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低温症的发病原因、症状、临床检查及其防治

猪低温症的发病原因、症状、临床检查及其防治
猪低温症的发病原因、症状、临床检查及其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3966173.html,

猪低温症的发病原因、症状、临床检查及其防治

作者:闫云梅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5期

摘要:猪低温症是指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往往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一起作用导致的结果。该病在猪养殖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防控,往往会导致其死亡。病猪一般在发病后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只是体温低于正常水平,且不会传染,容易被忽略,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低温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测量体温;食物疗法;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加强保温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105-01

1 发病原因

气候环境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气温突然变化、猪舍地面长时间过于潮湿以及饲料搭配不合理、饲料蛋白水平过低等,都会导致猪无法很好适应环境,容易导致体温降低。

退烧药使用不合理。通常是由于过量用药,由于药物会对温感神经产生刺激,使其受到抑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失调,从而发生低温症。例如,安痛定、扑热息痛、安乃近等都能够导致猪营养代谢紊乱,使能量代谢失调,体内的酶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机体功能无法维持正常,从而发生低温。

手术及外伤因素。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消毒药、麻醉药,使用未加热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或者手术过程中损失大量血液等,都会导致体温降低,且通常不会表现出其他特殊症状。另外,猪发生外伤导致大出血时,会无法供给机体足够的血液,也能够引起低温。

中毒及病原性因素。猪发生饲料中毒、农药中毒等都能够引发该病。例如,农药中由于含有砷、汞、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只要食入就会发生中毒;猪采食发霉变质的玉米、豆粕、预混料等,也会导致中毒。当猪发生严重中毒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角弓反张、口吐白沫等,但是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只会导致体温降低,食欲不振。猪感染某些病原体后,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控制,在其进入血液而引起菌血症或者毒血症,通常在前期出现体温升高,而后期变成体温降低。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控制口蹄疫,应以预防为重: 1. 在防疫期间,猪场实行封场管理,外部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猪栏,人员进出需进行登记和消毒。 2. 进入生产区一律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 3. 场区大门消毒池灌注2%-3%烧碱,及时更换,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场外道路,猪场周围,饲料间,亦须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4. 入场车辆需要进行整车消毒,包括底盘、车轮,使用喷雾消毒比水枪冲洗效果要好。 5. 销售人员及外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销售区和饲养区不得有人员交叉,交易完毕立即冲洗,再进行消毒。交易款应该及时送去银行,避免在场内存放。 6. 禁止在外购买肉制品,自行宰杀解决,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消毒后方可进场。生产区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防疫期间,要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参照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的特性,应该选用酸性消毒剂,配置消毒剂时,要保证最终PH小于3。 但消毒同时会增加湿度,而湿度过高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为防止口蹄疫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在潮湿环境下扩散,所以应注意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间进行消毒。消毒之后,撒一些酸化后的饲料在栏舍中,有助于保持栏舍地面干燥。 同时,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使猪对口蹄疫病毒产生免疫力,建议每3个月就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种猪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首免,80日龄再次免疫,肥育猪在出栏前15日再次进行免疫。 最佳治方案: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 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临床诊断要点: 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 剖检病变: 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 治疗与预防: 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 (1) 2000斤饲料添加: 倍能佳或食达旺 1袋 氟奇康泰 2袋 替妙 6袋连用7天 清热散 1袋 <联毒克 3袋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 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 免疫接种:

●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 缺失弱毒苗。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 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 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常见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猪圆环病毒的七大主要症状 我们相信科学指导生产,我们相信数据客观真实,我们相信改变才能突破提高。 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由于圆环病毒能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因而本病常与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及猪副嗜血杆菌、气喘病、胸膜肺炎、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混合感染或继发。 猪圆环病毒病是以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圆环病毒对免疫器官有严重的侵害性,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免疫的高度抑制。通俗的讲,圆环病毒可以是疫苗免疫失效,机体免疫力减弱或消失。圆环病毒的代表性疾病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猪腹泻综合征以及仔猪的中枢系统疾病。 一、PIDS(猪免疫缺陷综合症) 1: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 2:对减弱疫苗或低致病性微生物可以引起发病。 3:疫苗接种不产生免疫应答。 4:重复发病对治疗无应答性。 二、PMWS(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40~70日龄)。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仔猪也有该病的发生,病毒可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传播或者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染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爆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高达20%~30%。如果该病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时,仔猪的死亡率会更高。 三、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引起猪低温症的原因及治疗办法

