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2010年增1期(第25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S12010(Vo l.2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饶峻妮 郭盘江

摘 要:从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核心问题进行辨析,提出教育者应当把握的立场和观点,以期深化理论认识,达成教育共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伦理; 哲学思考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SZ201011)

作者简介:饶峻妮,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昆明 650224);郭盘江,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遇到了发展的突出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使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是一条重要渠道,可是在过去的教育中,这一内容却显得相对缺失和滞后。

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近年来在高校德育建设中有很多讨论,学者们反复提到了 生态伦理教育 ,认为应该把生态伦理新思想纳入高校德育内容,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就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现状、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及途径方法等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迪。然而不少讨论把生态伦理教育简单等同于环境保护教育,认为生态伦理就是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社会大众意识中更是相当普遍;加上生态伦理学科本身又是在众多流派的交锋中诞生和发展的,从而让人对各种纷繁、对立的理论无所适从。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抉择和立足点显得至关重要。所以笔者不揣浅陋,结合生态伦理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的哲学思考。

一、生态伦理的提出与价值

作为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生态伦理学(En vironmental Ethics)也叫环境伦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对环境退化进行哲学反思的新兴学科。它的基本主题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伦理根据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有义务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我们究竟对哪些存在物负有义务?它获得道德关怀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对自然存在物的义务是一种直接指向存在物的直接义务,还是间接指向人的间接义务?显然,生态伦理学不是传统意义上关注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伦理学,而是伦理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伦理学在生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

20 24页。

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它具有多学科性,与伦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美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神学、浪漫主义文学等相联系并交融;也在理论方面和文化背景方面具有鲜明的多元性,所以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多种思想的尖锐交锋。但不论出发点怎样的不同,在 人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这一结论上又殊途同归。它提出了我们时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到20世纪末,已发展为一门深受瞩目、流派纷呈的显学。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生态伦理的价值在于通过影响、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来约束人对自然存在物的行为,增强环保的自觉性,进而达成对人生的反思和彻悟。它最鲜明的品格是实践性和信仰性,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要求精神信念的支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指向人的心灵的转变。生态伦理思想最终的旨归绝非走向形而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把社会发展的无限丰富性与人的生活在多层面进行和谐呈现,揭示出人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的可能与必然。

生态伦理学说的出现表达了人们对有序的生存发展环境的需要,表达了人们对于道德能够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和内在机制的期望,也是对盲目夸大道德价值的道德绝对主义和回避崇高的道德相对主义的超越。我国对于这门学科的介绍和引进虽然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但中国古代 天人合一 、 中和之美 、 中庸之道 等和谐思想精神,已经作为一种生活智慧和对宇宙、自我的认识,凝结沉淀在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

二、主体问题的讨论

我们维护生态平衡是基于什么目的?我们的道德关怀究竟是为了谁?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就构成了不同流派的理论分野。在论争中大概形成了两大阵营:一种认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美丽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价值主体应该是自然本身,称为 自然中心主义 或 非人类中心主义 ,由此又具体分为动物解放/动物权利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流派,核心话语有福利、权利、尊严等;另一种认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其价值主体应该是人类本身,称为 人类中心主义 ,核心话语有主导、理性、互惠等。

价值主体是人还是自然?我们的生态伦理教育该站在哪个立场呢?仔细分析,这两大阵营虽然论争激烈,针锋相对,但也不是绝对对立,因为 自然中心主义 不可能完全把人类排除在外,而 人类中心主义 中强调的人类地位,只是 价值中心 而非被批判的自以为是的 实体中心 。既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辨证地思考和讨论这一问题。

首先,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一种自然关系。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生命特性服从于自然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 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 身体 。 另一方面还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自然的最高产物,人类具备其他一切自然物所没有的特性,那就是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人也是 社会存在物 ,自然界是 他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 这种对象性关系是人通过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的这两种关系,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也揭示了自然界的属人本质。在这双重关系中,人处于主动、主导的地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是 主体 ;自然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所以是 客体 。可见,马克思的观点站在了 人类中心 的立场。

其次,确认 人类中心主义 不可超越。尽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曾经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但是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永恒支点,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原则,是不应该怀疑的。这里所谓的 人类中心 是一个价值命题。并不是从科

