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寄乡愁

何处寄乡愁
何处寄乡愁

何处寄乡愁

作家笔下的故乡,是一个飘渺的梦境。国人心中,故乡是一片遥远的朦胧,那里既有春天的和煦,夏日的茂盛,秋天的丰收,冬日的温暖。一年四季,长满了茂密的乡愁。

现在与故乡之间,是一片大河山川的开阔;记忆与故乡之间,是一段漫长模糊的岁月。富余的时间与空间,经过想象的充分发酵,思念的长久蒸腾,氤氲出一缕缕甘醇,故乡笼罩在橘红色的云霞里,故乡被情感诗化了美化了,人也醉了。

游子与诗人的故乡既是真正的故乡,也是虚拟的故乡。

故乡,乡愁,在作家的笔下,是美好的风景,风雅的情绪。读起关于故乡与乡愁的文字,大约没有人不感动,没有人不感慨的。

鲁迅先生的《故乡》,为我们描述了有些悲凉但极为优美的乡村景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

月亮、沙地、西瓜、少年、猹……这一切,组成了每一个游子儿时故乡里的曾经的场景。再读《故乡》,觉得故乡就在眼前,那些场景,那些活动,恍如昨天。

读如此的文字,恐怕所有人都有想家,回家的冲动。

那家,就是故乡。

尽管自己在故乡以外的地方早已安了自己的家,但是,意识里从未把家与故乡等同一起。儿时生活的地方,父母所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故乡。

游子心中的故乡,总远隔千山万水,难以回家,难以回到故乡,在外、在异乡的游子自然在心里就有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想,作家、文人把这种情绪、思想叫做乡愁。

乡愁的描写、记述可以说浩如烟海,多了去了。可是,关于乡愁,给我们这一代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莫过于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了: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

乡愁,又称思乡病,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

“一个生病的人”,思乡的情绪强烈,乡愁的感觉突出,其处境,其状态,一般不会太好。一个人,越是困窘,越是无奈,思乡的情绪越强,乡愁的感觉越深。而一个春风得意,八面玲珑的人,是没有时间思乡,没有机会抒发乡愁的。

就是在军队中,当打胜仗时思家病比较不常见,相反地,战况吃紧时则是比较常见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是为汉语成语“四面楚歌”的来历。

所以,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余光中先生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先生还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

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乡愁是关于家乡的愁绪也罢,是对整个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眷恋也罢,我们总要有一个家乡,一个故乡;有一个国家,一个故国。

国家,我们是日益强大了,可是,我们的家乡却日渐消失。即使没有消失,我们回故乡去,也会觉得,这不是我的故乡,不是我的家!

“青壮炼钢去,收获童与姑”。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农村的壮劳力,男人都去炼钢铁了,大田里的庄稼只能由孩子和女人来收割了。如此的情境,才惹得彭德怀元帅疾呼: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呼!

如今,青壮年的男人没有去炼钢铁,倒是一个个到城里打工去了,不仅青壮年的男人去打工了,就是青壮年的女人也岁男人一起去了,而且一去多日不回。故乡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许多老人、孩子甚至有一年、几年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儿媳,自己的爸爸、妈妈!

青壮年人都走了,老人、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就已非常不易,其他的一切都顾及不了了。道路越来越坎坷,房屋越来越破旧,就是一些打工赚钱建好的房子,大多只是一个空壳。

故乡,是越来越破旧了。

破旧的结果,就是脏。

没有青壮年人,没有了顶梁柱,没有了过去的习惯,没有“黎明

即起,洒扫庭除”,干净、卫生已经成为奢侈。

农村,没有像样的厕所,没有正规的垃圾处理地方,猪、牛、羊,鸡、鸭、鹅四处游荡,随地便溺。

加上工业的污染,河水已不清澈,空气几度污浊……

于是,原来那个破旧一点,但是还能让人落脚的故乡,如今脏的让人难以下脚,难以呼吸。在外生活习惯的人,回家一天都难呆。

越来越脏的故乡,与天上皎洁的月亮和光辉的太阳都有点不相称了。在我们的感觉里,月亮已不如过去的皎洁,太阳也不似过去的光辉。

面对破旧、肮脏的乡村,很难让人想象暖阳下老人惬意的模样,月光下孩子嬉戏的情境。

一切都如梦一样。

民风不再淳朴,人心早已不古,世道中落,江河日下。原先讲究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如今却是恃强凌弱,仗势欺人。

没有青壮年的乡村,老人、孩子能够承担起看家护院的重任?一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家伙看准了这个时机,兴风作浪,偷鸡摸狗,以致乡村偷盗成风,不得安宁。

偷,尚且不止,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明抢,明火执仗,公然抢劫!

