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教育

品行教育
品行教育

“品行教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发展要

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

思想意识。

2、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

好的习惯,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营造快乐健康和谐

的校园,促进学校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教学过程:

1、观看录象,了解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

2、老师讲解,谈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方面的好人好事。

3、请学生发言谈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不道德行为。

4、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谈感想和看法。

5、老师总结,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希望和要求。

青少年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道德倾向?

①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行我素、不守

纪律;

②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旷课逃学,给老师同学起绰号,

乱扔垃圾等。

青少年这些不良行为有什么样的危害性?你认为要怎样改善?

A、危害性:

①这些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会腐蚀心灵,造成青少年是非不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B、怎样做:

①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国;另一方面要在公民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

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是因为:

①我们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的安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成长。

②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社会经验欠缺,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社会不

良行为的伤害。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应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同时应主动帮助同学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范文世纪已经来到,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__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发展教育事业,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时时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为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将转化成为他(她)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刻苦掌握文化知识的强大内在动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影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得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素质。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实践推进教育的关键,作为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想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能发出光来。这就是说,自己心中要有作火种的思想准备和精神。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直接影响学生,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是一部好的教科书,

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受益的,并可影响着好几代人。高尚师德的表现,人认为是行为,榜样是最好的教员,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给人在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而行动却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鞭策人。行动就是力量。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一代人,鼓舞着一个人,一代人。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眼睛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与他们身边的教师的行为模式越来越近了。在此,教师的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一些细小的言行,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品性的好坏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却仍然存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师德修养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修养。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 一、品德、道德与德育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内涵 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 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 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 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 什么是德育 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的本质

道德转化品德 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三)德育的特征 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 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 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 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 (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 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 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 一、品德的结构 (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 (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1、道德认识 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表现:道德概念(知识)的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 作用:其它几要素形成发展的基础;行为的先导; 2、道德情感 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评价、体验对象时所产生的情感。 表现: 直觉性的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的情感体验, 作用:影响人的选择;调节人的行为——中介 3、道德意志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 表现: 完成动机斗争;选择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 作用:控制、调节人的行为——调控 4、道德行为(习惯)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作出的外部反映活动。 表现: 顺从行为(他律);认同行为(模仿);信奉行为(自律), 作用:品德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它要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标志 (三)品德的构成要素(社会内容)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因为,只有思想品德健康的学生,才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可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成败。 要着手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造成学生存在思想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解决问题。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生于90年后,从他们出生那天起,实际上就是个‘小皇帝’。因为,有国家各种法律多重保护,有众多亲人的宠爱。他们被浸在爱的海洋里,对于爱,他们已麻木了,也相当不珍惜父母的爱以及老师的爱。他们以己独尊,以己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因此,在家里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的教育。另外,他们从小没有受过挫折,意志力弱根本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应该说现在的学生思想品德变差是极为容易的。 要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光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我们一线教师为了达到此目的,曾做过如下尝试:在寒暑假里,要求学生回家跟随自己父母一同劳动或工作一周,写好劳动的感受与收获,回校后评比与交流。这样身同感受,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为了自己作出了多大牺牲。同时,要求学生作家庭调查,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统计自己家中经济的收入与支出情况,通过调查,学生会发现,父母辛苦挣来的钱财大部分都用在自己身上。通过体验和调查,学生自然长大许多,成熟许多,他们心中不仅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会产生感恩父母的想法。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效果。 一个学会感恩父母的学生,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他来学校,目的明确,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父母,他们将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动力之源。 另外,学校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就会准备各种知识与能力,为将来出社会担当角色做准备。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讨

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讨 文章 来源初中 教师网w z m 米娜娜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个人的品格特征也越趋明显,在品格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对于中学生的品格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家庭和学校皆面临着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需要不断探索,找寻具体的解救路径,为学生的品格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学生品格教育路径 品格教育是关乎人一生幸福的教育,一个人品格的优劣就可以看出其所受品格教育的成效。何谓品格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品格的教育。美国的品格教育研究所将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深思熟虑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价值观。” 丁锦宏教授在探讨“品格教育”概念的内涵时写到:(1)品格教育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活动;(2)品格教育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过程;(3)品格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和共生关系;(4)品格教育者重视对受教育者核心价值传递;(5)品格