饶峻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8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5页。

学的角度认定人类是物质世界的中心实体或目的(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错误的认识),而是从价值论的层面认定人类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人类全部活动和思考的中心,肯定人的利益和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简单说,就是把人看得最重要。因为只有人类才能与自然结成对象性关系,根据自己特有的视角、方式和需要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可见, 人类中心 不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描述,而是人基于实践活动固有的本能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做出的理论假设。但这里的 自身利益 只能指 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

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生态伦理教育不可能全面地研讨这一学科,但我们在教育中的立场应该明确:生态伦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实是人类的利益冲突在自然领域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实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追逐个体、眼前利益,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特殊、眼前与共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落实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利益上。生态伦理思想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统一体,揭示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伦理关系,探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途径,规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可能。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核心思想和根本立场。

三、自然获得道德关怀的依据

美国学者雷根指出,真正的环境伦理学 必须主张某些非人类拥有道德地位;必须主张拥有道德地位的存在物不仅限于那些拥有意识的存在物 。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何以获得?这是生态伦理学科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引起众多的理论分歧。主要的一个观点是,因为 自然拥有价值 。那么如何界定自然的价值?自然价值可不可以独立于人的评价之外?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自然的 外在价值 ,也叫 工具价值 。它指自然物的有用性,当然是对人而言。根据这个思路,判断某个自然物是否具有价值,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美国生态伦理学家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将这种价值又细分为:经济价值、生命支撑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不论哪种价值,人的需要和评判都起到决定作用,这是人的需要与物的属性联系的结果:具有满足人需要的属性的自然物具有正价值;否则就具有负价值;无关的就无价值。

自然还具有 内在价值 。生态伦理思想总的价值导向是 人们必须爱护大自然 ,但这绝不能只出于 自然物对人有用 的认识,更重要的,还有出于对大自然价值的内在性、独立性的认识而产生的充分尊重和敬畏。生态伦理思想企图改变人们对价值问题的习惯性、偏颇性的理解 重新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评价体系:既承认人的尺度,又承认物的尺度;既看到价值的主观性一面,又看到价值的客观性一面;既承认自然物的使用价值,又承认自然物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 于是 内在价值 拥有了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自然存在物能直接给主体带来某种情感反映的属性。自然的外在价值正是由这个属性规定的;二是指自然存在物的非工具性价值,它拥有独立于评价之外的属性,不以人的好恶为存在标准。就是说即使评价者不存在,其属性也自在,价值也自在。深层生态学家耐斯就认为: 地球上的非人类生命的美拥有自在的价值。这种价值独立于它对人的有限目的的工具意义上的有用性 , 在这个意义层面上,内在价值也可以叫 天赋价值 或 自在价值 。对自然存在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突破了传统伦理学认为只有人独具内在价值,才值得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T.R eg an,A ll T hat Dw ell T her ein:A nimal R ights and E nv iro nmental E thics,U iv ersity of Ca lifo rnia Pr ess,1982,p. 187.

参见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 环境伦理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53 316页。

李培超: 自然的伦理尊严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2页。

何怀宏: 生态伦理 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 ,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04页。

护的局限。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深层的伦理依据,为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拓展了研究空间。

了解了自然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我们在生态伦理教育中明确的,就应该是人对自然的依赖性而不是主宰性;着重培养的,就应该是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尊重和敬畏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的需求越来越多,索取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应该认识到,人的需要不是唯一尺度,人需要的满足也该顺应自然物的自在属性。在人与自然构成的价值关系中,人不能为所欲为。当然,高校中并不能单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承担生态伦理教育的职责,对自然的这种道德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文学鉴赏等公共课中,都可以获得精神的资源。而且,作为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陶冶和触动心灵的启迪,才更见成效。

四、主体、客体的统一

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作为生态伦理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如何联系和统一?马克思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形式。人以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和改造,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人化的自然界 ,正是人实践的产物。这种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联系起来的考察方法,也是我们探讨生态伦理的根本思路。

所以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人类维护生态平衡,归根结底是为了保证人类良好的生存状态和持续发展;人在生态伦理中的中心地位决不意味着侵害或压制自然界,相反,人作为伦理体系的中心、最高智慧的生物,必将在维护、组织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践中,起主导和协调作用,既维护公共、整体利益又强调精神、行动自律。最终实现马克思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 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生态和谐社会,正是当今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目标。