面对破、脏、乱的故乡,在外的游子作何感想?

那还是故乡吗?

故乡已无,何来乡愁?

20世纪30年代,一大批仁人志士在中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乡村建设运动”,如今,乡村依然落后,故乡一天天消失,回家,会故乡成为一种奢侈,一个梦想。

没有了故乡,没有了家,乡愁何所寄,何所安?

一个没有了故乡,一个没有了家的民族,根何所植,魂何所系?同为异乡人,皆成漂泊者,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吧?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根。

家,是一个人的魂,也是一个民族的魂。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问题,不是故乡,不是乡愁浪漫不浪漫,抒情不抒情的问题。作家笔下,不浪漫可以浪费,不抒情可以矫情,乡愁无所寄,故乡无处寻,都不打紧,只要根在,魂在。

根不在了,魂不在了,灾难可就来了。

席慕容诗集精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痛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痛 俗话说水有源头树有根,人其实和水与树都是一样有源有根的,这源和根就是故乡。 虽然离开故乡已二十多年,远隔故乡千山万水。纵使时间的流逝让我的口音和生活习惯有些改变,但根不会因此而撼动,乡情就像是一条绵延而透明的丝带,无形,无色,无论我走到哪里,他都会与我相随相伴…… 我的故乡临湘是一个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的城市。她南依雄奇峻峭的幕阜山,北临滚滚东去的长江,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那里不仅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更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俗话说:生活中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爱值得我们珍惜,美食也不可辜负。美食可以说是文化的代言,也是一个地域或一座城市的名片。让我们一起享受故乡美食每一种独特的美味,体会那一方地域的特色。 故乡的农家小院里土鸡炖野山菇可以说是临湘的一道“硬菜”。现代的人追求绿色无公害的食物,临湘的青山绿水得天独厚,农村人秉承着地理的优势,将鸡放养在野外,让它们自己土里刨食,因为长时间处在运动状态,所以每一处肌肉都很柔韧,没有半点干涩枯柴,很有嚼劲。临湘盛产各种野山菇,尤以一种叫茅草菇最为香滑鲜嫩,每到了野山菇疯长的季节,人们可以到山里把野山菇检回来,新鲜的茅草菇加上土鸡一炖就成了一道独具风味的特色菜。山菇滑嫩鲜美,鸡肉弹滑而没有渣渣,细细咀嚼只觉得在舌尖留下一点点若有若无的淡淡清香,清香中又带着醇美在舌尖回荡,仿佛山风吹过田野一般令人回味无穷。喝一口汤,浓郁的鸡肉香和野山菇的清香沁人心睥,唇齿间荡漾着一种难言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待咽下去后,回味悠长。汤汁流过的地方尽是鲜美!吃不完的野山菇还可以洗尽晒干,留到冬天或过年时用。 除了山中的美食让人欲罢不能,临湘还有享誉全国的十三村酱菜,当然,临湘最出名的美食就是桃林豆腐和封锅菜了。 每天早上,天刚放亮,大街小巷就会传来“卖——豆——腐——哟” ,“卖——桃——林——豆——腐——哟” 的吆喝声。人们听见卖豆腐的吆喝声,都各自从家拿来盆钵,有的买豆腐,有的买豆花。桃林因水质好,做出的豆腐特别鲜嫩香甜,洁白细腻,软而不碎,挺而不硬。而且没有石膏的酸味和卤水的气味,营养非常丰富。 母亲年事已高,我与妻儿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去看望母亲一次。每次回乡母亲都会准备很多很丰盛的菜肴,把一张大大的八仙桌摆放得满满的。有母亲自己养的老母鸡炖的野山菇,有大盆的封锅菜,有煎得二面金黄的豆腐,十三村酱菜更是不用说,被侄儿们早早地摆上桌了。单就封锅菜,母亲就做得特别讲究;她把