教育反对简单灌输,重视受教育者的品格形成过程。品格教育强调对等的师生关系,致力与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发展,品格教育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重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传达社会核心价值观,感知生活中拥有优秀的品格对于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学生品格教育的困境 学校是国家统一的教育机构,配备优质的学校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然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教育问题,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在长期的学生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偶尔会有摩擦,与学生互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从而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有固定教材无法随意更改,教育方法也是一个大的方向,无法细致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质来进行调整,同家庭教育相较而言缺乏针对性。学校教育只能在校内开展,小学生放学离校回家有很长一段时间将在家里度过,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可回到家中缺乏家庭教育的辅助,学校教育也就“孤掌难鸣”。学生无法维持学校教育的成效,在家中和在学校也就成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在学校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品格教育的小故事

品格教育的小故事 好的品德可以让孩子受益一辈子,大家知道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吗?以下是精心准备的品格教育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卢梭是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乡镇上。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卢梭没能进入学校读书识字。不但如此,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卢梭小小年纪就只好外出打工,被一位伯爵招到家里当小佣人。 伯爵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她还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小丝带,很多人看到都很喜欢。有一天,卢梭经过小主人的房间时,趁附近没人,悄悄拿走了侍女放在床头上的小丝带,快速跑到院子里玩赏起来。说来也巧,有个仆人这时从卢梭身后经过,他发现卢梭手中拿着小丝带,便马上向伯爵作了报告。伯爵听后大为恼火,他怎能容忍自己的庄园里有小偷呢!于是,伯爵命人八路所教导自己的客厅,严厉地追问事情的原委。卢梭听后,非常紧张,心中暗想:如果承认自己拿了丝带,那一定会被伯爵辞退,而且还将背上小偷的名声,再想找工作可就困难多了。卢梭想了半天,也结结巴巴了大半天,最后狠下心撒了个弥天大谎:“是玛利永将这条丝带带给我的。”伯爵听了卢梭的话,半信半疑,立即派人将玛利永叫来对质。 玛丽永年龄很小,心地善良,而且非常老实,是专门在厨房帮助大人做饭的。她听到伯爵的追问,当时就吓懵了,眼泪顿时流了下来,口中为自己申辩道:“老爷,我没有拿丝带,我保证不是我拿的!”

这时的卢梭已经骑虎难下,如果此时承认自己拿了丝带,就会背上小偷和撒谎的双重罪名。为此,卢梭只能一口咬定,丝带是玛丽永交给自己的,并把事情的“经过”编得像真的一样。伯爵听着两人的辩解,一时无法分辨真伪,当即就辞退了卢梭和玛丽永。当两个孩子离开伯爵家的时候,有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肯定有一个无辜的人,而那个说谎的人将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事实正如长者所言,童年的这件事给卢梭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痛苦,以至于他在四十年后的自传《忏悔录》中坦言说:“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残酷的回忆使我苦恼,在我苦恼的时候,便看到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堂传授的各科教材知识本身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闪烁着思想品德素材的光芒,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熏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追求阳光,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也曾经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辽阔的疆域,曾经也是象美国一样的强国,现在我们又迎头赶上了世界强国、大国,从而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体质、意志、竞争意识的培养,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第三,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立项申请书.docx

大庆市教育学会 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申请书 课题编号SHX125-158 课题类别小学语文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亚红廖开明 申请单位肇源县茂兴镇中心校 通讯地址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中心校 邮政编码166514 申请日期2011 年4 月1 日 起止年月2011 年4 月—2015年4 月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主要负责人张亚红性别女年龄30研究专长语文教学行政职务教师职称小学一级教师最后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肇源县茂兴镇当权小学 通讯地址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当权小学邮政编码166514 联系方式单位电话手机其他住宅电话Email: 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课题组人数5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研究专长学历研究分工廖开明男29教师小一习惯培养本科负责人郭勇男52教师中高学生管理专科顾问 王锐男52教师小高阅读写作中师顾问主 要 参 加 者 预计完成时间2015 年 3 月30日

二、课题论证 1、选题依据论证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挑战未来的教育。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目标,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 好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良好学习习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俄国著名 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 “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 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 2、国内外情况概述 国外关于儿童道德与习惯的关系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杜威认为,习惯、社会与教育三者密切相联、相互作用。一方面教育能够传 承已有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有用习惯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培养习惯,他精心设计学校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 生有益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观点、信念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 福泽谕吉认为道德观念与道德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制约,上一代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养成。因此,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只靠学校教育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完成,教育应当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在儿童道德教育和 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的作用更加有力和有效。 众多的教育学家中,乌申斯基可以说是对习惯研究最深刻的一位。他不仅探讨了习惯的定义,并且还论述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以及习惯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我国自古至今关于少年儿童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研究很多。孔子认识到习惯培养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当 前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全国各地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的学校 也很多。