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完美统一是人类发展追求的最高状态,正如同中国传统文化所追寻的 天人合一 境界,意味着人不再将自己的生命过程与自然万物相对立,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再以凌驾万物来体现,而在于明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引导、规约、批判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生态伦理教育中,除了理论的传达和思想的启迪外,教育对象人生境界的提升无疑也值得期待。

五、结 语

把生态伦理思想纳入高校德育的教育内容和研究领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怀;引导维护环境、立足长远的实践自觉;启迪对自我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以发挥生态伦理教育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 一种发展中的理性行为 , 生态伦理思想存在着众多的分歧,一些流派的观点也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现实中,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我们,根本无法做到绝对尊重和善待所有的生命。所以我们认为,教育中关键是站稳立场,把握精髓,求同存异,而没有必要陷入到流派的纷争之中。否则去讨论一些诸如:野生保护动物不能吃,家畜就可以吃吗?众生如何平等?关爱小鸡就可以忽视鸡蛋吗?相延续的生命是否都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之类的问题,必定毫无结果而且毫无意义。

(责任编辑:匡 云)

(下转第46页)

饶峻妮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伦理内涵及哲学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第120页。

戴斯 贾丁斯: 环境伦理学 ,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o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angy un Ko ng

Abstract:China s refo rm and opening up is a feat in the hum an development histo ry.Over30years of refo rm and opening up,historic chang 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v isages of the Chinese peo ple,social ist China and the CPC.Facts have incontrovertibly pro ved that refor m and o pening up is the pow erful motive force to dev elo p so 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nly w ay for the dev elo pment o f 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 acter istics.

Key words:reform and opening up;social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ow erful dr iv ing force (上接第39页)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Junni Rao,Panjiang Guo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 elo pm ent o f era and requirement to reality,based o n the practical materialism o f M arxis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pro blem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the i deo log ical and po 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 n and g iv es the positions and view points.We ho pe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and reach an educatio nal consensus.