初中八年级语文:席慕蓉《乡愁》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席慕蓉《乡愁》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Xi Murong "Nostalgia"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席慕蓉《乡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内容 学生活动 内容 媒体 使用 时间 设计 意图 一、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 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更不能

回故乡去看看(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 ◆1. 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 诗人把乡愁比作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 小结要点: 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

席慕蓉的诗

席慕容的诗歌 1、《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2、《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麽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意 长大了之後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3、《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4、《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 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5、《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6、《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乡愁》是游子深情的顾盼,是一曲清婉而柔美的回忆。自古游子远游,都会情不自禁的触景生情,吟上那么一首乡愁之诗。乡愁是人患上的一种毒药。 余光中以“乡愁诗人”着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愁》一诗的广为流传;大众对于《乡愁》相当熟悉,它之所以得以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简单,且对诗人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的乡愁通过四个不同的意象做了高度的概括;而“大陆在那头”一句煞尾,更使这首诗顿上一个境界 读《乡愁》这首诗,从而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诗人心中那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盼望民族统一的思想感情。对于我们常人而言乡愁就是对故乡的思念,家人的想念,不会有那么高的高度去思考。 显然,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都明确出现在这首诗每一小节的第一行。 我们可以看出,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至此处,读者不禁会想,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那一方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的思念,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或许我们都太年轻,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但我们一样能体会到思乡思家的苦。 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

乡愁贵州

乡愁贵州项目简介 乡愁贵州是以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为肌理,以阳明文化为哲学精神内核,以乡愁文化、贵州文化为产品打造原型,集农耕体验、户外活动、生态自然休闲观光、生态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中国首席乡愁文化主题样板,农耕文明国际休闲度假区。 项目地处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距清镇市区3.8公里,距贵阳市区约23公里,距机场30公里,坐享“四横五纵”路网结构,全面构筑立体交通体系。 项目分为南北两区打造,总规划用地4570亩。南区占地1991亩,以“贵山”为主题,通过坝、屋、场、田、粮、人六大核心要素,表现山地民族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贵州山地文明”。北区占地2579亩,以“秀水”为主题,通过“桥、井、渔、寨、馆、镇”六大核心要素,倾情演绎贵州独特的“水文化、水生态、水文明”,以及以“河边村,半坡寨,谷底人家”为特点的居住文化。 项目定位为“贵山秀水忆乡愁,中国首席乡愁文化主题样板”“源自农耕文明的国际度假区”,以“乡愁”为主题,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成为中国生态城镇发展战略下的样板之作,力争成为贵州省美丽乡村国策之下,贵州文化旅游度假产业的新名片。 项目核心文化为:阳明文化、乡愁文化和贵州文化,其中阳明文化是项目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个方面;乡愁文化为项目特色体验系统,主要从耕、读、传、家四个方面着手打造;贵州文化是项目的产品落位方式,分为贵山(坝、屋、场、田、粮、人)和秀水(桥、井、渔、寨、馆、镇)两大部分进行产品落位。 目前南区处于建设期,项目产品打造:自然景观轴(心境八景、中华农耕轴、二十四节气景观大道、杜鹃花海、茶田、梅园、竹径等生态自然景观)、康养系列(健康步道、养生植物园、轻户外运动基地、森林温泉)、特色体验业态(百家宴商业街、乡愁牧场、农耕体验、星空营地)、主题酒店群(野奢稻田酒店、精品民宿、木屋树屋、集装箱酒店)。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席慕容最经典的八首诗歌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席慕蓉,散文家,诗人,画家。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初相遇/席慕容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抉择/席慕容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与你同行/席慕容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让今夜的我终於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