品格教育 情况反馈 总结

高新区永顺路小学一年级四班 班级品格教育之情况反馈 品格教育已在我班推行了近两个月。我班严格按照前期的推进方案认真执行,进行了专题班会、制作卡片、布置班级文化、评选品格之星……不仅如此,我班还通过“专注”、“有序”的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说,两个月来能够感受到孩子有明显的变化。虽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通过两个月的实操,我能感受到这种系统的教育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德育,有明显的优点: 一、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乐于接受。每个品格的训练都从学习一个自然界中的动物良好习性出发,这种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尤其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二、训练方式可操作性强,便于教师使用。每个品格的训练方式都在每期品格周刊上呈现。细化到具体做法、榜样、游戏、口令、约定、评价等。教师一拿到报纸就能立刻进行动员和训练,便于使用。 三、将一种品格集中强化训练,成效显著。以往我们都将各种品格分散到学生生活学习各个方面,致使各种品格交互进行训练,成效不明显。现在通过每个月一个品格,这个品格层层推进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使学生在这个月随时强化一个品格的训练。这样,此品格更容易使学生掌握。 我将继续对品格教育进行探索,争取建立自己的模式。逐步把品格教育内容整合融进学校所开设的全部课程中,渗入课堂教学,把“学

科品格养成”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让品格内容在教学中加以传递,在不同领域叠加累积,不断强化。教学形式采用班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或其他形式。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好教学时间和品格主题,完成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学校的品格教育模式,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品格教育融入班级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打造品格教育的亮点。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材料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材料] 顺乎人性是最美! 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对教师形象的说教,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一种假定的标准用来描述或约束教师群体的形象,更没有一个固定的画面去绘制或限定教师个体的形象。 而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却总要使千姿百态的生命体凝固在统一的模子里,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掌握了用于衡量每个人的尺度,才能让我们心安。我们说女孩子要像女孩子,男孩子要像男孩子;领导要像领导,下属要像下属;父母要像父母,子女要像子女;也终于有了学生要像学生,教师要像教师。 形象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外部行为表现的一种抽象概括,有时我感到疑惑,是先有形象标准,我们才学会做一名教师,还是我们做了教师之后,才有了对教师个体或群体外部表现的抽象概括?假定事先有了一个标准作为面具,然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戴上这个面具,也不管这个面具是否适合自己的精神气质,是否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折磨和威压。而我们的传统却恰恰偏爱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然后再用某个标准去审视身边的人,说这个人像胆小鬼不像英雄,那个人像调皮的毛孩子不像教师。 我明白一旦将教师形象放到“民间”来讨论,那观点一定难以统一,教师对教师形象看法不一,学生对教师期待不同,家长对教师要求也各异,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意见可能都不一致,甚至有可能差异较大。 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必然导致需求的多样化,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或许是因为事实上教师形象讨论的复杂性,到使人们再一次使用类型化、简单化的传统方式来描述教师,比如说教师应该像妈妈,或者说教师应该像朋友。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妈妈或朋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尚且是等待讨论的话题。如果有人说教师应该无私奉献,或应该爱孩子,或应该勇于创新,那更是文不对题了,因为形象是外部表现,是每个人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部表现。 如果对教师职业有什么一致性的要求的话,我认为无非是要求教师遵守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也无任何特殊之处,凡是和人打交道的职业道德大同小异,无非是要求你把人当人来看待,即平等、尊重和善待。我们有时批评一个教师不遵守师德规范,比如侮辱学生、有偿家教之类的问题,这些都不仅是违反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殊的道德规范,而且是违背了做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起码是违背了作为服务性行业的一员的基本道德。通过既定的教师师德规范将教师职业神圣化,倒是对树立教育行业整体形象不利的做法。我

怎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刘毅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体育课上,同学之间因玩羽毛球产生争吵,相互贬辱,甚至动起手脚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学校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对方道歉的决心。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团结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

团结。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课堂讲解——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专题活动——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 第四,加强学生教育工作,首先要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

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关注着现在的独生子女,心里总是一丝淡淡的担忧,我觉得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了,而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老师最为无奈的等待,唯一能够争取的是教育者的积极配合与关注。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下载LOFTER客户端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规划课题 《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 子课题《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 根据山东省教研室于2011年6月23—26日在滨州市邹平县召开的《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课题开题会议精神,结合我校承担的“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内容,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现将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来源。“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中国历来重视通过道德教化而治国安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占全国总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学生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学校德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本”;“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 基于以上因素,对现有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尽快构建适合各地实际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启动了“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校长为首,品德课程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我校申报的“关于小学品德教育内容体系的相关研究”项目之一“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研究”获得批准。 2、课题研究起止时间。根据总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我校承担的课题自2011年6月开始申报准备,计划至2012年12月结束,历时三个学期(一年半)。 3、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品德,不仅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时代任务,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高分低德”的现象并不乏见。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重视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而多年来我们的德育

