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和物态变化名师讲义

聚智堂名师教育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年 级: 九年级 授课时数:3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声学&物态变化&光学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5 - - ( )

教 学 内 容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都可以视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声速远小于光速,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V 固>V 液>V 气)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障碍物表面反射回来的声波。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

(1)音调: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物体振动的部分越细、越短、张得越紧,频率越高。

(2)响度: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6. 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可听声:频率在20~20 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 000Hz 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 Hz 的声波。

(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特点,应用①医学——B 超成像,治疗结石;② 航海——声呐定位、导航、测量海深等;③工业——超声波清洗器。 (2)次声波应用:预测火山、地震、海啸、台风、龙卷风,核弹爆炸等。 8.声音具有能量,叫做声能,声音能以声波的形式传递信息和能量。

【典例分析】

T-声学

总总vt S s 2

121==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2013龙岩)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 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例3.(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课堂练习

1.(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2.(2013?德州)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3.(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

5.两人同时说话,甲的声带5 s内振动1500次,乙的声带8 s内振动2392次,则这两人的音调( )

A.甲的高些B.乙的高些C.一样高D.不能比较6.甲声音波形如图4所

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5中的哪一幅()B

7.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

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器材如图所示:A

为一个空易拉罐,它的底部中央用钉子戳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

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

的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按要求回答:

(1)图1:该装置能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_________的关系.

(2)图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要注意使钢尺振动的________大致相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3)图3: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_的关系.

9.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_____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在距山脚720m处鸣笛后,问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多远?(声速为340m/s)

11.(2014?苏州模拟)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1)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_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_;另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

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m/s

【知识梳理】

一、温度测量

(一)温度

1. 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一个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二、物态变化

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2. 物态变化图

C-物态变化

2、温度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0~100℃

;分度值1℃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量程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室温度计

结构上有无缩口(弯管)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①结构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0.1℃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计的不同之处(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图中:固体升温过程中,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液体升温过程中,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处于熔点温度时,但并非固液并存状态,即不在熔化过程之内。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蒸发沸腾

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2、在液表面进行。

3、缓慢。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2、在液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剧烈。

影响因素1、液温的高低。

2、液表面积的大小。

3、液表面气流的快慢。

液表面处气压的大小。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水的沸腾实验:

(1)部分实验题中要注意会缺少温度计和秒表,器材安装应该从下往上安装。

(2)沸腾特点:温度:沸腾前上升,沸腾时不变;

气泡:沸腾前上升变小,沸腾时上升变大;

声音:沸腾前大,沸腾时小。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用热水;烧杯盖上玻璃片。

(4)撤去酒精灯后,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5)

【典例分析】

例1.在图中,是某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

A.这种物质是萘

B.这种物质可能是水

C.这种物质可能是玻璃

D.这种物质可能是钢

例2.在0°C的环境中将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部分冰熔化

C.水全部结冰

D.冰和水的原有比例不变

课堂练习

1.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2.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C)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C)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高于l00°C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C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C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C

3.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小雪B.霜冻C.雾D.冰雹

4.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水分经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A.升华、凝华B.汽化、熔化C.凝华、熔化D.汽化、液化

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学科王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科王

6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题13 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l)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二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和(选填图中“a”、“b”、“c”或’' d ' ' )

7.图4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___℃。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4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_原理。

8.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4中所示,为℃。当时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14中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

因.(一条即可)。

该实验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合理即可)。

(4)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

(5)小明又创新了实验,他组装了如丙图所示的装置,左右两个盛装水的试管中间用一个玻璃导管相连通.请对比甲图所示实验,说出丙图所示实验的优势与不足.

T-光

【知识梳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人造光源,如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孔足够小,否则像不清,甚至不能成像;像的大小由物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决定)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 3×108m/s= 3×105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平行射出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反射的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应用:红外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红外线感应门。 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例如验钞机,还可以杀菌消毒.

【典例分析】

例1.(2013?黑龙江)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

B .

C .

D .

例2.(2013?绵阳)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

色 B .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

光 C .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 .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例3.(2013广州)如图 12 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的像。

例4.(2014年菏泽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2013南充)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清澈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B.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空间增大的感觉

D.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2.(2013?黑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A.

屏幕上的“手影”B.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水中筷子“变弯”

D.

钢笔“错位”

3.在乙图中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4.(2013日照)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课堂练习

蜡烛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 ”或“N ”)侧观察蜡烛M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 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 、B 、C 对应的位置如图13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来源:学科网ZXXK]

5.(2013东营)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 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0 700 第二次 300 600 第三次

500

400

【本次课小结】

纸板

M

N

A B

C

A '

B '

C '

平板玻璃 放置处

甲 O

平面镜

乙 平面镜

O

i

你认为本次课最难的知识点是哪一个?

1.(2013年广东省)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2.(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3.(2013?湘西州)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 .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B .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6.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回家作业

A.甲、乙 B .乙、丁

C .甲、丙

D .丙、丁

7.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 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 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 1>t 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8.(2013?沈阳)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 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9.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 .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0.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 .电视遥控器

B .医用“B 超机”

C .验钞机

D .夜视仪

11. (2014?威海)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 ;在0度时,物质的状态为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甲.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 乙.铁丝网上出现霜 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 丁.草叶上出现露珠

1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

距离/m 1.2 0.8 0.5 响度较响较响弱

料(衣服、锡箔纸、泡

沫塑料)的隔音性能,现有器材: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明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13.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1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

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

(l)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15.(2014?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

出相关图象,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计时器和.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AB”和“DE”).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

(4)OA段与BC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16.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17.(2013泰州)用如图2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 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21(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21(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是体,熔点是,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 。(选填“变化”或“不变”)在上表所示3min~4min时间内冰热量,内能。

(5)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慢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 18.(2013?天桥区模拟)9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2)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2是小明在实验中不同

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选填“甲”或“乙”).(3)图3表示的是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常见的3种情况,请在正确的读数方法后面所对应的括号内填写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4)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组的同学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 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

0 l 2 3 4 5 6 7 8 9 10

/min

温度

88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

小明撤去酒精灯发现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马上他又将燃烧的酒精灯放回原处,发现水又重新沸腾.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5)为了解决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的问题,他们将实验中的烧杯换为平底烧瓶,如图4所示.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不再沸腾.小明向老师借来抽气、打气两用气筒,用橡皮管将玻璃弯管的上端开口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时发现水重新沸腾,然后打气,沸腾的水又不再沸腾.小明和同学们重复上面的操作,实验现象是一样的.实验现象说明.19.如题17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l)下面步骤a 中横线处的内容是。实验步骤a 、b、c、d的

合理顺序是(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

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

A3、A3'(如题璃17 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如题17 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

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

入右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

全国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