主要原因如下: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如饲料蛋白含量过低或饲料搭配不当、猪舍地面长期潮湿,气温突变等原因使猪难以适应导致体温下降。外伤造成大出血导致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低温。退烧药使用不当(一般为过量),药物刺激了温感神经,使温感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温症状。如安乃近、扑热息痛、安痛定等都会造成低温。营养代谢失衡,造成能量代谢紊乱,体内的酶无法正常运转,无法维持正常的体能从而导致低温。内毒素作用,猪肠胃运动减弱,无法将内毒素完全排出导致低温。中毒因素,如农药中毒、饲料中毒等。农药中含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等成分,一旦误食会造成中毒,预混料、玉米、豆粕等发生霉变后猪只食入也会造成中毒。中毒严重时有明显的症状,如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但是大部分没有明显中毒症状,仅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病原体感染,由于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或毒血症,一般表现为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此外手术也可引发低温,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消毒药,进行体腔冲洗或者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等原因而致体温下降,一般无特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下降,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喜卧,嗜睡,运动减少。结膜粉白或苍白。病后体温逐渐下降到37℃,表现为无力、36℃表现为嗜睡或昏睡,反应迟钝,全身无血色。在临死前出现肛门松弛,脱肛等症状。" E-2bzUS`

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冬季做好保温工作,如在猪舍内铺垫干草,饲喂高蛋白,高能量饲料,供给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还要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病要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以补充体液和能量,加强体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为原则。常用的有西药疗法、中药疗法和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西药疗法:5%葡萄糖500 ml, 盐水500 ml, 10%的安钠咖10~20 ml, 三磷酸腺苷(ATP) 120 mg, 肌苷300~600 mg, 复合维生素B 60~80 mg, 维生素C 0.5 g, 1 次静注(注射液加热至37.5度效果更好)。新生仔猪可适当肌注5%右旋糖酐铁, 1 次/天, 连用2 天。中药疗法,党参、黄芪、肉桂、熟附子各25克,干姜、草果、连翘、炙甘草各15克,混合后研成细末,用开水冲后加适量红糖,候温后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取0.1%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毫升,给病猪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随后取红糖或白糖100-150克,加适量开水溶解,候温,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对大便干硬的病猪,可先用肥皂水灌肠,待干硬粪便排出后,再口服补液。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肌体血液循环,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患病期间坚持每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

猪发烧的原因和防治

引起高烧的因素很多,各有特点以及各养殖户的实际发病情况又各不相同。从临床症状上看,主要以发烧为主的病例占80%。目前流行的基本上是以下3种疫病,现就每种疫病的临床症状、病变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能给广大养猪户以帮助。 猪流感 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病变: 主要集中在呼吸器官。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黏液,有时杂有血液。肺病变部呈紫红色如鲜牛肉状。 防治:本病治疗尚无特效药 1、发烧时用解热镇痛药,肌肉注射30%安乃近3~5毫升,或治感佳。 2、控制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 3、内服中药,方剂: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牛蒡、陈皮、甘草各10~15克水煎内服。采用以上方法连用3天猪群可康复。 猪瘟 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淡,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防治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主要侵害5-16周龄的仔猪,引起仔猪渐进性消瘦、呼吸急促或困难、腹泻、贫血、皮肤苍白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导致断奶后与生长期的猪生长迟缓及高死淘率,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圆环病毒病症状有哪些。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l)断奶后仔猪的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6-16周断奶仔猪表现为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衰弱无力、呼吸系统多发性炎症、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蓝色的皮下出血点,特别是最后一对乳头呈淡蓝色。有些猪出现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四肢划动,最后因衰竭死亡。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表现体温微高至正常,主要从后肢和臀部开始出现中央为黑紫色,边缘呈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肤表面,呈斑块状黑色痂皮,并逐步向前躯蔓延,如无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在15%以下。 (3)仔猪先天震颤症(ct):主要表现出生仔猪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性收缩,头部、肋部四肢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吮吸不住乳头,因仔猪吃奶不足表现昏睡、低血糖症,最后衰竭而死。要与缺硒、猪伪狂犬病,单纯的由于母猪无乳综合征引起的初生仔猪低血糖症,以及猪瘟感染相区别。 猪圆环病毒的剖检