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莲的心事/席慕容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回眸/席慕容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云多少相思多少离愁终成一道水痕送我远走今生,我寻觅前世失落的足迹跋山涉水走进你的眼中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佛无语,我只有频频回首像飞蛾扑向火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回眸再回眸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我频频回顾着期待你的温柔我频频回顾着渴望长相厮守前世我在舟中回眸莲叶一片一片连成我眼中的哀愁今生佛成全我的思念让我走进你的眼中我寻觅了很久累了只想在你怀中停息只想让你的手揩去我脸上的泪痕只想让你的体温温暖我冰凉的双手不要问我为何今生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我没有喝孟婆汤心中牵挂着你不要问我为何哭泣我没有喝孟婆汤仍记得前世离别时心底的绝望说我喜极而泣吧泪落在你的襟上前世的种种哀愁开成一树繁密的丁香我只想与你携手在树下看那一朵开成五瓣向我们预言幸福今生我仍旧频频回望今生我仍旧不喝孟婆汤来世我还会千里迢迢将你寻觅来世我还会和你手牵手寻找五瓣的丁香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席慕容诗选【页底】【索引】 席慕容诗选 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 一棵开花的树七里香山路出塞曲抉择初相遇雨中的了悟青春信仰前缘为什么盼望送别接友人书野风悲歌渡口无怨的青春乡愁爱你与你同行 暮色莲的心事请别哭泣树的画像禅意(一)禅意(二)雾起时历史博物馆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山路 我好像答应过你 要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 我好像答应过你 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 而今夜在灯下 梳我初白的发 忽然记起了一些没能 实现的诺言一些 无法解释的悲伤 在那条山路上 少年的你是不是 还在等我 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再缓缓地老去 初相遇

席慕容《乡愁》原文

席慕容《乡愁》原文 《乡愁》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席慕容《乡愁》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乡愁》原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乡愁》英文翻译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席慕容《乡愁》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席慕蓉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3 乡愁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了解现代诗歌。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生字词。

3.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或许是一朵浮云、一幅画面,或许是一段乐曲、一句乡音,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去倾听一下诗人内心的呼唤吧。 二、诵读悟情 【教师引导】首先请听一遍录音,听读的时候标注出重音和停顿。然后同学们自由朗读,体味作者的情感。 【播放音频】(课文录音)…… 【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作者满怀愁绪。 【投影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诗人、散文家。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9年迁往香港,后又去了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余光中是一位锐进诗人,有着浓浓的恋国之思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教师小结】乡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原来余光中先生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他有如此愁绪。 三、细读寻“愁” 【教师引导】小小的一首诗,承载了作者如此多的愁绪,每一节背后都有一颗“愁”心。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每一节,看看作者愁在何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愁绪的。请自选一节诗进行赏析。 【学生自读,讨论】…… 【学生回答】我来说第一节:小时候与母亲分开,外出求学,借书信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借邮票来代指乡愁很形象。 【教师引导】有亲人离别就有一份挂念,家信成了寄托深情的地方,贴上邮票就是贴上思念,邮票上寄托的是深深的母子之情。余光中曾作过一首诗《邮票》,更加说明了这枚小小的邮票的重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投影展示】 邮票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余光中乡愁赏析

余光中乡愁赏析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群星璀璨的诗海中,《乡愁》可以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诗作之中,感情上继承了古典诗歌念亲、恋乡的传统,又融入了千千万万台湾人民对大陆深深的依恋,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诗作难以比拟的历史感和民族感。而笔者作为一个身处异乡之人,对绵长的乡关之思,体会尤甚。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余光中《白玉苦瓜》序)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情感,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将之呈现在读者眼前,其蕴绵长。 本诗又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