Key words:Ideolog ical and Political T heory Education;Enviro nm ental Ethics;Philosophical thoug hts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势谷曼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谷 曼(1981-),女,陕西眉县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使得当前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寻新的工作方法,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更加的贴近大学生的实际。 一、现阶段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要想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现阶段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的研究,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奋斗目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理想主义渐渐地被社会现实主义所取代,成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思想。其次,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够成熟加之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功利意识,团队观念渐渐变得单薄,错误的价值观念又使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发生了扭曲,致使其人生目标出现了偏差。正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面对较大的阻力,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思想包袱过于沉重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的大学生普遍会背负的较为沉重的思想包袱,而这思想包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种是感情上的思想包袱,一种是生活上的思想包袱。首先,感情上的思想包袱。很多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之后,都会选择谈恋爱。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谈恋爱只是为了能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善,而并非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加之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一但出现失恋等情况,就会变得十分消沉,丧失了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其次,在一项针对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在参与调查的三个地区十几所高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经济困难的问题,其中,又有10%的学生属于特困生。在这些学生之中,有一多半的学生都存在着拖欠学费的情况。这就使得学生既要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又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其渐渐地形成了羞涩、自卑的性格,具体表现为: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学习与课余生活之 间的关系,对金钱的理解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错误,夸大了金钱的作用,使自身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这些思想包袱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严重的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 (三)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的教育制度,虽然当前的素质教育已经完全的取代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并非是能够在一朝一夕中就完全消除的。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一种“考上大学就算成功”的教育,致使其错误的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就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其在考入大学之后,变得十分散漫,不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加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得很多大学生将学习和娱乐的主次关系倒置,形成了以娱乐、休闲为主,学习为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来说,其不但会严重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还会阻碍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思想,开创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作新局面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紧密的贴合时代形势的发展,要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必须要与实践的发展形势和时代前进的脉搏保持高度的统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思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今形势的变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想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找准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的方法,而这一切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只有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工作的重心并合理的调整工作方法,才能够打开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作新局面。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高,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立足于“细节”之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 浅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势 谷 曼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 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是我党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法宝,是政治上的突出优势。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高校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存在于其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展;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013-02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新型人才。”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点不理解,总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实践证明,在经过改革开放,形势已经大大改变的今天,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的眼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普遍都比前辈同龄时期更开阔、更丰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去点燃青年学生心灵中本来就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认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不以势压人,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很容易伤害学生,疏远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环境也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教育者应该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积极与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总之,为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争取学生的信任,成为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方法陈旧、人性化疏导不够、社会实践性不足和队伍建设力量薄弱等问题。对此,一要丰富教育形式,改进教育方法;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疏导;三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统一;四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表述中的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在于使个体实现与社会思想道德模式的和谐共处,在此基础上彰显并实现自我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立足于全面提高国家未来主人的素质这一角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性、重要性和全面性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承诺保障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层次依次展开:政府的文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门的人力物力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界的论文和著作瞄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探索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却不容忽视地存在一些问题,直面问题,究其原因,提出科学对策,对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方向性、政治性,长期以来基本上停留在一个高度上,采用“灌输式”教育,说教为主,收效甚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忽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追求风平浪静。在形式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报告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生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理论缺乏兴趣,疏离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下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范围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校园内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教育形式单一,造成工作的自我封闭。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学生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以QQ空间、BLOG、微博等形式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新型媒体让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也更加直接,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加抵触;受网络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对教师带有主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2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疏导不够 我国古代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对于洪水使用堵的方法是事倍而功半的,而疏导则成为行之有效的治水之道。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沿用鲧治水的方法,制订和传播典章礼仪、规范守则,以减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为”空间,杜绝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出格”,意图以此来防止违反纪律和规定的行为。而正如有堤岸的洪水往往更肆虐,被条文框起来的学生更有打破纪律束缚的冲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疏导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超越社会现实,存在教条主义的现象,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发展。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相脱节,不能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从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一是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二是讲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总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4406196.html,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 作者:李佳妮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2年第12期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思想 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促进个人发展。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大学生、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分析;路径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的时期,外部与内部世界的变化都对新时期的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西方的一些观念也涌入国内,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包含其中的腐朽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我国在高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国内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正是由于外部环境中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显得非常必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个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好,对学生、学校、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首先,高校的和谐有赖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象牙塔,但近年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威胁到了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同胞之间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就发挥了协调的功能,协调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减少了矛盾的发生,从而端正了人的态度,提高了人的思想觉悟,使全体师生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直接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读书期间培养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那么走出校园之后,就不会误入歧途,会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个人发展 大学生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14章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下列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是( D )。 A.鲜明的阶级性B:广泛的群众性 C.很强的实践性D.严密的逻辑性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 A )性质的体现。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自由主义D.平等思想 3.高校( C )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美育B.体育C.思想政治教育D.智育 4.下列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是( D )。 A.思想发展规律B.高等教育规律 C.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D.循序渐进的规律 5. 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是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B )三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A.家庭教育 B.个人努力 C.学生团体 D.同伴影响 6.一般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为系统的、日常的和(D )。 A.联系的 B.一体的 C.特殊的 D.按阶段安排的 7. 下列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D )。 A.方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收集事实、数据,占有材料,熟悉情况,并从现象中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出理论的方法是( D )。 A.说理启迪法B.情感交流法C.榜样教育法D.调查研究法 9.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是( A )。 A.说理启迪法B.情感交流法C.榜样教育法D.调查研究法 10.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具体形式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 B )。 A.人生价值观课教学B.思想品德课教学 C.社会实践课教学D.心理评估课教学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包括精神性、创造性、复杂性和( A )。 A.长期艰巨性B.具体性C.合作性D.理论性 二、填空题 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有意识的活动,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教育和武装学生。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5.高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6.高等学校按阶段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新生阶段),二、三年级和高年级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7.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中,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注意保持受教育