(1)pmws: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4-5倍,切面呈苍白色,可见间质性肺炎、肺门淋巴出血肿大、支气管黏脓性炎症引起的肺部表面散在隆起的胶状硬块。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支气管淋巴结显著肿大、质硬,切面结构致密、灰白色或见出血。 (2)pdns:除确皮肤表现外,双侧肾肿大到原来3-4倍,颜色苍白,表面有出血点,切面多汁并伴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肿大、肝脏呈橘黄色外观,心脏肥大。肺脏呈弥漫性或局灶性间质性肺炎病变,病变部变硬,呈灰红色或灰白色。 (3)繁殖障碍:检验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胸腹腔积水,心脏扩大成苍白色。肾脏肿大,色变淡,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点(白斑肾)。 猪圆环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本病确诊须进行病毒的分离,证明病原的存在,也可以用血清学方法诊断。 (2)实验室诊断通常取发病猪肺、脾、淋巴结和肾等病理组织样品,制成组织悬液接种于pk-15细胞,分离纯化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常用的病原学诊断程序。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可直接采用pcr方法或原位杂交技术(ish)进行快速诊断。免疫荧光和原位杂交将被用来确定组织或器官中的病毒或核酸。采集剖检所见典型的病料,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当前猪口蹄疫发病率逐步上升,威胁正在加大,如何正确防范口蹄疫,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养猪户亟待面对的问题。 口蹄疫,过去也叫“五号病”‘口疮’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社会上需要通报的一类传染病,所有偶蹄动物和人都可感染。 一、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

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寒冷环境易于病毒传播,主要一秋冬季节多发,目前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三、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有些病猪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表现是蹄冠、蹄踵、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个别猪出现惊厥、相互嘶咬,病初体温升至40.3~42.0 ℃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口腔出现水泡流延,不敢吃食;病猪鼻盘、蹄冠和母猪的乳头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破溃处转为烂斑。有些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病死率可达80%以上。剖检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免疫接种时预防口蹄疫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口蹄疫灭疫苗2周则产生免疫力,一般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接种一次,仔猪40-50日龄首免,100-105日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与用药

猪伪狂犬病的预防与用药 -----本文由深圳安多福整理 最近,河南的一养殖户,使用成都天邦的疫苗,却死了3000多头母猪。是成都天邦的伪狂犬疫苗有问题,还是母猪已经感染了强毒或是母猪在注射后被蓝耳病和其他病致死的?相信不久,真相就会揭晓。 那么猪伪狂犬是怎么样的一种病,发病有哪些症状,怎么样去预防和治疗呢? (一)综述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神经症状)和败血症状(发热),最后死亡。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寒冷的冬季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和带毒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二)症状 本病潜伏期3~11天。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适龄母猪表现为不育症,返情率高,但屡配不孕。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天恢复;可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

亡,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无异常,常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达到死亡高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猪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三)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四)防治 1、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毫升,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毫升,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毫升。 2、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发酵地或沼气池处理。发生疫情时则2~3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安多福万金水按1:500稀释。