品格教育——井然有序操作指南

金梅完小“学生品格教育之井然有序”操作指南 一、主题:井然有序轻松愉悦 形成良好的收拾习惯、按顺序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孩子需要的,也是有必要的。富兰克林曾说过:“你若肯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来做计划,那么你的人生会更多姿多彩。也就使你的生命增添了年岁,使你的日子过得更有意义。让你所有的东西各居其所,也使你事业的每一环节都各适其时。”可见做事情有序是多么的重要。 二、定义: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井然有序就是做事情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做事情井然有序能提高做事效率,有利于在做事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拥有井然有序的良好品格会让人终生受益。 井然有序小精灵: 花栗鼠是一种具有有序品格的小动物。它会把收集到的食物摆放整齐,拿取食物的时候也会做到按书序拿取。在它的家里,每样东西都存放在固定的地点,每样东西用过后都会归回原位。它随时保持着干净、整齐、有序,所以称它为:有序小精灵。 三、品格培养目标: 1、随手收拾:使用过的物品随手放好。 2、保持学习、生活等地方干净整洁:完成一件事情后,原本散落的物品,应 该收好并放回原处。 3、物有定位,务归原位:物品要按类别各归其位,做到整齐摆放,一目了然, 不错放,不乱放。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合理放置,达到井然有序。 4、按每样东西的用途来使用它。

5、物归原主:借用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 简单来说,目标是: 1、整洁地安放。 2、序地完成工作。 3、合理存放东西。 4、遵守纪律和规则。 四.“序列活动”连连看 (一)我是快乐小火车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火车的出发和回站是有一定秩序和规则的,在生活中,事事也存在秩序和规则。 活动方式:分成三组 1、A组代表汽笛声“呜——” B组代表车轮转动的声音“轰隆——轰隆” C组代表火车快速行驶的声音“咔嚓——咔嚓” 2、老师是火车司机,发出火车出发和会展的口令。 3、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有序地发出三种声音 出发时:呜——轰隆——咔嚓 回站时:咔嚓——轰隆——呜 4、如果有同学错了,全部重新开始 活动中提问: 1、如果声音出错了,火车还能开动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像开火车一样必须得遵守秩序和规则呢? 3、假设我们午餐时打饭的队伍、走向操场做操的队伍就是一列火车,你学得要怎样做它才能开起来? 4、我们来试着做一做。

20xx年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 20xx年教师职业道德培 训计划正式版

20xx年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思想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和省市县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围绕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我校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突出师德教育、“名师”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积极推进教师培训管理体制、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大校本培训工作的力

度,努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

学生品行的养成

一、学生品行的养成,得之于多种文化的浸润。中华民族文化厚重而博大,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根基和土壤。学校的德育应根植于浓重的民族优秀文化氛围中,让学生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人的优秀品德不是一日促成,而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自然形成的,要创造这样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德育工作重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果将德育的过程视作是施教者按照原已设计好的模式去塑造青少年的过程,往往是事与愿违。教育过程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感悟,把德育的要义融与学生活动、灵活的课堂授课之中。 三、注重思想品行的实践过程。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及时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情景,适时适度地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我班的C同学是我们班的篮球迷, 性格偏激、脾气火暴,而且成绩也很差,但在同学中有不错的人缘。在新生入校时,他是第一个被我关注到的人物。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的队列训练中他就认识了班级的所有男生,第二天为了“打发时间”在训练中向众同学分发口香糖。在正式开学的第一天就在组建了人数多达10人的班级蓝球队,模仿NBA,连球队的经纪人都设置了。为此我的心不断的住下沉,这个学生在班级太有号召力了,看来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以后的接触中发现,果然C常常迟到、旷课,上课讲话。对他而言,学校学习实是度日如年。一旦,违返校规,事实证据确凿,他则避重就轻的“勇敢”的承认错误。若是有人错怪他,就离家出走,夜不归家。不服老师管束,则扬长而去。与学校和老师的做过长期斗争,经验十分丰富。但有一颗热情的心,十分愿意帮助同学。后通过家访后发现,原来C同学父母离异,他随父亲,但其父工作太忙,平时只能用电话联系,他与爷爷、奶奶生活,但同他们的关系十分僵,轻常常因爷爷、奶奶数落母亲的不是而发生冲突,如果谁都说他母亲的不好,他和谁打架、生气。他除了母亲的话偶尔能听几句,谁的都听不进去。 通过长时间对他深入的了解和勾通,发现要真正走进他的心里十分不容易,只能让他不抗拒我,他总是对老师包裹着坚硬的外壳。为人十分的敏感,与之勾通时说话用词稍有不慎,则最小有一、二个星期不同你讲话,不用正眼瞧你。他渴望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在任何的场所称自已为SYK,希望能自由自在的任意的生活。 [解决方法的探究]: 1、加强家访工作,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C的性格很有特点,心理负担重,极端的自卑而又自负,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这些都可能导致它的种种过激行为的原因,心理上畸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形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相互配合;日常教育中对突发的问题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将问题最终消灭。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