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言有尽而意无穷,思乡之情固然愁,然个中滋味实在耐人深思。最后我也作首小诗,也算是一舒胸中乡关之思。 登高 秋日登高,遥望乡关,怅然之感不觉涌上心头。不自意露于笔尖,得七律一首: 千里南粤初见秋, 欲览风光上高楼。 乡关北望九连外, 烟雨西风使人愁。 负笈他乡长作客, 山南山北身迹留。 徒羡飞雁生双翼, 偷闲小归亦难求。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2015-03-22 17:22:08 | 来源:人民日报 | 编辑:刘维靖 | 原标题:留住乡愁 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有文章诗意地定义: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记得住乡愁”关注的是农村居民居住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他们能否在居住环境里有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的问题。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新农村的建设模仿了城市建设的形式,传统的乡村房屋被推毁,农民被以“迁村并点”的方式集中起来,无论是秀美的江南水乡,还是质朴的西北农村,都模式化地设计了密集的仿城市联排别墅的现代建筑群,还有面积宽广的文化广场,以及用来提升农村文化生活的娱乐室和活动中心。由于许多规划并没有深入实地考察农民对设计的需求,水泥文化广场往往变成了晒谷场,文化娱乐室往往变成了堆放杂物的闲置房,那些照搬城市的休闲公园则变成了鸡鸭鹅嬉戏的乐园。这样的新农村建设让本来形态丰富的各地乡村景观变成了千村一面的模式化设计,显然,新农村环境和住宅建设的政策在某些地方被简单化地执行了。 在传统的农村,建筑样式和建筑风格经过了历史的沉淀都极具当地特色,村落建筑不是依山而建就是临水而居,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环境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关系。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项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惠民工程,还应该体现出对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的尊重。新农村规划应该探究地方的历史及其演变,详细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对农民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要有基本的认知,而不是拿来某种规范式的乡村建筑模式和生活方式生搬硬套,或者随意地把城市的建筑样式,甚至西式的居住方式和审美观念强加给农民。新农村规划除了满足农民现代化的物质居住需求、便于政府管理的功能要求,还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留住广大农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中国的农耕时代历史悠久,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耕读文明。由于地域环境不同,各地农村都有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农业景观,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因此在南方可以享受到水乡的秀美,在北方可以感受到高原的壮美,在山乡可以体会到黄土的醇美。这些景观既是当地居民的栖居环境,也是他们的精神所系。 广大农村还保留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和地域性的生活方式中传承至今。这些民俗活动同样是一代代农村居民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记忆,可以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 的《乡愁 》,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 在细细品味和理解。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光中乡愁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 这首诗借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 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
1/6

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 《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 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 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 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 和 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 “邮票”, “船票”, “坟墓”和“海峡”, 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 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 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 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 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 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 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 到了中年, 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 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 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 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 鸳鸯梦。 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 却在苦苦 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 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 一方矮矮的“坟墓”却成了 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 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 国人的心中, 将所有海外游子, 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 给了祖国同胞, 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此 时, 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 读者可以感受 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 而 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 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 的“中国情结”。 其次,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 余光中虽然身 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 文化,尤其是《诗经 》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 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 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 但是, 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 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 的音乐美, 主要表现在采用 《诗经》 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
2/6

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余光中与席慕容同名《乡愁》诗歌的比较分析 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1.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同 2.抒发的思想感情相同 3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词方法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1.余光中的《乡愁》感情朴实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席慕容的《乡愁》比较含蓄。 2.余光中的《乡愁》是抒情诗,而席慕容的《乡愁》是散文诗。 解析: 从表达上看余诗用多节来表达主题,而席诗则短小,一节包含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余诗的节奏分明,每一节结构匀称,而席诗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余诗在表达上用时间来作为线索,而席诗则以意象为主来体现主题。 余光中的《乡愁》诗用衬托的方式,从远到近,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一层又一层铺叙出乡愁之浓.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的小故事,那麽席慕容的《乡愁》则为大家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女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新奇的比喻,缠绵的情思,细腻的表现了乡愁的主题。 同题《乡愁》都把无形的魂牵梦绕的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愁思之重。这两首诗的作者有着相似的背景。我们知道,余光中是在抗日战争中随父母逃难到江苏、上海等地,而后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席慕容是个生活在台湾的大陆人,她的故乡在大草原上,后来赴台生活。故乡时时在她的梦里。俩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现实对故乡的渴望都存在于空间阻隔的纷繁中,还存在于旷远的时空中,只有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在诗中,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家始终是每个人的归属,身处异地、他乡,家是心中唯一的挂牵,思乡、念乡之情决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添,永难相忘,只会眷恋着故乡的一切一切,至纯至真的乡情哟。 这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余光中在诗中把乡愁比喻化为四种具体的事物,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写进书信寄给家人,故把乡愁喻为邮票;长大后,与家人分居两地,船是与家人团聚的媒介,是乡愁的寄托,所以把乡愁喻为船票;后来,母亲的离世,与至亲的阴阳两隔,让作者失去了支撑的力量,于是作者就把愁绪比作为坟墓;而现在,由于政治原因,两岸人民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统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全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感情也一步步加深、升华。 席慕容的《乡愁》中,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四季中有多少个晚上没有月光,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不刻怀乡之情;离别家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随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用雾里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别后对故乡绵绵思念,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心间“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情感。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无法消解、永无尽时。比喻生动形象,又别出心裁。 两位诗人在结构方面都按时间的推移写出乡愁,结构严谨。“‘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有月亮的晚上’---‘挥手别离’---‘别离后’”这些表现时间的词像一条线贯穿于全诗,层次的渐递有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愁思。两首诗意蕴深刻,思归之情浓烈满逸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在内容上都是有故乡过渡到离乡,承上启下,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笛声、月亮、雾中别离、没有年轮的树这些具体的可感知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之醇烈以及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思乡跃然于诗中。然而,两诗又不尽相同。首先,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余