猪低温症的治疗

猪低温症的治疗 猪低温症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母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病因 多发生在严冬和春初,天气突变是其诱因,多发生于体质虚弱、农村散养的带仔或怀孕后期母猪。而在限位栏舍、水泥地面饲养,或长期饲喂生粉料、饮用凉水的母猪高发。 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被毛粗乱,瘦弱,体温降到36℃以下,严重的可降至35℃以下,精神高度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减少或废绝,卧地难起,嗜睡,强迫运动,呼吸加快,有时发喘,心跳加快,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肋骨显露,畏寒打颤,耳鼻俱凉,四肢厥冷,呼吸缓慢,结膜、口舌黏膜苍白,有时呕吐或流涎,不愿让仔猪吃乳。有的大便正常,有的大便干燥呈粒状或腹泻,尿量减少。怀孕母猪易早产、产弱仔或死胎,空怀母猪延期发情。病程一般7~10天,最后昏迷衰竭而死。 剖检变化 病猪皮肤、可视黏膜苍白,心肌松弛,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未见明显病变。 实验室检查 将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脾、肾等器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均呈阴性。将病料搅碎按青霉素10万IU/ml、链霉素5万IU/ml混合,小白鼠腹腔注射0.5ml/只,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后观察,均未发病。 治疗 应加强饲养管理,补液、强心、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以补气、血为主,采用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对此病应早诊断并及早正确用药,如在治疗中体温仍下降,低于35℃,肛门极度松弛的病猪,治疗可按以下处方进行: 西药疗法:每100kg体重母猪用50%葡萄糖120~160ml、辅酶A800~1000IU、400~500mg 维生素B6、维生素C2.5~4.0g,混合后一次静脉缓慢推注(注射液加热至37.5℃~39.5℃效果更好);首选颈部肌肉注射10%安钠咖注射液,按0.4ml/kg肌肉注射,隔日1次,或10%的樟脑磺酸钠10~20ml,每天1次,连用3~4天即好。有条件的农产可往饲料里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 中药疗法:党参、黄芪、肉桂、熟附子各25g,干姜、草果、连翘、炙甘草各15g,共研成细末,用开水冲后加适量红糖,候温灌服。诸药加水1000ml,火熬至500ml,1次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每天1次,连续3~5天。 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按患猪体重的大小,取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接着取红糖(也可用白糖)100~150g,加适量开水溶解,候温,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 对于大便干硬的可先用温肥皂水灌肠,待干硬粪便冲出后,再用温口服补液盐深部灌肠。对于呕吐的可适量肌肉注射胃复康。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有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患病期间坚持每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感染药治疗。

猪日射病和热射病的与方案

猪热射病和日射病的防治 在炎热的夏季,猪容易发生中暑。其实,中暑是日射病和热射病的统称,中兽医称之为黑汗风。 发病原因; 日射病及热射病的病因不同,但它们的病理过程又不能截然分开。日射病是由于猪只过久地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引起生理体温升高,皮肤过热、增温,从而使皮肤血管扩张。另一方面,因头部过热,导致脑及脑膜充血,最后导致猪只脑皮层调节机能与生命中枢紊乱。热射病是由于外界温度过高或(华夏养猪网)环境湿度增高,使机体散热困难,皮肤血管充血,毛细血管网循环衰竭,而发生心机能不全,脑被动充血,肺器发生水肿,心肌、肝、肾出现实质性营养不良,体温持续上升,最后死亡。尤其是被毛粗厚、肥胖、心肺机能不全、对热适应力差的猪只,更易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呈现突然发病,病情剧烈,症状严重。呼吸极度困难,结膜潮红或发绀,步行不稳或横卧不起,出大汗,精神不安,口吐泡沫,心跳加速,节律不齐,瞳孔散大,视力减退,体温高达41~43摄氏度,最后神志昏迷,汗少而粘,痉挛,多数猪只因虚脱或心力衰竭而死。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外界环境状况和临床症状可以确诊。但因该病与猪脑炎、急性中毒等症状极为相似,必须认真反复对比后方可确诊。 治疗方法; 猪只发病后,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在头部和身上大量喷洒冷水,或以冷水灌肠。病畜所卧的地上也可泼水以降低温度,减轻烦躁不安等症状。 1.降低内热,增强心脏机能。有条件的饲养场可灌服或让病猪采食西瓜瓤和汁液,也可内服十滴水药液,然后皮下注射10%樟脑磺酸钠或安那咖注射液20毫升。 2.实施放血及针灸疗法。可先放静脉血300毫升左右,再针刺太阳、玉堂、耳尖、尾尖、四蹄等穴,然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0毫升。 3.中药疗法:以安神镇静、清热解毒为主。用:百草瘟清灵灌服或拌料。在饮水中加入清凉一夏和冰点vc。 预防措施 炎热季节在烈日下运动的时间不要太长,并多饮冷水;圈舍及运动场应搭设遮阳网或遮阳棚,避免日光直射;圈舍内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要频繁洒水,避免产生高湿高热环境;。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一、主要症状可能涉及的疾病 ⑴仔猪下痢 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副伤寒、空肠弯曲菌病、腺病毒感染、鞭虫病、胃肠炎、球虫病 ⑵呼吸困难 气喘病、猪肺疫、流感、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⑶神经症状 猪水肿病、乙型脑炎、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仔猪先天性肌陈痉、神经型猪瘟、链球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食物、药物或农药中毒

