什么药?”“买不疼的药”。孩子们很天真,看到大人头痛吃止疼片,心想先去买止疼片,吃进去再挨打就不知道疼了。说实在的,

多数孩子挨打,首先想的并不是今后怎样努力学习,而是怎样逃过痛疼,于是考试作弊,偷改成绩册,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出现了。 有的家长说:“打还真起作用,打一次好三天。”的确, 对有的孩子来说,打能起点作用,但那只是暂时的,对多数孩子来说,打的副作用太大了。如果大就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那我们就不用研究教育方法了,老师也不用备课了,一人发一根棍子,挨个去打,全都考一百分了,全都成才了,那多省事,打孩子谁不会?真有打出来的人才吗?如果打就能成才,我想中国的人才一定遍地皆是。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但“棍棒加皮带”就不正确了。体罚有可能促使孩子 破罐破摔,打一次,麻木一次;体罚还会加深两代人的隔阂,造成父子之间感情的淡漠;严重的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极端的想法。一个孩子经常挨打,他感到在家里实在没有温暖,于是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求温暖,临走时给家长写了一个留言:“再见了,我的家,我不想在这个家里呆下去了,因为我在这里仿佛进了监狱。这里没有快乐,没有自由,骂声早已灌满我的双耳,打耳光也是家常便饭。无可奈何,我只有走......。被家长打上邪路的并不少见,据某工读学校统计,由于学习不好挨打的占70%;据某少管所统计,因学习不好等原因经常挨打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占56.43%,课件打骂不但不是教 育的好方法。甚至会导致孩子学坏,走上犯罪道路。

该不该打孩子 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教育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 教育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

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