简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 简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由各要素构成得复杂得综合系统,从静态构成要素和动态进展时期来具体分析,探讨构建科学合理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有利于更好得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整体功能,有助于增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实际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构成要素分析;时期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内涵 针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时期比较模糊,没达成一致得情况下,我更倾向于从抽象简化得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定义: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得若干子运行系统得有机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得这一定义,试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个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得各构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得若干子运行系统得有机组合.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分析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得构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相对稳定得构成因素有以下三个. 211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打算,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妨碍得人.m谈到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时,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政工队伍,教师队伍和治理队伍要素构成.政工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主导力量,是领导组织者.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重要力量,是具体实践者.治理队伍是稳定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得辅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特定得教育群体,有他自身得特点和要求. 21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具体教育对象,他是教育效果得直截了当体现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处于对象主体得地位,他对教育者传递得信息进行选择性得汲取与改造,并通过能动性得认识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教育对象,要紧指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得科学文化素养,是社会主义社会得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关怀祖国得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有较强得民主意识,努力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管理制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关键词:发展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简介:[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内容: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一、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展现,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论得到了持续的丰富,与此同时,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也在各个高等院校中火热的开展。从当前我国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普遍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和应用热情,这不仅是因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是因为新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将新媒体融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当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内的自媒体都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在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秋季学期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总结 ----------许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想又来源于环境的塑造。因此学院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而我也担负起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将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且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以下我将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分类总结: 一、政治理论教育 2011年秋季学期,控制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组织了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做好深入细致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使我院学生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新台阶。 1、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报告会 2011年11月25日马列读书会在北辰校区教学楼d303教室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增加了同学们对党的辉煌历史的理解,坚定入党决心,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同时丰富同学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我们邀请文法学院资深党史老师李增仁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李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建党90周年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随着李老师的激情演讲,又将学生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投身于民族独立和解放,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中。 通过本次报告会,使学生们感受到党为国家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丰富学生们的对于党的性质的认识,坚定了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信念。 2、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011年12月9日马列读书会带领刚刚来到天津上学的2011级的一部分新生参观了周邓纪念馆。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革命传统,帮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对党的了解。来到周邓纪念馆的学生们都怀着崇敬之心感受着周总理和邓奶奶所带来的触动,学生们相继参观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专机厅、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在观看影像资料的时候,他们再一次为周总理的风采所折服,感叹不已。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都懂得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担任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本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经济困难的学生,认为公司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参观的机会。3)对个人发展有哪些帮助:学生认为通过参观能够更好的了解滨海以及天津未来的发展,长了很多见识,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也有了初步的规划,都打算留在天津发展。更深的懂得了一切机会都要经过自己争取的。4)其他:2名学生现在的资助工作已经结束,都已经获得了奖学金,认为这个工作应该积极参与。 本次座谈会在和谐的氛围下结束。在沟通中,了解到了学生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以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二、日常思想教育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积极贯彻学院领导、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三深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教室,深入学生活动)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做到工作扎实、细致、有针对性、效果好,准确把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创新

教育Educ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手段。外界的影响能否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的结构状态,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因为即便有了正确的教育目标,有了合理的教育途径和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仍然不可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法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的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存在轻视理论的问题,也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单纯说教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主要是:第一,马列主义教育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抓住学生谈论的“热点”,针对学生认识上的“疑点”,说明理论上的“难点”。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相结合。第四,教育者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者言传与身教并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要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思想教育以严格的管理和纪律为基础,管理和纪律以思想教育为保证。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发挥综合效用。 集中教育与个别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在一定情况下,有计划的集中教育效果比较显著,但集中教育必须以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个别工作为基础,个别教育可使教育工作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课堂教育与课外文化建设相结合。 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正确地引导和加强学生社团和课余文化、艺术、体育及各种学术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知识领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 技能,以补充课堂教育之不足。 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善于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 行教育;善于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加速学 生社会化的进程,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对学 生的影响。和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取得学生 家庭的积极合作和大力支持。同时,要克服 小气候无能为力的思想,充分运用学校的 优势,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是属 于不同体系的性质不同的两类工作,但两 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和相互关联还 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在理论上可以相互借 鉴,在实践中可以相互配合。在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中间适当地普及心理咨询知识,使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能适当地借鉴心 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也是现 实可行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是客观的。 但这些方法的价值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 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取 决于教育者驾驭方法的能力。在选用方法 时及具体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方法的针 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也是高校教育者 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 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几乎同 时呈现出来,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其复杂而 深刻影响。在这一进程中,历史与现实,传 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 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面临空前的困惑与 迷惘,这就可能带给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 想信念、价值取向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 识。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在积极吸纳世界现 代文明的同时,西方种种腐朽、没落的思想 观念也乘虚而入,严重搅乱了大学生原有 的思想道德观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 其价值观取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得知识 和信息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互联网的兴起和运用,网络信息的高 速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给大学 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 们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极 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 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其思想 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但由 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 性,给“黄、赌、毒、邪”等腐败没落文化以可 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 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境内外一 些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对高校进行渗 透,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时在高校网络 出现。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严峻的竞争和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心 理障碍日渐严重。 学是一个网聚精英、人才辈出的地方, 许多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原有的优越 感一下子消失殆尽。于是,许多人产生自卑 心理逐渐走向自我封闭,产生心理障碍,最 终自甘堕落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同时,随 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面向市场,双向 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等的就业方式在 逐步取代“铁饭碗”的传统就业模式,就业 矛盾和困难逐步彰现。许多大学生在求职 就业时陷入到无法选择的困惑之中。一些 同学不善于接纳变化,只局限于所学专业, 没有开放的心态。一些学生自我认知不准 确,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不明确自 己要干什么。此外,他们对生活和爱情的困 惑,、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还有社 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的影响,使很多在 校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受挫, 政治热情下降,甚至走向极端的事件也时 有发生。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思想政治教 育的阵地逐渐缺失。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创新 □纪鑫 内容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本文重点 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途径问题。 99 企业家天地2009年7月