⑷流产或死胎 猪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体病、引起妊娠母猪体温升高的疾病及非传染病因素(包括高温、营养、中毒、机械损伤、应激、遗传等) 二、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器官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眼角有泪痕或眼屎流感、猪瘟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热性传染病、贫血、黄 疸 眼睑水肿猪水肿病 口鼻鼻孔有炎性渗出物流出流感、气喘病、萎缩性

鼻炎 鼻歪斜、颜面部变形萎缩性鼻炎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口蹄疫、水泡病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猪瘟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猪瘟 齿龈水肿猪水肿病 猪瘟、湿疹 皮肤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 的出血斑点 方形、菱形红色疹块猪丹毒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沙门氏菌病 下腹和四肢内侧有痘疹猪痘 咽喉部明肿大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口蹄疫、水疱病等 肛门肛门周围和尾部有粪污染腹泻性疾病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猪炭疽、链球菌病全身淋巴结有大理石样出血变化猪瘟 咽、颈及肠系膜淋巴结黄白色干酪 样坏死灶 猪结核 淋巴结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急性猪肺疫,猪丹毒,链 球菌病 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猪气喘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 肝坏死小灶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 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

详解猪伪狂犬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

详解猪伪狂犬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 核心提示:本文详细阐述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诊断要点。 猪伪狂犬病病(PPV)是由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在猪群中该病毒能够通过妊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垂直传播,还能够通过猪只之间互相接吻以及蚊蝇叮咬而水平传播,属于乙型传播疫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感染后首先在鼻咽部、扁桃体中增殖,再经神经侵袭脑、脊髓的同时,也可由鼻腔粘膜经呼吸道侵入肺泡。这是临床初生仔猪无其他明显症状,但若发生抽搐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临床表现 感染早期体重25kg以上的商品猪,病毒侵袭导致猪的肝脏的胆汁分泌机能亢进,突然增多的大量胆汁刺激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病猪表现胃肠痉挛和粪便发黑,阵发性腹痛,频频排粪,采食量下降;体温39-41℃。进入4-10天的感染中期,由于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的持续痉挛,幽门突红肿,溃疡,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和向胃部的逆流;同时,由于持续增值的病毒对外周淋巴的侵袭引起的全身发热,水排泄的增强,继发胆汁粘稠,胆囊内壁充血、出血和胆囊壁增厚等炎症变化。与此同时,大量胆汁进入胃部,打破胃内容物的酸碱平衡,使pH值上升,直接引发病猪发生呕吐。pH值偏高的胃液长时间的浸润,一方面使得胃神经反射机能麻痹,呕吐很快停止,病猪出现采食量下降,这是饲养密度过大或观察不及时,个体发病后不易被发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贴近胃壁的高pH值胃液直接损伤胃底粘膜,引起胃底充血、出血和穿孔、胃痛,形成病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或呈间断性采食(即添加饲料时猪反映明显,但采食数口后停顿下来,稍后继续采食,并再次发生采食停顿)、粪便发黑的现象。到了10-15天(部分单一性病例可达20天)的感染中后期,由于胃底损伤严重,病猪采食量下降至正常采食量的1/5-1/8,甚至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猪场消毒最常用和有效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它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16%至20%是过氧乙酸的合格浓度,浓度为15%的过氧乙酸也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氧乙酸原液就是指浓度为15%-20%的原液。过氧乙酸浓度在12%以下就不能继续使用,浓度过低将影响消毒效果。 