浅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体会

浅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体会 【摘要】本文作者先提出学生在品德方面经常发生的问题和它的原因,然后结合本人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几种方法。 【关键词】品德教育耐心方法 学校品德教育素质的怎样就是衡量本学校的社会位置,对社会的影响,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体制…等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校把学生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是每位教师和学校的不可推迟的使命。 目前虽然在学校抓好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通过电视,网上看了以后学过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重视在这种情况上要仔细探索,找出原因教改他们,让他们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政治方向,世界观,品质等三方面。其中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全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它指的是人们对全体事物态度和看法。 品质――就是爱集体和全心全意的为人们服务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品德的根本标志。 因学生生活的时代,遇到的社会环境,积累的生活经

验不一样,所他们的发展也不一样,品德状态的反应也有异的。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的起点。在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这种方法中选用。一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就算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有个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高形式。 虽然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促进健康品德教育,但是不重视教育方法,形式,一部分学生的品德发生许多问题。 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学生基本情况. 弄清该学生的家庭,学校,班里,跟别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跟师生团结,最好来往的朋友等情况,然后选择教育方法。 2.了解学生年龄段,性格。 教师绝不要同样对待学生,应采用一个钥匙开一个锁子的方法,因为年龄不一样的学生的性格也不一样,能接受的教育范围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跟学生年龄和性格来进行教育。 3. 尊敬,爱护和相信学生,重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一般希望别人对自己相信和得到别人的友谊,特别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大大提高他们自信,也很听老师的教育,所以给他们准确评价时,他们得到认可自己,诚信提高向上兴趣。

品格教育 结题报告

“螺旋式”小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安丘市实验小学 徐军民沈秀珍郑晓辉 2013.12.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品格教育是近十年来诸多国家发展起来并日益加以重视的一种教育研究取向。品格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实践,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倡教育要促进品格的发展。英国哲学家缪勒把这一论题继续到19世纪,他提出“发展品格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斯宾塞认为“教育要达到形成品格的目标”。20 世纪初,宗教教育哲学家马丁- 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并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他坚信,人的品格是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预示了品格塑造教育的可行性。20世纪早期美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把品格教育看作是教育的中心使命。20世纪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北美地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强调“品格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行为,此三者构成道德上的完整性。”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着并继续发展着称为“品格教育”的运动(Character Education Movement) ,与我国的素质教育遥相呼应,给世界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运动提供有益的启示所以实施品格教育势在必行。 (一)课题研究适应社会的要求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获得解放,然而“物质主义”横行,经济繁荣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价值的多元化、多样化,“道德相对主义”比较凸显,“怎么都行”成为一种口号,我们看到了一种“去道德化现象”,并目睹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目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人们越发表现出对普遍伦理的祈求。作为传递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品格教育则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品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人生智慧与境界,让学生从小理解和确立一些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来看,我们也看到了“品格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又是深化学校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一种有价值的新视角。 (二)课题研究来自教育实践的需求 我们学校道德教育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不是源于康德所说的“我应该如此”的内心本原,而是一种基于畏惧而衍生的教育取向;我们的教育不是建基于诺丁斯所讲的“关怀”,而更多的是使用“灌输和控制”、“规训与惩罚”手段。我们的教育实践由于思想、认识、教育方法、行为方式的偏差,常常停留于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品格教育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平等参与。我们要通过品格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品格教育资源,丰富和发展品格教育理论、改善品格教育行为、扎实提高教育质量。 (三)打造“品格教育”品牌 课题研究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引向深化,彰显学校一贯的重视品格教育的传统,将品格教育的经验做法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认识”,以更好的引领我校的德育实践,并从学校向家庭、社区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