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

月港
月港

试探月港与海上丝绸之路

小组成员:苏娴,陈丽,林雅惠,曾怡璇

文章摘要:明代和清前期私人海上贸易相当兴盛。从近年来的海上考古,特别是南澳沉船上发掘出来的漳州瓷器的出现,可以看出自明代开始,我国最大的沿海贸易港已出现向江南北移的趋势,隆庆以后从福建的月港--江南港口--日本或南洋的三角贸易,都显示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江南既是我国明清时期出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区,也是进口商品的主要销售地区,并有着发展海上贸易的良好的区位条件。

文章关键词:月港小苏杭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闽台关系申遗遗产保护2010年3月1日,在CCTV-1播出有关月港的《怒海雄心》。《怒海雄心》是由龙海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这部戏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明天启初年,海商、海官和钦差之间斗智斗勇,惩恶扬善的故事。3月17日,漳州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纪委书记江玉平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海澄镇调研容川码头、古街帆巷、晏海楼等古月港遗址,了解遗址的有关历史、建筑布局和保护情况。漳州市委常委、龙海市委书记许荣勇等有关领导陪同调研。在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古月港的繁荣和漳州海商的兴起是漳州发展历史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古月港遗址和漳州海商遗迹是漳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海商丝绸之路”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闽南海域的古船遗址的打捞,特别是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央视直播的南澳沉船考古发现和船上发掘出来的漳州瓷器(平和烧制)、铁器等都是很重要的证据。根据老人回忆出口的瓷器、土特产品从平和、南靖沿九龙江到古月港再转大船出海到南洋的。这一些引发了我们对古月港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寻访当地资深老人和对海澄镇政府领导的采访,形成了我们对古月港的初步认识:

本次探究活动的目的:

1.初步了解月港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的航线及其情况。

2.领会明代月港的历史作用:

a.民间贸易的商港都会,外贸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b.重要的交通港口,在抗倭中的沿海防御重镇,月港与闽台关系的重要性。

本次研究的历史意义

1. 浅谈月港的历史地位:月港是民间贸易的商会,与台湾的贸易,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海上交通的港口,同时也是在抗倭中建成的海防重镇

2.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在月港的保护工作中所出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小组经过再三讨论,提出将月港作为一个品牌申请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开发的建议。

月港地理概况及月港外贸形成:

月港,位于龙海市海澄镇,在漳州市东南25公里,龙海市区(石码)东南2公里处,地处九龙江下游,江海汇合,江面开阔,外通海潮,内接山涧,从海澄港口起,沿南港顺流往东,经厦门岛出海,“其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

2011年2月7号,我们探究小组的成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曾经的“小苏杭”——月港,曾经的月港码头,当年的港市遗址,今仍依稀可见。江岸一里多的古港口,还能见到七个古码头。

海澄月港是明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贸易港,是东南沿海与东西洋的贸易中心和交通中心,在世界对外贸易史和交通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月港在明宣德年间(1426年),悄然而起。从正统、景泰年间(1436—1456),就“民多帆转,宝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沿海部分官员“不遵成宪”,默许民间私商贩海。民间私商,开始在东南地区一带,突破“海禁”,私造巨舰,岁出诸番贸易。我国土特产丝绸、棉布、瓷器、铁器、糖、果品、纸张……等大量商品,实贩四方“以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人烟辐辏,商贾咸集”,(《海澄县志》)。成为闽南大都会,有“小苏杭”之称。月港私人外贸海商,空前发展,“万商云集,中外驰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由月港海商与海外商人,输出东南亚、日本、琉球各国和地区。海外贸易,大大超过福州港和广州港,外商商船很多,连翩而至,葡萄牙商船舶港,就有13艘之多,嘉靖三十年(1651年)在月港设立靖海馆。嘉靖四十五年(1566),置海澄县。隆庆元年(1667年),取消海禁,准许福建商人经营东西洋外贸易,成为合法外贸港口。外贸发展的高峰,盛况空前,“四方异客,皆集月港”。往返商旅,相望于途。月港与印度支那半岛各国,以及朝鲜、日本和琉球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着直接贸易往来,并且以吕宋为中转站,与欧洲一些国家进行间接贸易。

月港的兴盛与衰落:

明景泰四年(1453年),月港的海外贸易开始兴起。成化、弘治间(1465—1505年),月港“人烟辐辏”,“商贾咸聚”,成为闽南一大都会。月港的海舶到达东西洋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中。西洋方向的主要有:交耻、占城(以上在越南境内)、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大泥(今泰国南部)、吉兰丹、丁机宜、彭亨、柔佛、麻六甲(以上皆在马来半岛)、旧港、阿齐(以上在苏门答腊岛)、爪哇、诸葛担篮、文郎马神(以上两个在加里曼丹南部)、吉思地