正确使用方法: 稀释:将浓度为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稀释到0.3%-0.5%才可以消毒使用。例如,15%的过氧乙酸加50倍的水,稀释到0.3%才能用于消毒。稀释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当成100%的原液进行稀释。 消毒:将稀释到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在消毒场所无人的情况下,用气溶胶喷雾器对消毒空间进行喷雾,喷雾器可产生气溶胶——小于20微米的雾滴,这些雾滴能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与空气中病毒的接触频率,从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作用1小时后通风。 如果没有气溶胶喷雾器,可以用15%-20%的过氧乙酸兑水进行加热蒸发。按照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加7毫升水进行配比,放置在容器中用电热板加热蒸发,但注意不要蒸干,作用1小时后通风。这种作法,将过氧乙酸原液加水是为了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杀灭病毒效果较好。 携带:过氧乙酸不稳定,浓度大于20%容易爆炸。运输中更不能过浓,浓度大于16%就比较危险,要防止摇摆、震荡和高温。 注意事项: 1、放置在阴凉避光处。 2、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配制好后,应在一星期内使用,否则浓度会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点评 有资料介绍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带猪消毒,使用过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使用效果。这种浓度的溶液刺激气味大吗?会不会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猪体温下降的八大原因与两大治疗方案介绍

猪体温下降的八大原因与两大治疗方案介绍 如今猪肉价格仍旧还在上涨当中,在养猪的过程中是比较艰难的,经常容易得一些疾病。有时猪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那这一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有哪些治疗方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八大原因与两大治疗方案吧! 一、猪体温下降的八大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如饲料蛋白含量过低或饲料搭配不当、猪舍地面长期潮湿,气温突变等原因使猪难以适应导致体温下降。 2、外伤造成大出血导致机体供血不足造成低温。 3、退烧药使用不当(一般为过量),药物刺激了温感神经,使体温中枢神经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温症状。如安乃近、扑热息痛、安痛定等都会造成低温。

4、营养代谢失衡,造成能量代谢紊乱,体内的酶无法正常运转,无法维持正常的体能从而导致低温。 5、内毒素作用,猪肠胃运动减弱,无法将内毒素完全排出导致低温。 6、中毒因素,如农药中毒、饲料中毒等。农药中含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等成分,一旦误食会造成中毒,预混料、玉米、豆粕等发生霉变后猪只食入也会造成中毒。中毒严重时有明显的症状,如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但是大部分没有明显中毒症状,仅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 7、病原体感染,由于病原体进入机体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血液形成菌血症或毒血症,一般表现为前期体温升高,后期体温下降。 8、此外手术也可引发低温,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消毒药,进行体腔冲洗或者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等原因而致体温下降,一般无特殊症状。

二、猪体温下降的两大治疗方案 以补充体液和能量,加强体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为原则。常用的有西药疗法、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 1、西药疗法:10%葡萄糖500 ml,盐水500 ml,10%的安钠咖10~20 ml,三磷酸腺苷(ATP)120 mg,肌苷300~600 mg,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60~80 mg,维生素C 0.5 g,1次静注(注射液加热至37.5度效果更好)。新生仔猪可适当肌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0.5ml,1次/天,连用2天。 2、肾上腺素加红糖疗法:取0.1%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8-10毫升,给病猪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续2-3天。随后取红糖或白糖100-150克,加适量开水溶解,一次灌服或让其自饮,每天2-3次,连续3-4天。对大便干硬的病猪,可先用肥皂水灌肠或用低聚木糖粉口服,待干硬粪便排出后,再口服补液。喂食和饮水中可适当加入熬煎好的生姜辣椒汤,以刺激肌体血液循环,助体温上升。还可适当升高猪舍温度,铺干净柔软垫草。