乡愁 美文欣赏

乡愁是文化记忆的价值原点 乡愁是妈妈手里的饭香;乡愁是爸爸的谆谆教诲;乡愁是门前的卷卷溪流;乡愁是升起的袅袅炊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是文人笔下诗意栖居安放乡愁之所。而如今,那些承载着记忆与乡愁的老建筑正被拆除,乡村干净清澈的河流,正遭受污染……因此,唯有以城乡一体化推动乡村发展,才能破解逃离乡村的尴尬,唤醒内心乡愁的眷恋。破解逃离尴尬,唤醒内心眷恋,需要人们在乡村更有获得感。 长久以来,人们逃离乡村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发展迟滞,过去贫困落后的村庄,仿佛遭遇了诅咒一般。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市与乡村所拥有的资源、政策不一致,直接导致在乡村辛勤劳作一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抵不过城市打工就能轻易获得的收入高。更有甚者,一句“寒门难出贵子”的心酸道出了乡村教育发展落后的惨痛现实。乡村与城市巨大的发展差距是导致人们逃离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乡村的发展也在逐渐突破,崭露头角,却从中衍生出新问题:唯金钱至上和亲情淡漠的现实,让人们再次心酸逃离。因此必须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进程,让人们更有获得感,才能破解逃离的尴尬。破解逃离尴尬,唤醒内心眷恋,需要让人们在乡村更有归属感。 曾经的乡村很古朴也很简单,有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的乡村意境;有着“袅袅炊烟长,朗朗书声扬”的耕读传统;有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家国情怀。然而,如今的乡村,由于发展的迟滞,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成为人们逃离的对象。与此同时,又因为城市的种种问题,生发出无限眷恋。怎能不令人叹惋乡关何处?记忆中的“有机”村庄,伴随不正确的发展观而变成“无机”村庄,垃圾围城,这样乡村又怎能让人眷恋怎能让人不逃离呢?因此必须要让人们更有归属感,要大力加强文化古村落保护“修旧如旧”,让古村落被合理利用,让民族后代有家可回。 人类心灵的寄托,唤醒内心眷恋需要让人们在城市产生融入感。城市虽然发展快,但压力大,城市病问题严重,于是人们又重新眷恋着乡村,渴望乡村更有尊严和轻松的生活。逃离又眷恋,人们由乡村进入城市后,涉及到的医保、教育等资源不均衡,人们越来越迷茫,扎根城市发展的可能性。从乡村流向城市的人们望而生畏,产生了距离感。因找不到情感依托。 人们在逃离乡村和城市间的犹豫徘回,其实质就是发展不均衡、不科学,才又显得乡愁渐。只有我们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城乡一体化解决发展困境后,才能重拾美好童年,建设美丽家园。 乡愁就是生长在血脉里、难以被割裂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坚守了几千年的诚信、勤俭、向善、感恩 乡愁唤起的不仅是当代人儿时的记忆,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

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

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 余光中是我国著名诗人,那么余光中的乡愁要怎么朗读呢?下面请看席慕容的乡愁朗读节奏!余光中的乡愁朗读节奏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

《乡愁》同步练习(含答案)

《乡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巩固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两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余光中更是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而席慕容,她的故乡,在她的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长大。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同样是她的灵魂的归依。因而,在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无限的乡愁。

三、朗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再点名朗诵 四、分析《乡愁》(余光中)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明确:少年时——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乡愁》优秀教案

10 《乡愁》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示标5分钟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此导入新课,板题,PPT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理解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开始第一次“先学后教”,简单引出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深情朗读课文12分钟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诗歌意象10分钟 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2、自学指导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具体事物: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 感情: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 坟墓:失去母亲的痛楚。 海峡: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 3,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现代文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练习:10分钟 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