闷(今帝汶岛)等。东洋方向的主要有:大港、彭家施兰、吕宋、三宝颜、棉兰老、苏禄、民都洛(以上皆在今菲律宾)、美洛居(今马名鲁古群岛)、渤泥、文莱(以上在加里曼丹岛北部)等地。从月港输出的货物主要有:丝绸、布匹、瓷器、茶叶、吵、砂糖、纸张等。输入的外国货物,据《东西洋考》记载,除传统的香料、珍宝外,大部分是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手工业原料。如番米、椰子、绿豆、番被、番藤席、番纸、番泥瓶、番镜、火炬、粗丝布、西洋布、漆等,还有各种皮货(沙鱼皮、獐皮、獭皮、犀牛皮、马皮、蛇皮、猿皮等)以及各种矿物(金、锡、铅、铜、矾士等)等一百多种。既互通了有无,又丰富人民生活,对繁荣中外经济,发展生产,很有裨益。

月港是个内河港口,江流冲积大量泥沙,河床逐渐淤塞,海船进出月港时,必须用户数只小舟拖曳,大舶才得开动,很不方便,不能适应贸易增长、海船加大的需要。上述诸多原因,使得月港急剧地衰落下去,一蹶不振,终于被新兴的厦门港所取代。月港从宣德(1426年)前悄然而起,景泰(1460年—1456年)中开始兴盛。从成化弘治至万历(1465—十六世纪末)前期,步步走向全盛。万历后期至天启(十七世纪初)年间,转入衰落。二.月港的兴盛与漳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代,漳州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月港的兴起提供了物质甚而。而月港的兴盛,又促进了漳州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月港海外贸易的特点:

1、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一个官方港口,它由官方开港,以官办贸易为主,同时也允许民间商人贸易。而月港是一个以民间贸易为主的港口。

2、以中国商人赴异国贸易为主。如《东西洋考》所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伙者也”。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这促变化,是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商业资本日益活跃的必然结果。

3、月港对外贸易中,输入的货物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宋元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主要由官方经营的,以输入香料、珠宝等高级消费品为主,以满足宗室、贵族、大官僚和大地主奢侈生活的需要。而明代漳州月港的海外贸易以么商经营为主,输入品主要供给对象是一般的地主和广大的市民、侨属,因此,以输入日常生活品为主。

4、月港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东南亚和日本。这与守元时期的泉州港也有很大的不同。宋元时期,西洋(北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海外交通的主要航线。贸易的主要对象是阿拉伯国家。十六世纪,西方殖民者不断向东方扩张,逐渐取代阿拉伯国家,控制了北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在明王朝“海禁”政策禁锢下的我国民间私商是无力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相抗衡的,贸易的

主要对象,必然要转向靠近我国的东南亚地区和日本。

明代漳州月港的历史地位:

月港在明代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占有重要地位。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是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港。月港对菲岛贸易的饷税年逾“万额”,也占月港的洋税的一半左右。这两个数字表明,月港的海外交通贸易,以与菲岛的贸易居首位。而中国与菲岛的交通贸易,又以月港居首位。在1638年墨西哥出版的《奇异的旅行》一书所收录的大部分来自福建的厦门和漳州。他所说的厦门、漳州,显然就是朋港。2、月港海舶承担着国际航运的任务。以月港为中心的我国东南海船除了进行本国与东南亚、日本等地的海上交通贸易外,还担负着东南亚各国之间,东南亚与日本之间,东南亚与西亚之间的海上交通和国际贸易的使命。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记:1612年7月25日,“明舶与日本商舶由吕宋归国者二十六艘,舳舻相衔而入长崎”。这两条史料证实月港海舶确实担负着国际航运的使命。

明代月港的历史作用:

(一)民间贸易的商港都会

朱元璋建立王朝后,就关闭宋代开放的港口,下令禁止民间使用“番货”。实行“海禁”的封建闭关自守政策。后来,明王朝在我省只准设泉州市舶司。公元十五、十六世纪,西方资本主义逐渐形成。欧洲人继开拓陆路“丝绸之路”后,沿海商人就串通联结,反对海禁,要求“通番互市”。而月港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内靠漳州平原,毗邻广东,接近南洋群岛;同时四季如春,气候适宜。月港的地理气候,得天独厚。又加上华侨多从月港出入,南洋华侨多为漳、泉人氏,他们常搭外国商船回唐山故乡,兼带水路和义务翻译。我国东南沿海常有台风,夏秋航船多驶进九龙江口避台风、装淡水。于是民间商贾货物便多集中于月港,由临时拍卖和交换货物,发展到不约而同地来此进行成批贸易。