猪病口蹄疫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第六,孤军奋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 从卫生防疫、PR检疫、PR免疫、生产管理、猪场建设、药物使用等方面制定了“PR 防控措施”。提出: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性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猪场、不同类型猪定期按比例检疫,引种实行PR检疫隔离;规范PR的免疫制度。当PR阳性率高于10%时,实行密集免疫策略;当PR阳性率少于10%时,实行检疫掏汰策略。落实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科学用药,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 PR的防控措施 1.1 PR防控的总则 1.1.1建立健全猪场的生物安全性体系。做好猪只、人员、栏舍、车辆、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建立健康的种群,加强兽医管理,改善猪只生长环境,保证营养充足。 1.1.2强化PR检疫隔离制度。不同类型的猪场根据不同类型的猪,定期按比例抽血检测PR 野毒抗体。引种必须经过隔离检疫。 1.1.3规范PR的免疫制度。当PR阳性率高于10%时,实行密集免疫策略;当PR阳性率少于10%时,实行检疫一淘汰策略。 1.1.4落实各项生产管理制度,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1.5科学用药,减少猪群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降低并发症。 1.2 PR防控的具体措施 1.2.1卫生防疫制度 要求猪场所有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起卫生防疫的观念,把卫生防疫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自觉地在生产各个环节认真贯彻执行该制度的各项条例。此项工作由猪场兽医负责执行并检查监督,实施绩效与相关工作人员的酬劳挂钩。 1.2.1.1车辆、人员进出场的消毒制度。猪场大门消毒池、更衣室设消毒池、各猪舍出入门口消毒池,要经常保持有消毒液,每个星期更换一次,换药要有记录,并有专人检查。所有进出车辆一律清洗消毒,进出人员脚踏消毒。 1.2.1.2猪场人员净化制度。在猪场生产区工作的人员,凡休假后上班的前3天为净化期,不能进入猪场生产区,安排在非生产区从事其它工作,满3天后才能消毒进入生产区。 1.2.1.3进入猪场生产区的消毒更衣制度。饲养员、饲料运送员、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前一律要在更衣室淋浴、更换消毒过的衣帽、胶鞋,清洗消毒双手,任何人不得违反,被批准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需要在非生产区净化3天,才能消毒进入生产区。 1.2.1.4猪舍猪体的卫生消毒制度。猪舍地面及渠道每天清扫冲洗2次,天花板不能有蜘蛛网,猪舍周围环境每周清理一次,饲料间每用完一批饲料清理一次。夏天每天冲洗猪身1~2次,每月用复合酚消毒猪身一次(哺乳及妊娠后期的母猪除外)。栏舍每周消毒1~2次,栏舍周围环境每月用生石灰消毒1次。每次消毒都要有记录。 1.2.1.5母猪分娩的卫生及护理制度。密切注意观察母猪的分娩时间,做好接产前的准备工作,接产的工具和器械要经消毒,整个分娩过程要有专人护理。仔猪产后24个小时内一律剪脐、剪牙,并用碘酒消毒。仔猪产后3天内注射含铁补血剂,并编耳号。分娩过程中的胎衣及排泄物及时清理,作无害化外理。 1.2.1.6引种隔离制度。从非疫区引进的种猪实行隔离饲养,观察45天,经检疫合格才准进入生产区,隔离期间负责的专人不准进入生产区。 1.2.1.7疫情紧急应对制度。发现疫情要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扑杀发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场内建立隔离区,暂时封锁,严格消毒,积极治疗,并有专人负责;对易感猪群紧预防接种;确认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不存在后,经14天观察不再出现新病猪时,经彻底消毒,才能解除封锁,隔离区三个月内不准猪只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