(完整版)时代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生活由相对封闭向全方位开放.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如此等等,都不能不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也有着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时代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模式与变化了的环境与对象不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机遇。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转变教育方式,要多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充分袁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表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急需寻找应对措施和改革方案,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本文从时代环境方面来探讨一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市场经济及社会多元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和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新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挑战。第一,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作用受到冲击。经济上的独立和自主,使人发展个性、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如果对此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调节,就可能导致整体和全局观念淡化,甚至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冲击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不利于正确处理唇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受到冲击。在多样化社会,个体选择性的增强与市场经济的唯利性相结合,容易导致在利益选择上偏重物质利益而忽视政治、道德利益,在思想道德目标和内容选择上注重个体目标而忽视社会目标。这势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带来冲击。有挑战就有机遇,迎接挑战,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第一,社会多元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高、大、全,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多样化的发展,这样的目标已不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随着利益主体的分化和人的思想道德的多样化,产生了先进思想、滞后思想和中间思想的层次差异。大学生也是如此,生长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是多元化的。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在先进的大学生中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把一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爱国、能够认同中国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重视与加强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损失。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扭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局面。接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实施和德育考评等方面对《意见》精神作了具体部署。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16号文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于2005年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2011年,我区召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如何结合我区的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工作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相互运作更加和谐,教育效果也明显改善。 在课程体系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以逐步完善。十几年以来,“两课”不仅发挥了其巨大的德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课程体系的日益规范和完善。1998年4月,中央批准“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98方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走上规范化之路;2005年,“两课”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了以往课程过多,任务繁重的状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随着课程设置的改进与完善,教材建设也不断调整与加强。很多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

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他们应该牢牢占领这个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等教育。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抓紧抓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大学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门槛儿,如果我们不抓紧抓实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去进行高尚情操的培养,当他们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教育的难度比在校时要大得多。尤其现在部分大学生以“超女”为偶像,以“快男”为榜样,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挑战。我们对这种现象要冷静处理,不能“棒杀”,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偶像,逐步填补他们的信仰空白。刚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看似都很成熟,实际上心理年龄相对偏小。他们刚从升学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思想上相对单纯,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好入学阶段的有利时机,抓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在大学这几年,不仅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学风好坏,影响的不只是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情况,而且是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做人和做事的态度。优良的学风,催人奋进;不良的学风,让人消沉。建设优良学风,对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树立优良的思想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风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是一日之功,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进行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并且要把促进学风建设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辅导员要协调配合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习兴趣的养成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新生刚入学阶段是进行学风建设的关键阶段。升入大学之后,学生往往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这一阶段要让学生首先热爱所学专业,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谈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只要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劲头,其他方面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不应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业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求职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整个大学阶段。大学阶段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指导。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职业生涯辅导将成为辅导员今后应着重加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