(二)与台湾的贸易,交通的重要港口

月港曾经是我省与台湾交通贸易重要港口,曾有卓岐人倡造木帆船十多只,行驶台湾,贩运货物。随着海运贸易事业的增进,月港与台湾的交通的交通往来频繁,对于货物的购、销、储、运等业务,也日益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综合经营的运输办事机构——船头行。专走“月港—澎湖—台湾”之间。

(三)在抗倭中建成的海防重镇

月港的繁华富庶,引起了海盗倭寇的垂涎、贪望。倭寇骚扰月港,当时月港人民曾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倭寇的侵犯。海澄县城建成后,明朝军民常备不懈,在保卫月港的正常贸易

和九龙江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月港不仅是民间中外贸易兴隆的商港,而且成了东南海防的坚固堡垒,在抵外敌及倭寇侵扰方面,建树许多历史功勋。

三.关于海澄月港保护和开发建设的一些建议

虽然月港在历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月港的现状去不尽如人意。如今的月港历经六百年的沧桑巨变和岁月斑驳,古月港遗址遗物已是面目皆非。现今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晏海楼、城隍庙、文庙三处古遗址;古月港仅存有港口桥至容川码头200米长的霞尾街(临江千米古街)、100米长豆巷帆巷街两条古街的10多间明代原貌旧店,其余都在不同年代湮灭。明代古月港七个对外商贸码头中(饷馆码头、路头码头、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尾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仅存在饷馆码头、容川码头依稀可见,其余码头或埋没淤泥或冲毁沉没,难见其石墩残垣。但从现存的这些蛛丝马迹,仍可窥见昔日月港盛况。近年来龙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月港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力促各相关部门加强抢救保护,为抢救保护古月港,开发建设这一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其实这里有一些工作是为配合泉州、福州等地联合捆绑申报“海上丝绸”始发地为世界文化遗产,海澄政府部门正在着手解决的):

1.海澄月港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美誉,现存主要遗址古迹较多,开发和保护古月港的遗迹,使得古月港遗迹的保护成为空话。要真正做好古月港遗迹的保护工作,古月港的几个重要遗址遗迹可以作为理想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来规划建设,提升新市区的城市文化品位。

2.弘扬月港文化,促进对外交流。对于现存的一些古月港标志性的遗址遗迹要加强宣传和开发建设,形成龙海新的旅游热点。①文庙、城隍庙等古月港繁荣的见证者虽然已经被保护起来了,以发挥其在对东南亚、台湾等地交流优势,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如城隍文化,弘扬我国尊贤旌善的优良传统,是继承以美德善政、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为代表的优秀精神遗产。作为闽台交流,体现地缘、血缘、神缘于一体,通过对闽台城隍信仰的研究,可以密切两岸的城隍文化交流,可以进一步认清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共同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②容川码头、响馆码头等古月港码头遗址要加强保护性的开发,特别是对月港具有标志性的容川码头、响馆码头等遗址更好地恢复原有的码头风貌。保护好这些月港旧码头,在道路沿江一侧新建一些仿古船屋造型等建筑物,形成一些新的休闲旅游场所;③宴海楼在90年代重新修建以后至今空置没能利用开发,而且一些能够保护下来的遗迹遭到人为的破

坏而消失。按计划,镇政府将利用宴海楼的优势,在其周边规划45亩项目用地,作为新月港公园建设用地,分两期建设,首期为20亩,正争取市政府立项审批。因此晏海楼作为新月港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应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④古街帆巷作为古月港曾经繁华的古街区,现在只能看到一两座早期街市的雏形。作为古月港商贸繁荣的重要遗迹,有必要对其进行尽可能地复原建设,当前急需对月港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杜绝在沿溪两侧修建民房,恢复河道通航。在此基础上,对两边居民农户进行搬迁,对现存的古街和古商店遗迹进行复原建设。

3.扩大月港宣传,打响文化品牌。早在明万历年间龙溪县石码镇举人张燮(1574~1640年)就在他著的《东西洋考》一书中,留下了有关月港的海外贸易和交通的宝贵史料。但是300多年,却少引起史学界的应有关注,使月港在世界外贸史和交通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的史实,而在本地区却长期湮没无闻。我们在对古月港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宣传月港,特别是利用电视剧《怒海雄心》在央视热播掀起的古月港文化热潮提升月港的知名度,打响古月港的文化品牌。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四人小组成员不仅了解了月港的历史,在历史上的作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港,月港见证了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昌盛和海外贸易的频繁,还意识到作为一名龙海市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到我们肩上所承担的历史责任.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初步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了小组合作互助的能力,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通过此次活动的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